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94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粉状活性炭的成型与再生试验
1
作者 许伟 刘军利 +3 位作者 孙康 呼生春 洪超 黄毅成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实现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和高值利用,以废粉状活性炭为原料,凹凸棒土为黏结剂,经成型后进行了热再生处理。考察了材料物性、成型条件、再生条件等对活性炭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同步热分析仪(TG-DSC)研究了成型活性炭对正丁烷的最... 为实现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和高值利用,以废粉状活性炭为原料,凹凸棒土为黏结剂,经成型后进行了热再生处理。考察了材料物性、成型条件、再生条件等对活性炭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同步热分析仪(TG-DSC)研究了成型活性炭对正丁烷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热。试验结果表明:凹凸棒土是较好的成型黏结剂和耐热材料,其较好的热稳定性是成型活性炭具有较高得率、着火点和低吸附放热的原因;热处理可实现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凹凸棒土的添加不会堵塞废粉状活性炭的孔结构,也不会影响废粉状活性炭的再生条件。制备成型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凹凸棒土添加量40%,热处理温度500℃,热处理时间15 min;制备的成型活性炭碘吸附值为580 mg/g,四氯化碳吸附率为43.49%,着火点为358℃,强度为92%,丁烷最大吸附量为59.05 mg/g,丁烷单位质量吸附热和单位吸附量吸附热分别为-37.049 J/g和-0.627 J/mg。本研究实现了废粉状活性炭的成型和再生,制备了一种耐高温、使用安全、性能较好的成型活性炭,拓展了废粉状活性炭的高值化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废粉状活性炭 凹凸棒土 成型 再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方法的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
2
作者 赵海军 陈华月 崔梦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并运用信息论概念和核密度估计密切相关的瑞利二次熵,提出了最佳特征提取和无监督降维方法,即最佳核熵成分分析法。它根据类或聚类信息方面的数据结构,采用一个额外的旋转,使得成分之间的独立性最大化;在这些成分中最佳地捕捉数据的高信息势部分,直接找到关于保留成分的数量的最大化信息势的基,以确保得到的解比标准的核熵成分分析得到的解保留更多(或相等)的信息势;并提出了采用梯度上升法来求解最佳核熵成分分析优化问题,具体实现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提前终止方案,以确保梯度达到一个额外迭代不会显著修改成本函数的区域。其次,通过对最佳核熵成分分析变换和样本外扩展的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算法,它采用角距离度量的核k-均值聚类目标,而不是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度量。优化过程采用最佳核熵成分分析空间中的角距离,以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实现图像的聚类。采用多光谱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谱聚类算法不仅适用于遥感图像的云筛选问题,而且相比目前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非线性特征提取 概率密度函数 K-均值 瑞利熵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大丰海域海洋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蕾 冀卫东 +3 位作者 陶小三 李荣富 王海波 朱海伦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为探究南黄海大丰地域海洋土的动模量阻尼特性,对该海域0~200 m深度范围内各地层土类开展GDS循环三轴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各个应变下分布基本满足正态分布,模量比变异系数与剪应变之间呈正相关,而阻尼比则相反... 为探究南黄海大丰地域海洋土的动模量阻尼特性,对该海域0~200 m深度范围内各地层土类开展GDS循环三轴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各个应变下分布基本满足正态分布,模量比变异系数与剪应变之间呈正相关,而阻尼比则相反,总体上阻尼比的变异性比模量更突出,土类对变异性有显著影响。对比我国其他海域海洋土,该海域各地层土剪切模量总体不高,阻尼则在1×10^(-6)~5×10^(-4)应变范围内发展缓慢,5×10^(-4)以后发展较快导致最终阻尼偏大,相应G/G_(max)-γ、λ-γ曲线整体表现出较弱的非线性以及滞后性的区域动力特征。G_(max)随土层深度呈现出持续递增的趋势,且粉土的增长速率最大,埋深对南黄海大丰海域海洋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相对其他海域不显著。综合研究结果,给出了南黄海大丰海域典型地层海洋土不同埋深下的推荐值,为该海域内海洋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以及未来海域地震区划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土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动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4
作者 陈青 吴玄博 +3 位作者 殷程凯 郭自良 丁文芹 周宏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共12页
