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赤点石斑鱼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建忠 任鹏 +6 位作者 陈舜 闫茂仓 陈万东 谢尚微 邵鑫斌 李安 张立宁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92.13±7.91)g的赤点石斑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1.0%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了为期...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92.13±7.91)g的赤点石斑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1.0%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进行了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赤点石斑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赤点石斑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P<0.05),但对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1%的枯草芽孢杆菌,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赤点石斑鱼肠道中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丰度,而弧菌属(Vibrio)、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hrix)的丰度有所降低。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提升赤点石斑鱼免疫力、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赤点石斑鱼 免疫力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2
作者 方婷 杨坤 +4 位作者 高娜 赵秀侠 梁阳阳 崔凯 卢文轩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丰富山泉流水养殖鱼类的营养学资料,对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肌肉和鱼鳞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1.53%、12.30%,灰... 为丰富山泉流水养殖鱼类的营养学资料,对山泉流水养殖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肌肉和鱼鳞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1.53%、12.30%,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17%、11.83%,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1.05%、77.59%,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1.67%、1.68%。肌肉和鱼鳞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48.28和36.29。其中,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符合WHO/FAO标准,而鱼鳞中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不平衡,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除味道鲜美适宜食用外,还可作为鲜味调料的提取原料。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分别检出24种和12种脂肪酸,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分别为0.34、0.40,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56、0.46。光倒刺鲃肌肉和鱼鳞中矿物元素Ca、Mg、Fe、Zn的含量较高。试验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的光倒刺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鱼肉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倒刺鲃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元素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阜康水库河鲈生长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朋 祁峰 +4 位作者 谢春刚 韩军军 封永辉 艾克达·热合曼 马燕武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58-262,共5页
为了解阜康水库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种群状况,对2021年在该水库采集的201尾河鲈样本的年龄组成、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鲈的年龄组成为1^(+)~7^(+)龄,属匀速生长类型,体质量(W)与体长(L)的回归方程为W=0.0219L^(2.9648)... 为了解阜康水库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种群状况,对2021年在该水库采集的201尾河鲈样本的年龄组成、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鲈的年龄组成为1^(+)~7^(+)龄,属匀速生长类型,体质量(W)与体长(L)的回归方程为W=0.0219L^(2.9648);体长生长方程为L_(t)=71.3734[1-e^(-0.1035(t+0.0269))],生长系数为0.1035,极限体长为71.37 cm,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0.0269龄;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6852.208[1-e^(-0.1035(t+0.0264))]^(2.9648),生长系数为0.1035,极限体质量为6852.2 g,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0.0264龄,拐点年龄为10.5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种群开发强度不高,建议调整渔具渔法,3龄起捕,加大捕捞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阜康水库 河鲈 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刺参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4
作者 刘丹 潘浩然 +5 位作者 赵新延 汪南壹 许天浩 丁君 常亚青 田燚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为了解大连地区刺参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养殖条件下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大连金州区养殖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三山岛海... 为了解大连地区刺参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养殖条件下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大连金州区养殖刺参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三山岛海域野生刺参。在门水平上,养殖刺参肠道中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4.02%、18.90%、7.45%和6.02%;野生刺参肠道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54.69%、28.08%和11.89%。脱硫杆菌门和浮霉菌门在养殖刺参肠道微生物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90%和6.02%,但在野生刺参肠道中所占的比例均小于0.5%。在属水平上,养殖刺参肠道中的主要优势菌属为norank Desulfocapsaceae、norank Caulobacteraceae和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7.26%、8.55%和7.06%;野生刺参肠道中主要优势菌属为Sedimentitalea、泞杆菌属(Lutibacter)、Persicirhabdus和亮发菌属(Leucothrix),其相对丰度分别为23.52%、18.53%、8.73%和8.37%。