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730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敏感性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君 谢炳庚 +1 位作者 李俊翰 黄军林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探究生态敏感性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共选取12个因子,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敏感性聚类,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量化因子总... 为探究生态敏感性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共选取12个因子,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敏感性聚类,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量化因子总体重要性程度,并探究每个生态敏感性类的主要驱动因子及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可分为环境质量敏感类、远离水源敏感类、土壤–林地敏感类、土壤–农田敏感类和人类活动敏感类共5个生态敏感性类型区;PM_(2.5)含量、土壤容重、距河流距离、GDP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为最重要的5个影响因子。(2)各生态敏感性类的主要驱动因子具有一定差异且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要素有增强贡献的效果,环境质量敏感类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生态环境质量和PM_(2.5)含量;远离水源敏感类主要受制于距河流距离的影响;土壤–林地敏感类与土壤–农田敏感类均受土壤容重和PM_(2.5)含量的影响较大,但土壤–林地敏感类还受距河流距离的影响,土壤–农田敏感类对土壤酸碱度更为敏感;人类活动敏感类主要受社会经济要素影响,驱动因子为PM_(2.5)含量和GDP。研究可为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精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及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SHAP 生态敏感性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遂昌花臭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生育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樊晓丽 毛岳松 +3 位作者 鲁成朴 成金强 李金阳 林植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测量了栖息在浙江遂昌山涧溪流生境中的200只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的14个形态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和雌性个体怀卵量。结果显示,繁殖期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 测量了栖息在浙江遂昌山涧溪流生境中的200只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的14个形态特征的性别间差异和雌性个体怀卵量。结果显示,繁殖期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表明,特定体长雄蛙的眼径、耳径和前臂宽均显著大于雌蛙,特定体长雌蛙的前肢长和后肢长均显著大于雄蛙,其他局部特征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所检测花臭蛙雌性个体30只,其中怀卵个体16只,怀卵数量在1119-2636粒之间,平均为1665粒。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进一步偏相关分析表明,花臭蛙雌性个体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相关不显著。花臭蛙属于个体大小偏向雌性的两性异形,是生育力选择和生活史策略综合影响所致;雌蛙和雄蛙有选择性地驱使四肢长度、感觉器官和前臂宽等关键局部形态特征向大方向进化,这是对山涧溪流繁殖场选择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臭蛙 两性异形 生育力选择 年龄 山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急变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3
作者 刘延国 李景吉 +1 位作者 邹强 逯亚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形陡峻、构造活跃、强震多发、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 科学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形陡峻、构造活跃、强震多发、侵蚀作用强烈的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以脆弱性为切入点,地形急变流域大渡河为研究区,构建以脆弱性格局分区为基础,自然保护地与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体系,结果表明:(1)生态地质环境极高、高度脆弱区格局与荒漠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及其他(冰川及永久积雪、裸土地)类型格局基本一致,是裸岩石砾地、裸土地、沙地等集中分布区,是保育保护与辅助修复的重点区;(2)自然保护地及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极高与高度脆弱区面积比例接近50%,以自然恢复为主,强化监管与监测;(3)基于叠置分析,划定以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的保护保育区,保护保育区外的极高、高度和中度脆弱区为主体的辅助修复区,以微度和轻度脆弱区并涵盖城镇与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绿色发展区三个类型区,面积分别占比48.58%、29.97%及21.45%,区划兼顾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助力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 脆弱性 生态修复分区 大渡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M的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
4
作者 刘杰 汲玉河 +2 位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李成龙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TEM)模拟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并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NEP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在1998年发生显著性突变;1976—1998年,森林生态系统NEP变化速率为9.01 g·m^(-2)·a^(-1),而1998—2018年NEP增加速率提高,变化速率为15.80 g·m^(-2)·a^(-1)。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976—1998年CO_(2)浓度、气温、降水量和辐射对NEP的贡献率分别为58.1%、-28.4%、3.2%和10.3%,1998—2018年期间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66.6%、-23.4%、0.9%和9.1%。其中CO_(2)浓度上升是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快速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TEM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矩阵分解的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5
