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11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姿态和角速度匹配的惯性基准快速传递方法
1
作者 熊凯 李骥 +1 位作者 黄翔宇 魏春岭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7,共12页
研究融合卫星平台上的星敏感器和陀螺测量信息,将平台上的惯性基准快速有效地传递到星上载荷的方法,使得载荷从平台上释放分离后,能够独立实施自身姿态控制并完成既定空间任务.惯性基准传递的主要目的是在载荷上建立参考坐标系,通常要... 研究融合卫星平台上的星敏感器和陀螺测量信息,将平台上的惯性基准快速有效地传递到星上载荷的方法,使得载荷从平台上释放分离后,能够独立实施自身姿态控制并完成既定空间任务.惯性基准传递的主要目的是在载荷上建立参考坐标系,通常要求计算出由本体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姿态转换矩阵,并确定载荷上惯性测量装置的主要误差参数.在已有惯性基准传递方法中,基于平台上的星敏感器估计载荷姿态和载荷上陀螺的主要误差参数,传递对准时间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具有应急响应能力要求的空间任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姿态+角速度”匹配的惯性基准传递系统模型和一种基于克拉美劳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的平台姿态机动优化方法,旨在提升惯性基准传递快速性.将平台上姿态确定系统的角速度测定信息引入惯性基准传递,并基于惯性基准传递系统的CRLB规划平台姿态机动时间,通过卡尔曼滤波器(Kalman filter,KF)实现星上载荷姿态及其陀螺主要误差参数估计.通过数学仿真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姿态确定 传递对准 卡尔曼滤波器 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综述
2
作者 韩亚杰 刘璇 +3 位作者 李嘉惠 鹿畅 韩道满 夏广庆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推力器,凭借其无需外部中和器、自中和等优点,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和关键仿真技术,重点分析了射频放电室内等离子体输运特性和双栅极系统... 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推力器,凭借其无需外部中和器、自中和等优点,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电负性射频离子推力器的研究现状和关键仿真技术,重点分析了射频放电室内等离子体输运特性和双栅极系统的离子引出特点.针对电负性推力器独特的工质特性和正负离子的交替加速,本文还讨论了现有研究中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的电推进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负性气体 电推进 射频放电 双栅极系统 离子推力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综述
3
作者 熊凯 周鹏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于隐蔽环境中载体长时高精度导航定位问题,传统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光学成像导航等,在信号受到遮挡且载体长期运行等应用条件下存在局限性.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水下或地下载体的... 对于隐蔽环境中载体长时高精度导航定位问题,传统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光学成像导航等,在信号受到遮挡且载体长期运行等应用条件下存在局限性.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水下或地下载体的应用需求,阐述了缪子导航定位研究的必要性,说明了在电磁波信号拒止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缪子信号获取载体运动状态信息的基本方法.从缪子辐射特性、缪子探测方法和导航滤波器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缪子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缪子导航定位研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结合研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缪子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缪子 隐蔽环境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CB六边形绕组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绕组涡流损耗解析研究
4
作者 赵静 丁钰 +1 位作者 王优 杨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由于去除了齿槽结构,其绕组直接暴露于高速交变的气隙磁场中,内部会感应出大量的涡流损耗.对于空心杯电机来说,绕组涡流损耗是无槽电机总损耗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绕组涡流损... 空心杯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由于去除了齿槽结构,其绕组直接暴露于高速交变的气隙磁场中,内部会感应出大量的涡流损耗.对于空心杯电机来说,绕组涡流损耗是无槽电机总损耗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绕组涡流损耗的分析与计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已提出的绕组涡流损耗分析与计算方法均是以直导体绕组为计算对象,其计算原理均是基于直导体内涡流回路形状与分布规律,然而六边形绕组包含直导体的同时还包含斜导体,其中的涡流分布不同于直绕组,传统的直绕组涡流损耗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于六边形导体空心杯绕组.因此,本文研究了六边形导体内的涡流分布形状与分布规律,并基于六边形空心杯绕组结构——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绕组结构,提出了六边形FPCB空心杯绕组结构涡流损耗三维半解析计算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和样机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六边形空心杯绕组涡流损耗三维半解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杯电机 端部漏磁 涡流 绕组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微重力系统
5
