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错误页面-维普期刊 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抱歉!您访问的页面出问题了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继续操作

共找到4,359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研究
1
作者 邓湘宁 隋鑫宇 +5 位作者 李楠 冯杰莉 陈少敏 徐昕晔 唐熠达 汪宇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19-I0021,共10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21年全球CAVD患者达1332万例,导致14.2万例死亡。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3.2/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85岁人群占CAVD患者的64.0%,85岁及以上超高龄者占16.1%。1990—2021年,男性和女性CAVD患病率均呈总体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72%和0.57%,男性增幅更大,且均在2000—2010年增长最快,此后增速放缓,2015—2021年转为下降。死亡率分析显示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改变:65岁以下患者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4倍,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出现逆转,女性死亡率(117.3/10万)超过男性(99.1/10万)。YLD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且各年龄组中男性均高于女性。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升幅更为显著。结论:CAVD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老年群体尤其是超高龄女性的疾病负担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性别差异 年龄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叶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保护一例
2
作者 陈志鹏 杨栋 张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一例72岁四叶主动脉瓣患者因瓣膜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中按原计划对右冠状动脉进行保护,人工瓣膜释放后发现左冠状动脉受到阻挡,改为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于左冠状动脉开口植入冠状动脉保护支架。提示四... 一例72岁四叶主动脉瓣患者因瓣膜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中按原计划对右冠状动脉进行保护,人工瓣膜释放后发现左冠状动脉受到阻挡,改为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于左冠状动脉开口植入冠状动脉保护支架。提示四叶主动脉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除在术前了解主动脉根部情况以外,还应该警惕术中由人工瓣瓣架推移造成的冠状动脉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四叶主动脉瓣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保护 冠状动脉阻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表现为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3
作者 齐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 一例39岁男性患者因腹胀、意识不清和无尿入院,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弥漫性脑水肿,CT高密度处斑块内对比剂蓄积区高密度影面积为38 HU,初步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SAH、不全性肠梗阻、脓毒症。入院后患者突发双眼上翻、肢体抽搐,降钙素原超过100 ng/mL,血压低,出现感染性休克。采用亚胺培南强化抗感染治疗后,患者降钙素原呈缓慢下降趋势,肾功能恢复正常,腹内压降至正常,尿量逐渐增多,但血小板计数仍呈下降趋势。腰椎穿刺见无色清亮脑脊液流出,脑脊液生化及常规结果均正常,排除SAH及颅内感染可能,考虑头颅CT所示为假性SAH。患者入院第3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中转剖腹探查术+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化脓坏疽、肠管表面脓苔附着、腹腔内大量脓液。患者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意识清楚,复查头颅CT结果正常。患者术后第19天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无特殊不适,再未出现腹痛、腹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俞丹青 林艳 +2 位作者 陈琦 刘先宝 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是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因较为复杂,受到起搏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和CIED存在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影响。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导线对三尖瓣复合体的机械性损伤或干扰、起搏模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以及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尖起搏、右心室高比例起搏等临床危险因素。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自然病程发展和预后与其他病因导致的三尖瓣反流类似。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对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进行精确诊断。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导线植入的方法、选择最适配的起搏方式等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处理方法,多学科共同决策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IED相关三尖瓣反流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发病机制 诊断 预防 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春伦 邱宸阳 +3 位作者 沈兰 朱人大 周华吉 张鸿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北地区五家三级医院血管外科接受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的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观察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北地区五家三级医院血管外科接受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的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计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统计下肢血栓清除率、患肢血栓复发率、支架通畅率、下肢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以及安全性评估指标如出血、死亡、肺栓塞、支架折断和移位等。结果:125例患者中,下肢血栓清除程度Ⅰ级8例(6.4%),Ⅱ级10例(8.0%),Ⅲ级107例(85.6%)。中位随访时间为74个月,12、24、36个月患肢血栓复发率分别为8.48%、8.93%和10.91%,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1.52%、91.07%和89.09%,PTS发生率分别为5.08%、5.36%和6.36%,且均为轻度PTS。未出现如死亡、大面积肺栓塞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重大安全性事件,未出现因支架折断等特殊情况再次入院干预事件。结论: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能迅速清除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下肢静脉血流,中远期支架通畅率高,PTS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 支架植入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血栓后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6
