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8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河流型水牛及其杂交品种肠道微生物群落分析
1
作者 万根 王也 +5 位作者 杨晓雪 杨佛生 姜成俊 叶昱 黄冬艳 宋德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9-1061,共13页
【目的】旨在评估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摩拉水牛(Murrah buffaloes)、尼里-拉菲水牛(Nili-Ravi buffaloes)、地中海水牛(Mediterranean buffaloes)及尼里-拉菲与摩拉、尼里-拉菲与地中海、摩拉与地中海水牛杂交品种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 【目的】旨在评估相同条件下饲养的摩拉水牛(Murrah buffaloes)、尼里-拉菲水牛(Nili-Ravi buffaloes)、地中海水牛(Mediterranean buffaloes)及尼里-拉菲与摩拉、尼里-拉菲与地中海、摩拉与地中海水牛杂交品种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为阐明河流型水牛宿主遗传与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地中海水牛及其杂交品种粪便细菌的16S rRNA V4超变区进行测序,分析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差异及多样性。【结果】(1)19个河流型水牛粪便样本共获得2326407条读长(reads),平均每个样本有(1738±237)SD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2)在门水平,与水牛品种相关的微生物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其中尼里-拉菲水牛与摩拉水牛(P=0.019)、尼里-拉菲水牛与摩拉和地中海杂交水牛(P=0.019)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尼里-拉菲水牛与其他5个品种水牛(P=0.001~0.005)的蓝菌门(Cyanobacteria)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3)在属水平,与水牛品种相关的主要微生物包括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文肯菌属(Rikenell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另枝菌属(Alistipes),其中尼里-拉菲水牛与地中海水牛(P=0.041)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摩拉和地中海杂交水牛与其他5个品种水牛(P=0.000~0.001)的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地中海水牛及其杂交品种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遗传差异会影响水牛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水牛 16S rRNA 二代测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2
作者 胡冬南 廖康平 +5 位作者 王毓曼 谢琳 任可为 刘娟 张令 储双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50,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树体养分分配的动态调控和果实主要品质、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油茶保果促产的栽培措施,为油茶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年生环割油茶为试验材料,共设12月单施复合肥(A1)、3月单施复...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树体养分分配的动态调控和果实主要品质、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油茶保果促产的栽培措施,为油茶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年生环割油茶为试验材料,共设12月单施复合肥(A1)、3月单施复合肥(A2)、12月单施有机肥(A3)、12月有机肥和复合肥同施(A4)、12月施有机肥+3月施复合肥(A5)5个处理,定期跟踪测定油茶树体N、P、K含量及果实成熟期经济品质和产量,分析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1)施用复合肥增加了环割油茶果实体积、质量以及出籽率,显著提高了果实产量和产油量;(2)3—5月份坐果率降幅明显高于5—10月份,环割后施用复合肥显著提高了油茶坐果率;(3)施肥模式对叶、果、根中N、P、K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环割后在当年12月和次年3月施用复合肥,对树体养分的影响差异不明显;(4)在果实膨大期,叶中P和根中N含量增加;在果实成熟期,叶中N含量增加;从幼果期至成熟期,果中K不断积累;(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各指标在不同施肥模式下明显分散,果实生物量、经济性状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负相关。【结论】油茶环割后以施复合肥为最佳,12月施用有利于积累果实产量,次年3月施用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油茶 果实品质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快繁方式对马铃薯脱毒苗表型和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伟 庞敏昡 +9 位作者 史宁帆 张志家 李忠润 胡李军 王廷辉 刘悦善 毕真真 姚攀锋 白江平 孙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5,共11页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 【目的】探究在传统组培快繁方式和水培快繁方式下的马铃薯脱毒苗对定植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效率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选用2个马铃薯商业品种:早熟品种‘甘引9号’(GY9)和晚熟品种‘大西洋’(ATL),对其组培苗和一至三代水培苗在快繁期和定植期的表型、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1)在快繁期,生长至13 d时,GY9和ATL水培苗的株高和根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2)在定植期,对于GY9和ATL,定植45 d后水培苗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定植80 d后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较组培苗显著提高;二代水培苗的单株有效薯数较组培苗显著提高。(3)对于GY9,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根长和定植期的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对于ATL,单株薯数与快繁期的株高、茎粗、根数和定植期的叶绿素含量、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4)GY9和ATL水培苗的原原种总产量较组培苗无显著差异,但有效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其中二代水培苗的经济效益最好。【结论】二代水培苗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周期短,原原种有效薯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可在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苗 水培苗 繁育方式 原原种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
