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7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含铬海滨砂矿选矿试验研究
1
作者 廖乾 张胜广 +2 位作者 张建文 马崇振 梁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 对TiO_(2)品位3.33%、Cr_(2)O_(3)品位0.36%的某海滨砂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重选-弱磁选-中强磁选预处理和焙烧-干式磁选再处理成套选矿技术,可获得TiO_(2)品位47.72%、Cr_(2)O_(3)品位0.071%、TiO_(2)回收率64.76%的钛精矿产品,实现了提钛降铬、生产合格钛精矿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砂矿 钛铁矿 铬铁矿 选矿 重选 磁选 焙烧 钛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效应下胶结充填体动态强度及能量演化特征
2
作者 吴琼 郭进平 +4 位作者 王小林 张超 刘非 侯展娜 李婷婷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 为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在动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特征,采用SHPB冲击试验,结合能量演化过程开展胶结充填体动态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而提高,破坏后发生明显的劈裂拉伸破坏;不同养护温度下充填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性,均可划分为似弹性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峰后破坏阶段3个阶段。充填体具有波阻抗效应,在近似应变率(100 s^(-1))条件下,冲击过程中77%左右能量被反射,2%左右能量透射穿充填体。随着养护龄期及养护温度提高,充填体吸能密度和透射能均上升。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提高,胶结充填体内部水化反应速率提升,水化程度增加且水化产物增多,充填体内部孔隙被水化产物填充,形成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进一步证实了养护温度的提高能促进充填体早期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胶结充填 冲击动载 养护温度 养护龄期 动态抗压强度 能量演化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高温结构材料用Laves相合金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
3
作者 肖璇 金毛毛 +2 位作者 秦文洲 邓莉萍 姚敬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165,共8页
首次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中2003—2023年高温结构材料用Laves相研究文献的关键词、文献共被引、作者和期刊共被引进行了定量和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反映了检索区间内Laves相研究的基本发... 首次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中2003—2023年高温结构材料用Laves相研究文献的关键词、文献共被引、作者和期刊共被引进行了定量和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反映了检索区间内Laves相研究的基本发展状况,揭示两大热点前沿主题分别是Laves相增强的多相高熵合金的室温脆性改善或强度-塑性协同提升问题,以及Laves相析出物对600~650℃蠕变服役条件下P92、12Cr和G115等新型耐热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与文献、作者共被引网络图具备一致性,共同反映Laves相研究的活跃性。未来,应关注可视化图谱挖掘的高质量成果产出的关键作者和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VES相 金属间化合物 文献综述 文献计量 可视化网络 高温结构材料 CITESPACE A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制酸碱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曾娟 张玉凤 +1 位作者 刘孟 余侃萍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132,共7页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元电压、进料浓度条件下盐的转化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极膜单元网格数为30000、阴/阳膜离子膜基团容量为300mol/m^(3)时,获得的传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了双极膜单元中电势分布、离子分布、离子迁移通量分布等传质过程数据,发现利用双极膜将Na_(2)SO_(4)转化为相应酸碱的传质效率及能效主要与跨膜压降、膜单元电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传质 模型 数值模拟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膜分离 酸碱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捕收剂高效浮选锂辉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5
作者 荆正强 金凯 +1 位作者 张政军 李建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解决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锂辉石时选择性差、泡沫黏稠、药剂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石英、长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捕收剂和阳离子捕收剂组合可以增加药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精矿品位或回收率。... 为解决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锂辉石时选择性差、泡沫黏稠、药剂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石英、长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捕收剂和阳离子捕收剂组合可以增加药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精矿品位或回收率。