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9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乌景秀 +2 位作者 范子武 李子祥 朱沈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目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反问题求解、函数优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但在求解复杂多峰问题时仍存在过早收敛的问题。为了提升粒子群算法在处理复杂多峰问题求解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快速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 【目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反问题求解、函数优化、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但在求解复杂多峰问题时仍存在过早收敛的问题。为了提升粒子群算法在处理复杂多峰问题求解速度和精度,提出了快速综合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FCLPSO)。【方法】FCLPSO算法引入粒子学习概率、个体影响概率、群体影响概率三个属性,表征每个粒子个体“与生俱来”的不同学习能力,同时新增强化学习、粒子重生等策略,提升算法收敛速度以及监测并跳出“伪收敛”状态。选用14个标准测试函数以及6种常用粒子群变体算法开展FCLPSO算法性能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收敛性方面,FCLPSO算法平均排名为1.86,排名第一次数为7次、排名第二的次数为2次、排名最后次数为0,最终综合排名第一;在鲁棒性方面,FCLPSO算法成功率排名第一,平均值为94.3%,14个测试函数中最低成功率为73.3%;达到阈值所需适应度评价次数最少,平均值40817,较其他算法评价次数少一半。【结论】结果表明:FCLPSO算法在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和鲁棒性方面排名综合第一,对复杂多峰问题求解更具优势,可为工程应用中复杂优化问题求解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强化学习 粒子属性 粒子重生 过早收敛 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 全局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坡度对桂北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展飞 魏海龙 +1 位作者 全鑫 刘之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目的】为识别不同条件影响下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方法】以桂北岩溶石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裂隙度、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坡度对岩溶石山地区坡面径流、产... 【目的】为识别不同条件影响下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方法】以桂北岩溶石山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裂隙度、不同降雨强度以及不同坡度对岩溶石山地区坡面径流、产沙的影响;并结合水土流失野外监测数据,验证了模拟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1)裂隙度恒定,降雨强度为15 mm/h时,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相比,坡度为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70.13%;降雨强度为30 mm/h时,相较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坡度为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42.53%;降雨强度为60 mm/h时,与坡度为0°的土壤流失量相比,坡度3°、6°、9°的土壤流失量平均增长率为35.07%。坡度越大地表土壤流失量越多,但土壤流失量增长速率逐渐放缓,且放缓趋势较为明显。(2)坡度、降雨强度恒定时,裂隙度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较小,随着裂隙度的增大,土壤流失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减少幅度比较小。坡度、裂隙度恒定时,降雨强度在15~30 mm/h时,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土壤流失量增长率越大;当降雨强度大于30 mm/h,土壤流失量仍然在增大,但增长速率放缓。(3)由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可知,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坡度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程度。坡度为3°、6°时,野外实地监测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室内人工降雨试验适用于研究岩溶地区坡面产流特征。【结论】该研究可为桂北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降雨强度 径流 水土流失 地形坡度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库负荷精细解析的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识别
3
作者 徐祎凡 陈炼钢 +3 位作者 赖正清 何常清 金秋 陈黎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技术流程,并在数据条件较为完备的沙河水库流域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入库负荷总量为198.34 t/a,面源污染占比为86.53%,流域内茶园TN负荷量贡献率最大,占比为23.84%;TN负荷量在丰水年和特丰水年比枯水年上升58.06%和289.09%,在年内丰水期TN月均负荷量比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高出75.24%和372.51%;河道削减TN负荷量为33.58 t/a,削减比例为14.48%;子流域TN入库产污强度变化范围为0.36~4.73 t/km^(2)。面源污染排放入库低值区主要位于流域南部,高值区主要位于近库区域,沙河西和沙河东控制分区单位面积TN入库强度显著高于流域南部。【结论】针对高产污地类、高产污区域及高产污时段应提高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建立的技术流程可有效识别和科学解析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为流域水环境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适应性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使相关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总氮 特征识别 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
4
