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1篇文章
< 1 2 2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HFMEA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小菊 黎婉斌 +1 位作者 何达秋 陈梦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FMEA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并...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HFMEA模式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并在2023年1月至12月实施改进措施。2023年12月再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应用多学科协作的HFMEA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与2022年相比,2023年应用多学科协作的HFMEA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650、0.653和0.219),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正确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HFMEA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显著降低CAUTI和CLABSI发生率,大幅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多学科协作 医院感染管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苗聪秀 +2 位作者 苗卉 李丹 李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1,共9页
目的:比较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IVF-ET的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比较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IVF-ET的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成功组(215例)和妊娠失败组(13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建立IVF-ET患者妊娠结局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预测模型,并在是否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条件下建立决策树分析模型(决策树1和决策树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0例患者中,妊娠成功患者占61.43%,妊娠失败者占38.57%。妊娠失败组年龄≥35岁、不孕年限≥5年、周期次数≥1次、有心理精神障碍的患者比例及HCG日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妊娠成功组,获卵数≥10枚、受精率≥75%的患者比例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小于妊娠成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优质胚胎数及心理精神障碍均是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年龄、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优质胚胎数为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3%、71.4%、83.5%;决策树1的AUC为0.859,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1%、76.8%、85.6%;决策树2的AUC为0.820,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7%、73.2%、82.4%。决策树1的AUC大于决策树2(P<0.05),但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于IVF-ET患者妊娠结局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决策树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朝霞 黎晓萱 +2 位作者 徐春雪 徐宏贵 周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FT)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心脏彩超参数及心血管疾病(CVD)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的E...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FT)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心脏彩超参数及心血管疾病(CVD)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的EFT,根据EFT是否增厚将SLE患者分为增厚组及不增厚组,比较2组炎症指标、心脏彩超参数及CVD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EFT的危险因素。结果:SLE组患者的EFT[4.40(2.60)mm]较对照组[3.10(1.60)mm]显著增厚(P<0.001)。病例组患者中EFT增厚者占42.0%(76/131),对照组EFT增厚者仅占9.5%(9/95)。病例组中EFT增厚组与不增厚组比较结果显示,EFT增厚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房直径(LA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显著高于不增厚组。EFT与年龄、病程、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AD、RVD、IVST、LVPWT及CIMT等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PWT增加是EF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的EFT增厚与心脏结构或功能参数的改变相关,提示应对EFT增厚及心脏结构或功能参数异常的SLE患者进一步筛查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心脏彩超参数 细胞因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及其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 程继夏 +1 位作者 李洁 张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2-511,共10页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C-reactive protein clearance rate,CRPc)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AHR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泸... 目的:探究急性支气管炎患者C反应蛋白清除率(C-reactive protein clearance rate,CRPc)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AHR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HR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轻度(n=67)、B组:中度(n=59)、C组:重度(n=56)。采用1∶1倾向性匹配的方法调整患者资料的均衡性。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检查,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3、5、7 d检测,通过计算获得相应的CRP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c与AHR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影响AHR程度的临床因素,构建相应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3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 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FEV 1下降20%激发剂累计含量(provocation dosage when FEV 1 is reduced by 20%,PD 20 FEV 1)水平升高,CRP、人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 39,YKL-39)和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水平降低,改善效果显著,且A组患者一秒率(FEV 1/FVC)、MVV、IFN-γ、IL-10、PD 20 FEV 1水平高于其他2组,CRP、YKL-39、LTE4水平低于其他2组,改善效果较好。