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4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SGA-Ⅲ算法优化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去除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钟炜 朱宝乐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解决现有低影响开发(LID)设施不足以应对目前城市内涝频发及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优化布设城市LID设施的算法。在经济成本有限的基础上,以径流控制率和污染物综合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径流系数和LID设施布设面积为... 为解决现有低影响开发(LID)设施不足以应对目前城市内涝频发及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量优化布设城市LID设施的算法。在经济成本有限的基础上,以径流控制率和污染物综合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径流系数和LID设施布设面积为约束条件构建NSGA-Ⅲ算法,该算法能有效获得多个最优的LID设施布设方案,再通过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方法确定优化目标的优先级,获得污染物综合去除率最大的LID设施布设方案。以北方某城市为例,取1、5、30、50年重现期的降雨过程,使用SWMM模型模拟并评估优化方案的效果,优化后的LID布设方案可使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雨水峰值流量削减31.8%~66.9%;与现有LID布设方案相比,雨水峰值流量削减12.6%~34.4%,径流量峰值出现明显延后。优化后LID设施布设方案可使研究区域各类污染物的综合削减率均超过70%,对比现有LID布设方案污染物削减41.6%~71.0%。构建的优化算法可为海绵城市规划布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污染 低影响开发设施 NSGA-Ⅲ算法 偏好顺序结构评估 SW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基岩屑污染特征及其铺垫道路环境风险评估
2
作者 杨延梅 徐鸿飞 +3 位作者 侯蒙蒙 杨金忠 黄启飞 杨玉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 为探究水基岩屑的污染特征及其路用时的环境风险,采集西北地区3个区域6个典型油气井场的水基岩屑样品,分析了水基岩屑特征污染物含量、浸出浓度和毒性,计算了特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作用下的稀释衰减系数,评估水基岩屑铺垫道路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水基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为重金属和石油烃,其中Ba和石油烃的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1996、1522 mg/kg;Cr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超标率为97.72%;重金属Cr、Ni、Pb、Ba的浸出浓度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限值,超标率分别为3.64%、1.82%、21.82%、14.55%;在水基岩屑铺垫道路场景下,由于土壤地下水的稀释衰减作用(稀释衰减系数为26),石油烃和重金属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岩屑 重金属 石油烃 污染特征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郑州段悬河湿地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3
作者 张学庆 刘璐 +3 位作者 崔向向 孟素花 雷珊 刘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7,I0005,共6页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河湿地演化的影响,并剖析悬河湿地退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下游郑州段自然湿地逐步退化,减少了50.98 km^(2)(32%),而人工湿地增加了42.66 km^(2)(183%),生态功能价值降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造成下游河道向窄深型发展,2008—2020年花园口水文站同流量下水位下降达1 m,河道平均下切达1.2 m。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黄河下游郑州段地下水支撑型自然湿地退化,特别是2004年以后地下水超采导致降水很难补给地下水位回升到自然湿地的生态适宜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河湿地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氯水化学需氧量的研究
4
作者 杨孝容 先昱熹 +3 位作者 张文 张蓉 曾睿彤 唐琼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107,共6页
建立了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以445 nm为测定波长、545 nm为参比波长,可有效消除Cr(Ⅲ)和AgCl沉淀对重铬酸钾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gSO_(4)和Ag_(2)SO_(4)共存时,HgSO_(4)会削弱Ag_(2)SO_(4)掩蔽Cl-... 建立了无汞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的方法,以445 nm为测定波长、545 nm为参比波长,可有效消除Cr(Ⅲ)和AgCl沉淀对重铬酸钾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gSO_(4)和Ag_(2)SO_(4)共存时,HgSO_(4)会削弱Ag_(2)SO_(4)掩蔽Cl-的效果;COD不大于800 mg/L,1∶100的Ag_(2)SO_(4)-H2SO4(即1.0 g Ag_(2)SO_(4)加入100 mL浓H2SO4配制)能测定Cl-不大于2000 mg/L的水样,调整Ag_(2)SO_(4)-H2SO4为2∶100(即2.0 g Ag_(2)SO_(4)加入100 mL浓H2SO4配制),能测定Cl-不大于5000 mg/L的水样。该方法用于高氯水的标准和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该方法不分COD高低量程和过滤,节约试剂成本,降低危险性,简化操作步骤,便于废液回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无汞 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 高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文献计量分析
5
作者 袁冬海 白晓晨 +4 位作者 王晨 严陈玲 徐丽丽 何连生 寇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152,共7页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机构主要是综合类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近3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生态修复技术。同时,突现词检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及河道整治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城市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水河流域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规划研究
6
作者 秦志强 邹晔 +3 位作者 郭人泰 郭刘鹏 王超 薛良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47,I0002,I0003,共10页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总氮(TN)和总磷(TP)模拟。2)地表径流中TN和TP负荷由上游至下游呈增加趋势。3)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受到连接度、坡度、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上、中、下游滨水缓冲带应各自维持77.90、33.37、60.65 m的安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滨水缓冲带 安全宽度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乘用车塑料废弃量驱动因素及情景分析
7
作者 陈优良 陈琳 +1 位作者 权迎香 王兆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2,I0002,I0003,共12页
