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488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与扩散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薇 伍君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梳理了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总结了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综述了物理环境、建筑空间、通风状况对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及其在小尺度和大尺度空间扩散机制的差异。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分析微... 梳理了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总结了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综述了物理环境、建筑空间、通风状况对微生物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及其在小尺度和大尺度空间扩散机制的差异。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的繁衍代谢特性、受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多重影响因子对微生物气溶胶分布和扩散的协同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气溶胶 分布特征 扩散机制 室内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的监测监管进展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杨正先 韩建波 +1 位作者 陈虹 杨文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系统分析了海底碳封存潜在的泄漏途径及其可能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并在回顾国际典型案例潜在风险问题及项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了“岸碳入海”项目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内外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进展,提出了开展海底碳... 系统分析了海底碳封存潜在的泄漏途径及其可能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并在回顾国际典型案例潜在风险问题及项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了“岸碳入海”项目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内外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进展,提出了开展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的关键技术攻关、系统构建环境监管法规标准体系,以及通过示范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碳封存 环境风险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监管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Ni-Fe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快速检测水中Hg
3
作者 邢晓轲 谷俊华 胡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5,共5页
通过在Fe纳米粒子表面负载一层Ni纳米粒子来提高Fe的稳定性,并在Ni表面负载Ag纳米粒子,制备一种新型的Ag-Ni-Fe纳米复合材料,用来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Ag-Ni-Fe/GCE电化学传感器,实现水中Hg的快速检测。试验表明:Ag-Ni-Fe纳米复合材... 通过在Fe纳米粒子表面负载一层Ni纳米粒子来提高Fe的稳定性,并在Ni表面负载Ag纳米粒子,制备一种新型的Ag-Ni-Fe纳米复合材料,用来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Ag-Ni-Fe/GCE电化学传感器,实现水中Hg的快速检测。试验表明:Ag-Ni-Fe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提高Ag-Ni-Fe/GCE传感器的灵敏度;Ag-Ni-Fe/GCE传感器对常见金属离子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且在0.05 nmol/L~5.0 nmol/L和5.0 nmol/L~2 300 n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71 4 nmol/L,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Fe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快速检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进展、难点及对策分析
4
作者 卢萍 檀满枝 +2 位作者 倪妮 李书唱 王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共5页
系统梳理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展,指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中尚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支撑力度不够、资源配置不足等难点,提出了加快推动新污染物治理立法工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强化新污染... 系统梳理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展,指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中尚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支撑力度不够、资源配置不足等难点,提出了加快推动新污染物治理立法工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强化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加强新污染物领域资源配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风险防控 污染治理 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分析
5
作者 陈明华 徐志文 +2 位作者 龚磊强 罗浩 刘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对2010年、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鄱阳湖大湖池和修河的日水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结果表明:修河吴城站水位高于16.36 m呈现“高水似湖”,低于16.36 m呈现“低水似碟及低水似河”;水位为10.36 m... 通过对2010年、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鄱阳湖大湖池和修河的日水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湖池与修河的河湖关系。结果表明:修河吴城站水位高于16.36 m呈现“高水似湖”,低于16.36 m呈现“低水似碟及低水似河”;水位为10.36 m~16.36 m时,大湖池的水位变化由闸口人为控制,大湖池与修河隔离(2013年、2014年)或连通(2010年、2021年、2022年)取决于修河水位与闸口控制水位的高低;大湖池与修河年内月平均水位值均表现为1月—7月逐月升高,8月—12月逐月降低,大湖池最低水位为湖底高程即大湖池干涸,修河最低水位每年不同且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河湖关系 碟形湖 大湖池 修河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和SIF的云南植被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云南省植被变化进行时空预测。结果表明:时间上,NDVI和SIF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在较高植被覆盖地区SIF存在饱和现象。SIF在地形复杂区域对植被的响应更为准确。NDVI和SIF均与气象因子呈正相关,NDVI对温度更敏感,SIF对相对湿度更敏感。时序预测上,2020—2025年NDVI和SIF呈下降趋势;空间预测上,NDVI高和SIF较高类型区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植被变化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表层水及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尧 王宁 +2 位作者 张宇 郑刘根 潘晓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来源和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中微塑料丰度为833个/m^(3)~2750个/m^(3),粒径以0.5 mm~1 mm为主,占比为33.53%,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72.17%,颜色以蓝色为... 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表层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来源和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中微塑料丰度为833个/m^(3)~2750个/m^(3),粒径以0.5 mm~1 mm为主,占比为33.53%,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72.17%,颜色以蓝色为主,占比为61.38%;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30个/kg~91个/kg,粒径以1 mm~2 mm为主,占比为32.19%,形状以纤维状为主,占比为89.99%,颜色以蓝色为主,占比为70.37%。研究区微塑料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7.23%)和聚酰胺(30.98%),可能来源于纤维类生产、生活用品;沉陷湖泊微塑料的污染风险等级不高于Ⅱ级,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布特征 风险等级 表层水 沉积物 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越 高欣 +4 位作者 李曌 张翔 郑彪 田爽 孙冰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 基于风险管理方法,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测过程两个角度,梳理识别影响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质量的风险事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级,建立风险矩阵开展风险综合评价,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共识别出24个风险事件,5个高风险事件,主要与专业技能有关;18个中风险事件,主要与标准规范执行力度和工作经验有关;1个低风险事件,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有关。