作者 唐勇波 丰娟 +1 位作者 龚国勇 彭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承载力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构建基于NMF的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立基于NMF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承载力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0.0956提高至2019年的0.8111,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承载力的最直接驱动力。(2)NMF、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三者反映的趋势和结论是一致的,NMF评价结果更客观。(3)社会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成为制约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建成区面积是重要的障碍因子。(4)与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相比,基于NMF和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精确度,能够预测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灰色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频监测数据分析千岛湖溶解氧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孙婷 王裕成 +11 位作者 兰佳 罗纯良 罗潋葱 吴志旭 李慧赟 李加龙 张如枫 龚发露 武桂竹 陈岚 张舰 满小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水质高频监测手段能有效捕捉水质参数在小时尺度上的快速变化信息。为深入了解千岛湖近年水质变化,基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千岛湖湖心表层溶解氧(DO)及其他环境因子的高频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DO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并用随机森林(... 水质高频监测手段能有效捕捉水质参数在小时尺度上的快速变化信息。为深入了解千岛湖近年水质变化,基于2015年12月—2019年11月千岛湖湖心表层溶解氧(DO)及其他环境因子的高频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DO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并用随机森林(RF)和相关性分析(CA)甄别了影响DO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DO各季节均呈明显昼夜变化规律。秋冬季节,DO最大值出现在18:00左右,尔后下降,次日9:00达最小值后再上升,呈正弦形峰谷交替模式;春夏季与秋冬季相反。水温(WT)、叶绿素a(Chl-a)、大气复氧速率(F)、浊度(TURB)、藻蓝蛋白(PC)和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影响DO变化的主要因子。除Chl-a和PC外,其余因子均与DO呈负相关。利用RF对DO及其影响因子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WT(31.6%)>Chl-a(15.8%)>FDOM(9.9%)>TURB(9.3%)>PC(8.4%)>F(7.8%)。不同季节上述因子的贡献率略有差异,春夏秋冬各季最大贡献率因子分别为FDOM(30.9%)、PC(25.4%)、Chl-a(20.5%)、F(28.8%)。2015—2019年间,DO季节均值呈现“春(9.9 mg·L^(–1))>冬(9.8 mg·L^(–1))>夏(8.6 mg·L^(–1))>秋(8.4 mg·L^(–1))”的模式。RF方法在千岛湖的成功应用,能为其他类似环境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借鉴,所得结论能为千岛湖水环境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高频监测 随机森林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流域土壤风蚀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7
作者 董文明 樊浩然 +3 位作者 司琪 穆哈西 夏逍雯 刘新平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6-196,共11页
土壤风蚀防治历来是塔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工作。借助26个主要气象站点数据、土壤质地数据以及MOD13Q1数据等,基于RWEQ模型分析2004—2015年塔河流域土壤风蚀时空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时间上,... 土壤风蚀防治历来是塔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工作。借助26个主要气象站点数据、土壤质地数据以及MOD13Q1数据等,基于RWEQ模型分析2004—2015年塔河流域土壤风蚀时空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其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时间上,塔河流域土壤风蚀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44 t·hm^(-2)·a^(-1)。春季土壤风蚀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无明显差异。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空间上,塔河流域整体以微度土壤风蚀和轻度土壤风蚀为主,大面积分布在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各县市。中度及强烈土壤风蚀主要发生在尉犁县、且末县与若羌县。极强烈及剧烈土壤风蚀多集中在乌恰县、阿克陶县与和静县。12年间塔河流域90.81%区域的土壤风蚀量无明显变化,8.75%区域呈减弱趋势,0.44%区域呈增加趋势。(3)气候因素对塔河流域土壤风蚀空间分异起主导作用,其次是地形因素与植被覆盖,人类活动影响最小。任意两个驱动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风蚀的影响均大于单因子作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时会增加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EQ模型 土壤风蚀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塔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定量评价
8
作者 冯静 姜亮亮 +1 位作者 刘睿 肖作林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1,共10页
近年来,北半球的植被面临温度上升的挑战,然而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仍未被很好地量化。利用AVHRR NDVI3g遥感数据、CCI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和ERA5-Land数据,采用自回归模型,考虑气候对植被的累积和滞后效应,计算暴露度、敏感性和恢复力三... 近年来,北半球的植被面临温度上升的挑战,然而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仍未被很好地量化。利用AVHRR NDVI3g遥感数据、CCI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和ERA5-Land数据,采用自回归模型,考虑气候对植被的累积和滞后效应,计算暴露度、敏感性和恢复力三个子指标,综合评估植被脆弱性。研究发现:(1)中国植被脆弱性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存在差异。空间上,东南地区的脆弱性高于西北地区;季节上,春、夏、秋季呈现轻微波动变化,而生长季异质性更为明显。(2)植被脆弱性与气候干湿分区密切相关。在生长季,湿润区和极端干旱区的植被脆弱性分别约为0.35和0.17。(3)各子指标对植被脆弱性均有积极影响。暴露度分布模式与脆弱性分布模式相似。恢复力和敏感性能够良好的反映气温、降水对植被的影响。对中国植被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弹性 植被脆弱性 气候变化 自回归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9
