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820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H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的有机氯
1
作者 高艳 杜新胜 +4 位作者 王福善 陈秀娣 张子南 杨聪 龙雨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以NaH为脱氯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的有机氯,考察了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含氯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有机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n(NaH)∶n(Cl)为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的条... 以NaH为脱氯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的有机氯,考察了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含氯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有机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n(NaH)∶n(Cl)为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废塑料热解油含氯量可由499.9μg/g降至34.9μg/g,脱氯率高达93%;废塑料热解油初始含氯量为100~2000μg/g时,NaH均能将其含氯量降至50μg/g以下,脱氯率在93%及以上;NaH在脱除废塑料热解油中有机氯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其他成分;通过差量法测定脱除后含氯量结果与燃烧-微库仑仪直接测定结果相近,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H 废塑料热解油 有机氯 亲核取代 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多相氧化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鹏 郭凯振 +2 位作者 郑雨壑 姚红 刘川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综述了离子液体、杂多酸杂化材料、分子筛等3类催化剂应用于H_(2)O_(2)/多相氧化脱硫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Bro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以纳米管(氧化物或分子筛)为载体的负载型或金属改性的杂多酸杂化材料及Si系(非Si系)分子筛催化剂... 综述了离子液体、杂多酸杂化材料、分子筛等3类催化剂应用于H_(2)O_(2)/多相氧化脱硫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Bronsted(Lewis)酸性离子液体、以纳米管(氧化物或分子筛)为载体的负载型或金属改性的杂多酸杂化材料及Si系(非Si系)分子筛催化剂等,并对比了各种催化剂的性能优缺点。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开发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成本低廉的载体材料,且基于载体制得的催化剂对燃料油中硫化合物的氧化活性高、耗氧量少、重复使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氧化脱硫 H_(2)O_(2) 催化剂 离子液体 杂多酸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温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涛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15-118,132,共5页
为了考察超温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新鲜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5进行了高温耐受试验,并对卸出的超温催化剂PHC-05和补充精制催化剂PHT-01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催化剂PHC-05的比表面积、孔容和Y分子筛结晶度大幅下降;... 为了考察超温对加氢裂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对新鲜加氢裂化催化剂PHC-05进行了高温耐受试验,并对卸出的超温催化剂PHC-05和补充精制催化剂PHT-01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催化剂PHC-05的比表面积、孔容和Y分子筛结晶度大幅下降;卸出催化剂PHC-05的比表面积降低,孔容变化不明显,平均孔径略有增大,卸出下床层补充精制催化剂PHT-01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降低;卸出催化剂PHC-05中上1,上2,上3,下1(按卸剂过程自上至下的顺序进行编号)的酸强度降幅较小,上1,上2的B酸总酸量保留相对较好,但是L酸酸量明显下降,其他样品B酸和L酸酸量均有较大的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超温 催化剂 孔结构 酸强度 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装置裂解炉运行问题分析及对策
4
作者 冯利 刘健行 +1 位作者 王语浓 王明臣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针对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乙烯产品CO_(2)超标、裂解炉炉管堵塞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裂解原料和稀释蒸汽中携带的钠离子、硫离子与裂解过程中生成的CO_(2)反应,生成硫化钠和碳酸钠,在高温烧结析出... 针对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乙烯装置乙烯产品CO_(2)超标、裂解炉炉管堵塞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裂解原料和稀释蒸汽中携带的钠离子、硫离子与裂解过程中生成的CO_(2)反应,生成硫化钠和碳酸钠,在高温烧结析出后形成垢层,堵塞了裂解炉炉管,进一步引起裂解原料与稀释蒸汽发生水煤气反应产生过量CO_(2),导致乙烯产品CO_(2)超标;采取用高压水清洗、接临时管线用锅炉给水冲洗裂解炉炉管中积盐的措施,同时,严格控制裂解原料总含硫量在80~100μg/g,优化结焦抑制剂预硫化步骤和时间,控制稀释蒸汽钠离子指标在2.0 mg/L以下,可解决乙烯产品CO_(2)超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裂解炉 对流段 辐射段 CO_(2) 钠盐 稀释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制备及其在乙烯装置的工业应用
5
作者 张鹏 刘军强 +3 位作者 巫树锋 刘兴誉 沈聪 蒲欣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3期245-248,共4页
