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103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永芳A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繁殖技术
1
作者 叶宁 鲍兴禄 +3 位作者 杨德卫 叶新福 郑向华 程朝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利用永芳A与恢复系东南恢517、马华粘等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永芳优517、永芳优马华粘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不育系 优质 香稻 永芳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三系不育系五良A高产繁殖技术
2
作者 张杰 邬相宏 +7 位作者 廖宗永 赵德明 陈家彬 姜方洪 包灵丰 韩冬 李恒进 江青山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11-13,共3页
五良A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配合力强、米质优、香味浓、异交习性好等特点。利用五良A已经组配了五良优674、五良优2108等新品种。为促进五良A及所配品种的推广应用,总结了五良A的特征... 五良A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配合力强、米质优、香味浓、异交习性好等特点。利用五良A已经组配了五良优674、五良优2108等新品种。为促进五良A及所配品种的推广应用,总结了五良A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繁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五良A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主栽品种野香优669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3
作者 朱永生 蔡秋华 +6 位作者 郑菲艳 刘锋 魏毅东 蒋家焕 陈丽萍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18-21,共4页
野香优669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病优质香型三系中籼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在福建省作为一季中稻和烟后稻大面积推广应用,2023年被列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 野香优669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病优质香型三系中籼杂交水稻品种,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在福建省作为一季中稻和烟后稻大面积推广应用,2023年被列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野香优669具有群体均衡、熟色好、米饭香味浓、口感好、整精米率高等特点。介绍了野香优669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质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野香优669 优质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规模饲养与冷藏技术规程
4
作者 张居念 施龙清 +4 位作者 连玲 吴春珠 董萌 解振兴 姜照伟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的卵期优势寄生蜂,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介绍了寄生植物水稻苗的水培、寄主褐飞虱的饲养和寄生卵的制备、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培育、冷藏寄主植物小麦苗的培养、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冷藏... 稻虱缨小蜂是稻飞虱的卵期优势寄生蜂,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介绍了寄生植物水稻苗的水培、寄主褐飞虱的饲养和寄生卵的制备、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培育、冷藏寄主植物小麦苗的培养、稻虱缨小蜂的接种寄生与冷藏、稻虱缨小蜂种群的杂交复壮等方法和整个饲养流程,并对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饲养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杂交稻宓乡优1902的选育与应用
5
作者 房贤涛 郑建华 +4 位作者 游晴如 王洪飞 董瑞霞 陈春霞 黄庭旭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11-14,共4页
宓乡优1902是以香型优质抗病不育系宓乡A为母本,香型优质亲本福恢19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宓乡优190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 宓乡优1902是以香型优质抗病不育系宓乡A为母本,香型优质亲本福恢19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口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宓乡优190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宓乡优1902 优质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两优3191在武夷山市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程朝平 程祖锌 +3 位作者 何旎清 林少俊 黄凤凰 杨德卫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36-39,共4页
紫两优3191是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以黑糯两系不育系福紫糯3S为母本,白糯恢复系品糯R19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在武夷山市作烟后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高适中、植株健壮、... 紫两优3191是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以黑糯两系不育系福紫糯3S为母本,白糯恢复系品糯R19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糯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3—2024年在武夷山市作烟后稻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高适中、植株健壮、叶片挺直、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糙米紫色和口感好等特点。总结了紫两优3191在武夷山市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糯杂交稻 紫两优3191 烟后稻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茉01S的选育与应用
7
作者 顾建强 罗炜强 +2 位作者 温怀常 田大刚 陈建民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以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高配合力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与优质保持系天丰B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连续多年定向培育,于2013年育成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优质、高异交率、配合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茉01S,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 以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高配合力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与优质保持系天丰B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连续多年定向培育,于2013年育成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优质、高异交率、配合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茉01S,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不育系茉01S配组的茉两优系列新组合在生产试验中表现丰产、稳产和米质优等特点,已育成茉两优618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福建省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两系不育系 茉01S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联合研发新型农机助力建宁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8
作者 胡海明 吴志源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40-40,共1页