苹果作为重要的水果,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然而,苹果在采收过程中存在劳动力短缺、采摘效率低下等问题,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苹果机械化采收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开发,对于提高收获效率和保证... 苹果作为重要的水果,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然而,苹果在采收过程中存在劳动力短缺、采摘效率低下等问题,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强苹果机械化采收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开发,对于提高收获效率和保证果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首先综述了苹果振动式采收、采摘作业平台、采摘机器人3类机械化采收技术,并对目前国内外已商品化的采收设备进行概述。其中,分别探讨了苹果振动采收机械及减损技术进展,以及与种植模式相结合实现规模化收获的情况;梳理了国内外苹果采摘作业平台的差异化发展,分类总结了两种采摘作业平台的研究特点;介绍了苹果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归纳出国内多臂协同采摘机器人研发热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对于鲜食苹果成熟度和品质的高度要求,以及目前农业智能化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详细阐述了苹果采摘机器人在果实识别、定位以及精准抓取方面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旨在确保机器人准确无误地抓取识别选中的苹果。最后,分析了3类苹果采收机械现存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并进一步总结了农机与农艺结合、降低设备成本的整体研究趋势,以期为国内苹果机械化采收技术和装备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采摘 振动式采收 采摘作业平台 采摘机器人 识别定位 末端执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无人机航拍火灾检测算法
5
作者 郭纪良 刘莉 何建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在林业管理中,及时发现火灾并识别其规模对于安全防护和治理火灾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火灾检测算法存在的精度低、漏检误检和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航拍图像下火灾实时检测算法——MDSYOLOv8。以YOLOv8为基线算法,将骨干网络第... 在林业管理中,及时发现火灾并识别其规模对于安全防护和治理火灾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火灾检测算法存在的精度低、漏检误检和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航拍图像下火灾实时检测算法——MDSYOLOv8。以YOLOv8为基线算法,将骨干网络第7层卷积模块和颈部网络卷积模块替换成动态蛇形卷积(DSConv),提高算法的特征提取性能,并强化算法对微小特征的学习能力;然后在颈部与检测头之间添加多维协作注意力机制(MCA),加强颈部特征融合,增强算法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并抑制无关背景信息;最后使用SIoU损失函数替换原YOLOv8中的CIoU损失函数,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回归精度。实验结果表明,MDSYOLOv8在公开数据集KMU上对烟雾目标的检测精度mAP达到95.89%,相较于基线YOLOv8提高了3.33个百分点,具有卓越的检测性能。此外,本研究采集互联网上的无人机航拍火灾图像制作UFF(UAV field fire)数据集,主要对象为火焰和烟雾,包含森林和城市等火灾隐患可能发生场景。在自制数据集UFF上进行深度实验分析,MDSYOLOv8的检测精度达到93.98%,检测速度为54帧/s,并且能同时识别烟雾和火焰两种火灾场景中的主要目标,与主流目标检测方法相比,在检测精度和效率方面均展现出明显优势,更加契合航拍场景下的火灾检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检测 YOLOv8 无人机(UAV) 动态蛇形卷积 注意力机制 S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yerhof理论的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研究
6
作者 刘成 刘广俊 +2 位作者 贾贝贝 陈舒阳 孙富学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实际工程中上软下硬成层土较为常见,传统均质地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且各学者基于均质地基提出的层状地基承载力半经验公式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采用统一的对数螺旋线滑动面假定和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重度承载力系数N_(γ),拓展了Me... 实际工程中上软下硬成层土较为常见,传统均质地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且各学者基于均质地基提出的层状地基承载力半经验公式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采用统一的对数螺旋线滑动面假定和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重度承载力系数N_(γ),拓展了Meyerhof均质地基理论;并运用差值分析法将其延伸至双层地基,推导出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开展数值模型及文献理论公式对比验证。结果表明:Terzaghi公式低估了基础两侧土体真实作用,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偏于保守;所得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承载力公式考虑了基础埋深影响,更符合地基破坏时的实际状态,计算结果与Meyerhof半经验公式有一定误差,而与数值模拟结果及Hansen加权平均法结果均吻合良好;Meyerhof双层地基半经验公式会提高承载力公式中σ_(0)N_(q)项的数值,经修正后得到的理论公式不仅简化了计算,同时符合唯一滑动面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理论推导 极限承载力 数值模拟 差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果园车辆地头导航方法
7
