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487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的内涵解析、核心构成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87,共8页
系统阐述了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的概念及内涵,深入分析了其提出的现实依据,详细剖析了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与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从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及制度体系等角度构建了黄... 系统阐述了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的概念及内涵,深入分析了其提出的现实依据,详细剖析了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与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联。从发展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及制度体系等角度构建了黄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的研究框架,全面呈现并深入阐述了其核心内容。通过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的差异分析,从细化落实“四水四定”、加强法治保障、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管理 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雨水调蓄设施优化设计与运行调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柳 李小英 +4 位作者 王莹 王兵 朱记伟 荆小龙 宁倩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聚焦雨水调蓄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雨水调蓄设施的分类。基于实践调查分析,提出了雨水调蓄设施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流程。重点针对雨水调蓄设施的优化配置与运行调度,识别出设计标准确定、设施配置优化、调蓄... 聚焦雨水调蓄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雨水调蓄设施的分类。基于实践调查分析,提出了雨水调蓄设施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流程。重点针对雨水调蓄设施的优化配置与运行调度,识别出设计标准确定、设施配置优化、调蓄容积计算、运行调度管理4个关键的应用环节,并归纳总结了设计降水量计算、设施配置优化、调蓄容积计算方法及设施运行方式与调度管理现状。未来研究应关注降雨的空间变化特征、差异以及场次降雨对雨水径流控制目标的影响,研发能够集成雨洪模型与优化算法耦合、嵌套应用的技术平台,支持设施配置的全过程模拟、在线评价与优化应用,探索雨水调蓄设施之间梯级滞渗、多级调蓄、联动运行的水量调控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调蓄设施 设计降水量 优化配置 调蓄容积 运行调度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万芳 王煜 +4 位作者 王威浩 郑小康 韩文浩 严登明 张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研究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针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在系统、空间、时间维度上的不断演化发展,考虑到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韧性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符合混沌理论的主要特征,基... 为研究水网构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演变的影响,针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在系统、空间、时间维度上的不断演化发展,考虑到水资源系统韧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以及韧性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符合混沌理论的主要特征,基于混沌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模型,分析了2017—2021年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分别以2020年、2035年为基准年和水平年,探究了2035年有、无水网情况下,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7—2020年汾河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波动较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2021年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有所下降;相较于基准年,无水网情况下2035年流域和各地区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水网情况下2035年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相较于无水网情况有大幅度提升,各地区消除了低韧性水平,水网构建对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提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韧性 水网构建 混沌理论 复杂网络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极端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肖丽 张佳乐 +2 位作者 黄星怡 曹段冉 吴凡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采用PCR-GLOBWB模型模拟长江流域自然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下的月径流过程,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划分基准期和影响期,并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广义极值分布计算了不同重现期两种情景下的极端高流和极端低流变化范围,定量评估了长江流... 采用PCR-GLOBWB模型模拟长江流域自然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下的月径流过程,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划分基准期和影响期,并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广义极值分布计算了不同重现期两种情景下的极端高流和极端低流变化范围,定量评估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极端径流演变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长江流域极端高流和极端低流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长江上游中部及中、下游地区的极端高流和极端低流发生的严重程度;人类活动对于极端高流和极端低流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显著,缓解了丹江口水库和四川盆地极端高流的严重程度,但加重了中、下游的极端低流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径流 PCR-GLOBWB模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ine Copula的城市洪涝多致灾因子遭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薛联青 潘桐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基于C-Vine Copula构建了无锡市主城区历时分别为1、3、7 d的降水量、水位及上游流量3种致灾因子的高维联合分布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和尾部依赖系数验证变量组合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和依赖性,计算不同遭遇情景下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 基于C-Vine Copula构建了无锡市主城区历时分别为1、3、7 d的降水量、水位及上游流量3种致灾因子的高维联合分布模型,采用相关性系数和尾部依赖系数验证变量组合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和依赖性,计算不同遭遇情景下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和联合遭遇重现期,探讨了多致灾因子遭遇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协同影响和动态反馈。