4
作者 刘志 季邦 +2 位作者 王修善 范荣巍 谢方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1-802,共12页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在清选作业中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结构和工作参数,提升清选效率,降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方法】对清选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尾部逐稿...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地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在清选作业中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偏高的问题,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结构和工作参数,提升清选效率,降低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方法】对清选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尾部逐稿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鱼鳞筛为主体结构的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参数可调的玉米清选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以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参数范围。随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曲面试验,建立了各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Design Expert 13.0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佳参数组合。最后,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于清选试验台和4YZ-2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进行了验证试验和田间试验,以评估优化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风机转速、振动频率和鱼鳞筛开度对清选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参数范围为:风机转速1500~1700 r/min、振动频率540~580 r/min、鱼鳞筛开度16~20 mm。响应曲面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参数组合,得出最佳参数为:风机转速1604.3 r/min、振动频率540.0 r/min、鱼鳞筛开度18.1 mm,此时对应的籽粒含杂率与清选损失率分别为2.21%和0.9%。将此参数取整后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参数组合下的籽粒含杂率与清选损失率分别为2.304%和0.7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籽粒含水率为27.8%时,籽粒含杂率为2.13%,清选损失率为0.98%。【结论】验证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较为接近,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化结果有效。本研究通过优化清选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参数,降低了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清选性能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 清选装置 参数优化 籽粒含杂率 清选损失率 鱼鳞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刃滑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朱惠斌 雷丰朗 +3 位作者 白丽珍 张旭 李镕东 刘礼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目的】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西南地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动、定刀刃横纵交错形... 【目的】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培肥地力,增加粮食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针对西南地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动、定刀刃横纵交错形成双支撑切割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设计了横纵刃滑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方法】对粉碎装置动、定刀横纵刀刃秸秆切割效果进行分析,设计横、纵刀刃曲线;并对粉碎装置进行力学分析揭示其切割粉碎机理,同时分析秸秆切割粉碎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到粉碎动、定刀的关键参数范围。采用离散元法建立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验证粉碎动、定刀纵刀刃类型选择,确定横刀刃回转角;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完成样机试制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1)运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求解和进行交互作用对试验指标的响应曲面分析,得到粉碎装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定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27°,定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动刀纵刀刃起始滑切角为30°,动刀纵刀刃滑切角变化量为5.5°;(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横向和纵向2种不同秸秆铺放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分别为93.7%和94.3%,秸秆漏切率分别为2.0%和3.1%,秸秆切割粉碎效果较好,满足西南地区作业要求。