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继芳 周向阳 +5 位作者 李敏 韩书庆 郭雷风 迟亮 杨璐 吴建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65-177,共13页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 [目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人工智能驱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开展系统研究。厘清人工智能推动畜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方向,深入分析畜牧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制约因素,以及推进路径。[进展]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技术等前沿技术创新为主导,以数智化、绿色化、生态化为产业升级方向,基本内涵表现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与传统生产力相比,畜牧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具有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显著特征。中国畜牧新质生产力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畜禽育种技术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畜牧养殖机械化率不高、智能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机器换人”需求迫切、畜牧人才量质存在短板,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有限等制约因素。人工智能在畜牧业中可以广泛应用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与疫病防控、供应链优化等领域。人工智能经由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畜牧业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畜牧业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畜牧业产业深度转型,催生畜牧新质生产力,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结论/展望]提出了提升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畜牧业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加快畜牧绿色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全产业链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重要畜禽品种商业化育种机制的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畜牧 人工智能 制约因素 生成逻辑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深度学习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世卫 李乾川 +3 位作者 栾汝朋 庄家煜 刘佳佳 熊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等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适应中国农业数据特点的深度学习模型,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监测与预警能力,推动精准决策和应急响应。[方法]本研究应用深度学习方法,从中国多维农业数据资源实际出发,创新提出了一套不同监测预警对象条件下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构建了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and Residual Network, GAN-ResNet)、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Variational Autoencoder and Ridge Regression, VAE-Ridge)、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Adaptive-Transformer)。为适应实际需求,研究在CAMES中采用“离线计算与可视化分离”策略,模型推理离线完成,平衡了计算复杂度与实时预警需求。[结果和讨论]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在玉米单产、生猪消费量和番茄市场价格的预测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精度提升。GAN-ResNet生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县级尺度玉米单产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为6.58%,运用VAE-Ridge模型分析生猪消费量的MAPE为6.28%,运用Adaptive-Transformer模型预测番茄价格的MAPE为2.25%。[结论]该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具有较先进的单品种、多场景、宽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能力,并在处理不同区域多维数据、多品种替代、市场季节性波动等分析方面显示出优良的指标性能,可为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提供一套新的有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预警 深度学习 生产量预测 消费量预测 价格预测 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 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 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贵军 赵春江 +13 位作者 杨小冬 杨浩 胡海棠 龙慧灵 裘正军 李娴 江冲亚 孙亮 陈雷 周清波 郝星耀 郭威 王培 高美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目的/意义]农业大数据爆炸式发展,加速农业生产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作为新质生产力,大数据服务于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智能化管理决策,面临粮食生产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不明、全链条化粮食生产决策核心算法体系缺乏且对外依存度高... [目的/意义]农业大数据爆炸式发展,加速农业生产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作为新质生产力,大数据服务于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智能化管理决策,面临粮食生产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不明、全链条化粮食生产决策核心算法体系缺乏且对外依存度高、粮食生产全过程全要素的大数据平台缺乏等问题。[进展]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粮食生产大数据、农情监测与智能决策算法、大数据平台方面的相关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面向产前规划、产中监测与决策、产后综合评价等粮食生产全程管理决策需求,构建由多源异构粮食生产大数据治理、粮食生产知识图谱、“数据获取-信息提取-知识构建-智能决策-农机作业”全链条标准化算法体系、数字孪生典型应用场景等环节组成的粮食生产大数据智能平台。