探究了中国1998—2020年省级乘用车各类塑料废弃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因子对塑料废弃量的驱动机制,预测了未来乘用车塑料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1998—2020年,中国乘用车塑料废弃量迅速增长,从5万t增长至175万t,年均增速17.5%,... 探究了中国1998—2020年省级乘用车各类塑料废弃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因子对塑料废弃量的驱动机制,预测了未来乘用车塑料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1998—2020年,中国乘用车塑料废弃量迅速增长,从5万t增长至175万t,年均增速17.5%,在空间上,东部区域增长83.03万t,中西部分别增长45.07万、41.76万t,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2)塑料废弃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江苏为代表的东部省份,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等西部省份;3)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市客运周转量是主要驱动因素,因子决定力(q值)分别达0.861、0.822和0.642,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于乘用车塑料废弃量的空间分布;4)未来乘用车塑料废弃量将保持增长趋势,高保有量情景增速最快且增量最多,低保有量情景增速最慢且增量最少,聚丙烯(PP)在不同情景中废弃量均为最多。研究结果从多方面量化了乘用车塑料废弃量,为废弃塑料资源回收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塑料废弃量 空间相关性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唐玉兰 徐慧雯 +1 位作者 何亚婷 潘国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1∶1混合菌悬液体积分数22%、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生物炭质量分数1.2%的条件下制备的BM-BC-CFK性能最优,其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利于污染物的吸附和氧气的传输。BM-BC-CFK在温度为30℃、pH为7、投加量为0.04 g/mL的条件下,对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07%、70.79%、59.63%。重复使用4次后,BM-BC-CFK对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仍分别可达到56.80%、44.28%、36.02%,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水草 生物炭 固定化体 氨氮 总磷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培利 严丹 +4 位作者 陈佳沂 宋福忠 潘俊鸥 李雄 赵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5,I0006,共9页
页岩气开发在地下水污染产生途径、来源、因子和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监测评价等方面备受关注。梳理了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因子和监测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识别出存在的污染途径认识争议、监测因子复杂多样且缺乏针对... 页岩气开发在地下水污染产生途径、来源、因子和页岩气开发区地下水监测评价等方面备受关注。梳理了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因子和监测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识别出存在的污染途径认识争议、监测因子复杂多样且缺乏针对性、监测评价工作规范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运移污染的基础研究、关注特征因子和高环境风险因子、规范监测井建设、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开展长期跟踪监测评价工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下水污染 污染途径 污染因子 监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10
作者 张钢锋 卜梦雅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6,I0006,I0007,共8页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业,模拟泄漏检测人员工作状态,开展了人体健康长时间暴露和短时间暴露实验,定量分析了LDAR从业者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长时间暴露风险方面,汽油加氢装置和加氢汽油抽提装置的苯系物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26×10^(-4)和3.07×10^(-4),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加氢汽油抽提装置中苯系物的累积风险指数值为1.3306,存在潜在非致癌风险。在短时间暴露风险方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装置泄漏点附近的苯浓度分别为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PC-STEL)的21.2倍和1.1倍,存在短时间暴露风险。建议相关作业人员在石化企业装置区域开展LDAR作业时,应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同时对于高风险密封点,考虑采用在线监控技术手段代替手工检测,减少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泄漏检测与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氧条件下Fe^(3+)优化短程硝化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律泽 谭福龙 +2 位作者 张驰 何旷怡 孔德显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7,I0003,共7页
研究不同溶解氧(DO)和Fe^(3+)浓度对短程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为0.5 mg/L、Fe^(3+)为10 mg/L时,短程硝化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7.9%,平均出水亚硝态氮为174.9 mg/L,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为90.2%。利用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 研究不同溶解氧(DO)和Fe^(3+)浓度对短程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为0.5 mg/L、Fe^(3+)为10 mg/L时,短程硝化效果最佳,平均氨氮去除率为97.9%,平均出水亚硝态氮为174.9 mg/L,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为90.2%。利用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氧饱和差异实现对短程硝化系统的调控;Fe^(3+)作为生物因子介入微生物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参与电子传递,激活酶促反应实现强化短程硝化系统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溶解氧 铁离子 氨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影响因素与多元协同——基于云南实践的分析
12
作者 陈伟 王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6,F0003,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而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经济相对欠发达等现实原因,已成为中国如期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而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总体脆弱、经济相对欠发达等现实原因,已成为中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短板与关键地区。边疆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基于开展的大气环境治理、能源高效利用等生态治理实践探索,理解生态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认清生态治理现存的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生态治理能力不足等主要困境,进而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现代生态治理体系,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和生态治理,打造可持续发展、高水平保护的美丽边疆生态新模式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边疆民族地区 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Cu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吡虫啉的研究
13
作者 李蓉 张宗元 +1 位作者 李启武 赵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US)辐照与CuO、过一硫酸盐(PM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可提升IMI降解效率。在IMI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为7、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100 W、PMS质量浓度为0.3 g/L、CuO用量为0.3 g/L的条件下,反应30 min,IMI降解率达到97%左右。活性物质淬灭实验研究证实,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表明,CuO/US/PMS体系具有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水体中IMI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催化 CUO 吡虫啉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老化机理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长青 陈景奇 +3 位作者 胥梦晨 王嘉硕 肖宜华 杨延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41,共7页
