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9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明
1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M0002-M0002,共1页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论文发表后,作者同意将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翻译权转让给《粮食与饲料工业》。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论文发表后,作者同意将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翻译权转让给《粮食与饲料工业》。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教数据库、博刊网、华艺中文电子期刊、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等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责 著作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作者 粮食与饲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玉米发酵工艺优化及有机酸和微生物测定
2
作者 贾国军 王春霖 +2 位作者 王静 赵凤舞 贠建民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67-70,共4页
为提高玉米发酵制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先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对鲜玉米粒进行发酵,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工艺,然后对玉米发酵液进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6℃、初始pH值为7、发酵时间为40 h、植物乳杆菌接种量... 为提高玉米发酵制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先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对鲜玉米粒进行发酵,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工艺,然后对玉米发酵液进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6℃、初始pH值为7、发酵时间为40 h、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1.0 mg/mL时,玉米发酵液中的总有机酸高达3.31 mg/mL。同时,在玉米发酵液中未检测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为15 CFU/mL,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101—2022)。由此可见,这种玉米发酵液不仅总有机酸较多,且微生物含量较少,可为玉米发酵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玉米 发酵 微生物 接种量 发酵温度 总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早稻米加工即食冲调粉的适宜性研究
3
作者 陶澍 邵子晗 +5 位作者 曹磊 洪莹 刘超 陈永付 梁修山 宋玉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61-66,共6页
为提高早稻米转化增值效益,应用滚筒干燥技术制备即食冲调粉,探究不同品种早稻米加工即食冲调粉的适宜性。研究以安徽省栽培面积较大的12个早稻米品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早稻米原料的理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及即食冲调粉的冲调... 为提高早稻米转化增值效益,应用滚筒干燥技术制备即食冲调粉,探究不同品种早稻米加工即食冲调粉的适宜性。研究以安徽省栽培面积较大的12个早稻米品种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早稻米原料的理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及即食冲调粉的冲调性质、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感官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影响早稻米即食冲调粉品质的关键指标,并建立即食冲调粉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2个品种早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为6.40%~23.87%,蛋白质含量为6.27%~10.59%,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米粉糊化焓值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变异系数均大于15%。通过回归模型及决定系数R 2得出崩解值、水溶性指数、糊化温度、消减值(冲调粉)、直链淀粉含量等5个指标为评价早稻米加工即食冲调粉适宜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品种中,陵两优268、旱优1801是适宜加工冲调粉的品种。该研究结果为早稻米即食冲调粉原料筛选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米 即食冲调粉 评价方法 聚类分析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优化的ARIMA模型对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预测
4
作者 徐君 赵思明 熊善柏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进口食品安全风险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过程,单一的模型很难做出准确拟合和预测。以2010-01—2021-08间的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回归差分整合滑动平均模型(ARIMA)进行建模,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 进口食品安全风险是一个动态、非线性的过程,单一的模型很难做出准确拟合和预测。以2010-01—2021-08间的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回归差分整合滑动平均模型(ARIMA)进行建模,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建立ARIMA-SVM组合模型。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率误差(MAPE)和判定系数(R~2)等评价指标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发现:ARIMA-SVM组合模型比单独运用ARIMA模型和SVM模型建立的模型的精度高,对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况的短期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食品 食品安全 ARIMA-SVM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的粮食库房钢结构建筑焊接裂纹识别研究
