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农业学报》投稿须知
1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9-520,446,共3页
《浙江农业学报》——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大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英国CAB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 《浙江农业学报》——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大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英国CAB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 浙江农业学报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净化策略评估
2
作者 倪征 卢磊 +7 位作者 朱寅初 陈柳 李鑫基 叶伟成 云涛 华炯钢 付媛 张存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799,共10页
为了解浙江省部分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禽白血病(AL)净化效果,本研究于2021—2024年采集浙江省6种地方品种鸡的雏鸡胎粪、母鸡蛋清与公鸡血浆样本合计163453份,通过检测ALV p27抗原的阳性率分析ALV的感染情况,... 为了解浙江省部分地方品种鸡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禽白血病(AL)净化效果,本研究于2021—2024年采集浙江省6种地方品种鸡的雏鸡胎粪、母鸡蛋清与公鸡血浆样本合计163453份,通过检测ALV p27抗原的阳性率分析ALV的感染情况,并进行连续3个世代的AL净化,评估净化效果。同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扩增分离株的囊膜糖蛋白gp 85基因,对分离的ALV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种地方品种鸡均存在ALV感染,p27抗原的群体平均阳性率为10.02%,其中,白耳黄鸡的阳性率最高,为43.87%。经过3个世代的净化,各样本的阳性率均明显下降,但不同品种的下降幅度差异明显,江山乌骨鸡的净化效果最优,3个世代后蛋清和血浆的阳性率均为0。从阳性样本中分离到2株ALV(ZJU2401和ZJU2402),经进化树分析均属于J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本净化方案切实可行,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地方品种鸡群AL的净化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净化效果评估 gp 85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分析CPPU和TDZ对天工墨玉葡萄香气影响及关键基因挖掘
3
作者 郑婷 向江 +2 位作者 魏灵珠 吴江 程建徽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为研究处理剂对无核葡萄香气的影响,以天工墨玉为试材,用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搭配赤霉素(GA3)处理花序,检测成熟果实香气组分和萜类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结合转录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析萜类组分的变化,筛选相关基... 为研究处理剂对无核葡萄香气的影响,以天工墨玉为试材,用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搭配赤霉素(GA3)处理花序,检测成熟果实香气组分和萜类代谢基因表达水平,结合转录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析萜类组分的变化,筛选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在成熟果实中共有35种香气组分,其中,萜类13种。处理后,特征物质——橙花醇、香叶醇和芳樟醇的含量显著(P<0.05)下降。萜类合成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MVA)关键基因HMGR在处理后表达降低;2-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路径(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 pathway,MEP)关键基因DXR在CPPU处理后呈下降-上升趋势,TDZ相反。WGCNA结果显示,芳樟醇、橙花醇和香叶醇聚在一起,与turquoise模块高度相关,关联到MYB44基因在处理后大幅下调,尤其TDZ处理后,与物质含量变化一致。研究结果为葡萄生产中CPPU和TDZ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香气 氯吡脲(CPPU) 噻苯隆(TDZ)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菌肥对欧李果实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丽 陈立明 +2 位作者 王鹏飞 张彬 穆霄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选取欧李品种晋欧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用量有机肥单施及与菌肥配施的对比试验,在欧李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显示,每株施用有机肥1000 g+菌肥100 g处理(J6)的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均显著(P<0... 选取欧李品种晋欧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用量有机肥单施及与菌肥配施的对比试验,在欧李成熟期测定果实品质、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显示,每株施用有机肥1000 g+菌肥100 g处理(J6)的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均显著(P<0.05)高于不施肥的对照(J0)、单施等量有机肥(J2)或等量菌肥(J4)的处理。与J0、J2、J4处理相比,J6处理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实硬度、类黄酮含量显著更高,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更高,说明有机肥配施菌肥的处理在提升果实品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单施一种肥的处理。此外,各施肥处理的土壤pH值均显著低于J0处理。经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J6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是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提高果实品质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菌肥 欧李 果实品质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碳氮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朱小梅 邢锦城 +5 位作者 洪立洲 王建红 刘冲 董静 孙果丽 何苏南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为揭示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作绿肥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0、90、150、210、270 kg·hm^(-2)施氮量(依次简记为CK、LN1、LN2、LN3、LN4)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土壤碳氮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揭示不同施氮处理下黑麦草作绿肥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0、90、150、210、270 kg·hm^(-2)施氮量(依次简记为CK、LN1、LN2、LN3、LN4)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土壤碳氮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生物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LN4处理最高,为64227 kg·hm^(-2),植株碳、氮含量均以LN2处理较高,各处理的植株碳氮比无显著差异。黑麦草翻压还田后,与不施氮的对照相比,施氮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P<0.05)降低,水溶性盐总量、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升。各处理相比,LN2的微生物熵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菌群的相对丰度较高。各处理的土壤细菌香农(Shannon)指数和辛普森(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但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以LN2处理较高。总的来看,LN2处理下黑麦草翻压还田对降低滩涂盐渍土的pH值,提升土壤碳、氮含量,及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盐渍土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黄菇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相关的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陆娜 王伟科 +1 位作者 林佳瑶 周祖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7,共12页
