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显微学报》征稿简则
1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电子显微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电子显微学和其他新兴显微学的理论研究、仪器研制生产以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技、医学、金属、地质、化工、半导体等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我国显微学领域的最... 《电子显微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电子显微学和其他新兴显微学的理论研究、仪器研制生产以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技、医学、金属、地质、化工、半导体等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我国显微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报 生命科学 理论研究 仪器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办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通知
2
作者 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7-I0007,共1页
为展现我国电镜技术水平,普及显微学知识,增强同行间显微学技术交流,由电镜学会主办,《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5届,评选活动得到许多显微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奖作品现已刊登... 为展现我国电镜技术水平,普及显微学知识,增强同行间显微学技术交流,由电镜学会主办,《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5届,评选活动得到许多显微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奖作品现已刊登在次年《电子显微学报》封面。2025年将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欢迎各地从事显微学研究的工作者、爱好者及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一、大赛宗旨:用艺术思想与科学方法展现微观世界,促进同行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电镜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报 显微学知识 电镜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办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通知
3
作者 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为展现我国电镜技术水平,普及显微学知识,增强同行间显微学技术交流,由电镜学会主办,《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5届,评选活动得到许多显微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奖作品现已刊登... 为展现我国电镜技术水平,普及显微学知识,增强同行间显微学技术交流,由电镜学会主办,《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5届,评选活动得到许多显微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奖作品现已刊登在次年《电子显微学报》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报 电子显微摄影大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学报》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
4
作者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5-I0006,共2页
锦绣金秋,丹桂飘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华诞之际,中国电镜工作者们也迎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的喜庆节日。迈入创刊43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值此双庆叠加的历史时刻,《电子显微学报》特别编纂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 锦绣金秋,丹桂飘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华诞之际,中国电镜工作者们也迎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的喜庆节日。迈入创刊43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值此双庆叠加的历史时刻,《电子显微学报》特别编纂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祝贺专刊。这份凝聚着中国电子显微学界集体智慧的专刊,既是对我们学科和行业过往征程的检阅,更是对电镜人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出发的奋进号角,以此献礼伟大祖国与全体电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报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显微学报》贺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
5
作者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5-I0006,共2页
锦绣金秋,丹桂飘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华诞之际,中国电镜工作者们也迎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的喜庆节日。迈入创刊43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值此双庆叠加的历史时刻,《电子显微学报》特别编纂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 锦绣金秋,丹桂飘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6华诞之际,中国电镜工作者们也迎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的喜庆节日。迈入创刊43周年的重要发展节点。值此双庆叠加的历史时刻,《电子显微学报》特别编纂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成立45周年祝贺专刊。这份凝聚着中国电子显微学界集体智慧的专刊,既是对我们学科和行业过往征程的检阅,更是对电镜人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出发的奋进号角,以此献礼伟大祖国与全体电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报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电镜负染技术的生物安全评估
6
作者 李红梅 卢溱泓 +4 位作者 李锶铎 李茵茵 张佳敏 张勤奋 何键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负染技术在微生物的透射电镜观察中至关重要,但其伴随的生物安全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负染制样过程中样品泄露的具体环节及其潜在风险,现有研究尚缺乏明确界定。本研究针对细菌与病毒样品,全面系统地评估了负染制样流程中可能... 负染技术在微生物的透射电镜观察中至关重要,但其伴随的生物安全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负染制样过程中样品泄露的具体环节及其潜在风险,现有研究尚缺乏明确界定。本研究针对细菌与病毒样品,全面系统地评估了负染制样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泄露风险点及其对生物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接触样品的器具构成了污染的主要来源,需特别加强防护与管理;透射电镜的真空环境及高能电子束的辐照作用均展现出了显著的样品灭活效果,尤其是当二者协同作用时,效果更为显著,从而有效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微生物样品负染技术生物安全性的认知,还为构建更加科学、严谨且安全的微生物样品负染操作规范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染技术 生物安全 细菌 病毒 电子束辐照 真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临床病理特征
