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29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哈萨克族铁尔麦词曲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丹 杨帆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铁尔麦为哈萨克族传统歌唱品种,是民间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唱词和曲调在形式上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又在相互融合、制约下共同架构了具有文化表征意义的铁尔麦文本。在中国哈萨克族的铁尔麦艺术中,词曲之间的逻辑关... 铁尔麦为哈萨克族传统歌唱品种,是民间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唱词和曲调在形式上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又在相互融合、制约下共同架构了具有文化表征意义的铁尔麦文本。在中国哈萨克族的铁尔麦艺术中,词曲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反映了艺人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方式,而且在铁尔麦的艺术特征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本研究将对哈萨克语语调和旋律进行、单词与节奏型、音步与节拍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分析,揭示中国哈萨克族铁尔麦中词曲关系的内在规律。研究成果将对哈萨克族传统歌唱艺术的词曲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提升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尔麦 唱词 词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经典钢琴作品“跨界风格”研究——以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卡帕斯汀作品《田园》为例
2
作者 黄蕊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20,共5页
近些年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各种艺术跨界层出不穷,钢琴作品跨界风格的研究也日渐丰富。通过对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卡帕斯汀钢琴作品《田园》的研究,解读了钢琴作品在流行与古典中的融合与碰撞,阐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 近些年在世界各地兴起的各种艺术跨界层出不穷,钢琴作品跨界风格的研究也日渐丰富。通过对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卡帕斯汀钢琴作品《田园》的研究,解读了钢琴作品在流行与古典中的融合与碰撞,阐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包容的可行性。卡帕斯汀巧妙地把原本毫不相关的音乐素材如爵士、摇滚、蓝调等流行元素和古典元素进行结合,从而使这些作品以无比轻盈、亮丽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研究钢琴作品的跨界风格无疑会对钢琴教学、钢琴演奏、课题研究以及拓宽音乐视野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风格 “田园” 作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艺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马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艺术赋能文旅成为国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对新质生产力的塑造,...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文化的力量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艺术赋能文旅成为国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对新质生产力的塑造,推动当前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艺术赋能文旅融合发展途径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梳理艺术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形态,探讨新疆地区艺术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现存问题,探索新疆艺术赋能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新疆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艺术赋能 文旅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幕时代的影像重置与媒介数字化生态困境
4
作者 王怀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数字时代的影像发生了从“影像即屏幕”向“影像作为屏幕单元”的转向。数字媒介的社交属性,使得影像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范式,参与到由媒介关系范式所推动的社交语意的过程性生成中,影像也由此表现为信息化与中介化的存在。与此同时,数字... 数字时代的影像发生了从“影像即屏幕”向“影像作为屏幕单元”的转向。数字媒介的社交属性,使得影像突破了传统的审美范式,参与到由媒介关系范式所推动的社交语意的过程性生成中,影像也由此表现为信息化与中介化的存在。与此同时,数字媒介对信息的交互实感性把握,又确认了以感知作为存在的真实。在媒介塑造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它导致了认知意义从现实世界抽离。而影像作为数字媒介的现实场景化机制,也就建构了纯粹感知性的此在与生成性体验,这是数字媒介对存在的再辖域化。它在解构认知权力性的同时,又塑造了判断力缺席的“自由”主体。数字媒介由此成为世界实质性的权力在场,数字影像也因此遭遇存在的表象化困境。这构成了数字化生存时代新的景观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新影像 关系范式 感知真实 再辖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外摄影史”中的“红色记忆”为例
5
作者 晏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已经上升到国家和中华民族在明确本体认知的基础上全面、深刻、自信的主体表达与价值陈述的高度,是中国向世界奏响民族复兴主旋律、发出时代最强音的有效方式。课程思政与“讲好中国故事”在育人上高度契合,... 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已经上升到国家和中华民族在明确本体认知的基础上全面、深刻、自信的主体表达与价值陈述的高度,是中国向世界奏响民族复兴主旋律、发出时代最强音的有效方式。课程思政与“讲好中国故事”在育人上高度契合,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本研究以“中外摄影史”中的“红色记忆”主题为例,探究课程思政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提出优化高校“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新时代一线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融合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外摄影史》 红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象征到身份构建:英国国家剧院的文化转型
6
作者 刘羽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英国国家剧院自设想建立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政治转型。最初的构想深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道德观念与启蒙思潮影响,剧院在政治与美学领域中的双重角色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势力的衰退... 英国国家剧院自设想建立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政治转型。最初的构想深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道德观念与启蒙思潮影响,剧院在政治与美学领域中的双重角色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势力的衰退,剧院的目标观众及其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国家剧院通过戏剧教育提升公众审美,并将弘扬民族主义视为核心使命。然而,进入20世纪下半叶,民族主义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冲突。对围绕着建立国家剧院的思想发展的全面解析揭示了其在英国社会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以及在应对多元社会与身份认同挑战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国家剧院 民族主义 身份认同 文化转型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与接受:数字化舞台美术的召唤作用