【结论】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漏切率达到设计标准,该研究可为玉米秸秆整杆留田量大、留田形式多样和机具易缠绕堵塞等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粉碎 横纵动定刀 动态双支撑 离散元法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SNP Bin标记和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鉴定东乡野生稻抽穗期QTL
6
作者 李霞 王世林 +3 位作者 吴婷 汪火林 周诗琪 胡标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目的】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季节、区域适应性、产量的重要性状。从东乡野生稻(东野)挖掘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位点和候选基因,对抽穗期的遗传机制研究、品种改良和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协B)/东野BC1F12回交重组自交... 【目的】抽穗期是决定水稻种植季节、区域适应性、产量的重要性状。从东乡野生稻(东野)挖掘控制水稻抽穗期相关位点和候选基因,对抽穗期的遗传机制研究、品种改良和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协青早B(协B)/东野BC1F12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株系L5339,与协B进行3次回交获得19H19,尔后继续与协B构建BC5F2世代23A群体和BC5F3世代DX群体。分别利用23A群体及其含2059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和DX群体及其含182个SSR标记遗传图谱对早季环境(E1)和中季(E2)与晚季(E3)等3个环境下的水稻抽穗期开展QTL分析。【结果】在早季、中季和晚季等3个环境下共定位到9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布于第1、2、6、7、8和10号染色体上。qHD1.1在E1和E2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其东乡野生稻等位基因分别可延迟抽穗0.98 d和2.87 d。通过物理位置比对,qHD1.1、qHD1.2、qHD6.1、qHD6.2、qHD6.3、qHD7、qHD8和qHD10等8个QTLs区间涵盖了已克隆的抽穗期基因,而qHD2尚未克隆。【结论】qHD1.1在早稻和中稻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其在早稻和中稻环境中均延迟抽穗且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这有利于水稻早稻和中稻高产品种的遗传改良和东乡野生稻抽穗期基因的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抽穗期 QTL定位 序列分析 多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枯水期视角下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钱云 肖江 李宝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831,共15页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产生巨大影响,鄱阳湖近年来遭受了更为剧烈的水文变化,但既往研究缺乏季节变化下的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关键地域等的精细解析。旨在探究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机制,揭示差异化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需求,为实施动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通过多因子修正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夹点和障碍点,构建两期生态安全格局,划定3类生态过渡区,提出差异化保护策略。【结果】(1)水位变化对鄱阳湖区生态安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丰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3 555.23 km^(2),呈“中心集聚”分布;枯水期生态源地总面积减少62%,降至1 366.94 km^(2),转为“一带多点”分布。(2)枯水期生态廊道总长度较丰水期增加1.5倍,覆盖面积扩大25%,但夹点与障碍点数量激增,多分布于非保护区的自然水体和林地,加剧生态网络不稳定性。(3)识别出农田-湿地、水体-湿地和城市-湿地3类过渡区,主要位于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内,分别面临农业与渔业生产冲突、航运和挖砂影响及建设侵占等威胁。【结论】揭示了鄱阳湖生态安全格局存在显著季节性分异特征,提出“丰水期强化核心水域保护-枯水期优先修复破碎化源地与廊道-过渡区分类管控”的动态保护策略,为季节性敏感型湖泊湿地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枯水期 鄱阳湖区 电路理论 水位变化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基酚酸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抗真菌活性
8
作者 聂旭亮 张苗苗 +2 位作者 肖攀蕾 王贵书 彭大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8,共9页
