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恒智 黄修柱 +11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刘伟堂 王金信 张国福 连磊 路兴涛 彭学岗 李美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742.5、891、1485 g/hm^(2)的剂量下,药后14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5.7%、90.4%、95.3%、100%,药后28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3.5%、88.8%、92.7%、98.0%,鲜重防效分别为85.2%、89.6%、94.5%、98.6%,同时对供试玉米“登海605”安全。因此,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可作为玉米田备选除草剂,采用早期茎叶喷雾防治一年生杂草,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742.5~891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津·异噁唑草酮 早期茎叶喷雾 玉米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2025年《农药科学与管理》
2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农药科学与管理》(以下简称《科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权威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知... 《农药科学与管理》(以下简称《科管》)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权威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多年来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日本JST(Japan Science&Technology Corporation)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科学与管理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健 李明操 +1 位作者 蒋忠中 陈晓红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9,共23页
供应链是企业间诱发知识边缘溢出效应的核心渠道,但分析供应链上的知识边缘溢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创新性地基于供应链关系视角,系统考察制造业中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在“量”和“质”不同维... 供应链是企业间诱发知识边缘溢出效应的核心渠道,但分析供应链上的知识边缘溢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创新性地基于供应链关系视角,系统考察制造业中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在“量”和“质”不同维度上对其供应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供应商企业绩效产生的连锁反应.研究发现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对其供应商企业未来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增量提质”的作用,即引发了其供应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全面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高、非国有和南方地区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其供应商企业未来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均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揭示了供应链溢出效应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隐性促进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供应链溢出 企业绩效 知识边缘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田杂草高效精准治理关键技术
4
作者 李美 黄修柱 +9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高兴祥 李健 金岩 张国福 王丽岩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49-55,58,共8页
夏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杂草一直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除草,但生产中存在不科学用药的问题,造成防效降低或作物药害。为了更好地治理夏玉米田杂草,本文详细介绍了夏玉米田主要... 夏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杂草一直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除草,但生产中存在不科学用药的问题,造成防效降低或作物药害。为了更好地治理夏玉米田杂草,本文详细介绍了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绿色农艺控草技术和科学的化学除草技术,重点阐述了玉米田杂草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杀草谱、施药条件及注意事项等杂草防控关键技术,为夏玉米田杂草高效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杂草 农艺控草技术 化学除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农药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5
作者 陈建波 赵莉 +3 位作者 陈秀 马琳 黄兰淇 李新新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5期6-9,24,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市农药经营许可与农药管理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药经营 农药经营实名制 农药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职业展望
6
作者 姜忠涛 张正炜 +2 位作者 陈秀 田如海 赵广全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28-33,共6页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出台将是对《“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逐步推行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性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在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这... 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出台将是对《“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逐步推行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这一制度性顶层设计的具体落实。在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技术员(农药使用指导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其也必将伴随国家一系列职业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而迎来自己的发展高峰,承担自己开展“农药使用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开发和信息服务”的社会责任,完成“完善农药安全使用体系”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员 农药使用 技术指导 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用农药登记现状及分析
7
作者 崔晓敬 谭树新 +2 位作者 肖付明 高彩红 陈洁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对截至2024年11月21日登记作物为大豆的农药产品进行梳理,对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剂型、毒性、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用农药集中为除草剂,占比91.19%、生物农药登记较少、乳油...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对截至2024年11月21日登记作物为大豆的农药产品进行梳理,对登记农药的产品数量、剂型、毒性、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用农药集中为除草剂,占比91.19%、生物农药登记较少、乳油等传统剂型占比较大等特点。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大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用农药 农药登记 现状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麦种子处理剂登记现状与问题分析
8
作者 牛建群 信洪波 +3 位作者 杨素梅 张萍 王海燕 张耀中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7期8-13,25,共7页
本文统计梳理了我国小麦种子处理剂的登记数量、产品毒性、剂型和农药组分等情况。针对当前小麦种子处理剂登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实现绿色高效发展。
关键词 小麦 种子处理剂 农药登记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种子处理剂的登记应用进展
9
作者 张正炜 宋安易 +2 位作者 李刚 石小媛 陈秀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2期7-12,共6页
种子处理剂技术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它是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科学植保与绿色植保等先进理念的体现,符合未来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登记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梳理了当前我国种子处理剂... 种子处理剂技术具有靶向性强、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等诸多优点,它是推进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科学植保与绿色植保等先进理念的体现,符合未来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登记数据的查询与统计,梳理了当前我国种子处理剂产品的登记应用现状,以期为种子处理剂产品的登记与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农药登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和残留安全性评价
10
作者 秦治勇 白智江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为明确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在茶叶产品中的残留安全性,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20、30、40... 为明确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作物生长、在茶叶产品中的残留安全性,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20、30、40、60 mL/667 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剂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药后1~10 d的防治效果以施药后3 d时最高,校正防效在64.04%~87.28%之间,以后随时间推迟逐渐下降,施药后10 d校正防效仍达54.34%~70.18%,30、40、60 mL/667 m^(2)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虫螨腈悬浮剂72 mL/667 m^(2)和100 g/L吡丙醚乳油50 mL/667 m^(2)的校正防效,说明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能有效控制小贯小绿叶蝉的危害。该药剂对茶树生长安全,施药10 d时最大剂量60 mL/667 m^(2)吡丙醚与虫螨腈在茶叶中的残留含量分别为2.84 mg/kg(欧盟限量15 mg/kg)、虫螨腈9.99 mg/kg(欧盟限量50 mg/kg),低于当前欧盟限量标准,可以在欧标茶区推广使用。建议使用量30~40 mL/667 m^(2),在小贯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丙·虫螨腈 小贯小绿叶蝉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安全性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11