5
作者 崔莹 戴丽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44-47,共4页
焊缝裂纹的形态和特征多样,当前所使用的智能视觉方法对焊接裂纹内部的缺陷无法明确形成检测特征。声回波信号可以反映物体的内部特征,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及时发现裂纹位置、形态和内部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的粮... 焊缝裂纹的形态和特征多样,当前所使用的智能视觉方法对焊接裂纹内部的缺陷无法明确形成检测特征。声回波信号可以反映物体的内部特征,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及时发现裂纹位置、形态和内部特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声发射信号特征的粮食库房钢结构建筑焊接裂纹识别方法。通过声发射检测仪采集粮食库房钢结构建筑焊接裂纹声发射信号,采用ICA分离算法分离采集到的信号后,得到多维源信号,结合模糊熵对多维源信号进行去噪处理。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与能量统计方法进行焊接裂纹声发射信号特征提取。根据提取到的裂纹声发射特征信号,采用HMM和SVM两种算法对粮食库房钢结构建筑焊接裂纹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后的声发射信号噪声得到了有效抑制,焊误报率最高仅为1.4%,识别结果具备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信号特征 粮食库房 钢结构建筑 焊接裂纹 模糊熵 短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te网络的大米外观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丁琼 吴秀君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提高食品外观检测速度和精度,以大米外观检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方法以ResNet34为大米外观检测框架,通过将ResNet34网络的lay1~3的残差块依次修改为2、3、4,并采用Inception-v3结构中对称卷积结构替换ResNe... 为提高食品外观检测速度和精度,以大米外观检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方法以ResNet34为大米外观检测框架,通过将ResNet34网络的lay1~3的残差块依次修改为2、3、4,并采用Inception-v3结构中对称卷积结构替换ResNet34网络的第一个卷积层,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提高模型训练收敛速度;然后使用空洞率为2的空洞卷积替换Inception-v3结构中的3×3卷积,使用空洞率为1、2、3的混合空洞卷积替换lay3的3×3卷积,来丰富大米特征表示,提高模型的分类识别精度;最后,在lay2和lay3中引入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降低不显著特征的权重,以进一步提高模型分类识别精度,设计了一种改进ResNet34网络,实现了快速、精确的大米外观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改进ResNet34网络可有效提高大米外观检测精度和速度,相较于改进前和VGG16、BP模型,所提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各项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对完善米、垩白米和碎米等不同外观的大米检测精度达到92%以上,检测时间约为22 s,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速度,为实现快速、精确的食品外观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食品外观 大米外观 ResNet34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饲用酵母的筛选鉴定与益生特性评价
7
作者 徐达明 金栩茹 +3 位作者 杨家军 殷秀慧 翟苏晴 王静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研究旨在从江苏地方猪梅山猪肠道内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益生酵母菌株,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4株候选酵母菌,分别测定其分泌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菌株1和菌株3产酶能力最... 研究旨在从江苏地方猪梅山猪肠道内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益生酵母菌株,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4株候选酵母菌,分别测定其分泌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菌株1和菌株3产酶能力最优(产纤维素酶、α-淀粉酶、蛋白酶的量分别为84.23、61.79 U/mL,6.06、6.13 U/mL,10.37、9.01 U/mL)。根据所分离的酵母菌的益生作用大小,确定优良生理生化特性的候选菌,后采用18S rDNA鉴定酵母菌进化分型,为纳氏酵母菌和巴氏毕赤酵母,再模拟动物胃肠道内环境研究其耐人工猪胃液、耐人工猪肠液和耐人工胆盐的能力。结果表明纳氏酵母和巴氏毕赤酵母均能耐受胃肠道内胃酸、肠道胆盐。结论表明,选择性培养基获得的益生酵母菌,具有产酶特性,能耐受消化道内环境,可在肠道内定植,具备作为饲用益生菌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筛选 纯化 鉴定 环境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婴幼儿米粉营养密度研究
8
作者 白茹 张莉 +1 位作者 李居南 逄金柱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6~24月龄婴幼儿食用母乳量逐渐减少,能量和营养需求最终将来自辅食,米粉是婴幼儿食用的主要辅食。通过计算营养密度,提供营养搭配的合理框架,来满足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及能量需求。实验结果表明,从米粉中各营养成分的营养密度估算,6... 6~24月龄婴幼儿食用母乳量逐渐减少,能量和营养需求最终将来自辅食,米粉是婴幼儿食用的主要辅食。通过计算营养密度,提供营养搭配的合理框架,来满足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及能量需求。实验结果表明,从米粉中各营养成分的营养密度估算,6~24月龄婴幼儿每日除食用母乳、米粉外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铁、维生素D;12~24月龄婴幼儿需额外添加钙;12~24月龄女婴幼儿需额外锌;从米糊满足婴幼儿吞咽黏度的角度,婴幼儿除每日食用母乳外,6~8月龄婴幼儿食用米粉黏度过高,不宜食用米粉,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D;9~11月婴幼儿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12~24月婴幼儿需额外补充蛋白质、钙、铁、锌、维生素D、维生素C。营养密度作为营养强化的一种方法,可以达到适当且安全的添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米粉 能量 营养密度 营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时间对小米甜酒曲面团加工特性及其馒头风味的影响
