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9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究葛根改善AD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德宇 张林 +2 位作者 吴品昌 赵丹玉 王艳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本研究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结合相关验证实验,探究葛根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成分及潜在机制。通过检索TCMSP、DIP、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等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结合蛋白互作分析,筛选葛... 本研究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析,结合相关验证实验,探究葛根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有效成分及潜在机制。通过检索TCMSP、DIP、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等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结合蛋白互作分析,筛选葛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并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分子对接模拟,结合细胞存活率和Western blot检测,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共筛选得到4个核心成分,异黄酮类成分(芒柄花黄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葛根素)占3/4,甾醇类(β-谷甾醇)成分占1/4。25个葛根改善AD的关键靶点中,异黄酮成分中葛根素的关键靶点占比最高(18/25),在进一步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网络拓扑分析中,葛根素的综合结果最佳。细胞存活率检测发现,葛根素改善AD细胞的效果明显优于β-谷甾醇。关键靶点中的NOS3与4个核心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最佳,100μmol·L^(-1)葛根素可显著上调AD细胞中NOS3的蛋白表达。异黄酮类成分是葛根中的重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可能是其抗AD的重要物质基础,NOS3可能是葛根素改善AD的潜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根素 NOS3 阿尔兹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情境下顾客契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范广伟 孟令全 陈玉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82-190,共9页
目的为探究互联网医院情境下顾客契合的驱动机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感知风险作为调节变量。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对顾客契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态度在感知有用... 目的为探究互联网医院情境下顾客契合的驱动机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感知风险作为调节变量。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对顾客契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态度在感知有用性和顾客契合、感知易用性和顾客契合的关系中均发挥中介作用;感知风险对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但对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态度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提升感知有用性,提高用户的就医效率;关注感知易用性,保证互联网医院用户界面友好;感知有用性低的互联网医院应降低感知风险,增强顾客对互联网医院的使用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风险 顾客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莱菔及莱菔子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诺 高明利 +4 位作者 赵夜雨 关蕊 齐庆 孙蓬远 张瑞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莱菔及莱菔子防治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作用机制,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HERB数据库及文献查阅获得两味药潜在活性成分...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莱菔及莱菔子防治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作用机制,并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HERB数据库及文献查阅获得两味药潜在活性成分与治疗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得GA靶点,利用VENNY2.1平台计算得出莱菔及莱菔子成分与GA的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性红莱菔(0.27 g·kg^(-1))+莱菔子(0.27 g·kg^(-1))组、美洛昔康组(0.66 mg·kg^(-1)),每组8只,踝关节注射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urate,MSU)混悬液建立AGA大鼠模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踝关节直径,计算踝关节肿胀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莱菔及莱菔子的10种活性成分及262个潜在靶点,GA相关靶点1949个,交集靶点87个,其中核心靶点13个,富集分析得出TNF通路、PI3K/AKT通路及癌症相关通路等,TNF通路是莱菔及莱菔子干预GA最有可能性的通路。大鼠踝关节注射MSU混悬液后明显肿胀(P<0.001),滑膜细胞坏死脱落,结缔组织重度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IL-18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0.01);雌性红莱菔及美洛昔康治疗后,有效缓解关节肿胀(P<0.001、P<0.01、P<0.05),关节滑膜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同时显著抑制IL-1β、IL-18、TNF-α水平及NLRP3、ASC、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P<0.001、P<0.01、P<0.05)。结论莱菔及莱菔子对AGA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ASC、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α等)水平,改善关节滑膜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莱菔 莱菔子 痛风性关节炎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防治肝细胞癌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盼盼 张译文 +1 位作者 李赛玉 李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目的基于“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潜在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利用网... 目的基于“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潜在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HCC的潜在作用靶点、作用通路和潜在活性成分。结果从大鼠血浆中共鉴定了32个“人参-五味子”药对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五味子丙素、戈米辛S、当归酰基戈米辛H、越南人参皂苷R1、人参皂苷Rf等成分可作用于EGFR、VEGFA、AKT1、STAT3、SRC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来治疗HCC。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这5个成分与核心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可能是潜在药效物质。