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工程》征稿启事
1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中建立了高权威性和影响力,被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和Scopus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期刊荣获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为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关于汽车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工程应用等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美国工程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程》征稿启事
2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中建立了高权威性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研究成果 学术性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程》征稿启事
3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中建立了高权威性和影响力,被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和Scopus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期刊荣获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为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关于汽车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工程应用等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美国工程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程》征稿启事
4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 一、《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我国汽车行业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在引领技术方向、推动学科发展、传播汽车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科技界中建立了高权威性和影响力,被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和Scopus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期刊荣获过“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为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期刊。本刊主要刊登关于汽车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创新理论和方法研究,以及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工程应用等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美国工程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LSTM模型的实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5
作者 胡杰 王浩杰 +4 位作者 魏敏 王志红 陈琳 黄文涛 康涵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71,共12页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法来拟合电池容量的整体与局部衰减趋势。接着构建并提取与电池老化相关的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经容量保持率修正的累充容量以及满充电压、电池一致性等特征;最后构建了基于TCN-LSTM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模型,从多维度来提取特征与电池老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CN-LSTM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出实车数据下动力电池复杂的容量衰减变化关系,RMSRE仅为0.00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SOH TCN-LSTM 电池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
6
作者 赵健 何聪 +3 位作者 刘枫 朱冰 陈静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8-896,919,共10页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 针对线控转向(steer by wire, SBW)系统主动转向时面临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轮胎回正力矩阻碍、转向电机电磁特性耦合等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抗扰转角控制策略。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鲁棒滑模理论设计外环转角控制器,自适应补偿SBW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轮胎回正力矩阻碍。在内环电流控制器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应对转向执行电机电磁特性耦合问题,提高SBW系统动态响应性能。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帮助SBW在多种工况中维持转角稳态跟随误差在1.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线控转向系统 转角跟踪控制 非线性干扰 自适应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AA5052胶粘接头力学性能及工艺参数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大勇 崔俊佳 +3 位作者 王绍螺 王书豪 蒋浩 李光耀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6,375,共12页
