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格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从本地到云端
1
作者 吕洋 何灿 +1 位作者 赵健铭 张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6,I0002,共16页
随着分析测试仪器的迅速发展,地球化学数据的规模急剧增大。大型数据集的应用成为推动地球化学研究进步的新动力。目前,有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大气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等细分方向均涌现出一批数据驱动型研... 随着分析测试仪器的迅速发展,地球化学数据的规模急剧增大。大型数据集的应用成为推动地球化学研究进步的新动力。目前,有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大气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等细分方向均涌现出一批数据驱动型研究新成果。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作为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表格数据集的存储和分析,对地球化学数据驱动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领域的数据存储正向着共享、规范、高效、可再利用的方向发展,其存储架构正在从传统的本地文件系统迁移至云端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目前,需要构建一个具备严格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协议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领域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数据分析沿着从本地到云端的路径,正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 表格数据 数据存储 数据分析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曼凹陷北部义县组-九佛堂组沉积-地球化学环境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艳 刘兴周 +10 位作者 蔡国刚 裴家学 冉波 杨雪 王辉 崔向东 何绍勇 李秀明 王智勇 李丽 李德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44,共20页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北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选取北部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N10、NA-2井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对其中泥岩和蒸发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热解、族组成等测试,系统分析... 为了确定奈曼凹陷北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九佛堂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选取北部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N10、NA-2井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对其中泥岩和蒸发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有机碳、热解、族组成等测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以及湖泊水体封闭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奈曼凹陷北部义县组沉积早期为火山岩相,沉积中期和末期主要为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沉积末期局部地区为发育不同类型蒸发岩的滨浅湖相。Cu/Zn、Sr/Ba、Sr/Cu、Rb/Sr、Fe_(2)O_(3)/MnO、Ga、Sr等敏感元素或元素比值指示,义县组中期到末期气候由半湿润-半干旱变为干旱,水体环境也随之由偏氧化的半封闭-半开放到弱氧化-弱还原的完全闭塞,沉积地球化学环境由淡水-半咸水深湖变为咸化浅湖。九佛堂组则为半封闭条件下的氧化淡水深湖沉积,气候与义县组沉积中期相似。义县组沉积中期、末期和九佛堂组时期的沉积环境均适合生物繁殖,有利于泥质烃源岩的发育,而厚层蒸发岩溶蚀孔、晶间孔缝发育,能够成为良好的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沉积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蒸发岩 义县组 九佛堂组 奈曼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研究
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前身是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由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于2016年发起成立。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前身是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由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于2016年发起成立。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了8届,这一会议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第八届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26-28日在成都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永章 大数据 学术研讨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怀我们的导师周新民教授
4
作者 樊祺诚 徐夕生 +4 位作者 董传万 姚玉鹏 蔡元峰 孙涛 丁兴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2,I0002-I0004,共13页
