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伍盈盈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是保障产品性能、安全性及市场合规性的关键环节。为提升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提出通过引入自动化与智能化检测设备、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是保障产品性能、安全性及市场合规性的关键环节。为提升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提出通过引入自动化与智能化检测设备、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审查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及合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产品 质量检测 自动化设备 检测技术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杨永华 张玉龙 +3 位作者 滕小兰 李永明 慈建发 王俊峰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为研究致密油藏CO_(2)吞吐采油效果,根据致密油藏储层和流体物性特征开展了注CO_(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对注入速度、注入量、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进行了敏感性参数优选,结合数值模拟参数优化结果,现场实际累计注入CO_(2)量2075 t,平均注... 为研究致密油藏CO_(2)吞吐采油效果,根据致密油藏储层和流体物性特征开展了注CO_(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对注入速度、注入量、焖井时间和吞吐轮次进行了敏感性参数优选,结合数值模拟参数优化结果,现场实际累计注入CO_(2)量2075 t,平均注入速度约为82.41 t/d,焖井时间18 d,吞吐1轮次,开井后日产液量由600 t/d增加至1123 t/d,产油量由原来不产油增加至最高223 t/d,稳产半年后仍能保留在日产油75 t/d,含水率由吞吐前含水100%降至47%,累计增油16800 t,增油效果明显,对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CO_(2)吞吐 数值模拟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液生产模式气井出砂条件分析
3
作者 刘丽萍 陈虎 高伟 石化技术 202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长庆油田苏东南区存在气井出砂问题,导致井口弯头、地面管线等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探究气井出砂的规律,对目前垂直井携砂模型进行调研,并针对不同的气液相流型分析了气井携砂的规律。最后,根据长庆油田的生产工况,对不同工况下... 长庆油田苏东南区存在气井出砂问题,导致井口弯头、地面管线等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探究气井出砂的规律,对目前垂直井携砂模型进行调研,并针对不同的气液相流型分析了气井携砂的规律。最后,根据长庆油田的生产工况,对不同工况下的临界携砂流量进行计算和校核,用于指导实际生产。计算结果表明,在生产过程中,续流阶段是主要的携砂阶段,而且井筒不同流型的携砂能力也不同,泡状流的携砂能力最强;在气田生产后期,由于气量的减少和出水量的增加,井口出砂量也会随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支撑剂 柱塞气举 携砂规律 临界携砂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火成岩屏蔽区成像关键处理技术研究
4
作者 桂红兵 程耀 +1 位作者 杨英虎 李勤 石化技术 202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有效地进行火成岩下伏地层精细地震成像在寻找火成岩油气藏过程中非常重要。以火成岩为目标地质体,A区块发育多套大面积火成岩,火成岩与围岩阻抗差异大,对下伏地层形成较强的屏蔽作用,只有低频信号穿透,核心区潜山内幕有效信号弱。火成... 有效地进行火成岩下伏地层精细地震成像在寻找火成岩油气藏过程中非常重要。以火成岩为目标地质体,A区块发育多套大面积火成岩,火成岩与围岩阻抗差异大,对下伏地层形成较强的屏蔽作用,只有低频信号穿透,核心区潜山内幕有效信号弱。火成岩下伏潜山内幕反射杂乱,连续性差,不同位置火成岩和平面展布速度场的刻画难度大,潜山内幕信号杂乱,速度建模困难。采用针对性信号恢复和高精度建模技术,形成对火成岩区域地震处理技术研究和思考,从而为提高火成岩机构刻画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地震 全波形反演 处理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溢油扩散预测与响应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鹏 王长虹 +2 位作者 冯业刚 栾海滨 刘园超 石化技术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溢油事故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持续加剧,高精度溢油扩散范围预测对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框架,整合卫星遥感监测信息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溢油动态扩散预测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多维特征,结合动力学模型,建... 溢油事故导致水域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持续加剧,高精度溢油扩散范围预测对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框架,整合卫星遥感监测信息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溢油动态扩散预测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多维特征,结合动力学模型,建立溢油扩散态势智能预测系统。在溢油应急实验中,预测精度达89.5%,相较传统单源数据模型提升15.2%。智能响应决策系统依托预测结果制定最优处置方案,实现溢油防控智能化管理,为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溢油扩散 预测建模 应急响应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致密油藏注水开发非吸水层油井治理方法——以延长油田张台注水区块开发为例
6
作者 李阳 董凯龙 +2 位作者 王增 张新印 涂彬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92-294,共3页