通过改进传统蜂窝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开发了高孔数整体式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并对某石化企业新建60万t/a乙烯装置的裂解炉烟气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的径向抗压强度为1.37 MPa,轴向... 通过改进传统蜂窝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配方及制备工艺,开发了高孔数整体式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并对某石化企业新建60万t/a乙烯装置的裂解炉烟气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的径向抗压强度为1.37 MPa,轴向抗压强度为2.50 MPa,微观比表面积为55.95 m^(2)/g,均优于GB 31587—2015的指标要求;在正常、烧焦、热备等3种不同工况下,裂解炉烟气经催化剂床层后,NO_(x)出口质量浓度均能稳定在20~50 mg/m^(3);经过3 a的长周期运行,NO_(x)出口质量浓度稳定在50 mg/m^(3)以下,氨逃逸值稳定低于2.5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催化剂 乙烯装置裂解炉 氮氧化物 氨逃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OH)_(6)/CNT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赵红晓 朱传旭 +1 位作者 付超 李梦南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为提高锡基化合物CuSn(OH)_(6)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后,将其与碳纳米管(CNT)复合制备出CuSn(OH)_(6)/CN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仪器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 为提高锡基化合物CuSn(OH)_(6)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水热法制备后,将其与碳纳米管(CNT)复合制备出CuSn(OH)_(6)/CN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仪器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考察了用作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得CuSn(OH)_(6)/CNT纳米复合材料的纯度较高、形貌均匀,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764.8(mA·h)/g,多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稳定在320(mA·h)/g,且倍率性能优于CuSn(OH)_(6),经1 C的大电流充放电后,放电容量可恢复到340.2(mA·h)/g;该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锂离子在复合材料结构中传输速率更快、材料导电性能提高以及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OH)_(6)/CNT纳米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放电比容量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分离装置开工运行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李松 向小波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二甲苯分离装置首次开工情况,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以C≥7组分为原料,通过优化二甲苯分离装置油运流程,增设二甲苯塔泄压流程,脱庚烷塔采取... 介绍了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二甲苯分离装置首次开工情况,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以C≥7组分为原料,通过优化二甲苯分离装置油运流程,增设二甲苯塔泄压流程,脱庚烷塔采取降压操作等措施,可实现装置一次开工成功;装置出现二甲苯塔液位波动,产品质量异常,二甲苯塔超压等问题的原因为二甲苯塔液相负荷过低,低负荷下脱庚烷塔釜压力下降,二甲苯塔气相馏出物冷却器冷侧热媒水出现汽阻。通过采取将二甲苯塔回流量提至25 t/h,脱庚烷塔塔釜温度升至187.5℃,二甲苯塔塔顶热媒水出冷却器温度降至120℃以下的优化措施后,装置可以平稳运行,二甲苯产品中乙苯质量分数降至18.6%以内,可满足产品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 分离 二甲苯塔 脱庚烷塔 Aspen Plus软件 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硝基苯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尚芝 丁家正 +1 位作者 马海润 李阳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介绍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用原理,并对近年来电化学氧化、还原以及氧化还原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需要重点关注电极材料改性与反应器构型优化,此外,将电化学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也是一... 介绍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用原理,并对近年来电化学氧化、还原以及氧化还原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需要重点关注电极材料改性与反应器构型优化,此外,将电化学技术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技术 水处理 硝基苯 氧化还原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S_(2)O_(8)^(2-)/TiO_(2)-Fe_(3)O_(4)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乙酯 被引量:1
9
