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907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可计算性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翼青 滕金达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在数智媒介时代,人类已置身于具有高度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平台世界,可计算性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灵魂。这种可计算性由数字的可换算性和可编码性构成,具有数字本体论的色彩。可计算性组织起来的平台世界极大地动摇了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 在数智媒介时代,人类已置身于具有高度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平台世界,可计算性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灵魂。这种可计算性由数字的可换算性和可编码性构成,具有数字本体论的色彩。可计算性组织起来的平台世界极大地动摇了我们既有的知识体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甚至重构了我们存在的意义。可计算性本身就是当代人类的重要标识,它在与人类的共在关系中生成,人类也因此必须承担它带来的后果。人类迫切需要在可计算性组织起来的庞大机器体系面前,寻找自己的主体性、差异性以及生命过程的独一无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可计算性 可换算性 可编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奖征集
2
作者 《现代出版》编辑部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2,共1页
亲爱的读者、作者朋友们:《现代出版》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您的关注与支持!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倾听真知灼见,推动刊物品质再上新台阶,本刊编辑部现开展“提建议赠期刊”活动!说出您的心声,期刊好礼等您拿!
关键词 读者 现代出版 刊物品质 作者 提建议赠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运作:“数据之镜”与空间纹理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霁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数字智能系统融入城市,实时更改着空间的纹理、栖居的意义和行动的方向。数智系统的媒介化运作如何驱动城市空间纹理转化?列斐伏尔和弗卢塞尔的理论,乃至《黑神话:悟空》和“火星人入侵”等不同时代跨媒转折点上发生的案例从概念和经验... 数字智能系统融入城市,实时更改着空间的纹理、栖居的意义和行动的方向。数智系统的媒介化运作如何驱动城市空间纹理转化?列斐伏尔和弗卢塞尔的理论,乃至《黑神话:悟空》和“火星人入侵”等不同时代跨媒转折点上发生的案例从概念和经验上对此给出了启迪。数智系统以数据点状逻辑,催动世界在数据点、叙事线、图像面和静止立体不同抽象空间之间,按构想空间、感知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生产方式交叠转换,创生新的空间“纹理”。跨媒介空间交转中,数智系统以整合和信息赋形方式为空间创造意义。“数据之镜”以“智点”为基础展开运作,深度卷入栖居者和多重空间形态,于变在中生成新的意义实在。数智空间与线性叙事、二维图像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具体的交叠动态,创造不同性质的秩序纹理和文明形态。本文结论为理解数智媒介如何催动空间纹理化、更新数字文明的意义结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运作 数字空间 空间纹理 真实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视角下的平台 被引量:3
4
作者 彭兰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互联网平台经历了若干代发展,每一代都具有媒介这一基本属性。作为媒介的平台推动了人与内容关系的变革,这既包括人与内容的连接机制变化,也包括人对内容的使用动机与方法演变。平台媒介也深度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它们拓展与塑造人们的... 互联网平台经历了若干代发展,每一代都具有媒介这一基本属性。作为媒介的平台推动了人与内容关系的变革,这既包括人与内容的连接机制变化,也包括人对内容的使用动机与方法演变。平台媒介也深度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它们拓展与塑造人们的社交互动与社会关系,影响公共空间的交流,还对社会关系结构产生深层影响。平台孕育各种新的资源,为用户之间的资源链接提供多种可能,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资源。平台不仅具有媒介属性,也在多个层面推动、构建人的媒介化生存。展望未来,新一代智能平台将带来新的关系模式和新的媒介特质,一些风险也需要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媒介性 智能平台 媒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崛起:Web3.0的平台转型——兼论计算维度的媒介学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玮 张祁锴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 平台研究有隐喻和计算两个维度,大多持有“万物皆平台”的想法,关注平台提供的沟通、交互、销售的机会以及平台的数据集中化问题,是平台研究的主流视角。计算维度则强调平台的可编程性——计算技术作为平台的基础架构。这个维度深入平台的技术深层逻辑,展现不同阶段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媒介性,超越了局限于信息内容使用与生产的既往平台研究。以计算维度考察当前Web3.0阶段的平台转型,会发现智能合约作为切入点,展现着平台计算基础变化影响下的政治结构、文化现象重塑;个体化智能体的应用,激发了Web3.0节点的主体动能,可编程的社会实践得以大规模展开。当前智能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历史性汇流,使得智能媒介的调节性跃升至一个新阶段,这为媒介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经验场域,以及理论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WEB3.0 平台 计算维度 媒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平台媒体的治理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荆学民 宁志垚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平台媒体尤其是跨国平台媒体的崛起,给国际政治带来新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从政治责任和政治权力运行角度深度讨论平台媒体的政治本性或属性及治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数字技术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权力,而平台媒... 