环境中的微塑料(MPs)由于阳光、各种机械力及生物降解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随着MPs的老化,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及毒性也会发生一定改变。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MPs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化方面综述了MPs的老化机理,并... 环境中的微塑料(MPs)由于阳光、各种机械力及生物降解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随着MPs的老化,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及毒性也会发生一定改变。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从MPs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化方面综述了MPs的老化机理,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层面对老化MPs的毒性效应进行了阐述,指出老化MPs会由于自身理化性质及吸附能力的改变、添加物的浸出等原因导致其毒性增强。最后,对未来MPs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老化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分子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特征研究
15
作者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I0002,共7页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但只有Cu平均浓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而Cd和Sb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电子废弃物拆解活动,Cu和Pb还可能与附近的冶金厂有关。重金属在水稻根系中的富集能力远大于地上部分,米中富集的重金属均未超出《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铬、镉、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NY 861—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拆解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全球气候治理
16
作者 方恺 邵帅 单钰理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17-I0017,I0016,共2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2024年,地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首次超过1.5℃,气候治理成为国际社会最为紧迫的议题之一。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在加速全球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 近年来,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2024年,地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首次超过1.5℃,气候治理成为国际社会最为紧迫的议题之一。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在加速全球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手段。“十四五”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 工业智能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商业区土地利用影响径流水质的机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7
作者 陈前虎 常春香 +4 位作者 魏俊 黄金烨 李阿蒙 周湛 许越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60,I0003,共9页
探究轨道交通站域商业区土地利用影响径流水质的深层作用机理,有助于从水质约束视角为规划管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杭州市35个站域商业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站点类型和商业功能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并建立可表征其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和绿地布... 探究轨道交通站域商业区土地利用影响径流水质的深层作用机理,有助于从水质约束视角为规划管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杭州市35个站域商业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站点类型和商业功能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并建立可表征其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和绿地布局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回归与拟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土地利用影响径流水质的内在机理,明确关键指标阈值。结果表明:1)69%的站域商业区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水质优劣排序为枢纽商务类>枢纽生活类>一般商务类>一般生活类,氨氮为显著受影响的水质指标;2)绿地率和建筑密度是影响站域商业区径流水质的关键指标;3)从水质约束角度求解站域商业区土地利用指标的管控阈值,可为标准规范的技术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修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区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径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王建龙 伊丽努尔·艾力 +1 位作者 王雪婷 戴艺萌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1,I0003,共8页
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水质净化、水量调控等多重功能,但其在净化径流雨水过程中也伴随着CO_(2)、CH_(4)、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种植土层厚度、填料层厚度、植物类型及淹没区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淹没区高... 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水质净化、水量调控等多重功能,但其在净化径流雨水过程中也伴随着CO_(2)、CH_(4)、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种植土层厚度、填料层厚度、植物类型及淹没区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中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中CO_(2)、CH_(4)、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淹没区高度为0、300、600 mm时,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392.98、546.56、872.92 kg/hm^(2)。随着淹没区高度的增加,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及GWP均呈增加趋势。综上,通过控制生物滞留设施适宜的淹没区高度,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Z滤波法的南京市不同站点类型地面O_(3)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19
作者 王爱平 高冬冬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I0005,共7页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点高于城区站点,建筑站点高于植被站点;(2)从长期来看,2021年8月之前气象因子加重O_(3)污染,2021年8月之后气象因子改善O_(3)污染;(3)2020—2022年南京市O_(3)变化趋势受短期分量和季节分量的影响更大,主要的气象影响因子是太阳辐射量、温度、气压和纬向风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滤波法 多元线性回归 O_(3)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2013—2022年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时空变化及健康效益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沛霞 郭秀锐 +2 位作者 樊守彬 赵芸程 龙腾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 为掌握京津冀地区政策实施期间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基于大气环境监测和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2013—2022年监测站点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并评估了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2013—2022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_(3)-8 h)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复合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归因于PM_(2.5)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呈下降趋势,2013—2022年避免了45477人的过早死亡和188.46亿元的经济损失;归因于O_(3)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中部和南部较严重。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治理卓有成效,但O_(3)污染问题凸显,建议强化O_(3)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臭氧 京津冀 时空变化 健康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