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4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sys workbench煤矿风机主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王磊 张军 王栋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13-17,共5页
煤矿风机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风机主轴是风机的核心零件。针对风机主轴受到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影响是否会导致主轴损坏的问题,依据现实煤矿生产环境和条件,构建轴流式煤矿风机模型,对风机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主轴静... 煤矿风机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风机主轴是风机的核心零件。针对风机主轴受到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影响是否会导致主轴损坏的问题,依据现实煤矿生产环境和条件,构建轴流式煤矿风机模型,对风机主轴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主轴静力学分析中出现的主轴应力集中现象提出解决方案。对风机主轴进行优化设计,重新进行静力学分析,消除应力集中现象。采用模态分析法对风机主轴的强度性能和刚度性能进行检测,最后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风机机主轴径向与轴向同时增加载荷时,风机主轴在工作过程中可安全可靠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风机 主轴 静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输送带煤流含水率智能反馈控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李蓉 马利伟 任引弟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针对物质含水率检测问题,给出一种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检测手段提示工作人员当前煤流含水率的数值以及变化情况,并依托控制装置自动调节洒水喷头,保证煤流含水率在安全范围内,为防止输送带因煤流含水率低而出现火灾等事故问题... 本文针对物质含水率检测问题,给出一种含水率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检测手段提示工作人员当前煤流含水率的数值以及变化情况,并依托控制装置自动调节洒水喷头,保证煤流含水率在安全范围内,为防止输送带因煤流含水率低而出现火灾等事故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煤流 智能反馈系统 电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3
作者 刘晓峰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针对煤矿掘进机机电设备传统故障诊断方法效率较低、故障识别较为困难、潜在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本文对煤矿掘进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了掘进机关键结构常见故障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掘进机故障监... 针对煤矿掘进机机电设备传统故障诊断方法效率较低、故障识别较为困难、潜在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本文对煤矿掘进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了掘进机关键结构常见故障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掘进机故障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完成硬件系统选型和软件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对掘进机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和远程运维,转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提高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效率。经安装调试后表明:当掘进机关键部位出现异常现象时可准确识别,并且故障响应时间仅为1.28 s,故障发现率达97.8%,对潜在故障准确识别和判断,智能诊断系统极大提高了设备故障诊断效率,故障排除时间降低为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 远程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采空区工作面过断层应力传播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芳山 林益芃 +3 位作者 颜世尧 刘志刚 姜兴华 游武超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4期124-128,133,共6页
兴隆庄煤矿1313工作面临近7302采空区并且受到断层影响,存在潜在的冲击地压风险。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深入剖析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应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切割作用导致断层上下盘约15 m处均会出现应力... 兴隆庄煤矿1313工作面临近7302采空区并且受到断层影响,存在潜在的冲击地压风险。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深入剖析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应力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切割作用导致断层上下盘约15 m处均会出现应力集中区域,并且出现断层活化现象。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可看出,断层区域应力最大值位于距离采空区20 m左右,断层处应力由41.2 MPa提高到53.1 MPa,工作面应力峰值出现在过断层15 m左右,峰值为20.1 MPa。断层上盘应力水平整体高于下盘,影响范围约为巷道过断层前后50 m。最后,针对工作面掘进期间对断层进行诱能处理方案,提出大直径钻孔卸压,留底煤区域防治方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断层 断层活化 应力集中 诱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I-XDNet-CFF轻量化网络的井下运煤皮带异物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亚琳 孙鹏翔 +2 位作者 薛晔 刘泽宇 孙贵有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40-46,51,共8页
矿井煤炭开采面与地面距离较长,需要通过运煤皮带进行长距离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大块矸石、锚杆等异物损坏皮带、堵塞落煤口的问题,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运煤皮带运输异物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井下环境光照强度弱、识别精度低、... 矿井煤炭开采面与地面距离较长,需要通过运煤皮带进行长距离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大块矸石、锚杆等异物损坏皮带、堵塞落煤口的问题,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运煤皮带运输异物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井下环境光照强度弱、识别精度低、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低光照图像增强的XDNet-CFF轻量化网络。首先,采用预训练的自校准光照图像增强模型对井下运煤皮带图像进行低光照图像增强,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其次,设计一种基于Xcpetion-DenseNet121和跨层特征融合的深度网络,在提高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将底层细节特征与上层语义特征相结合,减少信息丢失,丰富特征表示;然后,通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完成运煤皮带异物识别;最后,为实现移动端部署和识别预警,应用剪枝方法对模型进行压缩,大幅减少模型参数量,降低开销。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运煤皮带异物数据集上准确率、精度、召回率、F1分数分别达到0.9467、0.9512、0.9416、0.9464,均优于主流模型,同时,参数量仅8.98 M,满足实际生产部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光照图像增强 XDNet-CFF 跨层特征融合 运煤皮带 异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赋能的矿业实践教育自适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如高 张雪丽 +2 位作者 谭心悦 袁超 高开欣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29-36,共8页