7
作者 姚瑶 孟庆阳 陆敏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 冷球蛋白血症是血循环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常累及肾脏,在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时,临床及血清学检查提供的诊断依据有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协助确诊。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组织10例,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合常规的光镜检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诊断要点。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大块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其内见特殊结晶样物质,是诊断冷球蛋白血症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依据。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的光镜特殊染色显示的双轨征、节段性白金耳和微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肾脏疾病 透射电子显微镜 特殊结晶样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8
作者 贾旭东 李锶铎 +2 位作者 于宏洋 张勤奋 何键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是一种典型的甲病毒,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对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构成潜在的感染威胁。然而当前针对SFV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相对不足,限制了对其在病毒-宿主互作、入侵机制以及病...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是一种典型的甲病毒,主要通过节肢动物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对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构成潜在的感染威胁。然而当前针对SFV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相对不足,限制了对其在病毒-宿主互作、入侵机制以及病毒颗粒组装与成熟过程的认知。本研究采用冷冻电镜技术对SFV成熟颗粒的三维结构进行了高精度解析,并系统分析了囊膜蛋白E1和E2上的N-糖基化位点及二硫键,揭示了这些结构特征在维持病毒蛋白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对于阐明SFV的生物学特性、推动抗病毒药物研发及优化疫苗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姆利基森林病毒 甲病毒 N-糖基化 二硫键 冷冻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超微病理观察
9
作者 张琪 张翠萍 贺龙涛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2,共9页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对227例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rimary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ppCNST)进行电镜超微形态观察,分析其超微病理改变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ppCNST提供超微病理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收集的227例18岁以下ppCNST病例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与肿瘤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以及超微病理学改变。结果:227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3岁,男女比例为1.52∶1,均为颅内肿瘤(100%,227/227)。颅内肿瘤中,相对于幕下肿瘤(22.9%,52/227)而言,以幕上(包括松果体-四叠体区)肿瘤(77.1%,175/227)为主。本组病例中,经超微病理学辅助诊断患儿227例,其中最常见的6种肿瘤分别为:颅咽管瘤(65.6%,149/227),脊索瘤(17.2%,36/227),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11.5%,26/227),髓母细胞瘤(4.4%,10/227),生殖细胞瘤(1.3%,3/227),星形细胞瘤(1.3%,3/227)。结论: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具有其特殊性,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以及超微病理学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断有利于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对于疑难病例,影像学改变非特异性或者免疫组织化学假阴性的患儿,电镜检查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原发性 儿童 电镜检查 超微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空洞加速富镍层状正极相转变的原位研究
10
作者 李爽 李宇航 郑士建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2-558,共7页
富镍层状正极由于高放电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镍含量增加会加剧阳离子混排、晶格失氧、结构退化等问题,导致材料较差的热稳定性和快速的容量衰退。富镍正极材料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空位、层错甚至三维缺陷... 富镍层状正极由于高放电比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镍含量增加会加剧阳离子混排、晶格失氧、结构退化等问题,导致材料较差的热稳定性和快速的容量衰退。富镍正极材料在高温烧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空位、层错甚至三维缺陷,而对于由初始缺陷导致的富镍正极衰退机理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先进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从原子尺度揭示了LiNi_(0.76)Mn_(0.14)Co_(0.10)O_(2)正极材料中存在的纳米空洞缺陷在加热条件下加速材料结构退化的现象。该空洞缺陷处在初始态表现为典型的层状相结构,但其中过渡金属元素比例降低,在加热过程中缺陷区域出现显著失氧,最先出现层状相向岩盐相的相变过程。空洞区域形成的岩盐相沿{003}面择优生长。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合成过程形成的初始缺陷对富镍层状正极材料热稳定性和容量衰退的影响,对通过合成条件调控缺陷进而改善正极材料的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镍层状正极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位加热 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揭示长期低温保存的冰冻人血浆中全长补体C3仍可稳定存在
11