3组患者的CRPc-7分别为(70.66±14.85)%、(60.55±15.52)%和(48.24±14.47)%,A组患者CRPc显著高于其他2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c-3(OR=0.85,95%CI:0.69~0.87)、CRPc-5(OR=0.92,95%CI:0.77~0.95)、CRPc-7(OR=0.96,95%CI:0.89~0.98)与患者AHR程度存在相关性。YKL-39和LTE4是患重症AHR的危险因素(OR>1),CRPc-3、CRPc-5、CRPc-7、IFN-γ和PD 20 FEV 1是患重症AHR的保护因素(OR<1),7个因素对预测患者为重症AHR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联合以上7个因素构建的模型:Logit(P)=-2.036-0.449(CRPc-3)-0.507(CRPc-5)-0.114(CRPc-7)-0.464(IFN-γ)+0.449(LTE4)+0.622(YKL-39)-0.200(PD 20 FEV 1)。当P=0.9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度为83.10%,灵敏度为93.71%,特异度为78.52%。结论:轻度AHR患者CRPc高于中度及重度AHR患者。患者CRPc-3、CRPc-5、CRPc-7与AHR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清除率 气道高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简化方案与标准方案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连舟洋 陈锴元 +2 位作者 陈显赞 刘红军 刘春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乳腺检查简化方案(AP)对筛查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乳腺常规MRI检查并有病理结果的186例患者共193个病灶。对入选病例使用3种方案进行阅片,包括标准全方案(FDP)、简化方案AP1(包括DWI、... 目的:评估基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乳腺检查简化方案(AP)对筛查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乳腺常规MRI检查并有病理结果的186例患者共193个病灶。对入选病例使用3种方案进行阅片,包括标准全方案(FDP)、简化方案AP1(包括DWI、蒙片、第1期增强及首期增强减影)、简化方案AP2(包括DWI、蒙片、第1、2期增强及其减影图像)。分别比较3种方案的扫描时间、阅片时间及诊断效能指标。结果:AP1、AP2方案的扫描及阅片时间均低于FDP方案(P<0.001)。AP1、FDP和AP2的敏感度分别为80.9%、93.3%和96.6%。AP1与FDP(P=0.104)、AP2与FDP(P=0.305)的敏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P1与AP2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FDP(86.5%)、AP1(92.3%)及AP2(89.4%)的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FDP、AP1及AP2均表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0.025、0.866±0.029及0.930±0.021,AP1的AUC低于FDP(P=0.014)及AP2(P=0.002),AP2与FDP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结论:MRI的AP方案可节省医疗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且AP2与FDP的诊断效能相当,AP2简化方案对筛查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核磁共振成像 简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MR图像的分割模型构建及验证
6
作者 蒲秋梅 黄波 +1 位作者 席作新 赵丽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6,共12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膝关节MR图像分割算法,旨在解决软骨细小结构识别困难、分割边界模糊、错分等问题,发现软骨的早期病变,帮助医生诊断膝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方法:使用膝关节公开数据集SKI10进行实验验证,划分为训练集(60%)、验证集(... 目的:构建并验证一种膝关节MR图像分割算法,旨在解决软骨细小结构识别困难、分割边界模糊、错分等问题,发现软骨的早期病变,帮助医生诊断膝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方法:使用膝关节公开数据集SKI10进行实验验证,划分为训练集(60%)、验证集(20%)、测试集(20%);基于Transformer方法和U-Net方法,提出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和边界注意力机制的新型网络架构CE-TransUNet;以平均Dice相似系数(DSC)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索模型在膝关节MR图像分割中的性能。结果:与经典算法进行对比,CE-TransUNet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其DSC指数达到了90.48%,在股骨和胫骨上DSC分别达到了93.55%和93.10%,在股骨软骨和胫骨软骨上DSC分别达到了87.69%和87.58%。结论:CE-TransUNet分割结果与人工分割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分割效果优于对比网络模型,为膝关节软骨的自动分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能够帮助临床诊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分割 膝关节软骨分割 MR图像 TransU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患者超说明书使用沙利度胺的调查与循证医学评价
7
作者 薛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探讨沙利度胺(TLD)在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开具的包含TLD的处方360张,对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循证医学评价路径进行评价,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评价方法,探讨沙利度胺(TLD)在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2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门诊开具的包含TLD的处方360张,对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采用循证医学评价路径进行评价,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使用TLD均为超适应证用药,主要适应证为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贝赫切特综合征。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为可以使用或者可以在其他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超说明书用药的最主要原因是医生认为超说明书用药行为有指南等支持。结论:TLD在门诊的超说明书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仍应严格按照超说明用药备案流程进行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超说明书 循证医学 门诊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恬宁 刘佳丽 +5 位作者 黄洁微 周佩如 卢筱华 袁香华 陆敏婷 周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数据挖掘(DM)是从大量不完整、有噪声、模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该项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数据库、统计学等学科内容,为疾病管理相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极佳的便利。近年来,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 数据挖掘(DM)是从大量不完整、有噪声、模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该项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数据库、统计学等学科内容,为疾病管理相关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极佳的便利。