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422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技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永华 邓永锋 +2 位作者 胡海峰 汪广旭 李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 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极为复杂,工作环境和工况异常严酷,对可靠性要求极高。围绕发动机技术特点,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可靠性研究需求。总结了近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可靠性研究方法标准以及发动机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可靠性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研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可靠性 数字技术 产品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推进征稿启事
2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空天动力领域最新...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空天动力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面向国内外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核推进、电推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及相关材料、制造、测量、控制、仿真、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学术或技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宗旨 火箭推进 吸气式发动机 科技进步 重点实验室 人工智能 学术交流 最新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智能化发展若干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建军 刘育玮 程玉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4,共28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核心动力装置,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可靠性和任务安全实施。面对适应复杂多任务和重复使用要求,传统健康监控技术在实时在线监控、智能故障诊断与隔离、系统重构与容错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运载火箭的核心动力装置,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可靠性和任务安全实施。面对适应复杂多任务和重复使用要求,传统健康监控技术在实时在线监控、智能故障诊断与隔离、系统重构与容错控制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系统回顾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阐明其正由被动监控、主动监控向高度自主化、智能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在健康监控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模型的技术特点与应用路径,分析了其在提升诊断泛化能力和语义理解能力方面的潜力。结合液体火箭发动机具体实际,提出健康监控技术智能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健康监控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故障诊断 预测与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稿启事 火箭推進
4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空天动力领域最新... 《火箭推进》创刊于1975年,双月刊,公开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主办,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火箭推进》作为国内外唯一以“液体动力”为主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推广空天动力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应用,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面向国内外征集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动力、核推进、电推进、新概念发动机等领域及相关材料、制造、测量、控制、仿真、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学术或技术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特制定如下投稿须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须知 火箭推进 学术期刊 吸气式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问题与研究进展
5
作者 谭永华 刘晓伟 +3 位作者 汪广旭 杨宝娥 谭松林 周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 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复杂的非定常湍流两相流动和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起动超压现象,不仅会造成发动机烧蚀爆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诱发高频燃烧不稳定问题。国内外已围绕此类发动机起动点火过程涉及的推进剂空间闪蒸、液相反应、化学点火延迟等现象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在实际发动机起动超压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应用经验。对上述工作进行整理,重点梳理了诱发起动超压的关键机理及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归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后续研究方向,为我国空间自燃推进剂发动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动机 自燃推进剂 起动超压 空间闪蒸 液相反应 点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3D打印技术及未来发展