平台媒体尤其是跨国平台媒体的崛起,给国际政治带来新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从政治责任和政治权力运行角度深度讨论平台媒体的政治本性或属性及治理的权力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数字技术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政治权力,而平台媒体成为理解网络时代政治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平台媒体是以资本为基础、受资本操纵的“企业”,但在任何国家中,它的存在回避不了其政治立场和政治责任。国家政治权力与平台媒体隐形的政治权力之间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平台媒体以“新型行为主体”身份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其治理核心是对其传播内容进行政治矫正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媒体 国际政治传播 国家治理 平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知识生产与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洁 朱瑞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数智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生产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人智交互型知识生产方式兴起,知识边界被打破,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身份迁移流动,要求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即在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产业边界,重构出版价值链。面向知识生产的出... 数智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生产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人智交互型知识生产方式兴起,知识边界被打破,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身份迁移流动,要求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即在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产业边界,重构出版价值链。面向知识生产的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路径包括:打破行业壁垒跨界合作,夯实融合发展数据底座,重构智慧出版商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知识生产 数字出版 出版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出版本质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卿 王逊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出版的本质研究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参考哲学上本质的内涵以及不同学科针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思考出版本质有两种视角:共性本质视角和个性本质视角。从这两种视角看出版的本质,它既是一种承担特定社会功能的文化活动,也... 出版的本质研究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参考哲学上本质的内涵以及不同学科针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思考出版本质有两种视角:共性本质视角和个性本质视角。从这两种视角看出版的本质,它既是一种承担特定社会功能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知识的规范性生产及中介型传播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学 出版理论 本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即世界”:论平台生活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骏飞 马聪骜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共11页
平台在本质上是资本通过商业愿景、技术权力通过算法程序,以计算的方式将社会交往概念化并加以操作的虚拟—现实世界。“商业化”叠加“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了一种平台基本逻辑,它决定了交往架构必须便于数智管理、利于商业发展,而... 平台在本质上是资本通过商业愿景、技术权力通过算法程序,以计算的方式将社会交往概念化并加以操作的虚拟—现实世界。“商业化”叠加“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了一种平台基本逻辑,它决定了交往架构必须便于数智管理、利于商业发展,而这也促使数字交往走向圈层化,发展出散聚社会。从数字交往理论来看,交流—行动论、复杂主体论以及分身交往模式,对平台生活具有阐释力。“交往即世界”的后果则是,一方面,它为人类延展了现实感,建立起实在真实—虚拟真实—超真实的连续统,另一方面,它也预告了一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数字人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数字交往 数字基础设施 圈层化 散聚社会 数字人类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劝服”到“邀请”:邀请修辞的理论内涵及知识生产范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涛 刘锦鹏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 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观念与形式,邀请修辞的诞生,向传统修辞观念中的“劝服”模式发起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话观念的“邀请”模式。无论是古典修辞学的劝服观,还是新修辞学的同一观,本质上都体现为一种以修辞者为中心的理论话语,强调对接受者施加影响乃至控制。受到女性主义修辞学的影响和启发,邀请修辞旨在改写修辞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说服或霸权关系。所谓邀请修辞,意为一种基于平等、尊重、自由、对话、共同理解之交往观念的修辞形式与实践。邀请修辞的理论框架主要体现为修辞动机维度的共同理解目标之设定,修辞行为维度的平等互惠关系之建构,以及修辞文化维度的自由认知模式之形成。作为一种新兴的修辞范式,邀请修辞在价值论、认识论、本体论上都呈现出有别于传统修辞学的理论本质。当接受者被“邀请”到一个平等、自由的修辞世界时,邀请修辞不仅意味着一种重构社会交往模式和秩序的修辞实践,而且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协作的、参与性的知识生产范式,由此诞生了一种新兴的知识形态——邀请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邀请修辞 女性主义修辞学 修辞实践 认知自由 邀请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中近代中国新闻学的肇始与走向——从松本君平《新闻学》和休曼《实用新闻学》说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润泽 刘冉冉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2,共12页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知识观念与制度体系共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日友好的“黄金十年”以及向欧美学习潮流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开启了新闻学研究框架的初步搭建。