【目的】酚酸是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活性成分,如何提高其抑菌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香草酸甲酯和丁香酸甲酯为原料,以酚羟基为活性位点,与3种酸酐进行反应来合成9个新的酰基酚酸衍生物。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 【目的】酚酸是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活性成分,如何提高其抑菌活性受到广泛关注。【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香草酸甲酯和丁香酸甲酯为原料,以酚羟基为活性位点,与3种酸酐进行反应来合成9个新的酰基酚酸衍生物。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衍射技术表征了9个酰基酚酸衍生物的结构,并用菌丝速率生长法测定了其对水稻纹枯病菌、柑橘酸腐病菌、烟草靶斑病菌等14种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酰基酚酸衍生物对14种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4-(2,2,2-三氟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A7)对烟草靶斑病菌和柑橘胶孢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52.894 mg/L和78.630 mg/L。3-甲氧基-4-(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A5)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其IC50为27.041 mg/L。【结论】筛选获得了2个高抗菌活性的酚酸衍生物,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衍生物 合成 结构表征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亚热带红楠林和日本柳杉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9
作者 李凯 项国栋 +3 位作者 杨钧 周波 徐健鸿 万松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3,共8页
【目的】毛竹大范围扩张引起相邻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景观变化已成为生态学的重要问题,然而毛竹扩张如何影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还不是很清楚。【方法】以亚热带区域选择毛竹向红楠林和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 【目的】毛竹大范围扩张引起相邻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景观变化已成为生态学的重要问题,然而毛竹扩张如何影响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还不是很清楚。【方法】以亚热带区域选择毛竹向红楠林和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样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毛竹扩张对相邻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相对比重的影响。【结果】毛竹向红楠林扩张对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且主要归因于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重,从而降低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固持。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但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而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显著;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总有机碳中的相对比重,可能通过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生物活性和周转速率,促进土壤有机碳的损失。【结论】毛竹扩张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与森林类型有关,且土壤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潜在的因子反映毛竹扩张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加深亚热带区域毛竹扩张与碳循环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活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亚热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田退化机制及其修复改良措施:研究进展及展望
10
作者 李王成 黄亚浩 +5 位作者 马东祥 贾振江 吴洋洋 徐昊文 张一帆 李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0,共14页
系统梳理连作砂田退化历程及其机制,探讨针对砂田关键土壤环境问题所提出改良措施的合理性,以期为制定砂田生态体系恢复和农业高效生产可持续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基于现有研究结论,从时间维度厘清砂田土壤环境恶化脉络,从覆盖... 系统梳理连作砂田退化历程及其机制,探讨针对砂田关键土壤环境问题所提出改良措施的合理性,以期为制定砂田生态体系恢复和农业高效生产可持续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基于现有研究结论,从时间维度厘清砂田土壤环境恶化脉络,从覆盖层功能劣化及连作障碍层面揭示砂田物理和生化环境退化机制,归纳总结田间管理措施、土壤改良剂施用、耕作方式变革和加速砾石成壤化等改良措施的成效及其适宜性。砂田连作年限达10年表现出明显连作障碍。3~5年后水肥供给不足,需采取补水施肥措施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连作20年后,土壤保墒保温功能基本丧失。单一种植模式下根际条件和土壤环境致使微生物环境持续恶化,砂田由细菌型高肥土向真菌型低肥土转变,更换耕作方式、配施生物有机肥是现阶段主要应对策略。砂田退化机制及其改良措施相关研究基本清晰,但尚存在不足,未来相关研究可拓展深化以下3个方面:(1)现阶段砂田土壤环境监测连续性不足,梳理归纳各时期砂田土壤环境恶化特征对实施针对性改良措施极为关键;(2)土壤理化特性与生化环境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清晰,缺乏统筹性定量分析阐释;(3)撂荒砂田治理是长期化过程,岩石成壤化赋予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不容忽视,对延缓砂田荒漠化、促进植株定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退化历程 砂田退化机制 土壤环境 调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尉鹏雁 游惠明 +3 位作者 谭芳林 郑立地 乐通潮 刘金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目的】研究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炭添加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和红树林湿地碳汇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闽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生物炭(互花米草生... 