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浦东地区近地强风特性观测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葛耀君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9,共8页
20 0 0年 8月当“派比安”和“杰拉华”台风接近上海时 ,浦东气象局的 1 0m高度极值风速记录超过 2 4m/s,笔者用超声风速仪在离地 2 0m高处采集到近 2 0h的三维强风样本。经过对实测风速数据的分析 ,得到了平均风速和风向、阵风因子、... 20 0 0年 8月当“派比安”和“杰拉华”台风接近上海时 ,浦东气象局的 1 0m高度极值风速记录超过 2 4m/s,笔者用超声风速仪在离地 2 0m高处采集到近 2 0h的三维强风样本。经过对实测风速数据的分析 ,得到了平均风速和风向、阵风因子、湍流度、湍流积分长度、摩阻速度以及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强风特性 ,分析结果表明 :近地强风的湍流度和阵风因子较高 ,湍流积分长度约在 80m左右 ,水平 (纵向和横向 )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与Simiu谱基本一致 ,但垂直湍流功率谱与Panofsky谱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东地区 台风 湍流度 阵风因子 积分长度 功率谱 结构动载荷 气象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风洞中用尖劈和粗糙元模拟大气边界层的讨论 被引量:27
2
作者 庞加斌 林志兴 陆烨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7,共6页
尖劈和粗糙元广泛地应用于风洞试验中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该技术成功模拟了不同地貌特征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度剖面。随着风工程研究的深入,了解尖劈和粗糙元模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各种大气边界层湍流功率谱和尺度特性。试验... 尖劈和粗糙元广泛地应用于风洞试验中的大气边界层模拟,该技术成功模拟了不同地貌特征的平均风速和湍流度剖面。随着风工程研究的深入,了解尖劈和粗糙元模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各种大气边界层湍流功率谱和尺度特性。试验表明:尖劈利用其迎风平板的分离流产生湍流涡旋,迎风板的宽度决定了涡旋的大小和湍流脉动强度,同时迎风板阻塞比沿高度递减产生近似线性的风速剖面;粗糙元用于模拟实际地面的摩擦效应,调整平均风速和湍流度的剖面分布。遗憾的是,尖劈下宽上窄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该技术模拟的湍流功率谱和积分尺度的高度变化律与实际大气边界层相反。基于对模拟机理的认识,异型尖劈上部形状有助于模拟大比例模型试验要求的湍流风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尖劈 粗糙元 风场模拟 大气边界层 湍流特性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力连续控制圆柱绕流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本谋 范宝春 +2 位作者 陈志华 叶经方 丁汉新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作用于电介质溶液流体边界层上的Lorentz电磁力可以改变流体边界层的结构,从而控制流体绕流的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实验控制的关键参数,交替分布的电极和磁极包覆在圆柱体的表面置于电介质溶液中,简单调整电磁力的分布可... 作用于电介质溶液流体边界层上的Lorentz电磁力可以改变流体边界层的结构,从而控制流体绕流的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实验控制的关键参数,交替分布的电极和磁极包覆在圆柱体的表面置于电介质溶液中,简单调整电磁力的分布可以方便地控制圆柱尾迹的流动结构,实现了电磁力消涡和增涡的连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 流体控制 边界层 圆柱尾迹 绕流 连续控制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进出隧道空气动力学特征模型实验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英学 高波 +1 位作者 赵文成 骆建军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3-78,共6页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以致于在隧道周围形成噪声污染,降低列车乘坐的舒适度。模型实验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建立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压缩空气式高速列车模型发射系统对高速列车...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以致于在隧道周围形成噪声污染,降低列车乘坐的舒适度。模型实验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建立高速列车模型实验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压缩空气式高速列车模型发射系统对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过程进行了模型实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压缩波产生、传播的一些规律,并将测试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实验结果的可用性和相似准则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隧道 相似准则 .压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喷管六分量测力试验台的研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尧明 王强 +2 位作者 额日其太 仇畔祥 熊章荣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用于矢量喷管试验而研制的新型六分量天平试验台选择台式天平作为测力天平设计方案、对称全弹性波纹管作为连接试验台和固定管道的引气管道 ,采用地轴单元校和地轴多元校获取天平工作公式 ,并采用试验修正消除波纹管的影响。根据天平... 为用于矢量喷管试验而研制的新型六分量天平试验台选择台式天平作为测力天平设计方案、对称全弹性波纹管作为连接试验台和固定管道的引气管道 ,采用地轴单元校和地轴多元校获取天平工作公式 ,并采用试验修正消除波纹管的影响。根据天平静校和标准收敛喷管的动校检验 ,该天平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说明天平的研制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喷管试验 波纹管 天平校准 测力天平 六分量天平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襟翼缝道对多段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瑞兴 高永卫 +2 位作者 肖春生 上官云信 郗忠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2,共6页