Sedimentitalea、泞杆菌属、Persicirhabdus和亮发菌属在野生刺参肠道微生物中所占的比例在8%~24%,但在养殖刺参肠道中所占比例均小于0.5%;norank Desulfocapsaceae、norank Caulobacteraceae和罗尔斯通氏菌属在养殖刺参肠道中所占的比例在7%~18%,但在野生刺参肠道中所占比例均小于0.1%。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对刺参肠道微生物组成有较大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有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江苏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4 位作者 唐晟凯 张增 王超群 穆欢 王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3条COⅠ序列检测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94~0.66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9~0.0019,总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576和0.0012,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表明6个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9.39%),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6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228~0.0445,遗传距离为0.0012~0.0027,表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在6个群体中混杂分布,未形成特定的湖泊分支。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表明,整个鳙群体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趋于同质化,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鳙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小瓜虫病抗病相关免疫功能酶活性差异和氨基酸组分变化研究
6
作者 陈锋 饶昌浩 +3 位作者 任芸 张显波 黄梦璐 沈玉帮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44-250,共7页
为解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抗病能力减弱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多子小瓜虫对草鱼的致病、致死机制,根据草鱼感染小瓜虫病的情况,将其分为健康组、抗病组和易感组,对各组鳃部组织学特... 为解决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抗病能力减弱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多子小瓜虫对草鱼的致病、致死机制,根据草鱼感染小瓜虫病的情况,将其分为健康组、抗病组和易感组,对各组鳃部组织学特征、抗病相关酶活性指标以及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健康组和抗病组个体鳃丝结构完整,毛细血管丰富充盈且细胞排列有序,而易感组个体鳃部出现典型的畸形病变特征,如毛细血管明显减少、鳃丝细胞结构紊乱等。抗病组草鱼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物酶(PER)、蛋白酶(PR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健康组和易感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易感组(P<0.01);抗病组与易感组之间有20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病组与健康组之间有22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磷乙醇胺、牛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是共有的差异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多子小瓜虫 酶活性 氨基酸组分 抗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鲑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VP2蛋白和VP3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守湖 秦闯 +1 位作者 李新苍 石建高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传染病。为克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VP2基因和VP3基因,并构建其重组...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由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传染病。为克隆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VP2基因和VP3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IPNV VP2基因和VP3基因,通过多基因片段同源重组技术将IPNV VP2基因和VP3基因克隆到pAd-Track-CMV载体,经过线性化后与pAd-easy-1载体在BJ5183菌体内进行同源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通过PCR及Not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再经PacⅠ线性化后用于转染293T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监控重组腺病毒的复制情况,用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IPNV VP2蛋白和VP3蛋白的表达,并测定重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分别克隆出IPNV VP2和VP3基因,基因总长度为2211 bp,构建出目的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该病毒在293T细胞中分别表达出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4 kD和26 kD的产物,滴度为1.0×10^(9)个/mL TCID_(50)。结果表明,已成功获得IPNV VP2基因和VP3基因重组腺病毒,该病毒在293T细胞中滴度较高,能够稳定表达。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VP2蛋白和VP3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可为大西洋鲑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活载体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VP2基因 VP3基因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夏季肌肉脂肪酸组成及食源指示分析
8
作者 王敏 杨刚 +4 位作者 冯广朋 宋超 孙金辉 崔培 陈桂芹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了解长江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营养和摄食情况,在长江口采集野生棘头梅童鱼105尾,将样本按体长分为<40 mm、40~59 mm、60~79 mm共3个组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而通过脂肪酸标记法... 为了解长江口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营养和摄食情况,在长江口采集野生棘头梅童鱼105尾,将样本按体长分为<40 mm、40~59 mm、60~79 mm共3个组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而通过脂肪酸标记法进行食源指示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别之间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二十碳五烯酸(EPA)的比值(DHA/EPA)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40 mm组SFA、PUFA的含量最高,而体长60~79 mm组MUFA含量最高;特征脂肪酸C16∶0、C20∶5n3、C22∶6n3、C18∶ln9指示了棘头梅童鱼对食物源藻类的摄食,C20∶4n6和C18∶1n7指示了其对食物源底栖生物的摄食,C18∶1n7与C18∶1n9的比值(0.36)<0.5表明了其对肉食性食物源的摄食。综合以上指标,棘头梅童鱼为杂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脂肪酸 食物源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加持下产业融合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9