作者 李秋洁 王诗瑶 黄政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果园车辆导航包括行间引导和地头转向,地头转向主要采用开环控制,难以适应果园地面不平整以及车辆有初始偏差的复杂情况,阻碍了果园智能化作业的全程覆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果园车辆导航包括行间引导和地头转向,地头转向主要采用开环控制,难以适应果园地面不平整以及车辆有初始偏差的复杂情况,阻碍了果园智能化作业的全程覆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的果园车辆地头导航方法,引导车辆沿圆弧导航路径实施地头转向。导航电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首先读取单线LiDAR实时采集的果园数据,从中提取圆弧导航路径并计算导航偏差;然后采用纯追踪算法求取车辆目标角速度,将其发送给下位机,下位机控制车辆按照目标角速度转向。实验在株行距5 m×5 m的核桃园进行,在车速0.2 m/s、初始横向偏差±25和±50 cm、航向偏差±10°和±25°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在地头转向结束后将横向偏差控制在±9 cm以内、航向偏差控制在±5°以内。本研究方法是对基于单线LiDAR的果园车辆导航方法的补充和完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削弱土地不平整和车辆初始偏差给地头导航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头导航 果园车辆 单线激光雷达 路径提取 路径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木材剪切模量的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兰昕苑 王正 +3 位作者 邹红艳 齐亮 王军 陈清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弦向面LT向、径向面LR向和横切向面RT向)悬臂方板振型系数公式;然后得到弦向面TL向悬臂方板的振型系数公式,以此测试木材弦向面TL向的剪切模量;最后对6个树种、3个木材主向和宽厚比6~30的悬臂方板进行木材主向剪切模量仿真计算。从仿真结果分析了利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同时,宽厚比为15的悬臂方板用于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具有足够精度。通过应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了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弦向面LT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L向和T向)和TL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的T向和L向)的剪切模量以及杨木LVL板材的纵向和横向剪切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宽厚比约为15和10的悬臂方板,落叶松LT向与TL向的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9和1.16;而LVL纵向与横向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1和1.14。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落叶松LT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得到了非对称四点弯曲梁法(静态)和自由板扭转振型法、自由方板扭转模态法(动态)的试验验证。因此,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成功地表明木材主向面上相互垂直方向的剪切模量在数值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大小与悬臂方板的宽厚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悬臂 方板 剪切模量 动态测试 扭转振动法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网座面绷紧度对办公椅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齐蔚 葛海林 +4 位作者 ONDER Tor 魏佳丽 林珈好 张继雷 胡玲玲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特网网布作为高端办公椅的接触面材料,因其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有关特网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办公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严重制约了网布办公椅的研发升级。研究了特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座面绷紧度对不同体型人群的... 特网网布作为高端办公椅的接触面材料,因其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有关特网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办公椅舒适度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严重制约了网布办公椅的研发升级。研究了特网的拉伸力学性能和座面绷紧度对不同体型人群的臀腿部体压分布和主观舒适度的影响。首先,测试分析了两种特网材料经、纬方向的拉伸力学性能;其次,通过改变特网尺寸量化了3种特网座面的绷紧度,并测试分析了6种特网座面与3种不同体型人群之间的体压分布;最后,针对6种不同特网和绷紧度的座面进行了舒适度主观评价。结果表明:特网种类和绷紧度对人体臀腿部的峰值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和平均压力梯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座面为MW特网、绷紧度为T时,峰值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和平均压力梯度最低;当座面为MJW特网、绷紧度为T时,峰值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和平均压力梯度最高;综合主观评分和体压指标得出MW⁃T座椅的舒适度最高。本研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不同特网种类和绷紧度对座面舒适度的影响,为网布办公椅的网布座面设计和舒适度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网 拉伸性能 座面绷紧度 身体指数 体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喷洒工艺对赤泥矿化胶结及抑尘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雯璐 刘鹏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脲酶矿化胶结表面防护处理是处理赤泥堆场扬尘的新技术。