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挑战及刑法应对 被引量:6
2
作者 聂立泽 王祯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安全制度。但不得不承认,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基于数据主体权利的数据保护模式逐渐表现出认知与结构性困难,需要从路径选择上进行转变。相对于以数据主体权利为核心的保护模式,刑法可以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作为理论参考,从承认数据主体具有完全理性转变为承认其具有有限理性,将数据安全保护的主要关注点从数据主体的权利保障转移到数据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此外,在数据安全保护的实质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侵害数据法益的行为可以概括为行为人利用或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的行为,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演化、运行过程中“自主”实施的行为。刑法应以风险作为主要考量因素,结合已有规定对上述两种行为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险预防 数据安全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改《监察法》的原理、原则与建言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雄 邝山子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 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蕴含着具有“发生学”意义的政理、哲理和法理。其政理为“保持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其哲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其法理为“以良法引领推进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修改《监察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政治为统领、以人民为本位、以问题为导向、以系统为理路。新修《监察法》充分吸收了学术界研究成果和实务部门探索出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法治原则,增强了监察全覆盖的有效性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其进一步完善可通过未来修改《监察法实施条例》的方式,从党的领导、纪监一体、监司衔接、行贿惩治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监察法 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 思路建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解释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单平基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对此,立法确立了“权力机构(成员大会)—执行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的基本框架。从权力机构看,成员权具有强烈的身份性特征,无法以投资... 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实施,亟须从解释论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治理结构。对此,立法确立了“权力机构(成员大会)—执行机构(理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的基本框架。从权力机构看,成员权具有强烈的身份性特征,无法以投资取得;成员大会的决议不应均采取绝大多数决,否则会导致决议难以形成,应允许章程对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进行区分,前者采取多数决,后者采取绝大多数决。同时,要警惕出现成员代表大会绕过成员大会表决的情景。从执行机构看,对理事长或理事的选任,不应以成员为限;理事会表决并非一定要采取多数决,意味着总人数不限于单数。从监督机构看,关于监事会或监事的设置规定应理解为倡导性规范,而非必须强制设立监事会或监事,设置权限宜交由章程规定,且监事的选任应不受成员身份的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选择,应考量不同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而非采用单一的治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治理结构 成员大会 理事会 监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基于协商性法律社会化展开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平 张轩铭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1,共12页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所蕴藏的犯罪控制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以促进个体价值观与规范价值契合为本质的协商性法律社会化,能够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提供方向性指引。既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在程序和实体上均难以...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所蕴藏的犯罪控制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以促进个体价值观与规范价值契合为本质的协商性法律社会化,能够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提供方向性指引。既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在程序和实体上均难以达成规范价值内化的旨趣,应当根据协商性法律社会化的要求进行程序与实体两个维度的整饬。在程序上,刑事司法与分级处遇在转处后的贯通上仍应围绕行政主体决定模式进行建构,并强化罪错未成年人进入至转出专门学校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在实体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必须认真对待保护处分的功能异化现象。宜通过措施专业化与监督机制化增强限制自由型保护处分的效能,并在实质性制裁额度下构建动态处理惩罚与保护处分并合适用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分级处遇 法律社会化 专门矫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个体与共同体以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张力等问题。在反思资本主义带来的现代性悖论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将价值理性同工具理性、历史理性、理论理性、实践理性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实践中具体地解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价值难题,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新的现代性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既能稳固中华文明根基,又不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方向。深入探索新现代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而多维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性 新现代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心城市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共同富裕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导向,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以发展中心城市促进共同富裕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由渐次性富裕的时空逻辑、新空间赋能的联合逻辑、公平效率的市场化逻辑构成的整体性框架,路径上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在渐次性富裕发展道路中以人的流动促进时空正义,拓展人口流规模,优化流要素形态,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推进效率与公平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共同富裕 区域协调发展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规范表达及体系展开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平华 董媛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4,共13页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解释之来源的规范性文件。该政策所在民法条文为政策的规范表达。按照民法与政策的互动轨迹,政策的规范表达分为引入型和转致型两类。