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2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南飞云江口海域棘头梅童鱼繁殖期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
1
作者 单乐州 邵鑫斌 +3 位作者 叶深 李安 马建忠 任鹏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48-52,共5页
在浙南飞云江口海域5月份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繁殖期,进行了2次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数量的优势种主要为棘头梅童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棘头梅童鱼资源量变化进行... 在浙南飞云江口海域5月份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繁殖期,进行了2次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个体数量的优势种主要为棘头梅童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结合社会调查结果对棘头梅童鱼资源量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飞云江口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资源量大幅增加。通过2次调查发现,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简单方便,可作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尤其适宜特定海域特定渔业资源的长期跟踪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口海域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休闲渔船 渔获物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力 常亚青 湛垚垚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14-20,共7页
扇贝(Pectinidae)是海洋软体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全球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物种之一。扇贝分级是扇贝养殖过程、初加工处理以及扇贝定价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情况,本研究结合扇贝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从... 扇贝(Pectinidae)是海洋软体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全球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物种之一。扇贝分级是扇贝养殖过程、初加工处理以及扇贝定价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情况,本研究结合扇贝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从扇贝分级标准和分级装备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人工、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装备在扇贝分级应用中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扇贝分级装备创新、提高扇贝分级效率、促进扇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Pectinidae) 分级标准 分级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报告
3
作者 孙彩娟 王晓宁 +3 位作者 李岁艳 郭少华 周栋 栗建军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49-51,共3页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对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工农业中产生... 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是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对水产养殖业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水产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工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对淡水养殖水域造成的污染,以及水产养殖业自身产生的污染日益加重,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造成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病率、死亡率升高。通过分析近几年邯郸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以及邯郸养殖水产品发生病害的时间、成因及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邯郸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病害监测 测报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水河斑鳠胚胎孵化及早期胚胎发育观察
4
作者 杨立 王菊林 姚俊杰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32-36,共5页
为开展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的人工繁殖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孵化方式及温度对斑鳠胚胎孵化效果的影响,并对红水河水系中斑鳠胚胎发育各阶段的胚胎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鳠受精卵呈圆形,黄色,卵径为2.8~3.5 mm;在水温(28±... 为开展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的人工繁殖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孵化方式及温度对斑鳠胚胎孵化效果的影响,并对红水河水系中斑鳠胚胎发育各阶段的胚胎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鳠受精卵呈圆形,黄色,卵径为2.8~3.5 mm;在水温(28±0.5)℃条件下,斑鳠胚胎发育历时65 h 34 min,积温为1822.8℃·h。观察了红水河斑鳠的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以及出膜期共7个阶段。在胚胎孵化结果中,孵化桶加孵化框的孵化方式平均孵化率最高,达(75.00±3.15)%;红水河罗甸县水域中斑鳠的适宜孵化温度为2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河 斑鳠(Hemibagrus guttatus) 胚胎发育 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龄马口鱼工厂化养殖及繁育技术
5
作者 孟一耕 杨峻 +1 位作者 张春欣 刘克明 河北渔业 2025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在天津地区开展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规模化养殖和繁育,进行了为期390 d的1龄马口鱼工厂化养殖生长和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马口鱼雄鱼的体长特定增长率为0.31%,体质量特定增长率为0.96%,肥满度为1.56;雌鱼体长特定增... 为在天津地区开展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规模化养殖和繁育,进行了为期390 d的1龄马口鱼工厂化养殖生长和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马口鱼雄鱼的体长特定增长率为0.31%,体质量特定增长率为0.96%,肥满度为1.56;雌鱼体长特定增长率为0.27%,体质量特定增长率为0.84%,肥满度为1.50,雄鱼生长效率高于雌鱼。亲鱼不同雌雄比例的受精率为94.3%~95.1%,孵化率为48.27~51.36%,共获得初孵仔鱼16万尾,大规格苗种4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工厂化养殖 人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贾磊 刘厚孚 +1 位作者 尚晓迪 王垚鑫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88-90,共3页
为阐述臭氧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探讨了臭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及水色、COD的去除机理和影响,列举了臭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见的产生及添加方式,并讨论了臭氧副产物对水产养殖的... 为阐述臭氧技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探讨了臭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及水色、COD的去除机理和影响,列举了臭氧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常见的产生及添加方式,并讨论了臭氧副产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对臭氧净化水质功能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水产养殖 循环水 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专业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体会与展望
7
作者 谭凤霞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64-67,共4页
