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哈萨克族铁尔麦词曲关系研究 |
王丹
杨帆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2
|
现代经典钢琴作品“跨界风格”研究——以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卡帕斯汀作品《田园》为例 |
黄蕊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3
|
新疆地区艺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
马芳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4
|
屏幕时代的影像重置与媒介数字化生态困境 |
王怀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5
|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外摄影史”中的“红色记忆”为例 |
晏子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6
|
从民族象征到身份构建:英国国家剧院的文化转型 |
刘羽馨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7
|
期待与接受:数字化舞台美术的召唤作用 |
宋牧原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8
|
路与路边:游戏电影的叙事转向与空间重构 |
乔一蝶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9
|
探寻淹没的访碑史:顾燮光河朔访碑及其学术史意义 |
张英杰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0
|
超越本能:神经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嬗变 |
王彦丁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1
|
20世纪早期版式设计理性走向的认知特性 |
李昕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2
|
关涉与重构:“西园雅集”文图中的青绿山水叙述模式 |
蒋超凡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3
|
替代抑或支持:AI艺术的功能定位与规范应对 |
白太辉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4
|
人工智能背景下庄子“道通为一”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
周天策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5
|
武侠叙事、影像符号与文化内核——重读电影《侠女》 |
孙岩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6
|
《酒歌》 |
刘金贵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7
|
《关中摇滚》 |
窦晓耘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8
|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色彩研究 |
时霞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2
|
|
19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 |
孙立萍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1
|
|
20
|
电影《满江红》的故事构述特色探析 |
张霆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