结论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多层次网络整合分析探讨了“人参-五味子”药对治疗HCC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五味子 肝细胞癌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的仙鹤草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荣胜 李师仰 +2 位作者 刘伟 戚胜兰 彭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42-357,共16页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鉴定仙鹤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体积分数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技术鉴定仙鹤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体积分数为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0℃。质谱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一级全扫描结合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模式(Full MS/dd-MS^(2))下采集数据。运用Xcalibur 4.2软件,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对仙鹤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解析。结果仙鹤草醇提液中共鉴定出130种化学成分,包括41种黄酮类、29种酚酸类、24种木脂素类、14种香豆素类、8种萜类、5种间苯三酚衍生物类、4种脂类及5种其他类成分。结论首次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仙鹤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为仙鹤草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综合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揭示益血生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张淑宁 郭叶 +5 位作者 张宏 李欢 许爱珍 赵俊立 安明 石贵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对中药复方益血生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应用在线数据库获取益血生胶囊及IDA的潜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对中药复方益血生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应用在线数据库获取益血生胶囊及IDA的潜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出核心基因;采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获得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验证分析;建立IDA小鼠模型,进行血常规指标及血浆中铁浓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网络药理学预测出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合结肠病理组织切片及氧化应激指标考察明确益血生胶囊对IDA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筛选出益血生胶囊治疗IDA的5种关键活性成分,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细胞激活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20条主要通路,包括癌症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实验显示,益血生胶囊可以显著改善IDA小鼠血常规指标异常以及结肠组织损伤和炎症,上调血浆中铁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3)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P<0.01),下调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益血生胶囊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IDA的作用机制,初步验证了益血生胶囊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对IDA发挥治疗作用,为益血生胶囊抗IDA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血生胶囊 缺铁性贫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Cx43的影响
7
作者 何阳 李福森 +2 位作者 陆俊鸿 黄晓亮 李映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81-387,394,共8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预处理后对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及心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Sal低、高剂量组(12...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预处理后对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及心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Sal低、高剂量组(12、36 mg·kg^(-1))和联合抑制剂组[Sal(36 mg·kg^(-1))+LY294002(0.3 mg·kg^(-1))]。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手术全程观测Ⅱ导联心电图并对再灌注心律失常严重性评分,术后行TTC染色,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x43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和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PI3K、Akt、Cx43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I/R组和PI3K抑制剂组相比,Sal高剂量组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的次数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总持续时间均减少,心律失常评分指标有所改善(P均小于0.05或0.01),但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CK-MB、cTnI和TNF-α含量减少(P均小于0.05或0.01),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下降(P<0.05),Cx43在心肌组织侧面分布减少,端-端分布增加,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增加(P<0.05),上调Cx43、p-Cx43、p-PI3K、p-Akt的蛋白水平,增加p-Cx43/Cx43、p-PI3K/PI3K和p-Akt/Akt比值(P均小于0.05或0.01)。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调控心肌Cx43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及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PI3K AKT CX43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油素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冬靓 李龙飞 +4 位作者 张露文 欧阳一楠 毕文鹏 孙连平 于海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62-273,共12页
目的观察橙皮油素(auraptene,AUR)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 目的观察橙皮油素(auraptene,AUR)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CUMS模型组、氟西汀组、AUR(2.5、5、10 mg·kg^(-1))组。实验最后2天内测试其抑郁相关行为学变化;实验第29天小鼠麻醉后取脑;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 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和CA3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CUMS模型组相比,AUR各剂量组增加小鼠的体质量获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中的累计不动时间、增加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中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增加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中的开臂滞留时间并减少其闭臂滞留时间、增加高架零迷宫(elevated zero maze,EZM)中的总运动时间和开臂滞留时间;上调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RP和5-HT含量;降低海马中TNF-α和NF-κB P65、IL-6含量,增加海马中IL-10含量;上调小鼠海马CA1和CA3区中SYP和GAP43的阳性表达(P<0.05或P<0.01);增加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的锥体细胞数量。结论AUR减轻CUMS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缓解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海马组织TRP、5-HT的缺乏以及改善海马脑区的神经炎性和突触可塑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油素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 单胺类递质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APD-Ι防治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基础研究
