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531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1
作者 金菊良 沈时兴 +4 位作者 周亮广 王梓宇 周戎星 吴成国 崔毅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10-17,26,共9页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是支撑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诸多因素影响,近40年来一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针对实际区域...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是支撑区域水资源空间均衡、水利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诸多因素影响,近40年来一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针对实际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过程中尚存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概念和系统结构不清晰、评价方法中的一些误区、评价方法各环节之间逻辑关联性较弱等重要问题,研究指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系统就是区域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压力、调控力相作用形成的系统,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就是在承载调控力作用下对承载支撑力与承载压力之间的平衡程度进行评判,评价对象a、评价指标b和评价目标c相作用构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系统;探讨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论据关系a-b、评价论证关系b-c和评价结果关系a-c的构建问题。结果表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过程具有评价目标实现过程的物理成因解析-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构建的复杂系统结构,体现了完整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逻辑推理过程,可应用PDCA戴明循环方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不断改进,以不断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综合评价方法误区 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 评价目标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PDCA戴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水闸安全监测数据融合
2
作者 孙小冉 彭建和 +1 位作者 张春林 张文斌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了从监测数据角度分析水闸工作性态,以水闸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水闸安全监测数据系统,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以水闸效应量监测项目数据为底层证据,建立与水闸安全类别相对应的识别框架,采用数据分析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赋予... 为了从监测数据角度分析水闸工作性态,以水闸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水闸安全监测数据系统,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以水闸效应量监测项目数据为底层证据,建立与水闸安全类别相对应的识别框架,采用数据分析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赋予基本概率值,采用Matlab编程计算各效应量的支持度、信任度和融合系数,最终得到融合值。应用于淮河中游某水闸,归一化后的正常、基本正常、异常、失常状态和不确定的融合值分别为0.855,0.087,0,0和0.058,根据识别框架判定该水闸属于正常状态,与水闸安全评价报告结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水闸安全监测数据融合分析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安全监测 水闸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猛 姚梅 +1 位作者 黄蕾 戴健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探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147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1974—2020年水位监测资料,采用M-K检验等方法,从年尺度对浅层地下水埋深长系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 为探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147眼浅层地下水监测井1974—2020年水位监测资料,采用M-K检验等方法,从年尺度对浅层地下水埋深长系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水位和埋深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现状淮北平原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1~5 m,受地形因素影响,埋深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变小的梯度分布;2)近50年来,区域总体埋深呈波动增大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埋深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57 m,地下水埋深多年平均值为2.52 m,线性倾向率约为0.12 m/10 a;3)从空间格局看,浅层地下水埋深具有“北部增大、南部减小”的地区差异性,其中75.5%监测井的埋深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埋深 动态变化 空间分布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测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
作者 徐浩 肖冰琦 +1 位作者 王伟 唐荣杰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测量水体流速和流量是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视频测流作为新型技术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对粒子图像测速(PIV)法、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LSPIV)法、粒子跟踪测速(PTV)法、光流(OP)法、尺度不变... 测量水体流速和流量是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视频测流作为新型技术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对粒子图像测速(PIV)法、大尺度粒子图像测速(LSPIV)法、粒子跟踪测速(PTV)法、光流(OP)法、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法和时空图像测速(STIV)法6种主要视频测流技术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估,总结了各种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以及在水文学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频测流技术综述,促进视频测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测流 粒子图像测速法 粒子跟踪测速法 光流法 时空图像测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气候下高液限黏土质堤防裂隙演变分析
