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学习者名词外部物性关系习得研究
- 1
-
-
作者
朱周晔
熊文新
-
机构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语合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小句复合体理论的汉语中介语语段习得分析”(项目编号:22YH39B)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资助项目“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汉语名词短语习得研究”(项目编号:2024M750037)的支持和资助。
-
文摘
本文以物性结构理论为指导,以405篇汉语学习者作文和135篇汉语本族语者作文为语料,自下而上获取28595个核心名词,从句子层面考察汉语学习者对名词与共现成分之间外部物性关系的习得表现。研究发现:(1)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单个物性角色以处置、行为、定位、施成、评价、功用六种类型为主;多个物性角色组合以两个物性角色组合为主;(2)名词外部物性关系的产出呈现非线性发展路径:单个物性角色由稳定发展转为显著增加,多个物性角色组合保持稳定发展;不同物性角色的发展趋势各异。
-
关键词
物性结构
名词
外部物性关系
汉语学习者
-
Keywords
Qualia Structure
nouns
qualia relations in the context
Chinese L2 learners
-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的建构与语义类型
- 2
-
-
作者
孟凯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JJD740014)支持。
-
文摘
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是由形式相同的一个成分和常用义具有对应关系(主要是同义、反义或类义)的另一个成分构成的语序相同的词法构式组。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可建构为五级构式网络。该网络的建构条件是复合词法构式之间的语义依存性,源自普遍存在于汉语使用者认知中的语义聚合关系。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形成两种语义类型:语义对应,来自于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形成的本质要求,是其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语义偏离即语义不对应,来自于构件的语义选择、构件间的结构关系或构体义的引申。形义对应复合词法构式是基于构式网络的词法构式互动的结果。
-
关键词
复合词
词法构式
形义对应
语义依存性
语义聚合关系
语义类型
-
Keywords
compound word
morphological construction
form-meaning correspondence
semantic dependency
semantic paradigmatic relation
semantic type
-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回声话语看汉语语篇的递系为本
- 3
-
-
作者
王蕾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项目“汉语递系语篇研究——基于回声话语的定量分析”(项目编号:2024-KY-03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汉语语篇的递系研究目前多为理论推导,本文尝试以影视剧对话中的回声话语作为切入点,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重复自说明的回声话语远多于重复自话题的,表明对话语篇的组织模式是以递系为本,即前一个说明是后一个说明的话题;重复说明类回声话语做说明和话题的数量接近,比起做说明,做话题形式更能凸显递系特色。
-
关键词
“话题—说明”结构
递系
重复
回声话语
话轮
-
Keywords
“topic-comment”structure
nexus
repetition
echo utterances
tur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状语+述语+宾语”序列结构的层次切分
- 4
-
-
作者
王红旗
孙停停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周市镇人民政府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
基金
南开大学亚洲中心2023年度“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项目编号:AS2309)资助。
-
文摘
汉语“状语+述语+宾语”序列结构(如“努力学习外语”)层次切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首先批评了“多切分结构”的观点,并对以往层次切分的依据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根据修正和补充的层次切分依据,汉语“状语+述语+宾语”序列结构只能切分为“状语/+述语+宾语”。为了证明这样切分的正确性,文章对每一类“状语+述语+宾语”序列结构都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
-
关键词
层次分析
多切分结构
述语
宾语
状语
-
Keywords
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
multi parsing construction
predicate
object
adverbial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口语互动中标识边界的“好”:功能类型与序列组织
- 5
-
-
作者
姚双云
肖兆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4,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互动中的社会行为格式研究”(项目编号:22JJD740028)的资助。
-
文摘
口语互动中“好”可用为标识边界的重要资源,作用于不同的互动层面。具体功能主要包括:标识信息边界、标识行为边界、标识话题边界。这些功能与“好”所在序列的不同边界和层次密切关联,可在多个层级发挥作用。“好”偏好分布于指令—承诺序列、讲述序列和结束序列,且主要出现在回应位置和第三位置,也可出现在引发位置。“好”具体行使何种边界标识功能,与其所处的序列类型相关。
-
关键词
“好”
社会行为
边界标识
互动功能
序列组织
-
Keywords
