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575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吴淑萍 侯琨 +2 位作者 周武 秦媛 龚海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39-344,共6页
目的构建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模型,确立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 目的构建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模型,确立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27,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函询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经过连续两轮的专家函询,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的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均超过4.0分、变异系数均低于0.25。结论构建的皮瓣修复恶性黑色素瘤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皮瓣修复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敏感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特应性皮疹的诊疗进展
2
作者 刘萍 任世菊 +3 位作者 曾奇峰 蔡敏 刁庆春 王禹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77-382,共6页
妊娠特应性皮疹(AE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湿疹型或痒疹型皮损,多发生于妊娠早中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涉及妊娠期Th2免疫优势、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及... 妊娠特应性皮疹(AEP)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湿疹型或痒疹型皮损,多发生于妊娠早中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涉及妊娠期Th2免疫优势、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需与其他妊娠相关皮肤病如妊娠性类天疱疮等相鉴别。治疗上强调个体化方案,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外用保湿剂和弱效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光疗适用于顽固性病例;系统治疗中,环孢素可作为一线免疫抑制剂,而甲氨蝶呤等药物明确禁忌。近年来,JAK抑制剂(如巴瑞替尼)和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在AEP治疗中展现出潜力,但其妊娠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临床决策需权衡疾病控制与胎儿风险,未来需更多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以优化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AEP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特应性皮疹 妊娠 安全性 创新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疱性皮损为首诊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3
作者 陈琳 徐敏 +1 位作者 郭庆 罗益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报道1例以大疱性皮损为首诊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62岁,因反复臀部和四肢疼痛性、紧张性水疱、血疱9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紧张性大疱,轻触痛,部分为血疱,可见糜烂面及痂皮,尼氏征(-)。患者于外院多次行组织病理活检提示表... 报道1例以大疱性皮损为首诊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男,62岁,因反复臀部和四肢疼痛性、紧张性水疱、血疱9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紧张性大疱,轻触痛,部分为血疱,可见糜烂面及痂皮,尼氏征(-)。患者于外院多次行组织病理活检提示表皮下大疱,免疫荧光检查均为阴性。患者半年前出现盆骨、腰椎骨折。1个月前于外院被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中度贫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血疱,疱液内、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IgA、IgM、C3(-)。免疫组化提示疱周λ轻链染色弱(+),κ轻链染色(-)。刚果红染色:淀粉样物质(-)。进一步的血清和尿免疫电泳提示λ轻链和λ游离轻链(+)。骨髓组织病理符合浆细胞肿瘤。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予甲强龙20 mg每日1次,并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降钙,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抗感染。患者2 d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脑梗,2周后电话随访已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皮肤病 多发性骨髓瘤 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直肠炎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李新建 闫会文 +4 位作者 王杨 韩旭 熊芳 韦兰 刘连成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分析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直肠炎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及诊疗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11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急诊科接诊的以肛门疼痛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均为男男性... 目的分析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直肠炎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及诊疗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1—11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急诊科接诊的以肛门疼痛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均为男男性行为者,其中2例确诊HIV感染。发病前1~2周均有肛交史。6例患者均以肛门疼痛为首发症状,查体可见肛管肿胀,指诊可见脓性分泌物,5例出现低热,2例发现直肠溃疡。3例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阳性,2例淋球菌核酸检测阳性,1例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核酸检测均阳性。3例直肠彩超可见异常低回声。治疗上给予头孢曲松肌肉注射或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医院自制剂外用治疗2周均痊愈。结论性传播感染引起的直肠炎临床较为少见,且无典型特征。临床医生需注意详细追问病史,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直肠炎 男性 男男性行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狒狒综合征1例