作者 刘涛 孙浩 +3 位作者 郝永波 韩强 李跃华 袁炜涵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微重力模拟平台是实现空间机械臂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力卸载部分需要较高的承载能力和高响应、高精度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磁准零刚度机构的重力补偿系统,通过磁接触减少机械摩擦.针对该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粒... 微重力模拟平台是实现空间机械臂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重力卸载部分需要较高的承载能力和高响应、高精度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磁准零刚度机构的重力补偿系统,通过磁接触减少机械摩擦.针对该系统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与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的方法,利用混沌映射、微分递减惯性权重和压缩因子来优化控制器参数,相比于传统模糊PID控制方法重力卸载能力更高.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机械臂的微重力模拟精度达到98%以上,具备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为空间机械臂的高精度地面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模拟 空间机械臂 PSO算法 磁准零刚度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C程序单元测试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博诺 王博 +4 位作者 陈明达 林友芳 江云松 陈睿 李鹏宇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单元测试用于检验软件单一模块的功能是否正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以及时发现代码中的缺陷,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可信度.由于手动编写单元测试费时费力,经常遗漏覆盖重要的代码逻辑.为此,研究者提出单元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近... 单元测试用于检验软件单一模块的功能是否正确,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可以及时发现代码中的缺陷,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可信度.由于手动编写单元测试费时费力,经常遗漏覆盖重要的代码逻辑.为此,研究者提出单元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近来,预训练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已经广泛应用于代码生成相关任务.然而,当前在重要的系统级编程语言C上,还没有相关工作.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文面向C程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LLM的单元测试用例生成方法LLM4CUTCG.该方法结合LLM多智能体交互和程序分析技术,客服了LLM内在问题.为了验证方法效果,收集了125个C语言目标程序,并针对这些程序生成测试用例.实验结果表明,LLM4CUTCG生成的测试行覆盖率为91.71%,测试预言正确率为50.05%.其覆盖率优于传统方法符号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单元测试 测试自动生成 代码自动生成 大语言模型 测试预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轴孔装配任务的双臂机器人控制策略
7
作者 詹博文 郭瑞科 +2 位作者 龚宇莲 何英姿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了高效、安全地完成轴孔装配任务,提出一种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根据轴零件、孔零件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满足小容差限制的一次装配成型任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双臂主从协调的思想,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分配.同时以消除孔... 为了高效、安全地完成轴孔装配任务,提出一种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根据轴零件、孔零件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满足小容差限制的一次装配成型任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双臂主从协调的思想,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分配.同时以消除孔零件和轴零件之间的位姿偏差为目标,规划了平滑的双臂运动轨迹.考虑到零件之间柔顺接触的要求,构建一种自适应阻抗控制器.为避免接触力往复震荡带来的控制失稳问题,在该控制器中加入了刚度系数自适应调节功能.基于UR10e机械臂搭建了双臂机器人轴孔装配实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装配 双臂机器人 任务分解与分配 轨迹规划 柔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自由分子流与壁面动量适应系数研究
8
作者 郭占平 商圣飞 +4 位作者 唐振宇 郑慧奇 章潜 李馨洁 贺碧蛟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
超低轨道飞行器已经成为空间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超低轨环境下,空间分子对飞行器产生的气动阻力会使飞行器速度衰减,从而需要频繁进行速度补偿.超低轨环境下的气体流动属于稀薄流动,气体分子与固体壁面的相互作用对气动阻力的评估至... 超低轨道飞行器已经成为空间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超低轨环境下,空间分子对飞行器产生的气动阻力会使飞行器速度衰减,从而需要频繁进行速度补偿.超低轨环境下的气体流动属于稀薄流动,气体分子与固体壁面的相互作用对气动阻力的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气固相互作用的Maxwell模型,重点开展了适应系数的评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低轨空间分子流对卫星表面材料(聚酰亚胺)的正向入射适应系数为0.98,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变化区间约为0.67~0.98.通过圆柱绕流试验进行了气动力的校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项研究可以为超低轨飞行器大气气动力和力矩仿真的适应系数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轨 空间大气 气动力 Maxwell模型 适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作动的低频隔振器
