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0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汉伟 赵晖 +3 位作者 宋亚刚 朱平生 苗明三 乔靖怡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每组14只。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ip给予0.2%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于造模24 h后,各组取8只小鼠,称重,取血,取肝,并计算肝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试剂盒微板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酶学指标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剩余6只小鼠采用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分析小鼠肝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脱氧血红蛋白(Hb),计算血氧饱和度,并通过分析吲哚氰绿(ICG)肝内分布判断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α-G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肝指数、GPT、GOT和α-GST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熊果酸和BF可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的病变程度,脂肪变性明显减轻。MSOT成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HbO_(2)水平及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Hb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HbO_(2)水平显著升高,Hb水平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减轻肝细胞损伤后ICG染料探针肝内蓄积。结论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MSOT成像分析发现熊果酸能够升高小鼠肝脏血氧饱和度,改善ICG代谢,减轻肝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损伤 氧化应激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投稿温馨提示
2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9-259,共1页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权书和加盖单位公章的科研诚信承诺书,模版从官网下载。3.投稿时应确认作者顺序及作者署名单位,一般不得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 温馨提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投稿温馨提示
3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8-488,共1页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权书和加盖单位公章的科研诚信承诺书,模版从官网下载。3.投稿时应确认作者顺序及作者署名单位,一般不得变更。如要添加、减少作者或变更作者顺序,需要提出充分的证据,否则直接做退稿处理。作者不宜太多,以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为准。4.本刊启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凡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将立即通报作者单位并拉入本刊黑名单。5.来稿请采用Word文档格式;论文太大不利于编辑和专家审稿,大于10 MB时需进行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 温馨提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投稿温馨提示
4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1-331,共1页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权书和加盖单位公章的科研诚信承诺书,模版从官网下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 温馨提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投稿温馨提示
5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1-461,共1页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 结合本刊稿约及平时常见问题,编辑部温馨提示:1.投稿须登录本刊官网(https://cjpt.magtechjournal.com)上传稿件,并填写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文章撰写格式请参照本刊投稿要求。2.投稿时须上传著作权许可使用授权书和加盖单位公章的科研诚信承诺书,模版从官网下载。3.投稿时应确认作者顺序及作者署名单位,一般不得变更。如要添加、减少作者或变更作者顺序,需要提出充分的证据,否则直接做退稿处理。作者不宜太多,以对论文有实质性贡献为准。4.本刊启用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凡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将立即通报作者单位并拉入本刊黑名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稿 温馨提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6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0-510,共1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设有前沿论坛、论著、实验方法和综述等栏目。本刊荣获首届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核心期刊(A)、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全军医学学术质量优秀期刊等。近年来,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第5~8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7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2-302,共1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设有前沿论坛、论著、实验方法和综述等栏目。本刊荣获首届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核心期刊(A)、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全军医学学术质量优秀期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稿约
