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胡震 祁玉忠 +3 位作者 赵绍基 王光熙 孙开宇 吴文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胃癌相关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建H3K4me3相关调节因子基因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识别H3K4me3修饰相关LncRNA,并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37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胃癌患者样本(整体组)按1:1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组(n=185)和验证组(n=185)。随后基于单因素Cox回归、Lasoo回归分析构建H3K4me3相关LncRNA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被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评分等临床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合风险评分、年龄和肿瘤TNM分期构建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与校准图被用于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借助共识聚类识别异质性聚类亚群并进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结果 基于共表达网络关系识别了14个具有预后价值的H3K4me3相关LncRNA并构建了相关风险模型及评价体系。根据训练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获得的中位风险评分将训练组、验证组和整体组胃癌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要优于高风险患者(P<0.05)。此外,该模型在训练组中预测胃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8、0.730、0.770,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690、0.648、0.713,而在整体组中分别为0.697、0.670、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于H3K4me3相关LncRNA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是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1、2、3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7、0.780、0.717,且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接近。基于共识聚类算法进一步识别了2种具有异质性免疫特征的H3K4me3-LncRNA亚群,其中亚组Ⅱ具有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更强的免疫应答潜力,并对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显示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而亚组Ⅰ则可能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H3K4me3-LncRNA风险评分模型以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揭示了其异质性微观特征及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修饰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盆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德格-波特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2
作者 喻小青 赖小令 +1 位作者 金芳 赖淑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07-512,共6页
总结1例盆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德格-波特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采取多学科协作,参与医护一体查房,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高频时间段,预防低血糖发生... 总结1例盆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德格-波特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采取多学科协作,参与医护一体查房,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术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高频时间段,预防低血糖发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根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术后早期活动、防止静脉栓塞、早进食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等。经过悉心护理,患者于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经1个月随访,患者预后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巨大 孤立性纤维瘤 德格-波特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消化肿瘤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亮 王俊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502-506,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虚拟手术模拟、临床决策支持、个性化学习、医学影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同时,文章也探讨了人工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虚拟手术模拟、临床决策支持、个性化学习、医学影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同时,文章也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局限性、伦理问题和对传统临床实践的影响。最后,文章对人工智能在消化肿瘤外科教学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在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消化肿瘤外科 医学教育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引 林青雨 +2 位作者 钱辰 周侦 翟二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eucine-rich repeat and 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LRF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RFN4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leucine-rich repeat and 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LRF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RFN4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8对(包含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并选取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同一中心行手术治疗的117例胃癌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制成胃癌组织芯片。分析LRFN4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胃癌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RFN4在8对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RFN4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不同LRFN4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LRFN4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LRFN4在TCGA数据库胃癌数据集的胃癌组织以及新鲜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LRFN4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大的肿瘤大小以及更为进展的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均P<0.05),其预后也较差(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LRFN4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898,95%CI 2.273~6.686,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LRFN4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Ⅲ型纤维连接蛋白4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生物标志物 胃癌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式进展
5
作者 陈健聪 赖佳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胰腺癌以其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而著称,目前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在这一领域中,众多医学专家和外科医生已经开发出多种手术方法,并针对胰腺肿瘤的不同位置和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手术原则和操作方式。随着医疗技术... 胰腺癌以其恶性程度高和预后差而著称,目前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在这一领域中,众多医学专家和外科医生已经开发出多种手术方法,并针对胰腺肿瘤的不同位置和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手术原则和操作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技术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从手术术式和微创外科的角度,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创新和改进,同时探讨这些手术方法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扩大切除 血管切除重建 胰腺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冰啸 龚晓宇 +4 位作者 邓杰 郑金萍 吴娜 吕东津 李云霞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分析方法的进步,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得到了更全面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作用,在致癌和...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分析方法的进步,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机制得到了更全面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在维持宿主健康方面发挥作用,在致癌和治疗反应预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针对肠道微生物群和肿瘤之间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肺癌等癌种,关于食管癌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肠道微生物群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早筛早诊、治疗、监测和预防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食管癌 治疗反应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跃明 古晨 +3 位作者 丁力 杨志锋 王尧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在被成功防治之前,血吸虫病及其相关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慢性血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被提出,特别是埃及血吸虫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已明确,但在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获得完全确切的结论。本文报道... 在被成功防治之前,血吸虫病及其相关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慢性血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被提出,特别是埃及血吸虫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已明确,但在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获得完全确切的结论。本文报道1例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结直肠癌 相关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深度学习模型检测胃左动脉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向瑾 付广 +2 位作者 张静 张晓宁 张劭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83-489,共7页