作者 李政 吴斌平 +1 位作者 赵梦琦 王佳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6,共13页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生产、运输入仓和施工降雨等),但未有效考虑仓面作业中施工机械故障情况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进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情况,在传统施工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提出了考虑机械故障的RCCD施工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仓面施工机械故障SD模型,从而实现对仓面施工中碾压机作业、故障、维修等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次,以传统施工进度DES仿真模型为基础,耦合机械故障SD模型建立RCCD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并以碾压施工时间作为耦合模型的接口变量,从而实现模型的数据通信和交互,有效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将系统仿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基于Unity 3D构建大坝施工三维动态场景,实现基于仿真结果的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最后,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为例进行施工仿真分析与成果展示。【结果】相比于传统DES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2.49%),基于SD-DES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0.28%)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同时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研究表明,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高仿真精度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表现能力,有助于大坝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现场施工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机械故障 SD-DES耦合 碾压混凝土坝 施工可视化仿真 混凝土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巢赋存及库水位升降下土石坝水力破坏机理研究
5
作者 雷宏军 武炀 +5 位作者 吕正勋 潘红卫 何芳婵 蔡勤学 屈章彬 严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201,共19页
【目的】白蚁在土石坝内筑巢严重损害了坝体的结构完整性,其复杂的巢穴结构能够显著改变坝体内部的渗流特性和应力分布。然而,目前库水位升降下坝体不同部位受到蚁巢影响的具体程度,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方法】以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为研... 【目的】白蚁在土石坝内筑巢严重损害了坝体的结构完整性,其复杂的巢穴结构能够显著改变坝体内部的渗流特性和应力分布。然而,目前库水位升降下坝体不同部位受到蚁巢影响的具体程度,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方法】以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坝体上下游布置六个监测点,分析不同蚁巢赋存及库水位升降下土石坝内部结构渗流特征、应力变形及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在设计洪水位下,蚁巢系统对坝体的渗流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与迎水坡水位和蚁道通风口的位置密切相关,而与蚁巢本身的位置和尺寸关系相对较小。(2)蚁道的存在造成坝体内部形成渗流通道,使水流能够迅速通过坝体,导致坝体浸润线升高,从而使坝体基质吸力降低,同时蚁道直径的增加会导致浸润线下降速度变缓,增加了渗透破坏的风险。(3)蚁巢赋存下坝体孔隙水压力在高水位时增速与峰值均高于无蚁巢情景,并对水位变化呈现出高敏感性。(4)在位移场方面,蚁巢系统主要影响坝体蚁巢系统以上的区域,并随着库水位的升降变形幅度增大或减少。此外蚁巢规模越大,位移幅度也越大。(5)蚁巢系统的存在削弱了坝体整体稳定性,导致坝体安全系数降低。相较于蚁巢的位置和尺寸,水位升降速率对坝体安全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蚁巢系统对土石坝不同部位的水力破坏程度,揭示库水位升降速率和蚁巢规模对土石坝的水力破坏机理,快速评估土石坝的安全状况,为土石坝白蚁危害安全评价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巢分布 水力破坏 数值模拟 孔压分布 稳定性系数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条件下车辆失稳风险阈值及判别标准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俊奇 汪辉 +3 位作者 李小静 王宇 郭俊杰 杨程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5,共16页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城市洪涝事件日趋严峻,积水路段中的车辆失稳风险也在逐步增加。研究车辆在积水中的失稳风险阈值,对于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从试验研究、...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城市洪涝事件日趋严峻,积水路段中的车辆失稳风险也在逐步增加。研究车辆在积水中的失稳风险阈值,对于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1967—2024年关于车辆在洪涝积水中失稳阈值的研究成果,评估了依据单一水深/流速、水深流速组合、车辆特征和水动力等因素为现有车辆失稳判别标准的优缺点。【结果】现有水槽试验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有限,足尺试验和非静态车辆的研究较少,有些理论分析缺乏数据的率定验证,部分数值模拟中的水动力模型未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阈值未充分考虑车辆状况、行驶条件、道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失稳判别标准主要依赖于车辆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经验性。【结论】未来需对不同类型足尺车辆进行多因素耦合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试验数据,提高洪涝条件下车辆稳定性阈值模型的准确性,制定车辆安全标准。为交通部门和排水系统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车辆失稳 风险阈值 判别标准 气候变化 降雨 径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7
