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废与生态材料”专题(第三辑)序
1
作者 王栋民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2-I0003,I0001,共3页
《硅酸盐通报》第44卷第4期“固废与生态材料”专题(第三辑)出版,按照惯例邀请我作序,我欣然同意。“固废与生态材料”词组是我在国内外领衔提出的一个组合概念,以2005年8月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会正式批准“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成... 《硅酸盐通报》第44卷第4期“固废与生态材料”专题(第三辑)出版,按照惯例邀请我作序,我欣然同意。“固废与生态材料”词组是我在国内外领衔提出的一个组合概念,以2005年8月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会正式批准“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成立和“首届全国固废与生态材料学术和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为标志,“固废与生态材料”成为特定组合和专有词组,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引领了领域的发展。到今年“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成立已经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与生态材料 硅酸盐通报 学术和技术交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与SAP协同内养护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吕阳 吴远帅 +6 位作者 葛云露 陈扬 许金生 蹇守卫 但建明 温小栋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AP-RHA,SR),对比分析了SR与SAP内养护对AAS工作性能、收缩特性、水化产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SAP内养护,SR内养护不仅进一步降低了AAS的自收缩,还有效提高了AAS的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AP内养护所导致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高吸水树脂 稻壳灰 自收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毅 李宇 +4 位作者 侯东昌 蒋明旭 冯奥中 孙玉周 闵志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0,578,共12页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时,三者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冲击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失效概率预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RCA、GP,各因素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GP、RCA;当RP掺量为20%(体积分数)时,与RP掺量为0%时相比,抗冲击性能提高81.8%,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降低21.63%、12.65%;当GP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与GP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提高2.87%、2.35%、15.0%;当RCA掺量为70%(体积分数)时,与RCA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降低11.01%、10.77%、10.5%。Weibull分布模型可准确描述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试样的抗冲击次数的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玻璃粉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阳 葛云露 +5 位作者 赵博宇 陈扬 但建明 周阳 柯凯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8-1296,共9页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灰的掺入能提高碱激发溶液的pH值,对AAS的水化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掺入GSA、PA、SZA和CSA后AAS试样的浆体累积放热量较空白组分别增长了31.2%、27.1%、16.9%、19.5%,实验室制灰(GSA和PA)累积放热量高于电厂制灰(SZA和CSA)。实验室制灰(GSA和PA)的掺入提高了净浆试样的自收缩,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61.5%、44.9%,而SZA和CSA的掺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收缩现象,较空白组分别减少了15.0%、15.7%。掺入生物质灰对AAS试样的抗压强度有改善效果,掺入GSA、PA、SZA、CSA后AAS试样28 d抗压强度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20.0%、18.3%、15.9%、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生物质灰 抗压强度 收缩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激发后再生砖粉ECC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楚留声 杜飞翔 +2 位作者 田野 元成方 程站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3,共11页
废弃黏土砖中含有大量SiO_(2)和Al_(2)O_(3)等活性矿物成分,将其破碎、研磨加工后可制得再生砖粉(RBP)。通过有效的激发方式提高RBP火山灰活性,可将RBP运用到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充当部分胶凝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废弃黏土砖中含有大量SiO_(2)和Al_(2)O_(3)等活性矿物成分,将其破碎、研磨加工后可制得再生砖粉(RBP)。通过有效的激发方式提高RBP火山灰活性,可将RBP运用到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中充当部分胶凝材料,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试验通过对物理激发后RBP的活性指标、微观结构和XRD谱进行分析,确定了RBP的最佳物理激发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活性激发后RBP制备再生砖粉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RBP-ECC),对RBP-ECC进行抗折、抗压、单轴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RBP取代率对RBP-EC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理激发后RBP取代率的增加,RBP-ECC各强度指标均有所下降,而极限拉应变和弯曲跨中挠度逐渐增大,最大分别可达5.22%和55.53 mm。