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延缓剂处理对欧李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穆霄鹏 牟小燕 +4 位作者 亓新亮 王晶 杨钰 张建成 王鹏飞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延缓剂对欧李(Prunus humilis)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该研究以‘晋欧1号’根状茎为材料,测定3种生长延缓剂(烯效唑S_(3307)、多效唑PP_(333)、缩节胺DPC)处理下根状茎的生根率、发芽率、形态、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 为研究不同生长延缓剂对欧李(Prunus humilis)根状茎扦插生根的影响,该研究以‘晋欧1号’根状茎为材料,测定3种生长延缓剂(烯效唑S_(3307)、多效唑PP_(333)、缩节胺DPC)处理下根状茎的生根率、发芽率、形态、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以期筛选欧李根状茎扦插最适生长延缓剂及浓度。结果表明:S_(3307)(50 mg∙L^(-1))、PP_(333)(100 mg∙L^(-1))和DPC(100 mg∙L^(-1))均显著提高欧李根状茎生根率,由对照的22.16%分别提高到78.02%、57.10%和56.70%;还提高根状茎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SOD和CAT活性。此外,生长延缓剂促进根状茎插穗生长素(IAA)积累及其合成关键基因Ch TAA1、Ch TAA2和Ch YUC1的表达,同时抑制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合成,有利于欧李根状茎扦插生根。该研究结果为欧李根状茎扦插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根状茎扦插 生长延缓剂 营养物质 氧化酶活性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永杰 谭作枰 +2 位作者 吴强盛 刘小青 许晓宏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2,共7页
核桃(Juglans)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林木,其生长发育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之间密切关联。核桃根际AMF资源丰富,涵盖了10个属多个种,其多样性受种植模式(如套种)、土壤养分等影响,但深根性特征使核桃成为周围... 核桃(Juglans)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林木,其生长发育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之间密切关联。核桃根际AMF资源丰富,涵盖了10个属多个种,其多样性受种植模式(如套种)、土壤养分等影响,但深根性特征使核桃成为周围植被AMF繁殖体的储存库,并通过普通菌根网络实现了养分(如磷和碳)的有效再分配。该研究明确了AMF在促进核桃生长、提高成活率、促进养分(特别是磷)吸收,以及增强抗旱性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探究了AMF在提高和转移胡桃醌上的潜力。最后,对核桃菌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菌根 间作 普通菌根网络 胡桃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生态生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保冬 王二涛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丛枝菌根(AM)真菌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共生真菌,能够和70%以上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系。AM真菌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源,同时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大量研究表明,AM共生体系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各种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与其他... 丛枝菌根(AM)真菌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共生真菌,能够和70%以上的陆地植物形成共生体系。AM真菌从宿主植物获取碳源,同时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大量研究表明,AM共生体系能够增强宿主植物对各种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与其他土壤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解磷菌等)协同作用,调控植物生长和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共生体系 碳源 陆地植物 矿质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学发展前瞻——菌根研究转向的预测
4
作者 张俊伶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及抗逆性、菌根真菌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菌根真菌-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及菌丝际微生物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特色。然而,相较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关于外生菌根真菌和其他菌根的资源特征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学 研究转向 生态功能 分子技术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永常 王贺贤 +2 位作者 赵娣 郭静 李澳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90,共12页
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信号传递及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防御机制,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群体的适应... 萜类化合物作为关键的次生代谢产物,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抗氧化、信号传递及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在植物逆境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防御机制,还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群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由于广泛的生物活性,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萜类化合物研究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且充满挑战,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该文综合分析了植物中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旨在深化对植物逆境适应策略的理解,为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可持续农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逆境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发展前瞻——从“描述”转向“解释”
6