从风险分布上看,高、中风险事件集中在样品采集过程,其次为样品鉴定过程。对此,提出应重点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技能,全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开展样品采集和样品鉴定质控检查,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形成识别与防控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质量 风险识别 风险防控 水生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主要农区土壤Cu含量空间插值方法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召芬 陈柏达 +2 位作者 张守富 马友华 王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以土壤Cu含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IDW)法、径向基函数(RBF)法、普通克里格(OK)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EBK)及带障碍的核插值(KIB)法进行建模,用平均误差(ME)、标准化平均误差(MSE)、均...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以土壤Cu含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IDW)法、径向基函数(RBF)法、普通克里格(OK)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EBK)及带障碍的核插值(KIB)法进行建模,用平均误差(ME)、标准化平均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及同一系数(AC)对各方法的性能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种插值方法对复杂地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方法的预测精度有一定差异,KIB法预测结果的RMSE最小,AC值最高,更适用于复杂地形,能基于研究区实际情况产生详细、合理的预测图,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普者黑流域土壤侵蚀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艳梅 黄义忠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利用CSLE模型对普者黑流域2009年和2019年的土壤侵蚀开展定量评价,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范围为3630.45 MJ·mm/(hm^(2)·h·a)~4923.38 MJ·mm/(hm^(2)·h·... 利用CSLE模型对普者黑流域2009年和2019年的土壤侵蚀开展定量评价,分析土壤侵蚀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范围为3630.45 MJ·mm/(hm^(2)·h·a)~4923.38 MJ·mm/(hm^(2)·h·a),呈明显自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范围为0.0114 t·h/(MJ·mm)~0.0204 t·h/(MJ·mm),地形因子LS值范围为0~31.566,二者高值区域均分布在流域中部;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值减小,流域植被覆盖情况转好;工程措施因子E值无明显变化。流域总体土壤侵蚀发生率基本不变,土壤侵蚀处于转好态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M值随坡度等级升高而增大,随高程等级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M值大小依次为未利用地>林地>草地>耕地>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CSLE模型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普者黑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某工业园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晓玉 郭静静 +3 位作者 高瑞丽 陈林 薛斌 高锋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采集宁夏黄灌区某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8种重金属全量和TCLP提取态含量,并采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Mn、As、Pb、Cd、Cu、Ni、Zn和Hg的平均值分别为667.3 mg/kg、12.31 ... 采集宁夏黄灌区某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8种重金属全量和TCLP提取态含量,并采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Mn、As、Pb、Cd、Cu、Ni、Zn和Hg的平均值分别为667.3 mg/kg、12.31 mg/kg、24.56 mg/kg、0.091 mg/kg、24.32 mg/kg、29.72 mg/kg、74.96 mg/kg和0.050 mg/kg,与宁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且距离工业园区越近,积累越严重,其中Hg的空间分布变异程度较高;8种重金属全量和TCLP提取态含量均分别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TCLP国际标准限值;研究区域土壤目前尚较清洁,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农田土壤 生态风险评价 工业园区 宁夏平原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烃源岩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机理及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顶 郑刘根 +2 位作者 丁丹 单士锋 罗传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选用铜陵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海相烃源岩)制备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并通过SEM、FT-IR、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吸附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 选用铜陵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海相烃源岩)制备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并通过SEM、FT-IR、XRD、XPS等测试手段对其吸附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海相烃源岩吸附材料对废水中的Cu^(2+)、Pb^(2+)、Zn^(2+)和Cd^(2+)去除率分别达到98.7%、99.0%、96.8%和97.9%,吸附主要发生在前30 min;Cu^(2+)、Pb^(2+)和Zn^(2+)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偏向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Cd^(2+)的吸附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都能较好拟合;海相烃源岩矿物材料对Cu^(2+)和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而对Pb^(2+)和Cd^(2+)的吸附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海相烃源岩 吸附机理 吸附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仙岩溶湿地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3
作者 林永生 刘金辉 +4 位作者 邹胜章 李军 卢丽 樊连杰 罗劬侃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通过在会仙岩溶湿地不同水体中布设21个采样点,检测雨季、旱季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对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井水、地下河水中仅检出7种PAHs,整体表现为地下河水质优于... 通过在会仙岩溶湿地不同水体中布设21个采样点,检测雨季、旱季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质量浓度,并对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井水、地下河水中仅检出7种PAHs,整体表现为地下河水质优于井水和地表水、旱季水质优于雨季。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雨季地表水中Ace、Flu、Phe、FluA和Pyr,井水中Ace、Flu和Phe,地下河水中Flu和Phe,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旱季地表水中Phe和BaA,井水中Phe、FluA和Pyr,地下河水中Phe,均处于中等生态风险;而ΣPAHs总体则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雨季地表水中ΣPAHs暴露的成人(7.804×10^(-7) a^(-1))和儿童(7.147×10^(-7) a^(-1))总健康风险接近1.0×10^(-6) a^(-1),应当引起适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会仙岩溶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14
作者 于跃 苏晴 +3 位作者 王晓萌 徐雪梅 陈虹 韩建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4,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油气行业甲烷监测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比分析监测方法,总结了船载走航监测、飞机巡航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针对我国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方案及核算方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出开展典型海洋油气平... 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油气行业甲烷监测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比分析监测方法,总结了船载走航监测、飞机巡航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针对我国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方案及核算方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出开展典型海洋油气平台甲烷船载走航试点监测、拓展推动“海空一体”甲烷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构建海洋油气平台甲烷逸散监测体系等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 甲烷监测 核算方法 排放因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的四川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影响因子探测