8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9-560,共2页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设有前...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设有前沿论坛、论著、实验方法和综述等栏目。2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精炼。(1)综述:第一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导师实际指导),对当前药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力求专、心、深,切忌空、旧、范。一般不少于5 000字;(2)论著:报道药理学或毒理学领域原始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一般不超过8 000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9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8-468,共1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是由军事科学院主管,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本刊主要刊登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特别欢迎生物药、小分子药物和化学成分明确的新药研究论文,设有前沿论坛、论著、实验方法和综述等栏目。本刊荣获首届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优秀国防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核心期刊(A)、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全军医学学术质量优秀期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Kv1.3介导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炎症
10
作者 陈星星 陈正薰 +4 位作者 张蝶 江浩鹏 陶杰 汤乐乐 袁易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目的 探讨钾通道Kv1.3敲除对C57BL/6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和纯合Kv1.3基因敲除(Kv1.3 KO)C57BL/6小鼠采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撞击模型构建小鼠TBI模型,设置假手术组、C57BL/6小鼠TBI模... 目的 探讨钾通道Kv1.3敲除对C57BL/6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功能障碍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和纯合Kv1.3基因敲除(Kv1.3 KO)C57BL/6小鼠采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撞击模型构建小鼠TBI模型,设置假手术组、C57BL/6小鼠TBI模型组(TBI组)和Kv1.3 KO C57BL/6小鼠TBI模型组(TBI+Kv1.3 KO组)。造模1、2和3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海马组织Kv1.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造模1和3周,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Kv1.3蛋白表达水平;造模3周,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造模3周,免疫荧光法测定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蛋白1(IBA1)分别与Kv1.3、IL-1β和TNF-α共标的细胞数;造模3周,膜片钳记录原代小胶质细胞Kv1.3通道电流。造模1和3周,通过行为学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爬杆和滚轮实验考察TBI小鼠的运动功能;造模3周,开放场、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考察TBI小鼠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1、2和3周,TBI组海马组织Kv1.3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仅在造模2和3周后明显升高,而IL-6和IL-10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造模1和3周,TBI组海马组织Kv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造模3周,TBI组海马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6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造模3周,TBI组原代小胶质细胞Kv1.3电流密度显著升高。造模3周,TBI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分别与Kv1.3、IL-1β和TNF-α共标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1和3周,TBI组小鼠NSS得分显著升高、小鼠完全掉头成功率显著降低及爬至杆底的时间显著增加;造模3周,TBI组小鼠在开放场中活动的总距离、在开放场中间区域的活动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活动的时间以及自发交替率均显著减少。与TBI组相比,造模1和3周,TBI+Kv1.3 KO组小鼠NSS得分显著降低、小鼠完全掉头成功率显著升高及爬至杆底的时间明显降低;造模3周,TBI+Kv1.3 KO组小鼠在滚轴上持续跑动所坚持的时间、在开放场中活动的总距离、在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在目标象限活动时间以及自发交替率均显著增加。造模1和3周,与TBI组相比,TBI+Kv1.3 KO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钾通道Kv1.3敲除可缓解TBI后C57BL/6小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钾通道Kv1.3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吡喃酮类化合物Rasfonin对鸟苷酸交换因子SOS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11
作者 李静 张凯迪 +1 位作者 肖智勇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59,共8页
目的探讨α吡喃酮类化合物Rasfonin对鸟苷酸交换因子SOS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MCF-7、Calu-1和UM-UC-3细胞分别分为溶剂对照组和Rasfonin组(1、5、10和15μmol·L^(-1)),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MCF-7、Calu-1和UM-UC-3... 目的探讨α吡喃酮类化合物Rasfonin对鸟苷酸交换因子SOS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MCF-7、Calu-1和UM-UC-3细胞分别分为溶剂对照组和Rasfonin组(1、5、10和15μmol·L^(-1)),处理24 h后CCK-8法检测MCF-7、Calu-1和UM-UC-3细胞存活率。将MCF-7、Calu-1和UM-UC-3细胞分别分为细胞对照组(培养基)、表皮生长因子组(EGF 50μg·L^(-1)处理5 min),EGF+Rasfonin组(Rasfonin分别以5和10μmol·L^(-1)预处理不同时间后,再EGF 50μg·L^(-1)处理5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CF-7、Calu-1和UM-UC-3细胞中SOS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将阴性对照(NC)质粒、KRASWT质粒和KRASG12C质粒分别与SOS1质粒共转染至293T细胞,转染后分为溶剂对照组和Rasfonin组(1、5和10μmol·L^(-1)),处理12 h后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OS1启动子活性。将质粒KRAS^(WT)、KRAS^(G12C)、NC+SOS1、KRAS^(WT)+SOS1和KRAS^(G12C)+SOS1分别转染至293T细胞,分为EGF组和EGF+Rasfonin组(Rasfonin 10μmol·L^(-1)预处理12 h后,再EGF处理5 min),Western印迹法检测293T细胞中SO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Rasfonin 5、10和15μmol·L^(-1)显著抑制Calu-1和UM-UC-3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8.22和4.94μmol·L^(-1),MCF-7细胞的IC50为45.15μmol·L^(-1)。