四月的田野绿意盎然,正是水稻插秧的关键期。在“国家级制种基地超级大县”建宁县,春日喜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型农机观摩会火热举行。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多年的科技服务和支持下,建宁县现已逐步集成一套丘陵山区杂交水稻机械... 四月的田野绿意盎然,正是水稻插秧的关键期。在“国家级制种基地超级大县”建宁县,春日喜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型农机观摩会火热举行。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多年的科技服务和支持下,建宁县现已逐步集成一套丘陵山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然而,建宁以及周边重要的制种县市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大制约杂交水稻育插秧环节的机械化,导致福建省水稻制种育插秧机械化率不足20%,严重影响福建省水稻制种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个体农户,还停留在手工插秧的阶段,费用高、效率低、收益受影响。此次观摩示范的4行手扶步进式水稻制种插秧机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农机公司根据丘陵山区制种的农艺要求,联合研发的行业首款4行手扶步进式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能有效解决丘陵山区小田块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丘陵山区 新型农机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闽宁1号”
9
作者 朱永生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自2013年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长期开展合作,重点针对适合宁夏黄河灌区的优质、香型、抗病、高产常规粳稻新材料的创制和品种选育。近年来以空育131/云引//中科804复合杂交后定向选育而成“闽宁... 自2013年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长期开展合作,重点针对适合宁夏黄河灌区的优质、香型、抗病、高产常规粳稻新材料的创制和品种选育。近年来以空育131/云引//中科804复合杂交后定向选育而成“闽宁1号”,于2024年通过宁夏自治区审定委员会审定(宁审稻20240001),其产量高、口感好、达国标一级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农林科学院 农作物研究所 复合杂交 常规粳稻 空育131 粳稻新品种 定向选育 宁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抗旱和种子活力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0
作者 蔡秋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10-10,共1页
水稻作为一种高耗水作物,对干旱胁迫极为敏感。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和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干旱导致的产量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缺水会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种子萌发,并引发细胞损伤、根... 水稻作为一种高耗水作物,对干旱胁迫极为敏感。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和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干旱导致的产量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缺水会显著影响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种子萌发,并引发细胞损伤、根叶生长受抑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植物中的脂氧合酶(LOX)基因家族被认为是调控作物生长、脂质代谢、成熟与衰老、胁迫耐受性以及种子储存特性和活力的重要因子,其活性与种子的存活能力和抗逆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活力 细胞损伤 人口快速增长 脂质代谢 呼吸作用 粮食安全 存活能力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所自育品种在浦城县作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迎丰收
11
作者 王颖姮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29-29,共1页
立冬霜气浓,秋收岁月静。2024年11月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岗位在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建立的150亩“内10优7185”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再生季进行现场观摩和测产验收。... 立冬霜气浓,秋收岁月静。2024年11月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岗位在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建立的150亩“内10优7185”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百亩示范片再生季进行现场观摩和测产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建龙研究员、北京大学李毅教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测报处刘杰副处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郑文静研究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王效宁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柳武革研究员等专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技推广中心 省农业科学院 全程机械化 再生稻 自育品种 测产验收 作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水稻所育成9个不育系通过专家现场考察和鉴定
12
作者 董瑞霞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70-70,共1页
受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分别于7月11日、19日和29日在泉州组织召开了三场关于福祥3S、永晶A、闽早A、福鸿A、妍S、玥糯S、赤S、瓒S和利贞A等9个杂交水稻不育系的田间现场考察鉴定会。鉴定专... 受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分别于7月11日、19日和29日在泉州组织召开了三场关于福祥3S、永晶A、闽早A、福鸿A、妍S、玥糯S、赤S、瓒S和利贞A等9个杂交水稻不育系的田间现场考察鉴定会。鉴定专家组、相关管理单位和育种单位共70多人次参加了鉴定会。鉴定会上,专家组首先考察了位于泉州市农科所洛阳水稻育种基地的不育系种植现场,随后进行了不育系花粉育性和柱头外露率等相关性状的检测,听取了育种团队关于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的报告,并逐一审阅了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晶A 福鸿A 不育系 水稻 鉴定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香型华粳735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13
作者 杨东 骆名瑞 +1 位作者 谢兰宇 谢瑞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5-7,共3页
华粳7352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利用秀水321/浙粳88和秀水09/秀水321两个单交种的稳定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复交,后代经花药培养和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好、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 华粳7352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利用秀水321/浙粳88和秀水09/秀水321两个单交种的稳定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复交,后代经花药培养和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好、熟期转色好等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华粳7352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香型 粳稻 华粳7352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举办福建南繁基地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
14