以阴、阳离子捕收剂组合的CFLH-18为捕收剂对四川金川某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进行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Li_(2)O品位4.62%、回收率78.54%的锂辉石精矿,与现场脂肪酸类捕收剂生产指标相比,锂辉石精矿Li_(2)O品位提升了0.10百分点,回收率提升了5.93百分点,精矿富集比从3.77提高到了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伟晶岩型锂矿 组合捕收剂 长石 石英 浮选 阴离子捕收剂 阳离子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Al-Si-Mg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了高比强度的Al-Si-Mg合金,并与铸造Al-Si-Mg合金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分布、晶体学特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LM技术制备Al-Si-Mg合金的相组成为α-Al基体相和共晶Si颗粒,由于Fe、Mg等元... 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了高比强度的Al-Si-Mg合金,并与铸造Al-Si-Mg合金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分布、晶体学特性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LM技术制备Al-Si-Mg合金的相组成为α-Al基体相和共晶Si颗粒,由于Fe、Mg等元素的固溶强化效应,α-Al固溶体的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SLM技术制备Al-Si-Mg合金晶粒尺寸约18.35μm,合金内部位错密度1.91×10^(15)/m^(2),表面硬度(117.8±4.7)HV,抗拉强度(436±13)MPa,延伸率(7.98±0.27)%,远高于铸造Al-Si-Mg合金的相应性能;SLM技术制备合金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的协同作用,断裂机制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3D打印 增材制造 AL-SI-MG合金 硬度 抗拉强度 强化机制 固溶强化 细晶强化 位错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镍钴铁浸出液除杂及磷酸铁制备研究
7
作者 胡美世 陈靖 +5 位作者 罗骏 李光辉 彭志伟 张鑫 陈彦虎 饶明军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 以镍钴铁粉经硫酸氧化浸出所得浸出液为研究对象,调整电位后采用中和沉淀法优先去除溶液中的Al^(3+)和Cr^(3+),实现Fe^(2+)与Al^(3+)高效分离,净化液再经氧化后采用磷酸沉铁制备水合磷酸铁产品,富镍钴的净化液再用于制备氢氧化镍钴。结果表明,在溶液pH=4.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0min条件下,Al和Cr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7.15%,Fe损失率为2.42%;净化液在溶液pH值2.1、沉淀时间10min、沉淀温度25℃条件下沉铁,Fe沉淀率为97.30%,Ni和Co损失率分别为0.36%和0.64%;沉淀产物为无定形且带结晶水的磷酸铁,经700℃煅烧2h后转变为无水FePO_(4),其杂质含量和铁磷比符合HG/T4701—2021中Ⅰ型无水磷酸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沉淀法 磷酸铁 氧化浸出 沉铁 除杂 镍钴铁 氢氧化镍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碱度对CaO-SiO_(2)-Al_(2)O_(3)-CeO_(2)-La_(2)O_(3)渣系黏度和熔渣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赵付恒 辛文彬 +4 位作者 邓永春 张婧 姜银举 曹祚君 王利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102,共6页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黏度分别为1.30、0.87、0.60、0.36Pa·s,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68、220、216、202kJ;Q^(1)(Si)和Q^(2)(Si)在熔渣中的面积分数均在24%以上;随着二元碱度增加,桥氧(O^(0))面积分数减少,非桥氧(O^(-))和自由氧(O^(2-))面积分数增加,代表熔渣聚合度的K值逐渐从0.53降至0.10。随着二元碱度增加,熔渣结构体系趋于简单化是混合稀土渣系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渣 碱度 黏度 熔渣结构 稀土 结晶相 渣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旋流器分选的某银精矿双产品方案研究
9
作者 王宇思 李茂林 +4 位作者 崔瑞 孙景敏 张硕 杨哲辉 赵晗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0°、给矿压力0.2MPa、给矿浓度(质量分数)13.89%、溢流管直径22mm、沉砂口直径12mm条件下,可从银精矿中分离出产率49.25%、银品位6316.29g/t、银金属回收率79.06%、铅品位12.39%、铅金属回收率79.45%的高铅银精矿和银品位1623.36g/t的低铅银精矿。高、低铅银精矿双产品方案优于单一银精矿方案,银精矿产品经济价值可提升687.96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银精矿 伴生金属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钴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10
作者 黄鹏 白明 +3 位作者 刘爽 康健 董立帅 李展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620℃、焙烧时间3h、硫酸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20%、浸出温度90℃、液固比2∶1、浸出时间2h条件下,钴浸出率为85.85%。硫钴精矿氧化焙烧后转变为赤铁矿,焙烧矿中钴主要以氧化钴和硫酸钴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浸出 硫钴精矿 焙烧助剂 氧化钴 硫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渣钙化焙烧物相变化及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11