9
作者 四兴学 李少辉 +2 位作者 张爱霞 刘婕 刘敬科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发酵是馒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馒头的品质。其中,发酵时间是影响馒头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以小米甜酒曲为发酵剂,探讨了不同发酵时间(40、60、80、100、120 min)对小米甜酒曲面团的加工特性及其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系统分... 发酵是馒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馒头的品质。其中,发酵时间是影响馒头品质的重要因素。研究以小米甜酒曲为发酵剂,探讨了不同发酵时间(40、60、80、100、120 min)对小米甜酒曲面团的加工特性及其馒头品质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小米甜酒曲面团的糊化特性、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内部结构及其馒头的质构特性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变化,研究了发酵时间对小米甜酒曲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40 min时,黏弹性最强,面团表现出最佳的黏弹性和结构稳定性。同时面团中的吸附水和自由水比例适中,T 21弛豫时间较长,吸附水含量较高,增强了面团的持水性,保持了较好的水分含量。流变学分析表明,面团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随着角频率的增加逐渐升高,40 min时面团内部的面筋网络结构较为稳定,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完善了小米因不含面筋导致的产品感官缺陷。发酵40 min时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面团的淀粉颗粒与面筋蛋白紧密结合,表面光滑,维持了理想的面团结构。质构分析在发酵40 min时,馒头适口性强,馒头内部结合力大,面筋网络中氢键、二硫键的数量增多,内部稳定,品质最好。风味物质分析表明,发酵40 min时,醛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最高,风味物质种类最多,增强了馒头的香气。综合分析认为,发酵40 min时,小米甜酒曲馒头的风味、质构和感官品质表现最佳,是最优的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时间 加工过程 小米甜酒曲面团 馒头品质 质构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设计
10
作者 张朋 赵鹏 +1 位作者 周雪会 刘辉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视觉定位坐标与实际抓取位置的相对位移过大是导致智能主机无法准确定位工件实时位置的主要原因,为此,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利用粮食智能生产线定位基站,将抓取位置接收模块、位置信息自适应... 视觉定位坐标与实际抓取位置的相对位移过大是导致智能主机无法准确定位工件实时位置的主要原因,为此,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利用粮食智能生产线定位基站,将抓取位置接收模块、位置信息自适应传输模块、工件抓取位置定位解算模块三类应用部件串联在一起,完成自适应定位系统的硬件设计。定义机器视觉坐标系,并求解视觉畸变参数,通过纠错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行为的方式,完成对抓取位置坐标误差的标定,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标定。针对抓取位置坐标实施自适应变换,并根据齐次定位条件,实现对工件抓取位置的自适应定位处理,再联合硬件应用结构,完成基于机器视觉的粮食智能生产线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视觉定位坐标与实际抓取位置的相对位移不超过0.5 mm,工件抓取位置自适应定位精度高,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工件抓取 位置定位 定位基站 畸变参数 误差标定 自适应变换 齐次定位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发酵对挂面食用品质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莉 李桐 +4 位作者 白茹 魏晓明 王梦倩 逄金柱 张智勇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了了解发酵挂面的产品特点。以未发酵挂面为对照,通过测定挂面的食用属性、微观结构和淀粉的消化情况,分析酵母菌发酵对挂面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挂面内部气孔清晰可见,大小适中,面体吸水率提高13%,硬度、咀嚼性、弹性和黏... 为了了解发酵挂面的产品特点。以未发酵挂面为对照,通过测定挂面的食用属性、微观结构和淀粉的消化情况,分析酵母菌发酵对挂面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挂面内部气孔清晰可见,大小适中,面体吸水率提高13%,硬度、咀嚼性、弹性和黏附性等质构指标略有降低,模拟体外淀粉消化速率提高13%。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经过酵母菌发酵后挂面的产品特点突出,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煮制时能够吸收更多的汤汁,提升滋味,食用后也更易于水解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挂面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消化特性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双螺杆膨化机出料段螺杆混合性能仿真分析
12
作者 李谦 武凯 范文海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81-85,共5页