6
作者 卢秉恒 张琦 +2 位作者 李斌潮 罗海波 韩宾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地面制造与轨道运输模式逐渐暴露出成本高、响应慢、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太空3D打印(3D printing in space)技术凭借按需制造与原位构建的优势,成为实现空间制造自主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当前... 随着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地面制造与轨道运输模式逐渐暴露出成本高、响应慢、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太空3D打印(3D printing in space)技术凭借按需制造与原位构建的优势,成为实现空间制造自主化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当前太空3D打印的材料体系,包括金属、聚合物、生物及月壤等材料,并分析了在微重力、真空及太空辐射等极端环境下的工艺适应性与技术挑战。同时,探讨了该领域在资源回收、大型太空结构打印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太空3D打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未来深空探索任务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制造 3D打印 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径向膨胀与通道曲率耦合影响下的爆震波传播特性
7
作者 王可 张禛瑞 +2 位作者 曹力文 史浩宁 范玮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9,共12页
为揭示外侧径向膨胀对弯曲通道中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乙烯和氮氧混合物作为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通道半径(ri=65、45、25 mm)和预混气高度(h=30、20、10 mm)的半封闭弯曲通道中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爆震波传播的流场演化过程,阐... 为揭示外侧径向膨胀对弯曲通道中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乙烯和氮氧混合物作为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通道半径(ri=65、45、25 mm)和预混气高度(h=30、20、10 mm)的半封闭弯曲通道中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爆震波传播的流场演化过程,阐明了通道曲率、预混气高度和稀释比对爆震波波系结构、速度亏损及传播模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侧径向膨胀影响下,通道曲率增大,爆震波在内壁面附近的平均速度亏损可达31.97%,沿程速度波动明显。在缺乏外侧壁面约束的条件下,随着预混气高度降低,爆震波强度减弱,靠近内壁面区域易发生局部解耦。稀释比增至0.6时,爆震波难以自持传播,在弯曲通道下游转变为缓燃波。根据爆震波内壁面附近传播速度的沿程变化特征,可将传播模态划分为稳定模态、临界模态、不稳定模态和缓燃模态;爆震波稳定传播的临界内壁面半径为19.12倍平均胞格尺寸,临界预混气高度为10.79倍平均胞格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膨胀 通道曲率 爆震波 速度损失 传播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口型离心喷嘴动态雾化特性仿真
8
作者 杨亚晶 安渊 魏衍举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为深入研究喷嘴动态工作与燃烧振荡的相互传递耦合关系,采用VOF模型对收口型离心式喷嘴的内部流动特征及喷雾状态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研究了气液界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气核的形成与扩展,获得了喷嘴压降与工作介质物性对气核及液膜的... 为深入研究喷嘴动态工作与燃烧振荡的相互传递耦合关系,采用VOF模型对收口型离心式喷嘴的内部流动特征及喷雾状态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研究了气液界面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气核的形成与扩展,获得了喷嘴压降与工作介质物性对气核及液膜的形态特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介质水基于脉动压力和流量脉动下的喷雾特性规律。结果表明:液膜厚度、喷雾锥角和喷雾长度随进口压力脉动而周期性变化,脉动跟随性好,频率一致,而相位受压力脉动响应距离和气动条件的影响而有延迟;相较而言,喷雾参数对流量脉动的响应灵敏性变差,在高频流量脉动下喷雾参数脉动的周期变长。二者对动态喷雾特性的影响关系可为二次雾化特性及喷雾非定常燃烧特性研究提供基础,并可指导喷嘴工况优化及系统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喷嘴 两相流模拟 压力脉动 液膜厚度 喷雾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不稳定性机理及预示方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佩进 刘远哲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97,共20页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声波、湍流以及非稳态热释放三者之间形成的正向反馈回路,热-声不稳定性会引发具有强破坏性的大振幅声学振荡,对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针对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可靠性... 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声波、湍流以及非稳态热释放三者之间形成的正向反馈回路,热-声不稳定性会引发具有强破坏性的大振幅声学振荡,对发动机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针对日益增长的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研制需求,未来的先进发动机可能会面临新的热-声不稳定性问题。