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6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青 孔庆波 +1 位作者 栗方亮 黄煌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通过2020—202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探索和实践蜜柚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提供依据。对平和蜜柚高低产园分别设置4种处理方式:(1)TF(常规施肥)、(2)30%WF(30%水肥套餐)、(3)... 通过2020—202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探索和实践蜜柚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提供依据。对平和蜜柚高低产园分别设置4种处理方式:(1)TF(常规施肥)、(2)30%WF(30%水肥套餐)、(3)50%WF(50%水肥套餐)、(4)70%WF(70%水肥套餐)。2020—202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套餐不同程度减量施肥对蜜柚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高低产园年平均产量影响均为:70%W>50%WF>TF>30%WF;高产园50%WF、70%WF处理比TF处理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2.43%、24.67;低产园50%WF、70%WF处理比TF处理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5.05%、26.80%;高、低产园蜜柚年平均产量均以70%WF处理最高(高产园67845.5 kg/hm^(2)、低产园53495.5 kg/hm^(2)),低产园增产幅度大于高产园;高、低产园中年平均次果率均以70%WF效果最佳(高产园5.71%、低产园4.67%)。高、低产园不同水溶肥套餐施肥处理对蜜柚果肉粒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果重、果肉重影响较为显著;且不同水溶肥套餐施肥处理蜜柚裂果率年际变异大;70%水溶肥套餐施肥明显改善了蜜柚基本农艺性状,提高单果重,降低裂果率。2021、2021年高、低产园中4种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度增减幅度不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0%水溶肥套餐蜜柚各品质指标均为最佳。高产园50%WF、70%WF处理年平均最终净收益较TF处理分别增收30.58%、47.79%。年平均产投比以70%WF处理最高(4.29∶1),较TF处理高1.31倍。低产园50%WF、70%WF处理年平均最终净收益较TF处理分别增收40.41%、59.67%。年平均产投比以70%WF处理最高(3.63∶1),比TF处理高1.17倍;高、低产园中均以70%水溶肥套餐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低产园经济效益增幅大于高产园。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水肥套餐减量施肥具有提高蜜柚产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品质等效果,且在高低产园中蜜柚施用70%WF处理对提高蜜柚产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品质等效果最好,为最佳施肥处理,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蜜柚 质量 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伟红 邓春梅 +3 位作者 叶露 刘燕群 王丹阳 李玉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5,共10页
基于海南省18个市(县)2012—2022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海南省农业生... 基于海南省18个市(县)2012—2022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明显分级特征;海南省市(县)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逐年明显改善,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541,达到均值以上的市(县)数为7个。(2)空间变化上,总体呈现中部向东西部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呈现块状和链条式分布特征,效率中等类型市(县)围绕着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市(县)分布;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投影趋势线均呈现倒“U”型特征。(3)在省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强度、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城镇化率是对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区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是对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民收入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海南省各市(县)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应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农业发展重点,切实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三倍体资源的鉴定及芽叶性状的倍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培迪 赵洋 +3 位作者 璩馥榕 成杨 刘勇 刘振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多倍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茶树经济性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茶树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品种的形态、...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多倍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茶树经济性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茶树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品种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代谢物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它们在倍性上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术对16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了11份新的三倍体茶树品种。随后对这11份三倍体品种与12份二倍体品种进行了芽、叶及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茶树在物候期、百芽重、叶面积、气孔大小及气孔密度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三倍体茶树一般表现为发芽较晚、百芽重显著较高、叶面积较大、气孔长度和宽度均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较低。由于茶树芽叶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部位,这些差异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三倍体西莲1号及其母本福鼎大白茶(CK)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0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70种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81种代谢物上调,89种下调。差异代谢物中,类黄酮种类最多,其次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本研究揭示了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在形态、生理及代谢层面的显著差异,为茶树的遗传评估和育种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三倍体茶树因其较高的生物量积累、代谢物质的优势,展现出在茶树新品种培育中的巨大潜力。这一发现为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及抗逆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倍性分析 流式细胞术 代谢组学 多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4