周新民(1935—2024),籍贯浙江奉化。1955—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1960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直至2005年退休。退休后,他仍倾心于地质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漫长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周老师始终秉持立德... 周新民(1935—2024),籍贯浙江奉化。1955—196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1960年9月起,在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直至2005年退休。退休后,他仍倾心于地质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漫长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周老师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敬业乐群,严谨治学,乐于提携后辈,教育成果丰硕,视培养地质学人才与推进科学研究为己任,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与地质科学的发展之中。周老师热爱祖国,为人谦和,不慕名利,他的一生是勤勉治学、无私奉献的典范,是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写照,深受师生及同行的尊敬与爱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中、上二叠统超深层咸湖相泥页岩沉积环境及形成条件差异
5
作者 曲彦胜 路慧龙 +5 位作者 乔锦琪 李威 钟宁宁 刘德志 王贵 闫方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2,共15页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油气资源丰富,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盆缘浅层。为探讨该盆地腹部的超深层上、下乌尔禾组泥页岩的形成环境,本研究对东道海子凹陷钻井15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物源、古构造背景、古气候及沉积水体环境...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油气资源丰富,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盆缘浅层。为探讨该盆地腹部的超深层上、下乌尔禾组泥页岩的形成环境,本研究对东道海子凹陷钻井15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物源、古构造背景、古气候及沉积水体环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乌尔禾组泥页岩的物源区形成于大陆岛弧的古构造背景,其中下乌尔禾组物源接近花岗岩类(酸性),上乌尔禾组的物源接近安山岩类(中性)。乌尔禾组泥页岩形成于寒冷干旱气候环境,其化学风化较弱,但从下乌尔禾组到上乌尔禾组具有明显的变暖趋势。同时,在乌尔禾组沉积期间,研究区总体为高盐的咸水环境,且随着气候变暖盐度从下乌尔禾到上乌尔禾组逐渐变小,水体也从下乌尔禾组沉积期的弱氧化演化为上乌尔禾组沉积期的富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道海子凹陷 中、上二叠统 超深层 咸湖相泥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内造山型斑岩铜矿成矿岩浆系统:以长江中下游武山铜矿为例
6
作者 李武显 黄小龙 +1 位作者 张三衡 杨东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7,I0004,I0005,共15页
斑岩铜矿是世界铜金属资源最重要的来源,通常形成于加厚的(地壳厚度大于35 km)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岛弧型),并伴随长期的岩浆活动和成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中国的斑岩铜矿多形成于非岛弧环境(如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和活化克... 斑岩铜矿是世界铜金属资源最重要的来源,通常形成于加厚的(地壳厚度大于35 km)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岛弧型),并伴随长期的岩浆活动和成熟的穿地壳岩浆系统。中国的斑岩铜矿多形成于非岛弧环境(如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和活化克拉通及边缘),其穿地壳岩浆系统的运行方式与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陆内造山型斑岩铜矿的典型矿床武山铜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矿物化学研究,构建了武山铜矿穿地壳岩浆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岛弧型和陆内造山型斑岩铜矿的岩浆系统及其演化特征,揭示了两类斑岩铜矿与岩浆岩时空分布关系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地壳岩浆系统 陆内造山型斑岩铜矿 武山铜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栖霞闪长玢岩脉中花岗岩捕虏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于晓卫 任天龙 +7 位作者 程蓉蓉 王来明 刘汉栋 张学松 何铁良 王英鹏 杨仕鹏 单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岗岩捕虏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1.0±2.2 Ma,^(176)Hf/^(177)Hf值为0.281929~0.281971,εHf(t)值为-26.39~-24.77,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871~27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具有富钾、高铝、贫镁和铁的特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值变化在28.11~78.50之间,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Eu^(*)=1.16~1.77),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相对富集。其同位素年代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玲珑岩体、鹊山-昆嵛山岩体基本一致,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背景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物源区以TTG类岩石为主,本文认为这些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归属为玲珑期花岗岩。结合区域重力异常解译,认为栖霞地区TTG类岩石下部有隐伏的玲珑期花岗岩体,推测范围西起陡崖断裂,东至桃村断裂,南至胶莱盆地北缘,北至臧家庄盆地南缘,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在深部可能是连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捕虏体 岩石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测年 LU-HF同位素 胶东栖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道口群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探讨
8