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背景下的热-声不稳定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系统梳理了与典型发动机结构与工况类型相关的热-声不稳定性机理;介绍了热-声不稳定性理论预示方法,包括热-声解耦后的线性方法与非线性方法;探讨了以高保真大涡模拟为代表的热-声不稳定性耦合求解方法;介绍了热-声不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数据驱动的动力系统理论与同步性理论以及AI赋能的热-声不稳定性预示方法等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未来研究重点包括:开展发动机极端工作条件下低温推进剂的燃烧与火焰动力学行为研究;发展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不稳定性的非线性预示方法,进而对极限环以及触发等典型的非线性现象进行理论建模;发展高效、准确的跨/超临界流体物性计算方法,高压强湍流条件下的湍流燃烧模型,耦合大涡模拟算法的跨/超临界流体热-声不稳定性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系统理论和同步理论分析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热-声系统中典型的非周期性动力学状态进行判别,揭示非周期性热-声不稳定性的形成机制;发展AI赋能的热-声不稳定性预测方法,结合迁移学习和微调策略,解决真实发动机的小数据量难题,形成液体火箭发动机快速、有效的热-声不稳定预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不稳定性 数值模拟 理论建模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10
作者 徐旭 刘佳迅 +1 位作者 张芥菠 栾晓宁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33,共19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空天发动机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首先,从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内生需求入手,详细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探索。随后,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智能化发动机的外延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空天发动机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首先,从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内生需求入手,详细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探索。随后,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智能化发动机的外延发展,重点阐述了组合循环发动机和跨介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先进性。最后,从3个方面探讨了发动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关系(人工智能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人工智能与发动机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并展望了未来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空天发动机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真实效应的旋转爆震波动力学
11
作者 王兵 秦文楷 +4 位作者 闻浩诚 师迎晨 范文琦 罗发轩 李子栋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102,共26页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要来自喷注、燃烧室几何和燃烧室上下游部件。这些约束会使受限空间内的旋转爆震波的结构产生横向畸变,诱发熄爆等动态过程,或产生部件间的不匹配现象。非理想物理过程来自流动与燃烧过程的内禀属性,诱使旋转爆震波产生更多不同尺度释热和流动结构,如次级燃烧等。若这类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如波的分岔和聚并,则会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推进性能构成挑战。对相关研究前沿进行梳理,指出考虑真实效应时的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仍未被充分理解,且定量表征匮乏。目前大量研究聚焦于特定发动机构型,缺乏统一的旋转爆震波系结构描述和发动机性能评估框架,且实验测量的时空分辨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波 真实效应 喷注 次级燃烧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活动中的应用及展望
12
作者 李清廉 蒋卓航 +2 位作者 彭竞锋 刘新林 田晞霖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77,共44页
月球探测飞行任务包括火箭发射、地月轨道转移、月面着陆、月面上升等过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的各个飞行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回顾从20世纪中叶至今全球探月计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人类3次月球探测历程的特点,详细分... 月球探测飞行任务包括火箭发射、地月轨道转移、月面着陆、月面上升等过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月球探测的各个飞行阶段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回顾从20世纪中叶至今全球探月计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人类3次月球探测历程的特点,详细分析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在月球探测任务中采用的主要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方案、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应用情况及演变过程等特征,对发展未来的地外天体探测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具有启示意义。进一步总结近年来的宇航探索与新工业技术趋势,提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正朝着无毒化、系列化和可重复使用方向发展,人工智能、金属增材制造、先进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制造及应用范式的转变,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月运输的经济性,还将为建设月球科研基地以及载人登月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月球探测 火箭发射 地月轨道转移 月面着陆及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魏祥庚 魏宇祺 +2 位作者 赵骁 王白岩 董译洹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6,共15页