分析了张台区块超低渗致密油层各小层水驱动用状况和低含水不见效油井生产动态,提出了非吸水层开展较大规模压裂改造本井增能邻井受效方法和本井增能本井与邻井共同受效方法。延79-1井和郑677-1较大规模压裂补能后实施井和邻井增油效果... 分析了张台区块超低渗致密油层各小层水驱动用状况和低含水不见效油井生产动态,提出了非吸水层开展较大规模压裂改造本井增能邻井受效方法和本井增能本井与邻井共同受效方法。延79-1井和郑677-1较大规模压裂补能后实施井和邻井增油效果较明显,压裂投产初期总计增油超27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水驱 不吸水层 压裂蓄能 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油藏CO_(2)驱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贺玉芳 刘军林 +2 位作者 樊秀江 雷鑫 王悦 石化技术 2025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某油田S区块低渗特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块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地层压力低等特点,系统研究了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最小混相压力为21 MPa,相溶实验表明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可达25%(摩尔... 以某油田S区块低渗特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块储层物性差、原油黏度高、地层压力低等特点,系统研究了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最小混相压力为21 MPa,相溶实验表明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可达25%(摩尔分数),且能使原油黏度降低70%。岩心驱替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CO_(2-)水交替注入方案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选取五点井组开展了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增加91.7%,含水率下降7个百分点,试验区采收率提高6.8个百分点。研究成果为低渗特低渗油藏CO_(2)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提高采收率 交替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分离器内聚合物胶结物的解胶技术探索
8
作者 崔洁 穆晓滨 +2 位作者 刘梅梅 王建 张超 石化技术 2025年第4期67-69,共3页
注聚驱采出液仍含有较高的聚合物成分,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水气分离过程中,易在分离器内部结胶,与泥砂共同沉积在分离器底部,大量沉积造成三相分离器有效分离空间减小,但大块胶结物不能通过排砂作业排出,三相分离器内密闭空间难以实施其它... 注聚驱采出液仍含有较高的聚合物成分,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水气分离过程中,易在分离器内部结胶,与泥砂共同沉积在分离器底部,大量沉积造成三相分离器有效分离空间减小,但大块胶结物不能通过排砂作业排出,三相分离器内密闭空间难以实施其它有效的清理作业。论文研究适应于胶结物的解胶技术,优选出5%氢氧化钠与5%过硫酸钾的混合液作为解胶剂的配方,室内实验表明,解胶剂对聚合物胶团的降解作用明显,药剂费用较低,经解胶后的胶状物可用清砂作业排出三相分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分离器 聚合物 胶结物 排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再冷凝器运行控制分析
9
作者 彭明 陈海明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55-57,87,共4页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因外界热量传入会持续产生蒸发气(BOG),BOG再冷凝回收是目前接收站减少BOG放空、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的主要措施。再冷凝器作为BOG再冷凝回收的关键设备,其运行控制方案及工艺操作的合理性对于再冷...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因外界热量传入会持续产生蒸发气(BOG),BOG再冷凝回收是目前接收站减少BOG放空、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的主要措施。再冷凝器作为BOG再冷凝回收的关键设备,其运行控制方案及工艺操作的合理性对于再冷凝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研究了再冷凝系统工艺特点,分析了再冷凝器的运行控制方案及主要控制参数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工艺操作要点及再冷凝器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接收站 蒸发气 再冷凝 运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桂红兵 魏珊亚子 +2 位作者 李炜 贾永顺 孔抒沛 石化技术 2025年第5期282-284,共3页
本文以渤海X工区资料为处理靶区,该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近南北向小断层解释困难,以及浅层气影响构造解释。本次利用新采集新高密度拖缆采集资料,分析区别常规拖缆的优势,结合符合地质需求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案,采用优化多次衰减及三... 本文以渤海X工区资料为处理靶区,该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近南北向小断层解释困难,以及浅层气影响构造解释。本次利用新采集新高密度拖缆采集资料,分析区别常规拖缆的优势,结合符合地质需求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案,采用优化多次衰减及三维层控Q体提高分辨率等针对性技术,最终处理效果对解决控圈小断层成像及目标层砂体分辨率有优势明显,充分发挥了高密度采集处理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多次波 分辨率 气云区 小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施工砂堵原因及处理的策略探讨
11
作者 刘强 刘璟 闫一峰 石化技术 2025年第5期302-304,共3页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页岩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开发和利用也备受关注,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为能...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页岩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开发和利用也备受关注,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为能源供应提供稳定保障,促进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页岩气压裂施工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随后分析了页岩气压裂施工砂堵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页岩气压裂施工砂堵的处理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施工 砂堵原因 处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测压取样技术在海上油气田的应用