7
作者 宋牧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随着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技术革新,在观演艺术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舞台美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借用接受美学中“召唤结构”的理论概念,聚焦当下数字演艺的发展状况,以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接受为中心,探讨数字化舞美在戏剧的接受... 随着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技术革新,在观演艺术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舞台美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借用接受美学中“召唤结构”的理论概念,聚焦当下数字演艺的发展状况,以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接受为中心,探讨数字化舞美在戏剧的接受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探究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舞台美术 召唤结构 召唤作用 数字戏剧 接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与路边:游戏电影的叙事转向与空间重构
8
作者 乔一蝶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游戏电影中,观者被主线叙事引导走到“路上”,同时望见可能世界所构建出广博且未被选择的分岔路边。“路边”空间景观建构的复杂化转向折射出游戏叙事的复杂化和传统叙事终结的隐忧。当参建者走进游戏电影,一方面空间借助资源囤积实现... 游戏电影中,观者被主线叙事引导走到“路上”,同时望见可能世界所构建出广博且未被选择的分岔路边。“路边”空间景观建构的复杂化转向折射出游戏叙事的复杂化和传统叙事终结的隐忧。当参建者走进游戏电影,一方面空间借助资源囤积实现影像复现,另一方面空间借助博物和组物实现生态想象,影响着“路边寻宝”这一行为由创作者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完成。最终,观者的视野转向决定游戏电影的最终视野,达到数字“言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电影 博物空间 分岔路径叙事 可能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淹没的访碑史:顾燮光河朔访碑及其学术史意义
9
作者 张英杰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河朔访碑是发生于民国初年的一次访碑活动。金石学家顾燮光耗时八年,历经河朔地区二十四县,访得前人未著录碑刻七百余种,在民国金石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明清时期的访碑活动不同,顾燮光此行采用了西方摄影技术进行实地拍摄,留下了众... 河朔访碑是发生于民国初年的一次访碑活动。金石学家顾燮光耗时八年,历经河朔地区二十四县,访得前人未著录碑刻七百余种,在民国金石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明清时期的访碑活动不同,顾燮光此行采用了西方摄影技术进行实地拍摄,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图像资料。并且,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此次访碑所得诸多金石拓片也通过邮局寄送到众多金石学家手中,甚至远及寓居日本的罗振玉。访碑之余,顾燮光还编纂了《河朔古迹志》等金石著作,成为后世了解河朔金石碑刻的重要资料。顾燮光河朔访碑不仅继承了前人河朔访碑的传统,而且具有多方面的开拓,在金石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燮光 金石学 河朔 访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本能:神经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嬗变
10
作者 王彦丁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艺术是复杂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是人类的共同行为,具有普遍性。艺术也与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为了调和科学家与人文主义者的矛盾艺术观,查特吉结合神经美学与进化心理学,探讨了艺术的大脑神经机制和生物进化机制。他指出艺术的普遍... 艺术是复杂的,艺术欣赏和创作是人类的共同行为,具有普遍性。艺术也与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为了调和科学家与人文主义者的矛盾艺术观,查特吉结合神经美学与进化心理学,探讨了艺术的大脑神经机制和生物进化机制。他指出艺术的普遍性是人类的共同进化与共同经历的产物,人类共有着创造和欣赏艺术的神经系统。艺术的多样性源自人类灵活的脑神经功能网络,它受知识、经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变的艺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进化 艺术的普遍性 艺术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版式设计理性走向的认知特性
11
作者 李昕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相较于以往,20世纪的版式设计显示出一种高度的秩序与几何抽象,这种特征在20世纪早期的版式中尤为多见。人们认知模式的变化是这种设计版式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这种认知的决定作用,文章从“理性”和“认知”两方面入手,分析了... 相较于以往,20世纪的版式设计显示出一种高度的秩序与几何抽象,这种特征在20世纪早期的版式中尤为多见。人们认知模式的变化是这种设计版式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这种认知的决定作用,文章从“理性”和“认知”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西方版式设计得以产生的社会和心理认知因素,并着重从人的认知特性出发分析版面信息所呈现出的新的读取规律。在以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科学的启发下,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师有意识地将认知的规律融入版面的编排,从而使得版面读取更加高效,传达效果更加深刻,进而证明了抽象的形式与理性的秩序在版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式 理性 认知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涉与重构:“西园雅集”文图中的青绿山水叙述模式
12
作者 蒋超凡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以“西园雅集”为母题的《西园雅集图》,不断在后世文人、画家的追摹与再现中生发。以“著色”的视角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青绿山水在《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记》中的纠缠与关涉,将历史谜案的争议放置于艺术本体中进行观察;另一方面... 以“西园雅集”为母题的《西园雅集图》,不断在后世文人、画家的追摹与再现中生发。以“著色”的视角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青绿山水在《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记》中的纠缠与关涉,将历史谜案的争议放置于艺术本体中进行观察;另一方面,探勘文人重构的青绿山水叙述模式,得出《西园雅集图》在矛盾与巧合中得到传播与增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园雅集 青绿山水 文人重构 苏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抑或支持:AI艺术的功能定位与规范应对
13