作者 解文功 吴田甜 闫锋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出新型二元S_(2)O_(8)^(2-)/TiO_(2)-Fe_(3)O_(4)固体酸催化剂,对其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物理吸附表征,并用于合成乙酸乙酯。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晶型完整;在Fe_(3)...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出新型二元S_(2)O_(8)^(2-)/TiO_(2)-Fe_(3)O_(4)固体酸催化剂,对其进行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NH_(3)物理吸附表征,并用于合成乙酸乙酯。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晶型完整;在Fe_(3)O_(4)质量分数为0.35%,(NH_(4))_(2)S_(2)O_(8)浓度为0.75 mol/L,600℃焙烧3 h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在n(乙醇)/n(乙酸)为3∶1,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量为0.6 g,酯化时间为2.5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该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酯化率可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超强酸 二元 乙酸乙酯 酯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浆脱灰剂对碱催化油浆脱固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张诚 赵阳 +3 位作者 张春丽 安峰 赵甲 赵福利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考察了中国海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油浆脱灰剂CJ-A和CJ-B对不同类型油浆的脱固效果,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催化剂加入量增大,油浆的密度、运动黏度、灰分(质量分数)以及四组分中胶质和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均... 考察了中国海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油浆脱灰剂CJ-A和CJ-B对不同类型油浆的脱固效果,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催化剂加入量增大,油浆的密度、运动黏度、灰分(质量分数)以及四组分中胶质和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均大幅度下降;油浆脱灰剂CJ-A不适用于当碱性催化剂质量分数超过10%时油浆的脱固;CJ-B对含有碱性催化剂的油浆均表现出良好的脱固效果,可加速碱性催化剂粉末的沉降;当CJ-B加入量不低于400μg/g时,处理后油浆灰分可降至0.024%以下,含硅、铝总量可降至34.61μg/g以下,可满足调和船用燃料油需求。在CJ-B加入量为400μg/g的条件下进行油浆脱固工业化试验,处理后油浆的灰分均低于0.030%,含硅、铝总量不大于60μg/g,均能满足调和船用燃料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浆 脱固 脱灰剂 船用燃料油 灰分 脱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精制温度对焦化蜡油性质及其催化裂化性能影响
11
作者 田凌燕 王华 +2 位作者 魏军 董跃辉 朱路新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3-16,34,共5页
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50万t/a延迟焦化装置的焦化蜡油(CGO)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加氢精制反应温度对CGO性质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氢精制温度为395℃时,CGO的含硫、氮量分别由加氢前的1800,4270μg/g降至11... 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150万t/a延迟焦化装置的焦化蜡油(CGO)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加氢精制反应温度对CGO性质及其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氢精制温度为395℃时,CGO的含硫、氮量分别由加氢前的1800,4270μg/g降至11.9,102μg/g,胶质和沥青质质量分数之和由8.0%降至0.16%;CGO经加氢后,随着加氢精制温度的提高,其催化裂化产物汽油收率和综合转化率得到明显提高,柴油收率明显降低,大幅度降低了柴汽比。相比加氢前,CGO加氢后的转化率、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9.62~16.83,9.02~17.13个百分点,柴油、重油收率分别降低了3.69~8.55,9.62~16.8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蜡油 加氢精制 催化裂化 含硫、氮量 汽油收率 柴油收率 柴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La_(2)(SO_(4))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正丁烷裂解性能
12
作者 康豪 李建祥 +5 位作者 王岳林 朱辰杰 任元珍 徐彩霞 刘明辉 张强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80-186,共7页
为了将低价值、难裂解的正丁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烯烃,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_(2)(SO_(4))_(3)/SiO_(2)系列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的比表面积、La_(2)(SO_(4))_(3)负... 为了将低价值、难裂解的正丁烷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烯烃,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_(2)(SO_(4))_(3)/SiO_(2)系列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的比表面积、La_(2)(SO_(4))_(3)负载量(质量分数,下同)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质和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引入CeO_(2),TiO_(2),ZnO,ZrO_(2)等其他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进行了裂解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载体SiO_(2)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La_(2)(SO_(4))_(3)分散,烯烃(乙烯+丙烯,下同)收率随载体比表面积增大而增加,并随La_(2)(SO_(4))_(3)负载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最佳负载量为10%,正丁烷转化率和烯烃收率分别为75.42%,43.91%;引入其他金属后10%La_(2)(SO_(4))_(3)/SiO_(2)的反应性能均出现下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0%La_(2)(SO_(4))_(3)/SiO_(2),Ce-10%La_(2)(SO_(4))_(3)/SiO_(2),Zr-10%La_(2)(SO_(4))_(3)/SiO_(2),Ti-10%La_(2)(SO_(4))_(3)/SiO_(2),Zn-10%La_(2)(SO_(4))_(3)/SiO_(2),其中Zr的引入会影响La_(2)(SO_(4))_(3)形成;在反应温度650℃、进料质量空速0.36 h^(-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正丁烷转化率和烯烃收率分别为81.30%,4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_((SO4)3) SiO_(2) 催化剂 正丁烷 催化裂解 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甲酰胺合成装置的模拟与优化
