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红外与激光工程
激光与红外
共找到
20,411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高速全差分输出线列型读出电路设计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静
孟令伟
+2 位作者
刘伟
李冬冰
李敬国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红外探测器发展进入第三代后,以大面阵、长线列应用为典型代表,其中长线列通常使用拼接结构实现。对于参与拼接的单片电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行频不断的提升。阵列规格的增加带来信号传输链路延长,行频提升对读出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
红外探测器发展进入第三代后,以大面阵、长线列应用为典型代表,其中长线列通常使用拼接结构实现。对于参与拼接的单片电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行频不断的提升。阵列规格的增加带来信号传输链路延长,行频提升对读出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还必须考虑探测器的低温应用,要求读出电路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输出机制,针对长线列的应用,可以通过全差分输出抑制传输噪声,同时差分模块转换模块独立于探测器主芯片,在不影响芯片整体热耗的前提下,显著的提升读出速率。依赖于这种设计,线列读出速率提升至20 MHz,对于1 k的规模,行频达到19 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列读出电路
全差分输出
信号转换
拼接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
2
作者
粟宇路
李泽民
+4 位作者
王鑫
丁留琼
姜海
李林
杨帆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相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军事、安防、医学、农业等领域。由于红外场景具有辐射差异大的特点,为适应各种场景需要,通常要求红外相机具有高动态范围成像性能。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典型的高动态...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相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军事、安防、医学、农业等领域。由于红外场景具有辐射差异大的特点,为适应各种场景需要,通常要求红外相机具有高动态范围成像性能。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典型的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也预测了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高动态范围
超帧
读出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4年度优秀论文
3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题目: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引用信息:袁媛,于艳,李敬国.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J].激光与红外,2024,54(1):3~9.DOI:10.3969/j.issn.1001-5078.2024.01.001作者介绍:袁媛(198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致力于...
题目: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引用信息:袁媛,于艳,李敬国.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J].激光与红外,2024,54(1):3~9.DOI:10.3969/j.issn.1001-5078.2024.01.001作者介绍:袁媛(198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致力于红外探测器研究十余年,主要从事高性能红外读出电路设计,公开发表文章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一项。近年来,对数字化、智能化红外探测器有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专利
激光与红外
红外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
DOI
引用信息
数字化
袁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征稿简则
4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发展预测和评估。4.本刊主要栏目为:综述与评论、激光器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红外材料与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与系统、光学技术、图像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及光通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报告
激光与红外技术
科研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征稿简则
5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发展预测和评估。4.本刊主要栏目为:综述与评论、激光器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红外材料与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与系统、光学技术、图像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及光通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报告
激光与红外技术
科研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最小张角的红外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
6
作者
王霄
刘士建
+1 位作者
李冰
裘莉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为了解决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中受各种误差影响使得配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张角的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双站中所有测角线对应的张角矩阵,然后利用每个站的航迹信息缩量更新张角矩阵,最后基于最小张角和全局最优的原则选择...
为了解决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中受各种误差影响使得配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张角的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双站中所有测角线对应的张角矩阵,然后利用每个站的航迹信息缩量更新张角矩阵,最后基于最小张角和全局最优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数据关联组合。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算法不仅可以提高配准的精度,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运算的时间;目标之间距离30m时,关联的正确率大于97%,算法的运行时间约0.016ms,在精度和性能上均优于其他算法,为提高目标多维定位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多目标配准
最小张角
航迹匹配
局部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陀螺的机载光电系统电子稳像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超
雷霏霖
+2 位作者
胥青青
贠平平
刘长亮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29,共5页
针对基于图像的电子稳像不能适应机载光电系统的复杂应用环境,包括载机机动、光电系统调转、目标场景不确定等因素造成不能准确获取抖动量从而难以补偿等问题。本文采用陀螺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电子稳像技术,基于陀螺数据估计出稳定平台...
针对基于图像的电子稳像不能适应机载光电系统的复杂应用环境,包括载机机动、光电系统调转、目标场景不确定等因素造成不能准确获取抖动量从而难以补偿等问题。本文采用陀螺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电子稳像技术,基于陀螺数据估计出稳定平台的抖动像素,通过图像序列帧间实时像素补偿,消除图像抖动。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的条件下,提高了机载光电系统视频图像的稳定性。该方法目前已在某型飞行员夜视系统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原有硬件条件下,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夜视系统图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光电
电子稳像
运动估计
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锑基中波高工作温度640×512红外探测器
8
作者
张磊
周朋
+3 位作者
耿丽红
程雨
李娟
李艳红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34,共4页
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可以降低探测器对制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小制冷机和杜瓦结构体积,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本文介绍了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通过开展超晶格材料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工艺、小型化制冷机等...