作者 陈阳 舒波 张睿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9,共11页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 厘清山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效应对于其空间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山区为例,通过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剖析地形梯度的差异性特征;并运用空间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探究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9.40%;其次为耕地,面积占比为19.74%,其中旱地为主,分布零散;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占比较小。(2)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其中林地与草地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小,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受地形影响较大。(3)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加,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的分布指数呈增加趋势,分布优势位逐渐显现;而建设用地、水域、水田与旱地的分布指数则显著下降。(4)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形状指数的分布随地形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斑块密度、聚合度指数以及分离度指数呈现出波动变化。基于上述结论,研究建议持续推进高海拔区域聚落易地搬迁和坡耕地整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地形梯度效应 景观格局 凉山彝族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五爪金龙入侵、防控及利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期和 牟利辉 肖建华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五爪金龙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现已在我国的粤、桂、闽、滇、琼等地迅速蔓延。可进行营养和种子繁殖,可忍耐多种胁迫环境,且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因此,可入侵华南地区多种生境。五爪金龙花期长达7—12个月,自然情况下主要是利用茎干繁殖... 五爪金龙是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现已在我国的粤、桂、闽、滇、琼等地迅速蔓延。可进行营养和种子繁殖,可忍耐多种胁迫环境,且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因此,可入侵华南地区多种生境。五爪金龙花期长达7—12个月,自然情况下主要是利用茎干繁殖,生长极快,在果园、林缘等生境中极易形成单优群落。其根、茎、叶及落叶腐解物都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成为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化学武器。目前的防控方法有人工清除、化学清除、生物防治和替代控制等,但仍有局限性。但五爪金龙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还可作生物农药和生物炭等。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其入侵机理,深入研究其化感物质的产生和降解过程、化感物质和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动物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揭示其入侵机制,制定有效的五爪金龙入侵的防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入侵机制 化感作用 藤本植物 生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梦飞 高凡 +1 位作者 徐燕 王翠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为研究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5期Landsat影像(1990、2000、2010、2015和2020年)为基础数据,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结合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演变驱动力。... 为研究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5期Landsat影像(1990、2000、2010、2015和2020年)为基础数据,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结合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演变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科克托海湿地景观类型趋势主要特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林地、水域面积分别呈现波动减少和波动增加趋势;(2)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来看,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是科克托海湿地的主要景观类型;除林地外,其余各景观类型NP、PD、AI均呈增加趋势,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破碎化程度与空间分布离散程度增加;LSI、SHDI与SHEI趋势增加而CONTAG减少,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丰富与多样性增加、景观连通性与蔓延性降低。(3)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在2005年后,人类活动逐渐成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科克托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培养用水对海萝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张文文 李俊伟 +4 位作者 李婷 朱长波 张博 苏家齐 陈素文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紫外线照射和黑暗沉淀培养用水对水中营养盐和海萝孢子萌发的影响,为海萝苗种生产的水处理提供依据。首先,海水分别经紫外线不同时间(0 h、6 h、12 h、18 h、24 h)照射后用于培养海萝孢子40 d。然后,海水分别经不同处理(紫外线照射1... 研究紫外线照射和黑暗沉淀培养用水对水中营养盐和海萝孢子萌发的影响,为海萝苗种生产的水处理提供依据。首先,海水分别经紫外线不同时间(0 h、6 h、12 h、18 h、24 h)照射后用于培养海萝孢子40 d。然后,海水分别经不同处理(紫外线照射12 h、黑暗沉淀5 d、黑暗沉淀60 d以及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后用于培养海萝孢子40 d。结果显示,黑暗沉淀5 d的培养用水,水中无机氮含量明显最高,黑暗沉淀60 d的明显最低,经不同时间紫外照射的水中无机氮含量随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黑暗沉淀5d和60d的培养用水,水中无机磷含量明显最低,对照组和不同时间紫外照射组之间,水中的无机磷含量差异不明显。培养用水经紫外线照射12 h—24 h的,海萝盘状体的生长明显比对照组的快;其中,紫外线照射12 h的处理组,海萝盘状体萌发出直立体的百分率最高。海萝孢子在未经紫外照射或黑暗沉淀的水中附着,其附着率明显最低,盘状体的生长也较慢;培养用水经紫外线照射12h的,直立体的萌发率明显最高,培养用水黑暗沉淀60d的,直立体的萌发率明显最低。不同水处理组之间,海萝盘状体的存活率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海萝苗种生产中,可用紫外线代替黑暗沉淀处理培养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培养用水 海萝 孢子 萌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哌鎓对中国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抗旱性的诱导
13