5
作者 程诚 张春林 刘金杰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出现极端干旱气候的频率逐渐增加,干旱气候会使高液限黏土质堤防失水收缩产生裂缝。通过室内相似试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淮北大堤高液限黏土质堤防的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出现极端干旱气候的频率逐渐增加,干旱气候会使高液限黏土质堤防失水收缩产生裂缝。通过室内相似试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淮北大堤高液限黏土质堤防的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试样表面的裂隙,有助于分析裂隙发育的趋势;在干燥过程中,堤顶部位裂隙度发育过程分为缓慢发育、快速发育和稳定发育三个阶段;不均匀的光照会加剧堤顶部位的裂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黏土 堤防 干缩裂隙 裂隙度 演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薄层流流速测定与计算方法
6
作者 刘刚 申恩帅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1-7,14,共8页
精确测量和计算坡面薄层流流速对于理解坡面薄层流的水动力学和模拟坡面水流对泥沙和地表物质运移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报道了坡面薄层流流速测定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测定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以往和目前对坡面薄层流... 精确测量和计算坡面薄层流流速对于理解坡面薄层流的水动力学和模拟坡面水流对泥沙和地表物质运移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报道了坡面薄层流流速测定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测定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以往和目前对坡面薄层流流速的研究主要从一维的角度测算其表面流速或断面平均流速,流速分布的理论研究严重不足,建议未来重点对坡面薄层流的二维和三维流场开展研究,从而为优化土壤侵蚀与水文模型,并为提升土壤侵蚀预测的准确性提供理论支持。另外,测量方法和仪器精度也有待深入探究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土壤侵蚀 流速分布 雷诺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供水工程多源异构数据汇集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铭铭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农村供水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取水、制水、供水等多要素动态监测是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面对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制水工艺不同、监测设施各异、技术标准不一等复杂工况,基于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多接口多... 农村供水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的取水、制水、供水等多要素动态监测是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面对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制水工艺不同、监测设施各异、技术标准不一等复杂工况,基于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多接口多协议匹配、异构数据转化、数据抽取传输、OCR智能识别、流媒体转发等技术路径,实现农村供水多源异构数据的集中采集与汇集,已在安徽省40余座农村供水工程得到应用,可为农村供水工程监管能力稳定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多源异构数据 数据汇集 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诚践行嘱托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在2025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作者 王荣喜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部署推进2025年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贯彻 水利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二十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荷载对砂土中扩底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9
作者 朱林灏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研究水平向荷载(H)与外力矩(M)组合作用下扩底桩水平承载特性,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砂土中三根扩底桩在水平荷载H与不同方向上的M组合荷载下的模型,对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展开研究。分析极限荷载下桩顶位移、桩身弯矩、桩身挠度变化... 为研究水平向荷载(H)与外力矩(M)组合作用下扩底桩水平承载特性,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砂土中三根扩底桩在水平荷载H与不同方向上的M组合荷载下的模型,对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特性展开研究。分析极限荷载下桩顶位移、桩身弯矩、桩身挠度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表明:不同方向外力矩和水平向荷载组合对基桩承载特性作用效果不同,沿Z轴方向施加的外力矩和水平荷载组合,减小了单桩承载力的发挥;沿X轴方向施加的外力矩和水平荷载组合,增大了单桩承载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桩 水平荷载 极限承载力 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特性研究
10
作者 李荣 熊勃勃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严寒区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面临冻融破坏和钢筋锈蚀的共同作用,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研究通过开展冻融试验和钢筋电化学锈蚀试验,对比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理论锈蚀率对钢筋混凝土损伤形态、超声波速、钢筋拉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严寒区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面临冻融破坏和钢筋锈蚀的共同作用,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研究通过开展冻融试验和钢筋电化学锈蚀试验,对比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理论锈蚀率对钢筋混凝土损伤形态、超声波速、钢筋拉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损伤会加速钢筋的锈蚀速率,且随冻融损伤程度的加深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区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价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冻融循环作用 钢筋锈蚀 锈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蒙洼蓄洪区“四预”平台实践与思考