作者 陈文炜 何彦丰 +5 位作者 卢凯鑫 刘昌毅 江涛 张华 高锐 薛学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I0032-I0034,共12页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 目的:构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纳入428例接受FURL的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尿源性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对照组(3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同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两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石手术史、性别、尿培养阳性、结石直径、糖尿病、手术时间、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尿培养阳性、CRP及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RP与HBP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加模型(RERI=8.453,95%CI:2.645~16.282;AP=0.696,95%CI:0.131~1.273;S=3.369,95%CI:1.176~7.632)和相乘模型(OR=1.754,95%CI:1.218~3.650)中存在交互作用;CRP与尿培养对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在相乘模型(OR=2.449,95%CI:1.525~3.825)中存在交互作用。预测模型比较显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结论:CRP和HBP水平是FUR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CRP、HBP等因素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症 预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58例效果分析
7
作者 徐正 项海燕 +3 位作者 王继伟 刘晨 唐燕华 杨崛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外膜左心耳夹闭术的58例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术前、...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外膜左心耳夹闭术的58例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中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3个月~3年的随访资料,评估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8例患者中,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49例、双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8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为75~145 min[(102.50±21.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5~80 min[(58.02±14.63)min],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1~5 d[(2.47±0.82)d],术后住院时间为7~22 d[(10.84±2.69)d]。随访3~36个月,平均(16.69±6.61)个月。随访期间,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54例;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心耳均已完全闭合,未发现左心耳残留;无左心耳源性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无脑梗死及肢体栓塞事件发生,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夹闭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中期随访无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房颤动 左心耳夹闭术 疗效 安全性 中期随访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心脏瓣膜病相关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的构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谢慕蓉 许海燕 +6 位作者 张斌 叶蕴青 李喆 刘庆荣 赵振燕 吕俊兴 吴永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目的:构建混合性心脏瓣膜病(MVHD)相关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MVACI)模型,明确其在MVHD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China-VHD研究中4080例中重度MVHD患者。以2年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终点,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年龄和合并... 目的:构建混合性心脏瓣膜病(MVHD)相关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MVACI)模型,明确其在MVHD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China-VHD研究中4080例中重度MVHD患者。以2年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终点,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P<0.05的年龄和合并症变量构建MVACI模型。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评估MVACI评分与2年全因死亡率的关系。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约登指数最大点为阈值对患者进行分层,构建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评估MVACI评分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采用配对ROC曲线比较MVACI评分与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或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预测2年临床结局的区分度的优劣性,校准曲线评估这些模型的校准度;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根据病因、治疗策略和疾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确定与患者2年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的合并症/年龄变量,包括肺动脉高压、心肌病、心力衰竭、低体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年龄。基于这些变量构建的MVACI模型评分与MV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均P<0.01),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0.777,95%CI:0.755~0.799]和校准度(Brier评分为0.062),其预测价值明显优于EuroSCOREⅡ或ACCI(均P<0.01)。内部验证结果显示,MVACI模型对中重度MVHD患者2年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且对不同时间点全因死亡风险预测的AUC均在0.750以上,对不良事件预测的AUC在0.630以上。亚组分析结果证实,无论患者病因、治疗方案和MVHD分期如何,MVACI评分均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基于年龄和合并症变量构建的MVACI模型可用于MVHD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和危险分层,该评分算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心脏瓣膜病 年龄校正合并症指数 年龄 合并症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
9
作者 马云龙 李瑞锋 +3 位作者 何明俊 王顺 卓小桢 韩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接受TEER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资料,包括术前基线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情... 目的:研究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接受TEER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资料,包括术前基线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结果:共收集了6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完成6个月随访62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8.1%(59/67)。