为探究不同啮合间隙与工艺条件下大型双螺杆膨化机物料混合性能,改善熔体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利用有限元软件POLYFLOW对H176大型双螺杆膨化机出料段螺杆进行混合仿真分析,利用示踪粒子法(PTA)并借助POLYSTAT模块统计粒子在流场中的分离尺... 为探究不同啮合间隙与工艺条件下大型双螺杆膨化机物料混合性能,改善熔体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利用有限元软件POLYFLOW对H176大型双螺杆膨化机出料段螺杆进行混合仿真分析,利用示踪粒子法(PTA)并借助POLYSTAT模块统计粒子在流场中的分离尺度、最大剪切应力与最大拉伸速率来表征螺杆的分布混合、分散混合与拉伸混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出口背压为3 MPa工况条件下,随着啮合间隙的减小,分离尺度增大,分布混合效果降低。最大剪切应力与最大拉伸速率有所提升,螺杆剪切拉伸效果提升;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各评价指标都有明显提升;随着喂料速率的增大,各评价指标有所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减小大型双螺杆的啮合间隙,提高螺杆转速有助于螺杆混合性能的提升,而喂料速率的增大一定程度会降低大型双螺杆的综合混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双螺杆 混合性能 数值模拟 示踪粒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2023年收获稻谷质量和品质情况分析研究
13
作者 曾繁添 刘付英 +2 位作者 杨瑾 郭颖 陈雪峰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云南省稻谷质量连续3年等级达到二等,2023年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0.9%,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6.5%,籼稻出糙率平均值为77.5%,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3.1%;整精米率平均值连续3年满足一等质量要求,2023年粳稻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5.6%,籼稻整精米率平... 云南省稻谷质量连续3年等级达到二等,2023年粳稻出糙率平均值为80.9%,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6.5%,籼稻出糙率平均值为77.5%,三等及以上的占比93.1%;整精米率平均值连续3年满足一等质量要求,2023年粳稻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5.6%,籼稻整精米率平均值56.2%;不完善粒平均值连续3年在5.0%以下,2023年粳稻不完善粒平均值为4.1%,籼稻不完善粒平均值为3.4%。收获稻谷水分和出糙率几乎无相关,水分和整精米率存在微弱正相关;粳稻不完善粒和出糙率呈显著负相关,籼稻不完善粒和出糙率呈低度负相关;稻谷不完善粒和整精米率呈微弱负相关;出糙率和整精米呈低度正相关。2023年云南省稻谷品质测报项目整精米率、食味品质评分、垩白度、直链淀粉(干基)4项目全部达标率52.7%,其中粳稻47.8%、籼稻54.3%。优质稻谷云恢290和楚粳系列品种分别在红河州和楚雄州规模推广种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 稻谷 粳稻 籼稻 质量调查 品质测报 相关性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注册指南》发布
14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128-128,共1页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注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框架下,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进行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指南》严格依据《特殊医学...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注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新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框架下,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进行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指南》严格依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对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以下简称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科学认知、注册实践、产品研发及生产实际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营养配方 注册管理办法 科学认知 监管总局 优化与完善 产品研发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粮科工(河南)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新获一项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证书
15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128-128,共1页
2025-02-08,中粮科工所属中粮科工(河南)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带式输送机”成功获得2024年度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证书.该设备专为大型粮仓进出仓设计,多项专利技术成功破解传统设备在散粮输送及进仓过程中粉尘污染、效率低下、能耗过... 2025-02-08,中粮科工所属中粮科工(河南)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带式输送机”成功获得2024年度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证书.该设备专为大型粮仓进出仓设计,多项专利技术成功破解传统设备在散粮输送及进仓过程中粉尘污染、效率低下、能耗过高、使用寿命短等行业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粮输送 粉尘污染 认定证书 专利技术 专利密集型 带式输送机 中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玉米储存环境温湿度监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梁玉秀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48-52,共5页
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其品质受温湿度的影响极大,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玉米损失的因素,如湿度过高引起的霉变、温度波动导致的虫害等,需要对玉米的存储环境进行监测。由于玉米储存环境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单一传感器无法及时捕捉和响应... 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其品质受温湿度的影响极大,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玉米损失的因素,如湿度过高引起的霉变、温度波动导致的虫害等,需要对玉米的存储环境进行监测。由于玉米储存环境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单一传感器无法及时捕捉和响应环境参数的变化,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为此,提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玉米储存环境温湿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多传感器收集玉米储存环境的温湿度数据,捕捉仓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计算各传感器的最优权值,消除多传感器间的冗余信息,再通过自适应加权平均法,融合多传感器温湿度数据。以模糊集为基础,输入融合后的数据,计算温湿度范围的隶属度函数,获取当前环境的温湿度范围,实现对存储环境的准确监测。通过实验可知,所提方法能够准确监测玉米储存环境的温湿度变化情况,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因环境因素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储存环境 温湿度监测 自适应加权平均法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中黄曲霉等毒素的检测