“hao”(好)
social action
boundary-marking
interactional function
sequence organiza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语篇视角下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 6
-
-
作者
姜丽萍
刘豪妍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
基金
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中文教育语法知识体系重构与多模态语法教学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JJD740015)
2022年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重大项目“基于《等级标准》的语法学习多模态资源库建设与应用”(项目编号:22YH04A)资助。
-
文摘
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一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目前,留学生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仍存在难以顺利成文、成文出现问题等问题。究其缘由,在于考试类大纲、标准要求与HSK考试以及教学类大纲要求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本研究从语篇视角切入,在建立语篇与书面语表达能力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面语表达能力提升的三大策略,旨在精准施策,为进一步开展留学生书面语教学以及提高留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提供新的思路。
-
关键词
语篇
留学生
汉语书面语
表达能力
提升策略
-
Keywords
discour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strategy
-
分类号
H195.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同类情态词连用及语义组合方式
- 7
-
-
作者
匡鹏飞
徐慧军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副词的多重结合研究”(项目编号:22JJD740026)的资助。
-
文摘
汉语情态词存在大量连用现象,类型也多种多样。本文提出情态核心语和情态修饰语的概念,认为情态核心语是表达情态意义的关键成分,提供情态意义类型;情态修饰语确定或改变核心语的量级,从而使得情态系统内部能够划分出不同意义类型和不同量级。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一意义类型的情态词连用现象,发现汉语情态内部存在“情态修饰语+情态核心语”“情态修饰语+情态修饰语”“情态核心语+情态核心语”三种连用类型。最后总结出汉语同类情态词的连用规则及语义组合方式。
-
关键词
情态核心语
情态修饰语
连用
梯度
语力
-
Keywords
modal core language
modal modifiers
conjunction
Gradient
illocutionary force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现代汉语名量词表量功能考察
- 8
-
-
作者
蒋静忠
穆林芳
-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4,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视域下汉语时间量表达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1BYY035)的资助。
-
文摘
国内外已有学者提出现代汉语名量词存在分类词和其他量词的对立。本文通过考察现代汉语中的“数量名”结构,发现其在表量功能上呈现出从计数到计量的连续统。根据这个连续统,可以把现代汉语名量词分为计数量词和计量量词两大类。其中,分类词既包含计数量词,也包含计量量词。考察发现,现代汉语计量量词还存在计量功能典型程度的差异,据此可以分为典型计量量词、较典型计量量词、非典型计量量词三类。三类计量量词在计量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典型计量量词倾向于计量一维,较典型计量量词和非典型计量量词倾向于计量三维。
-
关键词
名量词
表量功能
计量维度
倾向性
-
Keywords
noun quantifiers
function of expressing quantity
measuring dimension
tendency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
- 9
-
-
作者
范晓蕾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
基金
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现代汉语的预期范畴”(项目编号:21DTR036)的资助。
-
文摘
本文致力于探讨普通话助词“了”的语义分析法,聚焦于如下议题:辨析“了”句的格式义与“了”自身的意义,厘清“了”句的断言义、衍推义、隐含义与“了”意义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句的过去时意义与现在时诠释之间的联系。
-
关键词
“了”
语义分析
时体范畴
现在时
-
Keywords
“le”(了)
semantic analysis
tense-aspect
present tense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不能更X了”构式的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 10
-
-
作者
禹平
赵晓明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康熙抄本《满汉合璧经筵讲章》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VJXG001)的资助。
-
文摘
“不能更X了”构式形式上是情态的否定表达,后附语气词“了”触发构式定型。“不能更X了”结构的构式化具有认知上的理据性,认知突显转移推动语义范畴渐变,客观识解转向主观识解促进主观义的形成。“不能更X了”构式经历性状强化和感叹提升等程序,具有感叹性评价功能。构式的发展演化主要体现在“能”的语义范畴变化,与语言接触、语体环境、语用频率及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心理等密切相关。
-
关键词
“不能更X了”
突显转移
构式化
功能特征
-
Keywords