11
作者 刘春 蒋静静 +2 位作者 王朝辉 方应东 卓超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以数字孪生蒙洼蓄洪区“四预”平台建设作为实践,研究和探索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数字孪生蒙洼蓄洪区“四预”平台是以高精度的数据底板为基础,采用洪水预... 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以数字孪生蒙洼蓄洪区“四预”平台建设作为实践,研究和探索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数字孪生蒙洼蓄洪区“四预”平台是以高精度的数据底板为基础,采用洪水预报、预警、洪水分析等技术建设的具有蓄滞洪区防洪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等四项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在基于位置服务的靶向预警、水动力洪水预演,以及动态预案上图等方面开展技术探索和实践,实现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的精准模拟、限时大规模人群预警发布、提升转移避险效率等目标,可为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蓄滞洪区 四预 靶向预警 洪水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监督检查结果分析
12
作者 王佩 尹杰杰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23年度对某省44座水闸开展安全运行监督检查,并对2019—2022年度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核。经过现场检查,新发现155个安全隐患问题,2019—2022年度检查发现的195个安全隐患问题中,165个...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23年度对某省44座水闸开展安全运行监督检查,并对2019—2022年度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核。经过现场检查,新发现155个安全隐患问题,2019—2022年度检查发现的195个安全隐患问题中,165个问题整改完成。为了解水闸的运行管理现状,提高水闸运行管理水平,对新发现问题及老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市级直管水闸安全运行管理状态优于县级及以下管理水闸,安全隐患及问题整改不到位主要是由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基层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及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滞后等原因导致。研究提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水闸安全运行标准化管理、探索水闸管理新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工程 运行管理 监督检查 安全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平原地区农村水系水生态治理措施与思考
13
作者 陈建敬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阜阳市颍州区农村小水系水生态治理项目为例,分析了皖北平原地区水利工程现状及小水系治理需求,根据环境特点、地域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水系整治、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土地整治、道路整治、截污治理、管护体系建设等7项治理措施,... 以阜阳市颍州区农村小水系水生态治理项目为例,分析了皖北平原地区水利工程现状及小水系治理需求,根据环境特点、地域特点和功能需求提出水系整治、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土地整治、道路整治、截污治理、管护体系建设等7项治理措施,以期为解决平原地区农村水环境、水生态、小水系治理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平原地区 水环境 水生态 水系治理 人居环境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化与生态共生的淠河总干渠清水廊道规划研究——以肥西段为例
14
作者 孙羽珊 孙鸿渐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61-64,共4页
在城镇化快速进程中,清水廊道普遍面临生态功能退化与水文化断裂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生态修复与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淠河总干渠(肥西段)清水廊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化与水生态共生的理念,从“生态优先”与“人... 在城镇化快速进程中,清水廊道普遍面临生态功能退化与水文化断裂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生态修复与文化融合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淠河总干渠(肥西段)清水廊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文化与水生态共生的理念,从“生态优先”与“人水和谐”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清水廊道在水质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优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一渠两岸多节点”格局的清水廊道规划设计思路。结合肥西地区的生态特点与文化脉络,探讨了廊道规划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融合水文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河总干渠 清水廊道 水质提升 生态修复 景观优化 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胶凝砂砾石细观参数标定研究
15
作者 李飞 梅应春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1期27-30,40,共5页
针对传统室内试验无法获取胶凝砂砾石细观层面参数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胶凝砂砾石细观参数标定研究。通过胶凝砂砾石单轴压缩试验获取其宏观参数,并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对细观参数进行计算,选取敏感度较高的细观参数,包括骨料相... 针对传统室内试验无法获取胶凝砂砾石细观层面参数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胶凝砂砾石细观参数标定研究。通过胶凝砂砾石单轴压缩试验获取其宏观参数,并利用参数敏感性分析对细观参数进行计算,选取敏感度较高的细观参数,包括骨料相、水泥砂浆相、界面过渡区相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BP神经网络对胶凝砂砾石的上述参数进行标定研究,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其平均绝对误差为0.425,均方误差为0.434,均方根误差为0.63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46%,决定系数为0.989,模型运行时间为84 s。评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捕捉胶凝砂砾石的细观参数,并展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胶凝砂砾石细观参数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 BP神经网络 细观参数 宏观参数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温度传感技术的大型船闸温度监测与反演分析
16