术后6个月时,二尖瓣反流2+及以下的比例为83.9%(52/62),较术前(均3+及以上)明显改善(P<0.05),且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组二尖瓣反流2+及以下的比例高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组(P<0.05);DMR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VG)由术后即刻的(3.1±1.2)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3.7±1.2)mmHg(P<0.05),而FMR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FMR组和DMR组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较术前下降(均P<0.05),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均P<0.05),FMR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均P<0.05),而DMR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患者射血分数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面积以及肺动脉压力均降低(均P<0.05)。结论: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有效,FMR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更明显,而DMR患者二尖瓣反流改善程度较FMR患者更显著但术后MVG升高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 心脏重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itraClip^(TM)G4治疗超高龄巴洛综合征致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一例
10
作者 罗飞 王嘉锋 +2 位作者 郭志福 秦永文 白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一例91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二尖瓣脱垂10余年,活动后胸闷1月余”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为二尖瓣前叶增厚、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进一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二尖瓣前后叶脱垂(A1区、A2区、A3区、P1区、P2区均脱垂)伴大量反流。结... 一例91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二尖瓣脱垂10余年,活动后胸闷1月余”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为二尖瓣前叶增厚、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进一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二尖瓣前后叶脱垂(A1区、A2区、A3区、P1区、P2区均脱垂)伴大量反流。结合病史,考虑为巴洛综合征。采用两枚MitraClip^(TM)G4 XTW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术后患者二尖瓣反流减少至少量。随访10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程度为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巴洛综合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高龄老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压升高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机制
11
作者 绳文静 朱齐丰 +2 位作者 戴晗怡 周道 刘先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动脉血压升高是主动脉瓣钙化和生物瓣衰败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通过增加瓣膜机械应力、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可能加速钙化进程并加重生物瓣衰败。此外,动脉血压升高还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和瓣周漏等并发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瓣膜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动脉血压升高影响TAVR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的机制,强调控制血压、优化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瓣膜类型在减少生物瓣衰败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钙化 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动脉血压升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圣文 刘浩忠 +7 位作者 郭海江 谭桐 谢含祥 刘湘 邱海龙 陈寄梅 郭惠明 刘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分析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瓣膜及冠心病外科接受Xcor^(TM)TAVR... 目的:分析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瓣膜及冠心病外科接受Xcor^(TM)TAVR系统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比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主动脉瓣狭窄的差异,统计研究期间全因死亡、主动脉瓣反流、瓣周漏、心脑血管事件、再次手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共纳入3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70.9±4.3)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6.45%(6.07%,7.28%),87.5%的患者心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Xcor^(TM)生物瓣,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0%,器械成功率为96.9%,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55.21±23.17)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8.45±5.30)mmHg,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峰值从(4.66±0.85)m/s降低至(1.99±0.48)m/s,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66±0.21)cm^(2)增加至(2.09±0.67)cm^(2)(均P<0.01)。术中1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中度人工主动脉瓣反流及中度瓣周漏。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等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P<0.01),全因死亡4例(12.5%),中度瓣周漏4例(13.8%)。结论:Xcor^(TM)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近期结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在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阻塞方面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系统 治疗效果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
13
作者 陈世尧 骆燕萍 +2 位作者 余沛霖 岳晓敏 杨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I0035,I0036,共13页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的再利用及结构改造能够发现多种抑制效果较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基于通道开放机制开发所得的TRPM2通道抑制剂通常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异性;高通量筛选开发所得的抑制剂往往具备新颖的化学结构,丰富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思路;开发源于天然抗氧化剂的抑制剂则具备较高安全性。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大大加速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和开发,已经研发了ZA18、A1和D9等多种优选化合物,后续有望发现更多高效且选择特异性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骨架。本文综述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以期为TRPM2通道抑制剂的进一步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M2型 抑制剂 氧化应激 结构改造 高通量筛选 天然抗氧化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疾病中炎症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燕萍 陈璐祎 +1 位作者 刘玮丽 陈丽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共9页