[结论/展望]应重点关注宏观管理监测和微观农场全程智能化生产作业需求,聚焦粮食生产典型应用场景,充分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云边端等新技术,探索技术联通集成为本,智能化服务为魂的大数据平台研发路径,创建开放式作物与环境传感接入、核心算法成熟度分级与云原生封装、高效数据与决策服务响应等为核心特色的开放共生型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算法-服务全链条智能化、决策信息与智能装备作业一体化、粮食生产大数据平台与应用体系标准化,形成保障粮食安全高效绿色生产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大数据平台 农情监测 智能算法 决策支持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作物水肥管理智能决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华瑞 李静晨 杨雨森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当前作物管理中个性化需求难以捕捉、决策过程缺乏灵活性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作物生产智能决策方法[方法]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收集用户在蔬菜作物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涵盖产量、人力资源消... [目的/意义]为解决当前作物管理中个性化需求难以捕捉、决策过程缺乏灵活性难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个性化作物生产智能决策方法[方法]通过自然语言对话收集用户在蔬菜作物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涵盖产量、人力资源消耗和水肥消耗等方面。随后,将作物管理过程建模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同时考虑用户个性化偏好和作物产量,并采用强化学习算法来学习作物管理策略。水肥管理策略的训练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持续更新,学习在不同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以实现最优决策,从而实现个性化的作物管理。[结果和讨论]在gym-DSSAT(Gym-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仿真平台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个性化作物生产智能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偏好调整作物管理策略。[结论]通过精准捕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该方法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与水肥资源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管理 大语言模型 多目标决策 个性化决策 PP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间融合Transformers的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方法
5
作者 刘佳佳 秦晓婧 +5 位作者 李乾川 许世卫 赵继春 王一罡 熊露 梁晓贺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87-199,共13页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大豆需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产业决策与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利用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TFT)模型开展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时,在特征交互层与注意力权重分配等方...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大豆需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产业决策与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利用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TFT)模型开展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时,在特征交互层与注意力权重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为此,亟需探索一种基于改进TFT模型的预测方法,以提升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方法]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的TFT模型应用到中国大豆需求预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动态特征交互(Multi-layer Dynamic Feature Interaction,MDFI)与自适应注意力权重优化(Adaptive Attention Weight Optimization,AAWO)改进的MA-TFT(Improved TFT Model Based on MDFI and AAWO)模型。对包含1980—2024年4652个相关指标的中国大豆需求分析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设计实验将MA-TFT模型分别与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及TFT模型进行预测性能对比,进行了消融实验,同时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工具可解释性分析影响中国大豆需求的关键特征变量,开展了未来10年的中国大豆需求量预测。[结果和讨论]MA-TFT模型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036和5.89%,决定系数R^(2)为0.91,均高于对比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MAPE分别较基准模型TFT累计降低21.84%和3.44%,表明改进TFT的MA-TFT模型能够捕捉特征间复杂关系,提升预测性能;研究利用SHAP工具可解释性分析发现,MA-TFT模型对影响中国大豆需求关键特征变量的解释稳定性较高;预计2025、2030和2034年中国大豆需求量分别达到11799万吨、11033万吨和11378万吨。[结论]基于改进TFT的MA-TFT模型方法为解决现有大豆需求预测方法精度不足、可解释性不强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也为其他农产品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优化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FT) 大豆需求预测 多层动态特征交互 自适应注意力权重优化 可解释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场景下粘虫板小目标害虫轻量化检测识别模型
6
