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5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程度中青年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蕊 秦静 +2 位作者 龚小羽 李卓明 刘丹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将患者分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生早期PDR组(E-PDR组)和纤维增生期DR组(F-PDR组),共纳入DR患者53例94眼,年龄(41.66±10.24)岁;其中,NPDR组17例31眼,E-PDR组18例33眼,F-PDR组1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内注射,注射部位统一为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每月1次,连续3次,第1次注射后1周常规行PR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监测以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欧堡照相及O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平均厚度(AMT),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患者年龄更小(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及E-PDR组相比,F-PDR组患眼的视力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CMT及A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三组患眼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发生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PDR患者而言,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是早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伴有纤维增殖的PDR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治疗时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需要严密随访,必要时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视网膜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能 来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组6只,选取6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ARPE-19细胞高糖培养基(25 mmol·L^(-1)葡萄糖)培养建立DR细胞模型,设为阴性对照组(对照载体)、lncRNA MEG3组(lncRNA MEG3过表达载体)、模型组(未转染载体的DR细胞),未经25 mmol·L^(-1)葡萄糖处理的细胞设为空白组,均培养24 h。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ncMEG3 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ARPE-19细胞的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含量较空白组上升,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糖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排列较整齐、紧密,组织损伤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5±0.114、0.423±0.054、0.701±0.101及0.593±0.084。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在48、72 h时存活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IL-6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ncRNA MEG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的自噬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3
作者 邓里 蔡小丽 +3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刘政群 银娟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9-616,共8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蛋白激酶B/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Akt/SREBP-1)信号通路参与自噬的作用。方法 大鼠腹膜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与DM-DR组(DR大鼠),比较大鼠视网膜中自噬相关蛋白(自噬标志物LC3-II与LC3-I、自噬特异性底物p62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情况。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B组(正常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组(DR大鼠,注射1μL生理盐水)、DR+si-NC组(DR大鼠,注射1μL阴性对照siRNA)以及DR+si-SREBP-1组(DR大鼠,注射1μL的SREBP-1 siRNA),分别在建模开始前1 d和建模成功后(8周时)进行上述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中Akt/SREBP-1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情况。将R28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分为对照C组(正常环境生长24 h)、HG组(高糖环境干预24 h)、HG+si-NC组(si-NC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及HG+si-SREBP-1组(si-SREBP-1转染细胞后高糖环境干预24 h),比较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以及自噬体和溶酶体之间的融合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析Akt、SREB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视网膜中Beclin1和p6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大鼠在建模1周和建模8周时大鼠视网膜中SREBP-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1)。与对照B组相比,DR组和DR+si-NC组大鼠RGCs数目均显著降低,与DR+si-NC组相比,DR+si-SREBP-1组大鼠RGCs数目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LC3Ⅱ/Ⅰ比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C组相比,HG组和HG+si-NC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si-NC组相比,HG+si-SREBP-1组R28细胞中LC3B和LAMP1双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DR早期通过敲低SREBP-1表达加速自噬流量有助于减轻RGCs流失,表明Akt/SREBP-1可能是治疗DR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激酶B 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眼底微循环参数的量化分析
4
作者 马金兰 陈丽 +2 位作者 许琪 罗一青 余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480,485,共6页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行OCTA扫描和SD-OCT扫描,使用ImageJ软件量化眼底图像,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眼底微循环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包括:视网膜血流密度(RVD)、视网膜血管骨架密度(RSD)、分形维数(FD)、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GCC)厚度;脉络膜微循环参数包括: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管腔面积(L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流指数(CVI)。结果超高海拔组居民RVD为(32.52±3.57)%,RSD为(15.05±4.24)%,FD为1.68±0.08,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超高海拔组居民GCC平均厚度为(98.76±10.26)μm,较对照组GCC平均厚度显著变薄(P<0.001);超高海拔组TCA为(2.15±0.49)mm^(2),LA为(1.17±0.36)mm^(2),SFCT为(318.12±76.50)μm,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但是超高海拔组居民CV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而中高海拔组居民眼底微循环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超高海拔环境暴露会引起眼底发生以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下降为主要特点的缺血缺氧改变,而长期中高海拔环境暴露不会引起眼底微循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密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岳江 李灵 +2 位作者 邓里 刘政群 张亚兰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环状RNA(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30只(60眼)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R组及过表达circFAT1组,每组10只。