9
作者 杜仕静 向菊芳 +5 位作者 许婷婷 熊静悦 张莉 张秀 李晓媛 谭正怀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APD-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雄性C57BL/6J小鼠...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APD-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盐酸盐(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雄性C57BL/6J小鼠亚急性PD模型研究APD-Ι的预防作用;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探索APD-Ι和左旋多巴之间在鱼藤酮致PD模型上的交互作用;采用氟哌啶醇致昆明种小鼠PD模型研究APD-Ι对僵住症的预防作用。同时,检测APD-Ι体外对人单胺氧化酶(human monoamine oxidase,hMAO)活性的影响。结果C57BL/6J小鼠连续腹腔注射MPTP 20.0 mg·kg^(-1)19天后,出现爬杆转头时间、爬杆上半段时间、爬杆总时间延长,悬挂评分降低,纵向站立次数减少,横木行走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D-Ι(50、100、300 mg·kg^(-1))能够改善MPTP诱导的PD小鼠运动障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昆明种小鼠连续腹腔注射鱼藤酮3.5 mg·kg^(-1)75天后,出现爬杆时长延长、爬杆评分降低、站立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D-Ι和左旋多巴联用能改善鱼藤酮诱导的PD小鼠的运动障碍,两者在爬杆评分、自发活动纵向站立次数等指标中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氟哌啶醇2.5 mg·kg^(-1)1 h后小鼠僵立率增加和悬网时间显著延长,脑中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D-Ι(100、300 mg·kg^(-1))小鼠僵立率减少和悬网时间显著缩短,APD-Ι(50 mg·kg^(-1))脑中还原型GSH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测得APD-Ι对hMAO-A和hMAO-B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50)分别为37.71、62.79μg·mL-1,均是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APD-Ι防治PD作用与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灶作用于MAO-B有关,可能也与其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组织有关,其相关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僵住症 APD-Ι 单胺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任铭 董笑博 +4 位作者 齐越 尹江涛 鞠俭奎 甘雨 张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获得射干的活性成分,利...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获得射干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射干的相关靶点,并于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的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射干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潜在靶点;采用STRING和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叉头状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etinoic-ac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RORγt)蛋白表达。结果经过筛选,射干止咳胶囊中的木犀草素、野鸢尾黄素、异鼠李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鸢尾黄素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蛋白质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核心基因表达的蛋白上参与感染后咳嗽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FoxO信号通路(FoxO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Th17细胞分化(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Th1和Th2细胞分化(Th1 and Th2 cell differentiation)、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验证射干止咳胶囊可影响Foxp3、RORγt蛋白表达。结论射干止咳胶囊可以影响Foxp3、RORγt蛋白表达,调控Treg/Th17平衡通路发挥其抗炎作用,有效治疗感染后咳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感染后咳嗽 网络药理 作用机制 药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膜肽非共价结合递送核酸蛋白药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云霞 郭琼 +3 位作者 王雅鹃 李蝉 倪蓓蓓 崔京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1-107,141,共8页
细胞穿透肽可以与蛋白、核酸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非共价结合后将其递送到细胞中,其递送效率高,不会造成细胞损伤,进入细胞后可降解为无毒的氨基酸成分,在基因治疗、药物递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穿膜肽的发现为多肽非共价结合递送... 细胞穿透肽可以与蛋白、核酸片段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非共价结合后将其递送到细胞中,其递送效率高,不会造成细胞损伤,进入细胞后可降解为无毒的氨基酸成分,在基因治疗、药物递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穿膜肽的发现为多肽非共价结合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穿膜肽以非共价结合方式递送核酸、蛋白药物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膜肽 蛋白药物 核酸药物 非共价结合 纳米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快速鉴定肉桂中的化学成分
12
作者 孙晓祝 桑芳 +3 位作者 安硕 于淼 赵云丽 于治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541-556,共1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肉桂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乙腈...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肉桂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0 mL·min^(-1)。质谱采用HESI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Compound Discoverer 3.1软件,结合化学成分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和对照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基于精确分子量及二级质谱信息,共鉴定出93个化学成分,包括29种苯丙素类、12种黄酮类、7种萜类、9种内酯类、5种有机酸类、6种瑞诺烷二萜类、5种脂肪族类、3种木酯素类、2种生物碱类和15种其他类化合物。结论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对肉桂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各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行为进行了初步归纳,为肉桂的质量控制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成分鉴定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大环ALK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13
