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1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溢出视角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非 范权贻 +2 位作者 刘倩 袁普盈 常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边际效应分析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机制识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显著的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风险配置,强化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还能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赋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结果对提高金融科技支持效率,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创新 结构特征 空间溢出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泵压降数据的页岩气井单段裂缝参数反演——以长宁N209井区页岩气井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玉龙 崔乾晨 +3 位作者 高上钧 陈满 郑纯桃 张烈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水平井多级分段多簇压裂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准确评价缝网参数是开展压裂效果评估、压裂工艺优化和压后产能预测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传统页岩气井压裂裂缝参数表征主要采用裂缝扩展模拟与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压裂施工停泵压降曲... 水平井多级分段多簇压裂是页岩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准确评价缝网参数是开展压裂效果评估、压裂工艺优化和压后产能预测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传统页岩气井压裂裂缝参数表征主要采用裂缝扩展模拟与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压裂施工停泵压降曲线的信息挖掘与利用不足.采用数字滤波方法消除停泵压降数据的水锤波动,利用分形裂缝表征页岩气井压裂缝网,结合数值试井分析实现了单段裂缝参数反演,建立了一套基于停泵压降数据的缝网参数反演工作流程.该成果在长宁公司N209井区压裂井成功应用,并对裂缝参数评价结果与一体化压裂模拟和产气剖面测试等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停泵阶段压降数据的单段裂缝参数反演结果显著提升了参数解释精度,有助于揭示页岩气井段间产气能力差异的原因;气井产能与裂缝总长和裂缝表面积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利用广域电磁法确定的压裂改造体积,其中,早期日产气量与总缝长相关性最高;预计最终回收率与裂缝表面积相关性最高;缝网总长与单簇压裂液规模强线性相关,反映了长宁区块页岩气井压裂工艺2.0的技术先进性.获取页岩气井单段裂缝参数可为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和压裂效果评价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试井分析 页岩气井 裂缝参数反演 停泵压降 压裂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流向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伟 杨盘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针对标准流向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莱维(Levy)飞行和入侵杂草策略的改进流向算法.首先,该算法在选择水流流向时引入Levy飞行机制,使水流沿最优水流位置方向做Levy飞行运动,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其次,利用入... 针对标准流向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和收敛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莱维(Levy)飞行和入侵杂草策略的改进流向算法.首先,该算法在选择水流流向时引入Levy飞行机制,使水流沿最优水流位置方向做Levy飞行运动,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其次,利用入侵杂草策略,对每一代水流进行繁殖、空间扩散和竞争操作,增加水流的多样性,扩大搜索范围,提高全局寻优能力.最后,将改进流向算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中,并与标准流向算法及其他改进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标准流向算法及其他改进算法,所提改进流向算法的覆盖性能有大幅提升,覆盖率可达98.52%,可实现更均匀的节点分布和更低的部署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 流向算法 莱维飞行 入侵杂草算法 节点分布 覆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动态演化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智慧 黄镜入 张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为有效挖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规律信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构建方法.从风险结构与风险模式两方面定义风险传播机制,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与风险传播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 为有效挖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规律信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构建方法.从风险结构与风险模式两方面定义风险传播机制,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与风险传播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型.以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例,对201份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演化模型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风险分析;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型可对各致因的风险传播特性进行解析与归类,从而制定出针对不同情形致因的控制策略,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风险动态演化 复杂网络 风险传播机制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拔试验的加筋土界面摩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屈畅姿 曹峥 +2 位作者 刘泽 周详详 李梦竹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加筋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加固路基和边坡支挡等领域,筋土界面摩擦强度对支挡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加筋土的界面摩擦特性,自制拉拔装置,对黏土-土工格栅、黏土-碳纤维布、黏土-土工格室和碎石土-... 