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现实诉求与优化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雅风 张敏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而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是高质量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有助于夯实教育强国的法治基础,稳定教育强国的制度预期,支撑教育强国的持续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育法...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治理体系,而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是高质量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有助于夯实教育强国的法治基础,稳定教育强国的制度预期,支撑教育强国的持续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育法律体系建设需回应教育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满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立法需求,协调教育法律规范间的配套与衔接,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的调整机制等具体诉求。为此,应明确教育法律体系完善的指向与框架,把握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填补当前教育领域的立法缺失,回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求;优化教育法律规范间的配套与衔接,增进教育法律体系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健全动态的修法与释法机制,增强教育法律的前瞻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法律体系 教育立法 教育法治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2
3
作者 荀渊 潘岳林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政策目标。当前,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过程中面临教师教育机构与制度体系衔接相对不足、教师教育院校分布不均、教师供给体系和培养层次偏低、各教师教育参与主体协同乏力和教师培养与培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优化职前教师供给体系,加强教师协同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价值审视与融合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刚 宗铁岩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3,共12页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走向,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境,如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受到影响并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剧人的单向度性并存,提升教育质量与淡化教育人文关怀并存,推动社会进步与教育功利化持续放大并存。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智能化教育的程序公平无法得到有效监督,智能技术削弱了人的自主性,算法运行的固定化忽略了教育的人文性,教育评价过度强调工具理性导致教育功利化加剧。因此,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合创新,以道德决策助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公平正义,以价值理性引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以提高算法透明度增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可知性和可信性,以体制机制创新建构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规范体系和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化教育 技术嵌入 算法赋能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五唯”立多维:教育评价改革何以回归教学之本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振天 钟蕊坤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教育评价改革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传统的“五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教育量化指标,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丰富性、人文性等复杂品性。“五唯”评价体系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偏离了学校办... 教育评价改革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传统的“五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教育量化指标,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丰富性、人文性等复杂品性。“五唯”评价体系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偏离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在认识论上表现为机械片面,缺乏对教育的多元化理解;在价值论和实践论上趋向功利主义,仅关注教育的短期和表面成果;在管理学上,落入形式主义和技术至上的陷阱。要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破除“五唯”评价体系,代之以新的多维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回归育人本位。在认识论层面,教育评价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标准,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价值论层面,教育评价应突出质量导向与贡献导向;在实践论层面,教育评价应向教学工作倾斜,提升教学评价的分量和占比;在管理学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健全高校师生和社会用人部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体系 “五唯”评价 教学为本 多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发展机遇、实践痛点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匡瑛 韩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由产业园区牵头,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践看,当前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成本分担之...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由产业园区牵头,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践看,当前还面临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成本分担之困、成果认定之难、运行管理之艰三个方面。因此,市域产联合体建设的突破路径主要体现在构建三大机制上:平衡各方主体利益,建立公正合理的成本分担动力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制定清晰明确的成果认定激励机制;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构建高效持久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教育体系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学生评价的隐忧及其消解 被引量:1
7
作者 辛继湘 邓海晖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学生评价深度融合,使数字化学生评价呈现新样态: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人技协同、共同评价;评价内容从以“智育”为主走向... 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学生评价深度融合,使数字化学生评价呈现新样态:评价主体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人技协同、共同评价;评价内容从以“智育”为主走向“五育并举”;评价方式从经验观察走向科学追踪;评价结果从文字描述走向数字画像的呈现。数字技术在给学生评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隐忧,主要体现在:无差别依赖技术,人技协同走向技术僭越,消解了“评价人”的主体性;无限度细化学生数据,全面评价走向算法固化,束缚了学生多元化发展;无边界共享学生数据,从数据追踪走向数据滥用,侵犯了学生隐私;评价反馈过度依赖学生数字画像,加剧学生竞争,遮蔽了评价的价值导向功能。数字化学生评价隐忧的消解路径: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明确在学生评价中人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场,厘定数据使用范围;以学生隐私安全为底线,构建学生数据保护体系;以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探索价值导向的评价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学生评价 学生数据 技术哲学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乡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性缺失与复归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晔 董慧 欧阳小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8,共13页