本文研究了胶粘剂、基材和尺寸等重要参数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铝合金(AA5052)和BFRP-BFRP单搭接胶粘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工艺参数(AA5052基板厚度、搭接区长度、加载方向与玄武岩纤维主方向的夹角... 本文研究了胶粘剂、基材和尺寸等重要参数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铝合金(AA5052)和BFRP-BFRP单搭接胶粘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工艺参数(AA5052基板厚度、搭接区长度、加载方向与玄武岩纤维主方向的夹角)对接头机械性能影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胶粘接头的强度和刚度受到被粘基材的屈服强度和刚度影响,BFRP-BFRP胶粘接头具有更高的峰值载荷,而BFRP-AA5052胶粘接头的整体刚度更大。使用脆性结构胶可以显著提升胶粘接头的强度和断裂吸收能,最高分别达到了57.4%与1 128.5%。引入了剪切强度Y作为评估胶粘剂强度利用率的评价指标,基于RSM建立了Y的强度预测模型,得到了具有良好显著性的回归方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的区间进行了预测。根据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的耦合作用,发现纤维方向与接头强度呈负相关,而搭接区长度和铝合金基板厚度与接头强度呈正相关。综合考虑接头强度、胶粘剂使用成本和轻量化效果,应使加载方向和纤维主方向一致,并控制搭接区长度在20-25 mm区间内,AA5052基板的厚度在2-2.5 mm区间内。本文为BFRP-AA5052胶粘结构在载运装备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铝合金 胶粘接头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花纹深度对轻型货运车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晋杰 张禄 +4 位作者 朴志刚 徐浩 任春晓 张学文 于晴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95,754,共9页
为研究轮胎花纹深度变化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将不同花纹深度的轮胎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场的干燥路面、湿路面及低附着路面上开展车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路面上车辆制动距离随着轮胎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减小,湿路面上的趋势与干燥路面相... 为研究轮胎花纹深度变化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将不同花纹深度的轮胎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场的干燥路面、湿路面及低附着路面上开展车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路面上车辆制动距离随着轮胎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减小,湿路面上的趋势与干燥路面相反,低附着路面上花纹深度的变化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很小;干燥路面上车辆最大侧向加速度与最大横摆角速度随着花纹深度的减小而先增后减,均在4.0 mm处最大;湿路面上车辆的最大横摆角速度呈现与干燥路面一致结果,但最大侧向加速度则无明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 花纹深度 车辆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
9
作者 朱冰 汤瑞 +4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李嘉胜 徐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7,共11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流程,针对知识问答型任务设计了知识挖掘、模型微调与知识库增强检索应用流程,针对场景生成任务设计了场景类型分析、场景要素生成、场景工具链调用的应用路径,针对测试评价型任务,设计了测试场景解析、评价体系构建与仿真测试执行综合应用框架;最后,对各任务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仿真测试 大语言模型 场景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车车内多模式声浪合成与应用研究
10
作者 王涛 刘志恩 +3 位作者 谢丽萍 卢炽华 王颖 钱宇书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85,577,共9页
电动车车内主动声音增强(active sound enhancement,ASE)系统在构造多元化声音特征和增加驾驶操纵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面向电动车车内ASE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权重的多模式切换声音合成算法,通过构建模式切换因子矩阵,将阶次合成、... 电动车车内主动声音增强(active sound enhancement,ASE)系统在构造多元化声音特征和增加驾驶操纵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面向电动车车内ASE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权重的多模式切换声音合成算法,通过构建模式切换因子矩阵,将阶次合成、变调合成和粒子合成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深度声融合ASE系统,可实现以丰富主观听觉感知为目标的多模式车内声浪的实时合成,增加了ASE系统的丰富度,使合成声音更具立体感和饱和感,提升了驾乘体验。然后使用C#语言开发了电动车车内声浪调制软件,集成了ASE系统控制和声浪调制功能,可快速实现对汽车声音的灵活调制。最后展示了声浪调制软件在某纯电SUV汽车声音调制中的应用,声音测试结合主观评价结果表明,该软件可以有效达成多模式声音合成目标,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声音增强 声音合成算法 软件开发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11
作者 陈吉清 张钰奇 +2 位作者 兰凤崇 周云郊 王俊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0,共8页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多项式混沌展开增强全局近似精度以及Kriging捕捉局部特征的优点,利用主动学习策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样本点,最大程度减少训练样本量,即减少结构性能分析的计算成本,提高分析效率。进一步构建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驱动的多软件协同设计框架,对前、后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参数化建模、性能分析和后处理的无缝连接,形成一套自动化分析流程。最后,以电池包结构为例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性分析 主动学习 代理模型 PC-Kriging 多软件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主观认知的自动驾驶汽车序贯博弈类人决策
12
