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睡眠节律与训练负荷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戴剑松 徐小凤 +2 位作者 陈钢锐 吕嘉乐 肖杨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和训练负荷,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方法:通过华为智能手环6记录了2023年4~8月期间23名江苏省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和训练数据。采用夜间睡眠时长、校正后睡眠中点(the a...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和训练负荷,旨在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睡眠指导从而提升训练效果。方法:通过华为智能手环6记录了2023年4~8月期间23名江苏省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和训练数据。采用夜间睡眠时长、校正后睡眠中点(the adjusted mid-point of sleep on free days,MSFSc)和社会时差(social jet lag,SJL)反映运动员的睡眠节律特征。根据关键指标MSFSc,将睡眠时型分为清晨型(<3:00 AM)、中间型(3:00~5:00 AM)和夜晚型(>5:00 AM);采用SJL衡量昼夜节律紊乱程度。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则利用训练期间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和训练冲量(training impulse,TRIMP)来评估。结果:共采集运动员2459 d的睡眠数据和1798 d训练数据,结果显示运动员有57.2%时间的夜间睡眠时长不足8 h。运动员的MSFSc平均为(4:52±1:30),60.87%的运动员睡眠时型为中间型,39.13%为夜晚型,无清晨型;运动员平均SJL为(1.50±1.08)h,65.22%的运动员的社会时差超过1 h,SJL与MSFSc呈强相关性(r=0.845,P<0.001);夜晚型运动员在训练期间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和TRIMP值较中间型运动员要低,SJL大的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也要比SJL较小的运动员要低。结论:运动员普遍存在睡眠不足和昼夜节律紊乱的问题,运动员的睡眠节律受睡眠时型的影响,睡眠节律紊乱的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节律 睡眠时型 社会时差 击剑运动员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花胡颓子水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蒲含林 李秀峰 +2 位作者 赖潜 林顺权 袁晓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目的:分析鉴定角花胡颓子水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检测,获取高分辨质谱图中正负离子流信号及紫外吸收峰信号对应的各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一级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对测定出的数据信息用文献数据库及Compound discov... 目的:分析鉴定角花胡颓子水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检测,获取高分辨质谱图中正负离子流信号及紫外吸收峰信号对应的各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一级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对测定出的数据信息用文献数据库及Compound discovery 2.0软件在线进行化合物库搜索比对,鉴定出角花胡颓子水提取液中存在的化学成分。结果:首次鉴定和报道了角花胡颓子中的23个化合物,包含2个黄酮苷和21个含氮化合物,对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发现其中的两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较强,可以作为该药材的代表性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对角花胡颓子水提取液进行了成分及其结构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和黄酮苷,分析结果可为角花胡颓子药材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花胡颓子 水提取液 黄酮苷 含氮化合物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IFITM3水平与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3
作者 赵申 钱丹 王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108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RSV感染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0)、重度组(n=23);另择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Tregs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Th17/Tregs平衡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更高,Tregs细胞计数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与Th17/Tregs比值呈正相关(P<0.05);轻度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s比值低于中、重度组(P<0.001),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01);以上外周血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05、0.51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敏感度分别为0.927、91.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Th17/Tregs比值失衡的情况;检测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Th17/Tregs比值平衡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Toll样受体4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AP2L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
4
作者 罗雪 王艳君 +2 位作者 袁铭 周丁子 黎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样蛋白(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2-like,CKAP2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样蛋白(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2-like,CKAP2L)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筛选与NSCLC相关的潜在基因;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组织中CKAP2L的表达水平;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SCLC患者生存率。以CKAP2L shRNAs、过表达质粒或Wnt/β-catenin抑制剂IWR-1处理细胞后,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KAP2L的表达水平;用CCK-8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EMT和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KAP2L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0.001),CKAP2L高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差相关。与过表达对照组(OE-CTRL)相比,CKAP2L过表达组(OE-CKAP2L)NSCLC细胞增殖(P<0.01或P<0.001)、EMT和迁移(P<0.01)明显增强;与干扰对照组(sh-CTRL)相比,CKAP2L干扰组(sh-CKAP2L)NSCLC细胞增殖(P<0.01或P<0.001)、EMT和迁移(P<0.01)明显减弱。CKAP2L可上调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P<0.01)。结论:CKAP2L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而加速NSCLC进展,可能成为治疗NSCLC患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样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CATEN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致病基因RUNX1新变异c.509-2A>G的识别和致病性