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可以降低探测器对制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小制冷机和杜瓦结构体积,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本文介绍了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通过开展超晶格材料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工艺、小型化制冷机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像元间距15μm的锑基II类超晶格中波640×512探测器,工作温度达到140 K,量子效率达到61%,有效像元率达到99.8%以上,NETD≤20 mK,探测器性能与80 K条件下碲镉汞探测器相当,成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基
高工作温度
640×512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船舶检测与跟踪
9
作者
黄磊
陈玥
+2 位作者
李赵春
祁良剑
程玉柱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6-693,共8页
随着水上交通和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河道行驶船舶的检测和跟踪越来越重要。目前基于图像的船舶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图像缺失深度信息,导致其不能直接获得船舶的3D尺寸和空间位置。而三维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数据,天然携...
随着水上交通和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河道行驶船舶的检测和跟踪越来越重要。目前基于图像的船舶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图像缺失深度信息,导致其不能直接获得船舶的3D尺寸和空间位置。而三维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数据,天然携带精确的几何信息和距离信息,在船舶的检测和跟踪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维点云的目标检测目前可分为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检测方式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式。若采用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检测方式对船舶进行检测,存在泛化性差、相临近的船舶点云无法区分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焦点稀疏卷积的PV-RCNN++改进算法对河道行驶的船舶进行检测。该改进算法不仅能很好地区分各种情况下的船舶点云,还可以提高对远处船舶的识别能力,相比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目标检测方式,在实际场景中的检测精度提高了11.56%。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舶间位置和3D尺寸关联程度进行多目标匹配与跟踪的方法,其中采用ICP配准计算船舶速度并预测船舶位置。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船舶跟踪方法具有稳定的跟踪性能,能够准确匹配相邻数据帧之间的船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深度学习
船舶检测
PV-RCNN++
焦点稀疏卷积
船舶跟踪
关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加权滑动滤波的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处理
10
作者
魏龙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李明洋
张意乾
张鹏飞
张云飞
张一伟
宋城虎
岳慧锋
李聪聪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9,共8页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雷达而言,雷达前方测量的风速、风向并非轮毂处风速、风向,而且系统噪声和异常值的存在会增大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线性化垂直风切变模型,建立了上平面风速、下平面风速和轮毂处风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加权滑动滤波对轮毂处风速、风向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轮毂处风速、风向的测量精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将风速测量误差降低至0.5 m/s以内,风向测量误差降低至10°以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R^(2)接近于1。该项研究为机舱式激光雷达在风电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风切变
滤波
风速
风向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图卷积特征提取的低重叠率点云配准方法
11
作者
张元
阎雨梦
+2 位作者
张乐
庞敏
韩慧妍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9-977,共9页
在低重叠率点云配准中,传统方法因特征稀疏且难以匹配,在大位姿误差或复杂变换场景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影响配准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渐进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的自适应图卷积模型,通过从粗到细寻找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低重叠率点云配准中,传统方法因特征稀疏且难以匹配,在大位姿误差或复杂变换场景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影响配准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渐进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的自适应图卷积模型,通过从粗到细寻找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利用自适应图卷积(AGConv)提取和编码空间特征,然后使用渐进特征金字塔网络(AFPN)跨多个尺度融合语义信息,共同提高模型在复杂三维场景理解与分析任务上的性能;其次引入几何Transformer增强模型对全局结构和关联性的理解能力,并实现高质量超点匹配;最后结合AGConv和AFPN设计了一种局部到全局的配准方法,利用骨干学习到的局部点特征并通过叠加点匹配解决全局歧义问题,提高算法鲁棒性。实验证明该网络显著提升了低重叠率点云的配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重叠率
三维点云
点云配准
自适应图卷积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光学Tamm态的太赫兹同时测量折射率传感
12
作者
王毅
陆云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2-1000,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两种介质折射率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依次由单层石墨烯、薄介质层、介质腔A及含缺陷层(即介质腔B)的多层光子晶体组成。当入射光由石墨烯侧入射时,石墨烯与薄介质层界面上的太赫兹塔姆等离激元(TPPs)模式和光子...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两种介质折射率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依次由单层石墨烯、薄介质层、介质腔A及含缺陷层(即介质腔B)的多层光子晶体组成。当入射光由石墨烯侧入射时,石墨烯与薄介质层界面上的太赫兹塔姆等离激元(TPPs)模式和光子晶体中的缺陷模式会被同时激发,二者相互耦合,形成非对称的法诺(Fano)共振线型吸收谱线。其吸收峰波长与TPPs模式激发波长一致,只对介质腔A中介质折射率敏感,而吸收谷波长与缺陷模式波长一致,并且只对缺陷层中介质折射率敏感,因此可以实现两种介质折射率的同时检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介质腔A、B中介质折射率同时检测的折射率测量范围分别为1.3~1.46,1~1.005;灵敏度分别为0.125 THz/RIU、0.6 THz/RIU。本文的研究为利用TPPs模式与不同模式的耦合,从而实现多种介质折射率同时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传感
同时测量
石墨烯
太赫兹波段
光学Tamm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适应空间与分组注意的激光点云分割方法
13
作者
李庆祥
覃丽萍
罗训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3-900,共8页
随着激光点云数据的普及,研究如何提取丰富的点云特征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现有方法多注重局部特征学习,却忽视了点云的位置与特征间的关联,且未对全局信息进行建模。为改进此状况,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空间特征模块(Adaptive Spatial Feature...
