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大学教育》创刊40周年有奖征文 |
《现代大学教育》编辑部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现代大学教育》创刊40周年有奖征文 |
《现代大学教育》编辑部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数智时代高校教育空间的流变、异化与建构 |
张斌
王舒楠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论教育研究的视角选择 |
陈振华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明明德”新释及其对学校领导者修为的启迪 |
张新平
张奇峰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日常即成就:基于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家精神诠释 |
丁钢
万姗姗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中国教育实证研究透视:热现象与冷省思 |
赵志纯
罗鑫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国际组织人才专业化培养的问题检视与改进路径 |
王正青
陈惠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加速赛道上的自我迷失与重建:一项关于精英大学学子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
周小李
王翅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培养的国际趋势及借鉴意义 |
缪学超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集体创业人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面向 |
倪静
陈亮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中国特色高校评估的主要表征 |
别敦荣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数字时代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及实践回应 |
刘来兵
苏琛翔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解困与赋能——德国如何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 |
孙进
范巧巧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为什么说英国教育学是一个领域而非独立学科?——生成路径、原因剖析及对中国教育学建设的启示 |
赵康
汪静洁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近代中印教育文化交流之动力与张力探源——跨国史视域下的再审视 |
刘超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面向国际组织的中国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40所大学的经验 |
李子晗
石智丹
黄成
薛澜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8
|
新兴交叉专业融合育人的基本逻辑、实践困境与创新路径 |
秦甜帆
周海涛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9
|
美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培养航天工程人才——以美国空军学院为例 |
莫甲凤
黄涣
杨乐平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工科国际生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南大学印度尼西亚冶金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
郭学益
田庆华
陈爱良
李三鹏
何嘉敏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