组织胚胎学是集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复杂、难以记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 组织胚胎学是集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复杂、难以记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组织胚胎学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两种氨氮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8
作者 鲍鸣 刘传涛 杨伟宁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55-57,共3页
氨氮是渔业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HACH快速检测水杨酸分光光度法,通过分别检测5个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工作溶液,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纳氏试... 氨氮是渔业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国标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HACH快速检测水杨酸分光光度法,通过分别检测5个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工作溶液,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整体稳定性高于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可作为参考方法在一般检测或室外紧急检测时使用;实验室检测时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仍是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检测方法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渔港围油栏升迁与转动运动试验研究
9
作者 雷鹏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5-7,共3页
为给渔港工程中围油栏设计与选型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水池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渔港围油栏运动特性研究,分析水流、波高、波周期对围油栏升迁与转动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是影响围油栏升迁和转动运动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在波... 为给渔港工程中围油栏设计与选型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水池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渔港围油栏运动特性研究,分析水流、波高、波周期对围油栏升迁与转动运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是影响围油栏升迁和转动运动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在波流共同作用下,波高对围油栏升迁和转动运动有促进作用,波周期有抑制作用,围油栏升迁和转动运动响应幅值基本同波高和波周期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池物理模型试验 渔港围油栏 升迁与转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产种业现状与发展路径探讨
10
作者 董星宇 韦海涛 杨伟宁 河北渔业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水产种业是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省水域面积辽阔,有着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水产苗种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还存在种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育种资金投入,创建专业的育种团队,开发本地... 水产种业是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徽省水域面积辽阔,有着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水产苗种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还存在种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育种资金投入,创建专业的育种团队,开发本地优质水产种质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水产 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产类教学实验室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林明 何亮华 赵超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水产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科研活动、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海洋学院实验室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实验室运行成效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更多海洋、水产类学科实验室、实践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洋科学 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评估
12
作者 林谷 刘莉 +3 位作者 黄忠 杨其彬 杨丽诗 黄建华 河北渔业 2025年第9期4-8,共5页
本研究通过急性高温胁迫试验,评估了20个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的耐热性差异及遗传参数。试验设定38℃恒温条件(升温速率≤1℃/12 h),记录个体存活时间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家系间耐热性呈极显著... 本研究通过急性高温胁迫试验,评估了20个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家系的耐热性差异及遗传参数。试验设定38℃恒温条件(升温速率≤1℃/12 h),记录个体存活时间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家系间耐热性呈极显著差异(P<0.000 1),平均存活时间48~150 h;斑节对虾耐高温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为0.20±0.02(Z=10,P<0.01),属中等遗传力范畴,显示该性状具有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高温胁迫 存活时间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海燕摄食、呼吸和消化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玮嘉 王诗萌 +3 位作者 田涛 于晓明 吴忠鑫 李青霞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5-12,共8页
为探究温度对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摄食、消化和呼吸生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小(3~4 cm)、中(4~5 cm)、大(5~6 cm)三个规格组的个体,在15℃、20℃和25℃三个温度梯度下开展室内受控实验,测定其摄食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消化酶活性... 为探究温度对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摄食、消化和呼吸生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小(3~4 cm)、中(4~5 cm)、大(5~6 cm)三个规格组的个体,在15℃、20℃和25℃三个温度梯度下开展室内受控实验,测定其摄食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消化酶活性等关键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温度组均未出现死亡现象;20℃条件下各规格组摄食量显著高于15℃和10℃组(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白天摄食率显著低于夜间);25℃组的耗氧率显著升高(P<0.05),且同温度下个体耗氧率随规格增大而递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温度依赖性(P>0.05)。综合表明,15~20℃为海燕的最适摄食温度区间。针对底播养殖海区,建议加强该物种的清除管理以降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 温度 摄食 呼吸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14
作者 刘家璇 訾方泽 +3 位作者 任道全 宋勇 陈生熬 林旭元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52-54,共3页
为探究新疆内陆典型地区渔业生态现状,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利用,于2021年7月对该地区的两个典型水库,大泉沟水库和蘑菇湖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58属111种。其中,绿藻门为主要优势种... 为探究新疆内陆典型地区渔业生态现状,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及水资源利用,于2021年7月对该地区的两个典型水库,大泉沟水库和蘑菇湖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58属111种。其中,绿藻门为主要优势种群,种类最多,占总类的52.3%;硅藻门和蓝藻门次之,占总类的28.8%;裸藻门、金藻门和隐藻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以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为主。本研究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平原型水库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典型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