作者 孙旋辉 张霖 +7 位作者 薛婷 王书磊 刘晓萌 王欢 戴飞 何义进 苏胜彦 张成锋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为进一步推动渔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低质量水产品大量供应与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高水平科技支撑与渔业生产效率低下、个体小散户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等4个方面的矛盾,以科技引领和产业融合的视角,... 为进一步推动渔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低质量水产品大量供应与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高水平科技支撑与渔业生产效率低下、个体小散户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等4个方面的矛盾,以科技引领和产业融合的视角,分别从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两个方面实例说明科技支撑全产业链融合助力渔业提质增效的做法和成效,以期探索企业、政府、科研单位等各方共同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高质量发展 全产业链 科技支撑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螯肉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及产地判别研究
10
作者 唐静 薛竣仁 +3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陈修报 杨健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了解同一水系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并探索矿质元素对中华绒螯蟹原产地判别的可行性,选择湖南省大通湖,安徽省黄陂湖、沱湖、女山湖、无为长江江... 为了解同一水系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并探索矿质元素对中华绒螯蟹原产地判别的可行性,选择湖南省大通湖,安徽省黄陂湖、沱湖、女山湖、无为长江江段(野生),江苏省溱湖、石臼湖等长江中下游共7个产地的中华绒螯蟹,取其单侧螯肉为样,经清洗、烘干、研磨、消解、定容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样品进行了21种矿质元素测定,并筛选其中稳定存在于所有样本中的Na、Mg、Al、K、Ca、Mn、Cu、Zn、Sr、Ba、Fe等11种矿质元素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7个产地中华绒螯蟹螯肉中主要含有Na、Ca、K、Mg等4种矿质元素,其余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少。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7个产地中华绒螯蟹体内矿质元素组成存在产地差异,产地间的判别准确率达93.9%,已具有产地判别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矿质元素 螯肉 营养评价 产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2个年龄组大鲵中的组织分布及活性比较
11
作者 钱璟 梅亚洁 +3 位作者 郭琳 吴思念 史明艳 陈万光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为探究大鲵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组织分布和活性变化,利用化学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个年龄组(1龄和2龄)大鲵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碱... 为探究大鲵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组织分布和活性变化,利用化学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个年龄组(1龄和2龄)大鲵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补体C3(C3)、补体C4(C4)和转铁蛋白(Tf)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2个年龄组大鲵的3个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其活性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1龄大鲵脾脏中LYZ、ACP、AKP和Tf的活性高于肝脏和肠道,肝脏中NO、C3和C4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肠道,肠道中TNOS和iNOS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肝脏;2龄大鲵肝脏中NO、TNOS、iNOS、C3和C4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肠道,肠道中LYZ和AKP的活性高于脾脏和肝脏,脾脏中ACP和Tf的活性高于肝脏和肠道。结果表明,9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在1龄大鲵中主要分布于脾脏和肝脏,而2龄大鲵主要分布于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免疫组织 组织分布 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近海带鱼矢耳石生长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12
作者 丁鹏 许回 +2 位作者 邹晓荣 张鹏 白思琦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51-257,共7页
为进一步探讨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矢耳石的生长模式,根据2018年5—7月于阿曼湾伊朗近海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生物学数据及矢耳石样本,选用矢耳石质量(W_(O))、面积(A_(O))和长度(L_(O))作为形态指标,通过方差分析探究了带... 为进一步探讨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矢耳石的生长模式,根据2018年5—7月于阿曼湾伊朗近海渔业资源探捕期间采集的带鱼生物学数据及矢耳石样本,选用矢耳石质量(W_(O))、面积(A_(O))和长度(L_(O))作为形态指标,通过方差分析探究了带鱼矢耳石生长与其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带鱼肛长的增加,雌性和雄性个体的W_(O)、A_(O)和L_(O)均值均逐渐增大,在肛长≤430 mm的组间,W_(O)、A_(O)和L_(O)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肛长大于430 mm的组间,W_(O)和L_(O)的差异不显著(P>0.05);肛长大于480 mm的组间,A_(O)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在肛长达到430 mm之前,矢耳石整体形态随着鱼体的生长变化较大。在肛长≤280 mm的组中,雌性和雄性个体的W_(O)/A_(O)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个体的W_(O)/A_(O)变化与样本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在大于480 mm肛长组中,W_(O)/A_(O)随着肛长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矢耳石整体呈不均匀生长,随着带鱼肛长的增加,矢耳石增长速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矢耳石 肛长 矢耳石生长 伊朗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13