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意为“教育强的国”和“通过教育来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包含乡村学校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当前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乡土”“缺自我”“弱自信”三大症结,掣肘教育强国建设。... 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意为“教育强的国”和“通过教育来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包含乡村学校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当前乡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少乡土”“缺自我”“弱自信”三大症结,掣肘教育强国建设。基于教育公共性的分析框架,高质量的乡村学校教育追求公平性地位、平等性参与、公益性服务和共享性资源等公共性价值。然而,当前的乡村学校教育面临公平地位彰显不足、平等参与机会提供不均、公益服务支持力量有限、资源开发共享程度不足的公共性缺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村学校教育必须强化教育的公平地位,确保实质平等参与,拓展公益服务力量,开发共享优质资源,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进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的乡村学校教育,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形成多元协同善治格局,提升乡村学校资源供给,从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乡村学校教育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共性 教育公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之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来兵 张勇明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教育公平为基本原则,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型与教育资源适配的冲突、管理体制壁垒与优质均衡目标的矛盾、评价改革滞后与育人方式变革的脱节等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建成教育强国赋予的时代机遇。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须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优化教育公共服务布局等作为实践路径,加强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基础教育体系 公平优质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任务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勇 储招杨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队伍改革是撬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支点。在本体论上,依照新时代教师队伍的... 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队伍改革是撬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支点。在本体论上,依照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战略定位,巩固和提升“强教必先强师”的时代战略地位。在价值论上,从教师规模需求、结构需求、层次需求和质量需求4个维度阐释新时代应该建设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在方法论上,需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工程、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高教师地位、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行动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 战略地位 主要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幼一体化转型幼儿园教师工作适应的机理、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旭芳 刘小童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6,共10页
在人口负增长趋势以及促进普惠托育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的双重作用下,幼儿园为规避“关停潮”,紧抓契机进行托幼一体化转型。为适应幼儿园的托幼一体化转型,幼儿园教师也纷纷转岗至托育岗位,成为托幼一体化教师,进入托幼一体化转型工作... 在人口负增长趋势以及促进普惠托育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的双重作用下,幼儿园为规避“关停潮”,紧抓契机进行托幼一体化转型。为适应幼儿园的托幼一体化转型,幼儿园教师也纷纷转岗至托育岗位,成为托幼一体化教师,进入托幼一体化转型工作的适应期。在工作适应期,托幼一体化教师面临着“能力—要求”“需求—供给”两个方面的人岗匹配困境。因此,解决托幼一体化教师“能力—要求”“需求—供给”人岗匹配方面的困境可以从幼儿园强化师资管理、多元协同体系支持幼儿园进行模式选择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托幼一体化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托幼一体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一体化转型幼儿园 托幼一体化教师 托育岗位 人岗匹配 工作适应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五重逻辑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珂 王建明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数智技术作为这场革命的关键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运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格局。教育强国建设是国之大计,阐释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对于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建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数智技术作为这场革命的关键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运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格局。教育强国建设是国之大计,阐释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对于当前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必要且紧迫。基于此,文章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五个方面剖析了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理路,分别是:科学技术迭代是世界教育中心转移的根本源动力,数智技术是教育发展变革的新质生产力,数智技术是夯实教育强国底座的核心内驱力,数智技术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的战略支撑力,数智技术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关键联结力。这五个方面的逻辑阐释,进一步明晰了数智技术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可为提升教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教育强国 数字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机制与培养策略研究——基于NCA和QCA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林静 王慧敏 刘清堂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通过数据分析来驱动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对于如何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梳理出数据效能感、数据焦虑、数...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战略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当前通过数据分析来驱动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然而对于如何培养教师的数据素养目前尚不明确。为此,文章首先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梳理出数据效能感、数据焦虑、数据资源和数据氛围四个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师数据素养影响机制假设模型;然后运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存在教师高数据素养的必要条件;若要达到90%的高数据素养,数据效能感具有较强的瓶颈效应;教师数据素养的影响机制主要有效能-资源型、效能-环境型和效能缺乏型三种类型。基于上述结果,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包括强化效能信念与提升知识技能并行、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保障、在数据素养培养初期优先使用个体学习的方式,以期为提升教师的数据应用能力和建设优质教师队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素养 必要条件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 影响机制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工具能促进高校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吗?——基于12所双一流大学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曼丽 乔伟峰 李睿淼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在数智时代,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逐渐成为共识,但高校学生使用大语言模型工具能否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尚存争议。澄清这一争议,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机理,也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 在数智时代,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逐渐成为共识,但高校学生使用大语言模型工具能否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尚存争议。澄清这一争议,不仅有助于在理论上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机理,也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采取何种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基于此,文章利用我国12所双一流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大语言模型工具使用情况及其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高校学生使用过大语言模型工具,但深度创意应用仍有待加强;增加大语言模型工具的基础执行应用与深度创意应用频次,均对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互质量在大语言模型工具使用频次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高校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结合课内外真实情境,促进大语言模型工具的深度创意应用;加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提升人机交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高阶思维能力 高校学生 双一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能否赋能学生的数字素养?