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35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淋槽”对祁连山东段北麓人工沙棘和柠条锦鸡儿林生长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1
作者 马新兵 刘光武 +1 位作者 刘有军 段晓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针对祁连山东段北麓降水量逐年减少,导致造林苗木根际土壤含水率低,严重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率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雨淋槽”造林技术。通过阐述苗木栽植方法、“雨淋槽”布设方法及其集水原理,结合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柠条锦鸡儿Car... 针对祁连山东段北麓降水量逐年减少,导致造林苗木根际土壤含水率低,严重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率的问题,本文设计了“雨淋槽”造林技术。通过阐述苗木栽植方法、“雨淋槽”布设方法及其集水原理,结合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的对照实验,研究了“雨淋槽”技术对苗木成活率、当年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苗木成活率显著提高,沙棘提高了29.76%,柠条锦鸡儿提高了25.48%;当年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5.12%和30.19%;不同坡向的平均根际土壤含水率从7.90%提高到了9.18%,增幅达16.20%。因此,“雨淋槽”造林技术在祁连山东段北麓植被恢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人工造林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雨淋槽 成活率 生物量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保护区发现4种动物新纪录
2
作者 易琛娟 李宏飞 +3 位作者 黄映红 滕继荣 张秋卫 易琛静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本研究基于2021年9月—2023年11月白水江保护区的野外巡护记录、自然教育活动数码影像资料及大熊猫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首次确认了黑背白环蛇、中华珊瑚蛇、水鹿和梅花鹿为该保护区的新分布记录物种。经鉴定,其中黑背白环蛇和中华珊瑚蛇... 本研究基于2021年9月—2023年11月白水江保护区的野外巡护记录、自然教育活动数码影像资料及大熊猫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首次确认了黑背白环蛇、中华珊瑚蛇、水鹿和梅花鹿为该保护区的新分布记录物种。经鉴定,其中黑背白环蛇和中华珊瑚蛇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水鹿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保护区 动物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个饲用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武慧娟 耿小丽 +2 位作者 付萍 周栋昌 刘乾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16,共10页
为筛选适于甘肃山丹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在海拔约2600 m的中农发山丹马场进行了连续2年(2021—2022年)的引种试验。对32个国内外引进燕麦品种的关键田间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测定,... 为筛选适于甘肃山丹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在海拔约2600 m的中农发山丹马场进行了连续2年(2021—2022年)的引种试验。对32个国内外引进燕麦品种的关键田间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系统测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所有供试品种在高寒山丹地区均无法完成完整生育周期,生育期停滞于开花至灌浆期,证实该区域适宜发展燕麦饲草生产;2)干草产量与节间数、叶片数、旗叶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基于产量潜力,筛选出‘青海甜燕麦’‘爱沃’‘海威’‘挑战者’‘定燕2号’等优势品种;3)运用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定莜8号’‘白燕7号’‘冀张燕5号’‘定燕2号’‘坝燕4号’‘陇燕3号’‘牧王’‘青引3号’‘燕王’‘定引1号’在农艺性能、营养品质及饲用价值方面综合表现优异,是山丹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燕麦饲草种植的优先推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 燕麦 引种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激光雷达的农田防护林退化识别方法
4
作者 李红山 徐婷 +1 位作者 向泽群 李天兰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20,38,共12页
以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为数据源,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兵团第二师农田防护林样地构建冠层识别模型进行郁闭度的估测,并利用机载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对疏透度和断带长度进行计算,判别退化等级。针对重度、轻度退化和健康农... 以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为数据源,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兵团第二师农田防护林样地构建冠层识别模型进行郁闭度的估测,并利用机载激光雷达三维建模对疏透度和断带长度进行计算,判别退化等级。针对重度、轻度退化和健康农田防护林的6个典型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冠层分类模型中随机森林在训练样本充分时,表现出最优分类精度,分类精度总体上优于支持向量机与最大似然法;在不同类型的林地分类结果中,重度退化林的分类精度要优于一般退化林与健康林。