作者 杨信廷 胡焕 +3 位作者 陈晓 李汶政 周子洁 李文勇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目的/意义]为了解决多源场景下粘虫板图像中粉虱和蓟马两种害虫由于个体小难以精确检测以及设备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本研究基于YOLOv5s提出了一种名为MobileNetV4+VN-YOLOv5s的小目标图像轻量化检测识别模型。[方法]模型框架结合Mobile... [目的/意义]为了解决多源场景下粘虫板图像中粉虱和蓟马两种害虫由于个体小难以精确检测以及设备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本研究基于YOLOv5s提出了一种名为MobileNetV4+VN-YOLOv5s的小目标图像轻量化检测识别模型。[方法]模型框架结合MobileNetV4主干网络构建EM模块,实现特征提取网络结构的优化和精度的提升;在模型颈部引入轻量化模块GSConv和VoV-GSCSP,替代普通卷积,降低模型复杂度;最后添加NWD (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损失函数,用于增强小目标的判别敏感度与定位能力。[结果和讨论]所提出模型在室内场景下对小目标害虫的检测性能最佳,平均检测精度为82.5%,较原始模型YOLOv5s提升了8.4%;模型参数量降低了3.0 M,帧率提升了6.0帧/s;在室外场景下,所提出模型的平均精度为70.8%,较YOLOv5s提升了7.3个百分点,参数量降低了3.0 M,帧率提升了5.5帧/s;在混合场景下,模型的平均精度为74.7%,较YOLOv5s提升了8.0个百分点,参数量降低了3.0 M,帧率提升了4.3帧/s。同时研究发现,对原始图像进行裁剪分割能够影响模型性能,在采用5×5的比率对原图进行分割下模型的检测识别性能最佳;利用室内场景数据训练的模型能够在所有场景下都获得最佳的检测性能。[结论]本研究提出的MobileNetV4+VN-YOLOv5s模型兼顾轻量化和精度,模型可部署到嵌入式设备,便于落地应用,可为各种多源场景下粘虫板图像中小目标害虫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 害虫检测 轻量化 粘虫板 多源场景 MobileNetV4 YOLOv5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与GCN跳跃连接的U-Net温室甜樱桃图像分割方法
7
作者 胡玲艳 郭睿雅 +6 位作者 郭占俊 徐国辉 盖荣丽 汪祖民 张宇萌 鞠博文 聂晓宇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目的/意义]在植物表型特征提取中,面临小目标边界难以精确分割、上采样细节恢复空间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嵌入先验距离(Priori Distance Embedding,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预训练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 [目的/意义]在植物表型特征提取中,面临小目标边界难以精确分割、上采样细节恢复空间信息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嵌入先验距离(Priori Distance Embedding,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预训练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GCN)跳跃连接的U-Net温室甜樱桃图像分割方法,借助预训练加速模型收敛,优化特征融合,为图像分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的预训练权重迁移至语义分割任务;Encoder模块通过卷积-池化层执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分层输入图像的语义信息,构建从低层纹理到高层语义的表示;利用Decoder模块进行上采样操作,融合不同尺度特征并恢复图像分辨率;Encoder和Decoder连接处,加入GCN,形成跳跃连接,使网络更容易学习多尺度图像的局部特征。[结果和讨论]从纵向消融实验和横向对比多角度进行试验,并结合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可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融合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与GCN跳跃连接的U-Net在甜樱桃图像语义分割中的性能表现最佳,准确率可达0.9550。[结论]通过将PDE植物时序图像对比学习方法和GCN技术融合,构建面向植物表型分析的增强型U-Net架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场景下能有效解决小目标边界模糊、细节丢失等难题,实现对甜樱桃图像主要器官和背景区域的精确分割,提高原始模型的分割准度,对农业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先验距离 迁移学习 图卷积网络 U-Net 跳跃连接 植物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智能科研新范式:关键要素、面临挑战与路径建议
8
作者 赵瑞雪 杨潇 +5 位作者 张丹丹 李娇 黄永文 鲜国建 寇远涛 孙坦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5-47,共13页
[目的/意义]AI4S(AI for Science)作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引发了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通过AI技术加速科学发现,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经验、直觉驱动向数据与AI共同驱动转变,已在众多科... [目的/意义]AI4S(AI for Science)作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引发了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通过AI技术加速科学发现,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经验、直觉驱动向数据与AI共同驱动转变,已在众多科学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也为农业科研转型带来新的机遇。[进展]本文梳理并分析了AI4S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科研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AI4S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内外积极布局相关前沿领域并出台系列政策以抢占新一轮科技战略制高点,且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业科研领域,AI在加速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研效率提升、助力复杂问题突破、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和升级科研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展望]面向农业科研新需求、核心领域与研究过程,提出了农业智能科研(A IforAgri-cultural Science,AI4AS)的概念及体系关键要素,涵盖大科学基础设施、大数据资源、大模型算法和大协同平台等部分。最后,针对数据资源、模型能力、科研生态,以及人才培养等挑战,从顶层设计规划、关键技术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学科体系建设、复合人才引育等角度,提出打造面向AI4S发展的农业科研新体系的实现路径与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4S 农业智能科研 体系框架 路径建议 科研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牛发情精准感知与智能鉴定技术研究进展、问题与挑战
9
