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1
作者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福建农业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福建农业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 《福建农业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福建农业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目总览 2023年版 福建农业学报 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肖荣凤 陈燕萍 +5 位作者 郑雪芳 郑梅霞 袁小坦 刘波 朱育菁 王阶平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影响,并分析根腐病发病率、产量与根际真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栽培基质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发病率降低4.84%~7.75%,产量提高39.00%~109.31%,且对山地的改良效果最佳。太子参出苗期和膨大期的对照组根际真菌丰富度高于基质处理组,但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采收期基质处理组根际真菌的丰富度升高,但多样性降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所有根际土壤样品中均为优势真菌门。基质处理组的优势属为锥毛壳属(Coniochaeta)、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 Gibellulopsis和青霉属(Penicillium);而对照组的优势属为Saitozym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在采收期对照组根际土壤的丰度显著升高,与根腐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太子参产量与Gibellulopsis的丰度呈正相关、与镰刀菌属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栽培基质替换太子参根围部分原土进行连作地块的土壤改良,能够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并提高太子参产量,也能够调节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病原菌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根腐病 产量 根际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虫水稻受褐飞虱取食诱导的应激反应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连玲 董萌 +6 位作者 吴春珠 张居念 施龙清 解振兴 陈玉玲 吴扬 姜照伟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探析抗感虫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筛选获得的抗褐飞虱水稻种质BP4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探析抗感虫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抗褐飞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筛选获得的抗褐飞虱水稻种质BP4和感褐飞虱水稻品种TN1为试验材料,观察接褐飞虱后表型变化。采用生化法测定褐飞虱取食后丙二醛、脯氨酸、过氧化氢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som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活性;并用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激素包括脱落酸、茉莉酸、生长素和水杨酸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接褐飞虱不同时间段后抗氧化酶基因、水杨酸信号转导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接褐飞虱6d时,感虫品种的死苗率达到100%;而抗虫种质BP4的死苗率为11.11%,其抗性级别为3,抗性水平为抗虫。接虫4d时,抗感虫水稻植株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均极显著增加,而总黄酮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同时,感虫TN1植株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极显著增加,而抗虫BP4植株中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感虫TN1植株中CAT、POD和SOD的活性显著升高,而抗虫BP4植株中相应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另外,抗感虫植株中APX的活性均无显著变化,但感虫TN1植株中GR的活性显著降低,而抗虫BP4植株中该酶活性无显著变化;抗虫BP4植株中水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而感虫TN1植株中水杨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接虫2d时,抗虫BP4中大多数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下调或无显著变化,而感虫TN1中多个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极显著上调;此外,BP4中水杨酸信号转导和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受褐飞虱取食的诱导,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褐飞虱取食后抗感虫水稻的过氧化氢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水杨酸含量变化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表明抗感水稻响应褐飞虱取食的应激反应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到的水稻种质BP4具褐飞虱抗性,将来有望应用于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应激反应 抗氧化酶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尾藻对重金属锌的富集及体内分布特征
4
作者 吴晓梅 叶美锋 +4 位作者 余建英 林雨青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目的】探讨锌在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体内的富集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锌质量浓度(0、50、200 mg·L^(-1))对狐尾藻生物量、株高、叶片表皮细胞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狐尾藻各器官中锌... 【目的】探讨锌在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体内的富集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锌质量浓度(0、50、200 mg·L^(-1))对狐尾藻生物量、株高、叶片表皮细胞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狐尾藻各器官中锌积累含量、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狐尾藻在各质量浓度锌处理下均能存活,当锌质量浓度为50 mg·L^(-1)(Z1)时,狐尾藻株高和生物量相较于对照组(0 mg·L^(-1)),分别显著增加了22.87%和10.06%,根、叶中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而叶绿素和根、叶中丙二醛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当锌质量浓度为200mg·L^(-1)(Z2)时,狐尾藻的株高、生物量相比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其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根、叶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其叶片表皮细胞有部分损伤。