通过郁闭度与疏透度指标的判别结果与人工现地调查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的技术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别农田防护林的冠层受损情况及退化等级,为今后农田防护林外业调查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激光雷达 机器学习 退化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与四种杀菌剂复配对灰葡萄孢菌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柴长春 王斌 赵彦坤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0-64,82,共6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硅溶液与多菌灵、腐霉利、叶菌唑等杀菌剂及生防菌哈茨木霉复配后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为供试菌株,分析不同浓度硅与4种杀菌剂复配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硅溶液对4种杀菌剂作用不同,与多菌... 为探究不同浓度硅溶液与多菌灵、腐霉利、叶菌唑等杀菌剂及生防菌哈茨木霉复配后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以灰葡萄孢菌为供试菌株,分析不同浓度硅与4种杀菌剂复配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硅溶液对4种杀菌剂作用不同,与多菌灵、腐霉利在适宜浓度复配具有增效作用,500 mg·L^(-1)硅对多菌灵增效最佳,800 mg·L^(-1)硅与腐霉利复配抑菌效果最优;而与叶菌唑复配时,高浓度硅呈拮抗作用,降低抑菌效果。硅与哈茨木霉复配抑菌效果呈“低抑中促高缓”关系,中高浓度(800 mg·L^(-1))硅可增强其抑菌效果,过高浓度(1200 mg·L^(-1))增效减弱。硅对化学药剂和生防菌作用机制不同,对化学药剂的增效或拮抗依赖药剂种类与硅浓度,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药剂种类和硅浓度梯度优化,深入开展菌-硅互作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杀菌剂 复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6
作者 王建华 李佳华 +3 位作者 胡文胜 茹则古丽·图尔荪 袁浩哲 包新康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3-90,95,共9页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1年开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开展调查,以期获得物种资源现状的准确信息。至2023年4月在保护区共布设73个红外相机位点,有效工作日1095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180张(鸟类595张,兽类...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1年开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开展调查,以期获得物种资源现状的准确信息。至2023年4月在保护区共布设73个红外相机位点,有效工作日1095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180张(鸟类595张,兽类585张)。共鉴定到脊椎动物9目31科77种(鸟类52种,兽类2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前5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梅花鹿、黄喉貂、间颅鼠兔和赤狐;鸟类相对多度高的物种有血雉、蓝马鸡、橙翅噪鹛、白腹短翅鸲和灰头鸫。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情况,为该区域的物种保护建立了基础数据库,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插岗梁 鸟类 兽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沙障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7
作者 宁宝山 邱作金 +11 位作者 王芊 马中平 杨慧 张春梅 张晓丽 于冬亮 孙润峰 顾兴武 石进仁 刘永刚 陈国瑞 杨巨海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探明民勤县不同风沙区沙障的设置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民勤县重点风沙区为对象,选取黏土、编织袋、玉米秸秆、麦草和尼龙网沙障布设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沙障对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障... 为探明民勤县不同风沙区沙障的设置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民勤县重点风沙区为对象,选取黏土、编织袋、玉米秸秆、麦草和尼龙网沙障布设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沙障对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障类型对0~80 cm沙层含水量影响差异显著,尼龙网沙障样地含水量最高,玉米秸秆沙障最低。不同类型沙障布设区相同土层含水量差异显著。方差分析显示沙障、土层深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均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对于选择合适的沙障类型以提高人工梭梭林的生长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 人工梭梭林 沙障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在沙区草本植物恢复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春丽 许文文 +2 位作者 刘屹泽 赵燕翘 赵洋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9,31,共10页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SoilCrusts,BSCs)与草本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群落,他们呈镶嵌分布的格局,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因此,厘清生物土壤结皮对草本植物的影响对荒漠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SoilCrusts,BSCs)与草本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群落,他们呈镶嵌分布的格局,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因此,厘清生物土壤结皮对草本植物的影响对荒漠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梳理和总结了近20年来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对草本植物种子库、种子萌发、生长以及组成和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生物土壤结皮对草本植物影响的机理,并提出了BSCs对草本植物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草本植物 荒漠化治理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平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