目的利用增强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数据,探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在胃左动脉变异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螺旋CT的305例门诊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目的利用增强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数据,探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在胃左动脉变异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增强螺旋CT的305例门诊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医生阅读患者的增强CT血管图像,对变异胃周动脉进行分类并标注。将所有数据随机分为五组,4个训练组,1个测试组。构建分类-检测级联框架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计算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查全率、查准率和准确率评估该模型的性能。结果共39例患者存在胃左动脉变异血管,胃左动脉变异发生率约12.8%。最常见的2种变异类型是胃左动脉发出替代肝左动脉(12/305,3.9%)和副肝左动脉(13/305,4.3%),而胃左动脉缺如的现象比较罕见(2/305,0.7%)。分类网络深度学习模型五组的平均AUC、查全率、查准率、准确率分别为0.82、73.3%、78.2%、79.0%,检测网络深度学习模型五组的平均AUC、查全率、查准率、准确率分别为0.87、65.6%、87.7%、77.8%。结论与胃左动脉相关的变异血管中,替代/副肝左动脉最为常见。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较好的胃左动脉变异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血管变异 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 替代/副肝左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弯侧外生性浆膜层下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常琰 王修远 +4 位作者 胡玉秋 陈广成 李森茂 金少文 罗兴喜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85-388,共4页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是一种以钙化、沙砾小体等为特征性表现的良性间充质病变,其主要成分为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CFT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相对好发于女性,其发病部位有胸膜、胃肠道、纵隔、心脏、肺部、颈...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是一种以钙化、沙砾小体等为特征性表现的良性间充质病变,其主要成分为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CFT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相对好发于女性,其发病部位有胸膜、胃肠道、纵隔、心脏、肺部、颈部、背部、腹股沟、四肢等。其中发生于胃部的病例较少,以病例报道为主。目前对胃CF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的探索也并不深入。本例胃CFT的特殊性在于肿瘤发生在胃体大弯侧浆膜层下,并呈外生性发展,与胃壁间有蒂相连,早期可能不在胃囊内形成明显隆起,难以被常规胃镜检查检出,与目前报道较多的内生性CFT有明显区别。本病例报道能为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胃CFT患者的诊断方向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提示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外生性 浆膜层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膳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岩 杜芊芊 +3 位作者 罗凝香 赖淑蓉 陈裕明 张美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60-367,共8页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膳食情况,并分析其膳食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膳食食谱、膳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178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膳食情况,并分析其膳食结构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制定针对性膳食食谱、膳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178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食物摄入情况、营养素摄入情况、膳食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使用中国膳食宝塔(Chinese food pagoda,CHFP)评分法计算患者的膳食结构评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结构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CHFP得分总分中位数为24.94(21.78,28.51)分,其中谷薯类、水果类、油的CHFP得分较高。结直肠癌化疗患者治疗期间每日能量及碳水化合物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瘦(体重指数<18.5 kg/m^(2))是膳食结构评分高的保护因素(OR=0.263,95%CI 0.078~0.885,P=0.031),而膳食营养知识得分高(OR=1.142,95%CI 1.017~1.283,P=0.025)、膳食营养行为得分高(OR=1.121,95%CI 1.014~1.240,P=0.026)则是膳食结构评分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多数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膳食结构欠合理,主要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行为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应重视膳食宣教与干预,提高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膳食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疗 膳食结构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国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数据库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13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工作组 王林 裴俊鹏 赵一鸣 张扬子 李英杰 张晓燕 李士杰 王维虎 武爱文 张忠涛 王锡山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89-400,共12页
近年国内外数据均证实,对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待观察及部分患者采取的局部切除可实现患者器官保留,提高生活质量。自《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专家共识(2020... 近年国内外数据均证实,对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待观察及部分患者采取的局部切除可实现患者器官保留,提高生活质量。自《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专家共识(2020版)》发布以来,在直肠癌治疗领域引起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cCR比例进一步提高。虽然等待观察策略相关数据在逐步积累,但实施过程中在终点指标、风险获益、适用人群、评效标准和时机、随访和补救方法以及疗效提高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意见。这与考量的角度、实践经验以及研究证据等有关,将对等待观察策略的稳步推进有所影响。鉴于此,中国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数据库研究协作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医师工作组及相关专家,在2020版共识基础上,根据列出的直肠癌等待观察和器官保留实践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证据、循证医学证据级别和专家意见,讨论更新形成了2024版共识,为未来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临床完全缓解 病理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策略 局部切除 器官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12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徐瑞华 张东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对于接受标准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应在维持疗效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化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是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当一线含抗EGFR单抗诱导治疗达... 对于接受标准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应在维持疗效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化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是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当一线含抗EGFR单抗诱导治疗达到最佳疗效、且处于疾病缓解或稳定状态时,含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方案可在维持疗效获益的同时,降低毒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的应用时机、方案选择、不良反应管理和后续策略选择,为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提供临床应用规范化标准和指导,以期使患者的治疗最大化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 RAS野生型 抗EGFR单抗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胃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秋盛 林祺 +2 位作者 李广华 林昭宇 王昭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发展迅速,是目前各大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其中深度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临床肿瘤学分析。根据10年来的研究结果,AI与医学结合能够极大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发展迅速,是目前各大行业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其中深度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临床肿瘤学分析。根据10年来的研究结果,AI与医学结合能够极大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对疾病诊断和分级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指导手术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影像组学方面,AI可以从标准医疗成像中提取并分析图像的向量特征,用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早期复发情况的预测。同样的,在数字病理学方面,AI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扫描标准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而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处理图像特征,用于胃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前的疗效预测等。内镜技术和AI结合近年来也表现出良好的前景,AI能从内镜视频流和静止图片抓取病变特征和确定病变部位。