近年来,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糖尿病管理,在糖尿病早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预测及糖尿病的预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国内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糖尿病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分类,以及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糖尿病筛查、糖尿病并发症预测和提升糖尿病患者管理质量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详细评述,使医务人员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直观的理解,并发现数据挖掘技术在糖尿病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医务人员进行精细管理提供证据,以促进产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有益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管理 数据挖掘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乳酸、IL-6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旭 李国旗 +1 位作者 张红玉 库尔班江·吐尔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所有患者随访28 d,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4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两组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的区别,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基本资料,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最后,基于R语言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IL-6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为68%(99/1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乳酸、IL-6、SOFA评分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有糖尿病、高血乳酸、高IL-6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IL-6、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依次为0.863、0.850、0.897、0.949。血乳酸最佳截断值为2.950 mmol/L时,诊断敏感度为77.800%,特异度为89.100%;IL-6最佳截断值为100.970 pg/mL时,诊断敏感度为70.700%,特异度91.300%;SOFA评分最佳截断值为7.500分时,诊断敏感度为93.900%,特异度为80.4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900%,特异度为89.100%。结论:血乳酸、IL-6、SOFA评分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次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及临床适用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IL-6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依赖高风险人群筛查量表的编制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嗣惠 傅蓓 +2 位作者 王雯雯 周龙 杨廷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目的:编制中文简短手机依赖问卷(SPDQ),为手机依赖的群体筛查和公共卫生人群监测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同组研究设计获得221名大学生4次测量数据。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和重测信度(ICC)系数分析问卷信度,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目的:编制中文简短手机依赖问卷(SPDQ),为手机依赖的群体筛查和公共卫生人群监测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同组研究设计获得221名大学生4次测量数据。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和重测信度(ICC)系数分析问卷信度,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问卷效度,ROC分析确定判断手机依赖的临界值。结果:SPDQ由7个条目构成,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与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问卷包含两因子模型,包括认知/心理依赖和行为依赖。验证性因子分析设定所有题目为依赖表现,4次测量χ^(2)值分别为15.23,11.54,13.60和14.11,P均大于0.05。以简短智能手机依赖指数量表(SPAI-SF)为金标准,确定4/5为SPDQ筛查分界值。结论:本研究编制的SPDQ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作为手机依赖潜在风险人群的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信度 效度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合并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坪 吕桥 +3 位作者 李松波 陈果 李宇同 潘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合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PKD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治... 目的:探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合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PKD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00±6.08)岁,结石平均表面积(4.75±4.53)cm 2,2例患者结石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患侧肾积水。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95.30±65.61)min,术中、术后均无发热和活动性出血,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脓毒血症、脏器损伤、灌注液吸收综合征等并发症,无输血治疗,术后第1天复查血常规、生化,平均血红蛋白下降(9.73±13.35)g/L,术后平均血肌酐值为(265.10±194.28)μmol/L。结论: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PKD合并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压 多囊肾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梅 曾涛 +7 位作者 廖莹颖 张一博 李青海 Jaime Smith 张麟 王超 崇雨田 李新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图片格式的原始数据)的电子化采集、结构化处理,随后自动将数据填入研究电子数据采集(REDCap)系统中的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结果:AI工具辅助数据采集与纯人工数据采集具有相同的平均准确率,均达到98.66%(P=0.23),但前者所需时间减少75.49%(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I数据采集工具可显著提高研究数据采集效率,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慢性乙型肝炎 人工智能(AI) 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点及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阳 张赛 +3 位作者 郝永慈 朱希恩 郎依琳 顾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7-365,共9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特点并分析其与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5例原发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体检者(HC),均进行VEMP检查,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量表(H-Y)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相关量表(RBD-SQ)、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简易疲劳量表(BFI)、国际不宁腿综合征量表(IRL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Wexner便秘评分(WCGS)评价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信心量表(ABC)、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POMA)评估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VEMP与其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VEMP异常率显著高于HC[72.31%(47/65)vs. 33.33%(20/60),χ^(2)=19.056,P<0.001],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58.46%(38/47)]。