9
作者 姚起 陈露露 +4 位作者 王磊 刘涛 郭强 丁文娜 王彤彤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2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鲁西南平原区林地、草地和耕地三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 本研究旨在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鲁西南平原区林地、草地和耕地三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总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林地>草地>耕地的分布特征;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以草地最高,林地次之,耕地最低;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现林地>耕地>草地的趋势。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得分表现为林地>草地>耕地。研究表明,在鲁西南平原区,林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升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古树名木资源与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斌杰 张广忠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古树名木资源是区域生态系统的“活化石”和穿越时空的“文明信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甘肃省共有94401株古树名木,本研究基于其中15823株的每木调查数据,系统解析其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及健康风险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古树名木的... 古树名木资源是区域生态系统的“活化石”和穿越时空的“文明信使”,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甘肃省共有94401株古树名木,本研究基于其中15823株的每木调查数据,系统解析其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及健康风险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古树名木的分布深刻受气候条件制约呈“东密西疏”分布特征;乡村街道与远郊野外为古树主要生境(81.4%),但区域生境变化导致古树生长势衰弱;以枣、槐、侧柏等抗旱树种为主,鼠李科、豆科、柏科占比56.2%,但稀有树种如珙桐和银杏面临遗传多样性流失风险;权属调查发现95.2%的古树属于个人或集体所有,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给统一保护带来挑战。当前甘肃省古树名木保护面临生境退化、管理分散和技术落后三重压力,亟需建立基于生态适应性的分级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资源分布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新增6种鸟类纪录
11
作者 黄映红 李仁洪 +1 位作者 侯平 何礼文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7-90,F0002,共5页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护时,在让水河区域首次记录6种鸟类。采用红外相机和目视观测法获取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领岩鹨Prunella collaris、栗腹歌鸲Larvivora brunnea及3种国家二级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护时,在让水河区域首次记录6种鸟类。采用红外相机和目视观测法获取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领岩鹨Prunella collaris、栗腹歌鸲Larvivora brunnea及3种国家二级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的影像证据。经文献比对及标本数据库核查,确认该6种均为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本次发现拓展了秦岭南缘鸟类区系认知,为跨境候鸟迁徙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新纪录 白水江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冻藏食用的3个甘肃地方梨品种
12
作者 赵军营 赵通 +5 位作者 朱元龙 季元祖 张德 张洋军 左陇刚 左存武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甘肃是梨的原产地之一,省内种质资源丰富,地方栽培品种多达180多个。红化心梨、黄化心梨和红果梨是陇西、武山和甘谷一带分布较广的地方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强,抗病虫害,在海拔1800~2000 m、年平均气温6~8℃区域亦丰产,适宜冻藏食用,自... 甘肃是梨的原产地之一,省内种质资源丰富,地方栽培品种多达180多个。红化心梨、黄化心梨和红果梨是陇西、武山和甘谷一带分布较广的地方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强,抗病虫害,在海拔1800~2000 m、年平均气温6~8℃区域亦丰产,适宜冻藏食用,自然熟后冷冻贮藏,果面颜色变黑褐,食时解冻,果肉变软,含有白藜芦醇苷、芦丁、阿魏酸、绿原酸、5-乙酰基水杨酸和川陈皮素等特质功效成分,极具营养保健功效,化汁后吸食风味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化心梨 黄化心梨 红果梨 冻藏 白藜芦醇苷 芦丁 阿魏酸 绿原酸 5-乙酰基水杨酸 川陈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精细化树木识别探测—以四川夹江县巨桉为例
13