在秀珍菇的工厂化生产中,黄菇病严重影响秀珍菇的产量和质量。为此,采集患病样本并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结合显微特征和16S rRNA等信息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转录组分析来揭示其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样本... 在秀珍菇的工厂化生产中,黄菇病严重影响秀珍菇的产量和质量。为此,采集患病样本并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结合显微特征和16S rRNA等信息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转录组分析来揭示其特性。结果显示,从患病样本分离得到的CAJ01-D、CAJ06-C、TXX01和LAD07菌株均能引起黄菇病,这些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的不同种。不同菌株对秀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影响,但菌丝长势无异。病原菌侵染下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LAD07和CAJ06-C菌株侵染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多数下调。GO、KEGG功能的聚类和富集显示,LAD07菌株引起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下调,线粒体呼吸作用减弱;CAJ06-C菌株引起酵解或糖异生、酪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出现特有的显著下调。据此推测,LAD07和CAJ06-C菌株对秀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阻碍作用更强,与其侵染下菇体发黄、出现水渍和停止发育等现象更重的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 黄菇病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培容器清洗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俞国红 郑航 +3 位作者 陈兵 薛向磊 谢平 叶云翔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组培工厂化生产是我国种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组培生产以人工作业为主,其生产过程包括组培容器清洗灌装、种苗接种、培养以及移栽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组培容器清洗是工厂化组培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作业成本... 组培工厂化生产是我国种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组培生产以人工作业为主,其生产过程包括组培容器清洗灌装、种苗接种、培养以及移栽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组培容器清洗是工厂化组培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作业成本高,且清洗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本文在分析组培容器清洗作业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小型卧式组合式容器清洗装备,重点介绍了洗瓶机的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与控制系统模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选型设计,分析了组合式容器清洗工艺流程,并设计了气动回路与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同时,开展了组培容器清脂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清脂工作参数:刮片旋转速度为210 r·min^(-1),刮片旋转时间为2.5 s,刮片进出方式为正转-反转形式。在此条件下,清脂率能达到97%以上。容器清洗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洗瓶机运行平稳,清洗合格率98%以上,清洗作业效率在22瓶·min^(-1),能满足组培工厂化生产洗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容器 工厂化 洗瓶机 控制系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株牛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8
作者 钱明珠 王申锋 +3 位作者 常晓冉 胡俊英 朱红标 王新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为了解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的分子特征和遗传特性,进一步研究病毒的毒株差异与分子流行病学,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对BEVHeN-B78株(EV-E)和HeN-YR91株(EV-F)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测... 为了解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的分子特征和遗传特性,进一步研究病毒的毒株差异与分子流行病学,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对BEVHeN-B78株(EV-E)和HeN-YR91株(EV-F)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将序列拼接校对后获得2株BEV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表明,BEV HeN-B78株(登录号MN598013)基因组序列全长为7453 nt,其中编码区全长6523 nt,5′UTR长812 nt,3′UTR长118 nt。BEV HeN-YR91(登录号MN598018)株基因组序列全长为7460 nt,其中编码区全长6502 nt,5′UTR长825 nt,3′UTR长133 nt。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HeN-B78株与其他EV-E参考株的相似性为75.9%~88.0%;HeN-YR91株与其他EV-F参考株的同源性为74.6%~82.4%。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VP1~VP4、2B、2C、3A~3D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均显示,HeN-B78株与其他EV-E处于同一分支,而HeN-YR91株与EV-F处于同一分支。综上,河南省牛场存在E种和F种两种肠道病毒感染,丰富了国内牛肠道病毒的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牛肠道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力时空分异与可持续性分析
9