作者 张恒 周洪瑞 +3 位作者 丁孝忠 张传恒 高林志 宋彪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5-766,共22页
近年来,中国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为建立我国中-新元古界标准地层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候选剖面。本文进一步补充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新进展,包括:在陕西洛南县和岐山县龙家园组凝灰岩夹层中分别获得1526&... 近年来,中国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为建立我国中-新元古界标准地层提供了可靠数据和候选剖面。本文进一步补充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年代地层研究新进展,包括:在陕西洛南县和岐山县龙家园组凝灰岩夹层中分别获得1526±16 Ma(MSWD=0.43,n=8)和1535±11 Ma(MSWD=0.68,n=12)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验证和约束了龙家园组的时代;对杜关组凝灰质粉砂岩夹层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研究,限定了杜关组的时代老于1385±46 Ma(MSWD=1.07,n=6)。这些年龄数据进一步将官道口群归属为蓟县系,从而为华北北缘和南缘的蓟县系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锚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建立了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格架,进而为填补待建系和建立青白口系标准剖面提供了备选地层实体。华北南缘洛峪口组、龙家园组、杜关组等获得精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完善了华北克拉通长城系、蓟县系的地层对比方案。长城系、蓟县系在华北地区可以完整连续的建立起来,成为这个时代标准地层的有力备选,但是,华北克拉通待建系和青白口系出露零散、连续性差,同时难以寻找到精确标定地层时代的测年对象,短期很难填补地层柱中的缺失地层(1.3~0.8 Ga),很难在华北地区建立待建系和青白口系标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新元古界 龙家园组 杜关组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朱拉扎嘎地区构造的样式、演化及其指示意义
9
作者 王东升 江思宏 +5 位作者 陈雷 刘翼飞 宫江华 季根源 闫鹏程 张博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7-787,共21页
地块边缘构造的研究是探索地块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阿拉善地块东缘朱拉扎嘎矿区附近岩石构造样式的解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构造控矿的过程,而且可揭示阿拉善地块及华北板块的相互作用,为探讨二者关系提供构造证据。朱拉扎嘎地区主要分布中元... 地块边缘构造的研究是探索地块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阿拉善地块东缘朱拉扎嘎矿区附近岩石构造样式的解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构造控矿的过程,而且可揭示阿拉善地块及华北板块的相互作用,为探讨二者关系提供构造证据。朱拉扎嘎地区主要分布中元古代地层增隆昌组及上覆的阿古鲁沟组,野外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中元古代地层具体的构造样式为:(1)主体地层构成开阔的复式背斜,轴面倾向东,枢纽向南南西或南南东缓倾伏,褶皱过程中由于层间的剪切滑动,形成了一系列次级褶皱及广泛的层-劈构造。(2)褶皱西翼增隆昌组推覆于阿古鲁沟组上,造成了增隆昌组推覆体内褶皱轴面倾向南西,产状与主体褶皱内增隆昌组不同,这与晚期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推覆构造有关。褶皱内部未变形花岗斑岩形成时代为274±3 Ma,限定了区域缩短过程结束的时代,这与成矿时代大体一致。参考矿区平面图及勘探线剖面图,认为复式褶皱及核部断裂带控制了成矿过程,矿体形成于背斜南东翼向转折端过渡部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褶皱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南向俯冲伴生的挤压作用下,随后沿巴彦乌拉山的左行剪切下枢纽发生倾伏,而南西向北东的逆冲推覆则源于白垩纪青藏高原地区挤压的远程效应。朱拉扎嘎地区岩石的构造样式反映了造山过程中地壳的缩短及伴随的剪切过程,是研究地块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控矿构造 晚古生代 朱拉扎嘎金矿床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和成因意义
10
作者 李宏博 章西焕 +2 位作者 杨小男 彭艳菊 李常权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21,共21页
高钛/低钛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是大火成岩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亦是如此。本文针对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开展了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属于钠质拉斑玄武岩系... 高钛/低钛玄武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是大火成岩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亦是如此。本文针对四川盐源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开展了矿物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属于钠质拉斑玄武岩系列。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061~1180℃,压力为190~352 MPa。Fe-Ti氧化物的X_(Mt)值(0.24~0.38)指示了较低的氧逸度,有利于向Fenner趋势演化。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260.2±5.0 Ma,是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喷发峰期的产物。稀土和微量元素模式图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并呈现向E-MORB过渡的趋势。(^(87)Sr/^(86)Sr)i=0.704650~0.705035,εNd(t)=+2.91~+3.02。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小高山晚二叠世玄武岩未遭受明显地壳混染,源区以地幔柱组分为主,与平川铁矿苦橄斑岩具有同源性,是连续演化的产物。REEBOX PRO模拟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源区组分具有原始地幔特征。当岩石圈较厚(140 km)时,只能产生高钛玄武岩(t_(p)=1550~1690℃)。岩石圈大幅减薄之后(50 km),扩大的熔融区间(t_(p)=1400~1690℃)既可以熔出高钛玄武岩,也可产生低钛玄武岩。因此,峨眉山低钛/高钛玄武岩可由同一地幔源区经过连续熔融产生。模拟还表明小高山玄武岩形成于较薄岩石圈条件,形成的温压范围是1403℃/2.38×10^(3)MPa~1557℃/3.55×1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REEBOX PRO模拟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四川盐源小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始新统卡拉塔组极热事件记录