对具有襟翼不同缝道构形的多段翼型进行了翼面边界层、表面压力、尾迹速度的测量,同时作了翼面流谱观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襟翼缝道的不同构形对多段翼型的流动特性、增升效果和升阻特性有着强烈的影响,该研究中具有最佳优化缝道的多... 对具有襟翼不同缝道构形的多段翼型进行了翼面边界层、表面压力、尾迹速度的测量,同时作了翼面流谱观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襟翼缝道的不同构形对多段翼型的流动特性、增升效果和升阻特性有着强烈的影响,该研究中具有最佳优化缝道的多段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可达3.360,它为普通缝道多段翼型对应迎角下升力系数的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襟翼 缝道 翼型 气动特性 影响 实验研究 压力测量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翼减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少松 徐琴 +1 位作者 王福华 赵润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1,共5页
为了探索减少格栅翼阻力的方法和途径 ,进行了超声速M∞ =2 .5 2 1下格栅翼的边框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格栅翼茎厚度、格栅几何形状对格栅翼阻力特性影响的风洞实验。结果显示 ,格栅翼的边框对格栅翼的阻力影响最大 。
关键词 格栅翼 气动特性 减阻特性 格栅几何形状 边框几何形状 边框厚度 战术导弹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高速气动力关键问题解决的技术手段及途径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德华 林俊 +1 位作者 郭旦平 熊能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大型飞机采用超临界机翼,并具有尺度大、飞行雷诺数高等特点,其研制中必须解决好高升阻比机翼、翼身组合体设计,推进系统/机体一体化设计,抖振特性、静气动弹性特性预测及超临界机翼流动控制等高速气动力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气动力问题... 大型飞机采用超临界机翼,并具有尺度大、飞行雷诺数高等特点,其研制中必须解决好高升阻比机翼、翼身组合体设计,推进系统/机体一体化设计,抖振特性、静气动弹性特性预测及超临界机翼流动控制等高速气动力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气动力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大型高速风洞试验,以及解决相应的试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气动力 风洞试验 超临界机翼 气动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子母弹分离干扰测力试验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忠良 龙尧松 +2 位作者 余立 王玉花 白本奇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文给出了子母弹模型在高超声速风洞中的分离干扰测力的试验方案、试验系统设计、网格位置、天平研制和干扰试验结果。试验马赫数为6.97;模型迎角范围为-20°~20°;试验充分反映了母弹模型的头部激波对子弹模型的干扰特性。... 本文给出了子母弹模型在高超声速风洞中的分离干扰测力的试验方案、试验系统设计、网格位置、天平研制和干扰试验结果。试验马赫数为6.97;模型迎角范围为-20°~20°;试验充分反映了母弹模型的头部激波对子弹模型的干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法向力、轴向力、俯仰力矩及压心测值规律正确、量值可靠,为开展高超声速风洞CTS试验技术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子母弹分离 干扰测力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风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付国宏 程志军 +1 位作者 孙炳楠 唐锦春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集高耸和大跨度两种特征于一身的风敏感结构体系 ,在风荷载作用下 ,风振效应显著。为了给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准确的风振系数并考查输电导线对塔架风振的影响 ,按照空气动力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塔架气动弹性模型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 ,模拟了塔架两侧的输电导线和地线 ;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了风振响应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塔架风振响应等重要数据 ,并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塔架风振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 ,塔架加速度响应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铁塔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和顺风向加速度响应处于同一数量级 ,塔架设计和理论计算时应同时考虑顺风向和横风向的风振力 ;导线对铁塔风振的影响程度与风向角有关 ,但就整体而言 ,可以忽略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架空输电线路 气动弹性模型 能量平衡原理 风洞试验 风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粉尘抑爆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范宝春 谢波 +1 位作者 张小和 李鸿志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长 9m ,内径 0 .1 4m的燃烧管内进行了CaCO3颗粒对H2 O2 混合物中发生爆炸过程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该管分为三部分 :激波成长段 ,抑爆段和抑爆后观察段。