作者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热带作物学报》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热带作物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园艺类的核心期刊。
关键词 2023年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热带作物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和乙烯对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拮抗作用
6
作者 杨署光 晁金泉 +5 位作者 李言 吴绍华 张世鑫 邓小敏 史敏晶 田维敏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刺激采胶可以显著增加每刀次的胶乳产量,以往认为橡胶生物合成主要受乙烯正调控。基于茉莉酸信号在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茉莉酸信号也被认为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正反馈调节中起... 基于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刺激采胶可以显著增加每刀次的胶乳产量,以往认为橡胶生物合成主要受乙烯正调控。基于茉莉酸信号在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茉莉酸信号也被认为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正反馈调节中起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割胶促进橡胶树合成天然橡胶与激活乳管细胞的茉莉酸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然而,茉莉酸信号途径和乙烯信号途径在橡胶生物合成调控过程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仍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用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处理短期停割树,以13C-MVA为底物测定全胶乳和小橡胶粒子的体外橡胶生物合成效率,用q PCR技术分析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处理条件下4个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4个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ERFs)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4个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在萌条乳管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显著上调橡胶树乳管细胞中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的表达水平,促进橡胶生物合成,但对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的表达影响甚微,甚至抑制它们的表达。相反,外源乙烯处理显著上调橡胶树乳管细胞中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基因Hb ERFⅢa、Hb ERFⅦa、Hb ERFⅨc、Hb ERFⅩa的表达水平,但对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环节基因Hb COI1、Hb JAZ1、Hb MYC1、Hb MYC2和橡胶生物合成关键蛋白基因Hb HMGR1、Hb SRPP1、Hb REF1、Hb HRT2的表达影响甚微,甚至抑制它们的表达,抑制橡胶生物合成。结果证明了茉莉酸和乙烯对巴西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的拮抗作用,将为阐明茉莉酸信号和乙烯信号的增产机理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茉莉酸甲酯 乙烯 生物合成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研究
7
作者 汪军 陈平亚 +4 位作者 刘建 周游 黄俊生 梁昌聪 杨腊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 对输华胡椒种苗传带有害生物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为检疫部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境外输华胡椒中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共有127种,包括真菌27种、细菌6种、线虫24种、昆虫68种、杂草2种。根据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分布或分布未广)、是否官方管制、随胡椒种苗携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14种,包括真菌5种,细菌2种,线虫2种,昆虫5种。从入境、定殖、扩散可能性、经济影响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面对这14种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极高风险有害生物4种、高风险有害生物9种、中风险有害生物1种。最终确定有害红皮孔菌(Pyrrhoderma noxium)等14种有害生物为输华胡椒种苗需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种苗 有害生物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
8
作者 韦晓娟 杨卓颖 +4 位作者 张幸 武建云 伍思宇 梁晓静 林茂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 为培育出观赏价值高的山茶新品种,开展山茶属植物组内、组间的杂交育种研究,以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红山茶组[Sect.Camellia(L.)Dyer]、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 Sealy)、油茶组(Sect.oleifera Chang)、离生雄蕊组(Sect.Corallina Sealy)、越南茶组[Sect.Piquatia(Pierre)Sealy]的部分种及品种共14个,设计4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内杂交8个,组间杂交24个,正反交组合10个。结果表明:42个组合共授粉2016朵,座果274个,座果率为13.6%,收获杂交果72个,结实率为3.57%,种子199粒,获得杂交苗104株,出苗率为52.26%。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获得的杂交苗数量最多,达45株,其次是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得苗14株。多数杂交苗叶片大小、形状、光泽处于父母本的中间性状,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幼苗表现出一些可以作为早期鉴别杂交苗真实性的特征;宛田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越南抱茎茶♂、宛田红花油茶♀×普通金花茶♂组合的杂交亲和性较好,授粉数量分别为32、30、53,结实率分别为12.5%、10.0%、22.6%,授粉数量越多,结实率则越高,代表性更强。组内杂交、组外远缘杂交均显示宛田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开展杂交育种,可育性均较高,是优良的杂交亲本。越南抱茎茶不论作为父本或母本,与金花茶组植物杂交亲和性均较好。普通金花茶、香花油茶在作为父本可育性强,表明普通金花茶和香花油茶则适合作为杂交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杂交育种 座果率 结实率 可育性 杂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潘波 王冰洁 +2 位作者 杜长远 林勇 姜蕾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以及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接触角、铺展面积和蒸发时间,探究不同类型农药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表面的润湿铺展行为。