锌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锌含量分别为55.48~242.44 mg·kg^(-1)、14.78~31.02 mg·kg^(-1)和18.01~69.79 mg·kg^(-1),Z1和Z2处理后各器官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根部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部。狐尾藻叶和茎中锌主要分布于细胞壁,占比分别占32.56%~49.50%和41.21%~43.52%;根中锌主要为可溶性组分,占比为32.10%~50.48%。狐尾藻叶和茎中锌的化学形态以氯化钠提取态、醋酸提取态、盐酸提取态为主,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00%~86.00%和81.00%~86.38%,根部中锌主要以水提取态、氯化钠提取态为主,二者占比59.71%~63.65%。【结论】狐尾藻对锌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其根部的富集能力大于茎叶。细胞壁沉积固定、液泡(可溶组分)区隔化及锌以多种低活性形态存在是狐尾藻积累与耐受锌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5
作者 张雅玲 邓朝军 +3 位作者 苏文炳 陈秀萍 蒋际谋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9,共13页
【目的】系统分析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WRKY基因家族成员(EjWRKY),为解析其在果皮着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枇杷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枇杷EjWRKY基因家族,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结构特征等... 【目的】系统分析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WRKY基因家族成员(EjWRKY),为解析其在果皮着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枇杷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枇杷EjWRKY基因家族,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比较分析‘解放钟’和‘山牌3号’枇杷果皮着色过程中EjWRKY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进行试验验证。【结果】鉴定出100个具有典型结构域的WRKY,命名为EjWRKY1~EjWRKY100。WRKY长度150~732 aa,分子量介于17189.36~79765.13 Da,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介于4.92~10.25。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其中97个WRKY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根据WRKY结构域和锌指基序可将枇杷EjWRKY分为3个大类。多数EjWRKY基因在解放钟和山牌3号枇杷果皮中均有表达。EjWRKY基因的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鉴定出100个枇杷EjWRKY家族基因,并发现其中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枇杷果皮着色过程显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EjWRKY基因调控枇杷果皮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WRKY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果皮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重鉴定及抗逆相关基因筛选
6
作者 史建磊 黄少勇 +2 位作者 陈先知 宰文珊 熊自立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目的】探明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 AP2/ERF)的组学特征及生物胁迫响应机制,促进其在番茄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新版公共数据进行AP2/ERF鉴定,结合番茄自交系在青枯菌(Ralstonia sol... 【目的】探明番茄APETALA2乙烯响应因子(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 AP2/ERF)的组学特征及生物胁迫响应机制,促进其在番茄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新版公共数据进行AP2/ERF鉴定,结合番茄自交系在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下的转录测序数据,挖掘青枯病抗性相关AP2/ERF。【结果】173个番茄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被鉴定,主要成簇分布在染色体端部,50.3%的AP2/ERF具有共线性,尤其是3号和8号染色体。基于系统进化关系,AP2亚家族包含22个(12.7%)成员,主要分为2类;ERF亚家族包含93个(53.8%)成员,可进一步分为6类;DREB亚家族包含49个(28.3%)成员,可进一步分为2类;RAV亚家族仅有3个成员。71对AP2/ERF同源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26.8%的AP2/ERF主要在根中表达,几种生物胁迫下,ERF_4-6和DREB_2基因转录表达水平较高,尤其是Solyc03g005500.1(ERF_6)和Solyc08g078170.1(ERF_5)。青枯菌侵染下,在抗、感材料间筛选到10个差异表达AP2/ERF(分属AP2和ERF),其中Solyc06g068570.4(AP2)为正调控基因,其他9个为负调控基因。50.9%的AP2/ERF形成193对互作关系,Solyc01g096860.3(AP2_2)与Solyc08g078190.2(ERF_5)互作可信度最大,而Solyc06g068570.4(AP2)与Solyc03g093560.1(ERF_5)正负互作在番茄青枯病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综合基因组分析和转录表达鉴定了番茄AP2/ERF转录因子,获得若干青枯病响应基因,丰富了番茄抗病育种基础理论和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AP2/ERF转录因子 基因组特征 生物胁迫 转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小鹅瘟差异表达基因及潜在治疗中药预测
7