5
作者 汪会峰 杨爽 +5 位作者 王静 李娜 胡海友 迟晓君 崔灿 张玉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报告1例狒狒综合征。患者女,58岁,因左侧胸腹部、双侧肘窝、腋窝等红斑伴瘙痒4 d就诊。患者5 d前曾接触破碎体温计,既往有含汞成分“红药水”接触过敏史。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及左腹部可见大片状鲜红色斑,边界清楚;双侧肘窝、腋窝及腹... 报告1例狒狒综合征。患者女,58岁,因左侧胸腹部、双侧肘窝、腋窝等红斑伴瘙痒4 d就诊。患者5 d前曾接触破碎体温计,既往有含汞成分“红药水”接触过敏史。皮肤科检查:左侧乳房及左腹部可见大片状鲜红色斑,边界清楚;双侧肘窝、腋窝及腹股沟可见对称分布暗红色斑,边界尚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稍高,未见糜烂、渗出。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均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心电图检查正常。诊断:狒狒综合征。予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早1次;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每晚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每日4~5次),均用药7 d后停药。治疗第4天时皮损逐渐消退,伴脱屑,8 d后皮损完全消退,部分遗留色素沉着,10 d后色素沉着消退,皮肤恢复正常。目前仍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狒狒综合征 汞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
6
作者 蒋于阳 汤露露 +3 位作者 陈海菊 吕春盈 熊宏迪 吴易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报告1例成功救治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54岁,因发热2周,全身红斑伴瘙痒3 d就诊。患者1个月前曾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皮肤科检查:口唇糜烂、附着脓性分泌物,头面部、躯干、四肢多发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红斑间可见正常皮岛,... 报告1例成功救治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54岁,因发热2周,全身红斑伴瘙痒3 d就诊。患者1个月前曾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皮肤科检查:口唇糜烂、附着脓性分泌物,头面部、躯干、四肢多发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红斑间可见正常皮岛,双手掌靶型红斑;肋缘下可见一长约35 cm手术疤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广泛坏死,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周围见淋巴细胞卫星状浸润,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浅层轻度淋巴细胞浸润。毛囊上皮灶状坏死,小汗腺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全身红斑变暗,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4个月,患者皮疹无复发,未出现肝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肝移植 药物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
7
作者 谢宝琳 吴钉红 卢传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96-20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生物信息分析网站(TCMSP,BATMAN-TCM,贝尔斯坦数据库,CNPD)并查阅文献,筛查和预测固本抗敏方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生物信息分析网站(TCMSP,BATMAN-TCM,贝尔斯坦数据库,CNPD)并查阅文献,筛查和预测固本抗敏方有效成分,与Drugbank收集的慢性荨麻疹小分子药物计算化学描述符进行比较,通过“rule of five”筛选类药性成分,并进一步与慢性荨麻疹小分子药物的功效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潜在活性成分及其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疾病数据库获取慢性荨麻疹疾病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靶点通过映射取交集,作为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靶标,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将作用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对靶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MCODE聚类和网络括扑性质分析,得到核心靶标,将核心靶标导入BioGPS数据库,分析核心靶标在皮肤和淋巴结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同时对核心靶标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得到固本抗敏方成分1124个和有关慢性荨麻疹西药小分子药物25种;类药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349个,预测得到90个作用靶点;MCODE聚类和网络括扑性质分析得到HIF1A、IL6、MAPK3等10个等核心靶标,这些核心靶标在皮肤、淋巴结、CD4+T细胞、CD8+T细胞均有表达,且与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分子组成和细胞功能有关,其中包含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去氧紫草素、yinyanghuoA和9alpha-hydroxyfraxinellone-9-o-beta-d-glucosid等活性成分通过INS、MAPK3、JAK2等靶标调控GBKMF治疗银屑病的治疗机制。结论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固本抗敏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激光和果酸换肤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青华 黄尾全 +2 位作者 张弦 司卫振 钟静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TXA)联合Q开关激光和果酸换肤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招募稳定期黄褐斑患者93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口服TXA+果酸换肤术)31例,B组(口服TXA+Q开关激光)32例,C组(口服TXA+Q开关激光+果酸换肤术)30例,治疗结...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TXA)联合Q开关激光和果酸换肤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招募稳定期黄褐斑患者93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口服TXA+果酸换肤术)31例,B组(口服TXA+Q开关激光)32例,C组(口服TXA+Q开关激光+果酸换肤术)30例,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C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A组(29.03%)、B组(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损颜色、皮损面积、mMASI评分较A组和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激光和果酸换肤术治疗稳定期黄褐斑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Q开关激光 果酸换肤 氨甲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