9
作者 张宇博 王琳涛 +3 位作者 李林 王晓明 徐振邦 陈洋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航天器在轨定位精度容易受到环境低频微振动和有效载荷引起的内部扰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刚度的串联式压电作动隔振器.建立了压电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多传感器复合反馈控制方法,并比较了反馈控制参数的优劣和抗干扰特性.通... 航天器在轨定位精度容易受到环境低频微振动和有效载荷引起的内部扰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刚度的串联式压电作动隔振器.建立了压电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多传感器复合反馈控制方法,并比较了反馈控制参数的优劣和抗干扰特性.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所提出的压电隔振器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设计与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压电隔振器在1~25Hz能提供-15dB以下的基础振动衰减能力,在共振峰处可以衰减-25dB,同时具备高刚度特性.因此,该隔振器能够提供优异的低频隔振性能和惯性稳定性,有效抵抗有效载荷的内部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主动隔振 反馈控制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传递终端力检测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微振动控制方法
10
作者 许庚晨 冯洪伟 +2 位作者 张激扬 王英广 赵同爽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4,共9页
为了实现卫星平台的超静,针对卫星平台上最大的扰振来源,研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极微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对磁悬浮高速转子、径向磁轴承进行建模与分析,设计了基于振动传递终端力检测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agnetic suspension control ... 为了实现卫星平台的超静,针对卫星平台上最大的扰振来源,研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极微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对磁悬浮高速转子、径向磁轴承进行建模与分析,设计了基于振动传递终端力检测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agnetic suspension control moment gyro,MSCMG)低扰振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高速转子产生的振动力与振动传递终端所受的振动力之间的传递矩阵,根据传递矩阵计算补偿电流以抑制MSCMG的同频振动力.仿真与微振动实验结果表明:在MSCMG低速框架锁定的情况下,提出的补偿控制方法使MSCMG的同频振动力降低了97.5%.该方法有助于实现MSCMG的极微振动控制,并最终实现卫星平台超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 振动测量 低扰振控制 同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精度轨控的霍尔推力器推力特性研究
11
作者 黄科源 毛威 +4 位作者 魏延明 涂子寒 吴楠 刘祺 刘旭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0,共10页
针对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对轨道精确预测和轨道实时控制能力的需求,发展高精度、高稳定、高可信的霍尔电推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霍尔推力器推力精度水平的实验研究,对于新任务场景中0.2%的推力重复精度需求,... 针对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对轨道精确预测和轨道实时控制能力的需求,发展高精度、高稳定、高可信的霍尔电推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霍尔推力器推力精度水平的实验研究,对于新任务场景中0.2%的推力重复精度需求,为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对霍尔推力器推力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实验分析.通过建立推力精度研究模型,分解了推力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额定工况重复点火试验,对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点火初期因温度变化推力器阳极电流和推力呈现下降趋势,理论分析表明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推进剂原子热运动速率增加导致推进剂利用率下降,多次点火试验中推力器性能变化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验证了霍尔推力器用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高精度轨道控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后续改进设计和在轨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技术 霍尔推力器 轨道控制 推力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天体光变曲线观测光学仿真系统
12
作者 雷开宇 史弦 +1 位作者 武延鹏 李林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小天体光变曲线能够反映出目标的形状、自转特性等信息.在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需要通过光变观测来获取目标的先验性质.针对上述需求,本文构建了一种面向真实观测场景的光变观测仿真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基于光电链路的恒星背景仿真... 小天体光变曲线能够反映出目标的形状、自转特性等信息.在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需要通过光变观测来获取目标的先验性质.针对上述需求,本文构建了一种面向真实观测场景的光变观测仿真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基于光电链路的恒星背景仿真与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场景仿真,能够对光变观测图像进行模拟.在获得仿真图像后,从仿真图像中计算出目标光变曲线,并进行反演与分析,实现从观测到性质分析的全功能覆盖.经过实验,本文系统得到的仿真光变的反演结果与真实观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较为接近,能够应用于飞行器在轨光变观测的研究中,为飞行器光变观测任务规划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 光变反演 场景仿真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空间多目标在轨检测方法