作者 冯柳俊 陈志强 +2 位作者 陈志彪 罗立津 王健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59,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使干旱胁迫愈发严重,生态环境因此面临挑战。芒萁是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增强其抗旱性以覆盖环境恶劣区域是该区的治理关键之一,而甲哌鎓能够促进植物抗逆性。因此,选择了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代... 全球气候变暖使干旱胁迫愈发严重,生态环境因此面临挑战。芒萁是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增强其抗旱性以覆盖环境恶劣区域是该区的治理关键之一,而甲哌鎓能够促进植物抗逆性。因此,选择了南方红壤侵蚀区典型代表长汀县为样地,从形态性状、养分和逆境生理三个方面探讨甲哌鎓喷施对芒萁抗旱性的诱导。结果表明,甲哌鎓使干旱胁迫下芒萁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率变小,而叶组织密度和叶干物质含量增加,叶厚度基本不变;甲哌鎓喷施显著促进芒萁N和P的积累,最终使干旱胁迫样地和对照样地芒萁N含量无显著差异;甲哌鎓喷施促使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未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00 mg·L^(-1)浓度的甲哌鎓喷施对芒萁抗旱性的诱导效果较好。综上,甲哌鎓能够通过影响叶片形态性状和养分吸收与积累以提高芒萁抗旱性,并一定程度上诱导芒萁抗旱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干旱胁迫 甲哌鎓 水土流失 养分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省沿海地区养殖菊花江蓠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徐瑞 陈素文 +3 位作者 王芸 王珺 周传朋 林黑着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为评估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养殖种群的食用价值和养殖开发前景,采用国家标准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对福建、广东和海南省6个养殖种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海南省2个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养... 为评估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养殖种群的食用价值和养殖开发前景,采用国家标准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对福建、广东和海南省6个养殖种群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海南省2个养殖种群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养殖种群(P<0.05),且海南省陇南村菊花江蓠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养殖种群(P<0.05);(2)不同养殖种群菊花江蓠的氨基酸总量(Total amino acid,TAA)和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海南省陶沙村养殖种群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397%和0.814%,福建省西高村养殖种群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820%和0.343%。(3)不同地点养殖种群的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黄花村养殖种群和西高村养殖种群显著高于其他养殖种群。综合评价,黄花村菊花江蓠养殖种群的营养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江蓠 营养评价 氨基酸 脂肪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及邻近水域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
15
作者 彭帅 王雪辉 +3 位作者 杜飞雁 黄德练 宁加佳 邱永松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根据1973—2021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的14个航次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结合鱼类营养级,对珠江口鱼类优势种组成、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均衡指数等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鱼类资源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665... 根据1973—2021年珠江口及邻近水域的14个航次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数据,结合鱼类营养级,对珠江口鱼类优势种组成、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均衡指数等的长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口鱼类资源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665.65 kg·km^(–2)下降至2020—2021年的376.92 kg·km^(–2)。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呈现出高营养级鱼类向低营养级鱼类的转变,同时高营养级鱼类的优势种数量和总渔获量占比也呈下降趋势。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973—1975年的3.74下降至2020—2021年的3.22,下降速率为0.11 a–10。自1999年实施伏季休渔等海洋渔业管理措施以来,2006—2007年高营养级鱼类的优势种数量和总渔获量占比增加,从而引起了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的大幅回升,随后又逐步降低。渔业均衡指数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并与群落平均营养级和渔业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1986—1987年、2012年和2020—2021年,渔业均衡指数随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和资源密度的降低而下降,1991年和2006—2007年反之。此外,1998—1999年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大幅上升,而渔业均衡指数和资源密度却大幅下降,可能由于1997—1998年高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和1999年重油外泄事件的干扰。研究表明,珠江口渔业资源已被过度捕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优势种 平均营养级 渔业均衡指数 珠江口及临近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阴那山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6
