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884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优化CNN-LSTM的密度测井曲线重构方法
1
作者 李洪玺 陈明江 +4 位作者 张显坤 杨孛 赵彬 李贤胜 王欢欢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密度测井曲线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评价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储层岩性识别、孔隙度计算及流体性质分析的可靠性。在测井过程中,仪器故障或井径扩径等问题常导致密度测井数据缺失或失真,影响储层评价的精度。传统重构方法因模型表征... 密度测井曲线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评价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储层岩性识别、孔隙度计算及流体性质分析的可靠性。在测井过程中,仪器故障或井径扩径等问题常导致密度测井数据缺失或失真,影响储层评价的精度。传统重构方法因模型表征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捕捉复杂地质条件下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重构曲线的精度难以满足储层评价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密度测井曲线重构方法。该方法结合了CNN在局部空间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和LSTM在时序依赖建模中的能力,同时引入贝叶斯优化算法自动搜索最优超参数。通过这种结合,模型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测井数据时,能够充分发挥3种算法各自的优势,提升整体表现。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3口探井的密度测井曲线重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独使用CNN或LSTM模型,基于贝叶斯优化的CNN-LSTM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表现出更优的性能,可显著改善测井曲线失真或缺失对储层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重构 密度测井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流动能力分级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聂昕 孙传瑞 +6 位作者 郝越翔 王本强 林伟 李秉科 王晨晨 张吉振 韩登林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页岩气储层的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对其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但尚无直接通过测井等地球物理手段评价页岩气流动能力的方法。目前已通过岩心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ed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扫描建立页岩无机孔隙... 页岩气储层的气水两相渗流能力对其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但尚无直接通过测井等地球物理手段评价页岩气流动能力的方法。目前已通过岩心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ed Ion Bea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扫描建立页岩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微裂缝的三维数字岩心模型,基于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开展了不同润湿条件下的页岩孔缝结构气驱水渗流模拟并得到了端点含水饱和度等特征。该文基于模拟结果得到的不同孔隙类型流动能力的认识,结合大面积拼接扫描电镜(Modular Automated Processing System,MAPS)中提取的不同类型的孔隙统计,获得了每块岩心的等效流动能力。将岩心的等效流动能力与岩石物理实验和测井响应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无量纲渗流能力的概念,建立了基于测井资料评价流动能力的模型。实际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获得连续的页岩气流动能力剖面,可用于指导页岩气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类型 流动能力 测井评价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旋回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3
作者 彭诚 邹长春 曹金彧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39-151,共13页
测井旋回地层学对地球物理测井数据记录的天文旋回进行识别、提取与解释,已成为研究地球科学领域诸多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通过梳理旋回地层学研究需求与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特点,剖析测井旋回地层学的发展动力;通过回顾国内外古气候测井... 测井旋回地层学对地球物理测井数据记录的天文旋回进行识别、提取与解释,已成为研究地球科学领域诸多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通过梳理旋回地层学研究需求与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特点,剖析测井旋回地层学的发展动力;通过回顾国内外古气候测井替代指标、天文旋回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发展现状;结合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态势,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大部分测井技术是以油气勘探开发为目的发展而来,但其测量数据连续、高分辨率、多参数等优势使其成为研究轨道驱动古气候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规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与电成像测井等数据已经在旋回地层学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测井数据在轨道尺度气候响应机理、测井天文旋回识别与替代指标敏感性评价方法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诸多进展。