随着激光点云数据的普及,研究如何提取丰富的点云特征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现有方法多注重局部特征学习,却忽视了点云的位置与特征间的关联,且未对全局信息进行建模。为改进此状况,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空间特征模块(Adaptive Spatial Feature, ASF)和分组注意力(GroupFormer)。ASF包括自适应特征块(adaptive feature block)和混合局部块(mixed local block),其可以动态学习点云位置与特征之间关系以及消除均匀加权。混合局部块将局部最大值特征数据与局部自适应特征数据结合起来,以保留局部上下文细节。ASF融入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形成ASF-Net网络,同时引入分组注意力以提取全局点云特征信息。实验表明,ASF-Net在S3DIS和ScanNet v2数据集上的语义分割性能卓越,提高了点云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语义分割
自适应空间特征模块
自适应特征块
混合局部块
分组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偏振激光烟雾传输特性仿真模拟方法研究
14
作者
钟国舜
李萌
+1 位作者
孙剑峰
刘秋佐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4-1049,共6页
研究偏振激光的烟雾传输特性对于提高抗烟雾干扰成像能力至关重要。传统蒙特卡洛方法(简称MC法)在仿真光束传输特性时缺乏对光子偏振、相位信息的跟踪记录。本文基于Mie散射理论和电场蒙特卡罗方法(简称EMC法),选取不同偏振激光进行激...
研究偏振激光的烟雾传输特性对于提高抗烟雾干扰成像能力至关重要。传统蒙特卡洛方法(简称MC法)在仿真光束传输特性时缺乏对光子偏振、相位信息的跟踪记录。本文基于Mie散射理论和电场蒙特卡罗方法(简称EMC法),选取不同偏振激光进行激光烟雾信道传输特性的仿真建模并分析其强度与退偏振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高斯光束入射时,散射光子在平面上仍呈现近高斯分布;同时,随衰减距离增加,光束强度衰减、扩散增宽,且退偏程度加剧,逐渐趋于非偏振光。对比其他类型完全偏振光发现,圆偏振光经过传输后的退偏程度最低,具有更好的保偏性能。本研究对激光雷达抗烟雾干扰成像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蒙特卡罗法
MIE理论
偏振激光
激光透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推杆伺服系统在空间遥感仪器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凯
刘畅
+1 位作者
李佳欣
石启龙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空间伺服系统可用于提高有效载荷的使用效率和搭载卫星的寿命。可用于空间观测、空间预警和态势感知等领域,但受到重量、转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由三根电动推杆组成的三推杆伺服系统。每根电动推杆两端均通过球铰链分别与...
空间伺服系统可用于提高有效载荷的使用效率和搭载卫星的寿命。可用于空间观测、空间预警和态势感知等领域,但受到重量、转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由三根电动推杆组成的三推杆伺服系统。每根电动推杆两端均通过球铰链分别与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连接。通过不同电动推杆的伸长和缩短,实现伺服系统的转动;通过设计电动推杆行程,获得不同的转动范围。本文对三推杆伺服系统的自由度进行了解算;结合实际设计了三推杆伺服系统的60°转动范围;增加了解锁机构,以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分析了伺服系统的热适应性,证明可以作为星载接口使用。结果表明三推杆伺服系统可以用于空间环境;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重量更轻;可以进行空间目标搜索和跟踪;可以完成并替代以往需要卫星机动、调姿的任务,节省卫星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机构
电动推杆
态势感知
空间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红外成像的大气透过率二次标定
16
作者
康丽珠
陶亮
+3 位作者
刘海
徐瑞
唐鑫
刘咏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5-740,共6页
本文建立了外场红外成像的大气衰减标定模型,利用标准黑体和红外热像仪对大气透过率进行二次标定。首先对红外热像仪进行实验室标定,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测量数据,求解出红外热像仪的响应度α和探测器暗电流引起的固定偏置DN_(dark)...
本文建立了外场红外成像的大气衰减标定模型,利用标准黑体和红外热像仪对大气透过率进行二次标定。首先对红外热像仪进行实验室标定,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测量数据,求解出红外热像仪的响应度α和探测器暗电流引起的固定偏置DN_(dark);然后建立红外辐射传输过程中大气衰减标定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准黑体进行外场测试,可通过改变测试距离和黑体温度获得显示输出值和黑体辐射亮度,再引入红外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率作为校正系数,得出距离R处的红外大气透过率校正值。大气透过率校正值与仿真值的偏差小于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定
大气透过率
外场试验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波段共孔径模块化光学系统设计
17
作者
佟静波
侯作勋
杨立欣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1-780,共10页
为满足对空间碎片的检测与跟踪,增强对空间碎片的分析预测能力,设计了一款可见、红外和激光三种光路共孔径一体化的光学系统。其基本指标为可见光谱段400~850 nm,视场2°×2°,焦距366.7 mm,入瞳直径100 mm;红外谱段7.5~9.5...