作者 孙航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1分类学发展瓶颈问题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发展相对成熟又是以描述为主的学科。随着各类植物志或有关专著等工作的完成,学科发展遇到了“瓶颈”,甚至成为了需要扶持或“拯救”的学科。2分类学发展转向预测分类学的发展应该注入新的技术方法... 1分类学发展瓶颈问题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发展相对成熟又是以描述为主的学科。随着各类植物志或有关专著等工作的完成,学科发展遇到了“瓶颈”,甚至成为了需要扶持或“拯救”的学科。2分类学发展转向预测分类学的发展应该注入新的技术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植物分类的准确性、高效性及方便性,以及支撑其他学科发展和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分类性状 发展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朴树实生苗生长和生理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武 阳雅荧 +5 位作者 龚宁 邹紫薇 王艺 陈保冬 王琼 刘玮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 城市中的古树受自身和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受限,接种古树根际土壤中的土著优势丛枝菌根(AM)真菌或可成为一种新的古树复壮方法。以上海市古朴树(Celtis sinensis)根际土筛选、扩繁的2种土著AM真菌菌剂(层状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lamellos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试验材料,接种至古朴树实生苗盆栽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接种后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叶片数量也显著增多;混合接种显著增加了实生苗全株生物量、根尖数量及器官中N、P养分积累量,并能提高实生苗的光合能力,促进叶绿素生成;接种2种菌种均能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实生苗抗性。基于隶属模糊函数综合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可知,朴树实生苗促生效果最好的接种方式为混合接种。该研究结果可为古朴树复壮菌剂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共生 古树复壮 促生效应 隶属模糊函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茬对东北槭嫩枝幼化及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林平 韩文哲 +7 位作者 吴军 马元东 齐雨 王兆宁 李春明 李海霞 刘焕臻 范海娟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但繁殖困难,该研究旨在提高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率,厘清平茬处理与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关系。2023年,以未平茬东北槭当年嫩枝(Pc-CK)为对照,观测Pc-2(2022年平茬)和Pc-1(202... 东北槭(Acer mandshuricum)为东北地区极具观赏价值的彩叶树种,但繁殖困难,该研究旨在提高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率,厘清平茬处理与东北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关系。2023年,以未平茬东北槭当年嫩枝(Pc-CK)为对照,观测Pc-2(2022年平茬)和Pc-1(2023年平茬)当年嫩枝横截面解剖结构、生长指标、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嫩枝插穗生根指标。结果表明:Pc-1嫩枝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生根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均大于Pc-2(P<0.05)和Pc-CK(P<0.05);嫩枝茎横截面表皮及皮层厚角组织厚度、木质部厚度由小到大依次为Pc-1、Pc-2、Pc-CK(P<0.05)。Pc-1嫩枝枝长、基径、叶面积、叶鲜质量及含水量均显著大于Pc-CK(P<0.05)。Pc-1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Pc-CK提高90%和89%(P<0.05)。同时,Pc-1叶片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大于Pc-CK(P<0.05),而Pc-CK叶片的丙二醛(MDA)、总黄酮、总酚含量显著大于Pc-1(P<0.05)。综上,平茬处理使东北槭嫩枝复幼,从而促进扦插生根,且Pc-1的幼化生根效果较好,为嫩枝扦插繁殖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槭 平茬 显微结构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菌——菌根真菌重要伙伴及基因组适应性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忠风 朱志勇 袁志林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0,共9页
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是植物根系真菌组(mycobiome)的重要成员,通常在皮层细胞形成微菌核结构,在促进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提高胁迫适应性方面发挥着与菌根真菌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其丰度比菌... 深色有隔内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是植物根系真菌组(mycobiome)的重要成员,通常在皮层细胞形成微菌核结构,在促进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及提高胁迫适应性方面发挥着与菌根真菌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其丰度比菌根真菌更高。该文概述了DSEs的物种多样性、基础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近年来在共生机理、DSEs基因组结构和种群适应性演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期深入揭示DSEs新的适应机制、协同植物抗逆机制及开发新型高效DSEs菌剂应用于土壤生态修复和抗逆农林业良种高效培育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菌 菌根真菌 共生关系 种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枣植物组织改良的Steedman’s wax石蜡切片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小玲 章英才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石蜡制片方法,减少试验过程中有毒试剂二甲苯的使用,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的叶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Steedman’s wax)切片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叶和... 为了建立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石蜡制片方法,减少试验过程中有毒试剂二甲苯的使用,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 Changzao’)的叶和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Steedman’s wax)切片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叶和果实结构特征,包括采用改良包埋试剂,省略二甲苯透明步骤,缩短试验过程,建立起一套可行的植物组织石蜡制片方法,并与常规石蜡切片方法比较,为研究植物组织结构特征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通过改良的低熔点多酯蜡切片法获得的叶片和果实组织的形态结构完整且染色清晰,该改良方法不但简化了试验步骤、缩短了制片周期,而且制得的切片质量与常规石蜡切片质量无差别,达到了优化试验步骤、避免二甲苯等有毒试剂使用、节省试验时间、整体上提高植物石蜡制片效率的目的,值得用于更多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多酯蜡 石蜡切片 解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黄酮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胚发生的影响