未来,基于成像测井数据的替代指标发展、多参数联合分析方法的建立、智能化处理与大数据分析手段的引入等,将进一步挖掘测井旋回地层学在深时研究、油气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旋回地层学 米兰科维奇旋回 替代指标 古气候 深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角度射孔套管剩余强度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李明飞 黄靖富 +3 位作者 贾海 窦益华 梁经纬 桑鹏飞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为了增加射孔有效穿透深度、建立高效的油气通道,射孔施工中经常要求射孔孔道沿储层平行方向,但是由于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原因常造成储层倾斜,就会使射孔孔道与套管非垂直相交,即导致射孔套管出现倾斜角度。倾斜射孔突破了现有射孔技... 为了增加射孔有效穿透深度、建立高效的油气通道,射孔施工中经常要求射孔孔道沿储层平行方向,但是由于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原因常造成储层倾斜,就会使射孔孔道与套管非垂直相交,即导致射孔套管出现倾斜角度。倾斜射孔突破了现有射孔技术中射孔方向需要与套管垂直的局限性,但由于射孔后射孔孔眼改变了套管结构,当套管受外力作用后,孔眼周边会产生应力集中使得套管强度降低,射孔套管相比普通套管更容易发生损坏。由于现有文献对倾斜角度下射孔套管剩余强度的研究较少,通过建立有限元三维模型分析了倾斜射孔套管的剩余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当孔径、孔密、相位角等射孔参数一定时,随着射孔倾斜角增加(从0增加到30°),套管的剩余抗外挤强度逐渐减小,射孔套管剩余强度的降低幅度不超过13.00%;当倾斜角度设定为30°、相位角由30°变化至180°时,射孔套管剩余强度变化幅值不超过10.20%;当相位角为90°时,射孔套管剩余强度为较优值。当倾斜角度设定为30°、孔径由10mm增加到18mm时,射孔套管剩余强度减小幅度可达17.45%。该分析结果可为倾斜角度射孔套管剩余强度分析和实际射孔施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射孔 套管剩余强度 相位角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
5
作者 郭洪波 郭云龙 +1 位作者 周磊 曹富华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17-30,共14页
裂缝性地层裂缝尺度各异、测井响应正演难度大、量化裂缝参数困难且表征难度大。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ormation Micro Scanner Image,FMI)测井和双侧向测井是识别和评价裂缝性地层的重要手段,但阵列感应测井裂缝响应模拟难度大且响应... 裂缝性地层裂缝尺度各异、测井响应正演难度大、量化裂缝参数困难且表征难度大。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ormation Micro Scanner Image,FMI)测井和双侧向测井是识别和评价裂缝性地层的重要手段,但阵列感应测井裂缝响应模拟难度大且响应特征尚不明确。系统开展了裂缝性地层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化模型快速正演方法。首先,将三维严格正演模型等效为一维偶极子发射与点接收的层状模型,分别建立单一裂缝、多条裂缝和等间距平行板状缝这3种模型;其次,借助简化模型快速正演方法实现了裂缝性地层的子阵列及合成信号响应;最后,对比了不同裂缝模型响应特征,进而对比阵列感应测井对裂缝性地层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单一低阻裂缝情况下,裂缝倾角越小、基岩与裂缝电阻率的对比度及裂缝张开度越大,响应幅值越大且变化越明显;阵列感应测井对高阻裂缝响应不敏感;具有多条裂缝时,裂缝数量会影响浅探测曲线,裂缝较近时合成曲线无法分辨裂缝数量。这些响应规律为识别裂缝性储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阵列感应测井 模型简化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导电通道计算的低对比度油层评价方法
6
作者 张美玲 赵佳慧 +1 位作者 熊葵 王双全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10-16,30,共8页
低对比度油层解释一直是测井评价难题,而福山凹陷涠洲组高产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油藏储量计算。黏土阳离子交换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模型,但难以解释涠洲组黏土类型及其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别的低电阻... 低对比度油层解释一直是测井评价难题,而福山凹陷涠洲组高产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油藏储量计算。黏土阳离子交换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低电阻率油层评价模型,但难以解释涠洲组黏土类型及其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别的低电阻率油层。基于电场等效电路原理,构建束缚水连通导电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技术及欧姆定律计算模型等效电阻率。优选涠洲组物性条件相当、黏土类型差别大的低对比度油层,分别采用阳离子交换模型和束缚水连通导电模型进行计算,发现由束缚水连通导电模型计算的电阻率与实际井测量值吻合更好,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涠洲组低对比度油层,为涠洲组油藏储量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束缚水连通导电模型从电场基本理论出发,不受岩层中黏土类型及其分布等复杂微观因素限制,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涠洲组 低对比度油层 电阻率 连续导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注水井配水器水嘴压力损失规律分析
7
作者 刘兴斌 李善文 +4 位作者 邓宇恒 何壮 姜盼琴 陈立东 谌辰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在分层注水施工作业中,水嘴口径的正确选择对于分层流量调节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投捞式注水水嘴口径的选择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调配周期较长。搭建实验装置采集水嘴两端的流量和压差数据,通过线性拟合实验... 在分层注水施工作业中,水嘴口径的正确选择对于分层流量调节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投捞式注水水嘴口径的选择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调配周期较长。搭建实验装置采集水嘴两端的流量和压差数据,通过线性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从小直径到大直径水嘴口径范围的压差、流量关系图版,并基于流体力学水嘴节流能量方程建立不同口径水嘴节流的局部阻力系数与水嘴面积之间关系公式,依据该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给定流量和压差条件下的水嘴口径,将现场实验数据与公式验证数据和文献实验数据与公式验证数据分别进行对比,误差均不超过5%。