作者 廖睿 孔德璇 +4 位作者 朱妍云 Hebert Ely VASQUEZ 郑兴 於锋 顾志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体的影响,将体质量为(0.63±0.17)g、体长为(29.41±2.23)mm的玫瑰鱼比脂鲤放于水族缸中,分别设置1500、2250、3000、3750、4500、5250、6000尾/m37个养殖密度(D1~D7组),观测其...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体的影响,将体质量为(0.63±0.17)g、体长为(29.41±2.23)mm的玫瑰鱼比脂鲤放于水族缸中,分别设置1500、2250、3000、3750、4500、5250、6000尾/m37个养殖密度(D1~D7组),观测其生长及水质指标,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D6组和D7组玫瑰鱼比脂鲤的存活率分别在第12天和第9天低于60%,因此停止后续试验。试验结束,D5组存活率为(97.78±1.11)%,其他组均为100%。经30 d养殖,D2组的体质量相对增长率(WGR)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59.91±16.79)%和(1.55±0.35)%/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组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最低,为(0.36±0.09)%/d。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提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2组饲料系数最低,为1.96±0.55,D5组的饲料系数(10.17±2.6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水质指标受养殖密度影响明显较大,试验最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氨氮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亚硝酸盐氮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束时,D5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33.95±4.61)mg/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2组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最低,为(13.66±4.14)mg/L。研究表明,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的生长性能、摄食状态以及水质有显著影响,其最适的养殖密度为D2(2250尾/m^(3)),最适养殖密度下的体长(L)和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_(D2)=1.61×10^(-5)×L_(D2)^(3.13)(R^(2)=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鱼比脂鲤 养殖密度 生长 摄食量 养殖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料和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14
作者 梁城 孔德璇 +4 位作者 彭昭宁 VASQUEZ Hebert Ely 郑兴 於锋 顾志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为研究滤料和漂浮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用分别配置火山石、细菌环、槐叶萍(Salvinia natans)+火山石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火山石的4组古法鱼缸(简称火山石组、细菌环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开展了28 d的观背青鳉(Oryz... 为研究滤料和漂浮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用分别配置火山石、细菌环、槐叶萍(Salvinia natans)+火山石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火山石的4组古法鱼缸(简称火山石组、细菌环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开展了28 d的观背青鳉(Oryzias latipes)饲养试验,以无滤料无植物的古法鱼缸作对照,监测了各组养殖水体的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N)、硝酸盐(NO_(3)^(-)-N)、溶解氧(DO)、酸碱度(pH)、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测量了缸内生物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槐叶萍组、火山石组和细菌环组观背青鳉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大薸组和对照组(P<0.05),而大薸组的存活率最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试验周期,火山石组氨氮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细菌环组和对照组(P<0.05),而混合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氨氮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开始后4~12 d,槐叶萍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大薸组和火山石组(P<0.05),随后降为较低水平,而12 d后,大薸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才反超槐叶萍组,于第24天时攀升到最高值(0.83±0.13)mg/L,之后急速下降;火山石组和细菌环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分别在第20天和第24天达到最高浓度,但2个组之间除第20天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最高值均低于0.1 mg/L。试验期间,只有槐叶萍组在4~16 d硝酸盐质量浓度有变化,其余各组硝酸盐均无检出。试验结束时,槐叶萍组和大薸组的TN和COD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2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火山石组的TN和COD则显著低于细菌环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火山石对氮的吸附效果较好,加入槐叶萍能有效改善鱼缸的水质,配置槐叶萍+火山石组合的古法鱼缸,养殖水质能较快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法鱼缸 滤料 漂浮植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运输对松江鲈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徐建 胡望娇 +3 位作者 冯广朋 郑跃平 徐嘉楠 季强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4期228-234,共7页
为探究适合于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运输模式,采用模拟运输和实际运输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使用2种麻醉剂(5 mg/L丁香酚、40 mg/L MS-222)、不同运输时长(0、4、8 h)和不同运输密度(30、50、70 g/L)条件下松江鲈的成活率... 为探究适合于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运输模式,采用模拟运输和实际运输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使用2种麻醉剂(5 mg/L丁香酚、40 mg/L MS-222)、不同运输时长(0、4、8 h)和不同运输密度(30、50、70 g/L)条件下松江鲈的成活率,分析了在模拟运输试验中各项水质指标和鱼体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当运输密度在30 g/L时,松江鲈运输成活率最高,达100%;(2)用5 mg/L丁香酚麻醉能显著降低运输水体中的氨氮质量浓度和菌落总数,维持较好的水质;(3)麻醉运输可以降低松江鲈体内谷草转氨酶、肌酐和皮质醇的活性;(4)在较低运输密度(30 g/L)条件下,采用质量浓度为5 mg/L的丁香酚进行麻醉,松江鲈的运输成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 丁香酚 MS-222 运输 成活率 生理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婷 丁玲 郑磊夫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浮游生物资源现状和水质状况,根据2022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并基于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84...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浮游生物资源现状和水质状况,根据2022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并基于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84种,隶属于5门8纲15目31科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占比最多,优势种为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指示长江口水域水质为α-中污状态,而物种均匀度指数(J′)指示为寡污或者无污状态。