13
作者 桑海瑞 郑然 +3 位作者 程会艳 李林 孟小迪 齐静雅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在轨光学观测不受云层、大气、白昼等因素干扰,在时空范围及使用成本上均优于传统地基测量.立足于空间非合作目标在轨检测跟踪需求,提出一种空间多目标在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elaunay三角匹配实现恒星背景差分,并通过融合目标光... 在轨光学观测不受云层、大气、白昼等因素干扰,在时空范围及使用成本上均优于传统地基测量.立足于空间非合作目标在轨检测跟踪需求,提出一种空间多目标在轨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elaunay三角匹配实现恒星背景差分,并通过融合目标光度学、形态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轨迹关联,最终进行轨迹识别实现空间目标鲁棒检测.在密集星场多目标观测仿真数据集以及外场目标观测实验中多目标跟踪准确率均大于95%,能够在不依赖星表进行姿态解算、相机标定参数和目标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有效输出多目标轨迹,相较于传统算法减小了运算量,提高了空间目标在轨检测能力,为空间多目标检测跟踪研究提拱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合作目标 在轨检测跟踪 Delaunay三角匹配 多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式电推进系统进气道性能多目标优化研究
14
作者 夏晨希 王子祺 +2 位作者 胡鹏 姚兆普 刘旭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吸气式电推进(air-breathing electric propulsion,ABEP)系统使用超低轨道大气作为工质,可突破推进剂携带量对卫星使用寿命的限制瓶颈,是超低轨卫星实现长期驻留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 吸气式电推进(air-breathing electric propulsion,ABEP)系统使用超低轨道大气作为工质,可突破推进剂携带量对卫星使用寿命的限制瓶颈,是超低轨卫星实现长期驻留的关键技术途径之一.本文采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计算方法,对二维的ABEP进气道模型进行模拟.设定壁面碰撞模型为完全漫反射,在进气道的进口直径保持定值的前提下,改变进气道的长纵比、出口锥角、栅格长度和栅格层数,以分别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单一作用下的进气道性能变化规律.在单一影响规律的前提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高性能进气道设计参数,通过权重分配实现了典型高度下进气道设计中收集效率与压缩比的最优解.本研究对大气收集器产品的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轨道卫星 直接模拟蒙特卡洛 吸气式电推进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区域窗口的梯度阈值清晰度评价方法
15
作者 王宇轩 梁潇 +1 位作者 吴奋陟 张成渝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针对传统清晰度评价方法存在曲线平坦、多峰甚至误判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区域窗口的梯度阈值清晰度评价方法.利用梯度图像的对比度和加权方差计算分割阈值,提取图像的边缘点,对边缘点采用改进的能量梯度函数得到区域图像的清晰度评价... 针对传统清晰度评价方法存在曲线平坦、多峰甚至误判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区域窗口的梯度阈值清晰度评价方法.利用梯度图像的对比度和加权方差计算分割阈值,提取图像的边缘点,对边缘点采用改进的能量梯度函数得到区域图像的清晰度评价结果,对不同区域图像的评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到整幅图像的评价结果.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同一评价函数时,多区域窗口相较于传统窗口,评价曲线单峰、无误判.本文方法灵敏度因子比传统方法的最优结果平均提升55.6%,陡峭度平均提升58.3%,该方法可为空间光学传感器自动调焦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调焦 图像处理 清晰度评价 调焦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技能人形机器人全身运动策略智能生成方法
16
作者 张玲俊 汤亮 刘磊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0,共13页
为解决人形机器人在单一策略模型下同时学习多样化全身运动技能时,不同技能过渡过程中动作完成质量与动作间连贯性难以兼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单模型多技能高效模仿学习(single model imitation learning for multi-skill efficiency,SMI... 为解决人形机器人在单一策略模型下同时学习多样化全身运动技能时,不同技能过渡过程中动作完成质量与动作间连贯性难以兼顾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单模型多技能高效模仿学习(single model imitation learning for multi-skill efficiency,SMILE)方法.该方法结合目标条件强化学习与生成对抗模仿学习,实现高效的全身运动策略生成.通过在奖励函数中引入偏好奖励,引导策略兼顾不同技能间的动作特性差异,有效降低策略陷入次优解的风险;通过基于失败次数的优先采样方法,自适应提高策略表现较差样本的采样概率,进一步提升学习多样化技能的效率与性能.仿真结果表明,SMILE方法可使人形机器人掌握包括站立、深蹲、行走、跃坎、俯身详察、捡拾物体等多种类人全身技能,且能够在不同技能之间实现连贯的过渡,成功率达到93.33%.在消融实验中,去除偏好奖励或基于失败次数的优先采样方法后,成功率分别降至53.33%和73.33%,训练效率也明显降低.与基于目标条件强化学习的全身运动策略生成方法相比,SMILE方法缓解了多技能训练过程中原有技能遗忘或性能退化现象.SMILE方法有效缓解了不同技能特性差异导致策略优化存在的冲突,而且兼顾了技能间过渡动作质量与连贯性,为人形机器人多技能模仿学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强化学习 模仿学习 奖励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改性石墨与DT4C异质钎焊研究