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飞行器的运载能力与动力冗余能力,是未来液体航天输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了交叉输送技术的优势,对其国内外应用现状开展了调研,总结了目前对交叉输送动静态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应用需求的角度... 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飞行器的运载能力与动力冗余能力,是未来液体航天输运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分析了交叉输送技术的优势,对其国内外应用现状开展了调研,总结了目前对交叉输送动静态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交叉输送的方案设计与选择、与总体方案的匹配、动力冗余与控制以及关键部组件设计等重难点问题,对未来交叉输送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未来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交叉输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推进剂供应系统 推进剂交叉输送 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
14
作者 梁俊龙 黄鋆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的优势在于从结构上增大热结构与冷却剂的换热面积,极大地利用了发汗冷却剂的物理热沉及化学热沉,实现了较小的冷却剂量防护较大的热结构面积。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融合了液/气膜冷却和流体介质的对流换... 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的优势在于从结构上增大热结构与冷却剂的换热面积,极大地利用了发汗冷却剂的物理热沉及化学热沉,实现了较小的冷却剂量防护较大的热结构面积。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融合了液/气膜冷却和流体介质的对流换热技术,对于提高冷却剂的利用率,提升发动机性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从高热流定向发汗冷却数值仿真、冷态条件下定向发汗冷却材料定向角和发汗量测试、高温裂解态燃料发汗量测试及燃料与发汗面板相容性、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材料发动机热试考核研究这4个方面论述了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丝网编织 定向发汗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TR发动机高空起动/接力过程动态特性
15
作者 苗慧慧 雍雪君 +2 位作者 王祎 马元 刘金鑫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预冷空气涡轮火箭(PATR)发动机高空起动/接力特性,开展PATR发动机起动/接力过程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带超声速双旁侧二元进气道PATR飞行器的等效三维流动匹配模型,采用非定常流场数值仿真方法,验证了等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 针对预冷空气涡轮火箭(PATR)发动机高空起动/接力特性,开展PATR发动机起动/接力过程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带超声速双旁侧二元进气道PATR飞行器的等效三维流动匹配模型,采用非定常流场数值仿真方法,验证了等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典型工作点Ma=3.5来流条件下,攻角α=0°与极限工况攻角α=4°时PATR发动机起动/接力过程中内通道流场匹配特性、气动力特性以及发动机内通道气动参数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极限工况攻角α=4°时喘振程度加剧使得进气道与飞行器所受气动力增加,但飞行器所受滚转力矩系数依然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发动机 超声速双旁侧二元进气道 高空起动/接力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流动换热与调控方法
16
作者 陆冠熙 张秉龙 +3 位作者 杨学森 项效镕 赵巍 赵庆军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为了探究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中流动换热特性,建立液氧电动屏蔽泵流动换热模型,搭建低温介质预冷试验台,对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换热与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屏蔽泵预冷时间主要受预冷介质流量、温度、压... 为了探究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中流动换热特性,建立液氧电动屏蔽泵流动换热模型,搭建低温介质预冷试验台,对液氧电动屏蔽泵预冷过程换热与流动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屏蔽泵预冷时间主要受预冷介质流量、温度、压力影响。在预冷过程中,电机壁面预冷相对于泵体壁面更为困难,在排放预冷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流量进行预冷,以确保电机预冷效果。介质在电机流域的流动方式受预冷过程中泵内部压力变化发生改变,此变化会影响介质流动速率,从而影响介质与泵体换热;气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电机两轴承间转子外壁面段以及泵后腔室处,受预冷流动方式影响气化介质对泵内流动影响显著;通过适当增大预冷流量,可以增大泵后腔室压力,从而有效提高电机流域介质流速,提高预冷效率,避免预冷介质过度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屏蔽泵 排放预冷 数值计算 流场分析 流固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衬对燃气发生器纵向振荡燃烧抑制效果的实验分析
17
