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64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1
作者 樊佳佳 马冬梅 +3 位作者 朱华平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O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Oxldmrt1 Oxldmrt3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条[鱼师]otx2和eya1基因克隆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
2
作者 姜燕 刘欣 +5 位作者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9,共13页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days post-hatching)时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最高(P<0.05)。本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鱼师] otx2 eya1 组织表达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的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评价
3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4 位作者 刘志国 左涛 程兆龙 李永涛 逄志伟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为系统评价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1个,采集浮游植物4门73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占82.19%。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通过判别能... 为系统评价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1个,采集浮游植物4门73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占82.19%。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通过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确定不同月份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核心指标;以核心指标在全部采样点的95%或5%分位数为标准,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分值,从而获得各站点的P-IBI总分值,并根据相应标准确定各站点的生态状况等级,采用1、3、5分赋值法对各站点的生态状况赋分,获得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各调查站位生态状况等级不同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5月,“优”状态站位较少(9.68%)且分散分布于黄河入海口周边区域;7月,“优”状态站位达35.48%,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口门及莱州湾水域;12月,“优”状态站位高达38.71%且主要分布在入海口以北水域。P-IBI与氨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NO_(3)-N)、磷酸盐(PO_(4)-P)、溶解氧(DO)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表层水温(SST)呈显著正相关。健康评价综合分值表明,2020年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状况一般。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健康评价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的万泉河鱼类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雷俊 苏园园 +5 位作者 尹连政 曾若菡 黎平 秦永强 蔡杏伟 刁晓平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61,共15页
万泉河是海南岛重要的河流之一,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探究万泉河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结合传统渔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在鱼类监测方面的... 万泉河是海南岛重要的河流之一,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探究万泉河流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结合传统渔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eDNA技术与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在鱼类监测方面的优势。结果显示,通过eDNA技术共检测到6目32科65属76种鱼类,传统渔具调查方法共获得4目14科44属44种鱼类。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到的鱼类有19种,总体上eDNA在所有采样点检测出的鱼类物种均比传统调查方法多。两种方法检测的鱼类中均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为主,其次是鲈形目(Perciformes)和鲇形目(Siluriformes)。本研究结果表明,eDNA技术是对万泉河传统渔具调查方法的重要补充,可为万泉河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万泉河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保保障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董宣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82,共22页
本文综述了生物安保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生物安保作为一种基于风险分析的战略性综合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防控疫病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生物安保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 本文综述了生物安保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生物安保作为一种基于风险分析的战略性综合方法,其核心目标在于防控疫病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生物安保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论了这一概念与生物安全、疫病防控和健康养殖、动物卫生等概念的联系与差别,并提出生物安保、动物卫福和生态干预构成动物卫生三要素,探讨了生物安保体系构建的六大要素和生物安保计划的实施流程。随后,概述了生物安保概念所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科技和政策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接下来,文章讨论了全球和区域性组织在推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战略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法规体系构建方面的实践,特别介绍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等国际组织重视运用生物安保理念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进一步讨论了水产养殖企业生物安保分级及其技术内容,以无特定病原(SPF)虾苗培育为例介绍了国外企业生物安保的发展,描述了水产养殖企业生物安保体系构建方法和在对虾育苗场的实践。最后,文章重点指出了中国在水产养殖生物安保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了生物安保战略的发展方向,包括构建国家生物安保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路线图、强化生物安保相关的研究与教育普及,优先发展种业生物安保,构建高标准生物安保水平上的种业体系,以保障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保 水产养殖 疫病防控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脂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善宇 简冲 +3 位作者 薛勇 赵玲 孙慧慧 曹荣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 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 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A组),115℃、14.7 min(B组)和121℃、3.7 min(C组)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地、滋味和气味的感官评分变化明显。