作者 孙芙蕊 顾驰元 白旭阳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本文以四川省夹江县10 a生巨桉人工林为例,探索深度学习模型的精细化树木识别能力,为精细化识别巨桉人工林提供了新路径。研究发现:1)相较传统斑点检测(Python scikitimage库Blob Detection)识别方法,MMDetection框架下Cascade R-CNN算... 本文以四川省夹江县10 a生巨桉人工林为例,探索深度学习模型的精细化树木识别能力,为精细化识别巨桉人工林提供了新路径。研究发现:1)相较传统斑点检测(Python scikitimage库Blob Detection)识别方法,MMDetection框架下Cascade R-CNN算法模型比较适用于巨桉人工林,在A、B和C测试区的平均识别精度为80.00%、65.74%和88.26%。2)Cascade R-CNN算法模型识别精度显著高于DETReg算法模型。在A、B和C测试区相较于DETReg算法模型的平均识别精度7.29%、9.30%和31.16%,Cascade R-CNN算法相应值提高了72.71%、56.44%和57.1%。3)在Cascade R-CNN算法模型中增加波段和因子信息可以提高识别精度。在巨桉人工林A、B和C测试区的可见光模型识别精度均值为73.95%,增加近红外波段相应值提高了5.13%,增加近红外波段+3个植被指数(NDVI+NDRE+OSAVI)相应值提高了8.05%。4)Cascade R-CNN算法模型及DETReg算法模型的训练精度和识别精度在不同测试区差异均为极显著,因此模型平均训练精度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探测识别精度高低。此外,就训练精度而言,3波段模型在Cascade R-CNN算法和DETReg算法间差异不显著,Cascade R-CNN算法模型在不同波段间差异不显著;就识别精度而言,DETReg算法模型在不同测试区间差异不显著,而Cascade R-CNN算法模型差异极显著。本研究通过探索深度学习算法对桉树精准林业识别探测的能力,为今后巨桉经济林种植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检测识别方法 Cascade R-CNN算法模型 DETReg算法模型 识别精度 巨桉人工林 四川夹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北部毗邻区阿拉善盟近40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14
作者 柴长春 王玮 +2 位作者 张金龙 刘海涛 李艳龙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基于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五期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来看,1985年至2020年间,研究区水... 本文基于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五期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来看,1985年至2020年间,研究区水域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林地与草地在整个研究区所占比例有所增加;2)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看,景观类型优势度不断减少,斑块个数逐年增加,总体斑块聚集度逐年下降,研究区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大,最明显的是,耕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不断下降,而建设用地的优势度则不断上升。综上所述,研究区景观动态格局变化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驱动,尤其是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为河西走廊地区相关部门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以及制定沙漠化综合防治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盟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遥感与GIS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5
作者 张烁 杨翼辰 +6 位作者 袁小芳 孙伟刚 吴婷 包魏 胡泊 韩宇展 刘少创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荒漠复合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为提升保护区规划与科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光学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观测技术的“天空地”一体...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极端干旱区,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湿地-荒漠复合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为提升保护区规划与科研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构建了融合光学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观测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保护区多尺度、多维度的动态监测,并通过地理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与分析。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为客观表征保护区环境本底、制定高效应急预案、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倾斜摄影测量 卫星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活动节律研究
16
作者 赵龙 安源 +1 位作者 贾赓 徐晓亮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3-88,107,共7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仅限野外种群)濒危物种。为阐明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节律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系统布设了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基于35台有效相机获取的1557张...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仅限野外种群)濒危物种。为阐明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节律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系统布设了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基于35台有效相机获取的1557张独立有效照片分析表明:梅花鹿日活动呈现典型双峰模式,主高峰出现在08:00—10:00和17:00—19:00,活动低谷集中于00:00—06:00和21:00—24:00。季节活动强度差异显著(p<0.05),夏季最高(相对活动强度56.26%),冬季最低(11.05%)。旱季与雨季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Δ=0.78,p=0),雨季首个活动高峰较旱季提前2 h。