Rasfonin处理3 h MCF-7细胞SOS1 m RNA水平升高;Rasfonin处理1 h Calu-1细胞SOS1 m RNA水平升高,3和6 h SOS1 m RNA水平降低;Rasfonin处理3 h UM-UC-3细胞SOS1 m RNA表达,6 h降低。与EGF组相比,EGF+Rasfonin组MCF-7细胞的SOS1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Calu-1与UM-UC-3细胞的SO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与溶剂对照组相比,Rasfonin对SOS1单表达组SOS1启动子活性无显著影响,但SOS1与KRAS^(WT)或KRAS^(G12C)蛋白共表达时,SOS1启动子活性被Rasfonin显著抑制。与EGF组相比,Rasfonin对SOS1单表达组及SOS1+KRAS^(WT)共表达组的SOS1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SOS1+KRAS^(G12C)共表达组的SO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Rasfonin通过KRASG12C依赖性途径抑制SOS1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fonin SOS1 KRAS突变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3型受体敲除对电击诱发恐惧记忆形成和唤起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丁晓燕 王志媛 +2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宋睿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基础痛阈值,以排除痛阈值差别对强烈电击效果的影响。(2)将WT和D_(3)R^(-/-)小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第1天模型组施予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1.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对照组不施予电击。于第2,7,10,14和16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计算僵住时间(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形成;于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反应消退后(第17天)再次给予模型组低强度电流(0.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刺激进行恐惧记忆唤起,对照组不施予电击,第18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观察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唤起。(3)另一批WT和D_(3)R^(-/-)小鼠,分组和处理同(2),运用光纤记录技术检测电击时WT和D_(3)R^(-/-)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钙荧光信号实时动力学变化,以曲线下面积(AUC)为指标量化DA能神经元兴奋性。结果(1)与WT小鼠相比,D_(3)R^(-/-)小鼠PWL无显著变化。(2)与WT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D_(3)R^(-/-)对照组相比,D_(3)R^(-/-)模型组仅在电击后第2和7天FT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与WT模型组小鼠相比,D_(3)R^(-/-)模型组小鼠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减少(P<0.05,P<0.01)。在唤起阶段(第18天),与各自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P<0.05)小鼠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D_(3)R^(-/-)模型组FT百分率显著低于WT模型组小鼠(P<0.01)。(3)在电击过程中,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小鼠VTA中DA能神经元钙信号在电击前2 s内均迅速升高,在电击2~10 s时间段内钙信号均缓慢下降,而D_(3)R^(-/-)模型组小鼠在2~10 s时间段内的AUC显著低于WT模型组(P<0.05)。结论D_(3)R敲除抑制小鼠长期恐惧记忆的形成和唤起,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与电击时D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3型受体 恐惧记忆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肺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苑颖 叶俏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随着肺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深入,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呈多元化趋势。近10年来,多个抗肺纤维化药物的Ⅱ/Ⅲ期临床试验因疗效不佳而终止,其中7种为单一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而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作为多靶点药物成功上市,并展现出良好的临... 随着肺纤维化机制研究的深入,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呈多元化趋势。近10年来,多个抗肺纤维化药物的Ⅱ/Ⅲ期临床试验因疗效不佳而终止,其中7种为单一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而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作为多靶点药物成功上市,并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已有研究表明,直接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的药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目前正在Ⅲ期临床试验的并非直接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溶血磷脂酸受体1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4B抑制剂有望成功上市。单一靶点药物亦可能存在疗效不足的风险,因此未来药物开发将更倾向于多靶点、多靶细胞策略,并探索协同作用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抗纤维化药物临床试验进展,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肺纤维化药物 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纳米药物体内分析方法及代谢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厉晨 哈森毕力格 王云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多肽纳米药物因其稳定性强、靶向性高和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和新药研发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多肽纳米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呼吸道给药和透皮给药等,其中以静脉注射给药最为多见。进入体内的多肽纳米药物可随... 多肽纳米药物因其稳定性强、靶向性高和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和新药研发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多肽纳米药物的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呼吸道给药和透皮给药等,其中以静脉注射给药最为多见。