9
作者 赵世祺 苗青 张肖晗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分析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与PV合并感染的相关性,以辅助临床判断病情,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55例P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 目的分析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与PV合并感染的相关性,以辅助临床判断病情,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55例P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以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抗Dsg1抗体、抗Dsg3抗体水平,比较合并感染者(感染组)与未合并感染者(非感染组)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纤维蛋白原与血清白蛋白比值(FAR)和单一参数(包括NEU、LYM、PLT、CRP、ALB、FIB)对判断PV合并感染的价值。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血清中的抗Dsg1抗体、抗Dsg3抗体、CRP、FIB水平升高,PLT增加,NLR、PLR、CAR、FAR升高,LYM、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CAR、FAR的AUC值均大于相应的单一参数。结论抗Dsg1和Dsg3抗体水平、NLR、PLR、CAR、FAR可辅助判断PV合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感染 NLR PLR CAR FAR CD4^(+)T细胞 抗Ds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特应性皮炎临床治疗问题的专家共识
10
作者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 马寒 +4 位作者 刘仲荣 陈木开 于雅洁 陈燕清 黄丹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57-165,共9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预计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老年(>60岁)AD的患病率将增加。本共识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牵头,12位专家组成共识编写委员会,主要讨论老年A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预计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老年(>60岁)AD的患病率将增加。本共识由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皮肤专科分会牵头,12位专家组成共识编写委员会,主要讨论老年A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特征、临床表现特殊性、外用药物选择、新型系统性药物的地位以及中医中药的具体运用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推荐意见。通过两轮全体专家在线投票表决,最终形成“强推荐”级意见1条,“推荐”级意见6条。本共识旨在针对老年AD患者的治疗为广大临床工作者作出一定的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老年 炎症性皮肤病 专家共识 生物制剂 JAK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管理联合规范化皮肤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后失禁性皮炎预防中的应用
11
作者 邱松旺 赵晓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以Kano模型为基础的管理配合规范化皮肤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以... 目的探讨以Kano模型为基础的管理配合规范化皮肤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以Kano模型为基础的管理配合规范化皮肤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对比两组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3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02);观察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结论以Kano模型为基础的管理配合规范化皮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卒中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急性脑卒中 KANO模型 皮肤护理 舒适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疾病负担趋势
12
作者 杨韵青 叶鹏鹏 +7 位作者 唐卫明 郑晓静 林确然 赵伟佳 杨海慧 叶兴东 罗权 李畅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23,共9页
目的阐明1990—2021年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疾病负担现状及时间变化趋势,为优化我国生殖道CT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1)数据,描述全国生殖道CT感染发病、患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现... 目的阐明1990—2021年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疾病负担现状及时间变化趋势,为优化我国生殖道CT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21)数据,描述全国生殖道CT感染发病、患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现况,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时间趋势,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索区域经济水平对疾病负担趋势的关联。结果2021年,我国估计生殖道CT感染新发病例数约6267万例,发病率4405.16/10万(标化发病率为4163.33/10万);现患病例约3874万例,患病率2722.86/10万(标化患病率为2563.92/10万);因生殖道CT感染导致的DALYs数为2.598万人年,DALYs率1.83/10万(标化DALYs率1.70/10万)。1990—2021年间,发病率和患病率稳定,DALYs呈下降趋势[AAPC=-0.32%,(95%CI:-0.45%,-0.19%)]。2021年,男性发病率和DALYs率高于女性,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990—2021年间,男性疾病负担均下降,女性发病率和患病率上升、DALYs率下降。2021年,全人群疾病负担在30~34岁达到峰值,除女性DALYs率在40~44岁最高外,其余指标男女疾病负担峰值年龄与全人群一致;西部省份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最高,中部最低。1990—2021年间,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山西省,年龄标化DALYs率增长无统计学意义。2020—2021年,人均GDP与标化发病率、标化DALYs率呈U型关联。结论我国生殖道CT感染疾病负担虽然稳中有降,但整体仍处于高水平。