12
作者 范光兵 张春海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电缆测压取样技术在海上油气勘探评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低孔、低渗、潜山花岗岩等裂缝储层的测压取样的难点,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EFDT仪器使用双封隔器模块已在海上多个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中应用。通过双封隔器测压取样技术的特... 电缆测压取样技术在海上油气勘探评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低孔、低渗、潜山花岗岩等裂缝储层的测压取样的难点,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EFDT仪器使用双封隔器模块已在海上多个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中应用。通过双封隔器测压取样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分析以及渤海地区某井的现场作业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测压取样技术在现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压取样技术 双封隔器模块 段塞流 优缺点 现场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频分析方法下压裂管汇紧固螺栓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13
作者 史小东 王晓岗 张浩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39-241,232,共4页
在石油生产检测领域,精确螺栓振动时频分析技术能有效展示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进而有效实现其振动故障监测。本文采用石油压裂泵车管汇振动检测器实测数据,对施工现场振动数据分别实施,四种常用信号变换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计算结果可... 在石油生产检测领域,精确螺栓振动时频分析技术能有效展示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征,进而有效实现其振动故障监测。本文采用石油压裂泵车管汇振动检测器实测数据,对施工现场振动数据分别实施,四种常用信号变换方法。通过实测数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希尔伯特变换具有相对较好的时频聚焦性以及较高的局部可辨识特征。本文同时分析了三轴测量通道的x、y、z轴3组数据的时频结果,实验结果同样证明了希尔伯特变换在处理螺栓振动信号时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振动 时频分析 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 希尔伯特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缝体油藏水平井差异化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
14
作者 柴妮娜 李嘉瑞 刘萌洋 石化技术 2025年第3期227-229,232,共4页
断缝体油藏是有利的油藏类型,前期主要采用笼统酸化后自然投产进行油藏开发。针对笼统酸化解堵可能造成解堵不充分、部分断缝体水平井改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结合断缝体油藏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储层技术研究。通过断缝识别及分类、油藏特征... 断缝体油藏是有利的油藏类型,前期主要采用笼统酸化后自然投产进行油藏开发。针对笼统酸化解堵可能造成解堵不充分、部分断缝体水平井改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结合断缝体油藏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储层技术研究。通过断缝识别及分类、油藏特征分析,优化完井方式,形成了一套以酸化、酸压加砂、复杂缝网压裂为主的“一断一策”差异化储层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酸化 储层改造 裂缝-孔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的探讨
15
作者 刘强 刘璟 闫一峰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302-304,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页岩气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环保节能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将对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虽然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是页岩气资源具有低品位、低丰度、埋藏深、天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页岩气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环保节能的新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将对我国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虽然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但是页岩气资源具有低品位、低丰度、埋藏深、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需要对压裂增产技术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压裂增产技术的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进行了概述,随后对我国页岩气开发现状以及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的常见类型以及提高页岩气压裂增产技术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业内人士交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增产 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隔热管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预测及案例研究
16
作者 席文奎 郭忠原 +2 位作者 张子翰 程强强 赵斌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150-152,共3页