进入体内的多肽纳米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并在靶部位大量蓄积。有效的药物追踪分析方法有助于获得精确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了解多肽纳米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有助于指导新药研发并促进癌症治疗领域的进步。本文综述了多肽纳米药物体内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相关代谢转运的研究进展,为多肽纳米药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纳米药物 转运 代谢 药代动力学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对主动脉弓缩窄致小鼠慢性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昕 李硕 +8 位作者 张金水 石英贤 张杨 薛瑞 李劲草 董华进 郑志兵 张有志 王恒林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主动脉弓缩窄诱导CHF模型组、模型+维立西呱(Ver,3 mg·kg^(-1))组(阳性对照)及模型+sGC003F(3和10... 目的研究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sGC003F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小鼠心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主动脉弓缩窄诱导CHF模型组、模型+维立西呱(Ver,3 mg·kg^(-1))组(阳性对照)及模型+sGC003F(3和10 mg·kg^(-1))组。造模后4周开始ig给药,每天1次,持续28 d。采用超声系统测量小鼠心功能变化;ELISA检测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N端心房利钠肽前体(NT-pro-ANP)、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和Masson染色法分别观察左心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纤维化,并使用Image分析心肌纤维化面积;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TNF-α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下降(P<0.01),心功能显著改变,心肌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P<0.05),血清NT-pro-BNP和NT-pro-AN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Ver组和模型+sGC003F 3 mg·kg^(-1)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仅LVEF,LVFs和NT-pro-BNP有显著改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NO,sGC和cGMP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sGC003F 3 mg·kg^(-1)组血清中NO,sGC和cGMP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Ver和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血清仅cGMP含量显著提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GC003F 3 mg·kg^(-1)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仅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GC003F 3 mg·kg^(-1)组SOD和MDA显著改善(P<0.05,P<0.01),模型+Ver组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均无显著差异。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p-mTOR,p-Akt,TNF-α和IL-6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sGC003F 3 mg·kg^(-1)组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sGC003F 10 mg·kg^(-1)组和模型+Ver组TNF-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sGC003F可改善CHF模型小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NO/sGC/cGMP和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sGC003F 慢性心衰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抗菌肽抗酶解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淑元 张昌浩 王陶然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抗菌肽较低的抗酶解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提高抗菌肽的抗酶解稳定性,目前已开发多种结构修饰策略。本文综述了其中3种修饰策略——引入非天...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药物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抗菌肽较低的抗酶解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提高抗菌肽的抗酶解稳定性,目前已开发多种结构修饰策略。本文综述了其中3种修饰策略——引入非天然氨基酸、肽链环化和化学基团修饰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实例,分析其优缺点和潜在的优化方向,同时对抗菌肽酶稳定性增强策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挑战进行展望,旨在为抗菌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酶稳定性 结构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的构建及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硝酸镧诱导HepG2细胞死亡中的比较
17
作者 付大维 付于津 +6 位作者 闫赖赖 陈洁 刘芷毓 付娟玲 姚碧云 郝卫东 赵鹏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95,I0001,I0002,共13页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 目的以硝酸镧﹝La(NO_(3))_(3)﹞为受试物,构建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并探究其与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在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中的差异。方法根据毒动学房室模型理论,自主设计由储液室、混合室、染毒室和废液室组成的染毒装置,采用蠕动泵软管连接各室以单向和定速传输液体,根据预设的吸收半衰期(T_(1/2a))和消除半衰期(T_(1/2))等毒动学参数构建La(NO_(3))_(3)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染毒室中La(NO_(3))_(3)含量。采用PKsolver和Graph Pad Prism 8.0软件对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和根据假定的T_(1/2a)和T_(1/2)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对染毒模型进行评估。