作者 李彦苍 宁钰 +7 位作者 石华旺 冯胜雷 张晓雄 张春元 于铠源 朱骥 靳子栋 乔威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24,共14页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SEM和XRD探究了底泥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影响顺序为:水胶比>泡沫掺量>底泥掺量,而导热系数的影响顺序为: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随着水胶比增加,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增加泡沫和底泥掺量会导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均下降。孔隙率与导热系数呈现负相关,符合指数模型。【结论】经优化配比,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在水胶比0.4、底泥掺量30%、泡沫掺量4.2%条件下制备,其28 d抗压强度为18.19 MPa,导热系数为0.1214W/(m·K),表观密度为701.2 kg/m^(3)。微观结果分析表明,底泥掺入量为30%条件下,试块内部物相结合紧密,孔隙分布均匀。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底泥 泡沫混凝土 响应曲面法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影响因素 水胶比 SEM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研究
8
作者 黄显峰 冉超越 +1 位作者 周文 李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7,共13页
【目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其求解空间通常较高维、复杂且为连续空间,水光互补优化调度问题中涉及的多种连续控制决策问题。【方法】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中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适合... 【目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其求解空间通常较高维、复杂且为连续空间,水光互补优化调度问题中涉及的多种连续控制决策问题。【方法】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中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适合处理求解空间连续、复杂的问题,首先对水光互补问题进行强化学习建模,并基于水光互补机理考虑需调、可调概念设置环境、动作、奖励函数与惩罚函数,采用DDPG算法进行优化。对比分析只使用初始DDPG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讨论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澜沧江上游大型水光互补基地为例,设置三个梯级水电站配置方案,三种水文代表年,开展实例研究。【结果】(1)采用DDPG算法运行速度较快,在考虑需调、可调水光互补机理建模后光伏消纳电量达到129.93亿kWh,为三种模型最高。(2)来水越枯,光伏消纳能力越强;梯级水电站装机862万kW时,平水年到枯水年光伏消纳能力只提高1%,此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水电系统的互补能力。(3)在丰水期的光伏消纳能力较低,三个方案光伏消纳率分别为77.43%、79.85%、89.39。【结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展现出快速收敛的优势,将“需调”和“可调”机理融入强化学习建模能够显著提升光伏消纳效果,实现更优的资源利用,有效提升了水光互补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光伏电量消纳能力。该方法在清洁能源基地的容量配置和运行调度领域有较好效果,为后续清洁能源系统的扩展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 强化学习 DDPG 优化调度 影响因素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洁 杨秀芹 +4 位作者 滑申冰 刘晓琳 姚德贵 李哲 朱德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9,共15页
【目的】梅雨是东亚特有的天气现象,梅雨期间的降水情况影响着夏季旱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旱涝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淮流域239个站... 【目的】梅雨是东亚特有的天气现象,梅雨期间的降水情况影响着夏季旱涝灾害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旱涝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淮流域239个站点1961—2020年日降水资料、全球海表温度、Nino3.4指数和水汽通量资料,分析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期无雨日和特大暴雨频次,通过正交经验函数分析法(EOF)分析江淮流域梅雨期的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和水汽通量的关系。【结果】1961—2020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多年平均无雨日数由南向北递增分布,并且在江淮区(Ⅲ区)呈显著的增加趋势;期间累计发生特大暴雨47次,且梅雨期间各日期日降水量达特大暴雨等级的站点个数有显著的上升趋势。通过EOF分析得出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分布类型主要有两种,第一模态呈现全流域降水变化趋势一致性,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第二模态流域降水呈南北反相分布特征。【结论】江淮流域梅雨期局部地区无雨日数及达特大暴雨等级降水量的站点个数的增多需引起关注;Nino3.4指数出现较高(低)值的次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偏多(少)。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变化与热带印度洋、热带中东太平洋、热带大西洋海区在前期冬季、春季和同期的海表温度异常有显著正相关,即当这些海区海温为正异常时,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往往偏多;反之,则偏少。影响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6月南海和西太平洋水汽输送汇合形成强烈的水汽通量带,到了7月,水汽通量带因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输送的汇合而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梅雨 EOF分析 海温 水汽输送 降水 气候变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仿真研究
10