【目的】研究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炭添加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和红树林湿地碳汇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闽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生物炭(互花米草生物炭、芦苇生物炭和秋茄生物炭)和3种添加量(炭土比分别为1%、2%和4%)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互花米草生物炭产率和含碳量最高;(2)生物炭添加显著提高了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数量与多样性,以芦苇生物炭1%添加时Shannon指数最大,土壤OTUs数量最多;(3)在门水平上,生物炭添加后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互花米草生物炭和芦苇生物炭添加增加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生物炭添加可以有效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纲水平上,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芦苇生物炭以2%添加时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秋茄生物炭以1%添加时放线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生物炭添加有效降低了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4)生物炭添加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67个显著差异种群,未添加生物炭土壤中的拟杆菌属、绿弯菌门、黃桿菌科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物炭添加土壤。【结论】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通过不同种类生物炭添加而改变,且土壤细菌群落受生物炭种类以及添加量的影响,生物炭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炭 土壤细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试验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金文 靳藏馥 +6 位作者 张露 万振和 朱柯帆 陈彬 孙世武 肖玉花 潘俊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25,共12页
【目的】探究多地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方法】以江西省三地营建的湿地松2年生子代测定林为对象,调查其苗高和地径。利用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发的HalfsibMS程... 【目的】探究多地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方法】以江西省三地营建的湿地松2年生子代测定林为对象,调查其苗高和地径。利用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发的HalfsibMS程序包估算遗传参数。通过育种值估算、多重比较法、综合选择指数法并结合整齐度指标进行联合选择,对18个湿地松家系进行综合评估及早期选择。【结果】2年生湿地松家系子代测定林树高和地径性状变异幅度分别为43~198 cm和0.8~6.2 cm,遗传变异系数为22.81%~45.83%,家系间树高、地径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家系生长性状在三地间存在交互效应;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树高和地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739和0.6476,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89和0.1847,反映出其家系遗传力较高,遗传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育种值估算结果表明,湿地松家系生长性状育种值存在差异,其中树高排名前5的家系为3、4、6、1、5号家系;地径排名前5的家系为4、1、3、2、6号家系。根据育种值和综合指数联合选择,3号、4号、2号和6号等4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整齐度进行复选结果表明,3号、4号和6号为最终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对最终入选的3个优良家系进行遗传增益估算,其树高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为12.98%、12.1%和11.6%;20.04%、18.6%和17.94%,地径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分别为14.29%、9.13%和10.34%;24.9%、15.9%和17.97%,反映出其遗传优势和实际应用潜力。【结论】以育种值为主,并结合其他方法开展综合评价和早期选择能够较好地筛选出符合选育目标的优良家系。结合育种值、综合选择指数及整齐度指标的联合选择结果,遗传增益较高、综合评价较好、育种值高且整齐度较优的优良半同胞家系为3号、4号和6号,为后续湿地松遗传改良和林分营建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多地点子代测定 早期选择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羊肚菌耐温型菌株的筛选与品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武俊 钟啟萍 +2 位作者 崔朝宇 颜俊清 霍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0,共11页
【目的】羊肚菌属中低温型真菌,对环境条件如温度高度敏感,容易快速老化和遗传不稳定。每年羊肚菌栽培自11月至次年收获的2—3月,江西省早春地表时常出现短期20℃以上高温,导致大量子囊果幼菇畸形、枯萎,减产甚至绝收。筛选到子囊果生... 【目的】羊肚菌属中低温型真菌,对环境条件如温度高度敏感,容易快速老化和遗传不稳定。每年羊肚菌栽培自11月至次年收获的2—3月,江西省早春地表时常出现短期20℃以上高温,导致大量子囊果幼菇畸形、枯萎,减产甚至绝收。筛选到子囊果生长阶段能承受地表温度20℃以上的耐温型羊肚菌菌株,可以避免短期高温带来的危害,从而使羊肚菌栽培可重复地稳产高产。【方法】选取长势良好的6株野生羊肚菌并以江西本土3株商业栽培羊肚菌作对照,采用双交配型基因扩增,ISSR的6个单引物扩增、条带数据矩阵和非加权算术平均聚类分析,区块栽培并观察菌丝(霜)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子囊果发育生长和采摘计产,同时温度计在线测量大气和土壤表面温度,分别对其菌株的可育性、亲缘关系、生长特性以及中亚热带气候区耐温适应性进行研究,筛选出具有耐温潜力的菌株并进行二次出菇验证。【结果】受试9株菌2个交配型基因齐全,均具有可育性;隶属2大系统分支,即梯棱羊肚菌分支,包括Y1、Y2、Y3、Y5、Y6和225等6株和六妹羊肚菌分支,包括SC22、YN42、226等3株。