作者 王劭 孙雪岩 +6 位作者 张烨淳 袁孝武 徐见光 邝启红 陈少莺 陈仕龙 俞道进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小鹅瘟(gosling plague, GP)相关数据集的致病核心基因及主要信号通路,预测潜在治疗靶点和有效干预中药。【方法】通过收集GeneCards数据库中GP相关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小鹅瘟(gosling plague, GP)相关数据集的致病核心基因及主要信号通路,预测潜在治疗靶点和有效干预中药。【方法】通过收集GeneCards数据库中GP相关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肠道炎症数据集(GSE14841)和营养不良数据集(GSE43698),合并使用R语言Limmar包筛选GP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筛选子网络核心基因。将核心基因与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相互映射,筛选能够治疗GP的潜在中药。【结果】共筛选得到58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宿主细胞膜受体识别病毒蛋白、细胞质水解酶与转移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定位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actin cytoskeleton,AC),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ytosolic DNA-Sensing and the STING, cGAS-STIN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RK)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通过PPI鉴定出Degree值前10名关键基因:干扰素诱导螺旋酶C结构域3(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e C domain 3,IFIH3)、干扰素诱导螺旋酶C结构域1(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e C domain 1, IFIH1)、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MAVS)、C-C趋化因子配体5(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 CCL5)、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Ras相关C3毒素底物2(ras-related C3botulinumtoxinsubstrate2,RAC2)、 Toll样受体9(toll-likereceptor9,TLR9)、早期生长应答基因1(earlygrowth response1,EGR1)、 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erb-B2receptortyrosinekinase3,ERBB3)。TLR4、 TLR9、 NF-κB、ERBB3为筛选到的GP感染性炎症4个核心基因。预测出治疗GP的潜在中药50种,中药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药、补虚药、解表药、收敛止泻药等4类。【结论】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了与GP相关的4个核心基因以及50种潜在靶向中药,为防治GP的天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 鹅细小病毒 中药预测 虚拟筛选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毒害柑橘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及MIR397上游调控因子筛选
8
作者 黄镜浩 林雄杰 +4 位作者 陈木兰 饶文华 和静怡 高芳銮 范国成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目的】以柑橘硼毒害响应关键基因MIR397为切入点筛选上游调控因子,以期为柑橘响应硼毒害的分子网络研究和定向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雪柑(Citrus sinensis)和酸柚(C. grandis)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硼毒害处理叶片的均... 【目的】以柑橘硼毒害响应关键基因MIR397为切入点筛选上游调控因子,以期为柑橘响应硼毒害的分子网络研究和定向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雪柑(Citrus sinensis)和酸柚(C. grandis)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硼毒害处理叶片的均一化酵母单杂交三框cDNA文库,以硼毒害响应关键基因MIR397启动子中的脱落酸响应元件(Abscisic Acid Response Element, ABRE)、胚乳发育元件(General Control Non-repressed Protein 4,GCN4)、 BoxII-like元件(BoxII-likeCis-actingElement,BoxII-like)和乙烯响应元件(EthyleneResponseElement,ERE)为诱饵筛选上游的调控因子。【结果】所建三框文库容量分别为1.5×10^(6)、1.5×10^(6)、1.6×10^(6) CFU,外源基因插入片段长度为500~4 000 bp,重组率为100%,初级文库96克隆测序冗余率为0%;cDNA三框表达文库滴度4×10^(9) CFU·mL^(-1),满足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构建要求。单杂交文库筛选结果获得23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其中ABRE元件11条、GCN4元件3条、ERE元件9条;60.87%的EST序列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相关,17.39%的EST与蛋白质翻译相关,其余被注释的EST为蛋白酶。Y1H点对点验证HAP3、BBX和EIN3与ERE元件存在互作。【结论】本研究通过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得到3个与硼毒害响应关键基因MIR397启动子ERE元件存在互作的转录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柑橘响应硼毒害的分子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硼毒害 cDNA三框文库 启动子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9
作者 钟淮钦 罗宇婷 +3 位作者 钟声远 吴建设 林兵 樊荣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3种取样比例(20%、25%、30%)和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ean difference percentage,MD)、方差差异百分率(Variance difference percentage,VD)、极差符合率(Range coincidence rate,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ariation coefficient change rate,VR)对备选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利用均值、极值比较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优先取样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25%为最佳取样比例,最优聚类方法为最长距离法,最终抽提出52份材料的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评价参数优秀,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信息得到保留,并且很好地去除了原种质的遗传冗余。【结论】构建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优先作为后续蝴蝶兰种质资源研究的材料,为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初级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转录组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作者 余智城 何雪娇 +1 位作者 陈振东 林秀香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目的】以柠檬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开发EST-SSR标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柠檬转录组进行SSR位点搜索,用Primer 3.0设计和筛选引物,并绘制49份柠檬的聚类图。【结果】共鉴定到40 193个SSR位点,SSR分布频率为35.67%... 【目的】以柠檬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开发EST-SSR标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柠檬转录组进行SSR位点搜索,用Primer 3.0设计和筛选引物,并绘制49份柠檬的聚类图。