建立不同口径水嘴的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不同流量下不同口径水嘴的压差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流量—压差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误差不超过12%,数值模拟误差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范围,进一步验证水嘴局部阻力系数与水嘴面积之间关系公式的可靠性。借助水嘴图版和关系公式,有助于在现场实际应用中水嘴的准确选择,对提高油田分层注水流量调配效率和调配精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水嘴压力损失 局部阻力系数 嘴损曲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波测井技术的射孔穿透深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鸣 孙殿强 +2 位作者 苏远大 高永德 吴进波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在水力压裂设计和采油效率预测中,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有效指导水力压裂设计,利用射孔穿透深度(穿深)评价射孔效果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在射孔井段利用声波测井数据对穿深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用于现场测试的射孔套管井模型,并使... 在水力压裂设计和采油效率预测中,为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有效指导水力压裂设计,利用射孔穿透深度(穿深)评价射孔效果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在射孔井段利用声波测井数据对穿深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用于现场测试的射孔套管井模型,并使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井眼单极声源激发的模型井的弹性波传播;多元回归分析后,模拟结果得出射孔穿深与纵波到时延迟和地层慢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常用的长源距声波仪器,射孔引起的纵波到时延迟与穿透深度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射孔地层层段的模拟声波测井数据验证了这种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结合区块储层的地质参数,利用常用的长源距声波测井仪器测量的纵波到时数据,可以实现对射孔穿透深度的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射孔 穿透深度 纵波延迟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预测误差分析的层序自动划分对比方法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宁伟峰 王才志 +4 位作者 江青春 刘英明 王浩 魏兴云 林耀强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66-277,287,共13页
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ing Analysis,INPEFA)技术通过突显测井曲线中的旋回特征,并利用趋势和拐点信息揭示地层层序结构,其有效性已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中得到验证。尽管这一技术在揭示层序结构方面... 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ing Analysis,INPEFA)技术通过突显测井曲线中的旋回特征,并利用趋势和拐点信息揭示地层层序结构,其有效性已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中得到验证。尽管这一技术在揭示层序结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其应用过程仍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增加了处理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分析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INPEFA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特性,辅以傅里叶变换提取拐点信息,建立自动化的层序划分流程,并结合导数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和动态规划法进行多井层序对比,提出了一套层序自动划分和对比方法。在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地区青山口组的实际应用中,将青山口组自动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8个四级层序SQ11、SQ12、SQ13、SQ14、SQ21、SQ22、SQ23、SQ24。研究表明,层序对烃源岩和甜点段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青山口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SQ1的湖侵体系域中,而主要页岩甜点段Q9发育于三级层序SQ1的湖侵晚期,其在四级层序上位于SQ13湖平面稳定到缓慢下降期;而位于SQ12次级湖退时期内的Q8根据其物性及烃源岩的微运移作用,可以推测其为更有利的甜点段。该文提出的方法显著提升了层序划分的精度和效率,划分结果对青山口组烃源岩的预测和油气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INPEFA技术 自动划分 动态规划 地层对比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10
作者 孙志远 徐桂旭 +1 位作者 王守朋 唐丽萍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26-234,共9页
超深井油气勘探中,高温高压等复杂井况使得常规测井方法面临严峻考验。该文研制了一种高温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采用钻具直推施工工艺完成测井施工,解决了井漏、溢流和大位移水平井等复杂井的测量问题。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模块化电路... 超深井油气勘探中,高温高压等复杂井况使得常规测井方法面临严峻考验。该文研制了一种高温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采用钻具直推施工工艺完成测井施工,解决了井漏、溢流和大位移水平井等复杂井的测量问题。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模块化电路设计和隔热设计技术,保证了测量电路在高温环境中可靠工作,并给出了通用数据处理模块的具体设计。