17
作者 王倩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针对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_(1)等10种毒素残留,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小麦样品以0.85 mm的粉碎细度粉碎后,经乙腈/水/甲酸(84/15/1)振荡提取10 min,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涡旋,离心,... 针对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_(1)等10种毒素残留,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小麦样品以0.85 mm的粉碎细度粉碎后,经乙腈/水/甲酸(84/15/1)振荡提取10 min,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涡旋,离心,用C_(18)固相萃取柱分离,最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等10种毒素残留检测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超过0.99,且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1.000μg/kg,定量限为0.006~3.0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4%~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2%~6.92%。由此得出,该方法简单、便捷,精确度、灵敏度良好,可以用于测定小麦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等10种毒素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曲霉毒素B_(1) 液相色谱 样品前处理 线性关系 检出限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采
18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全国累计春灌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当前,我国正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和冬小麦返青生长阶段.记者4日从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全国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其中已开灌大中型灌区428处,灌溉面积2400余万亩。
关键词 水利部 全国 冬小麦 返青生长 春灌 春耕备耕 累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新标准有何变化
19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1期127-128,共2页
2月8日起,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正式实施,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同时废止.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新版国家标准有哪些新要求?记者采访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督管理... 2月8日起,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正式实施,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同时废止.食品添加剂是什么?对人体是否有危害?新版国家标准有哪些新要求?记者采访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添加剂分会副主任委员曹雁平等专家,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督管理 食品添加剂 安全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新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小麦中农药残留成分检测
20
作者 王亚琴 符浩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高效、准确检测小麦中的农药残留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优化检测工作。选取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田中的小麦作为实验样本,配置含有12种农药残留成分的溶液处理小麦样本,使用超临界萃取为小麦样品溶液提供不同的萃取时间与萃取温度... 为高效、准确检测小麦中的农药残留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优化检测工作。选取东北农业大学试验田中的小麦作为实验样本,配置含有12种农药残留成分的溶液处理小麦样本,使用超临界萃取为小麦样品溶液提供不同的萃取时间与萃取温度,建立小麦中农药残留量数学模型,对小麦中农药残留量进行峰提取和峰对齐,分析不同农药残留物质的含量数值。通过比较不同萃取温度处理后小麦样品农药残留成分的回收率数值,验证小麦中农药残留成分检测过程中最适宜的萃取温度,使用农药残留物质溶液处理小麦样品溶液,在气相色谱中分离农药残留成分,观察分离度数值和农药残留成分出峰时间,验证检测方法的农药残留成分分析速度和分析能力。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最优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40 min时,对不同农药残留成分检测结果的回收率在89%以上,优于谱育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方法和QuEChERS_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对小麦中农药残留成分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药残留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回收率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