【结果】共鉴定到40 193个SSR位点,SSR分布频率为35.67%,平均分布距离为1.39 kb;柠檬转录组中SSR序列以单、三、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为主,分别占80.91%、9.20%和8.67%,其优势基元分别为A/T、AG/CT和AAG/CTT;共设计出4 561对引物,选取其中24对进行有效性验证,筛选到13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得到47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均值为3.615;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引物多态信息含量的均值为0.637、0.516和0.528;在遗传距离0.40时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五大类,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结论】本研究开发的13对EST-SSR引物能将供试材料进行有效区分,与传统分类学相吻合,并揭示了供试材料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柠檬种质资源后续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转录组 SSR重复类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用量对2种决明不同器官氮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钟珍梅 杨庆 +1 位作者 李春燕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明氮、磷和钾肥对2种决明(Chamaecrista)不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氮、磷和钾肥3种肥料5个施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茎、叶、根和荚的氮含量,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累积量,评估氮累积量与施肥量及不同... 【目的】探明氮、磷和钾肥对2种决明(Chamaecrista)不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氮、磷和钾肥3种肥料5个施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下2种决明茎、叶、根和荚的氮含量,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累积量,评估氮累积量与施肥量及不同器官含氮量的关系。【结果】3种施肥模式下2种决明不同器官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荚/叶>根>茎、地上部>地下部,施氮磷钾肥没有改变器官含氮量的大小顺序。适量施肥能提高2种决明荚、叶、根和茎的氮含量,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积累也影响显著,其中36 kg·hm^(-2)的施氮处理和96 kg·hm^(-2)的施磷处理2种决明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积累量最大,60 kg·hm^(-2)的施钾处理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地上部氮积累量最大,120 kg·hm^(-2)的施钾处理羽叶决明(Chamaecrista nictitans)氮积累量最大。【结论】品种间植物各器官的含氮量的差异大于施肥处理;36 kg·hm^(-2)的施氮处理和96 kg·hm^(-2)的施磷处理2种决明氮积累量最大,60~120 kg·hm^(-2)的施钾处理氮累积量最大;2种决明植株氮积累量与生物量、茎和叶的含氮量正相关,与根含氮量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器官氮含量 氮积累量 氮、磷、钾肥 决明属植物 施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田氮磷钾一元灰色肥效模型研发及其可靠性分析
12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5 位作者 李淑贤 肖晓凤 潘住财 林明贤 张民生 章明清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7-538,共12页
【目的】针对菜田作物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偏低的问题,研发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扩大肥效模型适用性。【方法】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Verhulst模型建模方法,通过28个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的蔬菜田间肥效... 【目的】针对菜田作物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偏低的问题,研发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扩大肥效模型适用性。【方法】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Verhulst模型建模方法,通过28个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的蔬菜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探讨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构建方法和推荐施肥量可靠性。【结果】各试验处理施肥量从小到大排列后,相应试验产量经过一次累加生成,施肥量与累加生成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特征。有25个试验点的一元灰色肥效模型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模型系数正负号符合一般肥效规律,推荐施肥量落在试验设计的施肥量范围内,得到典型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为89.3%,是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建模成功率的1.8倍和1.4倍。建模失败的3个试验点均属于模型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非典型式类型。一元灰色肥效模型推荐施肥量受调节系数R的影响,当R取值落在-1.0~-0.6时,推荐施肥量出现激剧波动,但当R取值≥-0.6后,随着R取值逐渐增大,推荐施肥量趋于稳定。28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推荐用量的最佳R取值为-0.6,磷钾肥推荐用量的最佳R取值则为0;其推荐施肥量与一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和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最高施肥量和经济施肥量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氮肥推荐施肥量平均分别为二次多项式和非结构肥效模型经济施肥量的82.5%和83.5%,磷肥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06.6%和114.1%,钾肥推荐施肥量则分别为107.6%和108.9%。【结论】一元灰色肥效模型可用于拟合菜田氮磷钾单元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氮肥 磷肥 钾肥 肥效 灰色肥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太子参产量、品质及根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赵云青 刘保财 +2 位作者 黄颖桢 陈菁瑛 张武君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6-34,共9页