“bu neng geng(不能更)X le(了)”
prominence transfer
structuralization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研究
- 11
-
-
作者
颜力涛
-
机构
辽宁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吕叔湘‘句段’理论构想的汉语常用句式的事件语义研究”(项目编号:22BYY129)的资助。
-
文摘
本文以吕叔湘“句段”中的“正段”为事件研究的基本句法单位,将汉语逻辑语义关系区分为事件内部的语义关系和事件之间的语义关系,打破了汉语单句、紧缩句和复句间的条块分割,将“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贯穿于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研究的始终,深入分析解释了汉语较为常见的形近异构问题,避免了汉语这种以“语义”为主导的语言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羁绊,并追溯了汉语事件语义关系同构映射在熟语和古汉语中的表现。汉语事件语义关系的同构映射,没有具体的实现过程与方式,属于一种构成性隐喻,反映了汉语语法独有的特点。
-
关键词
句段
事件
语义关系
-
Keywords
syntagmes
event
semantic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简直X”的规约化及评价立场表达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赵敏
-
机构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现代汉语互动话语中预期标记的立场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4BYY036)资助。
-
文摘
本文以“简直X”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规约化及评价立场表达。研究发现,“简直X”不同形式类型的规约化程度不同;在标题、语篇和对话中具有不同序列位置和语篇功能;其评价立场表达功能具有语境依赖性,评价对象包括从物和从言两类;“简直X”具有感叹性,偏预期性,其偏离社会共享预期和偏离说话人预期构成了社会规约性认识和个人主观认知两大评价标准,评价立场表达功能是在感叹性和偏预期性的作用下浮现出来的;凸显信息焦点和提升信息接受度是“简直X”的语用动因。
-
关键词
“简直X”
规约化
评价立场表达
感叹性
预期性
-
Keywords
“jianzhi(简直)X”
conventionalization
evaluative stancetaking
exclamatory
expecta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曾经”和“一度”的语义差异
- 13
-
-
作者
景高娃
潘海华
-
机构
浙江外国语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形式语义学的汉语研究与形式语义学理论创新”(项目编号:22&ZD295)
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经历范畴研究”(项目编号:22YH62D)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经历体研究”(项目编号:24NDQN105YB)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将“一度”分为“一度1”和“一度2”,并用“相对较远过去”“时间段”“极值性”这三个参数对“曾经”“一度1”“一度2”的语义进行区分。“曾经”表示所关联的事件或状态在相对较远过去的某个时间段/点上为真;“一度1”表示所关联的事件或状态在某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为真;“一度2”表示所关联的事件或状态在某个时点上具有极值性,即凸显数值极大或极小,或者程度最深。“曾经”所搭配的情状既可以解读为一次,也可以解读为多次,但由于时段性的要求,“一度1”往往有复数性的解读。“非延续性”对“曾经”来说只是语用推理而非固有语义,但对“一度”来说是其固有语义。“曾经”要求表示相对较远过去的事件或状态;而“一度”既可以与表达过去,也可以与表示将来的事件或者状态共现。此外,“曾经”多用于背景句,而“一度”多用于前景句。
-
关键词
经历义
“一度”
“曾经”
时间副词
-
Keywords
experiential
“yidu”(一度)
“cengjing”(曾经)
temporal adverbs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界面视角下韩国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研究
- 14
-
-
作者
孙奇玉
常辉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标国际中文教育的二语习得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ZD320)的资助。
-
文摘
本研究通过句子可接受度判断任务,考察了母语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把”字句句法—语义接口特性的习得,以验证“接口假说”。结果显示,高级二语者的表现与母语者相似,符合“接口假说”纯句法知识和句法—语义内接口知识能够习得的观点。二语者在纯句法知识上表现出母语迁移,而在句法—语义接口知识上没有,这表明并不能仅通过“接口”概念预测语言迁移的发生与否。
-
关键词
“把”字句
韩语母语者
接口假说
母语迁移
-
Keywords
“ba”(把)constructions
Korean-speaking learners
interface hypothesis
L1 transfer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进行体标记“中/중”的虚化机制
- 15
-
-
作者
姜海燕
-
机构
延边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
基金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朝汉空间义多功能词语义地图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4XPY11)的资助。
-
文摘
本文主要考察“中”和“중”如何从空间方位词虚化为体标记,并寻找“中”和“중”虚化为进行体标记的共同理据,揭示两种语言演变与认知之间的动因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语言不同受限情况,考察汉语“中”和韩国语“중”的虚化程度差异。
-
关键词
“中”
“중”
虚化机制
虚化程度差异
-
Keywords
“Zhong”(中)
“중”
mechanism of virtualization