作者 周振 刘耀阳 +4 位作者 黎瑶 华炫智 刘洋 杨华丽 程卯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2-66,共15页
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活性失调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恩曲替尼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ALK抑制剂,测试其对ALK阳性的人肺腺癌H2228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邻甲氧... 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活性失调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恩曲替尼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ALK抑制剂,测试其对ALK阳性的人肺腺癌H2228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邻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性C-C偶联、杂环合成和酰胺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A1。以间羟基苯甲酸甲酯和水杨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水解酸化得到中间体5a、5b、13a和13b。以水杨醛及取代水杨醛为起始原料,经过还原性C-C偶联、亲核取代、杂环合成、酰胺缩合、Boc保护与脱保护,以及分子内烯烃复分解反应最终合成得到B、C、D系列大环化合物B1-B4、C1-C4和D1-D7。以恩曲替尼为阳性对照药,使用ALK阳性人肺腺癌H2228细胞株和ALK阴性的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细胞株的抑制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实验测试化合物B1对H2228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对目标化合物B1和D1进行了ALK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3-氨基苯并[d]异噁唑类化合物,其中B、C、D系列化合物为大环结构,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体外H2228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的抑制活性最佳,IC50=(16.55±3.79)μmol·L^(-1)。细胞凋亡实验表明B1能够浓度依赖性地诱导H2228细胞凋亡。ALK体外酶抑制活性实验中B1和D1的IC50分别为303.7 nmol·L^(-1)和288.0 n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基苯并[d]异噁唑 ALK抑制剂 大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结肠癌活性的考察
14
作者 黄可心 刘伟婷 +2 位作者 陈燕 陈伯仪 李孝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优化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考察优化提取物的小鼠血清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提取液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 目的优化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考察优化提取物的小鼠血清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提取液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消镇康复方的提取工艺,获得的优化提取液小鼠灌胃后,收集的血清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开展活性实验,比较抑制率。结果消镇康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浓度70%、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8;正交优化提取物对HCT-116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效果优于水煎煮提取物。结论消镇康复方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准确可行,优化提取物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活性强于水煎煮提取物,为消镇康胶囊的新药研发奠定基础,为抗结肠癌中药复方及其制剂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镇康复方 提取工艺 总皂苷 总生物碱 正交优化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雷公藤治疗硬皮病的主要单体成分及作用机制
15
作者 熊佳丽 邱明亮 +5 位作者 吴淑妹 刘鑫 桂光亚 胡晓凤 朱绚绚 张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雷公藤治疗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单体成分及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及分析,并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雷公藤对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产生治疗效果的主要单体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simil...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雷公藤治疗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单体成分及蛋白靶点进行预测及分析,并通过动物实验探究雷公藤对硬皮病(sytemic sclerosis,SSc)产生治疗效果的主要单体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托TCMSP、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SEA)平台查找并筛出雷公藤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在TTD、GeneCards、DisGeNET信息库中搜索SSc相关联的基因靶点;利用Venny平台整合雷公藤治疗SSc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出雷公藤治疗SSc的主要单体成分和核心作用靶点;将雷公藤治疗SSc的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对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HE和Masson染色观察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对SSc小鼠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western blot,WB)雷公藤主要单体成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P53)、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rostaglandin G/H sgnthase 2,PTGS2)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得到雷公藤51个化学活性成分,SSc相关靶点162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65个,雷公藤治疗SSc的主要单体成分为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关键核心靶点为P53、PTGS2、VEGFA;KEGG通路分析表明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炎症及免疫微环境,达到抗SSc的作用。分子对接验证表明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P53、PTGS2、VEGFA的对接结合活性较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改善小鼠炎症和纤维化症状、下调P53、PTGS2、VEGFA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雷公藤治疗SS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影响P53、PTGS2、VEGFA等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雷公藤 雷公藤甲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产区西洋参产地和年限鉴别