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环状RNA(circFAT1)调控周细胞焦亡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两部分:(1)将30只(60眼)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R组及过表达circFAT1组,每组10只。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HE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RT-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成孔蛋白D(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提取5只(10眼)C57BL/6J小鼠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过表达circFAT1+高糖组。Western blot检测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及GSDMD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DR组小鼠FPG、TC含量、TG含量均增加,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减少(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组小鼠FPG、TC含量、TG含量均减少,视网膜组织中circFA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均为P<0.05)。与正常组相比,D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减少(均为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IL-18、IL-1β含量均增加(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过表达circFAT1+高糖组周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IL-18、IL-1β含量均减少(均为P<0.05)。结论过表达circFAT1可通过下调周细胞焦亡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ircFAT1 周细胞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治疗区角膜塑形镜与离焦框架眼镜在儿童近视防控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媛媛 董竟 +1 位作者 张伟 冯月兰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小治疗区角膜塑形镜与离焦框架眼镜对8~12岁儿童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视光门诊的8~12岁近视患者120例120眼(均为右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单光眼镜(SVL)... 目的研究并比较小治疗区角膜塑形镜与离焦框架眼镜对8~12岁儿童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视光门诊的8~12岁近视患者120例120眼(均为右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单光眼镜(SVL)组、高非球面微透镜框架眼镜(HAL)组、6.2 mm-BOZD角膜塑形镜组(6.2 mm-BOZD组)与5.0 mm-BOZD角膜塑形镜组(5.0 mm-BOZD组),每组各30例(30眼)。随访12个月,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SE)和眼轴长度(AL)、柱镜度数及其变化量。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四组患者SE、A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四组患者SE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四组患者A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SVL组相比,5.0 mm-BOZD组患者A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四组患者SE、AL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SVL组相比,HAL组、6.2 mm-BOZD组、5.0 mm-BOZD组患者SE均升高、A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HAL组、6.2 mm-BOZD组、5.0 mm-BOZD组患者间SE、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四组患者SE、AL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AL组、6.2 mm-BOZD组、5.0 mm-BOZD组患者SE、AL变化量均小于与SV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0 mm-BOZD组患者SE、AL变化量均小于HAL组、6.2 mm-BOZ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AL组与6.2 mm-BOZD组SE、AL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四组患者柱镜度数组间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SVL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6.2 mm-BOZD组、5.0 mm-BOZD组患者柱镜度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AL、6.2 mm-BOZD角膜塑形镜、5.0 mm-BOZD角膜塑形镜均可以有效控制8~12岁儿童近视进展。其中,HAL和6.2 mm-BOZD角膜塑形镜具有相似的近视防控效果,5.0 mm-BOZD角膜塑形镜的防控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离焦眼镜 小治疗区 角膜塑形镜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早期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颜宇 钟琴 +3 位作者 陈妍鹏 杨蕾 李港逸 李爽乐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OCTA、血清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总胆红素(TBIL)构建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OCTA、血清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mRNA、总胆红素(TBIL)构建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早期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480眼)DME患者,按照21分为建模集(320例)、验证集(160例)。将建模集根据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情况分为获益组(80例)、未获益组(240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DME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影响因素,构建早期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未获益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获益组,吸烟患者占比、最佳矫正视力(BCVA)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糖化血红蛋白(HbAlc)、AQP4 mRNA均高于获益组,中心凹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DCP-VD)、黄斑中央厚度(CMT)、TBIL均低于获益组(均为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E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影响因素为CMT、BCVA(logMAR)、HbAlc、AQP4 mRNA、中心凹DCP-VD、TBIL。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该模型在建模集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95%CI:0.797~0.891),验证集中预测的AUC为0.898(95%CI:0.847~0.949)。决策分析曲线显示,建模集高风险阈值在0~82%,验证集高风险阈值在0~100%时,该模型可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CMT、BCVA(logMAR)、HbAlc、AQP4 mRNA、中心凹DCP-VD、TBIL是DME抗VEGF治疗后视力获益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视力获益预测模型准确性、稳定性较高,可作为临床预测治疗后视力获益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 列线图模型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葫芦巴碱对ARPE-19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岳欣欣 付洋 +1 位作者 尹晓燕 王敏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在缺氧条件下探讨和阐明葫芦巴碱(TRG)对ARPE-19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RPE-19细胞,用不同浓度的TRG干预ARPE-19细胞,确认TRG干预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为40 mg·L^(-1),随后根据此浓度进行分组:NC组(细胞正... 