样品中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在杀菌后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杀菌组间脂质组成存在差异,C组样品的脂质损失程度最高。脂质氧化程度受杀菌条件的影响显著(P<0.05),过氧化值(POV)含量均显著升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BARS)含量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条件处理后鱼肉的气味特征明显不同。借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4组样品中鉴别出22种挥发性化合物,各组间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己醛、戊醛、异戊醛、3-戊酮、环己酮、3-羟基丁-2-酮和乙酸乙酯等是鱼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在B组样品中含量最高。综上,采用115℃、14.7 min(B组)杀菌的样品,其感官和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其他组,且脂质氧化程度更低。研究结果可为蓝点马鲛鱼罐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鱼 杀菌条件 感官品质 脂质 挥发性物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TRAF7基因克隆及其响应高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岩峰 廖梅杰 +5 位作者 葛建龙 王锦锦 王印庚 荣小军 李彬 谭颜廷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7, TRAF7)作为一种细胞内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并介导宿主应激防御调控过程。为研究TRAF7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 DN...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7, TRAF7)作为一种细胞内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并介导宿主应激防御调控过程。为研究TRAF7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克隆了刺参TRAF7(Aj TRAF7)全长c DNA序列,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并检测了该基因在刺参不同组织和高温胁迫过程中体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AjTRAF7全长2 57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 770 bp,5'UTR长345 bp,3'UTR长461 bp,编码58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5.6 kDa,理论等电点(p I)为7.52。蛋白序列包含1个RING finger结构域、1个Coiled coil结构域和6个WD40结构域,N端包含1个螺旋区域。该基因预测蛋白包含41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0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蛋白N端具有3个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刺参基因组中比对到2个AjTRAF7基因拷贝,第一个拷贝包含18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第二个拷贝包含17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系统进化学分析表明,刺参TRAF7氨基酸序列与蝠海星(Patiria miniata)和紫色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相似性较高,分别为40.58%和38.37%,刺参与蝠海星和紫色球海胆聚在一支。RT-qPCR结果显示,Aj TRAF7在健康刺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雌性性腺中表达量最高,体腔细胞中表达量次之,在呼吸树、体壁、肠道、雄性性腺和纵肌中表达量依次降低,各组织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在响应高温胁迫的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体壁组织中AjTRAF7基因表达量在第2天和第4天显著上升(P<0.05),第6天基因表达开始下降。综上,AjTRAF7基因可能参与刺参应对高温胁迫的表达调控过程,相关结果将为解析刺参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TRAF7 高温胁迫 基因克隆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虹鳟心脏生化指标和低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九菊 黄进强 +3 位作者 李永娟 吴深基 赵璐 曾粤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低氧敏感性鱼类,低氧胁迫下其生长、行为、代谢和免疫等均会受到影响。为了解低氧胁迫对虹鳟心脏生化指标和低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用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中度低氧[(4...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低氧敏感性鱼类,低氧胁迫下其生长、行为、代谢和免疫等均会受到影响。为了解低氧胁迫对虹鳟心脏生化指标和低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用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中度低氧[(4.5±0.1)mg/L]和重度低氧[(3.0±0.1)mg/L]胁迫4、8、12、24 h、中度低氧1个月(TMM)、重度低氧1个月(TMS)及复氧[(8.5±0.1)mg/L]12 h和24 h后虹鳟心脏中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中度低氧胁迫下,虹鳟心脏中丙酮酸激酶(PK)、总胆固醇(TC)、乳酸(LD)和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在8 h时升高,24 h时降低,复氧后仍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在重度低氧胁迫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8 h时达到峰值(P<0.05),24 h和复氧后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脂肪酶(LPS)、TC、谷草转氨酶(GOT)和GPT水平在12 h时降低,复氧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TMM组和TMS组中PK、TC、乳酸脱氢酶(LDH)和GP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中度低氧胁迫下,sdh、fih1和hif-1α基因表达量在8 h显著升高(P<0.05),复氧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重度低氧胁迫下,ldh、pk、sdh、hif-1α、egln-1和vhl基因表达量在24 h时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MM和TMS组中ldh、pk、sdh、fih1、egln-1和vhl基因表达量在中度低氧胁迫下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低氧胁迫下pk、sdh和vhl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使虹鳟心脏发生代谢紊乱,影响体内正常的代谢水平,并对虹鳟心脏造成一定损伤。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虹鳟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低氧胁迫 生化指标 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9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5 位作者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9,共16页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其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PACRG和parkin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ORF序列全长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parkin共调基因(PACRG) PARKIN基因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典型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10