作者 张明明 邢冰寒 +1 位作者 马爽 迟归兵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6期62-67,70,共7页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 为明确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土壤喷雾处理对冬小麦(Winter wheat)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冬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在冬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处理1次,能有效地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对雀麦(Bromus japonicus)的防效略低于对其他杂草。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44、180、216、360 g a.i./hm^(2)的剂量下,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药后30 d总株防效分别为:88.22%、91.08%、94.27%、97.13%,药后165 d总株防效分别为:87.07%、90.34%、93.45%、96.21%,鲜重防效分别为:87.93%、91.44%、94.15%、96.76%,防治效果较好,且对供试冬小麦万丰826安全,相较于空白对照增产率为14.48%~15.13%。因此,12%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悬浮剂作为冬小麦田除草剂具有显著优势,采用土壤喷雾法防治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推荐剂量为144~216 g a.i./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噻草胺·苯嘧磺草胺 冬小麦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应然逻辑、实践困境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保胜 马国璋 +1 位作者 凌祯蔚 刘瑞峰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与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需求不对等,存在数字乡村与农业强国衔接不上,链条之间断裂,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制约着农业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增长极理论,跳出对既有政策惯性的路径依赖,加强外部政策的引导和内部资源的调配,整合原有的运行模式,重塑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路径,强化数字乡村服务能力和技术供给的精准度,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设施智能化程度高、农业产业韧性足、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强国 科技排斥 精准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兴强 张心舒 +2 位作者 谢裕慧 曾泉 章永奎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8,共17页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显著更高,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助于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CEO的海外经历强化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节能减排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在污染行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更为突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和产业链的环保协作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抑制公司层面的碳排放.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治理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节能减排 CEO海外经历 准自然实验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如何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跃军 刘文丽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 为激励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补贴政策,但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复杂影响机制尚不清晰,激励效果也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本文聚焦2011年—2020年中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总体上促进了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样本区间内,政府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82%;2)研发投资和创新人力资本在政府补贴促进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金融化会发挥调节效应,增强政府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3)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1.064%,长期时研发补贴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非研发补贴每提升1%,新能源企业专利申请提升0.61%;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显著,而在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和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企业 政府补贴 技术创新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农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15
作者 宋宝安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农药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系统剖析农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探讨当前农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创新...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农药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系统剖析农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探讨当前农药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创新不足、产业结构调整艰难等问题,并从靶标发现、分子设计、绿色生产等维度提出了针对性发展路径,为我国农药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动力机制——基于TERGM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海 芮赟赟 +1 位作者 王倩 刘金田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知识生产者和创新引领者,探究其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对加速推进产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基于2013—2022年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上市公司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产学合作创... “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知识生产者和创新引领者,探究其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对加速推进产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基于2013—2022年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上市公司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构建产学合作创新网络,采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呈现多中心化、小世界网络结构趋势。(2)邻近性中的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以及网络内生性中的择优连接性、连通性、三元闭合性共同驱动了产学合作创新网络的演化,且网络连接具有保持稳定的倾向。(3)差异性分析发现,产学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在“双一流”建设前后发生变化,从依赖二元连通性的开放结构向三元闭合性的强社区结构转变,且技术邻近性的影响在提升;相较于专业类高校,综合类高校的产学合作创新更容易突破地理邻近性的限制,更倾向建立跨区域、跨专业领域的产学合作创新关系。研究结论为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产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基于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新视角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合作创新网络 动态演化机制 TERGM 邻近性 网络内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重大意义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费艳颖 曹佳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讨制度优势、创新驱动、文化自信、包容共享及全球合作等关键路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深化,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更是实现...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讨制度优势、创新驱动、文化自信、包容共享及全球合作等关键路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深化,是新时代的战略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制度优势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动力,包容共享的发展模式则确保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与和谐稳定。文化自信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合作通过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和标准,提升国内经济的竞争力与韧性,促进全球资源、技术与市场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安全 良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逻辑困境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宛青 余正勇 刘威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融合正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界定了新质生产力和金融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价值意义,包括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现代化建设繁荣的促进以及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提升。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要素资源整合驱动、结构功能优化驱动以及多链融合协同驱动逻辑驱动金融科技创新,该过程中面临技术创新应用、政策法规体系、市场恶性竞争、社会伦理挑战和国际合作规则等困境挑战。在此基础上,围绕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索提出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体系,以期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费改税、绿色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佩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作为绿色税制体系的主体税种,环保税凭借税惠红利激励企业“向绿而行”,促使企业主动技术升级,并将新型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环保费改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识别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 作为绿色税制体系的主体税种,环保税凭借税惠红利激励企业“向绿而行”,促使企业主动技术升级,并将新型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环保费改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识别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在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环保费改税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此,提出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持续推动环保政策落实;以绿色生产力为“种子”,增强产业创新动力;以前沿技术为引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费改税 绿色创新 企业新质生产力 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可云 周泰颖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 产业结构变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差异,探究其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对提升城市群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中国19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韧性之间的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群经济韧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变迁趋于高级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群经济韧性。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变迁水平低的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经济韧性的有效途径。(2)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因地区而异。东部地区因产业结构较为成熟,边际效应较低,其高级化对经济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因产业升级潜力较大,高级化的积极效应显著。这种地理区位异质性反映了各区域在经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3)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韧性之间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增强区域经济的适应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城市群 产业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