详细论述了仪器承压钢筒、电路组件、仪器连接接插件和波纹管压力平衡以及电池短节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对系统仪器串的抗压受力情况进行了弯曲屈曲理论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不同井眼尺寸的仪器串发生正弦屈曲的临界压力值,为测井施工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高温高压、抗拉抗压、保温瓶耐温等性能测试,以及在超深油气田和复杂地质构造区域测井应用,证明高温直推存储式测井系统能够解决超深高温高压井的测井问题,可为深层油气勘探测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系统 存储式测井 高温高压 超深井 复杂地质构造 模块化电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特征响应参数的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蔡明 高紫然 +5 位作者 张远君 叶畅 伍东 陈旭 苗雨欣 章成广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大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显著,单一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复杂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解决碳酸盐岩流体识别难题,以塔里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为例,基于塔里木油田现有资料,提出了新的... 大部分碳酸盐岩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各向异性显著,单一的测井方法和录井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复杂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解决碳酸盐岩流体识别难题,以塔里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为例,基于塔里木油田现有资料,提出了新的特征参数:单位孔隙度电阻率R_(A)。基于新的特征响应参数对多种流体识别方法展开探讨,涵盖单位孔隙度电阻率R_(A)与甲烷含量C1交会图版法、单位孔隙度电阻率R_(A)与声波时差Δt交会图版法,以及随机森林人工智能识别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就3种方法的准确率而言,随机森林法相较于交会图版法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R_(A)—C1交会图版法流体识别准确率为86.79%,R_(A)—Δt交会图版法流体识别准确率为84.55%,随机森林法流体识别准确率达88.56%。但是,在含气水层和水层的识别方面,交会图版法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综上所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显著提升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的精确度,为解决油气勘探开发中碳酸盐岩储层流体类型准确判别这一实际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流体识别 交会图版法 随机森林 单位孔隙度电阻率 白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流二段页岩油地化录井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12
作者 姚熠博 成家杰 +2 位作者 王猛 董宇 孙建孟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含油饱和度是评价页岩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目前针对页岩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实验评价上,利用录井资料进行饱和度评价的研究较少。该文以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验及密闭热释烃录井为基... 页岩油勘探开发中,含油饱和度是评价页岩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目前针对页岩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主要集中在实验评价上,利用录井资料进行饱和度评价的研究较少。该文以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实验及密闭热释烃录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化录井数据的页岩油饱和度计算方法。通过多状态NMR实验,构建了涠西南凹陷NMR流体组分图版,并基于流体体积法计算得到NMR饱和度。同时,利用密闭热释烃实验获得可动油含量及总含油量。综合这两种实验结果,并结合岩石密度、总孔隙度等参数,进一步构建了基于NMR技术的改进密闭热释录井饱和度模型。在模型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现场地化录井过程中烃含量可能存在损失,通过密闭热释录井数据构建损失烃校正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形成了一种以地化录井数据为基础计算页岩含油饱和度的评价方法。实例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可动油饱和度绝对误差为3.82%,含油饱和度绝对误差为8.81%。计算结果的范围分别为11%~46%和30%~91%。这一方法为利用录井资料评价页岩储层饱和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核磁共振(NMR) 地化录井 损失烃校正 饱和度模型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中子散射截面的气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13
作者 揭志军 马晓静 +5 位作者 蔡文浙 刘世伟 石耀 邱飞 吕黎明 梁国武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88-96,129,共10页
山西某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孔隙结构、电阻率与气和水之间的关系复杂,储层特性导致以传统电阻率测井为主的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亟需寻求一种适应这种复杂储层、复杂井况的气层评价方法。该文基于... 山西某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孔隙结构、电阻率与气和水之间的关系复杂,储层特性导致以传统电阻率测井为主的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亟需寻求一种适应这种复杂储层、复杂井况的气层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小直径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仪-储层评价仪(Reservoir Evaluation Tool,RET),采用快中子散射截面(Fast Neutron Cross Section,FNXS)方法来评价气层。利用了快中子散射截面值对气体敏感而对非气体不敏感的特征,在复杂的孔隙结构条件下通过蒙特卡罗数值模拟获取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公式,在标准刻度井中验证了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公式正确性,实现了储层含气饱和度的计算;并通过现场试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区块内多口井的数据分析,建立了适用于该区块的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泥质校正公式,进一步提升了含气饱和度计算精度,并形成了该区块初步气层评价标准。实践证明基于RET仪器采用快中子散射截面方法能够在复杂地层、复杂井况条件进行气层快速识别,经过泥质校正后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更加准确,含气饱和度计算精度更高,该研究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块致密气的勘探与评价。对FNXS方法的深入研究表明该方法亦可在常规含气储层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 快中子散射截面 气水评价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磁场梯度对火山岩二维核磁共振响应影响
