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村性的重构:中国艺术乡建的本土美学实践 |
向勇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1
|
|
2
|
戏可以群:戏剧功能的审美社会学分析 |
施旭升
孟晶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3
|
声音景观的空间尺度转换——以近代花儿传播为例 |
张晓虹
章琦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4
|
数字时代与艺术之变——关于数字艺术的理论反思 |
张伟
谢兴伟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5
|
中国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与探索(1949-2024) |
杨先艺
赵紫嶶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6
|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地域影像艺术审美创造分析 |
周星
李昕婕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7
|
共同体视阈下的“华语电影” |
赵卫防
关永明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8
|
当代中国舞剧“奇观”效应的内外部阐释——“消费社会”的一种视觉文化建构 |
慕羽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9
|
从“完整电影神话”到AI生成影像的“世界图景”——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的影像本体论 |
陈旭光
杜天笑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0
|
理论、历史与方法:当前中国艺术学知识体系的结构特性与问题分析 |
孙晓霞
王一丁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1
|
人工智能生成式艺术成果的财产权益保护研究 |
马治国
张乐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2
|
传统舞蹈舞台化实践路径的多维探索 |
邓佑玲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3
|
人工智能生成表演艺术品独创性的判定路线要论 |
郑智武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4
|
乌兰牧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艺术人民性”特质 |
楚高娃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5
|
“古道/丝路/走廊/流域”线性文化空间中的音乐人类学视野 |
杨红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6
|
人本、物境与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驱动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 |
施爱芹
李妍欣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3
|
|
17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土族婚礼音乐交融研究 |
石秋月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1
|
|
18
|
艺术乡建与本土审美体系的张力及相处之道 |
季中扬
张娜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19
|
戏曲濒危剧种生存现状与发展研究 |
王璐瑶
朱恒夫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
20
|
中华民族共同体音乐论 |
包爱军
|
《民族艺术研究》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