RBP取代率为20%(质量分数)时,RBP-ECC弯曲韧性指标提升最大,较基准ECC提高约59%,各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较低,RBP-ECC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综合考虑RBP-ECC的强度、韧性与可持续性指标,选取20%为RBP-ECC最佳砖粉取代率,并对该取代率下RBP-ECC纤维-基体界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20%的RBP取代率下RBP-ECC中存在纤维拔出破坏模式和纤维拉断破坏模式,相较于基准ECC,RBP-ECC仍能表现出较高的拉伸韧性和适宜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 再生砖粉 活性激发 砖粉取代率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全浸泡的磷酸钾镁水泥浆体中的硫酸盐侵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宇颖 杨建明 +6 位作者 徐晓晖 胡雪欣 陈为亮 胡夏闽 蒋德权 熊才强 李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 通过宏观性能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分析,本文研究了磷酸钾镁水泥(MKPC)浆体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Na_(2)SO_(4)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扩散及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试件内部硫酸根离子的含量逐步提高,侵蚀深度逐渐增加。硫酸根离子的侵蚀深度与硫酸根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2阶或3阶多项式(相关系数R^(2)大于0.998),采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解析式求解得到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均为10^(-7) mm^(2)/s数量级,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小一个数量级。浸泡龄期不超过180 d时,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呈下降趋势;超过180 d后,MKPC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逐步提高;浸泡360 d后,试件的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为3.9×10^(-7)mm^(2)/s,离表面2 mm处的硫酸根离子含量为0.218%(质量分数)。MKPC试件的强度随着浸泡龄期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其发展规律和扩散系数变化规律一致。浸泡360 d后,MKPC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硫酸盐侵蚀 浸泡龄期 侵蚀深度 扩散系数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固废基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相国 龚志雄 +4 位作者 马伟男 李树国 张呈山 但建明 吕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89,共11页
以电石渣、钢渣、脱硫石膏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铝矾土为校正原料,制备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HBFAC)。通过综合热分析(TGA)、易烧性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水化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贝利... 以电石渣、钢渣、脱硫石膏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以铝矾土为校正原料,制备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HBFAC)。通过综合热分析(TGA)、易烧性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水化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贝利特含量的固废基HBFAC熟料的烧成性能与水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固废基HBFAC熟料的形成温度区间为1220~1340℃,最佳煅烧温度为1300℃,烧成温度比传统硫铝酸盐水泥(SAC)熟料低25~100℃,最佳保温时间为30 min。在最佳煅烧工艺下,固废基HBFAC熟料的晶体发育较好,分布均匀,且凝结时间相比SAC延缓20~30 min。制备的固废基HBFAC表现出快凝快硬、早期高强、后期强度持续增长及低水化热的特性,其抗压强度优于SAC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水化产物主要包括高硫型钙矾石(AFt)、单硫型钙矾石(AFm)、铝凝胶(AH_(3))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相较于硫铝酸四钙(C_(4)A_(3)S),硅酸二钙(C_(2)S)的水化较慢,对HBFAC后期强度的增长起到了持续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固废 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 烧成制度 力学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宏信 郑天一 +4 位作者 张海翔 杨飞 杨海荣 潘旺 李慧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此外,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酶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对粒径0.075 mm以下颗粒质量占粒径2.36 mm及以下颗粒总质量不同比例的土体开展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粒径2.36 mm以下是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的高效粒径范围,与常规掺入生物酶的制件工艺相比,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可以进一步提升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并大幅降低冲刷引起的质量损失。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黏土物质含量会显著影响生物酶固化效果,且0.075 mm以下土体占比对土体表面形貌影响明显,建议将生物酶应用于固化红砂岩土时改进其施工工艺,使生物酶只用于粒径2.36 mm以下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红砂岩土 底基层 粒径范围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掺铝酸钙水泥和硅灰石对磷酸钾镁水泥耐腐蚀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亮 栗远航 +2 位作者 王鑫 郑辉 梁兴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为探究铝酸钙水泥(CAC)与硅灰石(WS)协同改性作用,本文通过复掺CAC和WS,设计了13组不同配合比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MKPC)试件,研究改性MKPC在NaCl、MgSO_(4)、NaOH和H_(2)SO_(4)溶液作用下的耐腐蚀性能及微观特性。