作者 张志勇 曹姗姗 +2 位作者 孔繁涛 刘继芳 孙伟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48-68,共21页
[目的/意义]母牛发情监测与鉴定是牧场养殖繁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牛群发情率等繁殖力指标统计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持续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提升牛场管理水平、提高牛群数量和质量等工作至关重要。文章旨在为肉牛/奶牛养殖业的科... [目的/意义]母牛发情监测与鉴定是牧场养殖繁育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牛群发情率等繁殖力指标统计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持续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提升牛场管理水平、提高牛群数量和质量等工作至关重要。文章旨在为肉牛/奶牛养殖业的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生产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国精准畜牧智慧养殖关键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方法借鉴。[进展]在阐述母牛正常发情与异常发情典型特征的基础上,以发情期生理体征和行为特征关键参数监测与诊断为主线,从基于单因子信息处理和多因子信息融合的技术方法视角,系统性分类总结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母牛发情监测与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发展脉络和方法路径。[结论/展望]从系统实用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设备成本效益、操作简便性等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角度,探讨了数字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研究母牛发情精准感知与智能鉴定技术亟待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包括提高弱发情条件下监测精准性、突破复杂背景噪声中的音频提取与声纹构建技术难题、提升计算机视觉监测技术的适应能力,以及构建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综合监测鉴定模型等问题,并针对性论述了上述系列问题对当前技术研究带来的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发情 发情监测 发情鉴定 生理体征 行为模式 智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的作物知识问答系统
10
作者 吴华瑞 赵春江 李静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文本、音频和图片数据,利用预训练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提取文本特征,声学模型提取音频特征,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并采用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层来整合这些特征。此外,引入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和领域自适应技术,增强了模型对农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和预处理甘蓝种植相关的多模态数据,训练并优化了AgriQA Net模型。[结果和讨论]实验评估表明,该模型在甘蓝农业知识问答任务上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或简单多模态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在多模态输入的支持下,其准确率达到了89.5%,精确率为87.9%,召回率为91.3%,F_(1)值为89.6%,均显著高于单一模态模型。[结论]案例研究展示了Agri-QA Net在实际农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将探索模型在更多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人机交互 农业知识问答 甘蓝作物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Venlo型温室多环境因子优化策略研究
11
作者 聂鹏程 陈禹霏 +1 位作者 黄璐 李雪寒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 [目的/意义]该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搭建联合优化框架,期望解决Venlo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夏季机械通风时因调控策略模糊造成的环境不均匀性及运行能耗偏大的问题。[方法]通过温室内部布设的环境监测传感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及CO_(2)浓度等环境数据进行温室环境场的仿真与验证。通过在CFD模型中调整特定范围内的风机-湿帘系统运行参数,自定义3种环境评价函数用以平衡环境偏差与能耗投入的多目标冲突问题,进而得到该场景下温室环控策略的最佳范围。[结果和讨论]CFD模型的环境场仿真精度较高,温度与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和6.8%。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对温室内部环境实现闭环迭代评价,输出结果中风机出口风速为2.8~5.4m/s,湿帘入口温度为295.3~299.7K。[结论]该环控策略下的各评价函数均为互不支配的理想情况,组合策略有助于优化作物生长环境,降低温室运行能耗。该研究可为温室机械通风的均匀性、经济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环控策略 多目标优化 CFD 机械通风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农业短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
12
作者 金宁 郭宇峰 +2 位作者 韩晓东 缪祎晟 吴华瑞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目的/意义]农业领域高质量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是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特征提取不全面、高质量标注数据集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 [目的/意义]农业领域高质量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是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特征提取不全面、高质量标注数据集少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BERT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的农业短文本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CWPT-TSBERT (Chinese-based Wordpiece Tokenization and Transfer-learning by Sentence BERT)。[方法] CWPT-TSBERT依托孪生网络架构,利用迁移学习策略在大规模通用领域标注数据集进行模型预训练,解决农业文本标注数据集少、语义稀疏性高等问题。提出面向中文的子词单元分词方法 CWPT拆分汉字,增强字向量的语义特征表示,进一步丰富了短文本语义特征表达。根据迁移学习的微调机制,利用SBERT (Sentence BERT)模型提取字向量,挖掘汉字间及字形结构间关联关系,提高模型语义相似度计算的正确率。[结果和讨论] CWPT-TSBERT模型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正确率达到97.18%,高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TextCNN_Attention、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MaLSTM (Manhattan Long Short-Term Memory),以及基于BERT预训练模型的SBERT等12种模型。[结论] CWPT-TSBERT模型在小规模农业短文本数据集上语义相似性计算正确率较高,性能优势明显,为语义智能匹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农业短文本 语义相似度计算 字形特征 知识智能服务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11的采后芦笋分级检测方法