结果表明:无锡市主城区7 d三变量组合相关性最高,尤其在高极值风险上表现较强的依赖性,其上尾依赖系数高达0.6718;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最大,双变量组合次之,单变量最小,当降水量、水位、流量重现期均为10 a时,7 d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为21.26%,双变量组合的联合遭遇风险率分别为18.39%、18.37%、13.27%;对于三变量组合的联合重现期缩减率,1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上游流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为29.2%,3、7 d三变量组合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最大联合重现期缩减率分别为29.4%、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致灾因子 C-Vine Copula 尾部依赖性 联合遭遇风险率 联合遭遇重现期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预报的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瞿思敏 陆威村 +4 位作者 蒋思军 陈辉 石朋 虞鸿 张锏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4,105,共8页
针对系统微分响应误差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同时修正多个变量出现的信息不足的问题,考虑各变量误差在不同时段对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以同时修正新安江模型各雨量单元降水量为例,分别采用湿润区(长... 针对系统微分响应误差修正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同时修正多个变量出现的信息不足的问题,考虑各变量误差在不同时段对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以同时修正新安江模型各雨量单元降水量为例,分别采用湿润区(长诏水库流域)的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日照水库流域)的实际流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修正,湿润区理想模型和半干旱半湿润区实际流域在次洪流量模拟中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从0.906和0.573提升至0.994和0.809,比例系数系统响应误差修正方法修正效果明显,具有跨气候区的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系统微分响应 误差修正 比例系数 长诏水库流域 日照水库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凤平 宋妍 黄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基于新发展理念,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构建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0个评价指标。其中,创新维度包括... 基于新发展理念,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构建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了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0个评价指标。其中,创新维度包括水利行业研发经费、水利类专利授权量等9个指标;协调维度包括水环境协同治理力度、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之比等5个指标;绿色维度包括再生水利用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5个指标;开放维度包括国际合作项目数量、水利技术标准国际认可度等5个指标;共享维度包括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资源共享政策完善度等6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水利新质生产力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河流及其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褚俊英 原康琦 +4 位作者 周祖昊 张云富 蒋云钟 王英 唐佐槐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 在对季节性河流的基本概念、空间分布和主要分类系统阐释的基础上,揭示了季节性河流水量、环境和生态等多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即生态平衡理论、群落演替理论以及生态系统调控理论;给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三方联动和多水统筹;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3+6+1”集成化方案的总体框架:“3”为水域、岸带和陆域联动体,“6”为技术层面的6类措施,即配置节约、控源截污、岸线提升、内源治理、织网连通和生态修复,“1”为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识别了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河流 流量过程 生态环境治理 集成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洪涝灾害链风险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高玉琴 徐诺 +2 位作者 汪键 王丽君 刘彤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研究洪涝灾害演化过程对流域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从灾害链和复杂网络视角对洪涝灾害链演化风险开展评估。通过收集洪涝灾害典型案例,结合事件树分析法,搭建了洪涝灾害链演化网络。基于贝叶斯网络和网络传播模型,构建了洪涝灾害... 为研究洪涝灾害演化过程对流域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从灾害链和复杂网络视角对洪涝灾害链演化风险开展评估。通过收集洪涝灾害典型案例,结合事件树分析法,搭建了洪涝灾害链演化网络。基于贝叶斯网络和网络传播模型,构建了洪涝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于秦淮河流域。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链综合风险由节点风险累积或叠加构成;秦淮河流域“2016·7”洪涝灾害链综合风险水平在洪涝灾害发生后约103 h达极大值,约173 h达第二峰值,综合风险水平约为原生洪涝风险的7倍;公路事故、供排水事故、生态环境破坏事故、水污染事故为关键节点,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水污染事故→生态环境破坏事故为关键传播边,通过对关键节点加强监测应对,对关键链条进行阻截断链,可有效减灾降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灾害链 复杂网络 事件树分析法 贝叶斯网络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Budyko框架流域时变特征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联青 陈雨欣 +1 位作者 刘远洪 杨明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41,共10页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 为分析黄河中游Budyko框架流域特征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捕捉不同因素对流域特征参数的影响,基于黄河中游8个子流域的径流、气象和人类活动数据,分区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GB)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傅抱璞方程中的流域特征参数ω进行模拟。