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助剂产品均能有效降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同时降低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接触角,提高药液在杧果叶片表面的铺展面积。除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在叶片背面表现出抗蒸发性外,其他助剂产品均缩短了蒸发时间。不同类型的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性表现并不一致,有机硅类助剂(极润)润湿性最好,其余依次为硅酸金属复合盐类助剂(迈道)、改性植物油(迈飞)、橙皮精油(丹罗丰)、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润湿铺展行为,得出叶片背面比正面更难以被农药药液润湿。药液的理化性质和叶片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喷雾液滴在叶片上润湿行为的重要因素。杧果蓟马常常在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因此在防治杧果蓟马时,应根据助剂的类型、蓟马的为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浓度,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助剂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铺展行为,为合理选择使用农药喷雾助剂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润湿面积 干燥时间 杧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及阈值研究
10
作者 李伟光 吕润 +3 位作者 李海亮 陈小敏 侯伟 邹海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0-22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 本研究旨在识别台风“摩羯”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关键因子,确定其致灾阈值,并为台风灾害预测、评估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EE平台获取台风“摩羯”登陆前后(2024年8月19日至9月18日)Sentinel-2 NDVI数据,结合地形与气象要素(台风路径、最大风速、最低气压和降水量等),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台风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并采用SHAP方法解析气象因子的非线性效应。XGBoos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决定系数(R^(2))为0.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2,表明该模型在预测台风后NDVI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XGBoost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台风前NDVI、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而坡度与坡向的影响较弱。进一步SHAP分析表明,台风距离和最大风速为影响NDVI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当台风距离<76.4 km时,NDVI显著下降;而当最大风速超过29.3 m/s时,NDVI变化明显加剧,表明强风对植被破坏具有关键作用。台风距离<76.4 km(约11级风圈内)及最大风速超过29.3 m/s的区域内,植被受损尤为严重。建议在台风预警及灾前防御措施中重点关注上述高风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致灾因子 植被变化 致灾阈值 XGBoost模型 SH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花相关基因HbFT1和HbFT2转化橡胶树的研究
11
作者 李季 王秋润 +6 位作者 郭力鑫 杨鸿丽 周权男 吴日智 华玉伟 成镜 黄天带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23,共9页
植物的开花诱导受内源和环境信号关键调控因子的严格控制,一般分为6条主要途径,其中FloweringLocusT(FT)作为P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不同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树中有2个FT基因,异位过表达拟南芥和烟草均可促进早花,通过对一年中不同... 植物的开花诱导受内源和环境信号关键调控因子的严格控制,一般分为6条主要途径,其中FloweringLocusT(FT)作为P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不同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树中有2个FT基因,异位过表达拟南芥和烟草均可促进早花,通过对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叶片定量表达分析发现,2个基因的表达并不相同,其中HbFT2可能是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的方法将35S::HbFT1和35S::HbFT2转到橡胶树中,分别获得2个和3个阳性胚,并通过GUS染色鉴定为阳性。当代再生植株或经次生体胚发生扩繁后再生的植株通过芽接的方式扩繁,获得HbFT1和HbFT2的超表达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有4株和7株,但是田间定植7 a仍未见开花。将定植后的转基因植株取叶片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确定其均为阳性植株。对HbFT1、HbFT2和抑制开花基因HbTFL1/CEN的qRT-PCR表达分析表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HbFT2基因的表达相对较低;而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2的表达仅有2株显著高于对照,其他5株均与对照无差异,HbFT1基因的表达也相对较低;35S::HbFT1过表达阳性植株中HbFT1的表达虽然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有一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差异显著,而且35S::HbFT2过表达阳性植株2个阳性胚芽接获得的后代间的差异也显著,推测和胚状体转化的嵌合性有关。而对抑制开花基因的表达分析显示,部分抑制开花基因均显著高于FT基因的表达,推测未实现早花表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抑制开花基因的高表达所致,且在橡胶树中也同样存在FT/TFL的平衡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花 巴西橡胶树 HbFT1 HbFT2 QRT-PCR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12
作者 夏启玉 降彦苗 +5 位作者 刘亚男 李海权 程汝宏 郭安平 刘国庆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截至目前,针对糜子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以糜子品种冀黍5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CIM和MSD诱导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糜子的胚性愈伤...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截至目前,针对糜子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以糜子品种冀黍5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CIM和MSD诱导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糜子的胚性愈伤,以其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含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60min并共培养6d,转接至含0.025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出抗性愈伤,接着在含0.015g/L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最后在含0.015g/L潮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成苗,用载体特异性引物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鉴定其是否为阳性转基因植株。根据多个批次的转化实验统计糜子的抗性再生植株的筛选效率和转化效率。结果表明:CIM和MSD诱导培养基均能诱导出糜子胚性愈伤,但CIM培养基诱导的糜子胚性愈伤效果更好;糜子胚性愈伤在被农杆菌侵染及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分化和生根后获得多株抗性再生糜子植株,3次试验获得的糜子抗性再生植株的PCR鉴定阳性率为100%,平均转化效率为30%以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遗传转化方法,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廉,且转化不受季节限制,能规模化开展,为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13