其中抑爆段装有 1 0套可形成均匀颗粒悬浮流的喷粉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仅... 在长 9m ,内径 0 .1 4m的燃烧管内进行了CaCO3颗粒对H2 O2 混合物中发生爆炸过程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该管分为三部分 :激波成长段 ,抑爆段和抑爆后观察段。其中抑爆段装有 1 0套可形成均匀颗粒悬浮流的喷粉系统。实验结果表明 ,仅当颗粒浓度大于某值时 ,才可能有效抑制爆炸 ,否则爆炸波会在抑制后重新成长。笔者还基于两相化学反应流的基本方程 ,通过分裂方法 ,全耦合TVD格式和Lax Wen droff Rubin格式对粉尘抑爆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反映了惰性颗粒作用下激波的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抑制 两相化学反应流 激波 惰性粉尘 可燃混合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对飞机机翼流场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征初 王勋年 +1 位作者 陈洪 刘巍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了揭示螺旋桨滑流的发展规律和滑流对飞机各部件的干扰机理 ,很有必要精确测量滑流区不同截面的流动参数 ,研究滑流对飞机各部件表面压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4m× 3m风洞应用该风洞配备的空间流态测量与显示系统 ,对某运输机螺... 为了揭示螺旋桨滑流的发展规律和滑流对飞机各部件的干扰机理 ,很有必要精确测量滑流区不同截面的流动参数 ,研究滑流对飞机各部件表面压力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在4m× 3m风洞应用该风洞配备的空间流态测量与显示系统 ,对某运输机螺旋桨滑流流经的空间区域多个截面的流动参数以及滑流对飞机机翼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螺旋桨滑流对飞机特别是机翼流场有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测量 螺旋桨滑流 低速风洞 飞机机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术导弹标模五座风洞试验数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勇 董立新 +4 位作者 赵克诚 梁万仓 毛书熹 赵协和 伍开元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研究不同风洞之间战术导弹模型测力试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同一台测力天平及外形相同的尾支杆在五座风洞中对ZSDD 1战术导弹标模进行了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状态下对比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普遍大于重复性实验的标准... 为研究不同风洞之间战术导弹模型测力试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同一台测力天平及外形相同的尾支杆在五座风洞中对ZSDD 1战术导弹标模进行了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状态下对比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普遍大于重复性实验的标准偏差,其中底阻系数测值的标准偏差明显大于同一座风洞中底阻系数的试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术导弹 风洞试验 相关性研究 测力试验 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 在低速风洞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宝杰 王光华 +1 位作者 高歌 袁辉靖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8年第2期55-63,共9页
利用在线式PIV系统,采用互相关的分析方法,以较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和翼型尾流为例,对PIV在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旨在表明当前PIV技术的一些特点及其用于风洞实验研究的潜力。实验中所采用的PIV系统,... 利用在线式PIV系统,采用互相关的分析方法,以较高雷诺数下圆柱绕流和翼型尾流为例,对PIV在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旨在表明当前PIV技术的一些特点及其用于风洞实验研究的潜力。实验中所采用的PIV系统,反映了近几年来PIV技术的一些新特点:一体化大能量双激光器系统、TSI公司的互/自相关CCD和高速帧采集板(FrameGrabbe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风洞测量 圆柱绕流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体头部空化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福新 邓飞 +1 位作者 鲍鹏 张宇文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了分析回转体头部空化噪声特性,利用高速水洞实验室对实验测得的回转体圆头头体、平头头体模型空化噪声的谱特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空化形态不变的条件下,空化噪声宽带谱级将随空泡数的减小而单调增加;随着空化的发展,其空... 为了分析回转体头部空化噪声特性,利用高速水洞实验室对实验测得的回转体圆头头体、平头头体模型空化噪声的谱特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空化形态不变的条件下,空化噪声宽带谱级将随空泡数的减小而单调增加;随着空化的发展,其空化噪声谱的低频段升高,而高频段的噪声则相对下降;在空泡数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模型空化噪声的宽带谱级和谱形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体头部 空化噪声 实验研究 水洞 空泡 水下航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双曲冷却塔双塔干扰的风荷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彬乾 李建英 阎文成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93-97,共5页