加筋土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加固路基和边坡支挡等领域,筋土界面摩擦强度对支挡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加筋土的界面摩擦特性,自制拉拔装置,对黏土-土工格栅、黏土-碳纤维布、黏土-土工格室和碎石土-土工格室等4种加筋土进行拉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加筋土中,土工格室与碎石土的界面摩擦强度最高,构成的加筋体承受变形的能力最强;黏土-碳纤维布构成的加筋体界面摩擦强度最低,但具有筋土间相互作用发挥较快、允许变形小的特点;不同加筋体的允许变形差别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提出了一种考虑土工格室加强区的无黏性土-土工格室界面最大摩阻力计算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加筋土工程筋材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加筋土 拉拔试验 碎石土 界面摩擦强度 峰值位移 土工格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博-阿断裂隧道的抗错断性能模型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继国 郭韬 +2 位作者 苗宝栋 彭文波 魏龙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中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许多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穿越不良地质区段,受到来自活动断层的错动威胁.为探究走滑断层作用下铰接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规律及变形破坏机制,以天山胜利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 中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许多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穿越不良地质区段,受到来自活动断层的错动威胁.为探究走滑断层作用下铰接隧道结构的应变响应规律及变形破坏机制,以天山胜利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光纤传感技术,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开展了走滑断层作用下分节段铰接隧道变形破坏研究.结果显示,隧道衬砌的变形主要发生在断层破碎带内部及边缘附近,隧道整体的破坏模式为拉压剪切组合破坏模式;沿隧道纵向,断层破碎带处隧道受力模式总体上为拱顶与拱底受拉,两侧既有受拉也有受压;沿截面环向,环向应变分布呈“W”形,存在两个拉应变峰值及两个压应变峰值,截面变形趋势为两侧受到水平挤压作用,迫使截面由马蹄形向椭圆形发展.研究结果揭示了走滑断层作用下铰接隧道的变形破坏形式以及衬砌变形规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走滑断层 模型试验 铰接隧道 光纤传感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砾岩水力裂缝扩展大型矿场实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景臣 石善志 +3 位作者 郭晓东 吕振虎 张兆鹏 董景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砾岩储层由于砾石的存在而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砾岩压裂成缝机理复杂.受限于岩样尺寸和实验条件,室内压裂物理模拟受砾石尺寸效应影响显著,裂缝扩展时间尺度小.为真实记录裂缝动态扩展过程,反映现场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压后裂缝宏观整体形... 砾岩储层由于砾石的存在而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砾岩压裂成缝机理复杂.受限于岩样尺寸和实验条件,室内压裂物理模拟受砾石尺寸效应影响显著,裂缝扩展时间尺度小.为真实记录裂缝动态扩展过程,反映现场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压后裂缝宏观整体形态,搭建一套超大尺寸(2.0 m×2.0 m×1.0 m)真三轴水力压裂矿场实验平台,通过万吨级应力加载装置、真实管汇和压裂泵车,实现现场真实工况条件下的砾岩水力压裂模拟.基于该平台,分析了水平应力差、压裂液黏度和单孔进液速率对砾岩压裂裂缝动态扩展过程和压后裂缝宏观整体形态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砾岩压裂趋于在井筒处形成“纵向缝+横切缝”的复杂多裂缝形态,远离井筒后,横切主缝扩展优势逐步显现,局部遇砾形成分支缝;12 MPa高水平应力差条件下,压后近井区域形成多缝竞争扩展的复杂裂缝带,横切主缝向远端延伸优势减弱;压裂液黏度低于50 mPa·s时,压后横切主缝扩展优势显著,当压裂液黏度高于50 mPa·s时,近井区域形成复杂多裂缝形态;单孔进液速率超过0.3 m^(3)/min后,井筒处趋于形成多条纵向缝,易导致段间压窜.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认识砾岩储层压裂裂缝真实形态,为砾岩水力压裂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致密砾岩 矿场实验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裂缝形态 限流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互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云 刘泓昆 +3 位作者 胡慧敏 巩科麟 张亚男 殷子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相互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中国深圳市1999年与2015年的建筑普查、土地利用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刷卡数据,从开发强度、用地信息熵、车站类型及早晚高峰...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相互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利用中国深圳市1999年与2015年的建筑普查、土地利用以及轨道交通车站刷卡数据,从开发强度、用地信息熵、车站类型及早晚高峰客流量等多个指标精细化分析轨道交通车站运能与周边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入“节点-场所”模型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间的发展协调程度,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将二者协调状态划分为从属状态、平衡状态及失衡状态.结果表明,随着轨道交通车站开发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车站客流量与周边土地利用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全天客流量与容积率和商办建筑面积显著正相关,早高峰客流量与居住建筑面积和建筑密度显著正相关,而与容积率显著负相关,晚高峰客流量则与商办建筑面积和道路网密度显著正相关.深圳市轨道交通车站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水平偏低,站点类型以节点和场所价值低度均衡发展的从属状态为主,而协调状态则较少且集中分布在中心区圈层.