13
作者 张迪 张双庆 +2 位作者 米嘉昊 李鹏宇 刘桂莲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合成装置建立了模拟模型,利用夹点技术分析了该装置的换热网络能耗,并对DMF提纯塔(C 103)塔顶回流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最小传热温差不会影响DMF合成装置的换热网络最小公... 采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合成装置建立了模拟模型,利用夹点技术分析了该装置的换热网络能耗,并对DMF提纯塔(C 103)塔顶回流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最小传热温差不会影响DMF合成装置的换热网络最小公用工程能耗,该换热网络存在不合理匹配;考虑操作弹性和灵敏度变化,将C 103塔顶回流量由5.34 t/h降至3.77 t/h后,该DMF合成装置最小冷却、加热公用工程分别降低284.11,279.75 kW,冷却水和低压蒸汽用量分别降低23.10,0.43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Aspen Plus软件 流程模拟 能耗分析 精馏塔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酸铝分子筛对苯-乙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任向东 车春霞 +6 位作者 陈博 张峰 韩伟 杨博 温翯 韩迎红 景喜林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分别以合成的APO-5,SAPO-5或市售ZSM-5为载体,Co_(3)O_(4),MoO_(3)或TiO_(2)为活性组分,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NH_(3)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 分别以合成的APO-5,SAPO-5或市售ZSM-5为载体,Co_(3)O_(4),MoO_(3)或TiO_(2)为活性组分,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NH_(3)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上述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催化苯-乙醇烷基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TiO_(2)和SAPO-5分别适合作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与载体,在TiO_(2)与SAPO-5的质量比为0.20、反应温度为250℃、反应时间为1 h和反应压力为1 MPa的优化条件下,乙醇转化率为99%,乙苯收率为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5分子筛 金属氧化物 改性 TiO_(2) 烷基化 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徐颖淑 叶名宇 +1 位作者 邓佳佳 贾红兵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石墨烯基柔性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真空辅助抽滤和化学还原的方式,制备了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SF/rGO)复合薄膜,在硫酸钾/高锰酸钾(K_(2)SO_(4)/KMnO_(4))溶液中,以SF/rGO作为碳源,制备了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MnO... 为提高石墨烯基柔性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真空辅助抽滤和化学还原的方式,制备了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SF/rGO)复合薄膜,在硫酸钾/高锰酸钾(K_(2)SO_(4)/KMnO_(4))溶液中,以SF/rGO作为碳源,制备了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MnO_(2)@SF/rGO)复合薄膜,考察了K_(2)SO_(4)/KMnO_(4)的浸渍时间对MnO_(2)@SF/rGO薄膜的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时间为60 min时,制得的MnO_(2)@SF/rGO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电化学性能,薄膜电极的拉伸强度为(41.4±3.4)MPa,当电流密度为0.25 mA/cm^(2)时,其面积比电容达到548.7 mF/cm^(2);该薄膜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器件在0.25 mA/cm^(2)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200 mF/cm^(2),在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6000次,仍可保持85%的优异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氧化锰 丝素蛋白 浸渍法 柔性电极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万t/a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运行分析
16
作者 展学成 刘军 +5 位作者 李鑫 董万军 王龙龙 马萍 马好文 谢元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介绍了26万t/a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第3,4周期(第3周期为2022年7月—2023年9月,第4周期为2023年11月—2024年3月)的工业运行状况,并在中试评价装置上进行了镍系催化剂与钯系催化剂性能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在第3,4周期... 介绍了26万t/a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第3,4周期(第3周期为2022年7月—2023年9月,第4周期为2023年11月—2024年3月)的工业运行状况,并在中试评价装置上进行了镍系催化剂与钯系催化剂性能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碳四全加氢装置在第3,4周期运行过程中,进料负荷和反应压力均低于设计值,床层压差处于较高水平,反应器入口温度和床层温升,氢气与碳四质量流量比与设计值偏差不大;混合碳四原料不饱和烃质量分数与设计值接近,但是炔烃和丁二烯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设计工况,第3周期加氢产品合格时间仅为140 d。在反应压力为2.5 MPa,入口温度为40~60℃,新鲜料体积空速为1.0~1.5 h^(-1),加氢产品循环比为15~17 h^(-1),氢烃体积比为100∶1的条件下运行800 h后,与钯系催化剂相比,镍系催化剂入口平均温度降低了6.5℃,床层温升升高了15.9℃,加氢产品不饱和烃质量分数降低了2.03个百分点,不饱和烃总转化率增加了4.49个百分点,可满足工业装置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碳四 全加氢 催化剂 钯系 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改性V基催化剂及其低温脱硝性能