作者 原大山 刘志鸿 +5 位作者 马培振 孙秀俊 周丽青 李转转 徐东 吴彪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9,共15页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 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各站位贝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结构参数,并采用相似性系数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方法进行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岛沿海潮间带共鉴定出贝类40种,沧口发现的贝类物种数最多,达到18种,金口最少,仅发现6种;各调查站位的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同一站位贝类优势种的种类和优势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砂海螂(Mya arenaria)和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秋季优势种主要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春季和秋季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5~1.84和0.66~2.00,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6~1.97和0.62~2.9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0.84和0.31~0.98,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的3个站位为前桃园、鳌山卫和沧口;春秋两季各站位群落聚类结果有所不同,红石崖和金口始终分别为单独一支,沧口和王哥庄始终聚为一类,前桃园和鳌山卫始终聚为一类。研究发现,底质类型对青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查明了青岛不同底质潮间带的贝类资源状况,为青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质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大连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朱晓彤 荣小军 +7 位作者 李彬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王锦锦 吴岩强 赵欣涛 施国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 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进一步完成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水质良好,除春季活性磷酸盐,夏、秋、冬季铅元素和秋季镍元素含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保种区水体属于贫营养级;沉积物中除了秋季铬元素含量未达到Ⅰ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全部指标均符合Ⅰ类沉积物标准,表明保种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海水和沉积物四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水体共获得3796个OTUs,4个季节水体中的Shannon指数在5.90±0.04~6.84±0.01之间,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沉积物中共获得4151个OTUs,四个季节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在6.06±1.44~7.88±0.22之间,夏季最高,春季最低。PcoA分析显示,水体和沉积物在四季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水体的菌群结构受季节影响变化相对于沉积物而言更为显著。对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菌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分别筛选到73和66个显著差异菌群(P<0.05),其中冬季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差异菌群包含弧菌科(Vibrionaceae)、冷单胞菌科(Psychromonadaceae),需要警惕冬季弧菌对刺参健康的潜在威胁。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是影响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铅)是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保种核心区生态环境、解析其风险因子和影响因素提供支撑,为我国刺参原种的高效保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原种场核心区 生态环境质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2
作者 张现红 李文洋 +5 位作者 刘宝良 费凡 高小强 郭冉 曹淑全 朱智文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 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8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密度梯度:低密度100尾[(3.14±0.13)kg/m3,LD]、中密度200尾[(6.31±0.13)kg/m3,MD]和高密度300尾[(9.56±0.24)kg/m3,HD]进行实验。研究表明,HD组特定增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和变异系数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HD组抗氧化酶和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D组HPI轴相关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PI轴相关基因(crhr1、nr3c1及nr3c2)的表达量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调(P<0.05),crh-bp表达量则相反(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消化代谢、氧化应激及内分泌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养殖密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养殖密度 氧化应激 消化代谢 HPI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不同月龄性腺组织学观察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祁博 李胜杰 +6 位作者 杜金星 肖小芳 张东云 朱涛 雷彩霞 刘志军 宋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 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性别分化 组织切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胡采芹 胡铁焕 +6 位作者 刘乾甫 杨婉玲 曾艳艺 高原 李海燕 麦永湛 王超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为探讨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水质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室外池塘分别构建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添加实验组以及无碳源添加对照组,开展为期6周的培养实验。对实验期间水体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高... 