13
作者 杨启良 禹璐 梁嘉平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84-94,共11页
[目的/意义]针对采后芦笋在销售前人工分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11模型的采后芦笋分级方法,旨在研究一种轻量化的采后芦笋的精准分级模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的第12层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目的/意义]针对采后芦笋在销售前人工分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11模型的采后芦笋分级方法,旨在研究一种轻量化的采后芦笋的精准分级模型。[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的第12层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机制,ECA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卷积神经网络中通道的权重,以增强对芦笋茎粗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在颈部网络同时引入slim-neck模块和双向特征金字塔(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模块,slim-neck将传统卷积替换为GSConv(Global Sparse Convolution)并将C3k2模块替换为轻量级跨阶段部分网络(Voice of Voter-group Shuffle 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VoVGSCSP)模块,减少运算量与模型大小并提高模型的识别精度,BiFPN模块改变原有的特征融合方式,能够自动强化芦笋的关键特征并减少冗余的计算;最后,将YOLOv11中原始的检测头替换为EfficientDet Head,与BiFPN联合训练,能够充分利用多尺度特征,有效提高模型性能。[结果与讨论]改进后的YOLOv11的精确率为96.8%、召回率为96.9%、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2.5%、浮点运算量为4.6 G、参数量为1.67×10^(6)、模型大小为3.6 MB,与原始YOLOv11模型相比,改进后的YOLOv11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mAP分别提升了2.6、1.4、2.2个百分点,同时,浮点运算量、参数量、模型大小也显著降低;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SSD、YOLOv5s、YOLOv8n、YOLOv11、YOLOv12相比,改进后的YOLOv11模型综合性能最佳。[结论]改进的YOLOv11模型在芦笋分级任务中展现出了更好的识别效果、更少的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和更小的模型大小,能够为采后芦笋智能化分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目标检测 图像识别 智能分级 YOLOv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10n的轻量化番茄叶片病虫害检测方法
14
作者 吴六爱 许雪珂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番茄叶片病虫害检测中面临的环境复杂、目标小、精度低、参数冗余及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轻量化、高精度、实时的检测模型——YOLOv10n-YS (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10-YS)。[方法]首先,采用C2f_RepVi... [目的/意义]为解决番茄叶片病虫害检测中面临的环境复杂、目标小、精度低、参数冗余及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轻量化、高精度、实时的检测模型——YOLOv10n-YS (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10-YS)。[方法]首先,采用C2f_RepViTBlock模块替换主干网络的C2f,减少了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其次,加入带切片操作的注意力机制SimAM,结合原有卷积形成Conv_SWS模块,提升了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另外,在颈部网络中使用DySample轻量动态上采样模块,使采样点集中在目标区域而不会关注背景部分,实现病虫害的有效识别。最后,将跨通道交互的高效率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with Cross-Channel Interaction,EMCA)替换主干网络的金字塔空间注意力机制(Pyramid Spatial Attention, PSA),进一步提高了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YOLOv10n-YS模型在番茄病虫害数据集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其平均识别精度、检测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2.1%、89.2%和82.1%,相较于原模型,这些指标分别提升了3.8、3.3和4.2个百分点。同时,模型在参数量和计算量上也实现了显著的优化,分别减少了13.8%和8.5%。[结论]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模型的性能,还保持了其轻量化特性,对番茄叶片病虫害的检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片 病虫害检测 YOLOv10n 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智慧农场关键技术与构建模式——以“吨半粮”无人农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力宁 张洪奇 +5 位作者 章子文 张正辉 王甲玉 李宣宣 朱珂 柳平增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70-84,共15页