作者 胡海明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64-64,共1页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福建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22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海南福建南繁基地举办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我院党委书记肖铮、谢华安院士、省农业农村厅林德福二级巡...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福建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22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海南福建南繁基地举办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我院党委书记肖铮、谢华安院士、省农业农村厅林德福二级巡视员出席会议。此次观摩会旨在展示我院在省科技重大专项、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以及省政府与中农院共同推进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等项目项目支持下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共享水稻育种最新科研成果,探讨福建南繁育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观摩 产业创新 谢华安院士 学术研讨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内10优7185”头季产量测产验收迎丰收
15
作者 林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39-39,共1页
稻浪翻滚,满目流金,再生稻头季迎来丰收季。2025年8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等单位组成的测产验收组,实地查看武平县十方镇黎畬村强再生... 稻浪翻滚,满目流金,再生稻头季迎来丰收季。2025年8月13日,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等单位组成的测产验收组,实地查看武平县十方镇黎畬村强再生力杂交稻品种“内10优7185”示范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测产验收 内10优7185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控制稻飞虱的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16
作者 张居念 洪集体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害虫的有效防治是有机水稻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总结制定了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宜的播种栽插期、稻虱缨小蜂栖息地的构建、稻虱缨小蜂的田间释放技术、... 害虫的有效防治是有机水稻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多年试验和实践,总结制定了有机水稻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种植地的选择、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宜的播种栽插期、稻虱缨小蜂栖息地的构建、稻虱缨小蜂的田间释放技术、水稻螟虫农业、物理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稻 稻虱缨小蜂 害虫防治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GI杂交稻新品种“清优308”百亩示范片通过验收
17
作者 房贤涛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3期4-4,共1页
2025年7月1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省、市、县的同行专家对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低GI杂交稻新品种“清优308”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实割验收。验收组专家们深入闽清县塔庄镇下庄村的示范片,对“清优308”的生长情况进... 2025年7月1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省、市、县的同行专家对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低GI杂交稻新品种“清优308”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实割验收。验收组专家们深入闽清县塔庄镇下庄村的示范片,对“清优308”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优308 低GI杂交稻 百亩示范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水旱兼用型常规水稻新品种泉珍12号
18
作者 陈锦文 谢旺有 +4 位作者 谢少和 陈惠清 余文昌 王天生 侯凯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2024年连续2 a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在水田和具备微喷灌设施旱地种植均表现高产... 泉珍12号是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2024年连续2 a成为福建省农业主导品种。在水田和具备微喷灌设施旱地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福建省作早稻及节水抗旱稻种植。介绍了水旱兼用型常规稻新品种泉珍12号的主要特性及水旱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水稻 泉珍12号 水旱兼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水稻所特色糯稻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19
作者 胡海明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44-44,共1页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正是水稻生长的黄金期。暖风轻拂,甘霖润泽,广袤的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新绿,尽情汲取着大地的滋养。为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近年来,在谢华安院士的带领下,在糯稻选育方...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正是水稻生长的黄金期。暖风轻拂,甘霖润泽,广袤的稻田里,新插的秧苗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新绿,尽情汲取着大地的滋养。为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近年来,在谢华安院士的带领下,在糯稻选育方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挖掘地方特色优质水稻种质资源,运用遗传育种学原理,创制糯稻新种质,育成紫黑糯“紫两优737”、“骏两优黑珍糯695”和白糯“玥两优富糯”、“糯两优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华安 水稻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克隆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20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5 位作者 连玲 吴春珠 解振兴 张居念 刘倩 姜照伟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面临褐飞虱的严重危害。综述了水稻褐飞虱抗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抗虫机制、代谢物与信号传导机制、抗虫品种培育的技术创新以及生态防控策略等。结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实践经验,提出整合分子育...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面临褐飞虱的严重危害。综述了水稻褐飞虱抗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抗虫机制、代谢物与信号传导机制、抗虫品种培育的技术创新以及生态防控策略等。结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实践经验,提出整合分子育种、生态调控与精准施药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深入解析水稻抗褐飞虱机制并创新防控技术,是实现水稻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依赖的关键路径。未来研究需聚焦水稻抗虫基因的挖掘与高效利用、代谢调控网络的深度解析及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开发,提高水稻抗虫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虫分子机制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