这一时期引入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与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在翻译落地... 清末民初,中国正处于知识观念与制度体系共同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中日友好的“黄金十年”以及向欧美学习潮流的推动下,我国逐步开启了新闻学研究框架的初步搭建。这一时期引入的松本君平的《新闻学》与休曼的《实用新闻学》,在翻译落地过程中不仅为中国新闻学奠定了理论框架,还展现了外来知识与本土需求的结合路径,推动了中国新闻学从碎片化知识向体系化学科的转型。这一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体系构建中,外来知识在本土化改造中的特点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本君平 新闻学 休曼 实用新闻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群体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可武 黄灿璨 李叙乐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4,共15页
为探究中老年人的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与扎根理论相结合,提炼关于中老年群体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结合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与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内容因素、平... 为探究中老年人的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与扎根理论相结合,提炼关于中老年群体微短剧观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结合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与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内容因素、平台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了中老年人的微短剧观看体验。其中,个人的内容偏好明显受到其生活情况的影响,受众倾向于观看与个体经历类似的微短剧,以纾解情绪。在付费行为方面,中老年群体则呈现显著的理性态度,与部分媒体报道情况不完全相符。对此,媒体与社会应当及时调整对中老年群体“数字贫困”的刻板印象,微短剧从业者亦当坚持精品化道路,三方合力促进中老年群体的积极老龄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中老年群体 观看行为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现代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数字共通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飞 韩梦琳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0,共12页
数字技术通过媒介化、去中心化、全球化等方式深刻改变着传统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算法操控等新问题。数字共通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与晚期现代社会理论主张相呼应,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怀揣着重构共同体的愿景,而... 数字技术通过媒介化、去中心化、全球化等方式深刻改变着传统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算法操控等新问题。数字共通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与晚期现代社会理论主张相呼应,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怀揣着重构共同体的愿景,而非仅仅致力于共同体的解构。该理论假设为数字时代传播秩序的重构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方法论框架,旨在于数字技术浪潮中探寻新的平衡点,进而推动社会交流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公共领域 现代性 数字共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叙事形式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庆峰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人工智能叙事(AI Narrative)可以根据理性与想象的融合程度被划分为四种叙事:科学化叙事、媒介化叙事、科幻化叙事与诗意化叙事。科学化叙事中科学理性最强、技术想象最弱;媒介化叙事中实用理性最强、媒介想象最强;科幻化叙事中则科学... 人工智能叙事(AI Narrative)可以根据理性与想象的融合程度被划分为四种叙事:科学化叙事、媒介化叙事、科幻化叙事与诗意化叙事。科学化叙事中科学理性最强、技术想象最弱;媒介化叙事中实用理性最强、媒介想象最强;科幻化叙事中则科学理性较弱、技术想象最强;诗意化叙事中科学理性适中、技术想象适度。四种叙事之间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而是彼此融并,有着共同的指向。人工智能叙事不仅使得人工智能具有意义,而且使得人工智能与当代文化进行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叙事 理性 想象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核心素养图谱 构建进阶行动逻辑——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15
作者 吴炜华 张树庭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核心载体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出版学科亟须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深度融合,为期刊行业输送具备复合型素养的高层次人才。首先... 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核心载体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出版学科亟须通过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深度融合,为期刊行业输送具备复合型素养的高层次人才。首先,新时代期刊人才培养应构建涵盖政治素养、道德与法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和国际传播素养的“五位一体”核心。其次,期刊人才培养应围绕核心素养,着力构建贯通本硕博的进阶式培养,推进本科阶段的“基础层”、硕士阶段的“进阶层”和博士阶段的“卓越层”三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应推进政产学研用通力合作的出版生态重构,形成立足中国实践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人才 出版共建 核心素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屏读韧性”:加速社会中青年数字阅读游离的归因与消解