引入型表达包括直接规定政策术语和转化政策目标的规范表达,转致型表达可细分为直接转致和间接转致两类表达。政策在其规范表达条文的制定中作为立法指针。经引入或转致进入法典后,政策融入立法目的,为目的解释提供参考,并充当民法规范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政策 规范表达 类型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总体呈现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升 李斌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以资本批判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生基础、基本特性、全面危机,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病理学”诊断。马克思主张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探索了走非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性,构想了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展现了超越资... 马克思以资本批判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生基础、基本特性、全面危机,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病理学”诊断。马克思主张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探索了走非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性,构想了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展现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未来学”图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蕴含丰富的现代化建设智慧,启迪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坚持道路自信、主体自觉、开放包容、辩证思维,发扬斗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代性思想 总体呈现 当代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法典化的理想图景、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峰 夏清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1,共10页
党内法规法典化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党内法规法典化应当具备充分的法典化条件和坚实的法典化基础。党内法规法典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结晶,因此,理想之典应当形体完备且实质良善。形体... 党内法规法典化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此,党内法规法典化应当具备充分的法典化条件和坚实的法典化基础。党内法规法典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结晶,因此,理想之典应当形体完备且实质良善。形体完备的法典在规范内容上是完整的、在体态上是简洁轻盈的、在语言表达上是通俗易懂的;实质良善的法典应当是能够善治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彰显中国气质的法典。但理想之典与现实之间存有差距,党内法规法典化虽有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却依然面临着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化困境、党内法规法典化的模式选择之困、解法典化的冲击等困境。在此背景下,党内法规法典化需要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比较理想的策略是,在推进党内法规法典化的过程中不应步子过大,应当放缓法典化进程,先制定“域法典”,尽快实现“一领域一规”,并率先实现党的组织法规制度法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的组织法规法典 法典化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成效、问题与对策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原珂 赵建玲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9,共10页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探索和实现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获得了较快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规模扩大、能力提升,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元,内涵拓展与机制建立,... 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探索和实现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获得了较快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规模扩大、能力提升,社区志愿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元,内涵拓展与机制建立,且法治化规范化进程加快。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社区志愿者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强、社区志愿者的能力建设还不足、社区志愿组织的自主性还有待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的协调机制仍不健全和立法层面还比较低等。对此,急需从国家顶层制度设计、鼓励地方特色品牌打造和社区志愿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志愿者 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参与 社区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2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13
作者 汤凯 刘晓康 王海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62,共11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路径。城市收缩是全球面临的普遍挑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路径。城市收缩是全球面临的普遍挑战,促进收缩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收缩型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经济衰退与资源错配挑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可以为强化技术研发、知识资本积累与扩散、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以及绿色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针对收缩型城市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技术创新瓶颈、人才流失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挑战,需从加速技术创新、吸引和培养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优化政府政策等方面探索路径,为推动收缩型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型城市 新质生产力 逻辑机理 现实挑战 实现路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及其与党内法规的关系论析
14
作者 田改伟 张慧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3,共10页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经由百余年探索而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赢得历史主动、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在新时代的赓续创新,自我革命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经由百余年探索而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并赢得历史主动、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在新时代的赓续创新,自我革命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担当初心使命的内在规定。党内法规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产物,是将自我革命的抽象原则转化为具体行为规范的关键介体。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内法规建构了精神内核、提供了建设动力以及确立了重点建设目标,这也使得党内法规在实践中催生出了强大的自我革命功能。这一功能的发挥,有效推进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的体系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并推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党内法规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的历史阐释及规范调适