作者 王寒 王聪 王延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为促进水效标识的普及与推广,从消费者角度探究其对水效标识的采纳行为,【方法】基于动机理论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确定关键影响指标,在此... 【目的】为促进水效标识的普及与推广,从消费者角度探究其对水效标识的采纳行为,【方法】基于动机理论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确定关键影响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进行动态演化仿真。【结果】结果显示:仿真周期内采纳行为水平的演化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基本保持不变,中期缓慢上升,后期快速上升;内部需求或外部诱因对采纳行为动机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经济需求>心理需求>群体规范>营销策略;个体因素对采纳行为水平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认知程度>节水意识>感知信任>感知价值;情境因素对采纳行为水平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宣传教育>节水氛围。【结论】结果表明: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水平在仿真周期内呈现先慢后快的上升趋势;经济需求是刺激消费者产生采纳行为动机的关键要素;认知程度和宣传教育是影响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机外化为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消费者水效标识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规律,可为其促进策略与实施路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效标识 采纳行为 系统动力学 动态演化 仿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BA模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预测研究
11
作者 高苏 吴志强 +1 位作者 杨宏刚 邵海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 【目的】支护结构的变形对深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变形数据的时空特征为切入点【方法】构建了融合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时空卷积神经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和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新型变形预测模型(SSBA)。【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基坑变形与开挖深度、开挖阶段呈正相关,与支撑轴力呈负相关,且开挖深度对变形的影响程度最大;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支护结构的变形小于规范值,表明内支撑系统有效地限制了墙体的侧向位移,支护结构设计合理。与4种基准模型相比,SSBA模型取得最小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值,最大的确定系数值,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的预测支护结构变形;SSBA模型也能够较准确的预测不同测点的变形值,表明该模型据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可靠性;选取苏州6号线某基坑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试验发现SSBA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连墙变形,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结论】SSBA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连墙变形 参数相关性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悬沙颗粒磷的粒径变化和滞留特征
12
作者 陈晴空 陈治君 +3 位作者 王殿常 兰峰 高千红 李姗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目的】磷是长江的主要污染物和生源要素,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大量携带磷的悬沙(颗粒磷)被拦截而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粒径(D)是悬沙的重要物理特性,但目前对长江颗粒磷的研究缺乏粒径方面的信息。【方法】2021年在三峡库区长江干... 【目的】磷是长江的主要污染物和生源要素,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大量携带磷的悬沙(颗粒磷)被拦截而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粒径(D)是悬沙的重要物理特性,但目前对长江颗粒磷的研究缺乏粒径方面的信息。【方法】2021年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嘉陵江、乌江的8个水文断面逐月开展了悬沙粒径级配分析和各粒径段悬沙含磷量(PP′)的监测,获得了各断面不同时间、不同粒径段悬沙的PP′值,输沙率和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以及总磷(TP)、溶解态磷(DP)、颗粒磷(PP)的浓度,总结了库区悬沙粒度特征和含磷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库区中主导颗粒磷输移的主要悬沙成分,估算了库区对不同悬沙成分的拦截作用。【结果】结果显示:(1)库区悬沙以D≤0.062 mm的细颗粒为主,从上游到下游有细化趋势;粉砂通量最大可占全年D≤0.062 mm悬沙通量的77%,粉砂颗粒磷通量最大可占全年D≤0.062 mm悬沙颗粒磷通量的82%,粉砂是库区颗粒磷的主要载体。(2)非汛期库区长江干流各粒径段的悬沙平均含磷量大于汛期,且粒径越小PP′值越大,但汛期却是0.002<D<0.004 mm的黏粒含磷最多,输沙率决定悬沙通量的多少,是影响颗粒磷输移的主要因素。(3)库区水体中的磷在非汛期以DP为主,汛期以PP为主,全年都有悬沙和PP滞留,尤以汛期为主,汛期悬沙和颗粒磷滞留量分别约占全年滞留量的94.5%和97.1%;粉砂颗粒磷在库区的滞留率>80%,黏粒颗粒磷的滞留率>60%。【结论】结果表明:悬沙粒径级配与土壤测磷相结合的监测方法能明确库区不同粒径悬沙的含磷量,为库区磷监测提供新的技术参考;库区悬沙成分占比对颗粒磷输移的影响大于悬沙粒径,悬沙成分占比越大,对颗粒磷输移的影响越大,因此长江上游控磷更应侧重对悬沙成分占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悬沙 粒径 颗粒磷 滞留率 时空变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关系研究:基于经济门槛视角
13