作者 朱明勇 熊永柱 +4 位作者 刘友存 董志成 陈燕奎 张全发 何文鸣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状况,并对这二者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As、Cu、Pb、Cr、Zn平均含量均超过广东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各采样区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率排序为Pb>As>Zn>Cu,Cr没有超标。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As、Cu、Pb、Zn表现出单峰分布特征,Cr分布较均匀。Pb、As属于轻度污染,Zn、Cu、Cr属于清洁。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As>Pb>Cu>Cr>Zn。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等级为轻度,存在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阴那山地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那山 重金属元素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青枯病发生与生态防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晨宁 杜甜甜 +4 位作者 诸卫平 梁小敏 舒迎花 王建武 冯远娇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发的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危害严重,会造成作物大量死亡。常规的化学防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防治效果不明显。而生态防控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防控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发的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危害严重,会造成作物大量死亡。常规的化学防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防治效果不明显。而生态防控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防控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系统地概述了青枯病病原菌概况和分类情况以及青枯病致病因子、发生和流行情况,综述了青枯病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青枯病发生机制和生态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 青枯菌 致病因子 发生条件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李桥 李贺 +1 位作者 黄翀 刘庆生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城市群的典型代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从生态、资源、人文三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耦合灰色关联度...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城市群的典型代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从生态、资源、人文三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大湾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耦合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权重,结合综合评价、空间探索分析等方法,对大湾区1980—2020年的生态安全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评价,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影响大湾区生态安全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大湾区生态安全在时间上呈现“缓慢—快速—缓慢”降低趋势,以2000—2010年降幅最大;在空间上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2)大湾区生态安全空间自相关程度高,高高聚集主要集中在肇庆西北部、惠州东部和北部、广州东北部等地区,以上区域含有大量林地及自然保护区,应当重点保护;低低聚集分布在佛山、东莞、深圳、广州西南部及中山北部等地区,以上区域人类活动密集,应当合理规划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1980年以来,大湾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渐降低,主要受到人为干扰、土地利用、区域开发、生物丰度、林地覆盖和生态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安全 熵权耦合灰色关联度法 空间探索分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钠对艾蒿修复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泽 陈心胜 +3 位作者 黄颖 许超 黄道友 闫兴富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艾蒿(Artemisia argyi)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文献报道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为验证艾蒿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能力并强化修复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柠檬酸钠(CK:对照,T1:37.5 g·m^(–2),T2:75 ... 艾蒿(Artemisia argyi)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文献报道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力。为验证艾蒿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能力并强化修复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柠檬酸钠(CK:对照,T1:37.5 g·m^(–2),T2:75 g·m^(–2),T3:112.5 g·m^(–2)和T4:150 g·m^(–2))对艾蒿生长、镉富集特征及土壤减量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2处理下,艾蒿茎部镉含量达到9.08 mg·kg^(–1),显著高于CK(6.51 mg·kg^(–1));艾蒿茎和叶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6.58和18.68,显著高于CK(18.12和14.39);转运系数为3.51,显著高于CK(2.45);地上部对镉的提取量为1.99 mg·m^(2),高于CK(1.68 mg·m^(–2))。艾蒿修复后,土壤镉含量下降,在T2处理下,土壤Cd的降低率最大(19.4%)。但是,高用量的(超过T3处理)柠檬酸钠抑制艾蒿的生长,并影响艾蒿对镉的富集和转运能力,降低土壤中镉的移除效果。因此,由于较大的生物量以及对镉的高富集和转运能力,艾蒿可用作轻度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植物。在利用艾蒿进行轻度镉污染稻田修复时,可以通过施用适量的柠檬酸钠提高艾蒿对镉的移除效率,并通过对艾蒿茎叶的多次收割移除更多的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耕地修复 富集系数 转运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统计与系统动力学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研究
20
作者 俞阳 闵雪峰 +2 位作者 赵锐 孟祥连 李传松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冻土退化问题日趋严峻,潜在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寒区基础设施安全。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ALT)精准模拟有助于制定缓解气候变化对冰冻圈的影响方案。通过耦合地统计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冻土退化问题日趋严峻,潜在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寒区基础设施安全。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ALT)精准模拟有助于制定缓解气候变化对冰冻圈的影响方案。通过耦合地统计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ALT计算模型,突破了SD与GIS在广域范围内的数据桥接问题,同时实现了ALT计算精度的提高和时空可视化。以青藏铁路可可西里-安多站沿线为研究区,模拟结果表明ALT模拟精度达95%以上,该区域ALT的年增幅为0.005 m·a^(–1),同时指出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均是引起冻土活动层退化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活动层厚度 系统动力学 动态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