结果表明,CAC的反应产... 为探究铝酸钙水泥(CAC)与硅灰石(WS)协同改性作用,本文通过复掺CAC和WS,设计了13组不同配合比的改性磷酸钾镁水泥(MKPC)试件,研究改性MKPC在NaCl、MgSO_(4)、NaOH和H_(2)SO_(4)溶液作用下的耐腐蚀性能及微观特性。结果表明,CAC的反应产物以无定形的铝凝胶形式包覆在MKPC水化产物六水磷酸钾镁(MgKPO_(4)·6H_(2)O)表面并填充在MgKPO_(4)·6H_(2)O晶体间的孔隙中,改善了MKPC的微观结构,抑制腐蚀性介质的侵蚀。WS作为惰性组分不参与MKPC的水化反应,但通过填充作用使MKPC孔隙结构更加致密。CAC和WS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MKPC在NaCl、MgSO_(4)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当CAC和WS的掺量分别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和5%时,改善效果最佳。在NaOH和H_(2)SO_(4)溶液中,填充在MgKPO_(4)·6H_(2)O晶体之间的CAC反应产物被腐蚀,导致晶体之间形成了相互连通的通道,影响了耐腐蚀性能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钾镁水泥 铝酸钙水泥 硅灰石 耐腐蚀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通报》第六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暨光学材料及应用前沿学术论坛在长春召开
10
作者 曹艳翠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3-2354,共2页
2025年6月7日上午,《硅酸盐通报》第六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吉林长春成功召开!《硅酸盐通报》主编、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教授,副主编、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余其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王士维,副主编、中国... 2025年6月7日上午,《硅酸盐通报》第六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吉林长春成功召开!《硅酸盐通报》主编、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教授,副主编、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余其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王士维,副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胡丽丽,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存新,期刊主办单位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体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杜洪兵,会议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黎大兵,以及《硅酸盐通报》第六届编委会委员、青年委员、工作人员等共计44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委会 硅酸盐通报 学术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早强修补材料基准水泥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祖仲 毛浩天 +3 位作者 王亮 吴志宽 文硕 刘卫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2-810,共9页
针对在役水泥混凝土构造物的早期病害问题,开展早强修补材料组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采用硫铝酸盐水泥(SAC)、铁铝酸盐水泥(FAC)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与进行复配,分析OPC对复配水泥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以优化早强... 针对在役水泥混凝土构造物的早期病害问题,开展早强修补材料组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采用硫铝酸盐水泥(SAC)、铁铝酸盐水泥(FAC)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与进行复配,分析OPC对复配水泥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的影响,以优化早强修补材料基准水泥配合比,并采用水化热、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热重分析(TG-DTG)测试研究最优配合比下水泥的水化行为及其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热特性。结果表明:与SAC复配时,SAC与OPC的最优质量配合比为3∶2;与FAC复配时,FAC与OPC的最优质量配合比为4∶1。在最优配合比下,OPC的掺入均缩短了复配水泥体系放热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降低了总放热量。SEM、XRD及TG-DTG分析均说明了加入OPC后,在硅酸盐水化产物氢氧化钙(CH)及OPC中石膏(CS)的协同作用下,硫铝酸钙水化产物铝胶(AH_(3))与CH、CS反应,生成钙矾石(AFt),铁铝酸盐水泥中铁铝酸四钙(C_(4)AF)与CH、CS反应,生成水化铁铝酸钙固溶体(C_(3)(A,F)·3CS·H_(32)),均推进了复配水泥的水化进程。研究成果为混凝土早强修补水泥基材料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水泥 修补材料 水化机理 微观结构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加瑞 楚振兴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0-500,共11页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有可能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本文综述了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加固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用于软土加固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和激发剂;归纳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原理和机理;根据室内单元试验结果... 地质聚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有可能大量取代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本文综述了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加固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目前用于软土加固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和激发剂;归纳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原理和机理;根据室内单元试验结果分析了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讨论了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渗透性和耐久性;总结了地质聚合物加固软土的环境影响和工程应用。