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2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代基团修饰苯基吡啶类铱磷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常桥稳 张柯 +6 位作者 黄光英 李诺楠 刘伟平 白福全 晏彩先 冯洋洋 左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 为研究取代基对铱磷光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2,4-二(2,4-二取代基苯基)吡啶[2,4-(2,4-2R-phenyl)2py,R=甲基(HL1)、甲氧基(HL2)、氟(HL3)、三氟甲基(HL4)]为主配体,即在主配体上2个苯基的2位和4位同时引入4个相同的甲基、甲氧基、氟或三氟甲基,同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出4个铱磷光配合物(Ln)2Ir(acac)[n=1(Ir1)、2(Ir2)、3(Ir3)、4(Ir4)]。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铱磷光配合物的组成、空间结构和分子堆积。通过溶液和固态光致发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和理论计算对铱磷光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能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4个铱磷光配合物均呈稍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中心IrⅢ分别与2个主配体的C和N原子配位形成五元螯合环,同时和辅助配体acac-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六元螯合环。配合物Ir1、Ir2、Ir3和Ir4在溶液状态下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37、515、514和553 nm,溶液中量子产率分别为68%、83%、88%和81%,荧光寿命分别为26.75、163.93、64.50和330.39 ns。4个铱磷光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电子云分布特征,取代基能够调控电子云在苯环上的分布,进一步实现发射波长、发光颜色,荧光寿命和分子堆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磷光材料 取代基 苯基吡啶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基于多齿二酰腙配体构筑的双核G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磁热效应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季甲 郭朝阳 +6 位作者 雷文妮 郑佳苇 秦浩容 闫嘉红 侯银玲 辛晓艳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3)OH·CH_(3)CN(1)和[Gd_(2)(H_(2)L)2(dbm)_(2)]·6CH_(3)CN(2)(Hdbm=二苯甲酰甲烷)。结构研究表明,Gd_(2)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然而它们的分子结构却不同,其中1显示蒲扇形状,而2为风车形状的笼子。磁性研究表明,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磁致冷性能[-ΔS_(m)=23.35 J·kg^(-1)·K^(-1)(1)、15.09 J·kg^(-1)·K^(-1)(2)]。此外,配体与Ln(Ⅲ)之间的协同作用使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当Gd_(2)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Gd_(2)配合物主要插入或切割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Gd2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制冷 抑菌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学学报》投稿须知
3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6-1256,共1页
《无机化学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内容包括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 《无机化学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内容包括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理论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应用无机化学、催化等,着重报道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长循环储钠性能
4
作者 鞠治成 付文轩 +4 位作者 王保琰 罗澳 蒋江民 史月丽 崔永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表面包覆约5 nm碳层的Ni-Co-S@NC-0.5微球具有出色的长循环寿命,其在1 A·g^(-1)下循环1000圈后,仍有381.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和75.2%的容量保持率,相应地每圈循环的容量衰减量仅为0.126 mAh·g^(-1);Ni-Co-S@NC-0.5||NVP/C(NVP:Na_(3)V_(2)(PO_(4))_(3))钠离子全电池在1 A·g^(-1)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386.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6%,库仑效率稳定在98.1%左右。动力学研究表明,Ni-Co-S@NC-0.5的储钠过程以赝电容行为控制为主,钠离子扩散系数在10^(-11)~10^(-13) cm^(2)·s^(-1)之间,同时具有相对小的电荷转移阻抗(36.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碳包覆 镍钴双金属硫化物 多孔微球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碳源合成多响应碳量子点用于铁离子和L-抗坏血酸的检测
5
作者 钟丽娜 陈晶玲 赵青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18,共10页