11
作者 张现军 刘宣威 +6 位作者 王睦童 姜福杰 王东辰 燕卓越 陈君青 孙海涛 张京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54,共16页
古新世至早始新世是新生代重要的气候转折期,多次极热事件的发生导致地球表层碳汇能力减弱,海平面多次发生波动。始新世以来,海相沉积在中国仅有3处区域保留有记录,塔西南卡拉塔尔组保留了这一阶段完整的海侵记录,是研究新生代古气候及... 古新世至早始新世是新生代重要的气候转折期,多次极热事件的发生导致地球表层碳汇能力减弱,海平面多次发生波动。始新世以来,海相沉积在中国仅有3处区域保留有记录,塔西南卡拉塔尔组保留了这一阶段完整的海侵记录,是研究新生代古气候及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层位。本文针对卡拉塔尔组记录的极端气候沉积特征展开研究,结果显示:(1)卡拉塔尔组记录了可信的天文旋回周期,沉积时间持续6.6 Ma,与卢特泰阶一致;(2)卡拉塔尔组观察到风暴序列中的5个组成部分,即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块状泥岩层,表明塔里木盆地区域沉积期处于风暴频发的热带-亚热带低纬度地区;(3)受沉积相和水动力差异影响,发育了10种类型的鲕粒,即原生沉积成因的放射鲕、同心鲕、表鲕、复鲕、椭形鲕和偏心鲕以及后生改造成因的泥晶鲕、变形鲕、负鲕和白云化鲕。始新世中期,异常气候事件推动了海平面上升,海水进入塔里木盆地,事件持续至卢特泰阶结束。沉积期内,温室效应控制下风暴作用频发,CO_(2)浓度升高,海水蒸发量变大,大陆风化作用加剧,长期恶化的环境使得生物化石具有机会主义选择特征。本文对新生代异常气候的研究补充了中国区域的海相剖面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卡拉塔尔组 风暴作用 鲕粒 极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白碱滩红山梁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
12
作者 王韬 李永军 +5 位作者 李海 付浩 郑孟林 黄家瑄 韩杨 徐淼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 红色硅质岩是西准噶尔包古图构造带晚泥盆世红山梁组的主要岩石类型,约占地层总厚的80%,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揭示岩石成因、指示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区内晚泥盆世构造古地理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沉积学信息。红山梁组上部硅质岩以红色-红褐色为主,层理不发育,多呈团块状、条带状,与火山熔岩共生或见于火山岩夹层中,未见海绵骨针;中部硅质岩为红色,薄层状构造,层理发育,多见沉积纹层,海绵骨针丰富,与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呈互层;下部硅质岩见红色、灰色,岩相学与岩性介于上述两类,显示过渡性。上部与下部硅质岩相对低SiO_(2)(71.90%、87.48%)、CaO(1.45%、1.28%)、P_(2)O_(5)(0.09%、0.06%)和δEu,高TiO_(2)(0.57%、0.2%)、Al_(2)O_(3)(13.47%、5.54%)、MgO(1.80%、0.94%)、Na_(2)O(3.93%、0.64%)、K_(2)O(2.05%、1.14%)、Na_(2)O/K_(2)O(1.35、0.40)、Al_(2)O_(3)/(Al_(2)O_(3)+^(T)Fe_(2)O_(3))(0.74、0.71)和Sc、V、Cr、Cu、Zn、Sr、Y、Zr、La、Ce、Nd、Yb、Lu、ΣREE、Th/Sc、Th/U值;中部硅质岩主量元素的含量及对应比值与之刚好相反,高SiO_(2)(91%)、CaO(2.14%)、P_(2)O_(5)(0.48%),低TiO_(2)(0.07%)、Al_(2)O_(3)(1.05%)、MgO(0.32%)、Na_(2)O(0.14%)、K_(2)O(0.14%)、Al_(2)O_(3)/(Al_(2)O_(3)+^(T)Fe_(2)O_(3))(0.37),显著贫在岩浆作用中相对富集的Sc、V、Cr等元素。相关比值及图解分析表明,本组火山作用由下到上经历了强→弱→强的变化过程。上部与下部硅质岩以火山成因硅为主,形成于靠近弧火山的弧后盆缘区,而中部硅质岩以生物成因为主,形成于火山休眠期的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环境 红山梁组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第四纪火山活动:对喷发形式和地幔源区的限定
13
作者 刘磊 温洁 +3 位作者 幸雪连 王昕婷 夏睿 贾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3,I0005,共10页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口向四周漫溢,形成盾形火山锥,是涠洲岛的造岛主体;晚更新世(36~13 ka)火山喷发以岩浆-射气喷发形式形成南湾玛珥式火山口,最后的岩浆物质沿鳄鱼山火山口喷发,奠定了涠洲岛现今的地质地貌格局。涠洲岛早-中更新世橄榄玄武岩和晚更新世碧玄岩均属碱性系列,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但前者SiO_(2)含量更高而Mg#更低,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更新世碧玄岩的化学成分更接近母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涠洲岛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为亏损的MORB型地幔和EM2型富集地幔混合的结果,可能受到了海南地幔柱的影响,该地幔柱控制了南海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火山机构 地幔属性 地幔柱 新生代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者、师者、学者、知音者——忆挚友周新民教授
14
作者 周新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5,I0003,共4页