目的在缺氧条件下探讨和阐明葫芦巴碱(TRG)对ARPE-19细胞铁死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RPE-19细胞,用不同浓度的TRG干预ARPE-19细胞,确认TRG干预ARPE-19细胞的最佳浓度为40 mg·L^(-1),随后根据此浓度进行分组:NC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CoCl2组(150 mmol·L^(-1)CoCl2干预细胞24 h)、Fer-1组(1μmol·L^(-1)Fer-1处理细胞12 h,然后150 mmol·L^(-1)CoCl2干预细胞24 h)、TRG组(40 mg·L^(-1)的TRG处理细胞24 h,然后150 mmol·L^(-1)CoCl2干预细胞24 h)。采用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Fe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VEGF与ACSL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Cl2组相比,TRG组及Fer-1组细胞中ROS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1、31.61,均为P<0.01)。各组细胞中MDA及Fe2+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与ROS变化趋势相似。与CoCl2组相比,Fer-1组及TRG组细胞中GSH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5、12.76,均为P<0.01)。与CoCl2组相比,Fer-1组及TRG组细胞中HIF-1α与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NC组相比,CoCl2组细胞中ACSL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而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5、13.18,均为P<0.01)。与CoCl2组相比,Fer-1组及TRG组细胞中ACSL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减低,而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CoCl2组细胞中VEGF与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与CoCl2组相比,Fer-1组和TRG组细胞中VEGF与ACSL4蛋白表达水平均减低。结论TRG保护ARPE-19细胞免于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是通过抑制铁死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碱 铁死亡 HIF-1α/VEG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CSPP1通过调控miR-642a-5p表达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王瑜瑾 王媛 宁丞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2-456,462,共6页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依据转染物不同分为Con组(正常培养的Y-79细胞)、sh-NC组(转染sh-NC)、sh-circCSPP1组(转染sh-circCSPP1)、miR-NC组(转染miR-NC)、miR-642a-5p组(转染miR-642a-5p mimics)、sh-circCSPP1+anti-miR-NC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NC)以及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642a-5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Y-79细胞中的circCSPP1与miR-642a-5p表达水平;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SPP1与miR-642a-5p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79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与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circCSPP1表达水平升高,miR-642a-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sh-NC组比较,sh-circCSPP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miR-NC组比较,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证明,circCSPP1可负向调控miR-642a-5p的表达水平。与sh-circCSPP1+anti-miR-NC组比较,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沉默circCSPP1可通过上调miR-642a-5p表达抑制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circCSPP1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环状RNA CSPP1 微小RNA-642a-5p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IL-17水平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的相关性及预测意义
10
作者 秦玖刚 王洪亮 徐阳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水平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9例249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雷珠单抗治疗应答分为敏感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水平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9例249眼DME患者资料,根据雷珠单抗治疗应答分为敏感组(72例72眼)、非敏感组(177例177眼)。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资料,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IL-23、IL-17水平。分析治疗后1个月、3个月IL-23、IL-17水平降低率与雷珠单抗应答性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后1个月IL-23、IL-17水平降低率对雷珠单抗应答性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非敏感组患者基线HbA1c、BCVA均高于敏感组,基线CMT低于敏感组(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IL-23、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非敏感组患者IL-23、IL-17水平均高于敏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非敏感组IL-23、IL-17水平降低率均低于敏感组(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IL-23、IL-17水平降低率与治疗应答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校正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A1c、基线CMT、基线BCVA、治疗后1个月IL-23和IL-17水平降低率与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均相关(均为P<0.05)。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1个月,IL-23水平降低率和IL-17水平降低率仍与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均相关(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IL-23水平降低率、IL-17水平降低率单独及联合预测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的AUC分别为0.776、0.755、0.930,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结论DME患者对雷珠单抗的应答性与IL-23、IL-17水平有关,治疗后1个月血清IL-23、IL-17水平降低率联合预测DME患者雷珠单抗应答性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治疗应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杨帆 田芳 +3 位作者 裴澄 李娟 李勇 邵毅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64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每组各8只(16眼)兔。正常组兔不予处理,模型组兔仅构建中重度干眼模型不予治疗,常... 目的探讨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64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每组各8只(16眼)兔。正常组兔不予处理,模型组兔仅构建中重度干眼模型不予治疗,常规栓组和交联栓组兔建模后分别植入角膜基质透镜泪道常规栓和交联栓。