以生物质橙子皮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橙子皮基碳量子点(orange peel-based carbon quantum dots,OP-CQDs),并用荧光分析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CQDs水溶性好、荧光强、在生理pH范围内性能稳定。OP-CQDs对铁离... 以生物质橙子皮为原料,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橙子皮基碳量子点(orange peel-based carbon quantum dots,OP-CQDs),并用荧光分析法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P-CQDs水溶性好、荧光强、在生理pH范围内性能稳定。OP-CQDs对铁离子(Fe^(3+))有特异性猝灭反应且灵敏度高,同时,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能够使OP-CQDs-Fe^(3+)体系的荧光部分恢复,形成了“开-关-开”的荧光检测体系。Fe^(3+)和L-AA的检出限分别为1.1和31.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分析法 绿色碳源 铁离子 L-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2′-联吡啶-6,6′-二甲酸构筑的两个二烃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
6
作者 何丽芳 唐文杰 +5 位作者 罗尧泽 梁明勝 唐建新 吴雨萱 张复兴 朱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1609,共9页
合成了二(邻氟苄基)锡-2,2'-联吡啶-6,6'-二甲酸(H_(2)bpdc)配合物[Sn(o-F-C_(6)H_(4)CH_(2))_(2)(bpdc)(H_(2)O)]_(2)·H_(2)O(1)和二正丁基锡-2,2'-联吡啶-6,6'-二甲酸配合物[Sn(n-C_(4)H_(9))_(2)(bpdc)(H_(2)O)... 合成了二(邻氟苄基)锡-2,2'-联吡啶-6,6'-二甲酸(H_(2)bpdc)配合物[Sn(o-F-C_(6)H_(4)CH_(2))_(2)(bpdc)(H_(2)O)]_(2)·H_(2)O(1)和二正丁基锡-2,2'-联吡啶-6,6'-二甲酸配合物[Sn(n-C_(4)H_(9))_(2)(bpdc)(H_(2)O)]·H_(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和^(119)Sn)、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计算,测定了配合物对人胃腺癌细胞(AGS)、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均为单核分子,中心锡原子均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构型;除配合物2对MDA-MB-231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外,配合物对其它细胞均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烃基锡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体外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Sr1-xZrSi_(2)O_(7):x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7
作者 巴学巍 程诚 +2 位作者 张怀康 张德庆 李淑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4,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_(1-x)ZrSi_(2)O_(7)∶xDy^(3+)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以在353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获得蓝光(493nm)和...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_(1-x)ZrSi_(2)O_(7)∶xDy^(3+)荧光粉,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光致发光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以在353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获得蓝光(493nm)和橙红光(581nm)发射峰,这2个峰分别归属于Dy^(3+)离子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能级跃迁。在该荧光粉中,Dy^(3+)的猝灭浓度为0.03,猝灭机制是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当温度升高到150℃时,其发光强度仍可以保持室温的8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1-x)ZrSi_(2)O_(7):xDy^(3+) 荧光粉 热稳定性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8
作者 张涵 孙剑锋 梁金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Cr3+在Na_(3)CrF_(6)荧光粉中的晶体场强度为1.72,处于弱晶体场环境中;298~473K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Na_(3)CrF_(6)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水热合成 Na_(3)CrF_(6) 光致发光性能 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9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铋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检测肼的吡唑类荧光猝灭型探针
10
作者 张应鹏 李星星 +1 位作者 杨云裳 滕志东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以吡唑衍生物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猝灭型探针(THI)。通过研究其光谱性质发现,THI对N_(2)H_(4)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时间短(18 s),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141μmol... 以吡唑衍生物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_(2)H_(4)的荧光猝灭型探针(THI)。通过研究其光谱性质发现,THI对N_(2)H_(4)表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时间短(18 s),它对N_(2)H_(4)的检测限为0.141μmol·L^(-1)。质谱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验证了N_(2)H_(4)通过THI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导致荧光猝灭的机理。此外,THI可以被制作成试纸条定量检测N_(2)H_(4),并且成功实现对HeLa细胞中N_(2)H_(4)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衍生物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可视化检测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体调控技术制备荧光发射可视化分离的CdSe纳米晶体