degree of virtualization differences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所谓”的属性及其语用功能
- 16
-
-
作者
李光华
朴奎陈
-
机构
延边大学文学院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籍谚解文献集成与明清汉语史研究”(项目编号:22&ZD305)资助。
-
文摘
“所谓”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述词,但学界对其属性及其语用功能尚未达成共识。就其属性而言,可以视为表示语篇连贯关系或表达言者情感态度的元话语标记。通过“所谓”与引号的比较发现,二者的性质高度相似,都具有指示性与多余性。对于“所谓”的多重解析,可以分为提及性引语与使用性引语。当为提及性引语时,可适用言内分析与言外分析两个步骤;当为使用性引语时,则需反复适用上述两个步骤。至于“所谓”表现出的否定色彩,其根源是言者声音与被引者声音的相悖;其外部环境是“所谓”的规约化与语境的熏染。
-
关键词
“所谓”
语用功能
元话语标记
-
Keywords
“suowei”(所谓)
pragmatic functions
metadiscursive marker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让转格式中主观量的表达类型与形成机制
- 17
-
-
作者
张耕
-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
基金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编号:GZC20241177)
四川大学专职博士后研发基金(项目编号:skbsh2024-64)资助。
-
文摘
让转格式中让步部分的主观量解读从何而来?文章考察该格式全量否定型、全量肯定型和非全量型三类表达,发现主观量有两种形成机制:第一,从强烈情感到主观量。全量否定即质的否定,在质的反预期下转为表达言者的强烈情感,让步部分的量性形式与强烈情感交织而获得主观量解读。第二,从量值评价到主观量。全量肯定表示言者对量值大小的意外,即量的反预期,由此导向主观量解读。非全量型的形成是为了表示量的反预期的递进。
-
关键词
让转格式
主观量
质的反预期
量的反预期
情感强度
-
Keywords
concessive and adversative construction
subjective quantity
counter-expectation of quality
counter-expectation of quantity
emotional intensity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双音节评注性副词附加模式及其性质、功用与动因
- 18
-
-
作者
李蓉蓉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副词再演化的模式与功用、动因与机制的系统性研究”(项目编号:20BYY153)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青年自由探索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23TS002)的资助。
-
文摘
评注性副词的主观情态凸显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副词。这一特征又使其常常单用或配合单用,进而发生再演化。双音节评注性副词和一些成分配合会形成特定附加模式,配合成分包括语气词、附缀、词缀。不同的配合成分加在副词后面时,内部的结构性质有所不同:后加语气词时,为临时组合,还是“副词+语气词”;后加附缀时,为附缀构造化演变,是“宿主+附缀”;后加词缀时,为合成词汇化演变,是“词根+词缀”。有一部分临时组合的“副词+语气词”经过高频使用会发生附缀构造化,形成附缀结构;有一部分附缀结构经过融合凝固会发生合成词汇化。
-
关键词
双音节评注性副词
附加模式
附缀
词缀
成因
-
Keywords
disyllabic evaluative adverbs
attachment pattern
clitic
affix
cause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已经”的多功能性及其跨语言语义图
- 19
-
-
作者
金立鑫
祁嘉耀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墨西哥米斯特卡科技大学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
文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普通话副词“已经”的句法分布,得到的结论是,“已经”至少具有三个语义表达功能:(1)表示对已然事件的确定;(2)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预设的否定;(3)表达“已然体/实现体”范畴。文章最后梳理了15种语言对应“已经”词汇意义的多功能义项,在此基础上构拟了“已经”的小样本跨语言语义概念空间,从中可以看到不同语言表达“已经”的词在该语义空间上不同的语义功能分布。
-
关键词
“已经”
语义功能
跨语言研究
语义概念空间
-
Keywords
“yijing”(已经)
semantic function
cross-linguistic study
semantic conceptual space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多义性特征对“没VP 之前,S”生成的制约
- 20
-
-
作者
鲁承发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交际互动视角下汉语级差词项的语法-语义-语用接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YY160)
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比较语言学与汉语国际传播”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多义性特征深刻制约着“没VP之前,S”构式的生成。首先,从共时层面看,“没VP之时,S”与“VP之前,S”这两个源构式都具有多义性,只有二者语义类型相同时,才能进行构式整合。其次,从历时层面看,新构式被整合生成后可以与源构式同步发展,从而扩展出新的语义类型。最后,从跨语言层面看,新构式的语义类型呈现出蕴含共性特征,这是构式生成过程中认知心理与社会规约双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构式多义
“没VP之前”
构式整合
羡余否定
-
Keywords
semantic diversity
“mei(没)VP zhiqian(之前)”
constructions integration
expletive negat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