14
作者 崔式涛 赵永杰 +4 位作者 肖飞 王磊 黄科 仁亚文 郭江峰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两个维度的弛豫信息,在流体识别和定量评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火山岩储层富含顺磁性矿物,由于磁化率差异,这些顺磁性矿物会导致岩石内部存在明显的内部磁场梯度,从而影响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和D—T2谱响应。...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两个维度的弛豫信息,在流体识别和定量评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火山岩储层富含顺磁性矿物,由于磁化率差异,这些顺磁性矿物会导致岩石内部存在明显的内部磁场梯度,从而影响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和D—T2谱响应。为了提高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解释的可靠性,有必要探究内部磁场梯度对二维核磁共振响应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内部磁场梯度对火山岩二维核磁共振T1—T2和D—T2谱的影响,提出基于D—T2谱的内部磁场梯度估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二维核磁共振T1—T2谱中,随着内部磁场梯度的增加,油、气、黏土束缚水、毛细管束缚水和可动水均向T2减小方向移动,他们的T1/T2值明显增加。在二维核磁共振D—T2谱中,随着内部磁场梯度的增加,油、气、黏土束缚水、毛细管束缚水和可动水向扩散系数增大方向移动,主要是因为在数据反演时,未考虑内部磁场梯度,从而将内部磁场梯度引起的扩散弛豫衰减错误地认为是扩散系数增加导致的。基于D—T2谱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内部磁场梯度估算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T1—T2 D—T2 火山岩 内部磁场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二维岩石电频散特性研究
15
作者 石洪玮 柯式镇 +3 位作者 张宇航 胡昊 罗虎 陶婕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复电阻率频谱测井技术利用岩石阻抗的频散特性,能够更精确地区分油、气、水层。目前岩石复电阻率频散研究停留在宏观等效参数模型上,难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岩石电频散机理。该研究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复电阻率频谱测井技术利用岩石阻抗的频散特性,能够更精确地区分油、气、水层。目前岩石复电阻率频散研究停留在宏观等效参数模型上,难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岩石电频散机理。该研究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建立了岩石电频散介观模型,通过模拟在不同频率下的二维孔隙通道的复电阻率频散响应,依据界面极化理论,讨论了外电场频率和岩石孔隙度对岩石电频散特性的影响规律与物理机理。模拟结果表明,介观模型能够成功反映外电场下多孔介质离子的运动规律,同时岩石孔隙度越大,模型响应的复电阻率虚部谷底越向频率增大方向移动,与实际岩石电频散实验规律一致。该研究所建立的介观模型可用于岩石电频散微观机理研究,为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电频散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 介观模型 多孔介质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迷宫式刻槽结构的单极随钻声波测井隔声体研究
16
作者 豆一帆 张超 关威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随钻声波测井中,由于厚壁钻铤的存在,会产生幅度较大的钻铤波信号,进而影响对地层信息的准确测量和获取。提出一种基于迷宫式刻槽结构的新型隔声体,用于有效衰减沿钻杆传播的钻铤波信号,并通过频域和时域响应分析隔声体的隔声性能。... 在随钻声波测井中,由于厚壁钻铤的存在,会产生幅度较大的钻铤波信号,进而影响对地层信息的准确测量和获取。提出一种基于迷宫式刻槽结构的新型隔声体,用于有效衰减沿钻杆传播的钻铤波信号,并通过频域和时域响应分析隔声体的隔声性能。经参数优化后的迷宫式刻槽结构隔声体有10段刻槽结构,每段刻槽结构沿周向具有20段随机槽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声源中心频率范围为10~16 kHz时,该结构对钻铤波有较好的压制效果;添加该结构后,通过对阵列接收波形数据的分析可获取地层纵、横波速度。经计算,该结构满足复杂井况条件下力学性能需求。该研究有望为随钻声波测井隔声体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可以进一步提升单极随钻声波测井时地层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声波测井 隔声体 钻铤波 迷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MU的井下两相流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
17
作者 陈强 党博 +4 位作者 刘国权 陈国华 余刚 王俊杰 杨凯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基于超声波时差测量流量的方法具有非接触、易安装、不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田井下流体流速测量分析领域,能够实时测量流体流速,准确分析管道中流体流量的变化。针对传统的超声波流量计功耗高、电路复杂的缺点,根据... 基于超声波时差测量流量的方法具有非接触、易安装、不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田井下流体流速测量分析领域,能够实时测量流体流速,准确分析管道中流体流量的变化。针对传统的超声波流量计功耗高、电路复杂的缺点,根据超声波时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结合井下高温测量环境,以及未来测井仪器低功耗、小型化的需求,以dsPIC33EV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小型化的井下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dsPIC33EV的充电时间测量单元CTMU(Charging Time Measurement Unit),实现声波传播时差与流量的高精度测量与计算。室内实验平台测试数据表明,该文设计的井下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测量相对误差为±7.2%,典型功耗为20mW,技术指标满足生产井流量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流量 超声换能器 充电时间测量单元 低功耗 回波 时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算法双驱动融合的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