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 d、1周、2周和4周对实验兔泪膜功能进行检查,包括泪液分泌量(SI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测量。于干预后4周时收集各组兔角膜,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变化。将未经交联和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分别置于1 g·L^(-1)Ⅰ型胶原酶液中观察透镜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交联栓组兔干预后2周和4周SIT、BUT和TMH均明显升高,常规栓组兔干预后4周SIT、BUT和TMH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后4周,交联栓组兔角膜染色情况好于常规栓组及模型组。HE染色结果显示,交联栓组兔角膜上皮厚度基本正常,上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基底层可见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层。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溶解的时间比未交联的角膜基质透镜溶解时间显著增加。结论紫外线A-核黄素胶原交联后的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相较于角膜基质透镜泪道常规栓对兔干眼模型有更稳定的治疗作用,有望为临床干眼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A-核黄素胶原交联 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 干眼 泪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晓静 张越 +1 位作者 许衍辉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变,涉及多方面因素。DR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组学层面上均展现出独特的表征,为探索并开发DR新型治疗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变,涉及多方面因素。DR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组学层面上均展现出独特的表征,为探索并开发DR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崭新路径。然而,单一组学方法固有的局限性,仅能从单一维度剖析疾病背后的生物学与分子机制,难以全面捕捉DR的复杂本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多组学联合分析融合了不同组学技术的优势,能够从多维度、多层次深入探究DR的发病机制。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多组学技术在揭示DR发病机制及其复杂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多组学技术为DR研究带来的新机遇、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技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婧 王正静 +3 位作者 杨梅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率、患病人数、DALYs和DALY率数据,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中国AMD患者患病和DALYs的趋势变化,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估算AMD患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结果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99.94%和148.02%,2021年DALYs和DALY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3.95%和134.80%,其中女性的相关指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AMD标化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17%。AMD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0.03%。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AMD患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5~89岁时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AMD的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ALY风险随时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我国AMD患病风险队列效应整体波动不大,呈现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DALY风险则随着出生队列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女性群体疾病负担高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AMD患病和DALYs的相关特点,提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干预,同时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科普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以期降低我国AMD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分段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松涛 吕辉 刘向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9000例患者图像,从中筛选出700例患有RVO的眼底图像,联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应用AI技术对眼底图像...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9000例患者图像,从中筛选出700例患有RVO的眼底图像,联合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化学院,应用AI技术对眼底图像进行处理。本研究采用了最先进的两阶段算法(Faster-RCNN模型)、先进的一阶段检测算法(YOLOV4和YOLOV5模型),以及专门为RVO设计的改进型YOLOV5模型来处理收集到的RVO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Faster-RCNN模型检测精度最高,但其参数规模远大于其他模型,且每秒帧数仅为8,不能满足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改进型YOLOV5模型检测精度仅比Faster-RCNN模型低3%,但参数规模远远小于Faster-RCNN模型,且每秒帧数比其高22。根据不同的AI模型Faster-RCNN、YOLOV4、YOLOV5和改进型YOLOV5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33-0.959),0.794(95%CI:0.772-0.816),0.864(95%CI:0.845-0.884),0.930(95%CI:0.915-0.944)。改进型YOLOV5模型对RVO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8.9%。结论改进型YOLOV5模型拥有较高的检测精确性,所需的参数规模较小,对RVO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以作为RVO新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视网膜静脉阻塞 医学图像分析 诊断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改善干眼小鼠眼表炎症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霞 丁宁 +7 位作者 郇梦婷 甘丽祯 管抒扬 范一梦 韩雨桐 高卫萍 韦庆波 吴云川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电针改善干眼小鼠眼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30只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6只。空白组分别于每天8:00、11:00、14:00和17:00在小鼠皮下注射200μL无菌生理盐水,其... 目的 探讨电针改善干眼小鼠眼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30只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西药组、电针组,每组6只。空白组分别于每天8:00、11:00、14:00和17:00在小鼠皮下注射200μ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4组每天于相同时间点在小鼠皮下注射200μL氢溴酸东莨菪碱(0.5 mg溶于0.2 mL无菌生理盐水中),各组均连续注射35 d。从第22天开始,假电针组给予小鼠双侧睛明穴和太阳穴处钝头针点刺干预,不刺入皮下;西药组分别于每天8:00、13:00、18:00给予小鼠氟米龙滴眼液滴双眼,每次1滴;电针组给予小鼠电针干预,取穴部位和针刺时间同假电针组,电针仪频率2 Hz/20 Hz,疏密波,强度1 mA,每天1次,每次15 min。各组均干预14 d。检测各组小鼠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情况,光镜下观察角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HMGB1和RAGE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造模前相比,模型组、假电针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造模后和干预后小鼠FL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造模后相比,电针组、西药组小鼠干预后FL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后电针组、西药组小鼠FL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HE染色显示:干预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小鼠可见角膜上皮层数基本正常,上皮细胞无明显脱落,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稍肿胀。