研究不同风向角、两个超大型双曲冷却塔构成串列、并列及来流与双塔中心连线成40°夹角等不同位置时,塔体的风压分布以及其附近高大地面建筑群的影响,给出了双塔干扰时的风荷载特性和工程实际中应考虑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供此类冷... 研究不同风向角、两个超大型双曲冷却塔构成串列、并列及来流与双塔中心连线成40°夹角等不同位置时,塔体的风压分布以及其附近高大地面建筑群的影响,给出了双塔干扰时的风荷载特性和工程实际中应考虑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供此类冷却塔的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风向角 超大型双曲冷却塔 双塔干扰 工程设计 实验装置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扑翼机风洞试验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笔锋 白存儒 +2 位作者 钟诚文 李为吉 候宇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U09期37-40,共4页
为了探索、验证微型扑翼机风洞试验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对微型扑翼机进行了探索性风洞试验,并进行了扑翼的扑动频率、速度、迎角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微型扑翼机试验技术复杂,要求... 为了探索、验证微型扑翼机风洞试验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对微型扑翼机进行了探索性风洞试验,并进行了扑翼的扑动频率、速度、迎角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微型扑翼机试验技术复杂,要求风洞流场品质高,特别要求低湍流度、低雷诺数的试验风洞,采用高精度的测试设备,运用先进的测试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次探索性试验研究是成功的,试验结果可供扑翼机总体、气动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机 扑翼机 风洞试验 扑动频率 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行人高度风环境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勋年 李征初 +1 位作者 张大康 刘晓晖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9年第1期54-58,共5页
介绍了建筑物风环境的风洞模拟,行人高度风测量探头的设计、标定和数据处理。采用这种探头,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的长15m、宽4m、高2.2m风工程试验段进行了比例为1∶300的建筑群模型的行人高度风环境试验... 介绍了建筑物风环境的风洞模拟,行人高度风测量探头的设计、标定和数据处理。采用这种探头,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的长15m、宽4m、高2.2m风工程试验段进行了比例为1∶300的建筑群模型的行人高度风环境试验研究,结果说明这座新高层建筑物的落成,对其周围某些位置的行人高度风环境有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 风速测量 风洞试验 行人高度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V技术对气固两相流粒子浓度场的瞬时测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宏庆 何文奇 +1 位作者 李良杰 张东东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6,共4页
气固两相射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如何测量瞬态的粒子浓度和粒子速度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笔者采用PIV技术,能瞬时测量气固两相射流轴对称平面上粒子浓度分布、粒子运动速度。
关键词 PIV技术 气固两相射流 粒子浓度场 瞬时测量 运动速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风洞M数和稳定段总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平 董谊信 +4 位作者 何钺 葛思华 韩杰 李尚春 汤更生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81,共7页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 2 .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 ,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复杂性 ,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跟随自...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 2 .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 ,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复杂性 ,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跟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种智能控制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m风洞 M数 神经网络控制 自适应控制 智能控制 稳定段总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