作者 朱冰 贾士政 +4 位作者 赵健 韩嘉懿 张培兴 宋东鉴 陈志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 非受控交叉路口是高动态性、强交互性的决策场景,在其中如何让自动驾驶汽车做出与熟练驾驶人类似的安全合理决策并顺利通过路口,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充分考虑认知与决策过程的本体主观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博弈的自动驾驶汽车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首先,从通行时效、空间裕度、驾乘体验和行驶安全多个维度深度挖掘了多目标驾驶诱因,进而建立了个性化和类人化驾驶特质嵌入的博弈决策模型,并匹配不同驾驶模式类型的驾乘人员群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仿人类逻辑的自视角决策方案和序贯优先度的概念,以实现滚动逐阶博弈决策的序贯模式自演化;最后,通过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交互式类人决策方法能够以持续交互的方式化解潜在冲突并处理安全决策问题,同时提升了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决策的自然化和类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类人决策 序贯博弈 主观认知 非受控交叉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强度与撞击位置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行为和病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鹏 宋学伟 +3 位作者 邱金龙 朱细燕 王楠 赵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0-950,969,共12页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正面碰撞与侧面碰撞所导致的头部伤害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撞击位置不同所致。为深入探讨不同撞击强度下头部撞击位置对伤害程度的具体影响,采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实施了针对颅顶和颞叶部位的撞击实验。依据L_4(2~3)正交表建立实验方案,综合考虑了撞击强度和撞击位置两个变量,利用BIM-IV型大鼠头部撞击机致伤大鼠。通过伤后大鼠的行为表现及关键脑区的病理学检测结果,系统评估撞击因素及其水平对TBI的伤害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撞击强度是决定头部损伤程度的主导因素,但撞击位置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相同的撞击强度下,相较于颞叶撞击,颅顶撞击更易引发大鼠的昏迷、运动与记忆功能障碍以及焦虑行为。此外,颅顶撞击所导致的病理学损伤高于颞叶撞击的非冲击侧,但低于冲击侧。行为表现与病理学结果的线性拟合分析表明,大鼠脑损伤后的行为变化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较小的一侧更为吻合。本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头部伤害机制、制定科学的伤害评价准则以及构建有效的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行为学表现 病理学结果 撞击位置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2X车场协同的地下停车场全域感知方法
14
作者 胡钊政 谭娟 +3 位作者 张佳楠 杨昌军 崔娜 孟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7-1187,共11页
精确的环境感知是实现自主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AVP)功能的基础,传统的AVP系统主要依赖于单车的感知,但随着场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车端与场端之间协同交互成为自主代客泊车落地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2X车场协... 精确的环境感知是实现自主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AVP)功能的基础,传统的AVP系统主要依赖于单车的感知,但随着场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车端与场端之间协同交互成为自主代客泊车落地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2X车场协同的地下停车场全域感知方法,该方法将地下停车场的全域感知问题转化为大规模图模型的构建与优化问题。通过输入场端激光雷达、摄像头的传感器信息以及智能网联车的感知数据,以车辆位姿为节点,建立多种边约束关系。为了提高感知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车道级地图信息的大规模图模型方法,通过将停放车辆作为半静态信息约束,并结合车道级地图信息构建横向约束,在求解过程中引入滑动窗口以减小图模型的规模,最终以地图形式输出感知结果供车端使用。通过仿真实验和在占地面积为2 500 m2以上的地下停车场场景中进行实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了在复杂停车场环境下的感知能力,实现了地下停车场的全域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停车场 V2X车场协同 全域感知 车道级地图 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时间敏感网络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15
作者 张旭东 温雅 +3 位作者 刘颖群 邹渊 孙文景 吴紫妍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1-401,411,共12页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快速发展,对车内通信网络的实时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时间敏感网络(TSN)日益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IEEE 802.1CB协议,实现了其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填补了现有研究在链路冗余...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快速发展,对车内通信网络的实时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时间敏感网络(TSN)日益成为实现该目标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IEEE 802.1CB协议,实现了其在车载网络中的应用,填补了现有研究在链路冗余传输与路由规划方面结合使用的空白。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多径路由策略,通过主路径和冗余路径的多路传输,兼顾了网络效率和可靠性。研究核心包括:一种基于NSGA2的主路径路由算法,通过智能路径规划实现了负载均衡与低延迟的双目标;一种改进的Dijkstra冗余路径路由算法,满足了不同优先级信息流的高可靠传输要求。最后,提出了一套软硬件结合的试验方案,试验证明本文所提算法在综合负载均衡度和端到端延时效果上优于其他对比算法18.19%~62.29%,并提升网络可靠性19.18%~4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敏感网络 路由规划 链路冗余传输 NSGA2算法 DIJKSTR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分析
16