15
作者 朱林富 杨华 +2 位作者 谢世友 夏军 杨金燕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56,共9页
以四川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5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形、生态及人为因子对不同地貌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植被覆盖度以中覆盖度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山地和巫... 以四川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5年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形、生态及人为因子对不同地貌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植被覆盖度以中覆盖度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山地和巫山、大娄山,低覆盖度主要分布在西昌和雅砻江,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盆西平原、米仓山、大巴山、峨眉山、凉山、龙门山和若尔盖,劣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沙鲁里山和金沙江东岸,无植被覆盖主要分布在岷山、邛崃山和贡嘎山。盆地平原及周围丘陵、低山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GDP和人口密度影响,盆地周围中高山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高程和年均气温影响,川西南区域植被覆盖度主要受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MODIS-EVI 地理探测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碳排放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马雯琪 郭金金 +4 位作者 孙宇颖 徐永明 于辰 王春 卢响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2,98,共6页
通过碳排放因子法测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2021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强度及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兵团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上升趋势,碳排放强... 通过碳排放因子法测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5—2021年农业碳排放量,分析其碳排放强度及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1年兵团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种植业和畜牧业碳排放分别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50.86%和49.14%,氮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绵羊和奶牛是畜禽养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兵团北部区域相较于南部区域农业碳排放量更大、强度更高,农业减排压力较大。城镇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兵团农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农村人口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则对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17
作者 张梦悦 于明乔 +3 位作者 丁森 贾晓波 代阳 李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共5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了近40年的BMWP指数研究论文,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的产生、特点、应用和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BMWP指数研究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科级敏感值(FSVs)的调整方法、调整结果及其应用情况,梳理了我国在B...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检索了近40年的BMWP指数研究论文,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BMWP指数的产生、特点、应用和研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BMWP指数研究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科级敏感值(FSVs)的调整方法、调整结果及其应用情况,梳理了我国在BMWP指数评价标准调整方面的进展。围绕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需求,提出了加强大型底栖动物标准化监测方法研究、完善BMWP指数区域化评价体系建设、加快制定BMWP指数评价方法标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BMWP指数 水质评价 科级敏感值 指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DVI的云南省植被变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18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44,共9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且对低植被覆盖地区的变化更敏感;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对湿度对植被影响最大,温度和降水量对植被影响较小。kNDVI与人口密度、生产总值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农业总值、牧场面积和农田面积与kNDVI呈负相关,其中牧场面积负相关性最强。未来云南省低、较低和较高植被类型覆盖区面积均减少,高植被类型区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植被变化特征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地碱蓬种群保护与恢复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恒阳 李敏 +7 位作者 施丁琪 顾帅 蔡璐伊 赵子滔 马绍祖 温文科 邵留 何培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0,共5页
综述了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种群退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入侵物种、敌害生物及人为因素,介绍了植物修复、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微地形修复3种主要的盐地碱蓬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辽宁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滨海湿地盐地... 综述了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种群退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入侵物种、敌害生物及人为因素,介绍了植物修复、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微地形修复3种主要的盐地碱蓬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辽宁省、江苏省、山东省和上海市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种群恢复示范工程的技术特点、修复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盐地碱蓬植被的退化与修复机制、实现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等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种群恢复 生态修复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重要性的县域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20
作者 薛学佳 曾真 +3 位作者 颜钰 谢宇为 李霄鹤 兰思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以仙游县为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及重力模型等,探究2001—2021年该县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点的演变情况,构建县域尺度的绿地生态网络,分析其演变过程与成因,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仙游县生态源地面积由2... 以仙游县为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及重力模型等,探究2001—2021年该县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点的演变情况,构建县域尺度的绿地生态网络,分析其演变过程与成因,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仙游县生态源地面积由2001年301.88 km^(2)增长至2021年319.20 km^(2),集中分布在北部林地区域,生态源地破碎化加剧导致源地与生态廊道数量增加;生态夹点面积从2001年16.18 km^(2)增长至2021年16.48 km^(2),而生态障碍点面积则从21.77 km^(2)减少至17.50 km^(2);基于生态重要性与源地演变分析所构建的仙游县绿地生态网络包含核心源地面积274.23 km^(2)、潜在源地面积29.18 km^(2)、生态廊道39条、生态踏脚石27个、生态夹点33个和生态障碍点3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生态网络 InVEST模型 电路理论 生态重要性 生态源地 仙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