5
作者 马菁菁 张成成 +3 位作者 邓梅 林伟霞 郭丽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4,共9页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了1例FPD/AML 3日龄男婴患儿的临床表型和RUNX1基因型特征,旨在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患儿的临床信息,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运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方法寻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基于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了剪接位点新变异的异常剪接机制,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分析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儿因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2 d入院。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不良。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患儿是RUNX1基因c.509-2A>G变异的杂合子,为国内外文献所未曾报道的新生变异。Minigene基因分析发现该变异导致异常转录本r.509_515del (p.Gly170Alafs*3)的形成,可明确诊断为FPD/AML。经对症支持处理,患儿血小板数量稳定,但仍明显低于正常,远期预后尚有待随访观察。结论:本研究识别了1个新生RUNX1基因剪接位点变异,并通过Minigene技术确认了其可导致FPD/AML,拓展了RUNX1基因变异谱,对FPD/AML的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基因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 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领域的应用
6
作者 倪忞 曹霞 +1 位作者 徐希明 余江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为血管再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生物材料设计、血管结构构建和细胞载体开发等方面的创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常见血管支架材料的特点、生物活性... 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为血管再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生物材料设计、血管结构构建和细胞载体开发等方面的创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常见血管支架材料的特点、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系统和仿真模型的建立等。通过分析打印技术、生物材料和活性因子等在实际应用中对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利用3D打印技术精确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血管组织模型。同时,提出了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选择、打印的精度、细胞存活率与功能保持等未来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在血管再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需克服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等挑战,以实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血管再生 组织工程 血管结构 生物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环状RNA的差异表达及功能预测
7
作者 陈娟 王宁 +3 位作者 夏明明 张国明 罗先琼 马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6-307,321,共13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RMECs)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方法:分离提取HRMECs,建立ROP细胞缺氧模型,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分析circ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验证8个差异表达circ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ircular RNA, DE-circRNA),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在正常培养与缺氧诱导之间共有1 714个circRNA呈现差异表达,其中899个上调,815个下调(q<0.05,差异倍数>2)。GO分析结果显示,DE-circRNA主要富集于凋亡信号通路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而KEGG分析结果提示其主要涉及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circRNA-miRNA-mRNA网络分析结果表明,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hsa-miR-210-3p/ERFE和hsa-miR-210-3p/PPARGC1A轴在RO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潜在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HRMECs缺氧模型中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提示hsa_circ_0140253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机制参与RO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缺氧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8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And-1增强卵巢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敏感性
9
作者 郑佳慧 杨枭 +3 位作者 詹靖 刘同征 李苏 张建萍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 目的:阐明在卵巢癌细胞中靶向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acidic nucleoplasmic DNA-binding protein 1, And-1)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分析And-1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并进一步探讨And-1表达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接着,采用shRNA技术构建And-1稳定敲低的卵巢癌细胞系,并通过生长曲线评估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后,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尼拉帕利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A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And-1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HR>1,P<0.05)。在细胞实验中,And-1敲低的A2780和OVCAR3卵巢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And-1敲低显著降低了尼拉帕利的IC50值(P<0.05),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了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eaved PAR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抑制And-1可增强卵巢癌细胞对尼拉帕利的敏感性,潜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酸性核质DNA结合蛋白1 PARP抑制剂 尼拉帕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构成分析