肝疾病中的炎症衰老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衰老是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细胞功能衰退过程,广泛参与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炎症衰老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非酒精性脂... 肝疾病中的炎症衰老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衰老是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细胞功能衰退过程,广泛参与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炎症衰老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炎症衰老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脂肪沉积、脂质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以及NAD^(+)代谢异常。肝脏肿瘤中的炎症衰老则表现为肿瘤抑制机制的减弱、肝脏微环境的重塑、代谢重编程以及免疫逃逸机制的强化。目前,针对炎症衰老的治疗策略正在逐步发展,抗氧化治疗、改善代谢紊乱以及免疫疗法等成为肝疾病干预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探讨炎症衰老在肝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肝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炎症衰老 作用机制 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研究
15
作者 曹星琦 赖章博 +7 位作者 李嘉 邵伟 刘成国 贺迪 张静芸 林永兴 朱益民 刘足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I0025-I0031,共17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多重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并分析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以上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基于浙江代谢综合征队列舟山六横子队列,纳入1553名45岁及以上海岛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生命历程信息、生... 目的:分析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生命历程多重因素与生理失调的关联,并分析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以上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基于浙江代谢综合征队列舟山六横子队列,纳入1553名45岁及以上海岛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生命历程信息、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信息,并采集血液标本。通过生理失调计算模型对老化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评估生命历程多重因素对生理失调差异的累积和相对贡献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四个亚群,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生命历程亚群与生理失调之间的关联,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确定与老化相关的关键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分析模型评估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和老化之间的复杂关联。结果:夏普利值分解法结果表明,八类生命历程多重因素可以解释6.63%(SE=0.0008)的个体生理失调差异,其中成年时期逆境经历的相对贡献度最大(2.78%)。将研究对象聚类为四个亚群后发现,经历较多成年逆境且受教育程度低或经历较多儿童创伤和较差儿童关系的亚群的生理失调水平显著较高。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儿童时期创伤、儿童时期健康、成年时期逆境经历和较低的教育程度与不健康生活方式呈显著正向关联(β=0.12~0.41,均P<0.05);生命历程亚群及关键因素成年时期逆境经历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向关联(OR=2.14~4.68,均P<0.05)。不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与生理失调呈边缘显著正向关联(β=0.03,P=0.055)。未发现心理健康状况与生理失调之间存在关联(β=0.03,P=0.748)。中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部分介导了生命历程亚群、成年时期逆境经历与生理失调之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为3.9%~6.8%)。结论:浙江省舟山市中老年人群中生命历程多重因素贡献了约6.63%的生理失调差异,生命历程不良经历亚群的老化程度更高,且该关联可能部分由不健康生活方式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生理失调 生命历程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及意义
16
作者 常允闯 吴辛娜 +2 位作者 邓伶俐 王三应 毛根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病毒诱导的衰老(VI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加速老化。多种常见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DNA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蛋白... 病毒诱导的衰老(VI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加速老化。多种常见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DNA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蛋白质病毒(朊病毒)均能诱导宿主细胞发生VIS,主要涉及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及DNA损伤应答等机制,也可能与细胞内相分离引起的整合应激反应相关。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细胞衰老是宿主细胞限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一种防御机制,而一些病毒也会利用细胞衰老来增强其感染和复制。目前,基于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相关性机制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的研究仍缺乏。虽然清除衰老细胞的抗衰老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衰老相关疾病,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明。理解VIS的机制对于研发针对性的病毒感染治疗策略以及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揭示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之间的联系,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视角,并为干预机体老化进程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病毒感染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DNA损伤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衰老标志物与心脏瓣膜病有关联
17
作者 刘湘婧 罗达 +3 位作者 胡正 田航宇 江洪 陈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9,共9页
目的:分析生物学衰老标志物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性。方法:从英国生物库2006—2010年纳入的人群中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计算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运用Cox多因素分析探究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是否是心... 目的:分析生物学衰老标志物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与心脏瓣膜病的关联性。方法:从英国生物库2006—2010年纳入的人群中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计算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运用Cox多因素分析探究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是否是心脏瓣膜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剔除缺失值和亚组分析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表型年龄、表型年龄加速对心脏瓣膜病的预测准确性,并绘制基于逻辑回归的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1687名参与者,其中患有心脏瓣膜病14258例(中位随访时间12.80年),包括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5238例(中位随访时间12.82年)、非风湿性二尖瓣疾病4558例(中位随访时间12.83年)、非风湿性三尖瓣疾病411例(中位随访时间12.84年)等。