周新民教授与我是逾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老同事、老同行、老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来纪念这样一位终生忠于职守的国家教学名师,有太多的话想说。这里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是谦和的长者、博学儒雅的学者、诲人不倦的师者和善于倾听的知音... 周新民教授与我是逾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老同事、老同行、老朋友,今天我们在一起来纪念这样一位终生忠于职守的国家教学名师,有太多的话想说。这里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是谦和的长者、博学儒雅的学者、诲人不倦的师者和善于倾听的知音者”。我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但在学生时代就耳闻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在学术界的声誉和盛名,它以人才济济、专业齐全、梯队整齐、学风严谨、大师云集著称,徐克勤、郭令智、张祖还、王德滋、胡受奚、季寿元、刘英俊、陈武、施央申、周新民、卢华复等声名遐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者 国家教学名师 博学儒雅 学者 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全球发现的新矿物种
15
作者 蔡剑辉 李嘉琦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96,共63页
在系统梳理2019年度全球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CNMNC)批准的121个新矿物种资料的基础上,从矿物名称、晶体化学式、晶系和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地与产状、与其... 在系统梳理2019年度全球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CNMNC)批准的121个新矿物种资料的基础上,从矿物名称、晶体化学式、晶系和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地与产状、与其他矿物种的关系、矿物名称来源、化学反应和光谱学特征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这些新矿物的重要矿物学特征,并按照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对121个新矿物种的中文名称进行了审订。通过适时公布国际新矿物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并逐步完善和规范矿物种中文译名体系,为我国新矿物的发现和研究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并不断推动矿物种中文译名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矿物学特征 矿物中文译名 201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白岗岩型高纯石英原料矿的发现、研究与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建平 李开文 +4 位作者 张正伟 方怀宾 左鹏飞 吴承泉 黄业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2,共5页
4N8级以上的高纯度石英是半导体、光伏等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天然原料是稀缺的战略性矿产。作为全球4N8级以上高纯度石英原料主要供应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Spruce Pine矿山,矿体规模大且稳定,其石英纯度高,杂质元素具有特殊结构比例,... 4N8级以上的高纯度石英是半导体、光伏等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天然原料是稀缺的战略性矿产。作为全球4N8级以上高纯度石英原料主要供应地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Spruce Pine矿山,矿体规模大且稳定,其石英纯度高,杂质元素具有特殊结构比例,晶格杂质铝(Al)、钛(Ti)含量呈现特定数值,对材料性能起着关键影响,使之难以被其他类型的原料取代(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度石英 原料矿 白岗岩型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北矿区典型矿石矿物特征及其对成矿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韬 董国明 +5 位作者 丁枫 曹瑞明 杨立群 范宇航 刘佳 郑新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6,共19页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床是我国最典型的条带状铁矿床之一,系统的矿石、矿物特征研究对BIF型铁矿床的成矿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该矿区多种典型铁矿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结合矿物原位电子探针(EPMA)测试分析,共识别出5种磁... 冀东司家营BIF型铁矿床是我国最典型的条带状铁矿床之一,系统的矿石、矿物特征研究对BIF型铁矿床的成矿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该矿区多种典型铁矿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结合矿物原位电子探针(EPMA)测试分析,共识别出5种磁铁矿类型,划分出原始沉积期、变质变形期、热液蚀变期以及表生氧化期4个成矿演化期次,并获得与之相关的磁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以及角闪石等矿物的化学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磁铁矿矿物化学特征,计算黑云母与绿泥石形成时的温度差异,结合化学特征指示的成矿环境变化,认为矿床早期为典型的沉积变质成因,后期遭受了变质、变形以及热液作用的影响和改造。综合地质特征、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岩相学特征、主量元素分析等,我们认为抬升至地表后的氧化作用对矿床影响较小,Fe的富集可能与Mg、Mn和Ca等元素的迁移有关,变质变形期末-热液蚀变期为冀东司家营BIF铁矿床富铁矿形成最重要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司家营 BIF型铁矿床 磁铁矿 矿物特征 成矿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旧花岗岩体北缘铟成矿带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彬 王加昇 +5 位作者 郑晓军 洪鑫科 江小均 王蓉 周耘东 李浩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744,共8页