18
作者 韩锐羿 宋晓妮 +1 位作者 王欣茹 郭宇航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现有火成岩岩性识别技术面临常规测井响应与岩性敏感度差异显著、离散矿物实验数据难以构建连续地层模型以及岩心-测井标定样本类别不平衡等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提出数据-算法双驱动融合的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通过矿... 现有火成岩岩性识别技术面临常规测井响应与岩性敏感度差异显著、离散矿物实验数据难以构建连续地层模型以及岩心-测井标定样本类别不平衡等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提出数据-算法双驱动融合的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通过矿物化学组分与测井数据融合,建立具有岩石物理意义的特征表征体系;进而设计基于Mahalanobis距离的层次化重采样机制,有效缓解小样本类别识别偏倚问题;最终建立具有概率解释性的贝叶斯深度森林模型,实现火成岩复杂岩性的高精度识别。基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20口井的8356组数据,开展嵌套式验证;该方法在同井测试中准确率为100%,异井测试准确率达89%,加权F1值0.88,准确率较其他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质先验知识与深度学习融合,可有效提升火成岩岩性识别的工程适用性与解释可靠性,为复杂储层精细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岩性识别 深度森林算法 测井数据融合 火成岩 样本不平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产页岩油近水平井中油水两相数值模拟与持水率预测
19
作者 秦泓龙 刘军锋 +1 位作者 史寿波 戴月祥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310-317,共8页
页岩油井的产量通常偏低,流动扫描成像测井仪(Flow Scanning Imager,FSI)和其他测井仪器在低产井中测量时可能存在涡轮响应不好的问题,导致测量数据偏差,进而影响测井的解释精度。为了研究低产近水平井中油水两相流的流动情况,利用ANSYS... 页岩油井的产量通常偏低,流动扫描成像测井仪(Flow Scanning Imager,FSI)和其他测井仪器在低产井中测量时可能存在涡轮响应不好的问题,导致测量数据偏差,进而影响测井的解释精度。为了研究低产近水平井中油水两相流的流动情况,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11种不同井斜、内径0.124 m、长度6 m的井下井筒模型。采用软件中内置的流体体积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VOF)对不同斜度井中的油水两相流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不同井斜角、不同流量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水两相流动规律、持水率数据和持水率成像,基于模拟数据建立持水率数据库,并绘制持水率变化图版。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持水率与井斜角的关系,得到持水率随井斜角变化的关系式。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对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预测井斜角、流量和含水率与持水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近水平井油水两相的持水率预测,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模型预测持水率精度较高,相对误差为3.222%,可满足井下仪器测量持水率数据的验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持水率 近水平井 数值模拟 油水两相 ML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混积岩有机碳测井预测方法
20
作者 陈良雨 胡浪 +3 位作者 辛锦涛 李永贵 陈挚 付建伟 测井技术 2025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定量评价和预测是烃源岩品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传统预测TOC含量的方法如地球化学分析、核磁共振响应、经验公式计算等,存在预测成本较高、难以处理复杂和岩性重叠地层等问题。而机器学习方法因...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定量评价和预测是烃源岩品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传统预测TOC含量的方法如地球化学分析、核磁共振响应、经验公式计算等,存在预测成本较高、难以处理复杂和岩性重叠地层等问题。而机器学习方法因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解决数据间复杂非线性关系上具有显著优势。该文基于三塘湖盆地多口井的原始样本数据,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后,采用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这3种机器学习方法,通过XGBoost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得分选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中子、补偿密度、深侧向电阻率、浅侧向电阻率这6条敏感测井曲线来预测研究区TOC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极限梯度提升、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回归这3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TOC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76、0.7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25、1.25、1.21,这3种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评价烃源岩的品质、准确识别甜点层位,为油藏评价和储层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总有机碳含量 烃源岩 XGBoost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