未来应进一步对失衡节点地区采取针对性的开发策略,提升集聚效应与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车站 土地利用 “节点-场所”模型 协调关系 客流量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通学出行的家长接送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书红 邵恒 陈西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研究家长接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家长、学生的个人属性与家庭属性,以及后续行程目的、生理成本与延误时间等出行属性因素,基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分析对于家长接送... 研究家长接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家长、学生的个人属性与家庭属性,以及后续行程目的、生理成本与延误时间等出行属性因素,基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分析对于家长接送学生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中国海宁市居民出行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年龄越大,选择步行接送的可能性越大;学生性别对于家长接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家长性别和学生年龄对接送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女性接送者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学生年龄越小,家长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后续行程目的为上班的家长更偏向于选择机动车接送;小汽车接送者的接送时间相对较长,但该接送方式承担的生理成本和延误时间相对较少;电动车接送者承担的生理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低.依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和交通管制等维度对学生通学出行提出相关改善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从学生通学的角度制定交通规划管理政策、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学出行 家长接送 多项logit模型 影响因素 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亚芳 曾科 +2 位作者 包嗣海 段莉斌 张维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玻璃砂替代UHPCC中的河砂,制作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lass sand ultrahigh-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GS... 为实现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UHPCC)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玻璃砂替代UHPCC中的河砂,制作玻璃砂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glass sand ultrahigh-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GS-UHPCC),通过开展力学性能试验,探讨不同玻璃砂替代率和玻璃砂粒径对GS-UHPCC抗压、抗折性能的影响,定量表征GS-UHPCC的弯曲韧性和能量吸收能力,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玻璃砂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以平均粒径为0.27 mm的玻璃砂替代河砂,当体积替代率为40%时效果最好,替代后GS-UHPCC在养护28 d时的抗压强度相较于未掺时提升了17.0%,抗折强度提升了14.8%,能量吸收能力最优,微观结构致密,水化反应最为完全.本研究得出的最优玻璃砂替代率与粒径,可为GS-UHPCC的应用提供可行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玻璃砂 力学性能 水化反应 火山灰效应 能量吸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氯离子侵蚀的深层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管民生 张静 +1 位作者 李渊 陈湘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0-729,I0009,共11页
氯离子侵蚀对隧道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隧道在侵蚀环境下的地震易损性对全寿命周期的抗震评估至关重要.为了量化分析隧道长期在氯离子侵蚀作用下抗震性能的退化趋势,基于地震易损性理论,结合考虑氯离子侵蚀影响的混凝土和钢筋强... 氯离子侵蚀对隧道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研究隧道在侵蚀环境下的地震易损性对全寿命周期的抗震评估至关重要.为了量化分析隧道长期在氯离子侵蚀作用下抗震性能的退化趋势,基于地震易损性理论,结合考虑氯离子侵蚀影响的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时变模型,分别选取峰值地面加速度和隧道直径变形率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和结构损伤指标,通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进行时程分析,深入探讨了深层隧道的地震易损性,得到了不同服役时间及不同损伤状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服役时间和地震动强度下,轻微损伤的发生概率最高,其次是中等和严重损伤;在相同的损伤状态和地震动强度下,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氯离子侵蚀导致隧道抗震性能下降,损伤概率上升;在轻微损伤状态下,当峰值地面加速度为0.30g且服役达100 a时,损伤概率是服役初期的2.39倍.研究结果可为深层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深层隧道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氯离子侵蚀 时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锈蚀程度下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分析
12
作者 王亮 魏欢博 +2 位作者 高亚杰 任万敏 卫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研究栓钉连接件锈蚀条件下的抗剪性能退化规律,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均匀圆环、受压区半环、受拉区半环及拉压区半环4种不同的锈蚀分布形态,考虑不同的锈蚀高度、锈蚀深度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锈蚀深度相同时,4... 为研究栓钉连接件锈蚀条件下的抗剪性能退化规律,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针对均匀圆环、受压区半环、受拉区半环及拉压区半环4种不同的锈蚀分布形态,考虑不同的锈蚀高度、锈蚀深度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锈蚀深度相同时,4种锈蚀分布形态的栓钉抗剪承载力随锈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锈蚀高度为10 mm时降到最小,且锈蚀深度越大,承载力降低程度也越大;当锈蚀高度相同时,随着锈蚀深度的增加,抗剪承载力和抗剪刚度基本上呈线性下降趋势;当锈蚀高度和深度相同时,均匀圆环锈蚀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的降低程度最大,相比其他3种情况降低60%左右,受压区半环锈蚀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的降低程度最小.研究成果可为钢混组合结构栓钉连接件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栓钉连接件 锈蚀 抗剪承载力 抗剪刚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滑模控制的光伏并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13