作者 张玲玲 黎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种植业面源污染,成为水环境首要致污因素,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势必要重视水污染治理成效。研究经济门槛下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更优策略。【方法】首先构建三阶段非期望产出...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种植业面源污染,成为水环境首要致污因素,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势必要重视水污染治理成效。研究经济门槛下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更优策略。【方法】首先构建三阶段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核算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误差干扰的农业生态效率,然后采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估计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性关联关系,并计算出具体的经济门槛值。【结果】结果显示:不同的农村经济水平下,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呈非线性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对应门槛值分别为8796元和12897元。【结论】结果表明:农村经济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农业生态效率核算结果;农村经济富裕程度越高,水污染治理与农业生态效率关系越协调。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农村经济所处具体阶段,灵活调整农业绿色发展策略优先级,确保水污染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 农业生态效率 门槛效应模型 农村经济水平 三阶段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多目标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预测研究
14
作者 李鹏远 牛豪爽 刘毅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10,共17页
【目的】混凝土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石,其抗压强度的精确预测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提出RF-NSGA-II算法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实现抗压强度和成本的双重优化。【方法】构建... 【目的】混凝土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石,其抗压强度的精确预测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提出RF-NSGA-II算法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实现抗压强度和成本的双重优化。【方法】构建了包含不同隐藏层和神经元数量的15种DNN模型架构,评估其性能并选取最佳模型,采用超参数优化策略和贝叶斯优化策略,提升DNN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DNN模型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随机森林(RF)模型的性能。基于RF-NSGA-II算法,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满足强度要求和成本控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最优模型为3个隐藏层和64个隐藏单元(3L-64u)的DNN模型,经过优化DNN模型在MAE和MSE上分别降低了18%和27%,优化后的DNN模型相比SVR和RF模型在MAE和MSE上分别减少了4%和12%、11%和15%。【结论】通过案例验证,DNN3-L64u-BOP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RF-NSGA-II算法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有效降低成本,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基于贝叶斯优化的DNN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RF-NSGA-II算法在多目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展示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DNN 抗压强度 预测 优化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堵塞对河道洪水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15
作者 荆海晓 牛磊 侯精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0,共12页
【目的】暴雨山洪中往往含有浮木、树枝等漂浮物,导致桥梁堵塞,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增加山洪灾害风险,已有规范在进行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时不考虑桥梁堵塞的影响,这会低估洪水风险等级。【方法】以甘肃省华池县的某河道为例,采用三维水动力... 【目的】暴雨山洪中往往含有浮木、树枝等漂浮物,导致桥梁堵塞,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增加山洪灾害风险,已有规范在进行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时不考虑桥梁堵塞的影响,这会低估洪水风险等级。【方法】以甘肃省华池县的某河道为例,采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开展了河道桥梁不同堵塞率条件下的洪水淹没风险研究,分析了100 a、50 a、20 a和10 a一遇不同设计暴雨条件以及桥梁堵塞率对洪水风险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在无堵塞情况下,该河道防洪能力大于50 a一遇。然而,随着堵塞率的增加,河道的洪水位增大。特别是,当堵塞率达到80%,50 a一遇洪水条件下的桥梁的过流能力系数下降了60%,而10 a一遇洪水条件下桥梁的过流能力系数下降了22%。建立了桥梁过流能力修正系数与堵塞率的经验关系。【结论】桥梁堵塞显著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增加了洪水风险,在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中,有必要考虑桥梁堵塞的潜在影响。提出的过流能力修正系数经验公式可为一维模型中堵塞条件下桥梁断面内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堵塞 洪水风险 过流能力 壅水高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及下泄水温时滞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志成 张迪 +5 位作者 林俊强 夏继红 朱博然 彭期冬 任玉峰 靳甜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目的】明晰高坝大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和滞温效应,可为叠梁门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缓解低温水下泄,保护下游河段鱼类生存繁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2020—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水温数据、气象边界数据以及... 【目的】明晰高坝大库水温结构时空演化特性和滞温效应,可为叠梁门调度提供科学依据,是缓解低温水下泄,保护下游河段鱼类生存繁衍的基础性工作。