为满足对空间碎片的检测与跟踪,增强对空间碎片的分析预测能力,设计了一款可见、红外和激光三种光路共孔径一体化的光学系统。其基本指标为可见光谱段400~850 nm,视场2°×2°,焦距366.7 mm,入瞳直径100 mm;红外谱段7.5~9.5μm,视场2°×2°,焦距190 mm,入瞳直径95 mm;激光谱段1064.4±0.5 nm,视场0.6 mrad,焦距370 mm,入瞳直径100 mm。三光路共用离轴三反结构,通过分析设计自由曲面面型使一次像面具有较好成像质量和共轴对称特性。在激光和红外通道一次像面前反向放置楔形平板校正分色片产生的像散,使两通道前组可完善成像,进而中继系统具有同轴特性且可独立测试、装调。通过对各光路的像差分析及优化,可见光系统在特征频率200 lp/mm处,MTF值为0.44,红外系统2×2像素内能量集中度接近衍射极限达到80%,激光系统Φ30μm范围内能量集中度大于93%,各通道成像效果均达到较高质量,此系统有效降低了装调难度,还可根据需求模块化更换中继系统,在空间碎片探测定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共孔径
自由曲面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研究与分析
18
作者
王华
尤鑫川
贺强民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0,共8页
首先对空间红外望远镜系统噪声和读出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关双采样、佛勒采样、斜坡采样、多次累积采样四种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的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四种采样技术在探测器读出模式、噪声抑制、数据量、宇宙射线干扰识...
首先对空间红外望远镜系统噪声和读出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关双采样、佛勒采样、斜坡采样、多次累积采样四种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的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四种采样技术在探测器读出模式、噪声抑制、数据量、宇宙射线干扰识别四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国外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的选取策略,期望为我国空间红外望远镜的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红外望远镜
噪声
宇宙射线
信号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对数低秩与可分离总变分的高光谱解混
19
作者
杨飞霞
李正
+1 位作者
董贤达
马飞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40,共11页
高光谱解混旨在从盲源分离场景中识别出物质(端元)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丰度)特征。针对高光谱图像中存在大量混合像元降低解混的精度,以及当高光谱数据受到噪声污染时难以估计端元的准确数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低秩松弛和可分离总变...
高光谱解混旨在从盲源分离场景中识别出物质(端元)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丰度)特征。针对高光谱图像中存在大量混合像元降低解混的精度,以及当高光谱数据受到噪声污染时难以估计端元的准确数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低秩松弛和可分离总变分先验信息相结合的线性混合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对数函数的局部相似性对基于核范数的低秩表达式进行松弛,抑制次要分量;然后将各向异性总变分重新定义为可分离表达式,以平滑光谱特征和空间丰度特征;最后设计一组高效的求解器得到闭式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解混模型能有效地提升解混精度的同时也能抑制噪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解混
对数低秩
可分离总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光纤网络节点异常识别算法
20
作者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1,共6页
为了提高光纤网络节点异常的识别准确率与识别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节点异常识别算法。通过聚类计算完成输入数据的预分类,解决传统分类识别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预分类后的测试数据分组作为输入层,并将聚类权...