作者 张晓英 游紫萱 +2 位作者 罗童 张兴平 王晓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8,共10页
针对外界扰动情况下的光伏并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MPDPC)系统中存在系统抖振、功率跟踪速度慢、并网电流总谐波失真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分数阶滑模电压控制器,该策略在直流侧母线电压... 针对外界扰动情况下的光伏并网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MPDPC)系统中存在系统抖振、功率跟踪速度慢、并网电流总谐波失真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分数阶滑模电压控制器,该策略在直流侧母线电压外环采用了分数阶微积分理论.首先,构造分数阶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函数,削弱系统抖振,提高系统动态性能;然后,构造分数阶双幂次指数趋近律,引入加权积分型增益和饱和函数,有效避免系统在非滑动模态阶段时切换增益的增大,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最后,设计新型分数阶电压环控制器并运用于光伏并网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数阶滑模电压控制器能够满足光伏并网MPDPC系统的各项基本需求,抑制系统抖振,提高功率跟踪性能,降低并网电流总谐波失真率,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和公共电网电能转化的关键难题,对光伏并网系统高性能控制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光伏发电 并网系统 分数阶微积分 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电压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预测
14
作者 吴超 周紫静 +3 位作者 黄锦铧 许啸寅 邱洪 彭业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73,共11页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 针对传统温室农作物生长监控系统控制灵活性差且精确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面向智慧农业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引入单变量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模型,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3个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进行预测研究.在优化时间步长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预测步长对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时间段的测试集数据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单变量LSTM模型、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法、随机森林回归、双向LSTM模型和编解码LSTM模型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单变量LSTM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为最小,模型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设计的农作物生长闭环监控系统能有效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为农作物监控系统的智能控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监控系统 预测模型 环境数据 长短时记忆网络 时间序列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融合图像去雾方法
15
作者 邱云明 章生冬 +1 位作者 范恩 侯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4-601,共8页
图像去雾能够使视觉系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为克服传统暗通道先验方法会在物体边界区域形成光晕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估计有雾图像透射率的多尺度融合算法.应用不同大小的最小值半径得到多尺度的透射率估计值,再根据局部区域像素具... 图像去雾能够使视觉系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为克服传统暗通道先验方法会在物体边界区域形成光晕效应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估计有雾图像透射率的多尺度融合算法.应用不同大小的最小值半径得到多尺度的透射率估计值,再根据局部区域像素具有类似的透射率值这一现象,对透射率图进行多尺度融合,选择小透射图区域中最亮的像素来计算大气光值,最后使用大气散射模型恢复清晰图像.分别从视觉效果和量化指标两个方面,对比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先验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去雾方法在进行图像去雾后的效果.结果发现,针对4种典型场景,采用本研究算法去雾后的重构图像能够保留更多的结构、细节和颜色信息,避免了过分增强和边缘部分的雾残留问题,视觉效果均优于对比方法;量化指标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均高于对比方法,分别为15.65和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去雾 暗通道 多尺度 融合方法 透视率图 图像增强 图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上学方式选择机理
16
作者 刘阳 付庭友 +1 位作者 石庄彬 何明卫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与地理加权多项logit(geographically weighted multinominal logit,GWMNL)模型,探讨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家庭特征及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学生群体上学方式选择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比MNL模型,GWMNL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说明学生上学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因居住位置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与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低龄学生相比,核心区与近郊区较短出行距离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乘坐小汽车上学,而远郊区(六合区和江宁区)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出行(步行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上学.小汽车数量对学生选择积极出行、电动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上学均有消极影响,且这种消极影响从市中心向外围区域逐渐增强.最近公交站距离对居住在核心区与近郊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部分远郊地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抑制作用,且在南京市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尤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学生群体短距离积极出行引导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上学方式选择 学生通学 地理加权多项logit模型 空间异质性 短距离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异质交通流的随机参数优化速度跟驰模型