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但长期以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缺失。因此,研究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下的矿业工程实践教育自适应模式对于推进国家矿业工程智能化与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完... 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焦点。但长期以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缺失。因此,研究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下的矿业工程实践教育自适应模式对于推进国家矿业工程智能化与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解析矿业工程实践、数字孪生和自适应模式的内在关联,提出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大数据管理框架(BDM)的信息集成与五维模型运作机制。其次,通过矿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要素的数据融合,结合Unity开发平台构建动态交互孪生系统的UI可视化,构建数字孪生仿真培训系统。最后,基于自适应模式开展人机交互与协同试验。结果表明,学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显示的模型、动作、数据等信息获取矿山生产环节的实时状态,通过室内设备仿真操作与现场远程操控的误差在10%以下,且与井下工序重合度较高。在数字孪生技术驱动和交互共享机制支持下,有望通过信息有序管理和决策实现系统、精准的矿业工程专业人才智慧化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矿业研究 五维模型 教育改革 协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ntsim的采区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扬旭 杜文州 白书豪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54-58,63,共6页
传统的通风系统网络解算技术存在不直观、解算程序繁琐等问题,增加了通风系统优化的工作量。以某矿通风系统为例,针对四采区煤流运输系统效率低、新工作面即将贯通及采区需风量增大等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利用三维... 传统的通风系统网络解算技术存在不直观、解算程序繁琐等问题,增加了通风系统优化的工作量。以某矿通风系统为例,针对四采区煤流运输系统效率低、新工作面即将贯通及采区需风量增大等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通风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利用三维通风仿真模拟软件(Ventsim)建立全矿井三维模型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四采区优化方案实施前后矿井通风系统,特别是采区通风系统的优化效果,确定优化方案能有效解决采区存在的运输和通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区通风系统 VENTSIM 系统优化 网络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防灭火对煤体孔裂隙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宋海洲 孙路路 +3 位作者 韦节园 张华声 付伟 张晨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了研究注氮气和注液氮防灭火对煤自燃的影响,根据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吸附实验(LTN)对5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煤样进行孔裂隙分析,从细微观多角度分析煤体孔裂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条件下煤样的孔裂隙结构演... 为了研究注氮气和注液氮防灭火对煤自燃的影响,根据扫描电镜(SEM)和低温氮吸附实验(LTN)对5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煤样进行孔裂隙分析,从细微观多角度分析煤体孔裂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处理条件下煤样的孔裂隙结构演化存在差异,空气气氛下300℃热处理煤样经液氮处理后对孔裂隙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空气气氛热处理煤样经液氮处理后,在热冷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更多条状裂隙及碎煤屑,煤体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原煤分别减少了82.5%和85.7%。注氮气和注液氮均抑制了煤体孔裂隙结构的发育,从而减少了气体的吸附位点,延缓煤氧反应进行,进而有利于抑制遗煤氧化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孔裂隙结构 注氮防灭火 电镜扫描 低温氮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分层遗留煤柱下方沿空巷道煤柱宽度优化设计
9
作者 王永平 牟宗龙 +5 位作者 樊卫阁 辛龙泉 高波 巩思园 曹京龙 盖元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提高煤柱稳定性和煤炭资源回收率,本文以杨村煤矿3332-2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巷道左侧峰值的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增加,右侧峰值的应力集中程度略微降低;巷... 为提高煤柱稳定性和煤炭资源回收率,本文以杨村煤矿3332-2工作面为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巷道左侧峰值的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增加,右侧峰值的应力集中程度略微降低;巷道顶部和右帮变形量减少,左帮变形量增加,底部变形量变化不大。综合考虑,随煤柱宽度改变,巷道应力与变形虽然有所变化,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3332-2运顺采用4m宽煤柱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煤柱宽度 巷道围岩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潜在应用:理论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强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对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测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详细探究了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通讯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 对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测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详细探究了人工智能在煤矿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在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通讯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煤矿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能显著提升煤矿安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质量的提高,人工智能将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煤矿安全 监测技术 数据分析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数值模拟的回风平巷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鹏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开采的逐步深入,山西华晋吉宁煤业逐步面临着高应力环境下回采巷道掘进难以及支护难等问题。