11
作者 李自娟 吕萱 +8 位作者 陈娇娇 赵海洋 孙朔 张志武 张健龙 马燕玲 李洁 冯子贤 刘佳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0,共13页
研究了不同油酸(OA)、油胺(OLA)配体添加量在制备CdSe纳米晶体中对量子点荧光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OA和OLA配体在CdSe纳米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采用逐层生长法制备CdSe纳米晶体时,研究了OA和OLA配体对晶体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油酸(OA)、油胺(OLA)配体添加量在制备CdSe纳米晶体中对量子点荧光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OA和OLA配体在CdSe纳米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采用逐层生长法制备CdSe纳米晶体时,研究了OA和OLA配体对晶体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并制备了尺寸分布良好的较大尺寸CdSe纳米晶体。采用多种方法对CdSe纳米晶体的光学性能、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尺寸分布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OA配体的添加会使CdSe纳米晶体发射峰红移,且添加量与发射峰红移波长呈正相关,发射峰可调范围为548.5~604.0 nm;OLA配体添加量较少时会使CdSe纳米晶体发射峰蓝移,但随着OLA配体添加量的增加发射峰逐渐红移,发射峰可调范围为548.0~584.4 nm;在逐层生长法中引入OA和OLA配体可有效改善由于多次逐层生长而产生的发射峰双峰现象。最终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制备了荧光发射可视化分离的4种CdSe纳米晶体,其尺寸分布良好,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抗光漂白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纳米晶体 配体调控 逐层生长法 油酸 油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痕量监测2,4,6-三硝基苯酚的锌基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12
作者 孙述文 王高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基于对苯二甲酸(H_(2)bdc)和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mfdp)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Zn(Ⅱ)基配位聚合物:{[Zn_(2)(bdc)_(2)(mfdp)]_(2)·4DMA·2Me_(2)NH·3H_(2)O}_(n)(1)(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用红外光谱... 基于对苯二甲酸(H_(2)bdc)和2,7-双(4-吡啶基)-9,9-二甲基芴(mfdp)配体,通过溶剂热法构筑了一个Zn(Ⅱ)基配位聚合物:{[Zn_(2)(bdc)_(2)(mfdp)]_(2)·4DMA·2Me_(2)NH·3H_(2)O}_(n)(1)(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在配合物1中,相邻的锌离子具有相同的{ZnNO_(4)}配位构型,共同构成轮桨状的构筑单元。由拓扑结构分析可知,该配合物具有二重互穿的{4^(12)·6^(3)}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猝灭,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LOD=0.164μmol·L^(-1),猝灭常数KSV=6.65×10^(4) L·mol^(-1))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Zn(Ⅱ) 荧光探针 芳香硝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Au掺杂对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的调控
13
作者 温俊青 王若琦 张建民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3-938,共16页
以提高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为目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和Au元素掺杂GaN/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电子结构计算表明GaN/ZnO异质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异质结类型为Z型,带隙为1.41 eV,能有效促进载流... 以提高GaN/ZnO异质结光解水制氢性能为目标,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Li和Au元素掺杂GaN/ZnO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光催化性能。电子结构计算表明GaN/ZnO异质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异质结类型为Z型,带隙为1.41 eV,能有效促进载流子分离。Li、Au掺杂后的各结构中除Li替位Zn结构外,均具有磁性。光学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掺杂Li、Au元素可以提高体系的吸收系数,其中Li替位Zn后异质结具有较大的光吸收系数,同时具有较大的功函数(7.37 eV)和界面电势差(2.55 V),表明其可见光利用率较高,界面结构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内建电场,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电子与空穴的迁移从而减小电子-空穴对的结合。