鉴定的浮游动物包括桡足类、枝角类和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占比最高,达63.64%;优势种共4个,按优势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无节幼体(naupli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指示长江口水域水质为重污状态,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示水质为β-中污状态。综合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标分析,长江口水域水质主要处于中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毒性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王澳林 姜玉声 +3 位作者 邢燕露 王成杰 焦宁 孙娜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为探究低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毒性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在盐度为1的水体中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质量浓度4 mg/L和8 mg/L的亚硝酸盐暴露和换水恢复期间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指标,记录恢复24 h后对... 为探究低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毒性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在盐度为1的水体中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质量浓度4 mg/L和8 mg/L的亚硝酸盐暴露和换水恢复期间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指标,记录恢复24 h后对虾的存活率、蜕壳率、摄食时间。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时,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15.96、9.97、7.54和5.25 mg/L,安全浓度(SC)为0.53 mg/L。经不同质量浓度亚硝酸盐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高于0 h时(P<0.05);暴露3、6 h后,8 mg/L组的肝胰腺SOD活性显著高于4 mg/L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暴露3、6 h后,8 mg/L组GSH-Px的活性均显著高于4 mg/L组(P<0.05);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4 mg/L组在6、24 h时的CAT活性显著低于0 h时(P<0.05),肝胰腺CAT活性则呈现波动,24 h后试验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 h时(P<0.05),暴露24 h后,8 mg/L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4 mg/L组(P<0.05)。将试验虾转至不添加亚硝酸盐的养殖用水中恢复24 h后,其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仍显著高于0 h时(P<0.05),其中8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4 mg/L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对虾(F24)存活率下降,蜕壳率显著升高(P<0.05),摄食时间显著延长(P<0.05),其中8 mg/L组存活率显著低于4 mg/L组(P<0.05),而其摄食时间显著长于4 mg/L组(P<0.05)。结果表明,在低盐度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毒性较强,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凡纳滨对虾 低盐度 毒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沿海西施舌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18
作者 候勇康 钱豪 +2 位作者 张方琪 王丽君 栗志民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76-84,共9页
为比较北部湾沿海北海、东兴、防城港和湛江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利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5种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为比较北部湾沿海北海、东兴、防城港和湛江野生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利用形态指标变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5种统计分析方法,对4个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西施舌壳体的凸度由壳体宽度和壳体前缘决定,而壳体质量实际上是壳体厚度的间接指标;在聚类分析中,西施舌4个群体形成2个聚类分支,第1支由北海、防城港和东兴群体汇聚而成,湛江群体则单独形成1个分支;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38.30%、25.64%和13.44%,累积贡献率为77.38%;判别分析显示,西施舌4个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 1为81.25%~96.87%,P_(2)为74.29%~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8.10%。结果表明,北海、防城港和东兴西施舌群体间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小,而湛江群体的形态变异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蛤和斧文蛤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19
作者 张林浩 姚子航 +2 位作者 陈振国 朱蝉 王庆恒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斧文蛤(M.lamarckii),利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文蛤和斧文蛤的贝壳形态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文蛤和斧文蛤的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P<0.01),2个物种间的3个壳形比例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壳长、韧带长/壳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主成分1(PC1)和主成分2(PC2)的贡献率分别为56.44%和32.55%,主成分散点图显示,文蛤与斧文蛤在PC1轴上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利用逐步判别法建立了2个物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_(1)为93.13%~96.24%,P_(2)为93.43%~96.06%,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斧文蛤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5代成蟹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20
作者 邓舒萍 范陈伟 +1 位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的终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早熟品系性腺指数(GSI)最高,而晚熟品系肝胰腺指数(HSI)最高,但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就常规生化组成而言,早熟品系雌体性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此外,早熟品系雌、雄个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晚熟品系个体(P<0.05);(3)各品系河蟹蟹壳和肝胰腺的L^(*)、a^(*)、b^(*)值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仅雌体性腺L^(*)值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照组显著低于早熟和晚熟品系(P<0.05)。结果表明,以性腺发育速度及生长性能作为指标进行选育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组织系数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