作者 金丹 刘晓伟 +3 位作者 王化余 汪广旭 丰雪平 刘永兴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试车过程中燃气发生器出现的一阶纵向高频振荡燃烧问题,在不改变燃气发生器对外接口的前提下,从提高系统阻尼角度提出了在燃气发生器出口段增加声衬结构的改进方案。设计了8种不同结构的声学实验件进行了声学实... 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在试车过程中燃气发生器出现的一阶纵向高频振荡燃烧问题,在不改变燃气发生器对外接口的前提下,从提高系统阻尼角度提出了在燃气发生器出口段增加声衬结构的改进方案。设计了8种不同结构的声学实验件进行了声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增加声衬结构后,一阶纵向声学频率升高,响应幅值明显减小。通过声学实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声衬结构,并进行了热试车考核。试车结果表明:声衬结构可有效抑制燃气发生器一阶纵向高频振荡燃烧,振动幅值最高可降低97%,振动极值最高可降低93.7%,并且不会对燃烧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阻尼 一阶纵向高频振荡燃烧 声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高频不稳定燃烧抑制研究
18
作者 靳雨树 曾令国 +2 位作者 杨样 吕德润 朱超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3 m高温风洞采用空气/液氧/异丁烷三组元燃烧加热方式运行,针对所用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出现的高频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了激发维持机理,提出了喷注器物理结构分区、燃烧流强分区等不稳定燃烧抑制方案,在典型状态下开展了试验验证。... ∅3 m高温风洞采用空气/液氧/异丁烷三组元燃烧加热方式运行,针对所用大流量异丁烷燃烧加热器出现的高频不稳定燃烧现象,分析了激发维持机理,提出了喷注器物理结构分区、燃烧流强分区等不稳定燃烧抑制方案,在典型状态下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物理结构分区的肋片隔板方案时,室压振荡由20%降至11%,结构振动小幅降低,不稳定燃烧抑制效果有限;采用基于物理结构分区和燃烧流强分区组合的隔板喷嘴方案时,室压振荡由20%降至4%,结构振动明显降低,不稳定燃烧抑制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基于自有介质气膜冷却的隔板喷嘴方案,实现加热器典型试验状态下低燃烧脉动、低结构振动、300 s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加热器 不稳定燃烧 隔板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推-3高温燃气对结构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
19
作者 唐占梅 刘旭 +4 位作者 宋泓伯 彭峥 刘怡汝 刘江强 蒋榕培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液体推进剂单推-3(DT-3)高温燃气对发动机系统结构材料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动力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首次自主设计高温燃气试验测试系统,模拟燃气环境及发动机工作温度条件,通过材料试样的失重和拉伸性能测试,结合SEM和XPS微观分... 液体推进剂单推-3(DT-3)高温燃气对发动机系统结构材料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动力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首次自主设计高温燃气试验测试系统,模拟燃气环境及发动机工作温度条件,通过材料试样的失重和拉伸性能测试,结合SEM和XPS微观分析,开展了高温燃气中典型结构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钛合金TC4在110℃高温燃气中未发生明显的失重或增重,表面形成了由颗粒状AlOOH和连续块状TiO_(2)组成的氧化膜,基本不发生腐蚀,TC4与DT-3燃气具有长期良好的相容性;不锈钢1Cr18Ni9Ti在700℃高温燃气中的腐蚀增重率处于10^(-5)~10^(-4)g/cm^(2)范围内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增重率变化变小并趋向稳定,2 h最大腐蚀深度仍非常小,约为5×10^(-4)mm。但是,其晶间存在一定的腐蚀敏感性,而外层FeO和Fe_(2)O_(3)、内层Cr_(2)O_(3)构成的双层结构特征的钝化膜,可有效阻碍晶间腐蚀裂纹向基体内扩展,1Cr18Ni9Ti与700℃高温燃气在试验周期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橡胶S8101在110℃高温燃气中的质量、体积变化率以及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变化均较小,力学性能未发生明显降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燃气 腐蚀 TC4 1CR18NI9TI 橡胶S8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梯度影响的低周疲劳寿命模型
20
作者 李斌潮 杨茂 +1 位作者 刘畅 王珺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针对温度、应力复合梯度影响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低周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将弹性模量、疲劳强度系数、疲劳延性系数随温度变化规律引入经典Manson-Coffin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并与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概率体积积分寿命模型相结合,开展多因... 针对温度、应力复合梯度影响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低周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将弹性模量、疲劳强度系数、疲劳延性系数随温度变化规律引入经典Manson-Coffin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并与考虑应力梯度影响的概率体积积分寿命模型相结合,开展多因素复合梯度影响低周疲劳寿命模型研究,给出了基于典型材料试验数据的梯度影响疲劳寿命评估流程,利用温度梯度下已知材料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预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模型对不同梯度影响的适用性。研究表明:计入梯度影响,模型预测中位寿命曲线及寿命估计区间与试验数据吻合度更理想;同时,随着梯度的增加,相同完整概率对应寿命在不断增加,结构寿命的分散程度同步增加;此外,模型拓展了传统“体方法”的使用范围,特别是针对二次以上复合梯度的寿命预测问题,提高了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具有更为一般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室 复合梯度 低周疲劳 完整概率 体积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