利用喷洒工艺将脲酶溶液渗透到赤泥表层,进行脲酶矿化赤泥试验,研究胶结液浓度、喷洒轮数对矿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试样进行风蚀试验,探究风速、吹蚀时间对试样抗风蚀性能的影响。研... 脲酶矿化胶结表面防护处理是处理赤泥堆场扬尘的新技术。利用喷洒工艺将脲酶溶液渗透到赤泥表层,进行脲酶矿化赤泥试验,研究胶结液浓度、喷洒轮数对矿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试样进行风蚀试验,探究风速、吹蚀时间对试样抗风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试样微型贯入阻力及碳酸钙生成量随着胶结液浓度和喷洒轮数的提高而上升,但碳酸钙转化率随之下降,喷洒首轮碳酸钙转化率最高可达66.39%,0.5 mol/L胶结液浓度下试样碳酸钙转化率高于1.0 mol/L的;经处理的试样水稳定性随着喷洒轮数和胶结液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喷洒1~3轮崩解率降低16%~19%,风蚀率随之降低;风蚀率随风速和吹蚀时间增加而上涨,1.0 mol/L胶结液浓度下试样风蚀率较小。脲酶矿化技术可以克服赤泥碱性强、颗粒细等缺点,与胶结液反应生成大量碳酸钙晶体,将赤泥颗粒胶结成硬壳层,改变赤泥原有的松散颗粒结构,为赤泥提供强度和稳定性,有效提高其抗风蚀能力,大大减少赤泥吹尘现象的产生。脲酶矿化技术可有效提升赤泥的力学特性及抗风蚀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 喷洒工艺 赤泥 风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龙竹酶解糖化和乙醇发酵的影响
11
作者 曹静 刘昭明 +4 位作者 杨海艳 史正军 王大伟 石纯 杨静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6,共11页
笔者以滇产龙竹为原料,通过对其进行三乙基苄基氯化铵/草酸(TEBAC/OA)二元低共熔溶剂(DES)和TEBAC/OA/H_(2)O三元DES预处理,以预处理底物的酶解糖化效率和乙醇发酵浓度作为预处理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比分析预处理前后龙竹和再生木质素... 笔者以滇产龙竹为原料,通过对其进行三乙基苄基氯化铵/草酸(TEBAC/OA)二元低共熔溶剂(DES)和TEBAC/OA/H_(2)O三元DES预处理,以预处理底物的酶解糖化效率和乙醇发酵浓度作为预处理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比分析预处理前后龙竹和再生木质素的结构特征,探索TEBAC/OA/H_(2)O三元DES预处理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TEBAC/OA和H_(2)O物质的量比为1∶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6 h时,三元TEBAC/OA/H_(2)O预处理对龙竹的木质素脱除率为90.53%;底物预处理在酶用量为13 FPU/g底物的情况下,酶解得率由二元DES的54.70%增加至70.77%,相应地,发酵乙醇含量由13.25 g/L提高至18.33 g/L。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结果显示,三元DES与二元DES预处理相比,底物的表面木质素覆盖率和结晶度/纤维素含量比值分别降低了16.62%和28.57%,比表面积增加了16.23%;同时,底物的疏水度、聚合度分别降低了47.93%和6.72%,纤维素酶可及度增加了28.80%,表明三元DES预处理可使纤维素发生一定程度的润胀,无定型区域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去除,这能够为纤维素酶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此外,木质素的核磁共振结果表明,与二元DES预处理相比,三元DES预处理可更好地保留再生木质素的完整性,且对木质素的缩合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生物质能源、材料和化学品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竹 低共熔溶剂 预处理 酶水解 乙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美燕 余雪景 +4 位作者 龚润竹 于光 刘超 唐艳军 李滨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构筑环境友好的水凝胶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之一,是陆地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多糖。半纤维素来源广泛、... 近年来,随着生物质精炼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构筑环境友好的水凝胶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组分之一,是陆地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多糖。半纤维素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还含有大量亲水性的含氧基团,这种高度分支化和亲水性的特点,赋予其水凝胶材料许多优异的特性。半纤维素基水凝胶作为一种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天然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易于化学改性等优势;因此,其在生物医药、导电传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代替传统的石油基水凝胶材料。笔者简要介绍了半纤维素的种类、结构、性质与提取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研究进展,包括从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两个方面介绍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和应用性能,并重点阐述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在高效吸附、药物控释、组织工程、导电传感、3D打印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半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开发与应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该水凝胶材料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水凝胶 木聚糖 交联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敏技术快速检测强力霉素试验