作者 雷基林 杨雄专 +4 位作者 王伟超 邱越 杨钊乾 毕玉华 莫瑞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 动力系统扭振问题是增程式电动汽车NVH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探讨增程器机电耦合作用下的扭振特性,以某款柴油机增程器为研究对象,对轴系进行系统当量化,建立了8自由度轴系扭振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增程器台架上进行扭振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讨论了轴系结构参数、电磁参数以及激励力矩的获取方法,对增程器轴系进行了解耦计算并与原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电机转子系统的加入使轴系固有频率降低了27.6 Hz,最大振幅降低约21%,共振转速在原机的基础上整体向前推移了约200 r/min,且在前12阶内会增加一个固有频率。并根据增程器工况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电磁参数对轴系的扭振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阻尼与扭振振幅呈线性负相关,但其并不改变轴系的固有频率和共振转速;电磁刚度对扭振振幅影响不明显,主要影响零频的大小,会导致轴系出现低频滚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扭转振动 机电耦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
17
作者 沈钰杰 季凯 +2 位作者 黄荣楠 杨晓峰 刘雁玲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法物理实现的问题,以应用机电惯容器的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为被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天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跟踪分数阶悬架的力学性能输出。分别从频域与时域的角度对分数阶天棚惯容和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在降低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于整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随机路面输入下,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8.3%,而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降低20.6%,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为车辆ISD悬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ISD悬架 分数阶微积分 天棚控制 机电惯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包微环境湿热特性与凝露演变分析
18
作者 陈吉清 黄朴 +2 位作者 蒋心平 陈计宏 兰凤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 动力电池包在外环境及自身工况的耦合作用下可能会在内部产生凝露,凝露的蓄积将转变为积水从而对电池包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开展动力电池包温湿特性试验并利用CFD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研究电池包内部温湿特性演变过程及凝露产生机制:冷却液的流入瞬间会增加凝露发生的可能;模组高功率工作能抑制凝露的生成;高温高湿环境不利于电池包的正常工作,不仅可能导致电池包内部出现局部高温,还会使发生凝露的风险增加。研究对动力电池包内环境湿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包 模型试验 湿热特性 仿真分析 凝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复合材料模压注塑一体成型关键技术综述
19
作者 孙凌玉 郭春杰 +4 位作者 史国宏 魏俊磊 张照将 王得强 任鑫亭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0,共9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注塑组合工艺兼顾了低成本与高性能,可快速、稳定地实现连续/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符合汽车产业需求。本文综述了装备选择、工艺控制和成型模拟要点,介绍了国产材料种类,概括了各向异性双材料结构优化... 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注塑组合工艺兼顾了低成本与高性能,可快速、稳定地实现连续/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一体成型,符合汽车产业需求。本文综述了装备选择、工艺控制和成型模拟要点,介绍了国产材料种类,概括了各向异性双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归纳了界面及整体性能评估方法,提出了“材料-工艺-结构-性能”一体化设计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热塑性复合材料 模压注塑工艺 集成设计与制造 双材料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循迹控制参数调节器及其训练集构建方法
20
作者 赵克刚 区伟麟 +1 位作者 张政 梁志豪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8,共11页
为提升智能车循迹控制器在变工况应用时的控制精度,控制器一般采用基于工况特征的多维控制参数表。工程师在对多维控制参数表进行人工整定时,工作量较大且整定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能使循迹控制器获得参数动态调整能力,本文基于径向基(r... 为提升智能车循迹控制器在变工况应用时的控制精度,控制器一般采用基于工况特征的多维控制参数表。工程师在对多维控制参数表进行人工整定时,工作量较大且整定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能使循迹控制器获得参数动态调整能力,本文基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提出了车速与曲率自适应参数调节器。针对构建调节器训练集过程中遇到的实车测试交互次数过多、整定工作量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学习控制概率推理(Monte-Carlo probabilistic inference for learning control, MC-PILCO)算法的训练集构建方法,根据车速对训练集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典型工况进行分组,每个车速工况分组内所有不同曲率工况均使用该车速下跟踪直线场景采集到的数据训练出来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整定,通过共享模型的方式实现了实车交互次数的减少。实车实验表明,在中低速工况下,本文提出的参数自适应循迹控制器相比参数固定的控制器有更好的横向轨迹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跟踪控制 径向基神经网络 多维控制参数 训练集构建 MC-PIL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