作者 朱莉 武迪 武一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补体是血浆中存在的一组重要蛋白质,在机体遭受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时通过先天免疫途径被激活,发挥抗感染和清除损伤细胞的作用。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在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血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冰... 补体是血浆中存在的一组重要蛋白质,在机体遭受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时通过先天免疫途径被激活,发挥抗感染和清除损伤细胞的作用。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在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血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冰冻人血浆通常由健康志愿者献血后采集,通过迅速冷冻保存制备而成,广泛用于多种医学治疗。然而,关于冰冻人血浆的低温保存条件和时长对补体C3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尚缺乏准确详细的评估。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冰冻人血浆在-20℃保存后转为-80℃的条件下保存长达5年,其中的补体C3组分仍能保持完整的结构,且通过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达到了2.43Å的分辨率,其中ASN63和ASN917上发生的糖基化修饰亦可被解析。与已解析的C3晶体结构相比,RMSD值差异较大区域在α链末端的C345C结构域,与解析的ISG65-C3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相比,C3部分的RMSD值差异较大处仅在C345C末端的一段α螺旋。结果表明,在严格的低温保存条件下,尽管保存时间较长,冰冻人血浆中的关键补体组分C3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其生物学功能的发挥。由此推测,血浆中其他重要的补体组分在类似保存条件和时长下也可维持其天然构象。这一结论为实验室或工业中由冰冻人血浆提纯制备补体各组分蛋白时,对冰冻血浆的保存条件及期限的设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浆 补体系统 补体C3 冷冻电镜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中脂褐素的体电镜研究
12
作者 陈泽崧 加苏尔·阿力甫 +7 位作者 郭帅 朱梦云 李海玲 刘伟静 祝建 徐亚伟 车文良 刘铮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脂褐素又称为“年龄色素”,是一种不可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的黑色或褐色脂溶性物质。既往研究发现在炎症等病理情况下会加剧脂褐素的形成,并在心脏早衰症以及心肌肥大的患者心肌细胞中观察到了脂褐素的堆积。本研究首次在长新冠诱发心血... 脂褐素又称为“年龄色素”,是一种不可被溶酶体水解酶降解的黑色或褐色脂溶性物质。既往研究发现在炎症等病理情况下会加剧脂褐素的形成,并在心脏早衰症以及心肌肥大的患者心肌细胞中观察到了脂褐素的堆积。本研究首次在长新冠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大量堆积的脂褐素,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与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脂褐素进行了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结构上的观察和重构,为研究线粒体与脂褐素形成之间的联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褐素 病毒性心肌炎 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长新冠 体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禽呼肠孤病毒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13
作者 刘京路 高立 +6 位作者 王有望 祁小乐 张雪利 包珂岩 高玉龙 王笑梅 朱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T⁃core颗粒的塔状突起蛋白λC存在明显结构差异,显示其在病毒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病毒转录态核心颗粒中,作者发现σA蛋白与双链RNA存在较强结合,并确认了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同时,分析了ARV病毒内部转录酶复合体RdRP以及基因组三维结构,获得了处于转录过程中ARV病毒核心颗粒内部基因组的三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冷冻电镜 塔状突起 RDRP 双链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β钛合金三叉晶界α相的变体选择研究
14
作者 张宇 辛仁龙 +1 位作者 黄晓旭 刘庆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8,共8页
当钛合金从β相区缓慢冷却时,α相首先在三叉晶界析出,并与相邻的β晶粒之一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BOR)。三叉晶界α(α_(TJ))的变体选择对随后相变织构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理解相关机制对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 当钛合金从β相区缓慢冷却时,α相首先在三叉晶界析出,并与相邻的β晶粒之一保持Burgers取向关系(BOR)。三叉晶界α(α_(TJ))的变体选择对随后相变织构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理解相关机制对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TB8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和自编的晶体学计算软件,探究了α_(TJ)的取向择优问题。该软件能自动识别Burgers晶粒,基于偏差角θ_(m)值判断晶界类型,以及分析36种理论变体与non-Burgers晶粒偏离BOR的角度。结果显示,α_(TJ)的取向主要由特殊的大角度晶界决定,且遵循双BOR法则。另外相比于大角度晶界,尽管特殊的小角度晶界能使α相满足双BOR,但其对变体选择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三叉晶界 取向关系 变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双相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薛现猛 安子冰 +2 位作者 毛圣成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501,共16页
高性能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军事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其中,双相钛合金因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和较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钛合金。然而,如何实现双相钛合金强度与塑性的协同提升仍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挑... 高性能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军事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其中,双相钛合金因其卓越的综合性能和较好的组织热稳定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钛合金。然而,如何实现双相钛合金强度与塑性的协同提升仍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挑战。本文从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及显微结构出发,系统综述了钛合金化学成分设计方法,阐述了高强韧双相钛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强韧化策略:包括,c/a轴比化学成分调控设计,多尺度异质结构设计,纳米马氏体相变设计和增材制造设计,并揭示其强韧化机制。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高强韧双相钛合金设计策略,有望促进高强韧双相钛合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双相钛合金 强度 塑性 显微结构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技术分析动脉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M1/M2极化
16