11
作者 郭文慧 王越 +5 位作者 吴琳 杨剑飞 杨玲 张鹏 吴海波 沈海龙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黄酮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黄酮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体胚发生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黄酮(槲皮素、柚皮素、儿茶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抑制剂2-氨基茚满-2... 黄酮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探究黄酮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体胚发生的作用效果,该研究以红松胚性愈伤组织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黄酮(槲皮素、柚皮素、儿茶素)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抑制剂2-氨基茚满-2-膦酸盐酸盐,测定处理后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体胚数量及氧化胁迫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随着外源黄酮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体胚诱导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体胚产生数量在20μmol⋅L^(-1)的外源黄酮处理下达到最高。黄酮能够降低胚性愈伤组织中总活性氧水平(ROS)、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综上所述,外源黄酮主要通过影响胚性愈伤组织氧化胁迫水平,调控细胞增殖及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进程,促进红松体胚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胚性愈伤组织 黄酮 体胚发生 氧化胁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3种基原细辛差异性成分比较
12
作者 于芸泽 于营 +6 位作者 赵书文 金银萍 逄世峰 张浩 邢丽伟 孙语杨 郭靖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6,共11页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作为细辛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理清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差异,对细辛品质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质联用(GC-MS)法对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聚...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作为细辛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理清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差异,对细辛品质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质联用(GC-MS)法对不同基原细辛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分析软件,通过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找出不同基原细辛的差异性化合物。结果表明:25个批次的细辛样品共检测出59种化合物,按照不同基原划分为3类;细辛挥发性成分差异与细辛基原具有明显关联,确定α-松油醇、肉豆蔻醚、莰烯等11种化合物是不同基原细辛的差异性成分。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到的差异成分可以区分不同基原细辛,同时可为细辛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化学计量学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郭皓 陈彩霞 +3 位作者 安晓静 李先恩 王海英 夏忠庭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32,共15页
为明确影响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探究不同产区的气象、土壤等32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为党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收集党参主产区(重庆、内蒙古、甘肃、山西)共27个采样点... 为明确影响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探究不同产区的气象、土壤等32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为党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收集党参主产区(重庆、内蒙古、甘肃、山西)共27个采样点的栽培党参及其根区土壤样本,测定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党参中党参炔苷、多糖的含量,分析各环境因子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具有区域性差异;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党参中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386 mg·g^(-1);重庆市巫溪县的样品中党参炔苷质量分数最高,为2.128 mg·g^(-1)。月气温极值对党参有效成分含量产地差异的方差贡献最高,其次为土壤酶活力及有机质因子,土壤养分的方差贡献最低。不同环境因子对党参多糖和党参炔苷积累影响各异。党参多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10月降水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影响,而党参炔苷主要受土壤速效氮、土壤酸性磷酸酶活力及5月、7—8月最低气温和土壤pH影响。综上,月气温极值主导党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另外,还需关注降水量、土壤养分及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有效成分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根类型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4
作者 王亚鑫 朱媛 +4 位作者 孟森 明安刚 贾宏炎 覃方锉 陆俊锟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9,共13页