以该矿2208回风平巷为研究对象,借助FLAC^(3D)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从地质条件、支护方式、施工工艺这3个方面分析对巷道围... 随着开采的逐步深入,山西华晋吉宁煤业逐步面临着高应力环境下回采巷道掘进难以及支护难等问题。以该矿2208回风平巷为研究对象,借助FLAC^(3D)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从地质条件、支护方式、施工工艺这3个方面分析对巷道围岩变形量(顶板下沉量、底板鼓起量,侧帮变形量)、破坏区深度、破坏体积的影响。研究发现断层地质构造对回采巷道及周围煤岩体稳定性影响显著,应当在回采巷道揭露断层地质构造时加强对回采巷道的支护工作。锚杆支护能够有效改善巷道围岩变形以及应当采用及时支护方式对回采巷道进行加固,并尽量减少顶板暴露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巷道围岩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护 控制变量法 巷道稳定性 高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店坪煤矿长距离巷道高精度贯通测量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璐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30-34,39,共6页
为保证店坪煤矿830水平南翼大巷贯通导线测量的顺利实施,对店坪煤矿地面控制系统、主斜井及副斜井、830南翼大巷超长距离贯通测量技术方案设计实施和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控制导线长、副斜井风大、延伸大巷起伏等观测条件复杂等技术... 为保证店坪煤矿830水平南翼大巷贯通导线测量的顺利实施,对店坪煤矿地面控制系统、主斜井及副斜井、830南翼大巷超长距离贯通测量技术方案设计实施和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控制导线长、副斜井风大、延伸大巷起伏等观测条件复杂等技术问题与不便因素分析探讨。采用GPS高精度测量、陀螺定向测量、应用五连架法附及原有固定边检验法等先进有效的测量技术,分析确定本次贯通测量方案,并进行贯通误差预计。导线贯通闭合后,有效验证贯通设计中各项参数取舍的合理性,贯通精度显示,贯通测量技术方法及成果整体可靠,为二采区采掘面的准确贯通奠定高精度控制导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坪煤矿 控制导线 大巷贯通 贯通测量 误差预计 贯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景煤矿顶抽巷抽采层位参数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李玉 靳聪 +1 位作者 樊晓光 张雪平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34-38,共5页
为解决新景煤矿3111采区顶抽巷布置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软件探究了不同垂直层位(距煤层48,53,58 m),不同水平层位(距回风巷43、48、53 m)条件下的采场瓦斯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并开展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顶抽巷可有效治... 为解决新景煤矿3111采区顶抽巷布置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软件探究了不同垂直层位(距煤层48,53,58 m),不同水平层位(距回风巷43、48、53 m)条件下的采场瓦斯体积分数分布特征,并开展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顶抽巷可有效治理采场瓦斯超限问题。垂直层位变化的条件下,抽采范围与抽采效果存在互斥影响。距离煤层53 m,距离回风巷48 m是适用于3111采区顶抽巷的合理参数。监测结果表明:基本顶破裂会致使裂隙带大规模发育并产生漏气现象,导致顶抽巷瓦斯体积分数发生降低,并伴随着上隅角与回风巷的瓦斯体积分数升高。在后续的周期来压过程中,仍会表现出类似的特征,但上隅角与回风巷的瓦斯体积分数随工作面的持续推进表现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抽巷 瓦斯抽采 瓦斯治理 数值模拟 覆岩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蒙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70-74,80,共6页
针对苏村煤矿10煤四采区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采取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首先在圆形巷道围岩塑性边界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埋深、侧压系数等因素对围岩塑性区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埋深存在临界值... 针对苏村煤矿10煤四采区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采取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首先在圆形巷道围岩塑性边界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埋深、侧压系数等因素对围岩塑性区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埋深存在临界值,超临界值后塑性区随埋深增大而增大;侧压系数影响塑性区形状等;内摩擦角减小等会使塑性区深度增大。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埋深和不同侧压系数对巷道围岩位移量和塑性区的影响,结果显示:侧压系数和埋深一定时,巷道两帮和顶底板的位移量及塑性区均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变形 塑性区 塑性区深度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膏体充填开采底板破坏扰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建国 郑瑞良 +3 位作者 苏林 高福勇 常庆粮 轩召军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岱庄煤业33上32工作面开采对下伏大巷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基于等价采高理论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充填面开采底板最大破坏深度,采用钻孔窥视探测了充填面开采过程中底板裂隙发育特征,依据充填面与下伏大巷空间层位关系,建立了FLAC^(... 