为探索太子参连作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采用大田试验,以头茬地处理(CK)为对照,研究连作地处理对太子参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头茬地处理相比,连作地处理太子参鲜重产量、多糖及皂苷含量均降低,... 为探索太子参连作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采用大田试验,以头茬地处理(CK)为对照,研究连作地处理对太子参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头茬地处理相比,连作地处理太子参鲜重产量、多糖及皂苷含量均降低,其中鲜重产量降低了76.85%,多糖含量降低了3.16%,皂苷含量降低了75.00%;连作地和头茬地处理太子参根围土壤微生物中特有的或共有的真菌OTU数不同,连作地处理根围土壤中特有真菌和细菌的OTU数量低于头茬地处理(CK);连作地处理根围土壤真菌群落构成差异性较大,细菌群落构成相似性较高;头茬地处理(CK)根围土壤细菌群落构成差异性较大,真菌群落构成相似性较高;连作地处理显著富集的根围土壤真菌群落有壶菌门Chytr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及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头茬地处理显著富集的根围土壤真菌群落有毛霉门Mucoromycota等;连作地处理显著富集的根围土壤细菌群落有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红杆菌属Rhodanobacter等;头茬地处理显著富集的根围土壤细菌群落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该研究初步探索了连作地与头茬地根围土壤真菌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差异,为解决太子参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连作 产量 品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车建美 王阶平 +3 位作者 郑雪芳 陈燕萍 陈冰星 刘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5-23,共9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 旨在筛选功能乳酸菌,并探究其对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巨菌草青贮发酵提供菌株资源。对乳酸菌菌株进行生长和耐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并用于巨菌草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的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观察其对巨菌草青贮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具有较强耐酸性能、生长速度以及产酸速率快、抑菌效果好等特点。添加植物乳杆菌FJAT54906和FJAT54898、发酵乳杆菌FJAT54908进行巨菌草青贮发酵可提高粗蛋白和总糖的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结合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添加不同乳酸菌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为:FJAT54908处理组>FJAT54898处理组>FJAT54906处理组>C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产酸速率 巨菌草 青贮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杂交晚稻古两优6915的选育及应用
15
作者 周鹏 郑菲艳 +5 位作者 洪永河 胡荣华 陈春霞 郑家团 林珊珊 涂诗航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2-47,共6页
古两优691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两系不育系古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9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年参加华南稻区科企水稻联合体感光晚籼组试验,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17.8 d... 古两优691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两系不育系古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9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年参加华南稻区科企水稻联合体感光晚籼组试验,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17.8 d,比对照吉丰优1002早熟0.8 d,平均产量7 707.90 kg·hm^(-2),比对照吉丰优1002增产2.58%;生产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14.8 d,比对照吉丰优1002迟熟0.2 d,平均产量7 792.5 kg·hm^(-2),比对照吉丰优1002增产5.10%;中抗(MR)稻瘟病,米质达优质3级。2019-2023年5年平均制种产量达3 163.86kg·hm^(-2)。文章介绍了古两优69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古两优6915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古两优6915 抗病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快速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陈元生 黄建林 +1 位作者 罗致迪 范海元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5,共9页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 【目的】探寻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长效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于2020—2023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仅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花绒寄甲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释放比率、释放次数等对比试验,调查分析这些因子对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提升的影响。【结果】疫木不清理有利于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的迅速积累,而现砍现烧的疫木处理方式则不利于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在疫木不清理的条件下,释放当地花绒寄甲种源、室内繁育世代数低(即活性强的F3代)亲本、体型更大的个体于林间,释放比率1∶1(松褐天牛侵入孔数∶花绒寄甲成虫数)、连续释放3次(即连续3年,每年3月释放1次),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显著、快速提升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密度,4年间可提升426.16%~706.23%,是释放前的5.26~8.06倍。这些因素综合分析表明,疫木处理方式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快速提升的最重要因素。【结论】释放的花绒寄甲本身特性[包括其亲本来源、体型大小、室内繁育世代数(活性)]、人工释放技术(包括释放时间、释放比率、释放次数)及疫木处理方式等,是影响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积累、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可为林业生产上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种群密度 释放技术 疫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新品种福秋葵2号的选育
17
作者 李永平 陈敏氡 +1 位作者 王彬 白昌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36-40,共5页