作者 崔宁波 肖扬 +1 位作者 杨佳利 王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4-964,共11页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 东北黑土区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利用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改进的三维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在修正耕地参数因子和核算耕地碳足迹的基础上,探究了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时空格局演化,并借助生态盈亏、可持续利用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等指标研判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状况的可持续性。结果显示:在时序演变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倒“V”型动态变化,耕地碳足迹呈现上涨态势。在空间演变上,东北黑土区的耕地生态足迹由南向北依次递增,耕地生态承载水平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程度逐渐加深。在可持续性上,东北黑土区耕地的生态赤字局势初步显现,生态压力指数围绕0.8波动,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黑土利用正逐步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承载力 碳足迹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
10
作者 施晓燕 王音璠 +1 位作者 张婧 王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5,共14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析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考察农地流转对农地确权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特别是对于农业大省来说,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2)农地确权有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进而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3)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受到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程度的调节作用,伴随着农地流转水平的提高,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强。据此建议赋予农民清晰的土地产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农地确权在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低碳转型 农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兽药残留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红伟 邓惠丹 +3 位作者 杨华 肖英平 丁向英 吉小凤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饮食安全愈发重视,特别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兽药对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兽药可以预防或治疗养殖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饮食安全愈发重视,特别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兽药对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兽药可以预防或治疗养殖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等,但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很可能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蓄积残留,并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被人体所吸收,对人们的饮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本文主要阐述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新型微萃取、QuEChERs、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方法,讨论了液相色谱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免疫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光谱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检测技术,同时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以期为后续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分析和检测技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兽药残留 前处理方法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酸化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悦萱 陈延玲 +1 位作者 张培强 颜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4,共10页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喜铝植物,茶园土壤酸化与茶树生长相辅相成。该文综述了近30年中国茶园土壤的酸化现状和趋势,分析了导致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土壤铝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氮肥的过量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 茶树是典型的喜酸喜铝植物,茶园土壤酸化与茶树生长相辅相成。该文综述了近30年中国茶园土壤的酸化现状和趋势,分析了导致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土壤铝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氮肥的过量施用是造成茶园土壤酸化最主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茶园土壤酸化的针对性措施,并结合当前茶园生产管理特点和未来茶园长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论述了今后茶园土壤酸化防控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酸化现状 酸化成因 酸化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苗用型大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体系
13
作者 谈静如 胡齐赞 +5 位作者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李必元 赵彦婷 臧运祥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基于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建立的大白菜耐热性评价方程在应用中存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等问题,亟需建立简便快捷的大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以33份大白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40℃处理20 h... 基于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建立的大白菜耐热性评价方程在应用中存在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等问题,亟需建立简便快捷的大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以33份大白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40℃处理20 h模拟高温胁迫,测定高温处理后大白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初始荧光(F_(o))、暗适应后最大荧光产量(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q)′/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下最大荧光产量(F_(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叶绿素指数(Chlidx)、总叶绿素含量(Chl)],以及鲜重(FW)和电导率(REC)共11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供试大白菜种质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2种综合评价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且与高温下白菜的耐热表型结果吻合。