稀散元素铟(In)属于关键金属,是新兴产业技术和国防安全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是铟资源大国,滇东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铟资源基地。本文对云南个旧花岗岩体北缘普雄铅锌成矿带中的挣财洞和老鹰窝等典型矿床开展了铟分布规律和赋存形式研... 稀散元素铟(In)属于关键金属,是新兴产业技术和国防安全领域的重要原料。我国是铟资源大国,滇东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铟资源基地。本文对云南个旧花岗岩体北缘普雄铅锌成矿带中的挣财洞和老鹰窝等典型矿床开展了铟分布规律和赋存形式研究,闪锌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挣财洞矿床闪锌矿中铟的含量在37.71×10^(-6)~403.88×10^(-6)之间,均值为157.44×10^(-6),老鹰窝铅锌矿床的闪锌矿中铟含量在378.58×10^(-6)~1060.08×10^(-6)之间,均值为631.46×10^(-6),与国内典型富铟矿床闪锌矿中铟的含量属于一个数量级,明显高于国外典型富铟矿床。此外,普雄铅锌成矿带内还分布众多其他铅锌矿床(点),而闪锌矿又是铟的重要载体矿物,据此本文认为该铅锌成矿带也是重要的铟成矿带,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普雄地区 铅锌矿成矿带 个旧花岗岩体北缘 超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后河杂岩花岗岩类及其对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霄琦 赵燕 +3 位作者 张瑞英 敖文昊 兰彩云 李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0,共27页
后河杂岩作为扬子北缘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尚不清楚,进而制约了对扬子北缘乃至整个扬子地块在古元古代时期的地质演化过程的理解。本文选取碑坝地区后河杂岩中的奥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 后河杂岩作为扬子北缘早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尚不清楚,进而制约了对扬子北缘乃至整个扬子地块在古元古代时期的地质演化过程的理解。本文选取碑坝地区后河杂岩中的奥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m-Nd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综合研究。U-Pb测年结果表明奥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二者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101±10 Ma和2072±15 Ma。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奥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钠、低钾、贫镁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质岩石系列,且显示岛弧花岗岩的特征;锆石εHf(t)值为-0.8~+4.6,全岩εNd(t)值为+0.1~+1.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3005~2469 Ma。与奥长花岗岩相比,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较低的硅含量,但是相对富镁、铝和钾,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其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异明显,伴随弱负Eu异常,并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亦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此外,该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以及Cr和Ni含量,锆石εHf(t)值为-2.9~+2.4,全岩εNd(t)值为+0.1~+0.9,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939~2604 Ma。根据上述特征,推测奥长花岗岩主要是由新太古代玄武质大陆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二长花岗岩是幔源岩浆底侵并导致新太古代古老大陆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其中有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添加。结合扬子北缘已报道的古元古代晚期(2.1~2.0 Ga)镁铁质-长英质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和岩石成因,推测扬子北缘碑坝地区后河杂岩中2101~2072 Ma的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活动陆缘弧环境,是扬子北缘对全球古元古代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北缘 后河杂岩 古元古代 花岗质岩石 活动陆缘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花岗岩中晶质铀矿成分特征及其铀成矿指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京京 张龙 +1 位作者 汪方跃 陈振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7,共15页
晶质铀矿是产铀花岗岩的标型矿物,是形成花岗岩型铀矿床最重要的铀源矿物,理解其成分特征与结晶年龄对揭示铀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产地,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该矿田的下庄花岗岩和石土岭铀矿... 晶质铀矿是产铀花岗岩的标型矿物,是形成花岗岩型铀矿床最重要的铀源矿物,理解其成分特征与结晶年龄对揭示铀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产地,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该矿田的下庄花岗岩和石土岭铀矿床近矿蚀变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开展了结构特征和化学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下庄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rn-1)主要以矿物包体形式赋存于造岩矿物中;而石土岭铀矿床近矿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rn-2)主要与黄铁矿共生,位于造岩矿物之间。Urn-1和Urn-2的化学年龄分别为233±3 Ma与156±2 Ma。前者与下庄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一致,指示Urn-1为岩浆结晶成因。近矿花岗岩发育白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对应石土岭矿床的铀成矿早期阶段。这些蚀变花岗岩具有较高的U含量(55.5×10^(-6)~118×10^(-6))和较低的Th/U值(0.15~0.35),表明这些样品受到了富铀流体的影响,Urn-2从该流体中结晶,为热液成因。Urn-2的化学年龄进一步约束石土岭铀矿床的铀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下庄岩体中一些晶质铀矿颗粒发生了蚀变,其蚀变区域的UO_(2)含量为33.83%~56.01%,明显低于未蚀变区域(UO_(2)=86.21%~95.91%),这可能指示了流体作用下的铀活化迁移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庄花岗岩 晶质铀矿 粤北 铀成矿作用 化学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