作者 雷金松 庄维 +2 位作者 余进 章来 付丙法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针对传统电阻式温度计进行施工期温度监测费时耗力且监测频次低导致容易漏测温度信息的问题,结合某在建大型船闸,探讨了无线温度传感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中的应用。首先开展无线温度传感技术与电阻式温度计测温对比试验,进而基... 针对传统电阻式温度计进行施工期温度监测费时耗力且监测频次低导致容易漏测温度信息的问题,结合某在建大型船闸,探讨了无线温度传感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中的应用。首先开展无线温度传感技术与电阻式温度计测温对比试验,进而基于无线温度传感技术进行船闸底板温度分布规律和表面温度梯度监测,最后进行混凝土导温系数和表面放热系数反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无线温度传感技术相对传统电阻式温度计实测最大温差为0.65℃,温差均值为0.44℃,但该无线温度传感技术具有自动测温、测温频率高且单价仅为传统电阻式温度计的七分之一的优点;该无线温度传感技术能快速准确地监测布置冷却水管的船闸底板温度分布规律和表面温度梯度,进而合理反演获得表面放热系数和导温系数,可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温度传感器 大型船闸 温度梯度 导温系数 表面放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低碳早强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洋 李显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为探明纳米二氧化硅对低碳早强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机制,提升水工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铁铝酸盐水泥替代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提升水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通过外掺纳米二氧化硅来优化水工混凝土微观结构,提升其整体性能。研究发... 为探明纳米二氧化硅对低碳早强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机制,提升水工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铁铝酸盐水泥替代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提升水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通过外掺纳米二氧化硅来优化水工混凝土微观结构,提升其整体性能。研究发现:铁铝酸盐水泥替代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可提升水工混凝土早期强度及耐蚀性能,但产生的钙矾石聚集现象对后期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掺加的纳米二氧化硅吸附在C3A表面延迟其水化,使得钙矾石分布更为均匀;纳米二氧化硅还可以填充孔隙,优化孔隙结构,有效降低铁铝酸盐水泥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低碳早强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持续增长,提升水工混凝土的耐硫酸盐侵蚀性与抗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铁铝酸盐水泥 纳米二氧化硅 钙矾石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水动力学的皖南山区小流域暴雨山洪动态预演建模策略
18
作者 程铁杰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15-19,31,共6页
皖南山区暴雨山洪受复杂地形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针对传统山洪演进模型因静态参数假设导致下垫面情况表征不足的问题,以皖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山洪动态预演建模策略。通过分析暴雨... 皖南山区暴雨山洪受复杂地形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针对传统山洪演进模型因静态参数假设导致下垫面情况表征不足的问题,以皖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山洪动态预演建模策略。通过分析暴雨洪水的成因规律、下垫面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结合气候变化下的暴雨-径流机制,研究了极端暴雨条件下的洪水风险。根据扩散波理论构建了皖南山区小流域洪水演进模型,通过曼宁公式建立水深-糙率动态关系求解水动力学方程实现山洪演进模拟。结果表明动态预演建模策略能准确捕捉洪水波运动过程,能够通过动态参数反馈机制弥补静态假设局限,预测山洪淹没水位和淹没范围,为皖南山洪的防灾减灾数字孪生流域平台建设工作提供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山区 小流域山洪 产汇流演变 水文水动力模型 动态预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点云的大数据分析与精细化分类研究
19
作者 严慧敏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随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机载点云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对海量测绘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精细化分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详细阐述了机载点云数据的获取原理、特点,深入探讨了相关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 随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的机载点云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如何对海量测绘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精细化分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详细阐述了机载点云数据的获取原理、特点,深入探讨了相关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与选择,结合实际案例,在考虑点云滤波分类算法参数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点云精细化分类方法。阶段性分析了不同地形下的分类参数,为测绘领域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点云 测绘大数据分析 点云预处理 精细化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排渠(沟)结合设计模式在灌区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20
作者 龚铭 江淮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为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灌区,采用“灌排渠(沟)结合”设计模式,以界首市土岭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例,因地制宜通过重建站首、改造骨干输水沟渠、完善配套渠系建筑物、整治阻水沟渠等措施,建... 为打造“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灌区,采用“灌排渠(沟)结合”设计模式,以界首市土岭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为例,因地制宜通过重建站首、改造骨干输水沟渠、完善配套渠系建筑物、整治阻水沟渠等措施,建立以“提水-输水-蓄水-排水”为布局的灌溉与排涝体系,达到“提升供水能力、确保骨干供排水渠(沟)系畅通”的目标。确立与一众支沟相连的渠(沟)作为骨干输水渠道,通过调控各支渠(沟)节制闸实现灌溉和排涝功能;兼顾灌溉、排涝两种工况,取较大流量值设计渠(沟)过流断面,并协调两种工况下的渠(沟)底及闸底板高程;由渠尾向渠首推求渠(沟)设计水面线,以满足各支渠供水保证率,同时使渠(沟)水位低于地面一定深度,防止土壤盐渍化,以求得最优水面线。该设计模式可为平原地区类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灌溉与排涝体系 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