作者 邵甲骥 孙小涵 +3 位作者 贺永东 赵亿坤 陈守俊 梁飞龙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对钒渣原料及钙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其焙烧机理进行理论论证。结果表明:钙化焙烧主要包括铁氧化、橄榄石氧化分解、尖晶石氧化分解及钙化反应;经理论和数据分析,含钙相的形成顺序依次为CaV_(2)O6、Ca_(2)V_(2... 对钒渣原料及钙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并采用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对其焙烧机理进行理论论证。结果表明:钙化焙烧主要包括铁氧化、橄榄石氧化分解、尖晶石氧化分解及钙化反应;经理论和数据分析,含钙相的形成顺序依次为CaV_(2)O6、Ca_(2)V_(2)O_(7)、Ca_(3)V_(2)O_(8)、CaSiO_(3)。高温情况下,过量的CaO会与钒反应生成Ca_(3)V_(2)O_(8)、CaSiO_(3)。钒尖晶石的氧化钙化过程受三级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82.45kJ/mol。浸出实验中,焙烧温度860℃、焙烧时间120min所得焙烧渣的钒浸出率较高,与钙化焙烧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钙化焙烧 相变过程 热力学 动力学 提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吉祥 毛盼 +1 位作者 柏松 刘志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 采用拉伸试验、晶间腐蚀测试、电化学腐蚀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固溶时间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从5min增加到120min,残余第二相逐渐溶解,Ω相尺寸和数量逐渐增大,合金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抗晶间腐蚀性能显著降低。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与基体的电位差是增大晶间腐蚀速率的决定性因素,而PFZ宽度对抗晶间腐蚀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合金 固溶处理 Ω相 无沉淀析出带 晶间腐蚀 残余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辉石连续生产碳酸锂工艺的设计与模拟
13
作者 彭艳枚 杨万典 +4 位作者 易峦 段晓影 刘奕祺 彭诗樱 张丽芬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基于锂辉石转型焙烧和硫酸化焙烧生产碳酸锂的锂辉石连续化生产工艺。运用AspenPlus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优化参数为:H2SO_(4)/Li_(2)O物质的量比1.1、浸出液固比2.0、沉锂温度85℃,该参数条件下最终获得纯度(质量分... 研究了基于锂辉石转型焙烧和硫酸化焙烧生产碳酸锂的锂辉石连续化生产工艺。运用AspenPlus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流程模拟计算,优化参数为:H2SO_(4)/Li_(2)O物质的量比1.1、浸出液固比2.0、沉锂温度85℃,该参数条件下最终获得纯度(质量分数)99.55%的碳酸锂产品,锂回收率为87.7%,天然气、纯水和蒸汽等能源的消耗量分别为单位碳酸锂产品量的0.42、6.64和0.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碳酸锂 Aspen模拟 硫酸化焙烧 连续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摇床分选指标预测研究
14
作者 何微 戴昊霖 陈雯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摇床分选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颜色矩量化矿带的颜色特征,图像矩量化矿带的形态特征,灰度共生矩阵评价指标的对比度、同质性、相关性和ASM能量量化矿带的纹理特征,根据分选过程中矿带颜... 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摇床分选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颜色矩量化矿带的颜色特征,图像矩量化矿带的形态特征,灰度共生矩阵评价指标的对比度、同质性、相关性和ASM能量量化矿带的纹理特征,根据分选过程中矿带颜色、形态和纹理的变化有效提取摇床矿带特征;然后将图像特征作为输入、选矿指标作为输出,利用XGBoost算法筛选矿带特征并构建预测模型,训练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预测精矿品位、回收率和精矿产率,实现对分选指标的准确预测。通过与决策树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精矿品位、精矿产率和回收率预测结果对比,基于XGBoost算法的模型对精矿回收率、产率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床 特征提取 品位预测 XGBoost 特征选择 图像识别 智能控制 分选指标 预测模型 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QAl11-6-6合金挤压棒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15
作者 刘莹雪 刘鹏程 +2 位作者 胡克福 吕永生 林高用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 采用正交试验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硬度计,研究了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等热处理参数对QAl11-6-6铝青铜合金挤压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挤压态组织由α、κ(AlFe、AlFe_(3)、AlNi)、γ_(2)以及剩余的β′相组成;固溶+时效热处理可有效提高该合金挤压棒的硬度,4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硬度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为:时效时间>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试样在910℃固溶45 min后采用水冷淬火,再经450℃×150 min时效处理,合金硬度由挤压态的33.4HRC提升到40.1HRC,呈现明显的时效硬化特性;较多的类马氏体β′相的析出是合金时效后硬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11-6-6 铝青铜合金 挤压棒 固溶 时效 硬度 热处理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某难选铜、钼多金属矿新型药剂浮选试验研究