本研究揭示了该物种在高纬度保护区内的活动时间分配特征,其节律受光照、温度、降水和资源竞争等因素调控,结果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季节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两种典型森林群落林下灌草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康希睿 李广宇 +1 位作者 王青青 金秋艳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约70年林龄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两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群落特征,揭示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 本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约70年林龄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两种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群落特征,揭示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森林群落标准样地调查中,对胸径≥5 cm的乔木每木检尺,调查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草本)及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共记录植物57种,隶属25科44属,其中灌木有9科12属16种,草本有18科33属41种。优势灌木物种为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银露梅Dasiphora glabra和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黑褐穗薹草Carex atrofusca subsp.minor为优势草本物种。相较于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更高,灌草层盖度和草本地上生物量更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更高。在祁连圆柏林群落中,土壤含水率、林分密度、郁闭度和冠幅是影响林下灌木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青海云杉林内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林下灌草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灌草层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典型人工林经营迫切性评价与分析——以甘肃省陇南市清河林场为例
18
作者 王劲松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分析陇南地区典型人工林经营经营迫切性指数,以期为清河林场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提供依据。本文从林分空间和非空间特征2个方面等10个指标,分析评价了甘肃省陇南市清河林场4个林班的12个小班,针对小班的林分经营迫切性不同、树种组成、... 分析陇南地区典型人工林经营经营迫切性指数,以期为清河林场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提供依据。本文从林分空间和非空间特征2个方面等10个指标,分析评价了甘肃省陇南市清河林场4个林班的12个小班,针对小班的林分经营迫切性不同、树种组成、林木分布格局及成层性等指标的不合理性,建议应采用“透光伐+割灌”和“间伐+割灌+修枝”等经营措施模式,从而达到调整林木拥挤度,优化森林空间配置的目的,为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经营 林分结构 经营迫切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油用文冠果品种在兰州引种的物候表现
19
作者 李德丽 柴春山 +2 位作者 薛睿 张文秀 金银丽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4-59,共6页
为筛选适宜兰州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良油用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品种,本研究对引种至兰州市七里河区的12个油用文冠果品种进行了系统物候观测。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萌芽期集中于3月中旬,持续7~12 d;展叶与花序出现始于3月下旬;花... 为筛选适宜兰州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良油用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品种,本研究对引种至兰州市七里河区的12个油用文冠果品种进行了系统物候观测。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萌芽期集中于3月中旬,持续7~12 d;展叶与花序出现始于3月下旬;花序完全抽出需6~12 d。2)初花期在4月中旬,整个花期平均18.5 d(4月16日—5月8日)。3)新梢生长期始于4月上旬,持续约30 d。4)果实发育始于5月初,大量成熟期在7月中旬。5)10月中下旬叶片开始变黄,11月进入落叶期,持续时间10~18 d。总之,不同品种物候期存在显著差异(尤以芽萌动、果实成熟、叶变色、落叶期及总生长期为甚)。综合分析表明,‘中石9号’‘冠林’‘冠红’‘冠硕’4个品种具有萌芽早、落叶迟、生长期长的特点;而‘中石1号’‘森淼’文冠果则表现为萌芽迟、落叶早、生长期短。本研究明确了引种文冠果在兰州的物候特征及关键品种差异,为当地良种筛选与精准栽培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品种 兰州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鞘蛾有效积温研究
20
作者 马瑞鹏 杨泽远 +2 位作者 李昕宇 张爱萍 郝昕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为了深入探究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规律,在兴隆山落叶松鞘蛾发生区设立标准样地,系统观测其生物学特性;同时采集幼虫样本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开展有效积温测定实验。以提升预测预报的精确性与时效性,为科学防治决策提供理... 为了深入探究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规律,在兴隆山落叶松鞘蛾发生区设立标准样地,系统观测其生物学特性;同时采集幼虫样本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开展有效积温测定实验。以提升预测预报的精确性与时效性,为科学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落叶松鞘蛾越冬后4龄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7.66℃,有效积温51.77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2.31℃,有效积温47.31日度;成虫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3.22℃,有效积温28.1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3.99℃,有效积温42.71日度,1—3龄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5.54℃,有效积温841.72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鞘蛾 生物学特性 有效积温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