[目的/意义]无人智慧农场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实践模式。本研究以山东德州“吨半粮”无人智慧农场为实验场所,攻克大田智慧农场建设中的核心技术难题,探索其建设模式与服务机制。[方法]运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智慧农场的立体感知网络,能够... [目的/意义]无人智慧农场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实践模式。本研究以山东德州“吨半粮”无人智慧农场为实验场所,攻克大田智慧农场建设中的核心技术难题,探索其建设模式与服务机制。[方法]运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智慧农场的立体感知网络,能够高效采集并汇聚传输环境、作物长势和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借助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精准提取了小麦的物候期、麦穗特征等关键表型信息。进一步结合智能农机与智能决策技术,研发了集云管控平台、智能化设备及智能农机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此外,依托多源数据融合、分布式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技术,构建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智能管控平台。[结果和讨论]“吨半粮”无人智慧农场感知系统不仅提高了数据传输质量,同时可以完成麦穗、物候期等表型特征的本地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帮助农机提升自主作业精度和灌溉、施药效率、质量,通过农业设备的改造升级实现了农场耕作、种植、管理、收获的全链条智能化管控;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了气象预测、灾害预警、最佳播期等农事管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场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自组网络数据准确率保持在85%以上,无人机施药可节药55%,灌溉模型可节水20%,“济南17”和“济麦44”分别增产10.18%和7%。[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智慧农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智慧农场 物联网 信息采集 智能控制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10n的轻量化荔枝虫害小目标检测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祖胜 唐吉深 匡迎春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目的/意义]荔枝虫害的精准识别有助于实施有效的防治策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荔枝虫害的识别效率,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10n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YOLO-LP (YOLO-Litchi Pests)。[方法]首先,优化主干网络(Backbone)的C2... [目的/意义]荔枝虫害的精准识别有助于实施有效的防治策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荔枝虫害的识别效率,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10n的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YOLO-LP (YOLO-Litchi Pests)。[方法]首先,优化主干网络(Backbone)的C2f模块,使用全局到局部空间聚合模块(Global-to-Local Spatial Aggregation, GLSA)构建C2f_GLSA模块,实现对小目标的高效聚焦,增强目标与背景的区分能力,同时减少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在颈部网络(Neck)引入频率感知特征融合模块(Frequency-Aware Feature Fusion, FreqFusion),设计频域感知路径聚合网络(Frequency-Aware 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FreqPANet),有效解决目标边界模糊和偏移的问题,并进一步轻量化模型。最后,使用SCYLLA-IoU (SIoU)损失函数替代Complete-IoU (CIoU)损失函数,优化目标定位精度并加速模型训练收敛过程。为了评估模型性能,本研究在自然环境和实验室环境的四种场景中,构建自建的荔枝虫害小目标数据集并进行测试。[结果和讨论] YOLO-LP在AP_(50)、AP_(50:95)、AP-Small_(50:95)分别达到了90.9%、62.2%和59.5%,较基线模型分别提高了1.9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13%和17%。[结论] YOLO-LP在精度和轻量化方面表现优越,为荔枝虫害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虫害检测 多场景 小目标 YOLOv10n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内涵、关键技术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佳伟 杨信廷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是破解传统环节信息断层、高物流成本与质量追溯难题的关键路径,对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及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系统解析其内涵,梳理各环节技术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进展]详细梳理了农产品智...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是破解传统环节信息断层、高物流成本与质量追溯难题的关键路径,对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及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系统解析其内涵,梳理各环节技术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进展]详细梳理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生产环节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决策与病虫害防控;加工环节依托智能分拣、新型清洗减菌技术提升品质;仓储通过物联网监测与AI优化库存管理提高效率;运输聚焦冷链技术创新与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配送时效;销售端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驱动精准营销与库存管理,全链可溯源确保数据透明。[结论/展望]未来需加速无人化运作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供应链韧性,并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产业模式上应深化低碳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包装及智能物流,对接“双碳”目标。当前技术应用仍面临数据治理、标准化不足等挑战,需政策引导建立技术规范、加大研发投入,并强化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化升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智慧供应链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网络集成的复杂背景甘蔗叶片病害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巍巍 陈悦 王咏梅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目的/意义]农作物病害图像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仍给病害识别带来诸多挑战。