总而言之,目前在肿瘤领域,AI技术可以协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减少人为误差;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能从某种治疗中获益,减轻治疗负担。AI的出现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胃癌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预测复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超 王瑜茹 +2 位作者 聂宇魁 郭勤平 何若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30%~50%的患者出现复发,一旦复发,患者的生存状况直线下降。若术后能早期预测复发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当前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早...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30%~50%的患者出现复发,一旦复发,患者的生存状况直线下降。若术后能早期预测复发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当前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总结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术后复发患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复发 标志物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宇魁 余超 +1 位作者 郭勤平 何若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起病隐匿,且预后较差。传统的筛查方法存在创伤性、滞后性、敏感度及特异度低等不足,导致其在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后释放到... 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起病隐匿,且预后较差。传统的筛查方法存在创伤性、滞后性、敏感度及特异度低等不足,导致其在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后释放到体液中的游离DNA片段,携带有突变、重排和甲基化等肿瘤特异性改变的遗传信息,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ctDNA检测具有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无创、易获得以及可重复性好的优势,在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有很大潜力。本文通过对ctDNA在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评估ctDNA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为探索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消化道肿瘤 检测技术 早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癌的诊治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为民 董旻昱 +1 位作者 许诗语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5-41,共17页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肛管癌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近年来肛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是肛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去的几十年中,肛管癌的治疗取得了...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肛管癌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近年来肛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是肛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去的几十年中,肛管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放化疗依然是大多数早期肛管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放化疗后肛管癌病灶复发或病灶仍然存在的患者可行挽救性手术。最新研究显示采用化疗加上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进展期肛管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全面回顾肛管癌的诊治现状,同时深入探讨肛管癌诊治的困境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癌 鳞状细胞癌 诊断 化疗 放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
17
作者 饶佳伟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84-290,共7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大放异彩。尤其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此类患者的预后。然而,占结直肠癌80%~90%的微卫星稳定型患者对单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并不敏...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大放异彩。尤其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此类患者的预后。然而,占结直肠癌80%~90%的微卫星稳定型患者对单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并不敏感。因此,通过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来逆转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组织内部的抑制性免疫微环境;或者通过有效的生物标记对此类患者分层筛选,来明确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敏感的人群,是目前研究人员应对此类困境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上述问题对目前晚期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如火如荼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微卫星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QL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德培 钟剑锋 +4 位作者 张伟康 胡志耀 文学 王新友 陈泓磊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探究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以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ECQL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性。通过GEPIA2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 目的探究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预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以及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ECQL4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性。通过GEPIA2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RECQL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RECQL4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通过TIMER 2.0数据库评估RECQL4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应用RNAactDrug数据库揭示RECQL4分子与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RECQL4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RECQL4的高表达与胃癌的较差预后相关。胃癌中RECQL4 mRNA表达水平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治疗胃癌的常用药物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紫杉醇及多西他赛的敏感性均与RECQL4相关。结论RECQL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与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物。RECQL4高表达可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解旋酶 临床预后 免疫浸润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管贝壳杉素A通过PI3K/AKT/mTOR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悦予 冯霞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讨长管贝壳杉素A(longikaurin A,LK-A)对结肠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结肠癌HCT116、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亚砜溶剂,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LK-A干预,采用CCK-8法评价细胞增殖能力,... 目的探讨长管贝壳杉素A(longikaurin A,LK-A)对结肠癌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结肠癌HCT116、HT-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亚砜溶剂,实验组给予不同浓度LK-A干预,采用CCK-8法评价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价LK-A抑瘤效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的LK-A对结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生长抑制和促进凋亡的作用。LK-A干预HCT116和HT-29细胞24 h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18μmol/L和1.42μmol/L,48 h的IC50分别为0.88μmol/L和0.72μmol/L。在HCT116细胞中,2或4μmol/L LK-A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36±2.05)%和(34.75±7.01)%,高于对照组(6.60±1.10)%(P<0.05);而在HT-29细胞中分别为(15.47±1.65)%和(26.30±2.25)%,高于对照组(4.69±0.91)%(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分析显示,随着LK-A浓度增加,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serine-threonine kinase,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rapamycin,p-mTOR)表达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添加AKT激活剂SC79后,LK-A对HCT116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能力明显下降。裸鼠实验结果提示LK-A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作用。结论LK-A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发生,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管贝壳杉素A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手术,离结直肠外科还远吗?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畅远 周海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结直肠外科领域中应用还较为有限。微创外科手术的推广应用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发展,使结直肠外科术后同日出院逐渐成为可能。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先进医疗技术、注...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结直肠外科领域中应用还较为有限。微创外科手术的推广应用和围手术期管理的发展,使结直肠外科术后同日出院逐渐成为可能。慎重选择合适的患者、采用先进医疗技术、注重术后管理和康复指导给日间手术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本文回顾了结直肠日间手术的研究历史,分析了日间手术在结直肠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日间手术在结直肠外科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结直肠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