15
作者 孙伟彬 王晓宁 +3 位作者 郭少华 李岁艳 孙彩娟 栗建军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48-51,共4页
为探索适应本地的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困扰本地的杂交鲟苗种需求,在邯郸市涉县开展了杂交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了杂交鲟繁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杂交鲟人工繁育的准备... 为探索适应本地的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困扰本地的杂交鲟苗种需求,在邯郸市涉县开展了杂交鲟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试验,研究了杂交鲟繁育到苗种培育全过程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杂交鲟人工繁育的准备、流程、人工授精及孵化、苗种的培育、投喂方式、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经过130 d的苗种培育,获得杂交鲟发眼卵74万粒,孵化水花40万尾,培育苗种11.83万尾(平均体长13.3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 人工繁育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低温抗盐碱异养硝化菌株CS-6的除氮特性研究
16
作者 蒋雯雯 田相利 +3 位作者 王国栋 郭恩棉 信召哲 谭佳博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17-20,共4页
低温、高盐碱等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硝化活性,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效率。从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CS-6,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对其除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S-6... 低温、高盐碱等环境会影响微生物硝化活性,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效率。从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CS-6,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对其除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S-6在72 h内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和91.67%,在15℃低温及盐度0‰~50‰、pH值为6~9的范围内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99%,表现出良好的耐低温和抗盐碱特性,表明菌株CS-6具有高效的水质净化能力,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耐盐碱 异养硝化细菌 水产养殖水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两种养殖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17
作者 田涛 窦世龙 +3 位作者 姜帅 李红叶 徐后国 郭冉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59-62,共4页
试验设置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流水式养殖模式为对照组(C组),零排水养殖模式为试验组(F组和S组),每组5个水泥池,养殖密度300尾/m2,养殖周期60 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两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 试验设置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流水式养殖模式为对照组(C组),零排水养殖模式为试验组(F组和S组),每组5个水泥池,养殖密度300尾/m2,养殖周期60 d。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两种模式水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共同优势菌门,但零排水模式中拟杆菌门占比更高。功能预测显示,零排水模式微生物在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功能上更活跃,为对虾提供了更多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水养殖 流水式养殖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水体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天津渤海湾鱼类资源鉴定及遗传分析
18
作者 何晓旭 白晓慧 +1 位作者 汪笑宇 孟一耕 河北渔业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探索DNA条形码对渤海湾部分鱼类物种鉴定的有效性并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对天津渤海湾10种海水鱼类共177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种海水鱼类COI基因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0.0%、27.9%、24.1%、... 为探索DNA条形码对渤海湾部分鱼类物种鉴定的有效性并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对天津渤海湾10种海水鱼类共177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种海水鱼类COI基因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0.0%、27.9%、24.1%、18.0%,具有碱基偏倚性,177个基因序列共检测到70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327~0.947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8~0.0063,其中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和单倍型多样性最高。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种间遗传距离为0.2375~0.3575,其中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77倍。系统进化树具有明显的分化谱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天津近岸海域常见的10种鱼类进行有效鉴定,相关遗传分析可为天津渤海湾鱼类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共生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马永华 朱雯 谭凤霞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82-84,共3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尾水的处理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菌藻共生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探讨了该系统在去除碳、氮、磷等常规污染物以及重金属和抗生素...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尾水的处理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菌藻共生系统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探讨了该系统在去除碳、氮、磷等常规污染物以及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污染物方面的效果及其去除机制,总结了影响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尾水处理 去除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裂殖壶藻不同添加量对凡纳滨对虾精荚再生的影响
20
作者 孙姗姗 黄建华 +3 位作者 郭立 杨丽诗 王卓铎 姜永杰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69-74,共6页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富含对水产动物具有良好促生长作用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研究DH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uarnamei)雄虾发育与精荚再生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A组)、3%(B组)和6%(C组)裂殖壶藻,饲喂初始体质量(37.4±5.3)g的雄性凡纳滨对虾。结果显示:与0添加的对照组比较,添加3%和6%组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活精子百分比例和总精子数量,其中添加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对照组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与初始值比较,添加3%组凡纳滨对虾雄虾养殖第10天和第20天的再生精荚质量显著提高(P<0.05),但10 d和20 d两者无显著差异;添加6%组10 d后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雄虾的再生精荚质量(P<0.05),但20 d后又显著下降,与初始值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3%裂殖壶藻对凡纳滨对虾雄虾性腺发育和精荚再生更为有利,这为裂殖壶藻在亲虾配合饲料配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 精荚再生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