Bader电荷分析表明掺杂元素Li和Au均失去电子。电子从GaN层向ZnO层转移,在界面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电场。Li替位Zn和Au同时替位近位的Ga和Zn所对应的2种结构的层与层之间转移的电子较多,说明其界面电势差较大且拥有较高的光生载流子迁移速率。光解水制氢性能分析表明,ZnO薄膜、GaN/ZnO异质结、Li替位Ga以及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四种体系在pH=0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GaN薄膜、ZnO薄膜和Li同时替位远位的Ga和Zn三种体系在pH=7时满足光解水制氢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方法 GaN/ZnO异质结 电子结构 磁特性 光解水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曹翔宇 张嘉盈 +3 位作者 丰赟 申林坤 张秀玲 闫娟枝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 利用水热反应制备了葡萄糖缩聚物包覆铁氰化钴晶体的复合前驱体,经过碳化、酸刻蚀和硫负载,最终获得一种双金属(Co、Fe)及氮掺杂的多孔碳/硫复合材料(e-CF@NPC/S,其中CF表示CoFe合金,NPC表示氮掺杂的多孔碳)。进而通过改变形成核壳的原料比例获得系列样品,研究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核壳结构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应对电池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质负载及体积变化,碳外壳的空间位阻同时起到了抑制穿梭效应的积极作用和阻碍离子扩散的负面作用,而合金纳米粒子提供吸附和催化作用的效果取决于其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在多种作用的协同下,e-CF@NPC-3/S表现出优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0.2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能保持996.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和92.35%的容量保持率。在1C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次后,e-CF@NPC-3/S仍具有684.5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循环衰减率为0.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掺杂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纤维素衍生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硫电池阴极的性能
15
作者 刘艳娥 贾胜利 +3 位作者 姜怡帆 赵庆华 李毅 常新舒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5-1573,共9页
将MoO_(3)纳米片与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TEMPO-CNF)复合,并经过高温碳化工艺制备了MoO_(3)/T-CNF碳化复合气凝胶材料,其中T-CNF指TEMPO-CNT碳化后得到的多孔碳。MoO_(3)/T-CNF具有高导电性、发达的孔... 将MoO_(3)纳米片与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TEMPO-CNF)复合,并经过高温碳化工艺制备了MoO_(3)/T-CNF碳化复合气凝胶材料,其中T-CNF指TEMPO-CNT碳化后得到的多孔碳。MoO_(3)/T-CNF具有高导电性、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性,将其作为锂硫电池阴极时,能够有效吸附多硫化物,抑制穿梭效应,并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其中,最佳样品MoO_(3)/T-CNF-3在0.1C倍率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1721.8 mAh·g^(-1),且在2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4.8%的容量保持率和99.6%的库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纳米纤维 气凝胶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活性
16
作者 孙斌 蒋和雁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8-1350,共13页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都能有效抑制金属离子(Zn^(2+)、Cu^(2+))诱导的Aβ_(1~40)的聚集,降低Cu^(2+)-Aβ加合物催化产生ROS水平、提高Cu^(2+)-Aβ作用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有效抑制Zn^(2+)或Cu^(2+)诱导Aβ聚集而产生的神经细胞毒性并大幅提高细胞存活率。作为对比,我们也检测了相同条件下的氯碘羟喹(cliquinol,CQ)和没有葡萄糖修饰的同类双席夫碱的活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各方面活性均好于CQ;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自身毒性小、抗氧化和提高Aβ与金属离子共同处理的细胞的存活率方面均优于未葡萄糖官能化的同类双席夫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葡萄糖 阿尔茨海默病 双席夫碱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糠酸根稳定的六核铈氧簇的合成、结构及其显著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17
作者 高原 刘一鸣 +3 位作者 王春晖 韩哲 范超越 邱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8,共8页