16
作者 胡晓源 张越嘉 +5 位作者 温权 王世成 明旸 赵丽儒 董欣欣 李国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533-540,564,共9页
目的通过多指标测定与筛选,建立鉴别不同产区(吉林、辽宁和山东)、不同年限(三年和四年)西洋参的可靠模型。方法测定稳定同位素、元素、人参皂苷、氨基酸含量共49个指标,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多层感知器建立西洋参... 目的通过多指标测定与筛选,建立鉴别不同产区(吉林、辽宁和山东)、不同年限(三年和四年)西洋参的可靠模型。方法测定稳定同位素、元素、人参皂苷、氨基酸含量共49个指标,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多层感知器建立西洋参产地、年限鉴别模型。结果对于相同年限不同产地西洋参鉴别,多层感知器模型应用49个指标,训练集准确率100%、测试集准确率100%,OPLS-DA模型应用7个指标,准确率88.49%。对于相同产地不同年限鉴别,多层感知器模型应用49个指标,训练集准确率100%、测试集准确率100%,OPLS-DA模型应用5个指标,准确率95.24%。结论OPLS-DA法是更适用于对西洋参产地与年限进行鉴别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鉴别不同产地、年限的西洋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产地鉴别 年限鉴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多层感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毒性测试新技术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17
作者 范婧怡 仇慧鑫 +3 位作者 余沛霜 田淑峰 许妍妍 李遇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中医药历史悠久,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但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目前,中药安全性评价与精准用药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明晰有毒中药成分;二是有毒中药“控多少、如何控”;三是如... 中医药历史悠久,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但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目前,中药安全性评价与精准用药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明晰有毒中药成分;二是有毒中药“控多少、如何控”;三是如何辨“证”用药、辨“病”用药。因此,本文总结了中药毒性研究的现状,对主要的毒性测试新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构建基于毒性测试新技术方法的中药“客观识毒-科学控毒-精准用毒”安全性研究体系,以期为中药安全评价和风险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 毒性组学 计算毒理学 风险评估 活性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神经炎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燕 李倩 +3 位作者 刘涛 靳子明 窦霞 伍文彬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514-522,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痴呆最常见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多且不完全。在众多病因中神经炎症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AD产生的病因之一,其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毒性、tau蛋白磷酸化等可以引发A...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痴呆最常见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多且不完全。在众多病因中神经炎症既是重要“参与者”也是AD产生的病因之一,其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毒性、tau蛋白磷酸化等可以引发AD神经炎症,导致AD的发生。中药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可通过抗神经炎症来减轻AD病情加剧。作者以中药抗AD神经炎症为切入点,综述近年来关于AD产生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复方通过抗AD神经炎症作用而减轻AD病理病变,以便为中药治疗AD提供理论基础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我国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19
作者 宋玉 常英楠 +2 位作者 吴迪 王素 陈玉文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586-590,共5页
药品监管科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提倡运用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推动药品研发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评估,以更好地满足健康需求。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我国也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来推动... 药品监管科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提倡运用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推动药品研发及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评估,以更好地满足健康需求。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我国也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来推动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本研究作者以国外药品监管科学战略规划为切入点,再从我国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其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推进战略规划所需要的保障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药品监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监管科学 战略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1抑制剂在肿瘤放射增敏治疗中的联合策略
20
作者 任中昊 李祎亮 +1 位作者 侯文彬 左代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在DNA损伤修复和调节其他细胞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PARP-1抑制剂已成为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潜在的治疗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PARP-1抑制剂常被用做放射增敏...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在DNA损伤修复和调节其他细胞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PARP-1抑制剂已成为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潜在的治疗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PARP-1抑制剂常被用做放射增敏剂使用,但在临床上仍然临诸如易产生耐药性和适应症贫乏等挑战。寻求新的有效的联合策略在扩大PARP-1抑制剂治疗范围、增强PARP-1抑制剂放射增敏性和克服耐药性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已有四种PARP-1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并且有更多选择性强的PARP-1抑制剂正在临床测试当中。多种靶向DNA损伤修复的小分子抑制剂已在和PARP-1抑制剂的联合中展现出较强的疗效,并且也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免疫疗法和PARP-1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重点总结PARP-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增强其放射增敏性的有前途的策略,旨在为PARP-1抑制剂在临床的使用提供更多选择,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1抑制 放射 药物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