未来我国应结合区域经济活动特征、人群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制定防控策略实现精准防控,尤其需关注25~34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感染 生殖道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有效成分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卜佳亮 申林 +1 位作者 孟媛 朴英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MIM、TTD、CTD、GEO、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人参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及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出人参治疗AD的潜在及核心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MIM、TTD、CTD、GEO、GeneCards数据库筛选人参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及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出人参治疗AD的潜在及核心靶点。对人参活性成分与AD的交集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人参有效成分与TOP4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筛选出22种人参活性成分,交集得到106个人参治疗AD的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分泌调节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核受体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受体复合物、膜筏在细胞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KEGG分析得到相关通路156条,涉及IL-17、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人参有效成分与TOP4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均较低,其中arachidonate、panaxadiol、stigmasterol与核心靶点IL-1β有极高的亲和力。结论人参有治疗AD的潜力,arachidonate、panaxadiol、stigmasterol可能为人参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单体成分,并极可能通过与IL-1β靶点作用发挥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人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药物治疗新进展
14
作者 孙圆圆 杨昱莹 付文静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4期306-314,共9页
反常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疼痛症状显著,慢性病灶则可造成毁形。然而,本病传统治疗常难获满意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大量新型药物应运而生,包括不良反应更轻的新型抗菌药物... 反常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疼痛症状显著,慢性病灶则可造成毁形。然而,本病传统治疗常难获满意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大量新型药物应运而生,包括不良反应更轻的新型抗菌药物、靶向疾病炎症过程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新型内分泌调节药物及局部注射药物。本文梳理反常性痤疮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性痤疮 化脓性汗腺炎 药物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和感染性胃肠炎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15
作者 邢可 刘怡 +1 位作者 侯楠 张海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4期270-279,共10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研究特应性皮炎(AD)与感染性胃肠炎的因果关系,以警惕AD患者发生感染性胃肠炎的可能。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AD及感染性胃肠炎高度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研究特应性皮炎(AD)与感染性胃肠炎的因果关系,以警惕AD患者发生感染性胃肠炎的可能。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选择相互独立且与AD及感染性胃肠炎高度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利用逆方差加权(IVW)、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加权模式和简单模式进行MR分析。采用Cochran Q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孟德尔随机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检验、MR Egger截距测试进行多效性分析,“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对AD及感染性胃肠炎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探讨。结果IVW分析表明AD可增加感染性胃肠炎的患病风险(OR=1.030,95%CI:1.006~1.056,P=0.015),加权中位数法亦证实该结果。在反向MR分析中,IVW分析(OR:1.111,95%CI:0.910~1.357,P=0.299)、简单模式、加权模式、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法提示没有证据表明感染性胃肠炎会增加AD的发病风险。结论AD与感染性胃肠炎的风险增加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但研究未发现感染性胃肠炎导致AD风险增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感染性胃肠炎 孟德尔随机化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银屑病为例的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16
作者 王佳孑 元星花 金哲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皮肤病种类繁多,且多数具有难治愈及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传统的皮肤科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慢病管理模式是由医护人员通过系统、长期的管理来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一种科学管理... 皮肤病种类繁多,且多数具有难治愈及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传统的皮肤科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慢病管理模式是由医护人员通过系统、长期的管理来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本研究以银屑病为例,将慢病管理模式应用于皮肤科临床教学中,强调学生全程跟随教师对慢病患者进行管理,包括初诊患者的疾病评估与建档、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共病管理,以及强调健康教育,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促进慢病管理模式的完善,并为提升皮肤科临床教学成效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性病学 临床教学 慢病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粘液瘤1例
17