培养10 d后,除Y6、YN42和226外,其余菌株均产生菌核;9株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是在24℃,梯棱羊肚菌吃料速度慢于六妹羊肚菌;除Y3未出菇外,其他菌株均可正常出菇,出菇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Y5、225、Y1、SC22、YN42、226、Y6和Y2,出菇总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Y5、225、Y1、YN42、SC22、226、Y2和Y6;短期高温后,六妹羊肚菌SC22、YN42和226可见大量的幼菇菌盖发黑,菌柄发黄,栽培梯棱羊肚菌225也有幼菇顶尖发黑且有大量原基死亡,而野生梯棱羊肚菌Y1、Y2、Y5和Y6均未见原基和幼菇死亡,抗高温能力较强。野生梯棱羊肚菌Y5出菇密度67.50个/m2,产量471.51 g/m2,二次出菇产量高达657.6 g/m2,幼菇能耐受大气28℃和地表22℃的短期高温胁迫。【结论】野生梯棱羊肚菌Y5相较于现行栽培种225、226和YN42,在出菇产量和幼菇耐温性上具有突出优势,可作为适应中亚热带气候区栽培的耐温型羊肚菌新菌株。该菌株现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No.41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耐温型菌株 梯棱羊肚菌Y5 出菇产量 中亚热带气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松开 王建辉 +3 位作者 罗志军 郭东汕 童锦文 聂欣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7-568,共12页
【目的】以鄱阳湖城市群为例,探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InVEST模型测算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并分析其时空演... 【目的】以鄱阳湖城市群为例,探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InVEST模型测算研究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分别探讨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2000—2020年产水和土壤保持分别提高了5.665%和19.423%,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分别降低了1.859%和4.509%,综合服务主要呈现“四周高,中间低,沿江沿河低”的空间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呈现显著的空间近邻效应和空间溢出现象,区际联系趋向于下降,区际外溢效应出现弱化,热点与冷点的连绵态势明显,部分冷点区存在明显波动与扩张;(3)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网络结构具有多重关联的复杂特征,整体上呈现“一大核,三小核”的空间分布格局,时间上呈现多重关联的复杂网络逐渐演变为简单独立网络的趋势;(4)优化策略中,建议培育并维持核心生态源地、合理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加快建立跨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统筹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结论】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网络连通性渐趋于弱化,建议通过合理的手段推动城市之间的多联多通,有助于建立城市群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InVEST模型 优化策略 鄱阳湖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土壤改良剂对稀土尾矿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 夏志强 +3 位作者 吴璇 倪晓华 汪薇 郭圣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6,共12页
【目的】稀土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养分枯竭、土壤结构破坏、植被恢复困难等。土壤改良是当前稀土尾矿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探究凹凸棒土(A)、生物炭(B)、聚丙烯酰胺(C)和腐植酸(D)复配而成的土壤改良剂对稀土尾... 【目的】稀土开采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养分枯竭、土壤结构破坏、植被恢复困难等。土壤改良是当前稀土尾矿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探究凹凸棒土(A)、生物炭(B)、聚丙烯酰胺(C)和腐植酸(D)复配而成的土壤改良剂对稀土尾矿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改良效益,以期为稀土尾矿土壤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盆栽法,开展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对土壤改良配方进行系统优化,并根据优化后的改良方案,进行植物生长试验,以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的出苗率、株高、主根长以及地径作为评价指标,验证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结果】复合土壤改良剂的添加显著改善了稀土尾矿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未经改良的稀土尾矿土壤相比,添加复合土壤改良剂降低了土壤容重,并显著提高了土壤pH、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其增幅分别为10.05%~54.03%、36.40%~65.60%、488.53%~1415.31%、40.50%~164.75%、25.44%~38.48%、78.64%~396.21%。在酶活性方面,脲酶活性提高了45.65%~122.78%,但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有所下降,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通过排队评分法得到稀土尾矿土壤改良最优配方为A2B1C4D4(凹凸棒土10 g/kg:生物炭0 g/kg:聚丙烯酰胺3 g/kg:腐植酸3 g/kg)。进一步的植物生长试验表明,望江南在该配方改良的土壤中生长状况优良,与未经改良的稀土尾矿土壤相比,望江南的出苗率、株高、主根长及地径分别显著提高了149.97%、464.88%、364.16%、241.92%。【结论】凹凸棒土、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和腐植酸可作为稀土尾矿土壤改良的有效材料。本研究可为稀土尾矿土壤的修复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矿 土壤改良剂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5种中蜂蜂蜜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震 李淑云 +1 位作者 曾青 颜伟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0-743,共14页