13
作者 杨瑾 段明坤 +3 位作者 张坤 李威 韩建刚 李胎花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强力霉素(DC)是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一种,因其广谱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代谢性能差,进入环境蓄积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水环境和食品环境中DC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强力霉素(DC)是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一种,因其广谱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代谢性能差,进入环境蓄积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水环境和食品环境中DC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和钙离子对DC荧光协同增敏效应,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牛奶和水环境中DC的荧光分析技术。在碱性环境中,DC属于弱荧光物质,但与Triton X⁃100和钙离子共存时,由于Triton X⁃100和钙离子对DC的胶束增溶和络合反应所引起的荧光增敏效果,DC的荧光会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检测体系中,该检测方法对DC的浓度在0.005~1.000μ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式为y=2.9408x+0.0807,决定系数R^(2)为0.9941,检测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8和66.8 nmol/L。在诸多干扰抗生素中,该检测方法对DC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实际牛奶和水样中的DC回收率为80.0%~119.6%,相对标准偏差为2.29%~9.33%,说明该检测方法在实际水和食品环境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较高。因此,Triton X⁃100和金属钙离子对DC的协同荧光增敏技术可以选择性检出DC,为水和食品环境中TCs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荧光增敏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钙离子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云山汉墓墓葬用材的鉴定与分析
14
作者 窦晓蝶 何林 +1 位作者 翟胜丞 潘彪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对大云山汉墓1号墓(M1)、车马陪葬坑2号坑(K2)及7号坑(K7)出土,取自内、外棺、椁和陪葬器皿的71个木、竹器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以木材解剖法为主,对于使用木材解剖法无法鉴定到属的样品辅以木材GC-MS指纹图谱法。结果表明:M1内... 对大云山汉墓1号墓(M1)、车马陪葬坑2号坑(K2)及7号坑(K7)出土,取自内、外棺、椁和陪葬器皿的71个木、竹器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以木材解剖法为主,对于使用木材解剖法无法鉴定到属的样品辅以木材GC-MS指纹图谱法。结果表明:M1内、外棺用材为梓木(Catalpa sp.),黄肠题凑及部分棺椁结构如侧板、立柱等用材均为楠木(Phoebe sp.);K2、K7木椁用材均为楠木。陪葬器皿中,编钟架用材为楠木和梓木,马车不同部位的用材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桑木(Morus sp.)、青檀(Pteroceltis tartarinowii)、榆木(Ulmus sp.)、楠木及竹子,木俑用材为梓木,兵器柄用材有柘木(Maclura tricuspidata)、锥木(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ia sp.)和竹子。此墓葬中,M1棺用材主要为梓木,椁用材主要为楠木;K2、K7椁用材为楠木。棺、椁选材比较单一,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M1墓主人的社会等级较高,这与考古人员推定M1墓主人诸侯王的身份相符;陪葬器皿用材种类较多,不同用途的陪葬器皿选材不同。这种因材施用表明,西汉时期人们对木材的性能了解和利用达到了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山汉墓 棺椁 陪葬器皿 木竹器 用材鉴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基苯并噁嗪改性环氧树脂及其防腐性能
15
作者 于金尼 尚倩倩 +1 位作者 张猛 周永红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21,共8页
环氧树脂因其耐水性差、韧性低及长期使用后附着力降低等问题,在长效防腐蚀涂层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苯并噁嗪树脂聚合开环后的羟基能够与环氧基团发生聚合反应,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以改善环氧树脂的化学性能。以腰果酚为原料,将... 环氧树脂因其耐水性差、韧性低及长期使用后附着力降低等问题,在长效防腐蚀涂层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苯并噁嗪树脂聚合开环后的羟基能够与环氧基团发生聚合反应,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以改善环氧树脂的化学性能。以腰果酚为原料,将其与多聚甲醛、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曼尼希反应制备了腰果酚基苯并噁嗪树脂(CBOZ)。将腰果酚先与丁二酰氯进行酯化反应,再利用过氧化氢对双键进行环氧化,得到腰果酚基环氧树脂(CEP);将CBOZ和CEP按比例进行混合并固化,研究了环氧基团与噁嗪环的物质的量比对涂层的热学性能、交联密度、涂膜性能和润湿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氧基团与噁嗪环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涂层(CEPBOZ-3)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CEPBOZ-3涂层的凝胶含量为92.49%、铅笔硬度为5H、附着力为3级、柔韧性为2 mm、水接触角(WCA)为(107.4±1.3)°,涂层还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能和耐溶剂性。