10
作者 余心源 邱于芳 +5 位作者 戴志达 张智翔 胡乔斌 张春雷 刘璠娜 李经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目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腔菌群构成变化。方法:纳入25名MHD患者(MHD组)与16名健康对照者(HC组),分别收集舌背菌群并进行测序,分析两组人群口腔菌群多样性及差异物种。结果:... 目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腔菌群构成变化。方法:纳入25名MHD患者(MHD组)与16名健康对照者(HC组),分别收集舌背菌群并进行测序,分析两组人群口腔菌群多样性及差异物种。结果:MHD组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明显较差,同时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HC组(P<0.001)。两组人群口腔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差异,而口腔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伴放线聚集杆菌、链球菌在MHD组中显著富集,且与eGF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肾功能指标呈正相关,而普雷沃氏菌属、微单胞菌属等7个菌属在MHD组中显著减少(P<0.05)。同时,MHD患者中包括脂质代谢在内的16条信号通路在基因功能预测中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两组人群口腔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口腔菌群失调可能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 口腔菌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肺腺癌个体化风险分层及治疗应答预测
11
作者 陈爱文 姚华 +3 位作者 陈露璇 高学娟 刘秋雨 刘婉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5,共1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个基于新型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 FRGs)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方法:整合LUAD及其癌旁组织的多组学数据,以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个基于新型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 FRGs)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方法:整合LUAD及其癌旁组织的多组学数据,以识别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FRGs。采用优化的Cox-LASSO回归分析策略构建风险模型。该模型的性能通过独立的GEO数据集和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进行实验验证。根据风险评分将LUAD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并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功能特征、免疫反应、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差异。最后通过计算机分析识别高危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结果:建立并验证了包含5个基因(SLC2A1、TIMP1、CAV1、PECAM1和COL5A1)的风险模型。高危患者表现出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SLC2A1、TIMP1和COL5A1上调;CAV1和PECAM1下调),伴随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损,以及对化疗和免疫疗法的反应降低,最终导致LUAD的预后不良。分析表明,HDAC1/2可能成为治疗高危组患者耐药性的潜在靶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FRGs相关模型(SLC2A1、TIMP1、COL5A1、CAV1和PECAM1)可有效预测LUAD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揭示了高危LUAD患者对常规治疗的耐药特征及HDAC1/2靶向干预的临床转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铁死亡 预测模型 耐药性 免疫治疗反应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联合PD-1抗体对黑色素瘤小鼠血液成熟细胞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谢圣浩 张少童 +3 位作者 李凤 梁文华 鞠振宇 陈陟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化疗、免疫治疗对血液系统中造血干/祖(Lin^(-)Sca-1^(+)c-kit^(+),LSK)细胞和成熟血细胞的不利影响并验证其是否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加重。方法:按照LSK细胞不同标志物,分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和多潜能祖细胞1、2、3(multipotent progenitor 1、2、3,MPP1、2、3)。(1)流式细胞术分析卡铂处理后野生型小鼠骨髓中不同类型LSK细胞的比例;(2)构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卡铂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PD-1抗体组予以注射PD-1抗体,联合处理组予以注射卡铂/曲拉西利及PD-1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LSK细胞数目;(3)全血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B细胞、T细胞、髓系细胞比例,脾脏中LSK细胞数目,以及骨髓中红系分化各阶段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1)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PD-1抗体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髓系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PD-1抗体组及联合处理组小鼠脾脏中LSK细胞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3)卡铂组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HSCs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骨髓LSK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MPP1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MPP2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MPP3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4)联合处理组小鼠成熟红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且上游红系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结论:卡铂处理可降低野生型小鼠骨髓LSK细胞数目;PD-1抗体处理可增加荷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例;联合处理并未加重卡铂对骨髓中LSK细胞数目降低的效应,但可降低外周血髓系细胞数目及白细胞数目,并且能促进髓外造血发生,降低骨髓中成熟红细胞数目并促进上游细胞数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铂 PD-1抗体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 红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像学评估