作者 白太辉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给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和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AI绘画、AI音乐、AI诗歌等一系列的AI艺术新形式。AI艺术在复杂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驱动下呈现出替代人类艺术创作的趋势。然而,在该趋势下AI艺术在版...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给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和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AI绘画、AI音乐、AI诗歌等一系列的AI艺术新形式。AI艺术在复杂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驱动下呈现出替代人类艺术创作的趋势。然而,在该趋势下AI艺术在版权、美学和伦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AI艺术的演进规律表明,AI艺术的功能定位必须符合人机协同建设的规律,因此支持性功能仍是目前AI艺术的应然定位。现行制度要在分类管理和分类推进中明确AI艺术的支持性功能定位,在技术层面构建“智能合约和非同质化通证(NFT)”的技术路线图,在艺术创作数据管理中,坚持合理使用和集体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功能定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庄子“道通为一”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14
作者 周天策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今天,人工智能已进入美术创作领域,为美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介质和可能,但也表现出对美术本质的侵犯,使美术创作庸俗化,造成美术作品生命感的缺失,导致美术创作的异化发展等风险。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时代叩问,从庄子“道通为一”的观念... 今天,人工智能已进入美术创作领域,为美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介质和可能,但也表现出对美术本质的侵犯,使美术创作庸俗化,造成美术作品生命感的缺失,导致美术创作的异化发展等风险。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时代叩问,从庄子“道通为一”的观念可以得到启发:人工智能作为高科技,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可在美术技能、技法上进行融合,但在艺术观念上仍应以传统的教育精神为主导,以艺术观念统引人工智能“进乎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庄子 道通为一 美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侠叙事、影像符号与文化内核——重读电影《侠女》
15
作者 孙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胡金铨的《侠女》是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武侠经典电影,开创了全新的美学风格,至今仍有广阔的解读空间和重要的阐释价值,从虚与实、动与静、象与境、鬼与禅等角度展开细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文本走向镜头、从故事走向内核,进一步发掘其... 胡金铨的《侠女》是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武侠经典电影,开创了全新的美学风格,至今仍有广阔的解读空间和重要的阐释价值,从虚与实、动与静、象与境、鬼与禅等角度展开细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文本走向镜头、从故事走向内核,进一步发掘其中含蓄蕴藉、幽深婉转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女》 细读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歌》
16
作者 刘金贵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摇滚》
17
作者 窦晓耘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色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时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克劳德·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音色处理、节奏特征以及题材选择,可以揭示德彪西如何通过创新的音乐语言来呈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彪西运用全音音阶... 克劳德·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音色处理、节奏特征以及题材选择,可以揭示德彪西如何通过创新的音乐语言来呈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德彪西运用全音音阶、新颖的和弦进行、丰富的音色变化以及灵活的节奏处理,在钢琴音乐中成功营造出朦胧、梦幻的印象主义氛围。深入理解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探索印象主义音乐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钢琴作品 印象主义 音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立萍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视唱练耳课程专业方向分类建设,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多声部训练与即兴创编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实践,中国...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视唱练耳课程专业方向分类建设,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多声部训练与即兴创编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实践,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与传承团队建设与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的关系四个方面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视唱练耳课程建设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表演能力。通过引导关注本土音乐的独特魅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研究与实践,提高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视唱练耳 课程建设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满江红》的故事构述特色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霆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张艺谋执导的古装悬疑喜剧电影《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引发观影热潮,取得了春节档票房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该片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激烈的争论。电影《满江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片依托相关... 张艺谋执导的古装悬疑喜剧电影《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引发观影热潮,取得了春节档票房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该片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激烈的争论。电影《满江红》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片依托相关历史背景,巧构了一出岳飞爱国诗词《满江红》得以传世的“幕后”故事,曲径通幽地呈现了一群小人物令人血脉偾张、荡气回肠的家国大义。影片注重凸显人物性格和巧用细节推进戏剧冲突、提升叙事魅力以及杂用多种表现元素,庄谐并举,张弛有度,戏中有戏,看点纷呈,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观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满江红》 春节档 票房 故事构述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