15
作者 叶正国 李欣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3,共12页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 地方党内法规制定是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实践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存在配套无序化、内容同质化和形式杂乱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历史视角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党内法规在不同时期作为党的政策或纪律的制度化探索、制度高级形态的法、法体系中独立规范的定位有密切关系。在该过程中,地方党内法规的定位经历了从一体化考量到差异化确立再到体系化面向的三个阶段,其对相关制定规范要求有所不同。对此,应立足于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整体性认识其中地方党内法规的相关规定,通过瞄准定位立规、强调审慎立规和坚持及时立规,进而调适地方党内法规制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内法规 配套立规 制定权限 党内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监察委员会立法权问题的法治省思
16
作者 王圭宇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已然获得监察法规制定权的背景下,是否应当赋予省级监察委员会以监察规章制定权便成为一个亟待回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且形成了“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不同的观点。立法权限... 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已然获得监察法规制定权的背景下,是否应当赋予省级监察委员会以监察规章制定权便成为一个亟待回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且形成了“肯定论”和“否定论”两种不同的观点。立法权限的转移、立法效率的考量、观照地方实际、立法中的“配备”惯例、监察机关系统纵向上的领导关系、纪检监察联合发文的需要等支持理由,为主张省级监察委员会应当享有监察规章制定权的观点提供了充分论证。赋予省级监察委员会以监察规章制定权,具有理论、制度和实践上的正当性。基于监察法治原理,赋予省级监察委员会以监察规章制定权,既需要从实体层面提供解决方案,又需要从程序层面进行程序设计,还需要构建监察规章的双重备案审查机制,从而确保地方监察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省级监察委员会 立法权 监察规章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图景、困境与路径
17
作者 宫长瑞 张乃亮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8,共8页
在政策引领、技术牵引、需求驱动等多维因素的驱动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前景广阔。具体来说,实时更新的数字化资源推进治理决策科学化,协同发力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治理主体协同化,敏捷高效的数字化监管推进治理过程精准化,高... 在政策引领、技术牵引、需求驱动等多维因素的驱动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前景广阔。具体来说,实时更新的数字化资源推进治理决策科学化,协同发力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治理主体协同化,敏捷高效的数字化监管推进治理过程精准化,高度仿真的数字化场景推进治理模式系统化。但不可忽视的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依然面临着传统治理思维与数字治理方式的排斥、设施运行不畅与设施建设脱节的叠加、数字技术发展与数字素养滞后的落差等困境,阻碍着数字化治理高效运行。为此,需要高起点部署数字规划、高标准建设数字设施、高质量推进制度建设、高要求提升数字素养,以推进数字技术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效能充分释放出来,更好更快地把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战略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数字化治理 全新图景 主要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逻辑理路
18
作者 金莉 胡琦霖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以其鲜活实践突破了西方预设的叙事框架,深刻揭露了西式现代化的理论虚妄,为后发国家探索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道路指引与理论遵循。立足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与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需以共生性生存本体论、共在性实践交往论与共享性全球正义论为核心理论内核,着力破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张力、价值共通与差异包容的辩证关系、主体自觉与他者借鉴的实践矛盾。通过这一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不仅要彻底破除对西式现代化的认知迷思,更要彰显融通中外的文明对话能力,深刻揭示人类发展的价值维度。在具体传播实践中,需依托清晰精准的表达意涵、系统完善的话语结构与多元协同的传播场域,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寻求情感共鸣、增强受众认同的传播逻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精髓与实践成果更深入地走向世界,为重构全球现代化叙事体系提供具有主体性的文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哲学根基 现实张力 价值超越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治理的分类分级模式
19
作者 张勇 程雯暄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7,共11页
对于轻罪的界定,应当兼顾立法与司法、形式与实质标准,以法定刑档次为基础,结合罪行轻重的变量要素,通过处断刑动态判断是否为实质的轻罪。基于类型化思维,在横向分类方面,可根据法定刑将轻罪划分为一般轻罪、轻微罪、微罪三类,并依据... 对于轻罪的界定,应当兼顾立法与司法、形式与实质标准,以法定刑档次为基础,结合罪行轻重的变量要素,通过处断刑动态判断是否为实质的轻罪。基于类型化思维,在横向分类方面,可根据法定刑将轻罪划分为一般轻罪、轻微罪、微罪三类,并依据法益性质、既遂形态及危害程度等变量要素,构建动态、开放的轻罪类型体系;同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刑罚种类对轻罪分类的影响,将管制刑、附加刑通过比例折算纳入罪量评估考量当中。在纵向分级方面,可参考数据分级逻辑,通过分级对象确定、分级要素识别、轻罪影响分析等方法步骤,建立罪质罪量大小与刑罚轻重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三级刑量档次,差异化地配置刑罚与非刑罚措施。在轻罪的定罪免刑、附随后果、记录封存制度的司法适用过程中,构建梯度化、层次化的分类分级机制,以实现轻罪的精细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分类分级 罪刑等级 罪质罪量 定罪免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价值、理念及其适用
20
作者 王贞会 周梓睿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6,共9页
如何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政策方案与改革举措包含“治罪”与“治理”并重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符合繁简分流的基本司法规律,又是宽严相济刑... 如何完善轻重有别的犯罪治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之一。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政策方案与改革举措包含“治罪”与“治理”并重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既符合繁简分流的基本司法规律,又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落实,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被告人认罪自愿性不足、对公正的偏离以及对被害人的忽视是美国轻罪制度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从美国轻罪制度的深刻教训来看,全面保障认罪认罚自愿性、坚守司法公正的基本立场、高度重视被害人权利保护应当成为我国轻罪案件诉讼制度构建的基本理念。轻罪案件诉讼制度的完善对于刑事司法具有重大价值,应当重点围绕强制措施、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简化、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对我国轻罪案件诉讼制度加以优化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治理 认罪认罚从宽 附条件不起诉 犯罪记录封存 辩诉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