——一项大规模的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状态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浦小松 曹培杰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融合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支点,并进一步重构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否赋能学生数字素养这一议题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融合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支点,并进一步重构未来人才的能力素养。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能否赋能学生数字素养这一议题备受关注。为此,文章基于全国12个省份的中小学校调查数据,以学校新基建情况、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频率和学生智能终端使用熟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新基建情况对学生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教师数字化教学实施频率越高,学生数字素养越高;学生智能终端使用越熟练,其数字素养越高。鉴于此,文章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常态应用为导向的新基建原则,释放新基建以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巨大潜能;助力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功能性和教师灵活性的优势;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智能终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文章的研究重在发现影响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及其作用效果,从而为数字时代学生数字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数字素养 中小学 数字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研究——基于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秀 陆军 牛佳丽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技术的出现,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文章从AI数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设计与实践四个方面,对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展开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技术的出现,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文章从AI数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设计与实践四个方面,对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展开了探索:首先,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I数字能力;接着,文章以人机双师互补、人机双师协同为理论框架,构建了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之后,文章从课程社区、互动社区、群学社区三个维度,介绍了人机双师协同的GenAI平台建设情况;最后,文章以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人机双师协同的教学效果。研究发现,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AI数字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机协同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较高,课程的推荐度良好。文章对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高校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有助于推动Gen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AI赋能 人机双师协同 AI数字能力 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应对人口变化的多维策略与国际经验(笔谈)
17
作者 张德祥 卢晓中 +3 位作者 陈廷柱 王少媛 修南 黄福涛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少子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应对人口变化,首先要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数字治理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适应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老年教...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少子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应对人口变化,首先要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数字治理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适应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老年教育体系。面对人口变化,高等教育应适时适度调整目标指向,以适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如生源结构变化等;同时应认识到人口变化整体上有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应通过拓宽生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经费分配与筹资、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创建终身学习机会并与社会展开深入合作等举措,直面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日本高等教育应对人口变化的经验表明,中国可从优化高校布局、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深化国际化战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汲取经验,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高等教育 老龄化 少子化 多维策略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18
作者 郭权 任昊 张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8,共10页
改革学生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是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落地的关键。在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评价指导原则和结果导向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 改革学生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是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落地的关键。在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评价指导原则和结果导向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探索聚焦成果、贯穿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培养全过程的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方法,并从理论认知、操作实施及效果达成三个层面就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能够落地应用提出路径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应用型高校 本科生评价 量规体系 素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重塑
19
作者 孙杰远 潘芳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方面: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生态场单一,评价范围窄化;评价生态环境支持力不足,评价改革乏力;评价生态节律弱化,评价过程简单化。在重塑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聚焦分化评价生态位、监测评价生态因子、联通评价生态场、优化评价生态环境、依循评价生态节律等方面,以维持基础教育评价生态平衡,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生态学 基础教育生态 评价生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作者 霍力岩 高游 孙蔷蔷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8,共14页
幼儿园课程质量是撬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杠杆,探索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能为我国构建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运用MAXQDA软件对13份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相关文本进行分析,... 幼儿园课程质量是撬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杠杆,探索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能为我国构建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运用MAXQDA软件对13份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国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关键指标包括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3项一级指标,涵盖计划制订、环境资源、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社共育等7项二级指标及18项三级指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以课程“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为结构框架,确保对系统性质量的全面关注;以课程输入质量为前提因素,确保对计划制订和环境资源的优先关注;以课程过程质量为核心抓手,确保对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社共育的高度关注;以课程输出质量为达成因素,确保对幼儿发展状况的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质量评价 关键指标 文本分析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