针对岱庄煤业33上32工作面开采对下伏大巷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基于等价采高理论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充填面开采底板最大破坏深度,采用钻孔窥视探测了充填面开采过程中底板裂隙发育特征,依据充填面与下伏大巷空间层位关系,建立了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对比研究了垮落法与充填法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特征及裂隙发育扩展,评价了充填面开采对下伏大巷稳定性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充填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深度为3.5 m左右,远小于充填面与下伏巷道最近距离28.8 m;工作面采用垮落法开采,采动区域顶底板应力释放,应力降低区大范围波及到下伏大巷,且底板塑性区贯通下伏大巷,使其巷道围岩发生了较大形变;采用膏体充填开采,顶底板应力降低区未波及下伏大巷,且底板塑性区未与下伏大巷贯通,相比垮落法开采,下伏大巷围岩变形量降低约60%,33上32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对下伏大巷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下伏巷道 数值模拟 钻孔窥视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顶板覆岩运移特征及切顶卸压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彦宁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有效解决煤矿厚硬顶板条件下巷道大变形问题,以1520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厚硬顶板下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将切顶卸压工艺确定为主要治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切顶角度、切顶高度2项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了最... 为有效解决煤矿厚硬顶板条件下巷道大变形问题,以1520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厚硬顶板下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将切顶卸压工艺确定为主要治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切顶角度、切顶高度2项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确定了最优切顶角度、切顶高度分别为15°和8 m,实践表明,该切顶卸压技术工艺实施效果显著,有效阻断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应力积聚与传递过程,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变形程度均在可控范围内,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应力 切顶卸压 切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过陷落柱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嘉启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针对掘进巷道过陷落柱期间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和顶板淋水严重的问题,以华阳一矿81214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过陷落柱期间巷道围岩特征和巷道原支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超前注浆+顶板全锚索... 针对掘进巷道过陷落柱期间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和顶板淋水严重的问题,以华阳一矿81214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过陷落柱期间巷道围岩特征和巷道原支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超前注浆+顶板全锚索+双层金属网+喷浆”的掘进巷道过陷落柱围岩综合控制措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控制措施后,过陷落柱段巷道顶底板最大下沉量为41.64 mm,巷帮最大位移量为20.31 mm,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确保了巷道稳定性和工作面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陷落柱 围岩控制 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开采复合采空区自燃区域划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俊生 贺海瑞 +1 位作者 庞建征 肖宝利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新疆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复合采空区也不断增多,为回采工作增加了大量的难度。因此,通过复合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与大面积复合采空区数值模拟计算,对工作面回采期间,复合采空区煤多次氧化自燃特性、复合... 新疆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复合采空区也不断增多,为回采工作增加了大量的难度。因此,通过复合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与大面积复合采空区数值模拟计算,对工作面回采期间,复合采空区煤多次氧化自燃特性、复合采空区注氮置换瓦斯及复合采空区瓦斯与煤火耦合致灾机制及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解决工作面进入复合采空区后,准确识别煤自燃危险区域,推算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实现了巨厚煤层下分层的安全回采,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消除因复合采空区遗煤多次氧化引起的煤层自然发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煤层 复合采空区 瓦斯涌出量 下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家壕煤矿31114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赫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为了弄清楚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上部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已基本被上覆岩层压实,而开采下部煤层时是如何对上部采空区的压实区造成影响的。本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李家壕煤矿2-2煤层及其下部3-1煤层的开采,最终得出... 为了弄清楚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上部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已基本被上覆岩层压实,而开采下部煤层时是如何对上部采空区的压实区造成影响的。本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李家壕煤矿2-2煤层及其下部3-1煤层的开采,最终得出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的应力场演化规律、位移场演化规律、顶板垮落结构及裂隙演化导通规律,对于矿井的长期安全、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相似材料模拟 应力场 裂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工作面切顶卸压护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志伟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为有效解决新景煤矿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变形量大的问题,利用高压水利压裂钻孔对留巷段煤壁顶板进行切顶卸压的措施。通过对顶板围岩的岩性分析及实验测定围岩物理特性参数,确定施工单排压裂钻孔进行卸压。经过应用效果检验,顶板上围岩... 为有效解决新景煤矿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变形量大的问题,利用高压水利压裂钻孔对留巷段煤壁顶板进行切顶卸压的措施。通过对顶板围岩的岩性分析及实验测定围岩物理特性参数,确定施工单排压裂钻孔进行卸压。经过应用效果检验,顶板上围岩浅部动压变化为14~16 MPa,围岩深部压力变化为19~21 MPa,且深部压力显现较集中,稳定时间更长,具有动压向岩层深部转移的显著效果;同时通过回采段巷道的围岩观测,在采取压裂切顶措施前,同等回采条件下巷道顶板移近最大值0.53 m,底鼓移近最大值1.4 m,帮鼓移近最大值0.67 m,采取切顶措施后,顶板移近量最大达到0.14 m,底鼓量达到0.22 m,两帮巷道最大移近量达到0.28 m,巷道变形量明显改善,留巷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水力压裂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