【目的】旨在探究江西省5种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蜂蜜理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为江西特色中蜂蜂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中蜂采集的锥属蜜、树参蜜、赤楠蜜、壳斗蜜及五倍子蜜等5种蜂蜜为试验材料... 【目的】旨在探究江西省5种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蜂蜜理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为江西特色中蜂蜂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省中蜂采集的锥属蜜、树参蜜、赤楠蜜、壳斗蜜及五倍子蜜等5种蜂蜜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孢粉学鉴定,并测定葡萄糖、果糖、蔗糖、水分、酸度、淀粉酶活性、灰分、电导率、羟甲基糠醛(HMF)等基本理化指标,以及总酚酸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分析;通过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对中蜂蜂蜜和麦卢卡蜂蜜(UMF10+)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对理化成分、总酚酸、总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除赤楠蜜的灰分[(0.421±0.034)g/100g]、电导率[(0.804±0.044)ms/cm]不符合行业标准外,中蜂蜂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酸度、羟甲基糠醛均符合行业标准;(2)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分别为锥属蜜[(0.375±0.040)mg/g]和壳斗蜜[(0.165±0.012)mg/g]。DPPH自由基清除力最强为壳斗蜜[(34.24±6.44)mg/mL],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力最强为锥属蜜[(62.46±4.08)mg/mL],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最强为赤楠蜜[(0.751±0.060)μmol/g],但均次于麦卢卡蜂蜜(UMF10+)(P<0.05);(3)HMF、总酚酸、总黄酮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江西5种中蜂蜂蜜的理化性质、总酚酸、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壳斗蜜抗氧化能力最强,树参蜜最弱;麦卢卡蜂蜜(UMF10+)的抗氧化能力均高于5种中蜂蜂蜜;此外,5种中蜂蜂蜜的HMF、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中蜂蜂蜜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溃疡病抗性评价
17
作者 陈艳燕 朱佳慧 +9 位作者 贺迪 潘慧 涂慧 师冀康 宋轩宇 陶俊杰 杨月 张卓 黄春辉 李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6,共12页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 【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猕猴桃种植区共同面临的严重病害。筛选抗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病性是控制猕猴桃溃疡病蔓延的重要手段。‘金奉’猕猴桃是课题组从本地选育的优良品种,评价其实生后代群体对溃疡病的抗性,可为培育抗性种质、改良品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171份‘金奉’猕猴桃实生后代为材料,运用离体枝条和离体叶盘人工接种溃疡病菌方法对其抗性进行初步评价与进一步验证,并且对其中抗性差异显著的个体进行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接种法与叶盘法结果呈正相关。基于枝条病斑长度和叶盘病斑占比,171份猕猴桃实生后代种质资源可划分为抗病、耐病、感病及高感4个级别,其中抗病种质49份,耐病种质62份,感病种质49份,高感种质11份。从中选出11份抗性差异显著的种质,进一步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其叶片生理指标中的木质素、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与个体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离体枝条、叶盘法2种抗性评价结果显著相关,叶片生理指标测定与抗性鉴定结果显著相关,证实了离体枝条和叶盘人工接种法是可靠的,3种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可用于抗性种质的快速鉴定。筛选到的抗病种质为‘金奉’猕猴桃的溃疡病抗性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金奉 溃疡病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菌根树木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对土壤肥力影响
18
作者 朱楼兰 张天海 +4 位作者 程远东 林勇 王方超 陈伏生 李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8-1048,共11页
【目的】为揭示森林树木组成和生物量优势与土壤养分和肥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116个20 m×20 m样方并调查样方内树木(胸径≥5 cm)信息。根据全球植物菌根数据库... 【目的】为揭示森林树木组成和生物量优势与土壤养分和肥力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随机设置116个20 m×20 m样方并调查样方内树木(胸径≥5 cm)信息。根据全球植物菌根数据库确认每种树木菌根类型,分为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树。利用基础信息和生物量方程计算AM和ECM树的多样性指数,包括Simpson指数(优势度)、Pielou指数(均匀度)和Margalef指数(丰富度),以及每棵树木地上生物量,同时计算出每块样方内AM树种和ECM树种分别与该样方内总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作为生物量优势值(R_(AM/总)、R_(ECM/总)),以此来表征2种类型菌根树种在生物量上的相对大小关系。采集0~20 cm表层土壤并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及速效养分含量,并以土壤养分提取的第一主成分评估土壤肥力。【结果】菌根真菌对其共生树种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均有显著影响,且AM树种的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显著高于ECM树种;2类树种的多样性指数与生物量优势对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AM树种的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与TP和A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ECM树种的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与TP和AP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R_(AM/总)与土壤NO_(3)^(-)-N和AP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就土壤肥力而言,2种类型树种的多样性指数越高,土壤肥力越大,但R_(AM/总)与土壤肥力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亚热带森林中,菌根树木多样性和生物量优势均对土壤养分产生影响,且菌根是通过改变共生树种地上生物量而非菌根树种多样性来影响该过程;尽管菌根树木多样性能够影响土壤肥力,但菌根树木多样性并未对该过程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菌根树木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优化及批量筛选