为了探究配体对铈氧簇的形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及铈氧簇的潜在应用,使用糠酸(HFA)作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合成了首例由糠酸根稳定的六核铈氧簇,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热重和光谱等技术表征了... 为了探究配体对铈氧簇的形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及铈氧簇的潜在应用,使用糠酸(HFA)作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合成了首例由糠酸根稳定的六核铈氧簇,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热重和光谱等技术表征了其晶体NH_(4)[Ce_(6)O_(4)(OH)_(4)(FA)_(12)(NO_(3))(H_(2)O)]·5CH_(3)CN·12H_(2)O(1)的结构、组分和光谱性质。结果发现Ce离子即使在酸性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其自身的水解缩合反应及与HFA的配位反应共同促使了化合物1的形成。通过芬顿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并采用甲基紫作为指示剂,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1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其能有效地清除·OH,且清除效率随化合物1溶液体积的增加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簇 铈氧簇 水解反应 自由基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探究电子气体在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佳丽 赵国祥 +3 位作者 颜亚玉 夏万厅 李巧红 张健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使用机器学习进行高通量筛选是一种新的材料筛选方法,我们结合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沸石分子筛对气体的吸附。使用GCMC模拟方法,计算了12种电子气体在240种纯硅沸石分子筛上的绝对吸附量,并通过Zeo++程序分析... 使用机器学习进行高通量筛选是一种新的材料筛选方法,我们结合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沸石分子筛对气体的吸附。使用GCMC模拟方法,计算了12种电子气体在240种纯硅沸石分子筛上的绝对吸附量,并通过Zeo++程序分析了沸石分子筛的17种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机器学习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旨在预测沸石分子筛对各类电子气体的吸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性能评估,揭示了不同结构特征对气体吸附容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特种气体 沸石分子筛 机器学习 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cu拓扑结构的Cd基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璐璐 刘洁 +6 位作者 杨华 符钰培 刘红丽 陈小莉 崔华莉 刘琳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20,共12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镉基配位聚合物[Cd_(4)(L)_(4)(1,4-bib)_(4)]·2DMA(CP1),其中H_(2)L=2-羟基对苯二甲酸,1,4-bib=1,4-双(咪唑-1-甲基)苯,DMA=N,N-二甲基乙酰胺。通过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镉基配位聚合物[Cd_(4)(L)_(4)(1,4-bib)_(4)]·2DMA(CP1),其中H_(2)L=2-羟基对苯二甲酸,1,4-bib=1,4-双(咪唑-1-甲基)苯,DMA=N,N-二甲基乙酰胺。通过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表明:CP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Cd(Ⅱ)通过L^(2-)连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该二维平面结构通过1,4-bib连接形成了具有pcu拓扑结构的三维网络。CP1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传感性能,实现了对2,4,6-三硝基苯酚(TNP)、Fe^(3+)和氟啶胺(FLU)高效、灵敏的检测,检出限分别为0.051、0.65和0.14μmol·L^(-1)。此外,探究了污染物检测的荧光机理并成功制备了一种便携试纸,该试纸不仅能够选择性检测FLU,而且在不同浓度的FLU中显现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LaCoO_(3)/g-C_(3)N_(4)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颖琪 赵华 +2 位作者 李会鹏 任欣然 李军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90,共11页
首先采用柠檬酸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酸镧(LaCoO_(3),LCO),并利用水热法制备LaCoO_(3)/g-C_(3)N_(4)(LCO/CN)p-n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 首先采用柠檬酸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酸镧(LaCoO_(3),LCO),并利用水热法制备LaCoO_(3)/g-C_(3)N_(4)(LCO/CN)p-n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LCO/CN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对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同时使用自由基捕获剂验证了光催化反应中起作用的活性基团,并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LCO和CN的复合显著增强了CN的光催化活性,当二者质量比为10%时制备的10%LCO/CN呈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120 min内对10 mg·L^(-1)TC的降解率高达96.2%,反应速率常数达到0.01893 min^(-1),分别是CN和LCO的3.04倍和1.93倍。3次循环回收实验结果显示,10%LCO/CN对TC的降解率下降得较少,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LaCoO_(3) 盐酸四环素 异质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