为了提高光纤网络节点异常的识别准确率与识别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节点异常识别算法。通过聚类计算完成输入数据的预分类,解决传统分类识别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预分类后的测试数据分组作为输入层,并将聚类权值和聚类度作为隐藏层的加权系数,提高异常信号的识别度。实验对光纤网络中64个FBG节点进行测试,分别采用温度递变、重物撞击及周期振动模拟异常信号。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异常信号均存在的混叠条件下,本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为80.3%、92.8%和91.6%,比不进行预分类的神经网络算法提升了约20%。在四种测试情况下,本算法的测试结果最优。对相同数据量测试时,本算法的速度仅为SVM算法的1/2,验证了本算法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神经网络
预分类处理
聚类度
异常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高速全差分输出线列型读出电路设计方法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静
孟令伟
刘伟
李冬冰
李敬国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文摘
红外探测器发展进入第三代后,以大面阵、长线列应用为典型代表,其中长线列通常使用拼接结构实现。对于参与拼接的单片电路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行频不断的提升。阵列规格的增加带来信号传输链路延长,行频提升对读出速率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还必须考虑探测器的低温应用,要求读出电路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输出机制,针对长线列的应用,可以通过全差分输出抑制传输噪声,同时差分模块转换模块独立于探测器主芯片,在不影响芯片整体热耗的前提下,显著的提升读出速率。依赖于这种设计,线列读出速率提升至20 MHz,对于1 k的规模,行频达到19 kHz。
关键词
线列读出电路
全差分输出
信号转换
拼接电路
Keywords
line-array ROIC
fully differential output
signal transformation
spliced circuit
分类号
TN21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491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1
2
作者
粟宇路
李泽民
王鑫
丁留琼
姜海
李林
杨帆
机构
昆明物理研究所
云南省红外探测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文摘
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相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军事、安防、医学、农业等领域。由于红外场景具有辐射差异大的特点,为适应各种场景需要,通常要求红外相机具有高动态范围成像性能。本文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典型的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现状,本文也预测了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成像
高动态范围
超帧
读出集成电路
Keywords
infrared imaging
high dynamic range
superframe
ROIC
分类号
TN216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4年度优秀论文
3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文摘
题目: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引用信息:袁媛,于艳,李敬国.智能化红外焦平面应用前景与发展现状[J].激光与红外,2024,54(1):3~9.DOI:10.3969/j.issn.1001-5078.2024.01.001作者介绍:袁媛(198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致力于红外探测器研究十余年,主要从事高性能红外读出电路设计,公开发表文章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一项。近年来,对数字化、智能化红外探测器有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发明专利
激光与红外
红外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
DOI
引用信息
数字化
袁媛
分类号
H152.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征稿简则
4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发展预测和评估。4.本刊主要栏目为:综述与评论、激光器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红外材料与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与系统、光学技术、图像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及光通讯技术。
关键词
学术报告
激光与红外技术
科研论文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征稿简则
5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一、稿件内容1.光电技术特别是激光与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动态、科研论文、学术报告、新技术、新成果和应用成果。2.光电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应用,光电技术创新和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推广使用及所取得的效果。3.光电产品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发展预测和评估。4.本刊主要栏目为:综述与评论、激光器技术、激光技术与应用、红外材料与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与系统、光学技术、图像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及光通讯技术。
关键词
学术报告
激光与红外技术
科研论文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最小张角的红外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
6
作者
王霄
刘士建
李冰
裘莉娅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基金
国家十四五预研项目(No.514010405-207)资助。
文摘
为了解决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中受各种误差影响使得配准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张角的配准方法。首先计算双站中所有测角线对应的张角矩阵,然后利用每个站的航迹信息缩量更新张角矩阵,最后基于最小张角和全局最优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数据关联组合。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算法不仅可以提高配准的精度,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运算的时间;目标之间距离30m时,关联的正确率大于97%,算法的运行时间约0.016ms,在精度和性能上均优于其他算法,为提高目标多维定位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红外多目标配准
最小张角
航迹匹配
局部最优
Keywords
infrared multi-target registration
minimum angle
track matching
local optimality
分类号
TN21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P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陀螺的机载光电系统电子稳像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超
雷霏霖
胥青青
贠平平
刘长亮
机构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29,共5页
文摘
针对基于图像的电子稳像不能适应机载光电系统的复杂应用环境,包括载机机动、光电系统调转、目标场景不确定等因素造成不能准确获取抖动量从而难以补偿等问题。本文采用陀螺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电子稳像技术,基于陀螺数据估计出稳定平台的抖动像素,通过图像序列帧间实时像素补偿,消除图像抖动。在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的条件下,提高了机载光电系统视频图像的稳定性。该方法目前已在某型飞行员夜视系统上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原有硬件条件下,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夜视系统图像的稳定性。