对CEPBOZ-3涂层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可知,涂层表现出较好的防腐蚀性能,低频下的阻抗模值(|Z|_(0.01Hz))为1.1×10^(8)Ω·cm^(2),浸泡336 h后的|Z|_(0.01Hz)为1.0×10^(6)Ω·cm^(2),表明涂层具有长期防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环氧树脂 苯并噁嗪 疏水性 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预处理对苹果木组分及结构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书磊 袁洁莹 +3 位作者 刘喆赟 李一博 楚杰 余瑞金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苹果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物酶对苹果木的预处理体系,研究不同生物酶预处理条件对苹果木组分及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酶液重复利用的可行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PMOs)在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对苹果木进行预处理... 以苹果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物酶对苹果木的预处理体系,研究不同生物酶预处理条件对苹果木组分及结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酶液重复利用的可行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PMOs)在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对苹果木进行预处理的效果优于常规蒸煮法。与无处理组相比,蒸煮组苹果木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升了2.73%,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升1.61%,木质素质量分数下降了4.38%;与无处理组相比,效果较优的酶预处理组苹果木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升了12.8%,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升了7.53%,木质素的质量分数下降了16.37%。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酶处理后的木粉在3340 cm^(-1)处的羟基O—H伸缩振动、2900 cm^(-1)处的C—H伸缩振动与1423 cm^(-1)处的苯环骨架C—H在平面上的弯曲振动均有不同程度增强,表示其纤维素质量分数有所增加,其他特征峰的变动表明了预处理后半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增加与木质素质量分数的减少,与组分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XRD分析表明,未处理木粉样品的结晶度为28.9%,蒸煮组结晶度较之降低了5.7%,酶预处理组结晶度较之增加了7.6%。酶预处理与蒸煮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加,酶预处理后的苹果木样品结晶区(002)面层的间距减少,而蒸煮后样品结晶区(002)面层的间距增大。采用重吸附法回收酶处理液并进行重复试验与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经回收的LPMOs依然有较为良好的活性,总纤维素质量分数比蒸煮处理组增加了2.47%,纤维素质量分数比蒸煮处理组增加了1.37%,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增加了1.1%,木质素质量分数减少了3.47%,符合酶预处理苹果木的组分变化规律,同时可见LPMOs具有循环利用的可行性。LPMOs预处理可有效地降解木材中的木质素,使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增加,纤维表面疏松多孔。LPMOs预处理苹果木具有提升木纤维性能的作用,其纤维整体比蒸煮软化得到的木纤维各方面性能更优异,并且酶液具有重复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木 生物酶预处理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LPMOs) 木材组分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式油茶果采收机收集性能试验
17
作者 龙啸 闵淑辉 +2 位作者 廖凯 高自成 曹靖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为了建立油茶果在收集伞和输送机构中的碰撞模型,基于镜面反射和运动学原理构建了油茶果恢复系数测试装置,对油茶果的碰撞特性进行了试验测定和分析。采用湖南浏阳市种植的大果油茶果品种开展碰撞特性测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油茶果... 为了建立油茶果在收集伞和输送机构中的碰撞模型,基于镜面反射和运动学原理构建了油茶果恢复系数测试装置,对油茶果的碰撞特性进行了试验测定和分析。采用湖南浏阳市种植的大果油茶果品种开展碰撞特性测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油茶果恢复系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碰撞材料、碰撞角度、伞布拉力和下落高度,其中碰撞材料影响极为显著、碰撞角度和伞布拉力影响较为显著。为研究油茶果采收机的收集性能,对收集机构进行简化,研究不同碰撞材料、碰撞角度、伞布拉力的组合对油茶果集中率的影响。收集性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碰撞材料对油茶果的集中率影响最大,碰撞角度影响油茶果的最小掉落距离,伞布拉力影响油茶果的最大掉落距离;当碰撞材料为油布、碰撞角度为20°、伞布拉力为60 N时,集中率为95.33%,收集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油茶果采收机收集和输送装置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碰撞恢复系数 收集率 振动式采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代换法激光切削桦木极速燃烧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李庆增 赵昊民 +3 位作者 赵洪刚 王卿平 齐华春 刘明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1,共5页