作者 王洁仪 周骋 +1 位作者 姜彬 于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男,25岁,因左颈部皮下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颈部一突起皮下结节,质地韧,活动性一般。超声检查示无明显血流信号的低回声区。组织病理检查:肿块实质由纤维、脉管及梭形细胞组成,伴广泛粘液样变性...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男,25岁,因左颈部皮下肿物1年就诊。皮肤科检查:患者颈部一突起皮下结节,质地韧,活动性一般。超声检查示无明显血流信号的低回声区。组织病理检查:肿块实质由纤维、脉管及梭形细胞组成,伴广泛粘液样变性。免疫组化染色示波形蛋白及CD34表达阳性。诊断:浅表性血管粘液瘤。手术完整切除,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血管粘液瘤 临床表现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h1在HaCaT细胞中对抗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邹荟 陈教全 +6 位作者 欧珊珊 林天一 陈紫嫣 李华平 李润祥 彭丽倩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的探讨调控转录因子BTB-CNC同源体1(Bach1)对下游相关抗氧化靶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防护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Bach1敲低的shRNA以及Bach1过表达克隆,通过慢病毒包装构建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整合株分别得到Bach1敲低... 目的探讨调控转录因子BTB-CNC同源体1(Bach1)对下游相关抗氧化靶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防护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Bach1敲低的shRNA以及Bach1过表达克隆,通过慢病毒包装构建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整合株分别得到Bach1敲低组(Bach1-shRNA)、Bach1过表达组(Bach1-OE),同时分别用敲低和过表达对应的慢病毒空质粒和包装质粒整合收集后感染HaCat细胞得到敲低对照组(KD-control)、过表达对照组(OE-control)。采用RT-qPCR以及Western blot验证Bach1的敲低及过表达效率,并分析下游相关抗氧化靶基因血红素氧合酶1(HO-1)、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差异。设置H_(2)O_(2)浓度梯度构建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予H_(2)O_(2)、UVB处理各整合株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KD-control比较,Bach1-shRNA组的Ba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OE-control比较,Bach1-OE组的Bach1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均P<0.01)。与对照组KD-control比较,Bach1-shRNA组的HO-1 mRNA表达水平升高(t=7.66,P<0.01),而CAT、GPX、SOD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均P<0.01)。CCK8检测显示,野生型HaCaT细胞经0~250μM H_(2)O_(2)处理后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而经300μM H_(2)O_(2)处理后细胞活性下降(P<0.001)。予250μM H_(2)O_(2)或300 mJ/cm 2 UVB处理HaCaT整合株细胞后,Bach1-shRNA组相较于KD-control组的ROS水平均明显上升(H_(2)O_(2):t=40.12;UVB:t=52.41,均P<0.001),而Bach1-OE组相较于OE-control组的ROS水平均明显下降(H_(2)O_(2):t=4.85;UVB:t=59.49,均P<0.01)。结论下调转录因子Bach1表达可加剧HaCaT细胞氧化应激,而Bach1过表达可正向调控HaCaT抗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h1 氧化应激 HACAT细胞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蓝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杨雪琪 杨昕宇 +2 位作者 陈钱 朱磊 钱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总结儿童蓝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4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4例蓝痣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镜图像及病理报告,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104例患儿中,男39例(37.50%),女65例... 目的总结儿童蓝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4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04例蓝痣患者的临床资料、皮肤镜图像及病理报告,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104例患儿中,男39例(37.50%),女65例(62.50%);平均发病年龄(6.12±4.31)岁,平均病程(5.66±3.09)年;单发95例(91.35%),多发9例(8.65%);发病部位从多到少依次为四肢(50例,48.08%)、胸背部(20例,19.23%)、臀部(17例,16.35%)、头面部(16例,15.38%)、粘膜(1例,0.96%)。皮疹主要临床表现为蓝色或蓝黑色、坚实的丘疹或结节。皮肤镜下为均质样、蓝色或黑褐色混杂、纤维化和边缘放射状结构。组织病理可见真皮或皮下大量梭形、树突状黑素细胞和嗜黑素细胞呈垂直楔形分布。根据组织病理分型,52例行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中有普通型蓝痣42例(80.77%)、细胞型蓝痣7例(13.46%)、联合型蓝痣3例(5.77%)。结论儿童中蓝痣好发于女性,多单发,发病部位以四肢最常见,临床上易与色素痣、血管角皮瘤、血管瘤、Spitzs痣、外源性色素沉着等混淆,分型及良恶性鉴别依靠组织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痣 儿童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型玫瑰痤疮的相关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小燕 张颖鹏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玫瑰痤疮是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大约6%~72%的患者会累及眼部。眼型玫瑰痤疮和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相似,涉及免疫反应和神经血管功能失调,眼部微生物组的改变导致炎症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其常见的眼部特征有结膜炎、眼睑炎、角膜炎、... 玫瑰痤疮是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大约6%~72%的患者会累及眼部。眼型玫瑰痤疮和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相似,涉及免疫反应和神经血管功能失调,眼部微生物组的改变导致炎症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其常见的眼部特征有结膜炎、眼睑炎、角膜炎、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等,但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儿童眼睑角结膜炎,在缺乏皮肤表现时易误诊和漏诊。目前其治疗强调循序渐进,更多为经验性对症处理,需探索高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疗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眼型玫瑰痤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型玫瑰痤疮 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