经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种族、教育、汤森剥夺指数)、人体测量因素(体重指数)、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防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评分)、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矫正后,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是心脏瓣膜病及其包括的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非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和非风湿性三尖瓣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型年龄:校正后风险比均为1.04,P<0.01;表型年龄加速:校正后风险比均为1.03,P<0.01)。敏感性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表型年龄加速,表型年龄预测心脏瓣膜病的准确性更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和0.599)、净获益更高;并且相比单一指标,两种指标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病具有更高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达0.725)和更高的净获益。结论:生物学衰老标志物表型年龄和表型年龄加速均是心脏瓣膜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表型年龄加速,表型年龄对于预测心脏瓣膜病更具优势;相比单一指标,两种指标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衰老 表型年龄 表型年龄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晏梦云 赵振刚 陈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免疫反应及钙磷代谢异常有关。TAVR后SVD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及其合并症)、瓣膜因素(如材料、处理方式、类型)和手术因素(如瓣膜损伤、支架扩张不良、支架释放形态不规则)。临床上影像学评估TAVR后SVD时,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各有优势,评估目的也有不同。主要应对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再次TAVR、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及SURPLUS术。再次TAVR因其微创性成为常用方法,但仍需进一步明确患者适应证和优化手术策略;SAVR适用于年轻、低风险患者;SURPLUS术则结合了SAVR和TAVR的优点,适用于再次TAVR不可行或有禁忌证,同时SAVR风险过高者。本文就SVD在TAVR治疗背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瓣耐久性研究和临床干预S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 结构性瓣膜退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及保护策略
19
作者 彭彦人 聂如琼 张海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选择。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阻塞是TAVR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冠脉阻塞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超过30%。冠脉阻塞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直接阻塞和间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选择。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阻塞是TAVR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冠脉阻塞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超过30%。冠脉阻塞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直接阻塞和间接阻塞。预测冠脉阻塞的风险因素包括Valsalva窦内径过小、自身瓣叶过长、冠脉高度过低、窦管结合部高度及直径过小等。术前通过CT精确评估这些解剖参数,对于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型号和植入深度至关重要。预防冠脉阻塞的技术策略包括术中介入治疗(如“烟囱”支架技术)、瓣叶修剪(如BASILICA技术)以及对合缘对齐和冠脉对齐等方法。这些技术在降低冠脉阻塞发生率及相关病死率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本文回顾了冠脉阻塞的流行病学、分类及发生机制,同时重点探讨高危患者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措施,旨在为TAVR中冠脉阻塞防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烟囱支架技术 BASILICA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友好照护环境对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效果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菁菁 姜敏敏 李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8,I0022-I0024,共14页
目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并探索家庭和社会的友好照护环境在政策作用链条中的角色。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内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311,宁波地区)和未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542,杭州城区211位,... 目的: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并探索家庭和社会的友好照护环境在政策作用链条中的角色。方法:研究选取浙江省内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311,宁波地区)和未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n=542,杭州城区211位,衢州开化县331位),通过面访调研获得信息,探索群体间服务供给(保障日常活动、提供预防保健、满足精神慰藉)效果的差异。通过家庭功能量表和家庭内具体三项事务获得帮助(事务帮助、经济帮助、情感帮助)的情况来测量家庭友好照护环境,采用经修正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年友好城市环境框架测量社会友好照护环境(包含无障碍环境、信息传播环境、社会参与环境、经济保障环境)。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养老状况特征、健康风险特征等协变量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探索长护险政策的服务供给效果,采用中介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探索友好照护环境的作用及机制,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护险服务供给效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享受长护险政策的失能老人,预防保健和精神慰藉被满足的比重更高,且多因素分析发现享受长护险政策与精神慰藉被满足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具体而言,相较于宁波地区的失能老人,杭州城区(OR=0.45,95%CI:0.27~0.74,P<0.01)与衢州开化县(OR=0.21,95%CI:0.12~0.37,P<0.01)的失能老人更容易感到精神慰藉未满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友好照护环境中的无障碍环境(OR=1.22,95%CI:1.02~1.45,P<0.05)、信息传播环境(OR=1.19,95%CI:1.02~1.39,P<0.05)和社会参与环境(OR=1.40,95%CI:1.17~1.67,P<0.01)的得分与精神慰藉服务满足率呈正相关;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友好照护环境(OR=1.46,95%CI:1.16~1.84,P<0.01)能够弥补长护险试点与非试点地区之间的效果差异。最终,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是否享受长护险—社会友好照护环境—精神慰藉服务满足度”作用链条这一关联的稳定性。结论:长护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服务可及性,让失能老人感到“被看见、被重视”,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加快建立和完善长护险制度,应有系统设计思维,尤其要重视社会友好照护环境的支持性作用,并因地制宜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老人 老年友好照护环境 无障碍环境 信息传播环境 社会参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