与水泥固化土相比,在相同掺量下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更好,且其CO_(2)排放量较低,因此地质聚合物可以替代水泥用于加固软土。将来可进一步研发性能更好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及绿色激发剂,并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地质聚合物固化土的宏微观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加固软土 地聚物固化土 前驱体 激发剂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强 杨雨航 +2 位作者 钟颖竹 祁鹏飞 张禄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73,共9页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BET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微观结构对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掺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都得到提升;玄武岩纤维能够在水泥浆体中桥接裂缝,抑制界面区微裂缝的扩展,但玄武岩纤维掺量过高则会导致3D打印混凝土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层间黏结性能;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6%时,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黏结性能显著提升,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分别达到3.51和6.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3D打印混凝土 纤维掺量 层间黏结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与双氧水对发泡水泥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马令勇 刘艳东 +5 位作者 刘洋 姜伟 李清 杜彬 符恩民 李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9-1987,共9页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温控制在50℃,双氧水比例7%(质量分数)时,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可达1.93 MPa,此时导热系数为0.0541 W/(m·K),泡孔分布均匀,孔隙结构致密。通过合理调控双氧水质量分数和水温,可以显著提升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同时还可优化其孔隙结构分布,提升发泡水泥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 双氧水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陵绿釉唐三彩封护材料的耐久性评价及应用场景分析
15
作者 施佩 陈乐 +6 位作者 贾伟明 甄刚 马涛 张鑫 王芬 朱建锋 张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320,342,共10页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 本研究分别以10%(质量分数)的丙烯酸树脂(Paraloid B67、Paraloid B72)、氟碳树脂(FEVE)和有机硅材料(WD-10)对乾陵绿釉唐三彩复仿制品的釉面进行封护,采用色度仪、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对不同封护材料釉面的色差、疏水性、抗紫外老化、耐盐雾老化、耐酸腐蚀等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应用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raloid B67在紫外老化初期表现出良好的色差和疏水性,但随着紫外老化时间的延长,其性能显著降低,且在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一般,适用于气候潮湿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Paraloid B72在抗紫外老化性能上与Paraloid B67相近,但其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室内釉陶文物封护。FEVE耐酸腐蚀和耐盐雾老化方面表现不佳,但在紫外老化前后的色差和疏水性变化幅度最小,抗紫外老化性能最优,适用于气候环境较为稳定地区的户外釉陶文物封护。WD-10在复仿制品的釉面难以成膜,不适用于釉陶文物封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绿釉唐三彩 封护 丙烯酸树脂 有机硅材料 氟碳树脂 抗紫外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橡胶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薛刚 姚文龙 +3 位作者 邵建文 朱浩君 许胜 董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8-1457,共10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橡胶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选取粒径为30目(0.5 mm)的橡胶颗粒等体积替代砂制备橡胶混凝土,将普通混凝土试件和橡胶混凝土试件冻融不同次数后,进行等幅单轴压缩疲劳试验,分析试件的疲劳变形特征,建立考虑失效概率的...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橡胶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选取粒径为30目(0.5 mm)的橡胶颗粒等体积替代砂制备橡胶混凝土,将普通混凝土试件和橡胶混凝土试件冻融不同次数后,进行等幅单轴压缩疲劳试验,分析试件的疲劳变形特征,建立考虑失效概率的疲劳寿命方程和疲劳损伤模型。结果表明:未冻融状态下,橡胶混凝土最大应变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提高约500μ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延性特征减弱,加入橡胶颗粒可以改善混凝土疲劳破坏的延性。冻融循环作用下橡胶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极限疲劳强度比普通混凝土提高约9.8%,临界损伤比普通混凝土降低约37%。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掺入橡胶颗粒大幅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抗疲劳性能 疲劳寿命 冻融循环 疲劳损伤 疲劳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胶粉对超高性能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黄杰 水中和 +3 位作者 亓习博 刘家宝 黄周龙 何静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52-2761,共10页