16
作者 车文芳 王丞 +4 位作者 牛南南 杨明贺 王花 张行荣 焦芬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79,85,共5页
采用新型浮选药剂对河南某低品位难选钼多金属矿开展了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钼混合浮选以L43为捕收剂、L56为起泡剂,铜钼分离以L789为铜硫抑制剂,采用二粗一精二扫铜钼混合浮选-铜钼混合精矿再磨-一粗三精三扫铜... 采用新型浮选药剂对河南某低品位难选钼多金属矿开展了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钼混合浮选以L43为捕收剂、L56为起泡剂,铜钼分离以L789为铜硫抑制剂,采用二粗一精二扫铜钼混合浮选-铜钼混合精矿再磨-一粗三精三扫铜钼分离试验流程,获得了Mo品位50.780%、Mo回收率65.30%、Cu品位0.602%、Cu回收率4.72%的钼精矿和Cu品位0.165%、Cu回收率4.49%、Mo品位0.362%、Mo回收率1.61%的铜精矿,混合尾矿中铜回收率达到了9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浮选 铜钼分离 抑制剂 捕收剂 起泡剂 浮选 环保药剂 铜钼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破坏规律研究
17
作者 王钟钰 蒋永超 +2 位作者 贾若彤 姜骜鹏 陈忠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26,共8页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不断延深,受开采扰动塌陷角不断减小;塌陷区域的形成分为四个时期:裂隙富集时期、时效变形时期、滑移面贯穿时期和塌陷形成时期;眼前山铁矿东帮边坡的破坏机制为滑移-拉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山铁矿 露天转地下 岩体破坏 塌陷 裂隙发展 边坡失稳 基底摩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
18
作者 魏邦其 李解 +2 位作者 曹钊 马赛赛 张雨涵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0,56,共6页
通过浮选试验、溶液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普通淀粉;酯化淀粉的双极性基团化学吸附在方解石矿物表面,使方解石表面接触角... 通过浮选试验、溶液表面张力测试、Zeta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对方解石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普通淀粉;酯化淀粉的双极性基团化学吸附在方解石矿物表面,使方解石表面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加;酯化淀粉使方解石表面Zeta电位负向移动,方解石颗粒之间分散性增加,有效减少浮选产物含水夹带;在油酸钠体系中,酯化淀粉分子空间位阻比油酸钠分子大,与油酸钠分子发生竞争吸附的同时能阻碍油酸钠分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淀粉 方解石 浮选 油酸钠 抑制剂 化学吸附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捕获效应对LiAl负极材料极化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黄方铎 孙婷婷 +3 位作者 刘俊良 丰雪帆 喻文瑞 张福勤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研究了Li的固态扩散对LiAl合金负极极化行为的影响,制备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LiAl电极与不受Li固态扩散影响的Cu@Li电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与恒流间歇滴定测试对沉积容量为0.51mAh/cm^(2)的电沉积LiAl合金在半电... 研究了Li的固态扩散对LiAl合金负极极化行为的影响,制备了具有不同比表面积的LiAl电极与不受Li固态扩散影响的Cu@Li电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与恒流间歇滴定测试对沉积容量为0.51mAh/cm^(2)的电沉积LiAl合金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的极化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Li在LiAl中的固态扩散是导致LiAl电极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极化的主要原因;扩散捕获效应将增加电池内阻,使极化现象增强,最终导致LiAl‖S全电池约1.84和1.55V的低放电电位;通过破坏导致扩散捕获效应的表面α-Al层,可提高电解液中的Li+浓度,促进Li_(2)S析出,从而减轻极化,提高LiAl‖S全电池的放电电压,使其接近热力学放电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锂铝合金负极 扩散捕获效应 结构退化 负极材料 极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钛铁矿重选粗精矿工艺矿物学及分选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费泽通 袁致涛 孟庆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综合回收新疆某钛铁矿重选粗精矿中铁、钛元素,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及分选可行性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样中有用矿物为钛铁矿、含锰钛铁矿、含钛磁铁矿、磁铁矿,脉石多为透闪石、铁钠闪石、石榴石、榍石等含铁钛硅酸盐矿... 为综合回收新疆某钛铁矿重选粗精矿中铁、钛元素,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及分选可行性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样中有用矿物为钛铁矿、含锰钛铁矿、含钛磁铁矿、磁铁矿,脉石多为透闪石、铁钠闪石、石榴石、榍石等含铁钛硅酸盐矿物。采用“磨矿-弱磁选选铁-两段强磁选预富集钛-浮选脱硫-一粗一扫四精浮选选钛”工艺,可获得铁精矿TFe品位63.93%、回收率69.11%的良好指标,但钛精矿TiO_(2)品位仅32.59%、回收率28.04%。钛铁矿TiO_(2)品位低、含铁硅酸盐脉石矿物质量分数高是影响钛选矿指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工艺矿物学 浮选 磁选 铁精矿 钛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