最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大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的回归方程,D_(4)=0.464V_(ETR)+0.226V_(Chlidx)+0.262V_(Chl)+0.191V_(NPQ)+0.192F_(m)′+0.127m_(FW)。该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快捷、方便测量的大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大白菜耐热种质筛选、耐热种质选育与耐热机理挖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高温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孙凤婷 王旭 +8 位作者 韩新雨 许振岚 吴声敢 黄浩 汤涛 盛清 王强 沈国强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2,共9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铁皮石斛最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为探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复硝酚钠处理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末次施药后0、7、15、22、30、45、60、90、120、150、180... 黄酮类化合物是铁皮石斛最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为探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复硝酚钠处理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末次施药后0、7、15、22、30、45、60、90、120、150、180 d(采收期)取样,测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QuEChERS的方法定量检测铁皮石斛中17种黄酮化合物。结果表明,施用复硝酚钠能够提高铁皮石斛茎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同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茎中不同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同。施用复硝酚钠对柚皮素、圣草酚等13种黄酮化合物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施用复硝酚钠可以提高铁皮石斛的总黄酮含量,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复硝酚钠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河道淤泥开发机插水稻秧苗营养土及其应用效果
15
作者 谢昶琰 金雨濛 +6 位作者 张苗 董青君 李青 纪力 钟平 陈川 章安康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7,共10页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 为实现河道清淤工程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试验所在地的清淤淤泥和当地有机物料按照不同体积比例(T1,8∶2;T2,7∶3;T3,6∶4;T4,5∶5;T5,4∶6;T6,3∶7)制作水稻育秧营养土,以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开展两季的田间育秧试验,研究配制的育秧营养土的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与潜在生态风险,及其对水稻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探究该营养土在水稻机插秧苗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淤泥与有机物料混配制作育秧营养土能有效降低淤泥的容重,提高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全氮含量。配制的6种育秧营养土中,镉、铬、铅、砷、汞元素的总量均未超过相关标准限量,污染等级为安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为轻微风险。配制的各营养土相比,T2处理下秧苗的综合素质最优,两季试验的株高均显著(P<0.05)高于纯稻田土,增幅在25.80%~57.49%,其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也均显著高于纯稻田土,符合机插壮秧标准和作业质量要求,表现出良好的适机性。综上,利用河道清淤淤泥开发机插秧苗营养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适宜的添加比例下,其育秧效果甚至优于稻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淤泥 水稻 机插秧 营养土 秧苗素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6
作者 鲁一平 练青平 +3 位作者 郭爱环 罗凯 许巧情 原居林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为了解钱塘江下游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2022年4—6月对唐家洲产卵场的仔稚鱼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仔稚鱼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丰度时间变化和群落特征,解析仔稚鱼群落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钱塘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解钱塘江下游唐家洲产卵场仔稚鱼的资源现状,2022年4—6月对唐家洲产卵场的仔稚鱼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仔稚鱼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丰度时间变化和群落特征,解析仔稚鱼群落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钱塘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191尾,经鉴定,隶属于2目2科17种,其中,优势种5种,常见种1种。调查期间,仔稚鱼的日丰度为0~0.2553 m^(-3),日平均丰度为0.0414 m^(-3),5月份仔稚鱼的平均日丰度最大。仔稚鱼物种大多为杂食性(占总物种数的82.4%),产黏性卵的居多(占总物种数的47.1%),多数营底层生活(占总物种数的53.0%)。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的数量与水温呈显著(P<0.05)相关性,与流量和透明度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仔稚鱼 产卵场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生菌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subsp.chinensis)降解噻虫嗪的影响
17
作者 胡睿 马丽雅 +6 位作者 万群 王亚 曹瑶瑶 邵思城 葛静 吴祥为 余向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为探讨促生菌及其复合菌群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subsp.chinensis)降解噻虫嗪的影响,以假单胞菌NS6、肠杆菌NS54和NS62、嗜水气单胞菌NS69为材料,采用拮抗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结合促生特性实验,筛选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通过盆栽试... 为探讨促生菌及其复合菌群对上海青(Brassica rapa subsp.chinensis)降解噻虫嗪的影响,以假单胞菌NS6、肠杆菌NS54和NS62、嗜水气单胞菌NS69为材料,采用拮抗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结合促生特性实验,筛选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促生单菌株与复合菌群对上海青生长、品质和降解噻虫嗪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菌株间不存在拮抗关系,且NS54+NS62+NS69复合菌群促生效果最好。盆栽结果显示,单菌株和最佳复合菌群处理均能提高上海青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有效降低噻虫嗪处理后上海青的MDA含量,同时提高上海青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且复合菌群的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此外,NS54+NS62+NS69复合菌群能上调上海青中抗逆植物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上海青中噻虫嗪的降解。综上,NS54+NS62+NS69复合菌群在促进上海青生长、提高上海青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上海青中噻虫嗪的残留量。研究结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功能微生物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复合菌群 噻虫嗪 上海青 促生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的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及其基质效应研究