作者 邱海燕 王建赟 +5 位作者 赵菁 宋凡 何志新 韩冬银 符悦冠 李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5-733,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M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14
作者 任春梅 程兆榜 +4 位作者 杨柳 李硕 王海涛 陆芳 季英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其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在病毒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CGMMV的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其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在病毒传播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CGMMV的M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分子量约48 kDa的重组MP融合蛋白。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蛋白(纯度≥80%),以此免疫新西南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抗血清效价达409600,且能特异性识别CGMMV侵染叶片中的MP蛋白,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等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实现了CGMMV MP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与特异性抗体制备,为病毒快速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功能研究提供重要工具,对保障瓜类作物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运动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甘薯块根内色泽和糖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15
作者 龙凌云 谢朝敏 +9 位作者 毛立彦 黄秋岚 黄欣欣 艾静汶 檀小辉 刘功德 邓小红 石秋香 詹美燕 黄秋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147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甘薯块根内色泽和糖类成分的变化特点,为甘薯块根的贮藏和品质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普薯32号甘薯块根为材料,将其分别贮藏于25℃(对照)、14℃(低温处理)和–4℃(近冰温处理)环境,采用色差仪测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甘薯块根内色泽和糖类成分的变化特点,为甘薯块根的贮藏和品质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普薯32号甘薯块根为材料,将其分别贮藏于25℃(对照)、14℃(低温处理)和–4℃(近冰温处理)环境,采用色差仪测量块根的色泽指标,测定块根内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参与块根糖代谢的淀粉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并对色泽指标和糖类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0~60 d),25℃对照和14℃处理下各取样时间点的甘薯块根L*值与取样起始点(0 d)相比无显著变化,–4℃处理下块根L*值始终显著低于取样起始点的样品,3个温度下甘薯块根的a*和b*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变化;14℃温度处理下块根可溶性糖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同时期的14℃处理块根的蔗糖含量始终高于25℃对照和–4℃处理;3个温度下甘薯块根淀粉均表现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在贮藏初期(0~20 d),–4℃处理的甘薯块根内淀粉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均高于25℃对照和14℃处理。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与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块根L*值、b*值和H°值均与蔗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甘薯块根中蔗糖含量的指标。由此可见,3个贮藏温度中以14℃诱导甘薯块根糖化效果最好,可有效促进块根内可溶性糖积累,可作为该品种的较适宜贮藏温度;近冰温–4℃对甘薯块根色泽变化的影响较大,块根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与糖代谢存在密切关系,转化酶可能是调控该品种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代谢的关键酶,研究结果将为甘薯加工制品的品质特性提升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贮藏温度 色泽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生理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周权男 吉辛 +4 位作者 吴胤乐 李季 杨先锋 吴日智 黄天带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7-2134,共8页
超低温保存可降低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发生的遗传变异风险,是长期保存愈伤组织的有效方法。为评价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与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将花药愈伤组织于植物玻璃化溶液(plant vitrific... 超低温保存可降低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发生的遗传变异风险,是长期保存愈伤组织的有效方法。为评价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与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将花药愈伤组织于植物玻璃化溶液(plant vitrification solution,PVS)PVS2中分别脱水0、10、20、40 min后进行超低温保存24 h,分析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前后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花药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CAT活性无显著影响。除MDA外,超低温保存后每个脱水时间的各生理指标值均高于保存前。脱水40 min的花药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CAT、SOD和POD活性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29.63μg/mL、627.30 U/g、290.38 U/g、25643.33 U/g,MDA含量最低,为41.31 nmol/g,表明脱水40 min可明显增强超低温保存后愈伤组织细胞的持水能力和抗氧化水平。进一步对脱水40 min后超低温保存的花药愈伤组织进行复苏,平均存活率在70%以上,且能诱导易碎胚性愈伤系的形成,平均诱导率为13.33%,为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再生奠定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花药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脱水时间 生理指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贮藏后货架期菠萝抗氧化活性和品质分析
17
作者 徐函兵 耶兴元 +2 位作者 姚全胜 涂行浩 洪克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8-1986,共9页