以桦木为研究对象,探索木材在激光作用下的极速燃烧机理。根据提出的木材极速燃烧特性理念,研究激光切削木材时的当量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激光切削效率。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等效代换法,以作用在木材4个不同区域上的... 以桦木为研究对象,探索木材在激光作用下的极速燃烧机理。根据提出的木材极速燃烧特性理念,研究激光切削木材时的当量能量占比,从而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激光切削效率。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利用等效代换法,以作用在木材4个不同区域上的能量占比来体现木材极速燃烧的特性,并得到了当量能效占比的计算方法。通过11%含水率和绝干材的对比试验,分析可知激光功率45.5和130.0 W时,切削区、影响区当量能量各占比50%左右,而78.0 W时切缝处木材和水分当量能量占比之和较高,接近60%,说明激光能量78.0 W时切缝处木材极速燃烧最充分,激光能量利用率较高。130.0 W时影响区水分消耗能量占比较大,说明激光功率较大时影响区较宽,木材极速燃烧不充分;45.5 W时影响区木材消耗能量占比较大、水分消耗能量占比略小,说明激光功率较小时,影响区宽度较小,木材炭化现象明显,即不完全燃烧程度较小,影响区木材极速燃烧较为充分。采用CMA1390型激光机对含水率11%的桦木进行弦切面顺纹切削,在78.0 W左右的功率下极速燃烧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削 桦木 极速燃烧特性 等效代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载荷下含预制裂纹杉木梁细观损伤特征与识别
19
作者 马荣宇 赵东 +2 位作者 于立川 赵健 刘嘉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工程实际应用中,作为木结构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木梁的失效形式主要是弯曲损伤。不同于拉伸、压缩损伤中细观损伤形式的单一性,弯曲损伤过程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损伤类型,并且同一阶段内会出现多种细观损伤类型。相对于单一损伤,... 工程实际应用中,作为木结构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木梁的失效形式主要是弯曲损伤。不同于拉伸、压缩损伤中细观损伤形式的单一性,弯曲损伤过程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损伤类型,并且同一阶段内会出现多种细观损伤类型。相对于单一损伤,这种复杂力学行为的损伤识别与判定难度大大增加。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为研究对象,设计试验对杉木在三点弯曲损伤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进行采集、监测与分析,通过小波包阈值法消除损伤试验中采集的声发射信号噪声。根据损伤过程的不同阶段,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从原始信号中提取并分离能够表征细观损伤的特征信号;再利用提取出的特征信号小波包能量熵为损伤指数,判断各损伤阶段出现的不同损伤类型。通过特征信号与原信号的互相关系数,对各损伤阶段的损伤类型占比进行定量表征,确定了各阶段对应的不同细观损伤类型及占比。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包能量熵法可以有效判断杉木三点弯曲过程不同阶段产生的细观损伤类型和构成;同时,声发射信号IMF分量与原信号的相关系数能够判定杉木三点弯曲过程中不同损伤阶段对应的细观损伤占比。本研究提出了在弯曲载荷作用下木梁的细观损伤识别方法,为木材损伤机理的研究和服役木质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损伤识别 预制裂纹 弯曲载荷 多细观损伤 声发射 小波包能量熵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筋-海水海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
20
作者 岳鹏飞 魏洋 +2 位作者 董志强 张依睿 黄哲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截面中部的钢管混凝土和钢管外的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力学性能突出,但在沿海地区工程结构受侵蚀因子影响严重,面临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结合耐腐蚀性能优秀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由截面中部的钢管混凝土和钢管外的钢筋混凝土叠合而成,力学性能突出,但在沿海地区工程结构受侵蚀因子影响严重,面临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结合耐腐蚀性能优秀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asalt fiber-reinforced polymer,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柱内置钢管混凝土的叠合结构。通过对8根方形BFRP筋-海水海砂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轴压试验,研究BFRP箍筋间距、钢管边长及厚度对叠合柱轴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FRP箍筋、钢管复合约束叠合柱的轴压性能明显优于单一BFRP筋约束混凝土,随着箍筋间距从100 mm减小到70 mm,叠合柱的承载力提升了1.2%~20.6%;钢管厚度由2.5 mm增加到5.0 mm时,叠合柱的承载力提升了10.1%~29.7%。最终,结合BFRP筋与FRP-钢管的复合约束效应,提出了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叠合柱的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可实现对本研究叠合柱承载能力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海水海砂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轴压试验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