16
作者 邓香莲 林一民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9,共9页
加速社会中信息潮涌与普遍的在线屏读导致青年数字阅读游离现象。迈向“屏读韧性”,建构“数字自主性”越发重要。当前青年数字阅读游离主要体现为物质性掣肘、“时间焦虑与效率至上”、“浏览即阅读”以及“难寻的自我”等多元征候。... 加速社会中信息潮涌与普遍的在线屏读导致青年数字阅读游离现象。迈向“屏读韧性”,建构“数字自主性”越发重要。当前青年数字阅读游离主要体现为物质性掣肘、“时间焦虑与效率至上”、“浏览即阅读”以及“难寻的自我”等多元征候。形塑“数字自律”、回归“数字极简”、制造“数字共鸣”成为青年群体抵抗数字阅读游离的调适行动。探索“屏读韧性”作为屏读时代的“数字自主性”的可能性,将引领青年群体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数字阅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读 韧性 加速社会 数字阅读 数字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平台共生:平台生态视域下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17
作者 姬德强 王琳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5,共10页
数字平台的深度嵌入正在重塑全球媒体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结构。“平台生态”不仅是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生产—分发—消费”体系,更是公共性与商业化、多样性与集中化、数据开放与平台垄断等一系列矛盾的聚合场域。立足于十余年媒体融合的... 数字平台的深度嵌入正在重塑全球媒体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结构。“平台生态”不仅是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生产—分发—消费”体系,更是公共性与商业化、多样性与集中化、数据开放与平台垄断等一系列矛盾的聚合场域。立足于十余年媒体融合的经验和成果,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政策驱动下,中国媒体改革进入价值秩序与公共空间再生产的关键阶段。以“平台生态”为分析视域,可以揭示主流媒体在社会和舆论的双重平台化格局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张力,并概括出平台化嵌入、平台化调适、平台化引领的三阶段特征。在社会舆论场日益分化和对立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着力系统再造、聚焦身份定位、丰富动态场域、实现技术融入,进而实现与平台共生,塑造出更具表达力与认同度的叙事体系,以更具智能化、公信力、共情性的方式,扮演好社会舆论的稳定者和平衡者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平台生态 数字基础设施 平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结构动因、实施路径与价值导向
18
作者 张志安 冉桢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共11页
构建全面准确的认识论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要前提,而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系统性变革的实施路径则需要有共识性的方法论。结构动因层面,本轮变革由政治引导、经济重构、技术迭代、社会分化、文化发展和制度张力多重因素驱动;实施... 构建全面准确的认识论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要前提,而明确近期和中长期系统性变革的实施路径则需要有共识性的方法论。结构动因层面,本轮变革由政治引导、经济重构、技术迭代、社会分化、文化发展和制度张力多重因素驱动;实施路径层面,组织变革轻量化、生产传播实效化、平台建设连接化、技术应用场景化与商业模式垂直化可作为共性方向;价值导向层面,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与传播规律统一、人民立场与用户导向融合、公共性与商业性平衡、制度优势与技术创新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系统性变革 结构动因 实施路径 价值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网络:共通体何以可能
19
作者 孙玮 程陶然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0,共10页
大众媒介与共同体之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以智能媒介为基础的数字共感,打通了人与技术环境的认知壁垒,造就了分布式网络中的节点主体,由此激发社会异质交织、自由创新的活力。以智能媒介为基础的共通,并非大众媒介创造的... 大众媒介与共同体之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以智能媒介为基础的数字共感,打通了人与技术环境的认知壁垒,造就了分布式网络中的节点主体,由此激发社会异质交织、自由创新的活力。以智能媒介为基础的共通,并非大众媒介创造的不同个体所共享的知识体系或集体记忆,而是基于智能技术所创造的可计算环境,人与智能体协同、耦合的再个体化进程。数字共通就是“媒介之通”:呈现智能媒介与不同个体装配的生成状态及社会连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体 分布式网络 节点主体 数字共通体 媒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主流媒体流量观:主流价值驱动的新型流量评价体系探析
20
作者 张铮 倪彬彬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5,共14页
用“流量和效果”说话,是衡量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成效的重要标尺。然而,在平台化传播生态中,流量难以成为中性、客观的衡量指标,而是由商业平台基于其算法机制、用户数据与界面设计所建构的评价装置。这一评价装置必然要服务于商业平台... 用“流量和效果”说话,是衡量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成效的重要标尺。然而,在平台化传播生态中,流量难以成为中性、客观的衡量指标,而是由商业平台基于其算法机制、用户数据与界面设计所建构的评价装置。这一评价装置必然要服务于商业平台实现资本增值的诉求,与主流媒体弘扬主流价值,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使命存在内生性偏离。受制于这一矛盾,主流媒体在实践中频繁遭遇“高质量”“正能量”与“大流量”难统一,内容生产与用户期待错位,价值指标受流量指标挤压等系统性变革困境,导致主流媒体传播工作被商业平台流量逻辑所规训,失去发展的自主性和自洽性。因此,主流媒体亟须批判性看待由商业平台建构的流量逻辑,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定义,重塑“主流媒体流量观”。在认识上重新厘清流量之于主流媒体的内涵,在机制上主动构建主流价值驱动的新型流量评价体系,在实践上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流量评价环境,以真正实现传播能力的跃升和主流话语的有效输出。现阶段对“主流媒体新型流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仍主要基于理论分析,未来还需要在实际传播场景中与学界和业界配合,提高其适配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商业平台 流量观 新型流量评价体系 流量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