17
作者 潘义勇 全勇俊 管星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 为分析交通流异质性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参数线性回归方法改进优化速度函数.根据分位数回归对交通流速度-密度数据进行分类,对每个类别数据进行随机参数线性回归,并得到不同类别的改进优化速度函数与假设检验结果,结合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和全速度差跟驰模型建立随机优化速度跟驰模型,利用傅里叶变化理论对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搭建环形车道仿真平台对跟驰模型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分类处理后的随机参数模型误差较未分类降低28%;随机参数跟驰车队的速度值随着0.5分位点车辆的增多而增大;随机参数跟驰模型车队较固定参数跟驰模型车队更能反映交通流异质性对车队的影响.建立的模型能够提高仿真维度,真实反映交通流的复杂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流理论 分位数回归 随机参数线性回归 优化速度函数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阳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刚 周志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石粉含量能有效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在不同的水灰比下,最佳石粉含量存在差异;当水灰比和石粉含量双因素交互作用时,水灰比为0.32、石粉质量分数为15%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构建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水灰比、石粉含量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与离散系数均不超过5%,模型精度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机制砂 全再生粗骨料 石粉 水灰比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高速公路交织区车辆轨迹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子健 徐良杰 +2 位作者 刘伟 马宇康 林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高速公路交织区复杂场景下的车辆轨迹预测对智能汽车的决策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交织区复杂交通流带来的轨迹预测实时性与精确性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直线段轨迹预测模型进行迁移学... 高速公路交织区复杂场景下的车辆轨迹预测对智能汽车的决策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交织区复杂交通流带来的轨迹预测实时性与精确性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直线段轨迹预测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训练,从而实现在交织区场景中更快速精准地轨迹预测.使用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数据集中的交织区轨迹数据,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在已充分训练的高速公路直线段模型基础上对交织区进行迁移学习,并采用时间序列滚动预测法逐帧精准预测轨迹.实验结果表明,横向和纵向行为预测准确率可达98.35%和93.01%,轨迹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04 cm.交织区迁移学习能够缩短61.1%的模型训练时间,同时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模型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辆轨迹预测 迁移学习 交织区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滚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注采井间油水界面预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远征 曹仁义 贾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 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受大型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和改造,其纵向多发育为断裂复合储层体(裂缝-溶洞体),该储集体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储层空间,其空间及配置关系复杂.为实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界面和见水规律的准确分类及预测,并提供后续开发方案和对策指导,以单一溶洞下的油水界面运移特征为基础,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一种新的断控缝洞型油藏多溶洞连通下的油水运移数学模型,基于稳态逐步替换法形成了注采井间动态油水界面实时追踪预测方法.与常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构建简易,计算效率高,综合考虑了油水密度差异和井-裂缝-溶洞间的复杂纵向配置关系,能够较为准确预测生产井的见水规律、各溶洞油水界面运移位置及剩余油分布等各项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缝洞开发单元受生产制度和缝-洞储层参数影响,油井生产期将出现3个阶段(纯油、油水同产和纯水期);合理的采油速度与注水量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兼顾采出程度和裂缝应力敏感效应;裂缝传导率越高,储层能量恢复越快,油水界面上升也变快;随着注采井间溶洞体积及裂缝传导率差异增大,油水同产期将变长.最后,对比Eclipse数值模拟器与本研究模型计算结果,分析溶洞体物性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油水界面运移速度的影响.鉴于目前断控缝洞型油藏地质构造及裂缝-溶洞体配置关系的多样性,开展多井生产动态与模型预测结果的实时拟合工作是目前油水界面评价与追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模型为断控缝洞型油藏见水预警、注采参数优化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控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见水预警 注采参数优化 生产动态 缝洞配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