关键词
机载光电
电子稳像
运动估计
陀螺
Keywords
airborne photoelectric system
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
motion estimation
gyro
分类号
V241.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TP75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锑基中波高工作温度640×512红外探测器
8
作者
张磊
周朋
耿丽红
程雨
李娟
李艳红
机构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1-734,共4页
文摘
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可以降低探测器对制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小制冷机和杜瓦结构体积,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本文介绍了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通过开展超晶格材料结构设计、器件制备工艺、小型化制冷机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像元间距15μm的锑基II类超晶格中波640×512探测器,工作温度达到140 K,量子效率达到61%,有效像元率达到99.8%以上,NETD≤20 mK,探测器性能与80 K条件下碲镉汞探测器相当,成像效果良好。
关键词
锑基
高工作温度
640×512
红外探测器
Keywords
Sb-based
high operation temperature(HOT)
640×512
infrared detectors
分类号
TN215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21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P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船舶检测与跟踪
9
作者
黄磊
陈玥
李赵春
祁良剑
程玉柱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6-69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项目(No.31901239)
2022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No.BY2022713)
2023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二维激光SLAM的AGV自主导航系统研究)资助。
文摘
随着水上交通和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河道行驶船舶的检测和跟踪越来越重要。目前基于图像的船舶检测与跟踪的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图像缺失深度信息,导致其不能直接获得船舶的3D尺寸和空间位置。而三维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数据,天然携带精确的几何信息和距离信息,在船舶的检测和跟踪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三维点云的目标检测目前可分为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检测方式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方式。若采用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检测方式对船舶进行检测,存在泛化性差、相临近的船舶点云无法区分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焦点稀疏卷积的PV-RCNN++改进算法对河道行驶的船舶进行检测。该改进算法不仅能很好地区分各种情况下的船舶点云,还可以提高对远处船舶的识别能力,相比基于经典点云算法的目标检测方式,在实际场景中的检测精度提高了11.56%。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舶间位置和3D尺寸关联程度进行多目标匹配与跟踪的方法,其中采用ICP配准计算船舶速度并预测船舶位置。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船舶跟踪方法具有稳定的跟踪性能,能够准确匹配相邻数据帧之间的船舶。
关键词
三维点云
深度学习
船舶检测
PV-RCNN++
焦点稀疏卷积
船舶跟踪
关联矩阵
Keywords
3D point cloud
deep learning
ship detection
PV-RCNN++
focal sparse convolution
ship tracking,correlation matrix
分类号
TN24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加权滑动滤波的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处理
10
作者
魏龙超
张鹏
李明洋
张意乾
张鹏飞
张云飞
张一伟
宋城虎
岳慧锋
李聪聪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
阳明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9,共8页
文摘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雷达而言,雷达前方测量的风速、风向并非轮毂处风速、风向,而且系统噪声和异常值的存在会增大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线性化垂直风切变模型,建立了上平面风速、下平面风速和轮毂处风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加权滑动滤波对轮毂处风速、风向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轮毂处风速、风向的测量精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将风速测量误差降低至0.5 m/s以内,风向测量误差降低至10°以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R^(2)接近于1。该项研究为机舱式激光雷达在风电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风切变
滤波
风速
风向
误差
Keywords
LiDAR
coherent detection
vertical wind shear
filter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error
分类号
TN24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K8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图卷积特征提取的低重叠率点云配准方法
11
作者
张元
阎雨梦
张乐
庞敏
韩慧妍
机构
中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器视觉与虚拟现实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仿真装备部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9-9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2272426)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No.202201150401021)资助。
文摘
在低重叠率点云配准中,传统方法因特征稀疏且难以匹配,在大位姿误差或复杂变换场景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影响配准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渐进特征融合金字塔网络的自适应图卷积模型,通过从粗到细寻找点云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利用自适应图卷积(AGConv)提取和编码空间特征,然后使用渐进特征金字塔网络(AFPN)跨多个尺度融合语义信息,共同提高模型在复杂三维场景理解与分析任务上的性能;其次引入几何Transformer增强模型对全局结构和关联性的理解能力,并实现高质量超点匹配;最后结合AGConv和AFPN设计了一种局部到全局的配准方法,利用骨干学习到的局部点特征并通过叠加点匹配解决全局歧义问题,提高算法鲁棒性。实验证明该网络显著提升了低重叠率点云的配准精度。
关键词
低重叠率
三维点云
点云配准
自适应图卷积
多尺度特征融合
Keywords
low overlap rate
3D point cloud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adaptive graph convolution
multi scale feature fusion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光学Tamm态的太赫兹同时测量折射率传感
12
作者
王毅