17
作者 游梦云 巫树锋 +2 位作者 张彰 王玉斌 冯小童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改性V基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方式进行表征,并通过双通道微反评价装置对催化剂脱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e的引入会降低V基催化剂比表面积,但能增强V和W的低温氧化还原能力以及增加催...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改性V基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方式进行表征,并通过双通道微反评价装置对催化剂脱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e的引入会降低V基催化剂比表面积,但能增强V和W的低温氧化还原能力以及增加催化剂上弱酸性位和中强酸性位,并且还能促进氮氧化物(NO_(x))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氧化;Ce,V,W之间具有正向协同作用,V基催化剂中Ce的引入能够在不影响低温脱硝性能的同时减少V的使用,催化剂Ce_(5)V_(0.5)WTi上N_(2)选择性不低于98%,N_(2)O质量浓度不高于3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改性 V基催化剂 脱硝性能 氮氧化物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芳烃-甲醇烷基化制均四甲苯催化剂
18
作者 王静 龙雨 +4 位作者 李威 李亮 杨俊明 张寰 梁琨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93-97,110,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ZSM-5分子筛,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将其酸化改性后得到的介孔HZSM-5分子筛在重芳烃-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质量空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ZSM-5分子筛具有...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ZSM-5分子筛,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将其酸化改性后得到的介孔HZSM-5分子筛在重芳烃-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质量空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合成的介孔ZSM-5分子筛具有规则的立方介孔结构及良好的有序性,比表面积为420.4 m^(2)/g,孔容为0.3097 cm^(3)/g,直径为0.5325 nm。以介孔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50℃,反应压力为2.2 MPa,质量空速为1.6 h^(-1),重芳烃/甲醇(摩尔比)为1∶6的最优条件下,均四甲苯收率为27.66%,选择性为9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均四甲苯 重芳烃 介孔ZSM-5分子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材料首次实现高压诱导发光
19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39-39,共1页
据《中国石油信息资源网》2024-11-15报道,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在有机材料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高压诱导发光。有机发光材料结构丰富、分子设计灵... 据《中国石油信息资源网》2024-11-15报道,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联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在有机材料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高压诱导发光。有机发光材料结构丰富、分子设计灵活、性能优异,一直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 化工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超分子结构 诱导发光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油沥青/多聚磷酸复合改性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裴晓光 刘延军 +4 位作者 王志超 薛岩 姜有山 车金良 王伟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利用不同掺量(占基质沥青质量分数,下同)的脱油沥青(DOA)、多聚磷酸(PPA)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以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 利用不同掺量(占基质沥青质量分数,下同)的脱油沥青(DOA)、多聚磷酸(PPA)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进行复合改性以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高低温性能、储存稳定性、微观形态以及官能团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OA/PPA复合改性能够增强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但不利于其低温性能;当DOA,PPA掺量分别为10.0%,1.5%时,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荧光显微镜照片进一步验证了在此掺量下的SBS分散的最均匀,粒径较小,储存稳定性较好;在DOA/PPA复合改性过程中,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油沥青 多聚磷酸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复合改性沥青 高低温性能 储存稳定性 微观形态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