以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和经典体外染毒模型对Hep G2细胞给予La(NO_(3))_(3)染毒处理,采用Hoechst 33342/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在峰值浓度(Cmax)3.91~1000.00μmol·L^(-1)范围内,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染毒模型实测的La(NO_(3))_(3)浓度-时间曲线几乎与相应理论曲线一致,测量值与理论值呈良好线性相关性(r均>0.9980);包括消除速率常数(Ke)、T1/2、吸收速率常数(Ka)、T_(1/2a)、达峰时间(T_(max))、C_(max)、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_(0-∞))在内的各毒动学参数实测值均与相应理论值接近;各实验组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系数R2均>0.9900,符合单室血管外给药的房室模型。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中,La(NO_(3))_(3)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Hep G2细胞出现明显死亡。经典体外染毒模型中,La(NO_(3))_(3)0.500 mmol·L^(-1)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0.119和0.243 mmol·L^(-1)组未见明显细胞死亡。Cmax或C染毒为0.500 mmol·L^(-1)时,经典体外染毒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AUC相等时,2种染毒模型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染毒装置可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使体外毒性测试更接近体内情况,为优化体外毒性测试染毒方法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模拟的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方式和经典体外染毒方式间La(NO_(3))_(3)诱导Hep G2细胞死亡存在差异,提示不同体外染毒模式可能影响毒性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单室血管外给药染毒模型 经典体外染毒模型 毒动学 曲线下面积 硝酸镧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相关疾病治疗新靶点-低氧诱导因子2α
18
作者 赵思羽 李清钰 +3 位作者 Reham Taha 徐艳 肖莉 孙丽新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9-480,共12页
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的肠道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泄及分泌激素、提供屏障和免疫保护等。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肠道重要的生理调节因子,其在肠道内环境铁稳态、氧稳态及能量代谢等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 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的肠道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排泄及分泌激素、提供屏障和免疫保护等。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是肠道重要的生理调节因子,其在肠道内环境铁稳态、氧稳态及能量代谢等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表明,HIF-2α与铁相关血液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结直肠癌(CRC)及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等多种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其治疗新靶点。目前,HIF-2α调节剂是此领域药物研发的热点,大量研究揭示其具有肠道相关疾病治疗潜力。HIF-2α是肠道铁吸收与铁稳态的关键调控因子,其表达异常与多种铁代谢紊乱性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肠道病理性缺氧微环境下,HIF-2α的持续激活可诱导炎症反应和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加重IBD病情。在肿瘤微环境中,HIF-2α通过介导代谢重编程、促进血管新生、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同时驱动炎症反应、铁蓄积及免疫逃逸等,加速CRC进展。此外,HIF-2α还可通过肠-肝轴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调节。尽管目前已有7种HIF-2α调节剂获批上市,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贫血、血栓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更加低毒高效的HIF-2α调节策略,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近年来HIF-2α在肠道健康和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未来HIF-2α调节剂在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挑战,以期为肠道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2α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肥胖 靶向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19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叉头框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主要表面抗原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青 张萌萌 +3 位作者 于吉军 冯健男 魏寅祥 王晶 《中国药理学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9-630,共12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减毒天花疫苗对MPXV感染有交叉保护,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安全风险问题。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替考韦马特虽显示出治疗MPXV感染的潜力,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病毒耐药性的问题。单克隆抗体(mAb)可通过靶向病毒关键膜蛋白发挥中和作用,兼具检测、预防与治疗功能,已成为突破现有防治瓶颈的重要策略。本文系统综述了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MPXV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主要免疫原性结构蛋白(如A29L、M1R、H3L、E8L、B6R和A35R等)的功能特征,并重点聚焦针对这些关键靶点的mAb的研究进展,详述其中和效力和体内外保护效果,并探讨多种mAb联用提升疗效和克服耐药性的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MPXV的免疫原性、加速开发高效安全的抗MPXV治疗性抗体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同时为应对猴痘疫情、制定精准防控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结构蛋白 成熟病毒粒子 包膜病毒粒子 免疫原性 单克隆抗体 抗体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