菠萝果实富含水分,不耐贮藏,货架期相对较短,严重制约菠萝鲜果销售。低温贮藏是延缓采后菠萝果实品质劣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低温贮藏后不同货架期菠萝抗氧化活性和品质的变化,以巴厘菠萝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 菠萝果实富含水分,不耐贮藏,货架期相对较短,严重制约菠萝鲜果销售。低温贮藏是延缓采后菠萝果实品质劣变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探讨低温贮藏后不同货架期菠萝抗氧化活性和品质的变化,以巴厘菠萝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0℃低温贮藏、25℃货架期菠萝果实12个抗氧化活性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后货架期菠萝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总酚(TP)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可滴定酸(TA)、维生素C(AsA)含量显著下降,但过氧化氢(H_(2)O_(2))、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货架期菠萝AsA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决定货架期菠萝抗氧化活性,TP、TA含量等可以作为评价菠萝货架期品质的重要指标。低温贮藏15 d菠萝综合评价分值最大,货架期1 d菠萝综合评价分值较高。因此,菠萝低温贮藏15~20 d,低温贮藏后货架期1 d,可有效维持菠萝的抗氧化活性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货架期 抗氧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接和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唐敏 田海 +3 位作者 桂明春 李玲 梁国平 孙小龙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籽苗芽接育苗法因具有育苗周期短、劳动强度低、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多、苗木主根发达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橡胶树优质种苗繁育。然而,秋冬季节芽接的橡胶树籽苗,芽接成活后接芽萌发所需的时间较长、芽接... 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籽苗芽接育苗法因具有育苗周期短、劳动强度低、单位面积育苗数量多、苗木主根发达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橡胶树优质种苗繁育。然而,秋冬季节芽接的橡胶树籽苗,芽接成活后接芽萌发所需的时间较长、芽接苗长势也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橡胶树籽苗芽接育苗法的优势。因此,探究合适的配套技术措施以提高接穗萌发和生长速度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冬季芽接的橡胶树热研879籽苗为对象,系统比较了芽接和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的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芽接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成活率、抽芽率、接穗苗高、出圃率4个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冬季11月芽接的苗木成活率、抽芽率以及出圃率均显著高于10月芽接的苗木,接穗生长至两蓬叶时的苗高则显著低于10月芽接。(2)打顶时间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接穗生长至两蓬叶时苗高影响显著,对芽接苗的成活率、抽芽率、回枯率、出圃率以及接穗茎粗均无显著影响。(3)芽接和打顶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橡胶树籽苗芽接苗的成活率、抽芽率、回枯率、接穗生长量及出圃率均无显著影响。(4)冬季芽接的橡胶树籽苗宜采用带杆越冬策略,待翌年立春后2—3月打顶,可显著缩短接芽待萌发时间,减少砧木抹芽作业量,同时确保较高的接穗生长质量,且时间节点与当年种植期高度吻合,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5)对于砧木已生长至两蓬叶的籽苗芽接苗,采用在第一对真叶上方截砧的打顶方式,其打顶操作不影响成活率,且能将回枯率控制在4%以下,展现出良好的技术稳定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严格把控橡胶树籽苗芽接时间和相应打顶时间,确保砧木达到适宜生长状态再打顶;并适当调整管理措施,以获得最佳的育苗效果。本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橡胶树育苗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籽苗芽接 打顶时间 回枯率 出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室内防控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迎 梁晓 +3 位作者 伍春玲 安兴奎 李钿钿 陈青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7-1773,共7页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 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是豇豆苗期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苗期生长发育。为明确4种种衣剂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FSC)、8%氟虫腈FSC对豇豆的安全性及对3种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4种衣剂对豇豆出苗的影响及对豇豆蚜、二斑叶螨、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噻虫胺FS、30%噻虫嗪FS、600 g/L吡虫啉FSC、8%氟虫腈FSC处理的豇豆发芽率分别为95.83%、91.67%、95.83%、95.83%,略低于对照的发芽率(100%),但对豇豆生长无明显影响。30%噻虫嗪FS对豇豆蚜和豆大蓟马的防效均最好,接虫3、7、14 d后对豇豆蚜的防效分别为65.04%、81.10%和72.35%,对豆大蓟马的防效分别为15.41%、58.61%和54.89%;随着接虫时间的推迟,种衣剂处理对豇豆蚜、豆大蓟马的防治效果有所下降;4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生产上豇豆苗期害虫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豇豆 害虫 防控效果 室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AT-MITE转座子插入多态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品种鉴别
20
作者 胡文斌 王好 +4 位作者 周新城 濮文辉 冯艳丽 李洪立 李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6-2085,共10页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端反向重复(TIR)和靶位点重复(TSD)特征的候选元件,平均每对染色体213个。基于序列特异性及多态性分析,从中选出110个(每对染色体10个)高差异位点设计引物,经PCR扩增验证后成功开发出41个稳定多态性hAT-MITE标记。进一步利用41对引物对48份火龙果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97.59%);UPGMA聚类分析表明,48份材料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1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将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遗传结构显著差异的类群。基于引物-带型组合法,精选4对核心引物(HU-MIT-02/06/26/75)构建覆盖全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指纹图谱,其品种鉴别准确率达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火龙果hAT-MITE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所开发的标记库及标准化鉴定流程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精准分类、品种鉴定和品种权保护提供了高效工具,对火龙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hAT-MITE转座子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