陆云清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2-10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575096,No.61775102)资助。
文摘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两种介质折射率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依次由单层石墨烯、薄介质层、介质腔A及含缺陷层(即介质腔B)的多层光子晶体组成。当入射光由石墨烯侧入射时,石墨烯与薄介质层界面上的太赫兹塔姆等离激元(TPPs)模式和光子晶体中的缺陷模式会被同时激发,二者相互耦合,形成非对称的法诺(Fano)共振线型吸收谱线。其吸收峰波长与TPPs模式激发波长一致,只对介质腔A中介质折射率敏感,而吸收谷波长与缺陷模式波长一致,并且只对缺陷层中介质折射率敏感,因此可以实现两种介质折射率的同时检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介质腔A、B中介质折射率同时检测的折射率测量范围分别为1.3~1.46,1~1.005;灵敏度分别为0.125 THz/RIU、0.6 THz/RIU。本文的研究为利用TPPs模式与不同模式的耦合,从而实现多种介质折射率同时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折射率传感
同时测量
石墨烯
太赫兹波段
光学Tamm态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graphene
terahertz band
optical Tamm state
分类号
O43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TP27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适应空间与分组注意的激光点云分割方法
13
作者
李庆祥
覃丽萍
罗训
机构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3-90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No.23XJA880011)
广西教育厅十四五规划项目(No.2022ZJY2216)
+1 种基金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No.2021KY1401)
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GXGZJG2024B241)资助。
文摘
随着激光点云数据的普及,研究如何提取丰富的点云特征信息变得尤为重要。现有方法多注重局部特征学习,却忽视了点云的位置与特征间的关联,且未对全局信息进行建模。为改进此状况,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空间特征模块(Adaptive Spatial Feature, ASF)和分组注意力(GroupFormer)。ASF包括自适应特征块(adaptive feature block)和混合局部块(mixed local block),其可以动态学习点云位置与特征之间关系以及消除均匀加权。混合局部块将局部最大值特征数据与局部自适应特征数据结合起来,以保留局部上下文细节。ASF融入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形成ASF-Net网络,同时引入分组注意力以提取全局点云特征信息。实验表明,ASF-Net在S3DIS和ScanNet v2数据集上的语义分割性能卓越,提高了点云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关键词
点云语义分割
自适应空间特征模块
自适应特征块
混合局部块
分组注意力
Keywords
point cloud semantic segmentation
adaptive feature module
adaptive feature block
mixed local block
GroupFormer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偏振激光烟雾传输特性仿真模拟方法研究
14
作者
钟国舜
李萌
孙剑峰
刘秋佐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激光空间信息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4-1049,共6页
文摘
研究偏振激光的烟雾传输特性对于提高抗烟雾干扰成像能力至关重要。传统蒙特卡洛方法(简称MC法)在仿真光束传输特性时缺乏对光子偏振、相位信息的跟踪记录。本文基于Mie散射理论和电场蒙特卡罗方法(简称EMC法),选取不同偏振激光进行激光烟雾信道传输特性的仿真建模并分析其强度与退偏振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高斯光束入射时,散射光子在平面上仍呈现近高斯分布;同时,随衰减距离增加,光束强度衰减、扩散增宽,且退偏程度加剧,逐渐趋于非偏振光。对比其他类型完全偏振光发现,圆偏振光经过传输后的退偏程度最低,具有更好的保偏性能。本研究对激光雷达抗烟雾干扰成像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电场蒙特卡罗法
MIE理论
偏振激光
激光透雾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Monte Carlo method
Mie theory
polarized laser
laser through smoke
分类号
TN24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N958.9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推杆伺服系统在空间遥感仪器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凯
刘畅
李佳欣
石启龙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摘
空间伺服系统可用于提高有效载荷的使用效率和搭载卫星的寿命。可用于空间观测、空间预警和态势感知等领域,但受到重量、转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由三根电动推杆组成的三推杆伺服系统。每根电动推杆两端均通过球铰链分别与有效载荷和卫星平台连接。通过不同电动推杆的伸长和缩短,实现伺服系统的转动;通过设计电动推杆行程,获得不同的转动范围。本文对三推杆伺服系统的自由度进行了解算;结合实际设计了三推杆伺服系统的60°转动范围;增加了解锁机构,以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分析了伺服系统的热适应性,证明可以作为星载接口使用。结果表明三推杆伺服系统可以用于空间环境;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重量更轻;可以进行空间目标搜索和跟踪;可以完成并替代以往需要卫星机动、调姿的任务,节省卫星燃料。
关键词
伺服机构
电动推杆
态势感知
空间预警
Keywords
servo mechanism
linear actuator
situation awareness
space early warning
分类号
TH745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V443.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红外成像的大气透过率二次标定
16
作者
康丽珠
陶亮
刘海
徐瑞
唐鑫
刘咏梅
机构
昆明物理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5-740,共6页
文摘
本文建立了外场红外成像的大气衰减标定模型,利用标准黑体和红外热像仪对大气透过率进行二次标定。首先对红外热像仪进行实验室标定,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测量数据,求解出红外热像仪的响应度α和探测器暗电流引起的固定偏置DN_(dark);然后建立红外辐射传输过程中大气衰减标定模型,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准黑体进行外场测试,可通过改变测试距离和黑体温度获得显示输出值和黑体辐射亮度,再引入红外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率作为校正系数,得出距离R处的红外大气透过率校正值。大气透过率校正值与仿真值的偏差小于为2%。
关键词
标定
大气透过率
外场试验
红外成像
Keywords
calibration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field test
infrared imaging
分类号
O432.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TN219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波段共孔径模块化光学系统设计
17
作者
佟静波
侯作勋
杨立欣
机构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1-780,共10页
文摘
为满足对空间碎片的检测与跟踪,增强对空间碎片的分析预测能力,设计了一款可见、红外和激光三种光路共孔径一体化的光学系统。其基本指标为可见光谱段400~850 nm,视场2°×2°,焦距366.7 mm,入瞳直径100 mm;红外谱段7.5~9.5μm,视场2°×2°,焦距190 mm,入瞳直径95 mm;激光谱段1064.4±0.5 nm,视场0.6 mrad,焦距370 mm,入瞳直径100 mm。三光路共用离轴三反结构,通过分析设计自由曲面面型使一次像面具有较好成像质量和共轴对称特性。在激光和红外通道一次像面前反向放置楔形平板校正分色片产生的像散,使两通道前组可完善成像,进而中继系统具有同轴特性且可独立测试、装调。通过对各光路的像差分析及优化,可见光系统在特征频率200 lp/mm处,MTF值为0.44,红外系统2×2像素内能量集中度接近衍射极限达到80%,激光系统Φ30μm范围内能量集中度大于93%,各通道成像效果均达到较高质量,此系统有效降低了装调难度,还可根据需求模块化更换中继系统,在空间碎片探测定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共孔径