分别采用低醋酸乙烯(VA)含量的刚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粉、高VA含量的柔性EVA胶粉和以月桂酸乙烯酯为基础的疏水性EVA胶粉对超高性能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进行改性,分析三种不同类型EVA对UHPECC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 分别采用低醋酸乙烯(VA)含量的刚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粉、高VA含量的柔性EVA胶粉和以月桂酸乙烯酯为基础的疏水性EVA胶粉对超高性能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进行改性,分析三种不同类型EVA对UHPECC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应变、粘结强度、界面抗渗性能、收缩特性、水化程度、孔结构特性和微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三种类型EVA后,UHPECC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会降低,但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粘结强度和界面抗渗性能会提升;刚性EVA组在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粘结强度方面表现最好,柔性EVA组在流动度、极限拉伸应变和降低收缩方面表现最好,疏水性EVA在界面抗渗性能方面表现最好;EVA的掺入会降低UHPECC的水化程度,同时降低孔隙率,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也会增加UHPECC与普通混凝土界面缺陷处的密实度,进而改善UHPECC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胶粉 超高性能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强度 极限拉伸应变 粘结强度 界面抗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湿生物炭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18
作者 黄从斌 邰洪生 罗居刚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8-2464,共7页
为解决内养护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降低的问题,本文使用生物炭取代粉煤灰,研究了不同粒径预湿生物炭对UHPC新拌性能、自收缩、抗压强度、孔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生物炭的加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内部湿度,并... 为解决内养护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压强度降低的问题,本文使用生物炭取代粉煤灰,研究了不同粒径预湿生物炭对UHPC新拌性能、自收缩、抗压强度、孔结构和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湿生物炭的加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内部湿度,并有效降低了其自收缩,与不添加预湿生物炭的UHPC相比,降低幅度为28%~55%,其中粒径较小的生物炭内养护效果更好。此外,预湿生物炭所释放的内养护水,提升了水泥水化程度,促使更多水化产物形成,不但增强了UHPC的密实性,还使7和28 d抗压强度小幅提升,有效解决了传统内养护UHPC抗压强度降低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生物炭 自收缩 抗压强度 内部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护方式对硅酸镁水泥水化特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相国 包璐超 +2 位作者 何晨昊 张呈山 吕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8-2377,共10页
硅酸镁水泥(MSHC)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碱度低、水化热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早期力学性能发展较慢、后期容易产生开裂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温(50℃)养护、高吸水树脂(SAP)内养护、SAP+高温(50℃)养护等不... 硅酸镁水泥(MSHC)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碱度低、水化热低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早期力学性能发展较慢、后期容易产生开裂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温(50℃)养护、高吸水树脂(SAP)内养护、SAP+高温(50℃)养护等不同方式对MSH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综合热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硅谱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高温(50℃)养护或SAP内养护的方式,采取SAP+高温(50℃)的综合养护方式可以显著提高MSHC早期抗压强度,促进水化反应,3和28 d抗压强度可分别达34.8和61.0 MPa;高温养护加速了MgO-SiO_(2)-H_(2)O(M-S-H)凝胶的生成;SAP+高温(50℃)的养护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MgO的水化和生成更多的M-S-H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镁水泥 养护制度 高吸水树脂 力学性能 水化程度 综合热分析 固体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制度对铁尾矿基陶粒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柴倩 陈柳霖 +5 位作者 张恬恬 程丰梅 汪永鑫 肖文轩 张会 贺攀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96-3004,共9页
将堆存量大的铁尾矿回收利用作为陶粒生产的主要原料,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优化升温制度以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本文基于热重分析原料的热力学行为确定预热温度为700℃,最高烧成温度为1 125℃,采用两段... 将堆存量大的铁尾矿回收利用作为陶粒生产的主要原料,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优化升温制度以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本文基于热重分析原料的热力学行为确定预热温度为700℃,最高烧成温度为1 125℃,采用两段式升温烧制陶粒,探究了不同升温制度对铁尾矿基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之前采用20℃/min的快速升温;在700~1 125℃,采用5℃/min慢速升温时,制备的铁尾矿基陶粒性能及烧成热耗的综合能效达到最佳,单颗粒抗压强度为11.50 MPa,显气孔率为20.77%,表观密度为1 903 kg/m^(3),比强度为6 040 N·m/kg,1 h吸水率为9.81%,24 h吸水率为10.93%;中低温烧成阶段快速升温在外观及强度保持较好状态时可加速气体释放,提高显气孔率,高温烧成区间降低升温速率可促进液相的生成、固相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强度的提高。XRD结果表明,原料经高温煅烧生成了辉石、透长石、钙硅石等新的矿物相,高温阶段慢速升温可提高生成矿物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陶粒 升温速率 矿物相分析 烧结 外观形貌 显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