福秋葵2号是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引进的菲律宾黄秋葵品种ys006,经多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色绿,棱不分明,肉厚,口感好,耐老化;从播种到始收55 d左右,株高1.5~2.0 m,茎秆粗壮,节间短、节较密,木质化程度较... 福秋葵2号是从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引进的菲律宾黄秋葵品种ys006,经多代自交纯化、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色绿,棱不分明,肉厚,口感好,耐老化;从播种到始收55 d左右,株高1.5~2.0 m,茎秆粗壮,节间短、节较密,木质化程度较高,抗倒伏能力强;主枝、侧枝均可结果,始花结位4~5节,嫩果果色绿,羊角形,果面覆有细密白色茸毛,棱不分明,横径2.0 cm,纵径12~15 cm,空腔小,果肉厚,口感嫩滑;营养价值高,商品果鲜重含β-胡萝卜素669μg·hg^(-1)、总糖2.5 g·hg^(-1)、总黄酮0.1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3%、木质素0.32%、蛋白质含量1.76 g·hg^(-1);抗叶斑病,产量较高,2020-2021年参加福建省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34179.00 kg·hm^(-2),比对照品种福葵1号增产显著;2021-2022年参加福建省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2981.57 kg·hm^(-2),适宜在福建春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福秋葵2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筛选
18
作者 李银水 杨灵 +6 位作者 张辉 刘彩玲 顾炽明 胡文诗 代晶 杨璐 秦璐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绿肥新品种,2022-2023年选取19份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在武夷山茶园套播,考察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量、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557、中油肥1号、金黄花、21Q065、中绿油2号、中双1... 为筛选出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绿肥新品种,2022-2023年选取19份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在武夷山茶园套播,考察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量、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557、中油肥1号、金黄花、21Q065、中绿油2号、中双11号和阳光2009,芥菜型油菜沅芥001和紫芥J082的鲜草和干草产量高,氮磷钾养分累积能力强;白菜型油菜中绿油1号和肥田萝卜RS007的植株矮小、花期长,鲜草和干草产量中等,氮磷钾养分累积能力相对较强。以上11个绿肥品种(系)的区域适应性较好、综合肥用性状表现优,适宜武夷山不同树龄茶园套播,服务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绿肥 茶园 套播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RPA-微流控芯片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
19
作者 张铁男 侯梦媛 毛晓庆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采用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T-RPA)、磁捕获和微流控芯片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一种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BPIV3)快速可视化分子检... 【目的】采用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T-RPA)、磁捕获和微流控芯片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一种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BPIV3)快速可视化分子检测方法。【方法】根据BPIV3 gp3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腺病毒3型(bovineadenovirustype3,BADV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为对照组,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通过BPIV3标准菌(毒)株的RNA提取液进行10倍稀释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收集56份疑似感染BPIV3急性期病牛的血清和鼻拭子样本,血清样本利用该方法检测,鼻拭子样本经过分离后,通过对比分析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检测法和该方法检测结果,以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BPIV3标准菌(毒)株的RNA提取液RT-RPA扩增子大小为404 bp,对照组无扩增子,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与BPIV3的高度保守区gp3基因(NC_002161.1)同源性为100%。对不同浓度BPIV3标准菌(毒)株的RNA提取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2.26×10^(3) copies·μL^(-1)。对56份疑似感染BPIV3急性期病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时,发现编号为SD0078、SD0114、SD0319、SD0601、SD0714和SD0755的牛均已感染了BPIV3,与RT-PCR和该方法对鼻拭子分离样本的检测结果一致。本检测方法从样本处理到获得检测结果全流程时长为92 min。【结论】本研究将RT-RPA、磁捕获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BPIV3快速可视化分子检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副流感病毒3 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磁捕获 微流控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笋壳替代木屑栽培2种灵芝效果分析
20
作者 钟珍梅 刘福阳 +1 位作者 李春燕 丁智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 为了探明笋壳替代木屑栽培灵芝的可行性,开发笋壳代料栽培基质,减少笋壳对环境的污染。试验设置笋壳等比例替代木屑用量,替代比例分别为25%、50%和75%,以常规配方(替代比例0)为对照,研究笋壳代料栽培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灵芝生物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笋壳替代木屑降低了灵芝菌丝的生长速度,且随着替代比例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对2种灵芝出菇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大红芝和南芝1号的生物转化率、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14%和7.23%、13.50%和68.55%、16.49%和35.48%,总氨基酸含量以笋壳替代50%木屑处理最高,其次为笋壳替代25%木屑处理。栽培基质的C/N与灵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呈正相关,与总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呈负相关。综上,笋壳替代25%木屑栽培灵芝在保障产量的同时能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灵芝 生物转化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