13
作者 秦雨欣 冯友珍 +2 位作者 程仲元 余鑫 蔡香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6,共13页
目前肥胖和超重人群比率不断升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是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包括呼吸系统。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肺部的机械性压迫和对支气管的低度炎性作用。机械性压迫主要表现为呼... 目前肥胖和超重人群比率不断升高,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是多种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包括呼吸系统。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肺部的机械性压迫和对支气管的低度炎性作用。机械性压迫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肺容积改变、气道阻力增加、区域性肺通气及通气/血流(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V/Q)改变、呼吸肌过载等。低度炎性状态可引起支气管壁炎性改变,诱发气道重塑。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种对肥胖程度进行分类的简便方法,但其无法体现区域性脂肪的分布模式。不同脂肪分布模式对肺功能的影响不同。肺功能检查可无创、间接地显示肥胖人群肺功能的变化,但其仅可反映呼吸系统的整体改变,无法直接、动态地显示肺功能变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准确计算脂肪含量、分布及定量分析肺部结构的改变,还可在自由呼吸下观察胸廓、肺、呼吸肌的动态改变,从而尽早发现肺功能的变化,便于及时进行减重干预。本文综述了肥胖引起肺部改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肥胖相关的胸部影像学进展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肺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原花青素B2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万娟艳 易洋 +1 位作者 石智 钱垂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4,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PB2)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PB2抗Pca的核心靶点并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和关键信号通路;采用CCK-8法检测PB2体外...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 B2,PB2)抗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PB2抗Pca的核心靶点并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和关键信号通路;采用CCK-8法检测PB2体外抗Pca的活性;通过克隆形成、划痕实验表征PB2抗Pca的作用;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的核心靶点及关键信号通路。结果: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出PB2与Pca的交集靶点共30个,其中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白蛋白(albumin, ALB)、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是PB2治疗Pca的关键靶点,MAPK-JAK2/STAT3是关键通路。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B2能够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PB2还能显著下调核心靶点ALB、MMP9、PIK3R1和JAK2的mRNA表达水平并抑制MAPK-JAK2/STAT3通路的激活。结论:PB2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治疗前列腺癌;PB2能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下调核心靶点的mRNA表达和抑制关键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抗Pc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原花青素B2 前列腺癌 JANUS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篮球运动员Maisonneuve骨折术后重返赛场1例报告
15
作者 张霂汐 张璐 矫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0,共8页
目前有关Maisonneuve骨折术后康复方案对高水平运动员功能恢复及长期竞技状态维持的系统研究少见。本文报道1例职业篮球运动员Maisonneuve骨折术后接受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案例,该方案针对运动员专项需求,整合渐进式负重训练、等速肌力强... 目前有关Maisonneuve骨折术后康复方案对高水平运动员功能恢复及长期竞技状态维持的系统研究少见。本文报道1例职业篮球运动员Maisonneuve骨折术后接受个体化康复训练的案例,该方案针对运动员专项需求,整合渐进式负重训练、等速肌力强化及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术后32周,患者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与肌力恢复至健侧90%以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7分降至1分。经10年随访,患者持续保持职业竞技水平,踝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维持在100分,未出现骨关节炎等并发症。本案例提示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特性的分期康复策略可有效促进运动员功能重建,该策略的长期安全性及运动员竞技状态维持效果可为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篮球运动员 术后康复 神经肌肉控制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生物医学和力学特征研究进展
16
作者 钟佳轩 莫有雪 +5 位作者 岳文言 高照 方健辉 梁兴森 王华军 郑小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本文综述了优秀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生物医学和力学特征等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全面地评估和选拔短跑运动员提供参考。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生物医学特征包括基因分型、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因素,主要研究进展显示:α-辅肌动蛋... 本文综述了优秀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生物医学和力学特征等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全面地评估和选拔短跑运动员提供参考。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生物医学特征包括基因分型、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因素,主要研究进展显示:α-辅肌动蛋白3(α-actinin-3,ACTN3)基因已被证实与短跑运动员的冲刺和跳跃性能密切相关;运动员的肌肉形态与体积、肌纤维类型也对短跑表现具有显著性影响;生理机能监测研究证实,心肺功能和血睾酮水平等指标,能够实时反映运动员的生理状态并有效评估训练效果。运动员的生物力学特征在短跑中也极为重要,肌肉长度、肌腱和腱膜的最大伸长、足底屈肌扭矩同样是决定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此外,心理因素、年龄因素、短跑相关科学训练手段等将综合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跑运动员 速度能力 α-辅肌动蛋白3 生理机能 身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Nissle 1917类T7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17