【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2020—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水温数据、气象边界数据以及平水年设计运行资料,构建乌东德库区三维水温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库运行后库区水温结构的时空演化特性和下泄水温的时滞效应。【结果】结果显示:(1)春夏季,乌东德水库垂向水温存在明显分层现象,温差可达11~12℃,汛期过后随着水体热交换程度的增加,垂向水温逐渐混匀,秋冬季节未发现明显的水温分层现象;(2)水库出流水温明显存在春夏季低温水,冬季高温水下泄问题,2020—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5月下泄水温比坝址天然水温平均降低2.68℃,12月下泄水温平均升高4.78℃;稳定运行期模拟结果显示,3—6月,下泄月均水温比坝址天然水温降低0.91~4.09℃,12月—次年2月,下泄月均水温升高1.34~4.34℃;(3)蓄水后,各年份相比建坝前水温达到14℃、18℃的时间皆有不同程度的推迟,河段鱼类适宜产卵水温出现时间向后推迟30~50 d,推迟时间排序为: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四大家鱼、鲤、鲫>犁头鳅。【结论】结果表明:乌东德水库水温分层及其引发的低温水下泄问题对下游河段鱼类繁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需要科学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库 库区水温结构 下泄水温 滞温效应 鱼类繁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水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5 位作者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情景的泾河流域水文模拟及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鸿元 王丽霞 +2 位作者 张珈玮 刘招 杨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 【目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带来了挑战,使得探究在两者影响下的水文模拟过程并进行定量预测和分析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需要。【方法】基于CMIP6的3种气候模式ACCESS-CM2、BCC-CSM2-MR、NorESM2-LM的两种浓度情景SSP245、SSP585,通过偏差订正后模拟出泾河流域在未来时期(2022—2044年)的降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基于2005年和2015年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并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驱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测泾河流域未来时期的径流变化,并分析两种因素对径流变化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时期(2022—2044年)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年平均降水相对于基准期(2006—2012年)分别上升0.3%和1.41%,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9℃和1.11℃,最高气温分别上升0.28℃和0.07℃。(2)2025年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相较于2005年分别增加了34.97%和3.15%,而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了4.30%和1.59%。(3)基准期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R^(2)和NSE值分别为0.86和0.7、0.76和0.71,R^(2)均大于0.7,NSE均大于0.65。(4)S45_LUC05、S85_LUC05、S45_LUC25、S85_LUC25四种情景年平均径流模拟值分别为387 m^(3)/s,387.87 m^(3)/s、419.17 m^(3)/s、422.94 m^(3)/s。【结论】(1)未来时期(2022—2044年)泾河流域年均降水和年均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2)未来时期(2025年)泾河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将显著增加,草地和林地面积呈减少趋势。(3)SWAT模型在泾河流域水文模拟中适用性较好。(4)4种情景驱动下未来径流呈上升趋势,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共同影响了径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程度大于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径流模拟 泾河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忠青 刘招 +4 位作者 肖瑜 张嘉琪 张晋霞 岳甲寅 申思齐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 【目的】为探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情势,保障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高效和持续运行,【方法】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CMCC-ESM2气候模式下的3种情景(SSP1-2.6、SSP3-7.0、SSP5-8.5)数据,驱动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SWAT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结果】结果显示:未来2025—2100年,SSP1-2.6情景下,水源区降水和径流均呈减少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但近期(2025—2050年)、中期(2051—2075年)和远期(2076—210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1980—2020年);SSP3-7.0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但SSP3-7.0情景下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均低于基准期,近期径流量也低于基准期;SSP5-8.5情景下降水、径流和最高、最低气温也呈增加趋势,近期、中期和远期降水量和径流量均高于基准期。【结论】未来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加,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有变暖、变湿的趋势。通过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模拟,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水文情势演变趋势,可为引汉济渭工程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 SWAT CMIP6 径流模拟 降水 全球变暖 水文情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