为探讨添加碳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水质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室外池塘分别构建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添加实验组以及无碳源添加对照组,开展为期6周的培养实验。对实验期间水体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同时测定水质参数。结果显示,实验组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_(4)^(+))、亚硝酸盐(NO_(2)^(-))和硝酸盐(NO_(3)^(-))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细菌总菌落数(BA)和生物絮团沉积量(BFV)分别约为对照组的5倍和2倍,说明向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中添加特种碳源和缓释碳源均可促进生物絮团的形成,显著降低水体含氮类营养盐浓度,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水体的优势门类群为放线菌(Actinobacteria)、变形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分别占比47.8%、31.6%和16.6%;而hgcI_clade、CL500-29_marine_group和MWH-UniP1_aquatic_group为优势属,分别占比43.8%、10.3%和6.6%。RDA分析表明,溶解氧(DO)、NO_(3)^(-)、TN、总磷(TP)和水温(WT)等是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此外,添加碳源可引起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栖湖菌属(Limnohabitans)、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等参与水体氮循环与碳循环的关键细菌类群占比升高,以及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细胞活性和膜运输等相关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升高,说明添加碳源可通过改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增强其对碳、氮元素的代谢活性,有利于细菌对水体含氮类营养盐的转化、利用以及对有机碳的降解。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的低碳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并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池塘养殖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碳源 大口黑鲈 池塘养殖 水质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氮释放及相关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研究
15
作者 赵苗苗 毕蓉 +6 位作者 李鸿妹 宋欣荣 黄圣荣 冯秀婷 张海龙 李莉 赵美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5,共12页
我国黄海海域已连续18年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数百万吨浒苔在绿潮消亡阶段沉降入海并向海水中释放大量有机质。目前,对于量化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 我国黄海海域已连续18年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绿潮,数百万吨浒苔在绿潮消亡阶段沉降入海并向海水中释放大量有机质。目前,对于量化浒苔降解过程中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PON)的释放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选择浒苔为对象,设置2种降解密度(1 g/L、5 g/L),研究90 d降解过程中的POC和PON浓度、POC︰PON及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及其比值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90 d降解过程中POC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90.17±24.77)和(219.99±45.11)μmol/L]、PON浓度[1 g/L与5 g/L处理组峰值分别为(16.15±0.71)和(23.20±7.16)μmol/L]变化显著。POC、PON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前60 d,POC和PON浓度均先上升后下降;第60~90天,POC浓度持续下降约49%,而PON浓度上升约430%。浒苔降解初期POC︰PON升高,表明此时氮的释放滞后于碳;随后,POC︰PON下降,与微生物对氮的固定以及呼吸作用消耗碳有关。微生物丰度与POC、PON浓度显著相关,表明微生物对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释放具有重要作用。降解密度对POC、PON浓度有显著影响,5 g/L处理组POC、PON浓度约为1 g/L处理组的2~3倍,且5 g/L处理组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较长。本研究厘清了浒苔降解过程中POC、PON的释放特征,明确了微生物丰度变化与POC、PON含量及二者比值变化的关系,为深入探究浒苔降解过程中微生物对POC、PON释放的调控机制以及POC、PON降解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降解 降解密度 微生物丰度 颗粒有机碳 颗粒有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5K液相芯片的凡纳对虾生长和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16
作者 和怡婧 刘绵宇 +11 位作者 栾生 孔杰 李旭鹏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强光峰 王照欣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共11页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770尾个体进... 本研究基于55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分型信息估计了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抗性的遗传参数,以期为育种芯片在凡纳对虾多性状复合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对凡纳对虾59个家系,共计1770尾个体进行WSSV感染测试;根据家系内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均匀选取590尾个体,利用55K SNP液相芯片进行分型,复合系谱和基因型信息构建H矩阵及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模型,基于H矩阵估计凡纳对虾感染WSSV后体长、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和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别为0.21±0.06和0.22±0.06,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为0.16±0.06,为低等遗传力水平。经五折交叉验证,基于H矩阵的体长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提高18.12%,预测偏差无明显差别;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无明显差别,预测偏差较大;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预测准确性较A矩阵降低29.07%,预测偏差较大。基于两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凡纳对虾体长与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13±0.20和0.30±0.22,与0无显著差异(P>0.05);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相关为0.95±0.03,与1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显示,利用芯片开展凡纳对虾生长的遗传评估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WSSV抗性性状的评估可能受分型个体选择等因素影响,预测准确性无明显提升;个体抗WSSV存活时间在准确性和预测偏差等方面均优于家系抗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评估结果。在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可考虑将抗WSSV存活时间作为基因组选择的目标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遗传评估 ssGBLUP WSSV抗性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后pVA1-like质粒的组织分布及增殖特点