作者 郑烨 邓睿哲 +3 位作者 杨富荏 林艺娜 王辉 叶健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中构建类T7 RNA聚合酶的强诱导表达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在EcN中构建不同诱导表达调控系统,并进行“剂量-响应”表征测试,筛选出低渗漏、高表达的诱导系统... 目的:在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中构建类T7 RNA聚合酶的强诱导表达系统,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在EcN中构建不同诱导表达调控系统,并进行“剂量-响应”表征测试,筛选出低渗漏、高表达的诱导系统;通过构建基因组整合表达类T7 RNA聚合酶(T7-like RNA polymerase,MmP1)的菌株LM01,并测试其启动子突变文库,优化其表达强度及动态输出范围;利用MmP1诱导系统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验证其蛋白表达能力。结果:在EcN中成功构建并表征了多个诱导系统,其中以MmP1为RNA聚合酶的类T7诱导表达系统的饱和诱导输出强度最优,最大动态调控范围高达909倍;将MmP1聚合酶表达模块整合至EcN基因组后,其饱和响应表达输出提高达66.8%;P MmP1启动子突变文库的构建提供了涵盖65~1097倍动态范围的宽范围可诱导表达可能性;MmP1系统在SOD蛋白可溶性表达测试中产量最高,达到435.7 mg/L,为香草酸诱导系统产量的4.02倍,且酶活性最高达到391.3 U/mL。结论:类T7(MmP1)诱导系统在EcN中可成功构建,并具有高饱和表达、低本底渗漏、动态范围可控等特性,有助于实现蛋白的高效表达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Nissle 1917 诱导表达系统 类T7表达系统 蛋白表达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通过DNA氧化损伤激活PARP-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
18
作者 谷宇 傅文婷 +3 位作者 郑曦 魏巍 王艳玲 尧永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及激活该死亡途径的上游信号。方法:构建小鼠肾I/R损伤模型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使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1,PARP-1)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和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e)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肾功能,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细胞存活率与死亡率,2′,7′-二氯荧光素二醋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记物及Parthanatos相关蛋白表达。结果:3AB预处理减轻I/R导致的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减少缺氧复氧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P<0.05)。NAC预处理降低缺氧复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DNA损伤和Parthanatos通路激活(P<0.05)、减少细胞死亡(P<0.05),以及减轻肾损伤和肾功能障碍(P<0.05)。结论:I/R导致的氧化应激能够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ARP-1,进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Parthanatos,这为有效防治肾I/R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中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19
作者 丁一迪 陈芝蓄 +6 位作者 朱雪艳 曾翰霖 王珍 涂正超 汪锦才 张婷婷 江正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目的:建立筛选中药提取物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化合物的模型。方法:通过抗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测试方法发现148种中药提取物中的姜黄(Curcuma longa L.)表现出显著活性,结合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at-line na... 目的:建立筛选中药提取物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化合物的模型。方法:通过抗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测试方法发现148种中药提取物中的姜黄(Curcuma longa L.)表现出显著活性,结合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at-line nanofractionation,ANF)平台从姜黄提取物中筛出活性成分,应用质谱解析明确活性成分结构,应用分子对接阐明作用基础。结果:姜黄提取物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率为92%,对奥司他韦敏感型神经氨酸酶(oseltamivir-sensitive neuraminidase,NAS)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姜黄提取物筛出的8个活性成分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发挥主要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作用方式与奥司他韦不同,苯环上的羟基和碳链上的羰基是发挥作用的重要基团。结论:ANF技术在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的筛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姜黄在抗流感病毒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发现提供新技术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原代提取方法培养人牙囊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李艾莲 杨芸瑄 +1 位作者 杨雪松 黄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原代培养方法对牙囊干细胞产出效能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4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外科12~20周岁正畸患者的智齿牙胚,采用酶消法、组织块法、混合法进行原代细胞提取,比较这3组方法所需的经济成本和时... 目的:比较3种不同原代培养方法对牙囊干细胞产出效能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4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外科12~20周岁正畸患者的智齿牙胚,采用酶消法、组织块法、混合法进行原代细胞提取,比较这3组方法所需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原代牙囊干细胞的产出量及其表面免疫标志物、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在牙囊干细胞产出效能方面,混合法有较大优势,但总操作时间较长;组织块法操作简单,但原代细胞数量产出少。在牙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细胞表面免疫标志物、迁移速率、多向分化潜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增殖能力上,混合法组明显强于组织块法和酶消法(P<0.05),酶消法组最弱(P<0.05)。结论:混合法适用于大规模研究,如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研究;组织块法操作简单,细胞活性较好,适合小规模研究;酶消法适用于对细胞量有一定要求,但对细胞状态要求不高的实验。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牙囊干细胞培养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干细胞 组织块法 混合法 酶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