作者 雍青 朱卓然 +3 位作者 马宁 闵晓云 李可 魏琳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难以定量观察斑块中M1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的比率。本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对主动脉根部的连续冷冻切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NOS代表M1型促炎巨噬细胞,CD206代表M2型抑炎巨噬细胞),进行免...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难以定量观察斑块中M1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的比率。本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对主动脉根部的连续冷冻切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NOS代表M1型促炎巨噬细胞,CD206代表M2型抑炎巨噬细胞),进行免疫双标记。经共聚焦显微镜拍照,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共定位分析,证实了斑块内M1/M2巨噬细胞比值大小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直观可行的定量分析小鼠斑块内巨噬细胞亚型和比例的方法,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共聚焦分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效应对原位透射电镜研究回复与再结晶的影响
17
作者 刘艳芳 毛庆忠 +1 位作者 曹阳 赵永好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20,共7页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技术因其能够实时观测外场作用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化,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工具。然而,针对其在回复与再结晶机制研究中的适用性,包括: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块体纳米层状结构纯...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技术因其能够实时观测外场作用下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化,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工具。然而,针对其在回复与再结晶机制研究中的适用性,包括: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块体纳米层状结构纯镍为初始材料,对比块体样品与TEM薄片样品在热效应下的微观组织演化。实验结果表明,块体样品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具有三维空间自由度,而薄片样品受限于厚度约束,晶粒粗化行为与样品厚度呈强相关性,且回复阶段储存能的快速释放阻碍了再结晶进程。由此可见,in-situ TEM加热实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追踪回复阶段及再结晶形核初期的精细结构演化过程,尚不能全面反映完整的再结晶动力学过程,尤其是晶粒生长至微米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镜 厚度效应 组织演变 回复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射电镜暗场圆锥扫描模式的纳米结构材料微观组织可视化方法
18
作者 蔡炜 朱万全 +4 位作者 黄潇冰 尉瑞 黄天林 吴桂林 黄晓旭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8-595,共8页
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组织表征是理解其结构-性能关系的重要桥梁。基于衍射衬度的透射电镜明、暗场像仅能获得部分晶粒的形态和尺寸,难以高效表征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组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场圆锥扫描模式的微观组织可视化方法,将配... 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组织表征是理解其结构-性能关系的重要桥梁。基于衍射衬度的透射电镜明、暗场像仅能获得部分晶粒的形态和尺寸,难以高效表征纳米结构材料的微观组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暗场圆锥扫描模式的微观组织可视化方法,将配准的系列圆锥扫描暗场像中同一个像素位置的强度值组成一阶张量,计算每个像素位置与其相邻8个像素位置对应的一阶张量距离指标(Distance metric)的平均值进而重构微观组织。使用该方法表征了纳米晶铜和层状纳米结构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可视化表征区域内完整的晶界网络,晶界网络中晶粒的形态和尺寸与明场像和暗场像中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显微术 暗场圆锥扫描 纳米结构材料 微观组织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rFeNi基面心立方高熵合金强韧化设计及变形机理研究
19
作者 吴诗昶 苏鸿宏 +7 位作者 李子垚 庞大为 侯毅熙 蒋成 汪鑫 毛圣成 张泽 韩晓东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6,共8页
设计出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的先进金属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永恒研究目标。本文选取CoCrFeNi基面心立方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对象,添加原子半径较大的V元素,增大合金的晶格畸变,并通过冷轧加两步退火的热机械工艺在合金中引入晶粒尺寸异质结... 设计出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的先进金属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永恒研究目标。本文选取CoCrFeNi基面心立方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对象,添加原子半径较大的V元素,增大合金的晶格畸变,并通过冷轧加两步退火的热机械工艺在合金中引入晶粒尺寸异质结构,提升合金的强韧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合金的强度,其屈服强度和抗拉极限分别达到了1059 MPa和1506 MPa的高应力水平,同时均匀延伸率还维持在21.7%的较高水平。其高的均匀延伸率得益于塑性变形过程中顺序激活了位错、变形孪晶、Lomer-Cottrell锁与层错网的塑性变形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塑性失稳,从而实现合金的强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异质结构 变形机制 强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疫霉菌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马铃薯叶片的细胞病理研究
20
作者 廖珍凤 吕明芳 +3 位作者 王甄 宋西娇 沈梦梦 张恒木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种植基地频繁发生一种马铃薯病害,其典型症状为叶片褪绿、黄化,严重的枯败坏死。为鉴定其病原,本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表明其由卵菌和线状病毒复合侵染所致,RT-PCR检测显示其病原菌为马铃薯晚疫病(PLB)致病疫霉...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种植基地频繁发生一种马铃薯病害,其典型症状为叶片褪绿、黄化,严重的枯败坏死。为鉴定其病原,本研究采用显微镜观察表明其由卵菌和线状病毒复合侵染所致,RT-PCR检测显示其病原菌为马铃薯晚疫病(PLB)致病疫霉菌,病毒为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和马铃薯M病毒(PVM)。病理学观察显示马铃薯病叶和茎表面被疫霉菌丝覆盖,在孢囊梗上有分生孢子着生;菌丝通过气孔和表皮细胞侵入叶肉细胞和细胞间隙的现象尤为明显;菌丝与细胞壁接触处形成高电子密度沉积物,局部出现坏死,产生大量囊泡,叶绿体包膜消解,基质外流;马铃薯病株汁液负染后可观察到长600~900 nm,直径10~15 nm的线状病毒粒子;并在叶肉细胞细胞质中观察到大量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成束状的病毒粒子以及风轮状内含体等病毒相关的特征性结构,进一步支持该病害由卵菌和病毒复合侵染所致,为深入理解马铃薯病毒与卵菌互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疫霉菌 线状病毒 马铃薯病毒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