VEMP评分与PD患者病程、LEDD及各量表评分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MP评分与BBS评分(r=-0.307,P=0.013)、Tinetti-POMA评分(r=-0.255,P=0.042)呈负相关关系,与HAMA-14评分(r=0.323,P=0.009)、RBD-SQ(r=0.476,P=0.001)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D患者的VEMP异常率会显著升高,且异常模式以反应缺失为主,VEMP异常与PD患者的姿势平衡障碍、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及RB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VEMP作为一种无创、客观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可为诊断PD的脑干功能受损情况提供依据,为前庭刺激及前庭康复等辅助治疗PD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姿势平衡障碍 非运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最 尤月娇 +3 位作者 刘闯 张炜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38,共16页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内酯 抗炎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评估肿瘤生长模式对结肠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庆如 叶蕴锐 +4 位作者 黄海涛 许伟雄 赵可 崔艳芬 刘再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图像评估肿瘤生长模式(CT-TGP)对非转移性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两个独立研究中心共426例(中心1,n=204;中心2,n=222)经手术切除治疗的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资料。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CT-TGP和... 目的:探讨术前CT图像评估肿瘤生长模式(CT-TGP)对非转移性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两个独立研究中心共426例(中心1,n=204;中心2,n=222)经手术切除治疗的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资料。通过术前CT图像评估CT-TGP和原发肿瘤分期(CT-T分期)。根据肿瘤外缘征象,将CT-TGP分为G1(肿瘤外缘光滑清晰)或G2(肿瘤外缘模糊伴不规则突起);根据肿瘤浸润超出肠壁外缘轮廓的深度,将CT-T分期分为T1/2-T3ab(≤5 mm)或T3cd-T4(>5 mm)。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CT-TGP、CT-T分期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不同CT-TGP或CT-T分期组间无病生存期(DFS)的差异。采用C指数量化CT-TGP和CT-T分期对预后的评估效能。采用Cohen's kappa和Light's kappa量化CT-TGP和CT-T分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在中心1与中心2中,CT-TGP均与患者DFS显著相关,CT-TGP在中心1和中心2的风险比分别为2.48(95%CI为1.32~4.64,P<0.01,C指数为0.61)和2.59(95%CI为1.50~4.48,P<0.001,C指数为0.62)。CT-T分期仅在中心1中与患者DFS显著相关(风险比为2.65;95%CI为1.32~5.34,P<0.01,C指数为0.60)。在中心2中,T3cd-T4期与T1/2-T3ab期患者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为1.54;95%CI为0.83~2.83,P=0.17,C指数为0.55)。此外,CT-TGP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优于CT-T分期(Light's kappa 0.67与0.52)。结论:CT-TGP与非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相关,且在不同中心均有较好的预后评估价值。相比于CT-T分期,CT-TGP具有更高的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因此,认为CT-TGP是一个有效的非转移性结肠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患者的风险分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预测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卓君 马光宇 +2 位作者 陈鹏宇 陈瑩儿 肖小敏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262,共9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其构成和功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变化,同时保持相对稳定。随着肠道菌群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特别是生...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其构成和功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变化,同时保持相对稳定。随着肠道菌群研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遗传、营养和环境等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特别是生命不同阶段的菌群动态变化。肠道菌群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不断发育、成熟、衰老,显示出年龄特征性。胎儿菌群从宫内开始定植,而出生方式和喂养方式为肠道菌群的早期定植奠定基础,断奶过程促使肠道菌群逐渐成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调节;在衰老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免疫衰老和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抗生素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肠道菌群产生重要的干扰作用,尤其在生命早期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分析了影响正常肠道菌群初始构建、成熟和衰老的重要因素,旨在探讨这些因素与宿主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深入了解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微生物群 衰老 婴儿 肠道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指标及超声图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若兰 洪晓芳 +4 位作者 韩伟 张舒悦 胡玉娟 梁伟翔 刘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11,共12页