针对自然条件下甘蔗叶片病害识别难题,本研究提出XEffDa模型。[方法]该模型利用色调、饱和度、亮度(Hue-Saturation-Value,HSV)颜色空间的图像分割与边缘处理技术... [目的/意义]农作物病害图像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仍给病害识别带来诸多挑战。针对自然条件下甘蔗叶片病害识别难题,本研究提出XEffDa模型。[方法]该模型利用色调、饱和度、亮度(Hue-Saturation-Value,HSV)颜色空间的图像分割与边缘处理技术去除背景干扰,根据特征融合策略,集成高效网络B0版本(Efficient Network B0,EfficientNetB0)、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Extreme Inception,Xception)和密集连接卷积网络201(Dense Convolutional Network 201,DenseNet201)作为特征提取器,采用预训练权重,通过贝叶斯优化确定顶层超参数,改进弹性网络(ElasticNet)正则化方法并加入随机失活(Dropout)层,以双重机制遏制过拟合现象。在甘蔗叶片病害数据集上训练并完成分类任务。[结果和讨论]模型集成后的识别准确率为97.62%,对比EfficientNetB0、Xception单模型及EfficientNetB0与其他深度网络结合模型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9.96、6.04、8.09、4.19、1.78个百分点。融合实验进一步表明,加入改进ElasticNet正则化后的网络较主干网络其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及F1值分别提高了3.76、3.76、3.67及3.72个百分点。最大概率散点图结果显示预测最大概率值不低于0.5的比例高达99.4%。[结论]XEffDa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能为农作物叶片病害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片病害 图像识别 EfficientNet Xception DenseNet201 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郭琪 范艺璇 +7 位作者 闫新焕 刘雪梅 曹宁 王震 潘少香 谭梦男 郑晓冬 宋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31-46,共16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整合光谱、电子鼻、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及融合策略,为苹果品质控制、病害检测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系统综述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苹果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整合光谱、电子鼻、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及融合策略,为苹果品质控制、病害检测及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电子鼻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五种主流无损检测技术,深入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与适用场景。其次,重点剖析了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种融合策略的技术原理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多种数据融合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光谱数据间的融合、光谱与电子鼻数据的融合,以及机器视觉与光谱数据的融合。最后,结合苹果产业实际需求,详细论述了这些融合技术在苹果品质参数(如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缺陷与病害(如瘀伤、霉心病)识别、品种鉴别,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等关键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进展。[结论/展望]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苹果无损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苹果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该技术仍面临数据异构性、模型复杂度高及检测设备便携性差等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开发自动融合平台以简化操作,优化轻量化算法提升实时性,设计集成多种检测技术的一体化设备,提高便携性与稳定性,拓展至生长监测和保鲜等新应用场景。随着算法和硬件的协同创新,该技术将为苹果产业智能化提供重要支撑,以促进苹果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苹果 无损检测 品质评估 病害诊断 光谱 电子鼻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应用分析、挑战与展望
20
作者 卫培刚 曹姗姗 +3 位作者 刘继芳 刘振虎 孙伟 孔繁涛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41-158,共18页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具身智能作为融合环境感知、信息认知、自主决策与采取行动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正为农业机器人赋予更强的自主感知与复杂环境适应能力,成为推动农业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具...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具身智能作为融合环境感知、信息认知、自主决策与采取行动于一体的智能系统,正为农业机器人赋予更强的自主感知与复杂环境适应能力,成为推动农业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具身智能在农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体系与应用实践,揭示其在提高环境适应性、决策自主性和作业灵活性方面的重要价值,为推动农业机器人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进展]本文首先归纳了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关键支撑技术,包括多模态融合感知、智能自主决策、自主行动控制与反馈自主学习。随后分析了具身智能在农业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了以“具身感知-具身认知-具身执行-具身进化”组成的核心框架,并结合农业场景对其在各个方面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类探讨。最后深入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与落地挑战,包括系统集成约束多、数据虚实差距大、场景泛化能力弱等问题。[结论/展望]从高质量数据集与仿真平台构建、领域大模型融合应用、分层协同架构设计等方面对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者与工程实践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智能 农业机器人 具身感知 具身认知 具身执行 具身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