通过交叉验证选择表现最优的模型,识别对ω影响显著的主要控制因素,并进一步将最优模型纳入水热耦合平衡方程,构建时变Budyko框架,量化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RF模型在模拟ω时优于MLR和GB模型;1980—2019年各子流域ω值均呈增大趋势,ω主要受不透水面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等人类活动因素的控制,在气候因素中潜在蒸散发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下垫面变化是黄河中游大多数子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气候变化对沁河子流域的影响略强于下垫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框架 流域特征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梯度提升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级恢复阈值的长江流域骤发干旱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联青 张泽华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 为探究恢复阈值设定对骤发干旱识别的影响以及骤发干旱时空特征,采用1979—2022年ERA5-Land土壤水分数据,设定第20、30和40百分位数的分级恢复阈值识别了长江流域骤发干旱事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以及强度较高区域均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及长江流域东南部区域,骤发干旱频次较低区域的骤发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更长;1979—2022年长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骤发干旱持续时间及强度达到最大值;长江流域骤发干旱频次对恢复阈值最敏感,骤发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受恢复阈值影响表现出上游向中下游逐渐增大的特征,骤发干旱平均强度受恢复阈值影响程度最低;随恢复阈值升高,骤发干旱事件频次、平均持续时间上升,平均强度降低;低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短历时骤发干旱,高恢复阈值适用于识别季节尺度的骤发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发干旱 干旱识别 土壤水分百分位数 恢复阈值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继清 刘佳利 +1 位作者 邓世浪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 为掌握变化环境下西江干流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径流序列突变点将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变化时期,采用基于水文改变指标的变化范围法定量探究各水文指标改变度,借助水文变异程度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相关生态指标捕捉关键水文变量,并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残差分析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江干流4座水文站32个水文指标以中、低度改变为主,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变异程度分别为64.70%、61.34%、51.70%、51.89%,基于DHRAM得到各站水文情势改变等级分别为3、3、2、3,综合判定4站整体水文情势改变度均为中度;中上游天峨、迁江站改变度比中下游武宣、梧州站高,应重点关注中上游生态保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均是西江干流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天峨、迁江、武宣、梧州站水文情势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5.65%、60.07%、50.29%、55.22%,气候变化对于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文情势的影响大于上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变化 IHA-RVA 驱动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 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用水问题本质及解决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其亭 张志卓 马军霞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竞争性用水现象普遍存在于水科学研究与治水实践的各个层面,系统认识并合理解决竞争性用水问题,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竞争性用水相关研究积累,首次定义了竞争性用水的概念,从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 竞争性用水现象普遍存在于水科学研究与治水实践的各个层面,系统认识并合理解决竞争性用水问题,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竞争性用水相关研究积累,首次定义了竞争性用水的概念,从时间、空间、系统3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进行类型划分,构建了包含12种类型竞争性用水的三维层级结构。逐一解析不同竞争性用水问题的本质,归纳了解决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判不同竞争性用水问题潜在的解决途径及方法,系统提出了竞争性用水一般性计算方法,对黄河分水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得到了370亿m^(3)水量下的黄河综合分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用水 用水类型划分 人水关系 分水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要素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鞠琴 卜媛媛 +5 位作者 申同庆 蔡辉艺 王乐扬 金君良 于磊 格桑卓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产水能力、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呈现一致波动时间变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相关性,其中,土壤保持与产水能力和土壤保持与碳储量间协同关系最强,其他要素之间呈现中等或弱协同关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差异较大;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间以协同为主,整体协同关系在时间上呈波动轻微增强趋势,空间分布上中南部草地以高-高协同为主,低-低协同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草地和林地,高-低和低-高权衡主要分散在东西部地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要素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生命之源,共绘碧水新篇——写在《水资源保护》创刊40周年之际
15
作者 《水资源保护》编辑部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四秩春秋砥砺行,万千锦绣碧波凝。当历史的指针拨向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亟须一个汇聚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研讨平台的背景下,《水资源保护》应时而生。这份承载着治水安邦... 四秩春秋砥砺行,万千锦绣碧波凝。当历史的指针拨向1985年,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亟须一个汇聚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研讨平台的背景下,《水资源保护》应时而生。这份承载着治水安邦使命的学术期刊,以“科学治水、护佑民生”为初心,开启了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壮阔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学术期刊 治水安邦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保护》征订启事
16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1,共1页
《水资源保护》(ISSN 1004-6933,CN 32-1356/TV)是由教育部主管、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本刊立足中国水问题前沿,聚焦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以推动水科学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为核心目标,关注国家水... 《水资源保护》(ISSN 1004-6933,CN 32-1356/TV)是由教育部主管、河海大学和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本刊立足中国水问题前沿,聚焦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以推动水科学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为核心目标,关注国家水网建设、智慧水利发展、暴雨洪水与干旱防治,服务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治水、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等区域重大需求,反映在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领域中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势,助力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洪旱灾害防控、城市水系统韧性提升及人水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 科技期刊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系地貌定律的适应性与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发文 刘慧婉 +1 位作者 仇昊雨 彭诗涵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9,共11页