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图像特征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分析VTIQ定量指标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类型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图像特征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分析VTIQ定量指标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类型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110例,共112个病变。术前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记录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型。以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及分子分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剪切波速度最小值(SWVmin)、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MVmean)定量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中肿块边缘、形态、高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流分级、VTIQ图像类型及SWVmax、SWVmean、SWVmin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不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钙化,VTIQ图像以边缘型为主,SWVmax及SWVmean明显低于非Luminal型(P<0.05)。Her-2过表达型较Luminal A型更易出现钙化,其中SWVmax明显高于Luminal A型,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均<0.05)。三阴型乳腺癌后方易出现回声增强,VTIQ图像以中央型多见,其中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0.05)。VTIQ定量、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及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诊断效能均逐级提高。结论:VTIQ技术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较单一VTIQ技术均有提高,为临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肿瘤性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维超声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骨髓炎MRSA感染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鸿伟 田芳英 +3 位作者 赵明 王雪玉 张翰笙 崔欣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骨髓炎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关于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筛选、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分(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感染率为结局指标合并数据,采用R(4.3.1)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骨髓炎类型、患者年龄、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共包含20860名骨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髓炎患者MRSA感染率为0.240(95%CI:0.183~0.29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髓炎(VO)患者、18~60岁、北美地区骨髓炎患者的MRSA感染率更高。结论:骨髓炎患者中MRSA的感染率较高,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MRSA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骨髓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贡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世莹 付玉 刘伟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四川自贡地区健康妊娠早期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妊娠早期妇女的数据,共1518例。根据孕妇年龄分... 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四川自贡地区健康妊娠早期妇女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的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妊娠早期妇女的数据,共1518例。根据孕妇年龄分为A组(<26岁)、B组(26~34岁)、C组(>34岁)3组,以2.5%至97.5%的百分位点数所在区域作为参考区间。对3个年龄阶段目标人群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这5项甲状腺激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妊娠早期妇女的TSH、FT3和FT4这3项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年龄合并的参考区间分别为TSH(0.12~3.81 mIU/L)、FT3(2.20~5.03 pmol/L)、FT4(4.79~16.13 pmol/L);不同年龄的TT3、TT4水平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年龄小于26岁的妊娠早期妇女的TT3、TT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4~2.78 nmol/L和91.80~204.88 nmol/L,而年龄大于26岁的妊娠早期妇女的TT3、TT4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04~2.55 nmol/L和82.70~190.00 nmol/L。各指标年龄组A、B、C组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自贡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妊娠早期妇女甲状腺激素5项指标参考区间,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妊娠期妇女 参考区间 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其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成岳 阳威 +3 位作者 杨文才 陈利芳 李扬扬 邱飞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8-487,共10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且接受TACE-HAIC联合(55例)及单纯TACE(101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消除组间差异,对比不同队列组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及肿瘤应答率。同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PSM调整前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时间(19.7个月vs.9.8个月,P=0.010)和中位PFS时间(10.7个月vs.5.1个月,P=0.008)显著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在肿瘤应答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23.6%vs.16.8%,P=0.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ACE-HAIC联合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72.7%vs.60.4%,P=0.024)更优于单纯TACE治疗组。经过1∶1 PSM后,获得78例匹配后队列。在PSM队列中,TACE-HAIC联合治疗组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19.1和10.7个月,而单纯TACE中位OS及PFS时间分别为7.4和5.0个月,TACE-HAIC联合治疗组生存获益更优(P<0.05)。在肿瘤应答方面,联合治疗在整体应答率及DCR更具优势,而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TACE-HAIC联合和单纯TACE治疗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纯TACE治疗,TACE-HAIC联合方案治疗中晚期HCC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及肿瘤应答率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细胞癌 倾向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