自由曲面
模块化
Keywords
optical design
common aperture
freeform surface
modularization
分类号
TH7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V44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研究与分析
18
作者
王华
尤鑫川
贺强民
机构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3-490,共8页
文摘
首先对空间红外望远镜系统噪声和读出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对相关双采样、佛勒采样、斜坡采样、多次累积采样四种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的原理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四种采样技术在探测器读出模式、噪声抑制、数据量、宇宙射线干扰识别四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国外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的选取策略,期望为我国空间红外望远镜的研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空间红外望远镜
噪声
宇宙射线
信号采样
Keywords
space infrared telescope
noise
cosmic rays
signal sampling
分类号
TH745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V44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对数低秩与可分离总变分的高光谱解混
19
作者
杨飞霞
李正
董贤达
马飞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0-640,共11页
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面上项目(No.2023-MS-314)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创新发展项目(No.LJ242410147006)资助。
文摘
高光谱解混旨在从盲源分离场景中识别出物质(端元)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丰度)特征。针对高光谱图像中存在大量混合像元降低解混的精度,以及当高光谱数据受到噪声污染时难以估计端元的准确数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低秩松弛和可分离总变分先验信息相结合的线性混合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对数函数的局部相似性对基于核范数的低秩表达式进行松弛,抑制次要分量;然后将各向异性总变分重新定义为可分离表达式,以平滑光谱特征和空间丰度特征;最后设计一组高效的求解器得到闭式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解混模型能有效地提升解混精度的同时也能抑制噪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光谱
解混
对数低秩
可分离总变分
Keywords
hyperspectral
unmixing
logarithmic low rank
separable total variation
分类号
TP75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O43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光纤网络节点异常识别算法
20
作者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机构
焦作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1,共6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172102210390)资助。
文摘
为了提高光纤网络节点异常的识别准确率与识别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节点异常识别算法。通过聚类计算完成输入数据的预分类,解决传统分类识别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预分类后的测试数据分组作为输入层,并将聚类权值和聚类度作为隐藏层的加权系数,提高异常信号的识别度。实验对光纤网络中64个FBG节点进行测试,分别采用温度递变、重物撞击及周期振动模拟异常信号。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异常信号均存在的混叠条件下,本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为80.3%、92.8%和91.6%,比不进行预分类的神经网络算法提升了约20%。在四种测试情况下,本算法的测试结果最优。对相同数据量测试时,本算法的速度仅为SVM算法的1/2,验证了本算法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关键词
聚类神经网络
预分类处理
聚类度
异常信号识别
Keywords
clustering neural network
pre classification processing
cluster degree
abnormal signal recognition
分类号
TN929.11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高速全差分输出线列型读出电路设计方法
王静
孟令伟
刘伟
李冬冰
李敬国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动态范围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粟宇路
李泽民
王鑫
丁留琼
姜海
李林
杨帆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24年度优秀论文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征稿简则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征稿简则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最小张角的红外双站多目标配准方法
王霄
刘士建
李冰
裘莉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陀螺的机载光电系统电子稳像技术研究
李超
雷霏霖
胥青青
贠平平
刘长亮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锑基中波高工作温度640×512红外探测器
张磊
周朋
耿丽红
程雨
李娟
李艳红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船舶检测与跟踪
黄磊
陈玥
李赵春
祁良剑
程玉柱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加权滑动滤波的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处理
魏龙超
张鹏
李明洋
张意乾
张鹏飞
张云飞
张一伟
宋城虎
岳慧锋
李聪聪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基于图卷积特征提取的低重叠率点云配准方法
张元
阎雨梦
张乐
庞敏
韩慧妍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基于光学Tamm态的太赫兹同时测量折射率传感
王毅
陆云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自适应空间与分组注意的激光点云分割方法
李庆祥
覃丽萍
罗训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偏振激光烟雾传输特性仿真模拟方法研究
钟国舜
李萌
孙剑峰
刘秋佐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三推杆伺服系统在空间遥感仪器中的应用
张凯
刘畅
李佳欣
石启龙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基于红外成像的大气透过率二次标定
康丽珠
陶亮
刘海
徐瑞
唐鑫
刘咏梅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三波段共孔径模块化光学系统设计
佟静波
侯作勋
杨立欣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空间红外望远镜信号采样技术研究与分析
王华
尤鑫川
贺强民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基于对数低秩与可分离总变分的高光谱解混
杨飞霞
李正
董贤达
马飞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基于聚类神经网络的光纤网络节点异常识别算法
原娇杰
焦梦甜
赵杰文
《
激光与红外
》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