桉树混交林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菌根共生是影响混交林种间互作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菌根类型的混交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桉树纯林及... 桉树混交林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菌根共生是影响混交林种间互作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菌根类型的混交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研究。该研究以桉树纯林及其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固氮-丛枝菌根树种)、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丛枝菌根树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外生菌根树种)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4种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功能、细菌-真菌共现网络模式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林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改变微生物功能,增加微生物共现网络复杂性。降香黄檀与桉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细菌群落好氧化能异养和发酵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真菌-细菌微生物共现网络模块度均最高;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3种林型差异显著。火力楠与桉树、麻栎与桉树混交林土壤细菌、真菌的碳氢化合物降解、氮固定、甲烷氧化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均高于桉树纯林。外生菌根树种(麻栎)与桉树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共现网络边数、平均度及网络稳定性最高,其核心微生物丰度与NO_(3)^(-)水平显著相关。丛枝菌根树种(降香黄檀、火力楠)与桉树混交林土壤核心微生物丰度与NH_(4)^(+)水平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混交林 菌根类型 土壤微生物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大花百子莲耐受性和富集特性
15
作者 王莹 赵茂锦 +3 位作者 刘修明 吴宜宣 朱家浩 汪成忠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4-626,共13页
为了给镉(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材料,该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0、200、500 mg·kg^(-1))外源镉添加对大花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 orientalis‘Big Blue’)耐受性和富集特性的影响。... 为了给镉(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材料,该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0、200、500 mg·kg^(-1))外源镉添加对大花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 orientalis‘Big Blue’)耐受性和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质量分数升高,大花百子莲叶片和根部的生物量有所下降,镉质量分数为200 mg·kg^(-1)时,与对照相比,叶片生物量下降不显著,而根部生物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叶片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在镉质量分数为500 mg?kg^(-1)时显著提高,根部相应的指标在镉质量分数为200 mg·kg^(-1)时显著提高;叶片和根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在镉质量分数为500 mg·kg^(-1)时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说明:大花百子莲对重金属镉有一定的耐受性,根部较叶片对镉胁迫更敏感。500 mg·kg^(-1)镉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除胞间CO_(2)摩尔分数外,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有所减少,显著低于对照。镉胁迫下,大花百子莲叶片和根部的富集系数小于1,转运系数大于1,不完全符合镉超积累植物标准,但对镉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综上,大花百子莲在镉质量分数低于200 mg·kg^(-1)时,能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正常生长,对镉胁迫具有一定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具有景观效果的植物修复材料,并且大花百子莲叶片和根部的生物量及镉含量4个指标可以作为衡量镉胁迫耐受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大花百子莲 耐受性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曾艳丽 关艳辉 +3 位作者 乔璐靖 陈雅婷 琚存勇 蔡体久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 研究林木径向生长与其近邻体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林分结构的细微之处,使森林经营更加定量化和精确化。以小北湖自然保护区内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林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优势、伴生树种不同径级林木的径向生长量与近邻体结构参数,采用通径分析探究近邻体结构对不同径级林木径向生长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优势树种还是伴生树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均要低于中、大径级,其中,黄花落叶松的小径级林木径向生长量要低于蒙古栎,中、大径级则要高于蒙古栎。小、中径级林木径向生长与近邻体结构显著相关,大径级林木则不相关。开阔比数和竞争指数是影响黄花落叶松和蒙古栎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且对伴生树种的影响程度要高于优势树种。随着径级增大,近邻体结构对径向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此外,开阔比数与竞争指数的间接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黄花落叶松与蒙古栎的径向生长。因此,该地区进行森林经营时,应选择小、中径级林木进行近邻体结构调整,以提高它们的开阔比数和降低竞争指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生长 森林空间结构 近邻体 林木竞争 林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城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17
作者 何昭鑫 吴连峰 +4 位作者 王永喆 顾云杰 赵凤伟 王兴昌 王晓春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4,共11页
草地是大庆市最主要的土地类型之一,掌握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对了解大庆地区的碳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ODIS-NDVI遥感数据和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结合回归分析构建大庆城区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使用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 草地是大庆市最主要的土地类型之一,掌握草地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对了解大庆地区的碳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ODIS-NDVI遥感数据和草地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结合回归分析构建大庆城区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使用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大庆草地地上生物量过去20余年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降水量、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的指数函数反演模型对大庆草地地上生物量解释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77,均方根误差为38 g⋅m^(-2)。2000—2023年大庆城区草地生物量表现为波动增加的趋势,2019年达到最高314 g⋅m^(-2);大部分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大值为423 g⋅m^(-2),平均值为280 g⋅m^(-2),其空间特征呈现为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增加的分布格局,北部集中、南部分散。降水量对生物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0.584,P<0.05),月均温对生物量作用不明显。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庆草地科学设置载畜量和采油区、优化草地资源利用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城区 草地 遥感反演模型 草地地上生物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光照需求及其转录组响应分析