17
作者 苏兴琦 傅强 +7 位作者 李旭鹏 孔杰 田吉腾 曹宝祥 刘宁 栾生 罗坤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9,共13页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主要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携带的pVA1-like质粒表达毒力蛋白PirABVp所致。本研究通过2次定量口饲的感染方式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成虾...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主要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携带的pVA1-like质粒表达毒力蛋白PirABVp所致。本研究通过2次定量口饲的感染方式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成虾进行弧菌胁迫,研究相对低摄菌量实验组(L组,105 CFU/尾)与相对高摄菌量实验组(H组,107 CFU/尾)的个体5个不同时间点(感染后3、6、9、24和48 h)的9种不同组织(鳃、胃、肠道、眼柄、肌肉、肝胰腺、第5游泳足、腹部神经和第2触角鞭)中弧菌分布及变化情况。通过毒力蛋白PirA^(Vp)的基因表达量反映副溶血弧菌携带的pVA1-like质粒量,进而代表弧菌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显示,H组和L组的总体死亡率无差异,且均在3~6 h达到死亡高峰。2个实验组中病原质粒在各组织中的拷贝数不同,腹部神经与肠道组织平均质粒拷贝数均高于其他组织;同一组织内H组比L组的质粒拷贝数高1.9~4.9倍。质粒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质粒拷贝数变化情况与对虾摄菌时间、死亡率无显著关系。同时2个实验组的质粒拷贝数变化特点也不同。L组中,有6个组织的质粒拷贝数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胃、肠和肝胰腺中随时间呈波动变化;H组中,有7个组织的质粒拷贝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但在胃和第5游泳足中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2触角鞭和第5游泳足在各取样时间段均可检测出PirA^(Vp),可作为保种成虾活体常态病原检测的候选组织。本研究探究了商品规格种虾感染不同浓度VpAHPND后在体内不同组织的分布及扩增动态变化的特点,可为AHPND精准抗性测试方案的制定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也为保种期成虾准确的病原监测的候选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副溶血弧菌 PirA^(Vp)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研究
18
作者 金渝钦 孟顺龙 +4 位作者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实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 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实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生物絮团模式下养殖系统水体中的NH_(4)^(+)-N、NO_(2)^(-)-N、NO_(3)^(-)-N、TN和T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57.07%、80.22%、30.50%、24.64%和31.47%。饲料是养殖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90.60±0.08)%、(87.16±0.19)%,占磷总输入的(96.08±0.19)%、(92.30±0.24)%。收获的大口黑鲈是养殖系统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43.04±1.42)%、(44.17±1.53)%;而底泥累积是养殖系统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磷总输入的(75.92±0.47)%、(74.70±0.71)%。絮团组氮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44.17±1.53)%、(50.69±1.87)%,均高于空白组的(43.04±1.42)%、(47.51±1.6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絮团组磷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17.41±0.14)%、(18.87±0.20)%,均显著高于空白组(13.06±0.36)%、(13.59±0.38)%(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大口黑鲈能调节养殖水质,降低氮、磷累积,提高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大口黑鲈 养殖水环境 氮磷收支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8 位作者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6,共12页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微生物群落 核心菌群 元素循环 群落构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0
作者 高弋强 许星鸿 +6 位作者 张磊 魏迪 崔志扬 刘志鸿 吴彪 周丽青 孙秀俊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7,共8页
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最适条件,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培育密度及饵料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个培育密度(5、10、15、20个/mL)、4种饵料[A组金藻(Lsochrysis g... 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最适条件,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培育密度及饵料对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存活和附着变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4个培育密度(5、10、15、20个/mL)、4种饵料[A组金藻(Lsochrysis galbana)、B组角毛藻(Chaetoceros sp.)、C组金藻+角毛藻1:2、D组金藻+角毛藻2:1],分别在第3、9、18、27天测量幼虫壳长并统计存活率,在第27天统计幼虫附着变态率。结果显示,在幼虫生长方面,第3天,饵料A组幼虫壳长[(0.968±0.002)mm]最大,显著高于饵料B组和C组(P<0.05)。10个/mL密度组的壳长[(0.102±0.013)mm]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P<0.05)。在存活率方面,第18天,饵料A组的存活率(26.67%)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饵料C组和D组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饵料A组和B组。10个/mL密度组前18 d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第27天与15个/mL密度组差异不显著。在附着变态方面,混合饵料C、D两组均显著高于饵料A组和B组。15个/mL密度组的幼虫附着变态率(17.38%)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幼虫开口(D形幼虫初期)投喂金藻的存活率最高,投喂混合饵料生长快、变态率最高,幼虫密度控制在10~15个/mL为最佳。综上所述,在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过程中,幼虫密度控制在10~15个/mL,开口投喂金藻,开口后投喂混合饵料最适宜幼虫的生长发育和附着变态。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菲律宾蛤仔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因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于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及苗种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幼虫 密度 饵料 生长 存活 附着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