利用ArcGIS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水系资料,对Horton定律和Hack定律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流域的适应性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和长度比参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Horton定律的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普遍在0.9以上,... 利用ArcGIS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水系资料,对Horton定律和Hack定律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流域的适应性和异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和长度比参数的推荐值。结果表明:Horton定律的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普遍在0.9以上,Hack定律的双对数回归拟合相关系数也在0.6以上,两大定律在不同地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除大通河、沁丹河和信江等个别流域外,流域分支比均为3~5,长度比均为1.5~3.0,且不同地貌发育阶段的霍顿比呈显著梯度递减趋势,不同地貌单元的霍顿比也呈一定梯度分布,不同地貌单元的霍顿比分布相似度高,各流域水系具有很大自相似性;两大定律在水系地貌方面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霍顿比在空间上呈现随机正态分布,其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高原区、高山区、高原-中低山过渡区、中低山老年期区、中低山壮年期区、丘陵区、平原区等7类地貌单元的分支比推荐值分别为4.58、4.02、4.34、4.50、4.02、4.25、4.20,长度比推荐值分别为2.66、2.28、2.22、2.28、2.23、2.26、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河网提取 Horton定律 Hack定律 地统计 聚类分析 流域水文响应 水系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及其恢复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肖丽 朱敏讷 +2 位作者 罗定 叶周兵 江俊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 基于1961—2022年的黄河流域气象数据,分析其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点,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指标,研究黄河流域年尺度的气象干旱特征和干旱恢复特征变化。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干旱事件及干旱恢复特征指标,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黄河流域1961—2022年的干旱指标和干旱恢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气候复杂,干旱指标时空分布不均;1961—2022年气象干旱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加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少部分呈增加趋势;干旱恢复速率在黄河流域下游呈显著增大趋势,在上游和中游的大部分地区呈减小趋势,少部分呈增大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黄河流域气象干旱的重要因素,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干旱恢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降水量 气温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晓丽 郭闯 +1 位作者 杨明哲 崔瀚武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针对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取值不清晰的问题,通过模拟降雨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并得到了典型降雨条件时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小于2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 针对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取值不清晰的问题,通过模拟降雨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并得到了典型降雨条件时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小于2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的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增大、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减小;流量径流系数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增大,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是影响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雨峰强度是影响流量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拟合预测,降雨重现期为3~1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分别为0.21~0.35和0.22~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透水沥青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在结构水资源学方法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金菊良 周亮广 +3 位作者 吴成国 周戎星 崔毅 蒋尚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95,共16页
为深入揭示集对分析在结构水资源学方法中的应用特点,并展望其主要发展趋势,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关系结构的方法论视角,归纳提出了由研究对象、研究变量、研究目标构成的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系统三要素结构原理(简称三元结构原理)。结合... 为深入揭示集对分析在结构水资源学方法中的应用特点,并展望其主要发展趋势,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关系结构的方法论视角,归纳提出了由研究对象、研究变量、研究目标构成的结构水资源学方法系统三要素结构原理(简称三元结构原理)。结合该原理,系统阐述了集对分析在水资源系统建模、优化、识别、模拟、预测、评价、决策、推理等结构水资源学方法中的应用进展,指出集对分析在描述和处理研究变量与研究目标之间的不确定性论证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前7种方法的实现过程反映了研究对象、研究变量、研究目标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推理方法的实现过程反映了论据、论证和结论关系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前7种方法相比,水资源系统推理方法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层次更高。采用不确定性形成过程的物理成因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途径,深入开展更加系统化、更具开拓性的水资源集对分析方法探索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结构水资源学方法 研究方法论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三元结构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