针对气井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极易生成水合物堵塞井筒和采气管线等问题,构建一种井筒内温度压力耦合预测模型并开展案例研究。将天然气在井筒内和井口处的温度压力数据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对比分析,预测天然气在“地层-井筒-井口”... 针对气井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极易生成水合物堵塞井筒和采气管线等问题,构建一种井筒内温度压力耦合预测模型并开展案例研究。将天然气在井筒内和井口处的温度压力数据与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对比分析,预测天然气在“地层-井筒-井口”的流动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情况;最后对大牛地气田X井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井底流压、气井流量)下采用隔热管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井口节流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热管 天然气水合物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层析及Q偏移技术在浅水气云区成像中的应用
17
作者 程耀 梁烨 +1 位作者 魏珊亚子 李炜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由于受浅层气强烈的吸收衰减及散射作用影响,导致气云下伏地层有效信号振幅衰减、频率降低、相位延迟,严重影响了地层成像及有利构造落实。因此仅用纵波对气云区成像一直以来被公认为在地震数据成像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针对渤海湾某... 由于受浅层气强烈的吸收衰减及散射作用影响,导致气云下伏地层有效信号振幅衰减、频率降低、相位延迟,严重影响了地层成像及有利构造落实。因此仅用纵波对气云区成像一直以来被公认为在地震数据成像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难题。针对渤海湾某油田浅水气云区地震资料特点,应用Q层析及Q偏移技术对受浅层气吸收及散射作用造成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的损失进行补偿,从而改善气云区资料成像品质。在渤海湾某油田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云衰减补偿 Q层析 Q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安全阀金属密封性能及加工技术研究
18
作者 王磊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针对超深油气井中对井下安全阀的密封性能、结构可靠性能的严格要求,通过螺纹密封机理研究,研制一种曲面金属与金属密封结构的安全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阀板、阀座在收到外力作用时的结构可靠性,进而研究安全阀关键部件在井下极限... 针对超深油气井中对井下安全阀的密封性能、结构可靠性能的严格要求,通过螺纹密封机理研究,研制一种曲面金属与金属密封结构的安全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阀板、阀座在收到外力作用时的结构可靠性,进而研究安全阀关键部件在井下极限载荷下的性能;并通过对阀板、阀座加工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得到成品加工件,最后室内整机试验结果表明,该金属密封的安全阀结构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阀 密封性能 金属密封 阀板 阀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程投资管控中三色预警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王凯 王沛然 +3 位作者 龚铭 曾曌红 许玲宜 祝嵩越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340-342,共3页
自XN油气田分公司对井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调整以来,井工程实施工作量较以往大幅增加,其投资管控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面临巨大挑战。以XN油气田XX事业部井工程投资管理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井工程投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跟踪,研究形成三色... 自XN油气田分公司对井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调整以来,井工程实施工作量较以往大幅增加,其投资管控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面临巨大挑战。以XN油气田XX事业部井工程投资管理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井工程投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跟踪,研究形成三色预警风险管理机制,应用到实际工作生产中,针对不同风险等级进行措施调整及跟踪,实现井工程投资管控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各部门的生产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程投资 造价管理 全过程控制 三色预警 跟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陀螺对于丛式井防碰分离系数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杨波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327-328,共2页
?海洋石油开采的特点主要包括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自然条件恶劣以及投资大、牵涉面广、管理难度大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因此海上井槽的布置非常紧密,南海区域槽口间距一般为2.286米,大型丛式井受到平台位置以及... ?海洋石油开采的特点主要包括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自然条件恶劣以及投资大、牵涉面广、管理难度大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空间,因此海上井槽的布置非常紧密,南海区域槽口间距一般为2.286米,大型丛式井受到平台位置以及油区的限制,导致在井眼轨迹设计防碰情况存在较大的风险。南海东部西江油田区域油区比较集中,轨迹难以满足企业防碰标准,通过随钻陀螺等工具测量技术手段缩小测点椭圆半径从而增加分离系数使轨迹设计满足企业标准成为必备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陀螺 防碰 误差椭圆 分离系数 轨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