19
作者 李静 李雨欣 +4 位作者 赵洁 黄奕 李霞 谢寅峰 杨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86,共18页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 【目的】建立科学简便的水稻穗发芽抗性鉴定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以批量筛选穗发芽抗性种质资源,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6个水稻试验品系为材料,优化穗发芽抗性鉴定方法和取样时间,采用优化后的抗性鉴定方法对2023—2024年在南京正季种植的360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穗发芽鉴定试验,结合聚类分析评价其穗发芽抗性,并与熟期特性及大田穗发芽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个水稻试验品系在开花后20~50 d取样条件下的穗发芽表现显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样,供试材料整穗相对含水量比较稳定,既能保证相似的成熟度,也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材料间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相比于籽粒发芽法,整穗发芽法能反映不同材料穗发芽抗性,且省工省时;(2)360份水稻材料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呈现正态分布,2年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在试验第4天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第6天后差异缩小;(3)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年人工整穗发芽试验的平均发芽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聚类,将360份供试水稻材料按照穗发芽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穗发芽类型(聚类I)、中抗穗发芽类型(聚类Ⅱ)和易穗发芽类型(聚类Ⅲ)3类;(4)分析熟期与穗发芽试验结果发现,在南京正季种植的水稻,8月5日—8月15日期间开花的水稻平均穗发芽率较大,更易发生穗发芽;(5)将2年的人工穗发芽试验结果与当年大田穗发芽表现进行比较,建立穗发芽抗性评价标准:高抗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15%,第6天发芽率<25%;易穗发芽类型整穗发芽试验第4天发芽率>20%,第6天发芽率>50%。【结论】在水稻开花后35 d取整穗,进行人工整穗发芽试验,根据试验第4天和第6天的发芽率即可鉴定水稻穗发芽类型,该方法为水稻抗穗发芽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批量筛选 聚类分析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检测精度提升方法
20
作者 万奇 徐将 +3 位作者 刘木华 魏海波 黄林 姚明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5-763,共9页
【目的】钙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宏量必需矿质元素,有机肥料中钙元素快速、绿色检测对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化学检测方法依赖化学试剂消解样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全光学物质成分分析方法,探索有机肥LIBS... 【目的】钙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宏量必需矿质元素,有机肥料中钙元素快速、绿色检测对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化学检测方法依赖化学试剂消解样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全光学物质成分分析方法,探索有机肥LIBS检测方法符合现代农业绿色快速检测发展需求,但样品基体效应影响LIBS检测效果,而氯化物能有效提升LIBS分析灵敏度,拟研究氯化钠(NaCl)对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检测精度的影响。【方法】将羊粪肥与土壤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有机肥料样品,再分别掺入NaCl颗粒。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采集LIBS光谱数据。利用Boltzmann平面法及Stark展宽法分别计算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分析NaCl添加对有机肥料等离子体辐射光谱特性的影响。比较支持向量回归(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3种模型定量结果,研究NaCl对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定量检测精度的影响。【结果】NaCl添加能够提高有机肥料中钙元素的光谱强度,钙元素光谱特征峰信号平均增加了20%以上。在定量分析中,掺入NaCl的有机肥料中,SVR模型的预测性能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从0.9005提高到0.9648,均方根误差RMSE由1.9338 g/kg降低至1.1504 g/kg。与未掺入NaCl的有机肥料相比,SVR模型的R2值增加了7.14%,RMSE降低了40.51%。【结论】有机肥料中添加NaCl能够增强钙元素LIBS信号强度。NaCl使有机肥料的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提升,促进电子与原子之间的碰撞频率,激发出更多高能态原子,从而辐射出更强的有效信号,致使LIBS捕捉到更多的有机肥料的特征信号,结合回归分析算法,提高了有机肥料中钙元素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本工作为LIBS方法在有机肥料样本的绿色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有机肥料 NaCl增强 钙元素 回归分析 精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