17
作者 李文文 杨健 +2 位作者 许骏杰 陈波 毛威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解决霍尔推力器中磁性材料离子溅射问题,需采用石墨与金属磁性材料进行钎焊连接,同时连接组件需要具备良好的高低温循环性能.但磁性材料DT4C与石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承受冷热疲劳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导致钎焊接头开裂.在本文... 为解决霍尔推力器中磁性材料离子溅射问题,需采用石墨与金属磁性材料进行钎焊连接,同时连接组件需要具备良好的高低温循环性能.但磁性材料DT4C与石墨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承受冷热疲劳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导致钎焊接头开裂.在本文中,为提高异质钎焊接头抗冷热疲劳性能,在石墨待焊面进行激光加工表面改性,利用AgCuTi活性钎料在870℃/10 min工艺规范下进行石墨与磁性材料DT4C的异质钎焊.研究了不同表面结构对接头组织与强度的影响,同时分析获得了激光表面改性石墨与DT4C异质钎焊接头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异质钎焊 激光加工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操作系统中面向最优分配的分布式任务调度方法
18
作者 赵俊博 乔磊 +2 位作者 杨孟飞 杨建宇 李奕乐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随着分布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的广泛应用,实时操作系统中的分布式任务调度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多节点任务分配场景下更为关键.为应对任务响应时间、负载均衡及节点间通信开销等挑战,提出一种多节点最优任务分配方法,并设计了新颖的分布... 随着分布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的广泛应用,实时操作系统中的分布式任务调度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多节点任务分配场景下更为关键.为应对任务响应时间、负载均衡及节点间通信开销等挑战,提出一种多节点最优任务分配方法,并设计了新颖的分布式任务调度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任务实时性、节点处理能力及网络通信状况,动态评估节点负载、任务依赖关系和优先级,实现了任务的最优分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优化资源利用率,减少通信开销,并增强系统稳定性.因此,文章提出的算法为实时操作系统任务调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分配 分布式操作系统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
19
作者 周敬博 李克行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4,共9页
在空间碎片威胁评估中的碰撞概率计算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分为是否考虑航天器与空间碎片速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且两种情况中考虑的物体初始位置速度不确定性的方差均较小,在物体轨道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算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面对... 在空间碎片威胁评估中的碰撞概率计算方面,传统的计算方法分为是否考虑航天器与空间碎片速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且两种情况中考虑的物体初始位置速度不确定性的方差均较小,在物体轨道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算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面对航天器与空间碎片相对运动过程为非线性的问题且初始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精确碰撞概率计算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运用自适应高斯混合模型近似航天器与空间碎片轨道的不确定性传播过程,根据传播结果进行碰撞概率计算.二体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法在相对运动过程为非线性的情况中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在物体初始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计算精度优于其他的碰撞概率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误差传播 高斯混合模型 无迹变换 碰撞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主星机制的低轨巨型星群分组方法研究
20
作者 王潇 王淑一 +1 位作者 孟繁多 邢晓宇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低轨大规模卫星星座在遥感、通信和导航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但其在高动态环境下的任务规划与分配面临着重大挑战.现有的固定分组策略难以适应卫星和目标的快速空间拓扑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主星机制的低轨大规模星座的星群分组方法.依... 低轨大规模卫星星座在遥感、通信和导航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但其在高动态环境下的任务规划与分配面临着重大挑战.现有的固定分组策略难以适应卫星和目标的快速空间拓扑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主星机制的低轨大规模星座的星群分组方法.依据低轨巨型星座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建立卫星轨道模型、观测目标及云层模型,设计星群分组方法并通过离散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得到主星切换次数最优的星群分组方案,实现多目标任务的高效分配和调度.相较于固定分组方法,本文方法在提高任务分配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遗传算法更适应于星群组主星选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大规模星座 动态主星机制 任务规划 星群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