18
作者 程薪宇 郭梦桥 +3 位作者 官海云 茹剑 白琰 郭连金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57,共12页
为探究中国特有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所需光照时间及不同光照时间下种子形态性状与萌发率间相关性,以香果树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0、1、2(8 h/1st day+4 h/2nd day)、2、4、6、8 d光照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差异,观察... 为探究中国特有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所需光照时间及不同光照时间下种子形态性状与萌发率间相关性,以香果树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0、1、2(8 h/1st day+4 h/2nd day)、2、4、6、8 d光照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差异,观察并分析种子形态与萌发时间相关性。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经避光(2 d)与基础光照(种子萌发率≥50%所需的最短光照时间,2 d)处理的香果树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处理条件下,供试种子萌发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提高,8 d光照处理种子培养至10 d萌发率为98.89%;种子形态特征与萌发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仁长、种仁长宽比与萌发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避光(2 d)与基础光照(2 d)处理的种子转录组响应及其生物信息学解析共发现465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表达的基因为2950个,下调表达的基因为1707个。鉴定出的185个转录因子中,光照处理组HSF家族成员全部表达下调,蛋白质代谢相关GO term被显著富集。DEGs在二萜生物合成(ko00904)、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代谢(ko00270)和植物-病原菌互作(ko04626)等与胚发育、种苗抗逆性相关的KEGG通路上显著富集(P-adjust<0.05)。综上,香果树种子中种仁较大者萌发更早,光照2 d可满足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基本需求。该研究为揭示香果树野外种群结构异常的形成机制及推动野外种群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种子 光照 萌发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
19
作者 潘艳艳 李晓光 +3 位作者 刘立君 李鸿 钟鑫 张义飞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紫丁香蘑菌剂接种显著促进红松幼苗生长,当菌剂用量为150 g·株^(-1)时对红松生长促进效果最好,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高29.07%、25.69%、38.16%、57.44%,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2)菌剂接种处理下红松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150 g·株^(-1)菌剂时对根际土壤养分提高效果最好,较对照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高60.67%、31.46%、35.23%、72.22%和35.91%。(3)接种处理提高了红松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接种菌剂为150 g·株^(-1)时,根际土壤酶活性水平最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根系活力、干质量、鲜质量、地径、苗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接种紫丁香蘑菌剂对红松幼苗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剂接种剂量对红松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紫丁香蘑菌剂通过调控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循环,优化红松根际微环境,其中,150 g·株^(-1)为最佳接种剂量,研究结果为菌根化红松苗培育及森林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蘑 红松 生长指标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
20
作者 王喆 李明月 +1 位作者 朱美如 张鹏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以3种初生休眠类型(非休眠、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9个树种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分别在5、10、15、20、25、30、35℃的恒温下进行萌发试验,根据萌发表现确定不... 为研究不同初生休眠类型林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及其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以3种初生休眠类型(非休眠、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9个树种解除休眠后的种子为材料,分别在5、10、15、20、25、30、35℃的恒温下进行萌发试验,根据萌发表现确定不同树种的适宜萌发温度;在此基础上,在25、30、35℃下对种子进行高温培养并转移至适宜萌发温度进行14 d萌发试验,根据种子萌发表现比较不同初生休眠类型种子对热休眠诱导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初生休眠类型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表现出一定差异,非休眠种子(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黑松(Pinus thunbergii))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0~25℃,物理休眠种子(山皂荚(Gleditsia japoni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0~35℃,生理休眠种子(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的适宜萌发温度为5~30℃;高温抑制大部分种子萌发,仅生理休眠的秋子梨种子在高温下进入热休眠(休眠率80%~86%),而生理休眠的其他(油松和花曲柳)种子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46%~69%),非休眠种子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率(56%~100%),物理休眠种子表现为低死亡率(24%~64%),物理休眠种子在25~35℃高温下种子萌发率为36%~76%。非休眠和物理休眠种子在高温下萌发未进入热休眠,生理休眠种子在高温下是否进入热休眠、热休眠状态表现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初生休眠 休眠类型 萌发温度 热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