18
作者 徐汇镔 朱洁 +2 位作者 周朝生 胡园 陆荣茂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700,共12页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 为建立大黄鱼、鲫鱼、中华鳖等大宗养殖水产品中高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通用、高效、准确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超声振荡联用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经液液萃取完成净化并采用UPLC-MS/MS测定。通过提取试剂中的酸含量、振荡时间、超声时间、氮吹压力、温度等变量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前处理条件。同时评价大黄鱼、鲫鱼、中华鳖、南美白对虾、青蟹及其性腺、缢蛏中目标物的基质效应,并通过同位素内标、基质匹配曲线探讨了基质效应的补偿途径。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2.20%~118.00%;在0.2~20 n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氧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检出限为0.1μg·kg^(-1),恩诺沙星检出限为0.5μg·kg^(-1),定量限均为1.0μg·kg^(-1)。该方法满足水产品中喹诺酮类残留的检测要求。南美白对虾、青蟹性腺、大黄鱼基质对6种目标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基质匹配曲线和内标法均可使基质效应得到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养殖水产品 高风险 喹诺酮 基质效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药管理对设施番茄生产系统土壤健康与番茄性状的影响
19
作者 李腾飞 杨桂玲 +3 位作者 阮美颖 褚田芬 秦华 邓美华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8,共14页
通过研究不同肥药管理措施对设施番茄生产系统土壤健康、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探索设施番茄适宜的肥药管理模式。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设置了2种农药水平(常规施药P_(1)和无农药P_(0))和5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化肥F_(1)、农家肥配... 通过研究不同肥药管理措施对设施番茄生产系统土壤健康、番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探索设施番茄适宜的肥药管理模式。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设置了2种农药水平(常规施药P_(1)和无农药P_(0))和5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化肥F_(1)、农家肥配施化肥F_(2)、农家肥和生物菌肥配施化肥F_(3)、易腐垃圾有机肥配施化肥F_(4)),分析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番茄生产系统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施用对处理的土壤性质和品质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P_(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而P_(1)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产量均显著高于P_(0)处理。在同一农药水平下,施肥对土壤的酶活性和pH值具有显著性作用,其中与对照相比,P_(0)F_(1)处理下的土壤pH值显著下降,而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趋势较缓,同时各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养分,但无显著性差异;F_(2)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次F_(3)处理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明显改善作用,而F_(1)处理土壤酶活性最低。同时施肥能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各施肥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各施肥处理中F_(3)处理因减量氮肥施用,而且对土壤质量、番茄品质和产量的提升都不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因此,设施番茄种植宜采用F_(3)处理,即农家肥结合生物菌肥配施少量化肥,同时施用适当的农药,以保障番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农药 肥料 土壤性质 番茄品质 番茄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消解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杜颂 汤涛 +7 位作者 程曦 赵学平 张春荣 梁晓宇 王萌 张震 李永成 章程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7,共11页
砜吡草唑是新型异唑类芽前除草剂,已被登记在小麦上使用,但其主要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环境的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黑土、褐土、红土3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研究了不同理化条件对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消解性的影响,以及砜吡草唑... 砜吡草唑是新型异唑类芽前除草剂,已被登记在小麦上使用,但其主要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环境的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黑土、褐土、红土3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研究了不同理化条件对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消解性的影响,以及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3在不同土壤中的消解速率低于母体,3种土壤培养120 d后,砜吡草唑的消解速率为12.3%~38.0%;M-1的消解速率为3.8%~4.6%;M-3的消解率为4.6%~21.0%。砜吡草唑易在高pH值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黑土)中消解,M-1易在高阳离子交换量的土壤(黑土)中消解,M-3易在低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红土)中消解。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是影响M-1和M-3消解的主要因素。同时,M-1和M-3均在母体消解过程中逐渐累积,3种土壤中M-1和M-3的总累积量分别占砜吡草唑消解总量的41.0%、27.2%、32.6%。M-1易在有机质含量高的环境中生成,而M-3易在高pH值环境中生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砜吡草唑母体及其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脱氢酶等均具有明显的活性抑制作用,而且代谢物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母体。因此,在评估砜吡草唑对土壤的潜在风险时,需综合考虑砜吡草唑及其代谢物的生态风险,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吡草唑 代谢物 消解动态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