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小鼠角膜组织中HMGB1和RAGE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均显著升高,电针组和西药组小鼠角膜组织中HMGB1和RAGE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小鼠角膜组织中HMGB1和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电针组和西药组小鼠角膜组织中HMGB1和RAGE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电针可改善干眼模型小鼠角膜上皮损伤,降低角膜组织中HMGB1的表达,从而抑制HMGB1和RAGE结合,进一步改善干眼眼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电针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角膜散光特点:一项10年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叶辉 邵毅 +4 位作者 刘良平 裴重刚 彭梦颖 吴园园 邓应应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角膜散光特点。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眼生物学参数,将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组[定义...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前角膜散光特点。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测量眼生物学参数,将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组[定义为眼轴长度(AL)≥26.00 mm]和对照组(正常AL,22.00 mm≤AL≤25.00 mm)。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分布特征。结果在17325例白内障患者(17325眼)中,高度近视组患者2206例(2206眼),对照组患者13429例(13429眼)。在高度近视组中,有1822眼(82.6%)角膜散光≥0.50 D,1138眼(51.6%)角膜散光≥1.00 D,623眼(28.2%)角膜散光≥1.50 D和314眼(14.2%)角膜散光≥2.00 D,这些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9%、35.9%、15.9%和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在高度近视组中,有1340眼(60.7%)合并中度散光,147眼(6.7%)合并高度散光,922眼(41.8%)合并顺规型散光,这些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9%、3.3%和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高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角膜散光大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患者斜向型散光所占比例为19.3%,高于男性患者(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同时逆规型散光的比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度近视组患者顺规型、逆规型及斜向型散光眼的角膜散光分别为(1.26±0.85)D、(1.28±0.81)D和(0.89±0.71)D,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82±0.71)D、(1.06±0.68)D和(0.67±0.5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在高度近视组斜向型散光眼中角膜散光≥1.00 D、≥1.50 D及≥2.00 D的比例分别为31.8%、12.3%和4.1%,均低于其他2型散光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这一趋势也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负担沉重,超过50%患者角膜散光≥1.00 D;同时其角膜散光明显大于正常AL患者,而且中、高度散光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角膜散光 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在糖尿病干眼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霞 李元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1,共5页
干眼是糖尿病(DM)患者较易合并的病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眼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泪膜稳定性失衡和眼部不适感。干眼发病机制复杂,角膜周围神经病变、泪液成分及渗透压变化、泪膜稳定性降低、眼表炎症等均是重要因素。环磷酸鸟苷-腺... 干眼是糖尿病(DM)患者较易合并的病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眼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泪膜稳定性失衡和眼部不适感。干眼发病机制复杂,角膜周围神经病变、泪液成分及渗透压变化、泪膜稳定性降低、眼表炎症等均是重要因素。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角膜氧化应激会导致线粒体损伤,受损的线粒体DNA(mtDNA)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cGAS-STING通路,进而引发干扰素释放和炎症扩大。本文综述了DM干眼的病理机制,并探讨cGAS-STING通路在DM干眼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干眼 线粒体DNA cGAS-STING通路 眼部炎症 角膜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羡媚 邵毅 廖萱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刺痛以及视力模糊等。长期以来,干眼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泪液成分,如人工泪液、泪道栓塞和睑板腺按摩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机制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神经刺激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干眼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刺激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潜在应用前景,以期为神经刺激疗法在干眼治疗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 干眼 鼻内外神经刺激 眶周经皮电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婧 蒲丽 +3 位作者 王正静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43例(486眼)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按7:3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0)、验证集(n=73)。利用Lasso回归、Boruta算...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43例(486眼)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按7:3的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0)、验证集(n=73)。利用Lasso回归、Boruta算法、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变量。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膨胀因子(VIF)评估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对该模型在术后6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通过3种机器学习方法:Lasso回归、Boruta算法、随机森林算法,在训练集及验证集的22个风险变量中筛选出6个可能导致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变量:斜视类型、发病年龄、术前斜视度数、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左眼BCVA、手术方式,6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r<0.6,VIF<5)。多因素Cox回归发现,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术前斜视度数、右眼BCVA、左眼BCVA、手术方式(单侧外直肌后徙术)是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一致性及临床适用度。结论Nomogram预测模型能较好预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风险,为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早期复发 Nomogram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